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精选12篇)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第1篇

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标准,

通讯协议不开放, 数据格式不统一, 传输非标准技术层面的信息交换不畅通

通讯协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完成信息传输、确认及响应所必须遵循的“法则”, 系统只有依赖完善合理的标准, 才能实现系统组件间乃至更为广义的信息交互, 从而完成扩展、优化系统的功能。目前, “以多种形式的总线制”为主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普及和推广, 但国内尚无针对“总线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的设计标准由于技术来源不同 (引进、合作、开发及仿制) , 其通讯协议的芜杂多样引发了诸多问题。

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困扰用户

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信号处理的任务就是要剔除干扰, 及时、正确地判断火灾, 但是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 由于环境中的气流、灰尘、湿气、电磁场、电瞬变、静电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和不规律性, 其变化特征与火灾时的烟雾或温度变化有其相似之处。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例如离子和光电感烟传感器不但能感应很宽的非火灾现象“粒谱”, 另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又有某些探测“盲区”, 误报、漏报严重影响用户使用。

1.3 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有待进一步扩大探测服务领域

针对特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 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甚至更多。这些系统用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 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 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现超早期火灾报警。目前这种技术仅限于对烟粒子的探测, 其在应用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应用场所环境的限制, 在洁净空间的火灾探测中应用较好, 在一些普通环境条件的场所, 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应用还存在问题。

2 改进措施及发展预测

进一步缩短火灾探测报警时间, 为减少火灾发生, 及时采取有效防火、灭火措施, 减少火灾损失提供宝贵时间;进一步提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误报率, 为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灭火设备提供可靠运行保障;以及特殊场所的火灾探测报警问题,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网络化和监控技术成为火灾探测报警领域发展的新热点。

2.1 统一、开放的通讯协议标准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衍生, 其数据传输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 才能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及准确性。国家有关部门可组织国内大型生产企业, 有步骤地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标准, 形成国家强制标准, 作为公共资源予颁布实施。

在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标准时, 应瞄准当前国际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借鉴现已获得广泛公认的标准总线、通讯协议, 利用现有软件、硬件技术, 使协议与国际接轨。同时, 该协议标准亦应以国内技术相对先进、产品性能相对可靠的生产企业的现行标准为基础技术支持, 使国内火灾自动报警产业的发展得到合理的衔接、过渡和更新。

2.2 采用广域技术解决城市和地区自动报

警联网问题及大型用户中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时期投入使用的报警系统的兼容和集中控制问题

采用广域网设施, 使系统能在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区域内做到集成。采用动态即插即用技术, 使网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随时可以增加和减少并入的报警主机。网络应支持多台操纵站, 同一个报警信息不同部门的操作终端皆能接收到, 设备应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并作详细记载的功能。设备应能支持动态远程操作, 用户可以利用电话线远程拨入设备, 进行动态监视, 了解报警状态和故障信息, 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 为消防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在特殊情况下, 远程监视点还可以作为备用的值班位置, 使用户对报警系统的使用更灵活, 更方便。此外, 远程接入功能还可向专业维修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远程诊断窗口, 使消防报警设备的正常运行获得额外的保障。建立统一的传输协议, 确保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各台消防报警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通讯。具有纯图形的显示方式, 能够绘制清晰的中文彩色模拟地形图, 并标识探测点的具体位置, 其图形系统应包括全局地理总图、建筑或工厂的分图、楼层或车间的支图、报警区域房间的详图等层次组成。设备应能对报警主机的报警、故障和整个系统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主机、通讯接口、通讯电缆和供电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 便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库要能可靠地记录系统网络主机、通讯接口、通讯电缆和供电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 便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库要能可靠地记录系统内发生的事件和操作员的动作, 为火灾事故的查询和分析提供依据, 对操作员的管理提供依据。

2.3 采用智能化的火灾探测算法技术处理

火灾探测器提供的火灾信号, 让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模仿人对火灾的某些判断过程, 从而降低误报和漏报, 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2.3.1 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将用于火灾的识别

将火灾探测器的判别功能和决定权分离, 由具有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的软件实现, 突出智能判定的作用, 判别功能更加细化, 实现两级 (或多级) 判别, 大大提高火灾探测的可靠性。

2.3.2 主动获取对于识别真假火灾参数非常重要的细微信息探测和韧性信息探测技术将用于火灾探测

目前, 火灾探测器所使用的传感方式都是从物质特性入手进行火灾过程变化信息 (简称时间信息) 的测量, 尚未完全解决物质特性信息 (简称特性信息) 的测量问题。细微信息探测和特性信息 (简称物性信息) 的测量问题。细微信息探测和物性信息探测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区别与火灾信号相似、难以区别的干扰信号, 实现对火焰与背景的干扰的分辨,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3.3 采用可靠的总线通讯技术, 降低系统故障率

大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总线带载量、通讯速度、信号传输距离及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靠的总线通讯技术是实现火灾探测智能化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2.4 超早期火灾报警技术将更为成熟和广泛应用

超早期火灾报警的主要指导思想:一是提高灵敏度, 在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较少的时候即可探测报警;二是探测火灾过程中尚未形成火灾时的生成物即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为此, 将粒子计数测量技术用于火灾探测, 采用主动吸气式方法缩短被测物到达探测传感器的时间, 利用气体和气体成分进行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或构成火灾要素方面的火灾探测技术研究, 前景也看好。在研究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同时, 将火灾探测报警分成火灾探测报警和火灾预报两个阶段, 会更有力地促进早期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第一节火灾自动报警讲稿 第2篇

火灾自动报警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作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种设置在建、构筑物中,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早期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的自动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及时通知人员疏散并进行灭火,以及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控制火灾损失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火灾、火警实例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着良好的作用,能够早期报告火灾,及时进行扑救,减少和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

如北京某饭店,一位国外旅客吸烟,将未熄灭的烟头扔进塑料纸篓内就入睡了,烟头经过一段时间的阴燃起火,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准确地报了警,该饭店服务员打开房门,迅速扑灭了火苗,避免了一场火灾。

还是北京某饭店,安装在8 楼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突然发出火警信号,火警灯发出了红光,指示灯一闪一闪,值班员见到87 号探测器的楼道内烟雾弥漫,与此同时,电话间的火灾自动报警集中控制器也发出了火警信号,饭店安全部门也接到火警电话,这时值班员很快奔赴出事地点,经过一场紧张的灭火战斗,很快扑灭了火灾,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场所

现行国家标准《建规》GB50016、《高规》GB50045《人民防空工程

设计规范》GB5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等中对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场所分别做了具体规定。下面我们就我们能够经常接触的到的进行举例说明一下,就不用全部都讲解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资料学习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规》:

11.4.1下列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及其控制室、记录介质库,特殊贵重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机器、仪表、仪器设备室、贵重物品库房,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条文解释:建筑中有需要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部位,如设有二氧化碳等自动灭火系统的其他房间或设置防火卷帘处等。这些场所多为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重要通讯机房、重要资料档案库、珍藏库等或是需要进行防火分隔的部位,需要满足早报警、早扑救或有效分隔的目的。)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000m2 的棉、毛、丝、麻、化纤及其织物的库房,占地面积超过500m2或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m2 的卷烟库房;(每座占地面积超过1000m2 棉、毛、丝、麻、化纤及其织物等丙类仓库。占地面积超过500m2或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m2 的卷烟仓库。这些仓库储量大、价值高,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制鞋、制衣、玩具等厂房;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6000m2 的商店、展览建筑、财贸金融建筑、客运和货运建筑等;(商店和展览馆中的

营业、展览厅和航空、水运、汽车、火车客运楼(站)中的旅客等候、休息、购票、娱乐的场所等,人员较密集、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火灾,要早报警、早疏散、早扑救。)图书、文物珍藏库,每座藏书超过100 万册的图书馆,重要的档案馆;(图书、档案馆的书库或资料档案库,存有大量文献资料,有的还是价值高的绝本图书、珍贵文物文献等,火灾后的损失较大。其阅览室为公共场所,办公室也有大部分是用作研究或实验的场所,具有一定火灾危险性。本条中重要的档案馆,是根据与《档案馆设计规范》协调后确定的,主要指国家档案馆。对于其他专业档案馆,则视具体情况确定。)地市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建筑、邮政楼、电信楼,城市或区域性电力、交通和防灾救灾指挥调度等建筑;(电力和防灾调度指挥楼、广播电视、电信和邮政楼的重要机房或资料库、邮袋库等。这些建筑的重要机房发生火灾,将会发生通信、广播电视中断或邮件、数据损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政治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生产、生活或防灾救灾指挥,要重点保护。鉴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密度不一,对于地市级以下的这类建筑,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设置火灾报警设施。重要机房主要是指性质重要、价值特高的精密机器、仪器、仪表设备室。)特等、甲等剧院或座位数超过1500 个的其它等级的剧院、电影院,座位数超过2000 个的会堂或礼堂,座位数超过3000 个的体育馆;(体育馆观众厅、休息室、餐厅、有可燃物的吊顶内及其电信设备室

等,影剧院、会堂、礼堂等的观众厅、舞台、化妆室、休息室、餐厅等,这些部位主要是有配电线路、木马道、风管可燃绝热材料、道具、布景等物,或是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关于影剧院的级别是与国家 现行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等协调后确定的。)8 老年人建筑、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旅馆建筑、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和大于等于200 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等;(疗养院、老人与儿童福利院以及医院等,其使用人员特点是行为能力弱、常需要他人帮助。这些场所中供人员诊疗、住宿、休息的场所以及走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面积大于500m2 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在地下、半地下的商店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具有人员密集、可燃物多、疏散困难、火灾时热烟排除困难等特点。)11 净高大于2.6m 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净高大于0.8m 且有可燃物的闷顶或吊顶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规》:

9.4.1 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除游泳池、溜冰场、卫生间外,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4.2 除住宅、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游泳池、溜冰场外,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 的一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4.2.1 医院病房楼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

9.4.2.2 高级旅馆的客房和公共活动用房。

9.4.2.3 商业楼、商住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9.4.2.4 电信楼、邮政楼的重要机房和重要房间。9.4.2.5 财贸金融楼的办公室、营业厅、票证库。

9.4.2.6 广播电视楼的演播室、播音室、录音室、节目播出技术用房、道具布景。

9.4.2.7 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等的微波机房、计算机房、控制机房、动力机房。

9.4.2.8 图书馆的阅览室、办公室、书库。9.4.2.9 档案楼的档案库、阅览室、办公室。9.4.2.10 办公楼的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

9.4.2.11 走道、门厅、可燃物品库房、空调机房、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

9.4.2.12 净高超过2.60m 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9.4.2.13 贵重设备间和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9.4.2.14 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9.4.2.15 电子计算机房的主机房、控制室、纸库、磁带库。9.4.3 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4.3.1 财贸金融楼的办公室、营业厅、票证库。9.4.3.2 电子计算机房的主机房、控制室、纸库、磁带库。9.4.3.3 面积大于50m2 的可燃物品库房。9.4.3.4 面积大于500m2 的营业厅。

9.4.3.5 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9.4.3.6 性质重要或有贵重物品的房间。

注:旅馆、办公楼、综合楼的门厅、观众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等组成,复杂的还包括消防控制设备。

1、触发器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器件。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用来响应其附近区域由火灾产生的物理和(或)化学现象的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是组成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组件,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呗保护区域有无火灾发生,一旦发现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对于易燃、易爆场合,火灾探测器主要探测其周围空间的气体浓度,在浓度到达爆炸下限以前报警。

1.1、火灾探测器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使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和不同的场所,才能真正发挥火灾探测器的效能,有效地探测火灾,从而实现早期发现火灾。早期报警的目的。1.根据结构分类

(1)点型火灾探测器——响应警戒范围内某点周围的火灾参数的探测器。

(2)线型火灾探测器——响应警戒范围内某一连续线路周围的火灾参数的探测器。2.根据探测火灾参数分类(1)感烟探测器(2)感温探测器(3)感光探测器(4)复合型探测器(5)可燃气体探测器 3.根据使用环境分类(1)陆用型探测器(2)船用型探测器(3)耐酸型探测器(4)耐寒型探测器(5)耐碱型探测器(6)防爆型探测器 4.根据操作后是否复位分类

(1)可复位火灾探测器

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条件下,当火灾信号已消除的情况下,不需要更换组件即能从报警状态恢复到监视状态。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又可分为3种:

○1自动复位火灾探测器:能自动恢复到监视状态。○2遥控复位火灾探测器:通过遥控操作能恢复到监视状态。○3手动复位火灾探测器:通过手动调节能恢复到监视状态。(2)不可复位火灾探测器

在火灾报警信号已消除的情况下,需更换组件才能从报警状态恢复到监视状态或动作后不能恢复到监视状态。5.根据其维护时是否可拆分类(1)可拆式探测器(2)不可拆式探测器

1.2 火灾探测器的构成

火灾探测器一般由敏感元件、电路、固定部件和外壳组成。1.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是探测器的核心,其作用是将火灾特征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2.电路

电路是探测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元件转换所得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或处理成所需要的信号。探测器的电路一般由转换

电路、抗干扰电路、保护电路、指示电路和接口电路等组成。(1)转换电路

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符合报警控制器要求的信号。(2)抗干扰电路

用于抗御探测器所处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干扰(如电火花、强电磁场、高速气流等),减少工作环境的影响,提高自身的稳定性。(3)保护电路

用来监视探测器和传输线路的故障,检查自身电路和元件是否完好,保证探测器正常工作。(4)指示电路

用于指示探测器是否动作。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作指示灯。(5)接口电路

用来完成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的连接,以及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起到保护探测器不至于因安装错误而损坏的作用。3.固定部件和外壳

火灾探测器的固定部件和外壳,又称探测器的机械结构。其作用是将传感元件、印刷线路板、接插件及确认灯等有机的连成一体,构成一定的造型,达到足够的机械强度,满足规定电气性能的要求,防止外界光线、灰尘、气流、电磁波和机械力对探测器的干扰和破坏。

1.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选择的原则

(1)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

火焰辐射的,应选用感烟探测器。

(2)对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应选用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或他们的组合。

(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选用火焰探测器。

(4)对情况复杂或火灾形成特点不可预料的,可进行模拟试验,根据试验选用合适的探测器。

(5)对产生、使用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场所,应选用可燃气体探测器。2.不同高度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房间高度小于20M,大于12M,选用火焰探测器(2)房间高度小于12M,大于8M,选用感烟或火焰探测器(3)房间高度小于8M,大于6M,感烟、感温Ⅰ级、火焰探测器(4)房间高度小于6M,大于4M,感烟、感温Ⅰ、Ⅱ级、火焰探测器

(5)房间高度小于4M,感烟、感温Ⅰ、Ⅱ、Ⅲ级、火焰探测器 3.宜选用点型感烟探测器的场所

(1)宾馆、饭店、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办公室等。(2)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影视放映室等。(3)书库、档案库等。(4)楼梯、走廊、电梯机房等。(5)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

4.不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的场所(1)相对湿度大于95%的场所(2)气流速度大于5m/s(3)有灰尘、粉尘或水蒸气滞留的场所(4)有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的场所(5)厨房及其他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的场所(6)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的场所 5.不宜选用光电型感烟探测器的场所(1)有可能产生黑烟(2)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3)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6.感温探测器的适用场所(1)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2)有可能发生无烟火灾(3)有大量粉尘

(4)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汽滞留

(5)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6)吸烟室

(7)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场所。7.火焰探测器适用的场所(1)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

(2)液体火灾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3)需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 8.不宜选用火焰探测器的场所(1)有可能发生无焰火灾(2)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3)探测器镜头易被污染(4)探测器的“视线”易被遮挡

(5)探测器易受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等影响可能产生阴燃或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择感温探测器;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不宜选择定温探测器;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不宜选择差温式探测器。安装自动灭火系统、联动装置以及用单一探测器不能有效确认火灾的场所,宜采用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或复合型)的组合。9.可燃气体探测器的适用场所(1)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的场所。(2)煤气站及充装、储存场所。

(3)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汽的场所。(4)有可能产生CO气体的场所 10.可不设火灾探测器的场所(1)厕所、浴室等

(2)不能有效探测火灾的场所

(3)不能维修、使用(重点部位除外)的场所

1.4 手动报警按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有2中出发装置。各种类型的火灾探测器是自动触发装置,而手动报警按钮是手动触发装置,可以认为确认火情,具有认为手动发生火警信号的特殊作用。

当人们发现火灾后,可通过装于走廊、楼梯口登等处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进行人工报警。手动报警按钮是装于金属盒内的按键,一般将金属盒嵌入墙内,外露红色边框的保护罩。人工确认火灾后,敲破保护罩或将保护罩按下,将火警信息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发生火灾报警。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紧急程度比探测器报警紧急,一般不需要确认,所以,手动报警按钮要求更可靠、更确切,处理火灾要求更快。

2、火灾报警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于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包括中继器、探测器报警控制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显示盘。(后面消控室中会具体讲到,就不加详细解释了。)

3、火灾警报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于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报警信号的装置。火灾警报器就是一种最基本的警报装置,通常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组合在一起。它以声、光声响方

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措施。

警铃也是也是一种火灾警报装置,用于将火灾报警信息通过声音报警的一种电气设备,警铃大部分安装于建(构)筑物的公共空间部分,如走廊、大厅等。

4、电源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均为重要建筑或场所,火灾报警装置如能及时、正确报警,可以使人命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或少受损失。所以,要求其主电源的可靠性高,同时还要有直流备用电源,以确保其供电切实可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严禁使用电源插座,主电源的保护开关不应采用漏电保护开关。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当直流备用电源采用消防系统集中设置的蓄电池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并应保证在消防系统处于最大负荷状态下不影响报警控制器的正常工作。系统电源除为火灾探测器供电外,还为与系统相关部分消防控制设备供电。

主电源:采用220V的市电,且为消防专用电源。备用电源: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专用的蓄电池,电压为24V/12V。

5、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设备。消防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有的消防控制设备在呗控制消防设备所在现场,但其动作信号则必须返回消防控制室,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平时建、构筑物内的火灾探测器常年累月地实时监测被警戒的现场或对象。当建、构筑物内某一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产生的烟雾,高温,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立即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火警信号,经过与政策状态阈值或参数模型分析比较,若确认发生着火,则输出两回路信号:一路指令声光报警显示装置动作,显示火灾现场地址(楼层,房号等),记录下发生火灾的时

间,同时启动警报装置发出音响报警;另一路指令启动消防控制设备。

自动联动启动断电控制装置、防排烟设施、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火灾应急照明、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防止火灾蔓延、控制火势、及时扑救火灾。另外,为了防止系统失控或执行器中组件,阀门失灵而贻误救火时间,现场附近还设有手动报警按钮。

火灾报警技术与火灾报警系统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火灾报警 系统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23-01

1 引言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据统计资料全球每年大约发生火灾600万至800万次,其中欧美地区发生的火灾死亡人数却相对较少,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以及消防设施有关,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火灾隐患也在增加,一旦发生火灾,将对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火灾越来越受到重视,火灾报警系统就是为了更好的防范火灾隐患而研制出来的,并且火灾报警系统的技术水平也在随着当前需求的不断地提高,在功能结构方面不断地完善。因此,研究设计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和准确报警的火灾报警系统,对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火灾报警技术与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 火灾报警技术发展

1847年美国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城镇火灾报警的发送装置,20世纪80年代后,智能探测、智能监控和抗干扰算法在火灾探测技术中的应用使火灾探测技术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将自动火灾报警作为公共报警手段接入监控系统,使消防指挥中心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火灾地点,并调度消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设备的技术水平才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世界上先进工业国相比,我国火灾报警产品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研制生产火灾报警系统产品,火灾报警产品真正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随着开放国门,国外企业带着先进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时期,我国生产火灾报警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些技术已接近或赶上了国际水平。

就技术来说,火灾报警是火灾监控的基础,目前广泛使用的所谓模拟量探测报警技术数据处理能力单一,于是超早期火灾报警技术就成了当前最被看好的一种技术,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其一,提高灵敏度,在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较少的时候即可探测报警;其二,就是探测火灾过程中尚未形成火灾时的生成物即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另外,将粒子计数测量技术用于火灾探测,利用气体和气体成分进行火灾早期阶段探测技术研究前景也很好。在研究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同时,将火灾探测报警分成火灾探测报警和火灾预报两个阶段,超早期火灾报警技术可以进一步缩短火灾探测报警时间,降低误报率,这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领域。另外就是火灾信号传输技术,火灾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要送到报警控制器进行处理,报警控制器还要向控制模块或消防设备发送控制信息,这些都要通过传输线路来实现,因此信号传输线路可以说是火灾报警系统的神经,传输线路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总线带载量、通讯速度、信号传输距离及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靠的总线通讯技术是实现火灾探测智能化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3 火灾报警系统应用与展望

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形式有以下幾种,首先是中控机系统形式。中控机系统应用形式由集中智能式火灾报警通用控制器、类比式火灾探测器连接的普通探测器构成。智能建筑要求这类系统中火灾探测器能够采集现场参数及特征,能够可靠识别并判定火灾。其次是主子机系统形式。主子机系统是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加区域控制器,并配以类比式或分布智能式火灾探测器和模块连接的普通探测器构成,总线制,在智能建筑中,主子机系统形式一般采用小容量标准化火灾报警控制器多台联网,火灾信息处理采用集中智能或分布智能方式,数据通信要求高,适应性强。再次是节点机系统形式。节点机系统应用形式采用网络通信及总线制系统结构,特点是火灾探测器一般采用类比式或分布智能式数据处理,实现基本功能或基本配置相同。

火灾报警系统从发展过程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多线型火灾报警系统。每个探测器除需提供两根电源线外,还需提供一根报警信号线,安装此类系统比较繁琐,特别是校线工作量较大。第二阶段是总线型火灾报警系统。这种自动报警系统己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它的灵敏度在制造时不可调整,此类系统可进行现场编程,目前国内生产的火灾报警系统大多数为此类产品,施工安装较为方便,且价格较低。第三阶段为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并可通过软件对其灵敏度根据使用场合进行设定和调整,对一些重要的场所灵敏度设定相对高一些,这一功能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减少误报。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火灾报警技术发展,可明确地看到火灾报警产品技术发展的方向。

首先是网络化和无线化,火灾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对火灾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与有线火灾报警系统相比,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调试省时等特点,便于网络化设计。

其次是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给出详细的描述,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以火灾报警系统为代表的消防安全系统和防盗安全系统联动是国外火灾报警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

最后是小型化和社区化。火灾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仪器的小型化。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单、省钱、方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火灾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别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也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火灾作为一种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的灾害,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型综合性建筑日益增多,火灾隐患也大大增加,火灾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火灾报警系统对现代建筑起着极其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本文主要对火灾报警技术与火灾报警系统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徐鹤生,周广连.消防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81.

[2]陈南.智能建筑火灾监控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2-18.

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第4篇

无线火灾报警系统, 是利用火灾探测器发出无线火警信号和火警系统故障信号, 并记录地点和时间的火灾自动报警专用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宾馆、图书馆、科研、商业部门和远洋船舶中已成为必需的装置, 并起着极其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无线火灾报警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报警分析控制器、消防控制联动装置等组成。它可以自动和手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和火灾报警故障检测信号, 当无线火灾探测设备发现火灾或内部发生故障, 检测装置将产生控制电路的信号, 根据信号自动激活发射器, 在规定的不同时间发出报警信号。报警过程中, 可以按下手动报警, 手动发送报警信号, 并被在各级无线火灾报警设备接收以达到火警、故障检测并发出声光报警的功能。其正确的设计、安装、运行与维护既能保证生命安全, 又能减少损失。

2 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优势分析

无线火警系统具有操作简易性、安装灵活性、外形美观性、网络易扩展性、可靠性好以及易于维护等特点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这一点是有线报警系统不可及的。

2.1 施工简单, 性价比高

传统的集散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火灾探测装置组成, 其信号传输方面采用有线传输。这种形式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施工工期长、硬件故障率高、传输线成本高且不防火等问题常常困扰着消防管理人员, 而以无线通信代替有线通信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省去了繁琐的工程布线问题, 还避免了钻孔走线对建筑美观的影响, 以及对家居整体装饰的破环, 且安装迅速, 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2 灵活性好, 组网方便

传统的安防工程均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 但由于受距离、环境、可变性能等方面的限制, 局限性很强。无线系统具有它的优势, 比如安安装简单, 探测器位置选择收到的限制因素少, 灵活性好, 组网方便。尤其在布线困难的场所和一些临时场所 (如图1所示。展厅) , 更能显示其优势。

2.3 外形美观

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内部全部组件是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信号进行通讯活动, 全部组件内均为无线, 再加上集成技术的使用, 以及施工中无须布线, 对建筑没有破坏, 所以不仅无线火灾报警探测器能做到外形美观, 甚至可以做成装饰, 而且整个系统布置完成, 也能做到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美观设计。

2.4 可扩展性强

如要增加探测点设备, 只要在控制面板上操作或通过计算机就能完成, 这也是有线系统所不及的。同时, 无线系统还可以作为对原有的有线系统进行改建扩展方案。目前专业的有线报警系统如果需要增加无线报警功能, 是通过在有线系统上增加无线接收器来实现的。当然, 这也需要有专业厂家设计实现。

2.5 工作稳定可靠, 易于维护

新型的无线探测器采用了最先进的低功耗技术, 平时的耗电量最低才6微安, 配以高能锂电池, 电池寿命可达5~10年。新一代的无线系统能够还在键盘上量化显示出所安装无线设备所处位置的无线信号强弱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无线安防系统工程安装的质量, 确保各个无线设备信号的稳定接收。

3 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工作原理

无线火灾传感器节点 (SN) , 小尺寸、低功耗、适应性强。ZigBee (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 技术的应用, 使得设备实现了低功耗, 其发射输出功率为0dbm~3.6dbm, 通信距离为30米~70米, 空旷距离可达200米以上。设备具有能量检测和链路质量指示, 根据这些检测结果, 设备可以自动调整发射功率, 在保证通信链路质量的前题下, 最小地消耗设备能量, 探测器节点在休眠状态时功耗电流仅30uA。在网络数据通信时, Zigbee建立一次连接的时长仅为20ms~30ms, 这样短的连接时间可以大大减少传感器节点上报给FLCH (First Level Cluster Heads, 分布式区域处理中心) 节点数据碰撞的概率。

S N (传感器节点节点) 由Z i g b e e模块 (CC2420和Atmegal-128L两部分所组成) 、硬件检测电路。硬件检测电路检测火灾传感器节点所在的环境, 当火灾发生时, 环境发生变化, 触发Zigbee模块的I/O中断将信息传送给Zigbee模块, 模块从睡眠状态唤醒, 模块利用自身的控制芯片对信息进行处理后, 再以无线的方式传送给FLCH, 实现无线火灾自动报警。

网络安全方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Zigbee技术上, 采用了密钥长度为128位的加密算法, 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保证了无线数据安全传输。

4 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概述

早在十多年前, 已有人把无线传输技术运用于防盗产品, 最近2~3年, 无线火灾报警产品更日渐普遍。由于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经济、省工、省时, 对建筑物破坏最小等许多优势特点, 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应用广泛。

智能楼宇的建设, 需要使用高度智能化、高可靠性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防火系统作为楼宇自控系统的一部分, 可与保安系统和其它建筑的智能防火系统联网通信, 向上级管理系统报警和传递信息, 为城市消防调度指挥系统、城市防火管理系统与城市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的联网运行提供火灾及楼宇消防系统状况的有效信息并与城市其他管理中心信息共享。

大型建筑和人群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 也是现阶段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所。

大型船舶, 也是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用武之地。由于船舶内部结构复杂, 使用无线火警系统, 使得安装和维护变得非常简易。

民用建筑、厂房、酒店、古建筑遗产等都是无线火警系统的用武之地。

5 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我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落后与发达国家, 因此, 火警系统的发展, 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运用新技术、新材料, 改进系统性能, 使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向高可靠、低误报、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结合国外相关技术技术发展, 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有以下发展趋势。

5.1 统一通讯协议标准

统一、开放的通讯协议标准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国内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研发商、制造商对产品的开发行为互相封锁, 没有实现标准化的通讯协议, 甚至互不兼容, 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衍生, 其数据传输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 才能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及准确性。而且, 也只有实现了统一标准的通讯喜协议标准, 才能将各种火灾自动报警产品纳入标准化的广域网络管理, 消管部门才能在网上对任一火灾自动报警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统一指挥。这个工作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国内大型生产企业, 有步骤地规范和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标准, 进而形成国家强制标准, 作为公共资源颁布实施。

5.2 火灾探测智能化

采用智能化探测算法技术设计, 探测和处理火灾信号, 让火警系统能够模仿人的思维对火灾的判断过程, 降低误报和漏报, 提高火警系统的可靠性。这一思路可通过主动采集采集环境数据 (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 , 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新技术进行对比计算, 判断火灾的发生。

5.3 探测设计多样化

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综合。目前感烟探测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 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近年来红外光束感烟探测、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增多, 并已有相应的产品标准和设计规范。

5.4 预警能力设计

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 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 用纳米材料研制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 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 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 目前已经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这方面的技术突破, 可开发出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实现超早期的火灾探测报警。

5.5 区域火警系统网络化

区域火警系统网络化的目的, 是要达到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一体化, 以适应区域火警系统分散监控、集中管理的需求。火警网络系统, 采用在各建筑物消防值班室设网络区域控制器, 火警控制器除具有接收本建筑物火灾报警信号, 手动或自动输出控制信号, 启动各消防设施的联动装置, 还要具有性能超群的联网功能, 即使与集中控制器失去了联系也能独立完成全部火警动作, 各建筑物的火警控制器均采用先进的多路微处理技术, 根据各建筑物自身的特点, 组成自己的报警、控制子系统。

5.6 火警控制服务共享

火警系统的网络化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火灾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 系统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 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不需要独立设置, 而是依靠网络中的控制主机进行判断、控制、报警, 从而实现火警控制服务共享, 使火警系统的安装、使用、管理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6 结语

无线火灾报警系统, 集多种优势特色与一身, 从诞生那天起, 就孕育着无尽的生命力, 因而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在技术上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应用上迅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展望无线火警系统的未来, 有着广宽的发展前途, 需要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加强开发, 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火警系统协议的统一, 系统设计的多样化、智能化、预警设计和网络化, 以及实现资源的网络共享, 都是火警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摘要:无线火灾报警系统与传统的有线系统相比, 其独特的优势并培育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文对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进行研究, 并展望开发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特点,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奕名.火灾自动报警通讯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 2007 (11)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更换改造探讨 第5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出现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若干代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有部分投入使用十几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经到了使用寿命期,其故障率的增加以及备件的短缺,使得许多建筑的物业公司必需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更换改造提入议程。本人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实践中的体会与广大同行一起探讨。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情况

消防行业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特殊性行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及前几年房地产市场投资旺盛的带动下,消防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生产行业更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中设置的重要的消防设施之一,是人们为了及早发现和通报火情,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内或其他场所的一种消防系统。是智能化建筑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多线制开关量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这是第一代产品,目前国内基本没有厂家再生产了,它已处于被淘汰的状态。总线制可寻址开关量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尤其是二总线开关量式探测报警系统目前不少旧的建筑仍在使用(3)模拟量传输式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这是第三代产品,目前在我国使用率最高的应该就是这一代产品了。(4)数字式分布智能探测系统,分布智能系统是在保留智能模拟量探测系统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探测器与控制器是通过总线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不仅控制器实行智能处理,连探测器也具有一定的智能分析能力。这种数字式分布式智能报警系统将成为火灾报警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目前市场上,需要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改造基本上是前两代的产品,通常使用这两代的产品的建筑通常基本上是建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而这些早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0~。使用至今也正是到了故障高发,误报频繁的阶段,而厂家产品早已进行更新换代,旧系统的备件也逐步停产,供求短缺的矛盾也必然导致系统的维修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对旧系统的改造要求越发强烈。

三、更换改造的`实施方式探讨

由于本人的工作性质,我在工作过程中也接触不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工程。总结起来,通常改造的实施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全改造方式、半改造方式及逐步改造方式。以下我们分别探讨一下各种实施方式的情况,

1、全改造

全改造的实施方式是把原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部更换,包括原先敷设的所有信号线及控制线。其实这种方式相当于重新安装一个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新建的建筑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全改造方式的线路敷设只能是明管敷设,不能实行预埋敷设。这种全改造的方式通常伴随建筑的整体装修计划一起实施。通常这种方式的改造费用较高,但也是改造的最彻底,施工最方便,对后续维护保养工作最有利的方式。由于和新建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安装差别不大,在此就不详细叙说了。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办公大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就是采用全改造方式的。

2、半改造

半改造的实施方式是只更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及控制设备(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及控制系统主机等),保留原有的信号和控制线路(如果线路敷设质量较好,线路通常可以用几十年都没有问题)。这种方式与全改造方式相比是节省了线路敷设的费用,因而造价相对较低。该方式适用于原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安装质量较好的建筑。采用该方式时,前期分析检查线路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施工人员是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维修经验的话,会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节省施工时间,减少改造系统造成的影响。此外,这种方式在选择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范围相对较少,必需要求新的系统与旧系统布线方式相差不大,否则就与全改造的方式相差不大,改造费用也会因此而增加。广东美术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采用的就是这种半改造方式。

3、逐步改造

逐步改造的实施方式是分批分次对系统设备进行更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逐年更换计划,按计划实施,直至系统更换完毕。同时可以根据原有线路的情况,选择性对线路进行改造。逐年更换计划的跨度通常是2~5年,每年更换的设备可以根据楼层划分,也可以根据系统的回路(通常一套火灾报警系统会划分为若干个回路,每个回路相应连接若干个设备)划分。逐步改造方式在更换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两套系统同时运行,实行监控。这样会不会出现两套系统不兼用的问题呢?其实,在一栋大楼两套同时运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监测部分(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监视模块)是完全可以分别独立运行的,不存在兼用问题,需要解决的是联动控制的问题。通常不同的系统是有本身适用的控制模块,而根据自动控制原理,不同系统的控制模块可以通过相关控制切换技术实行相互切换控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都可以通过该技术实行联动兼用控制,解决以上问题,实际上两套不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行运行是完全可行的。逐步改造方式有两大优点:其一,把系统改造分批次实行,可以将改造总费用逐年分摊。其二,更换下来旧系统的设备可以作为旧系统故障设备的更换备件,减少旧系统的故障率,从而使系统稳定运行。汕头金海湾大酒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就是采用这种逐步改造方式的。

四、小结

主厂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浅析 第6篇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感烟/感温探测器;手动火警按钮;主厂房

1、引言

1.1建筑情况

本文主要设计以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主厂房为参考。该建筑分为三部分:汽机间共三层,主要放置汽机,总高22.73m;除氧垮共五层,主要依次为配电室、电缆夹层、集中控制室、除氧煤仓间、运煤层、消防水箱间,总高33.00m;锅炉房共三层,放置锅炉本体及相关工艺设备。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作用

火警及消防联动控制体系,作为建筑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必不可缺的。建筑构造想要创作出安全可靠的作品,火警消防设计是此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火警及消防联动控制体系,作为失火的最初预测、对是否能及时扑救成功、保护国家人民的财产和自身安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效力。火警系统是为了失火在初期被迅速探测出来,能更快进行灭火,并有效、快速控制火情,应该安装在房屋内及其他地方的一种火警消防系统,是对抗火灾的功能强大工具。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

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消防控制室设置在主厂房内,与仪表自动化合用控制室,在控制室内设置一台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引入了消防防火分区的观念,最大容量为8个单独分区+1一个公共区;每个单独分区可单个指示报警、故障、屏障状况;指示直观;控制器每一个分区都具有预先报警功能,使用此功能可以减少在严酷环境下的假报警;具有本地提醒功能,单个地域失火后,自己主动联动本地域及公共地域的报警器,可划分设置本地域和公共地域启动报警器的演示时辰。

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是由火灾探测装置、手动报警装置、总线隔离器、火灾报警控制柜等设备组成。

3.2.1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在进行分类时,依据检出早期失火的出现机率,在该地区生成和生长的条件、房屋特点、环境形成特征等因素来决定。相对独立的单个房屋不应少于一个火灾探测器存在,包括火车卧铺的车厢的封闭空间等类似的地方,即使该房屋比其的保护范围小得多,也应至少设置一个。3.2.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在任一个检测区域内不应少于1个,每个人在房间内每个地方按响按钮均不需走30m以上长度。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安装在便于人们在发现失火时能迅速按下的出入口处。在列车上,其应在每个列车厢的门口和居中地方安放。居中地方是考虑到人员可能较多,在居中地方的人员发现火灾后,可以直接按下警报开关。3.2.3总线隔离器。系统的总线上应安装一个隔离器,每个隔离器连接地输入输出装置、消防电话分机、火灾声光报警器等设施的个数应小于等于32点;3.2.4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火警控制装置所连接的声光警报器、输入输出装置等的总点数和地域编码总数,都应该3200点以内,此中任一总线回路设置设备的总点数宜200点以内,并应留出大于等于总容量10%的富裕量。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4.1系统选型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在每层的锅炉间及汽机间、除氧跨各设置一台火灾显示盘,作地域报警器使用,主厂房中共设置了12台火灾显示盘,并设置一台报警及联动基于一体的火灾报警控制柜。

本次设计选用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火灾报警控制柜,由12台总线接线箱和总线构成。一台总线接线箱一个回路,此中包含手动报警按钮、感烟或感温探测器、输入/输出模块、声光报警器等。

4.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主厂房是综合性工业建筑,在建筑内有控制室、配电间、电气桥架、锅炉间、汽机间等各种场所。发现失火时,控制室、办公室就会产生很多的烟雾,因此办公区火警的检测工具应选用点型感烟探测器;发现失火时,电缆沟及桥架就会发出很多的热量,因此工艺区域火警的检测工具应选用缆式的差定温感温电缆;发现失火时,锅炉、汽机的油箱、油管道就会生成很大的火焰,因此工业火警的检测工具应选用紫外火焰型。

4.3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

根据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主厂房的建筑实际情况我在每层手动报警按钮分别设置在走廊或门口的墙上。本次选择海湾安全技术企业的产品,其可以自行编码,并可以一起纳入探测总线回路,还可以作消火栓按钮使用。

4.4总线隔离器

根据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主厂房的防火分区及点数,我们在每个总线接线箱中放置一个总线隔离器。

4.5火灾报警控制器

根据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主厂房的总点数及实际情况,我们选用柜式,汉显,带网络接口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由于控制室面积比较小,监测监控设备比较多,我们选择的是壁挂式火灾报警控制柜。并且联动系统与火警系统共用一台控制装置。

4.6消防联动的设置

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工程主厂房的联动系统与火警系统共用一台控制装置,放置在主厂房控制室内,便于操作人员同时控制和观察两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例如:当失火时,他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关闭轴流风机、暖风机和空调,停止送排风并报警。

参考文献

[1]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第7篇

消防行业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特殊性行业, 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及前几年房地产市场投资旺盛的带动下, 消防行业发展迅速, 特别是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生产行业更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中设置的重要的消防设施之一, 是人们为了及早发现和通报火情, 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内或其他场所的一种消防系统。火灾报警设备的发展最早从20世纪40年代瑞士西伯乐斯公司发明的一种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时候开始, 目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控制器单元、联动控制单元、探测报警单元、消防广播、消防电源、消防电话、Cg T显示系统、消火栓水喷淋及防排烟系统。目前, 我国火灾自动报警技术的应用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适用范围过小

在我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生产、应用相对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 如大型电子计算机中心、高层建筑、高级旅馆、重要仓库和大型公共建筑等, 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适用范围过小, 防范措施不到位。

1.2 智能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 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原因, 加之火灾探测器安装环境中的气流、灰尘、电磁场、静电、天气情况、人为干扰等因素, 使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 (烟气) 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 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此外, 我国目前使用的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以集中智能系统为主, 巡检速度低, 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不适用于规模庞大的建筑。

1.3 网络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 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 自成体系, 自我封闭, 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于各系统间的资源和服务不能共享, 发生火灾时系统不能自动向城市“119”火警受理中心报告, 特别是对具体的起火部位、火势大小等火场情况难以用语言来详细表述, 这就使消防队不能准确、合理、及时调动兵力处置火情, 以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 还造成一些硬件的重复投资和人力投资浪费。

2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挑战, 消防产品向高可靠、自动化、网络化的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发展。传统火灾自动报警与现代自动报警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探测器本身的性能, 其中现代自动报警系统使系统确定火灾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自动化程度大为增加, 减少了误报警的概率, 增加了系统可靠性, 这是现代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11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 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 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 使城市“11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 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 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 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2 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 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 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 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 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发生火灾时, 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 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显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 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 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 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 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多样化

火灾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 其中, 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 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 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 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 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 具有反映快、准确性高的特点, 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代表的消防安全系统与防盗安全系统联动, 以实现对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 是国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 目前最现实的技术是体型探测技术, 它能很好地兼容防火与防盗两个方面, 很有发展前景。

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 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 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 形成有线、无线互补, 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目前系统大多采用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 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 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 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 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2.4 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 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 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 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 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单、省钱、方便。

2.5 无线化

与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比, 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组网方便、调试省时省力等特点, 而且对建筑结构损坏小, 便于与原有系统集成且容易扩展, 系统设计简单且可完全寻址, 便于网络化设计, 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文物古建筑、机场、综合建筑和不便联网、建筑物分散、规模较大、干扰较小的建筑。对正在施工或正在进行重新装修的场所, 在未安装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前, 这种临时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一旦施工结束, 无线系统可以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场所。

2.6 高灵敏性

以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除采用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和独特的主动式空气采样技术以外, 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 近乎于人类的神经思维。此外, 该系统的子机与主机可以进行双向智能信息交流, 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运行能力空前提高, 误报率几乎接近零, 灵敏度比传统探测器高1000倍以上, 能探测到物质高热分解出的微粒子, 并在火灾发生前的30min到120min预警, 确保了系统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

2.7 兼容性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第8篇

本文就这些问题并结合笔者亲身实践, 谈一谈如何更好的设计和运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从而使其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一、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的构成

1.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器主要分为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和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感光式火焰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四大类, 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自动火灾报警按铃按钮、火灾显示盘、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声和光报警器。每一类探测器下还都有更加细微的类别, 如感烟探测器有离子感烟探测器、电光式感烟探测器、空气采样式探测器、红外光束对射式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分为差温探测器和定温探测器两大类;感光探测器一般有红外火焰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双波长火焰探测器等几类;煤气探测器、天然气探测器、氢气探测器等组成了可燃气体探测器。正是因为这些类别如此细致, 才使得火灾探测器更好的发挥了功能,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

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只有将火灾探测器和消防火灾联动控制系统, 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动报警的功能, 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模块、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电动装置等设备, 不仅能完成消防联动控制, 还能接收和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消防通信系统等各类灭火系统的动态信息。消防联动控制方式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建筑的形式, 规模、管理体制、功能要求的差异性, 采取不同的消防控制方式。消防联动系统分为自动控制盒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防止错误动作, 消防联动系统大多采用手动控制的运行方式, 两种控制方式的转换只需依靠安装在联动控制设备上的转换开关即可。

3.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在生产和使用可燃气体的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该严格按照《可燃气体探测器》GB15322的要求生产, 同时可燃气体控制器也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GB16808来操作。尤其是对于石化行业来说,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 必须保证其报警信号能接入消防控制室。

电气火灾监控就相对简单, 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构成。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运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整个自动消防设施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把自动消防设施的设计做到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 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功能作用。在实际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线的布置、系统线盒的布置、系统的布线火灾自动报警器及联动柜的装置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国逐步的改进。

1.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运用

我们要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火灾特点, 对不同的探测系统做出选择。结合其现场环境, 燃烧物等特点做出探测器的最佳组合。必要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火灾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但要注意在施工模拟的现场时, 要避免通风口等其他设备对探测器的影响。

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运用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涉及到通风、给水、建筑电气等专业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以专业知识为支撑。在具体的安装位置联动控制, 显示功能方面更加合理的设计与运用。

3.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运用

可燃探测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上要更加注意, 天然气的使用户要选择甲烷探测器, 煤气的使用户要选择一氧化探测器。而且在施工中要注意可燃探测器不宜放在灶具的正上方, 以免使探测出现误差。

三、结语

目前, 我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着许多通病, 比如对新的设备不熟悉、设计人员对一些设计规范操作不熟悉等。这些通病都说明一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所欠缺, 比如不按图纸施工、不熟悉电气安装规程、偷工减料等。所以, 我们要加强学习, 吸取教训, 总结失败的经验, 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2]JB-QB-GST100, 海湾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说明书[S].2008.

[3]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5.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第9篇

1 火灾探测报警的时间问题

在最近几年里, 我国因火灾而大量死伤的事故频频发生, 一些特大恶性的火灾也不断的发生, 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所更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旦一些依然、易爆的场所发生火灾, 那么事故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 对于这些特殊的场所对火灾的预警能力应该更强, 实施超早期的火灾探测报警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应用

2.1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组成结构

首先火灾自动报警的系统是能在火灾的早期就可以感知到的, 可以把燃烧中产生的烟雾、热量以及光辐射等, 通过感知烟雾、感知温度以及感知光亮等火灾的预警探测器把这些转换程电子信号, 传输到火灾报警的控制器上面, 这是控制器就会明确显示出火灾的发生的位置、时间, 同时发出火灾发生的警报, 进而联动通风排烟系统以及自动的喷水灭火系统, 这些都是自动发出的指令, 并且同时自动启动的相应的灭火设施。

3 关于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内外市场的日益激烈的竞争, 火灾探测的报警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已经从最简单的探测报警技术发展到信息网络化的时代。

3.1 超早期以及早期的火灾探测报警技术

超早期的火灾报警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 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使用了, 早期的火灾报警技术的研发的目的是面对高危害的重大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而研究的。激光式的高灵敏度的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是最为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采用激光散射的原理来进一步管理该系统所管理的区域的空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的, 而且根据这个感烟火灾报警系统所测定的单位体积内的空间内空气微粒的增加量来判断火灾的发生情况的。

3.2 关于一些特殊场所的火灾探测报警

对于那些易燃、易爆的场所, 如果发生火灾, 没有及时的报警, 那么一旦火势蔓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些特殊场所发生火灾的特点是难以控制的, 所以人们在研制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时, 应该从可燃气体的浓度方面的探测做研究, 进而研制出关于可燃性气体的探测报警系统。这类的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根据光学的原理来利用不同的气体在光谱特性下的差别来探测的, 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可燃性气体的传感器的某些缺陷问题。到现在为止, 关于特殊场所的火灾探测报警还仅限于根据最原始的方式在研究, 对于移动型的易燃易爆品的探测报警技术这一领域还是一个无人探索区, 未来需要人们更努力的去研究。

3.3 关于智能化的报警技术处理传感器所提供的火灾信息

根据上面说到的能够提供火灾物性信息的研究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打的进展, 所以依照现在的传感器所能够提供的混合型的时间信息, 为了更好的处理火灾信息, 弥补火灾信息源头难寻的缺点, 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用的方法来增强火灾报警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后续工程的并发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在最近几年里, 火灾报警行业里有很多的企业都使用数量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进一步开展火灾探测的算法研究, 比如说有的火灾报警系统应用的是模糊逻辑的算法以及神经网络模式算法等多种方法的结合, 为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火灾信息, 以此来作为火灾发生的判断依据的。在新的火灾探测报警器的设计上一般是将火灾的探测器上的火灾信息手机传感的功能与火灾的判断功能分离开来的。前者主要是根据技术精度高超的硬件来实现的, 而后者是根据智能化的软件来实现的, 后者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滤掉信号的干扰, 进一步识别出火灾信号的真假, 更好的提高火灾报警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3.4 关于火灾探测器报警的网络化

怎样才能实现火灾探测报警器的网络化呢?那么就需要将计算机的数据通信技术用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里面, 使得火灾探测系统的控制器之间或者探测器之间等都能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 最终实现火灾报警系统的新的功能的设定以及远程数据的调用、119自动报警电话等。网络化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已经解决了很多大型的消防工程的控制点较多的问题。

计算机上的数据通讯技术在计算机领域被应用的十分广泛, 那么, 怎样能者这项技术加入到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中呢, 更好的利用网络协议及共享社会信息资源, 最终实现快速的交换系统的数据信息的详细情况, 最终创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火灾报警器网络信息服务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应该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火灾报警器中, 这样才能更及时准确的判断火灾是否发生等一系列的情况。

4 结语

我国的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是空片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可以不断的引进先进火灾探测报警技术, 以此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为了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让火灾报警系统发挥本身的最大作用, 火灾探测报警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 这方面所研制出的产品也已经走向成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过载探测报警技术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也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中最具积极的、深远意义的一次巨大的变革。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火灾探测的报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生产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的技术和相对集中的社会财富相结合的。比如说现代化的计算机中心、通讯枢纽以及豪华的酒店宾馆、国家的核电站等, 这些都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 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 后果是可堪设想的, 首先是巨大的经济财务的损失, 其次是这些场所的火灾可能殃及整个系统或者行业, 这就有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以及比较轰动的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根据以往大量的事故事实显示, 火灾的早期预报是拯救这场火灾的最有效的措施, 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高层次的额建筑物的星期, 这些地方对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火灾探测,报警技术,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扬帆, 崔明盛.单片机控制的火灾报警系统[J].信息技术, 2000 (2) .

[2]刘卫华.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现状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 (10) .

[3]陈涛, 袁宏永, 范维澄.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的展望[J].火灾科学, 2001 (2)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早期预警 第10篇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消防

所谓的消防是由消和防联系到一起的, 所谓的防, 具体的说是防火的意思, 是说能够尽快的察觉并控制住问题, 避免其发展成为火情。而消指的是当火情出现之后, 通过合理的措施将其控制住。要将消防联系到一起, 将预防当成是重点。我国当前使用的消防报警控制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组成。其探测控制原理源自日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的探测联动控制技术, 现在通称为“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探测器、信号线路和自动报警装置3部分组成。

1 火灾探测器

它是报警体系的检测要素, 其活动非常的稳定, 而且很灵活, 这些要素对于整个体系的运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1.1 感烟火灾探测器。

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功能在于:在刚开始燃烧出现烟雾的时期, 可以自行的发出信号, 把火灾扑救在发生以前。结合其构造的不一样, 它能分成两类, 分别是离子型的和光感型的。

1.1.1 离子式感烟探测器由2个内含Am241放射源的串联室、场效应管及开关电路组成。

内电离窜即补偿室, 它是密闭的, 外界的烟不会进到其中;外电离室即检测室, 它是开放的, 外界的烟会流入其中。在串联2个电离室的两端直接接入24V直流电源。当火情出现的时候, 烟就流到电离室中, Am241产生的α射线被阻挡, 导致电离的水平变弱, 所以其电流就会变弱, 其等效的阻抗这个时候就会变得强大。而补偿电离室因无烟进入, 其阻抗不会出现改变, 由此引起施加在2个电离室两端分压比的变化, 在检测电离室两端的电压增加量达到一定值时, 此时开关电路就会发生活动, 有信号释放。

1.1.2 光电式感烟探测器由光源、光电元件和电子开关组成。

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火灾初期产生的烟雾进行探测, 而且会释放信号, 由于其光源是不一样的, 它能分成很多种, 一般光电式、激光光电式、紫外光光电式和红外光光电式等4种。

(1) 一般光电式感烟探测器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遮光型和散射型2种。遮光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由一个光源 (灯泡或发光二极管) 和一个光电元件对应装在小暗室内构成。在火情出现的时候, 会有烟雾流到其中, 导致光自行的将其传播形成变化, 此时强度变小, 而且电路的状态也受到影响, 出现报警。散射光电式感烟探测器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元件设置的位置不是对应的。出现灾情的时候, 会存在烟雾, 此时光会经由烟雾颗粒, 反射到部件之后中, 此时之前的光信号就会变成电形式的, 当遇到大的电路以后, 驱动自动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2) 激光式感烟探测器。由激光发射机 (包括脉冲电源和激光发生器) 和激光接收器 (包括光电接收器、脉冲放大器及报警器) 组成。其有许多的优势, 比如方向性非常的好, 而且亮度等的特征也是非常的优秀。当没有烟雾的时候, 激光就会反映到接收设备中, 变化为信号模式, 此时不会有报警存在。如果激光束变低到设定的极限的话, 导致信号下降, 此时设备就会有信号发出。

(3) 紫外光和红外光感烟探测器。其优势非常多, 比如非常的敏捷, 而且很稳定, 非常安稳。正是因为其存在如此多的优势, 所以被大量的应用, 而且还将成为设备的发展趋势。

1.2 感温火灾探测器。

通过长久的分析, 我们发现, 很多的火情的出现都是因为气温太高了。火情的出现步骤是这样的, 先是升温, 然后阴燃, 进而出现烟雾, 有火苗, 扩大, 然后成为灾情, 严重的还会引起爆炸现象。通过分析这个步骤, 我们发现假如可以在其气温逐渐变高的时候, 就察觉并且控制的话, 其效果很显然是明显的。

由于它的结构是有很多形式的, 所以结合这个要素可分成三类。具体的是双金属片型、膜盒型、热敏电子元件型3种。双金属片型应用2种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片作为敏感元件, 一般制成差温和定温2种形式。对于第二种来讲, 当外界的气温增加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 其零件就会反映, 出现信号。对于第一种而言, 当外在的气温快速的增加, 它的速率已经大于设定的速率的时候, 就会出现信号。膜盒型探测器由波纹板组成一个气室, 室内空气只能通过气塞螺钉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正常状态中, 气室的温度会增加, 室内膨胀的气体可以通过气塞螺钉小孔泄漏到大气中去。如果火情出现的话, 此时温度增加的速率就会变快, 此时气压变高, 波纹板向上鼓起, 推动弹性接触片, 接通电接点, 发出报警信号。电子感温探测器由2个阻值和温度特性相同的热敏电阻和电子开关线路组成;72个热敏电阻中, 其中的一个能够反映外在的气温改变情况, 另外的是闭合在具有设定热容的容器之中的。如果外在的气温出现改变的时候, 其阻值会由于气温的改变而大体是一致的, 此时开关处并不发生活动。当火情出现的时候, 外在的气温会显著的增加, 其阻值呈现出不同的改变状态, 之前的稳定模式被影响了, 此时开关电路开始运作, 而且有报警。

1.3 复合式 (感温感烟) 探测器。

这种设备现在在世界上非常的受欢迎, 其性能稳定。它是由烟雾传感器件和半导体烟雾传感器件从工艺结构和电路结构上共同构成的多元复合探测器, 不但有一般的装置的优点, 同时它有着定温等装置的优势, 其应用领域非常的宽泛。

2 手动报警按钮

在报警环境之中, 所有的分隔区域中都要设置超过一个的报警按键, 而且所有的区域之中, 一个按键离另一个的距离要控制在三十米之中, 而且要放在容易发现和方便使用的地点。其离地一般为一米半的距离, 如果明确火情之后, 将按键中的玻璃片按下, 就能够自行的报警, 自动报警装置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显示出报警按钮的编号或位置, 并发出报警音响。

3 自动报警装置

自动报警装置即当接收到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或其他触发器件发送来的火灾信号时, 就可以释放信号, 而且能够记载时间, 自行的打印具体的时间, 并输出控制其他消防设备的指令信号, 组成自动灭火系统。

目前, 我国生产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是包括报警显示、故障显示和发出控制指令并兼有消防联动控制的自动化成套装置。联动控制设备有消火栓、水灭火、气体灭火、防火门、防火卷帘、排风机、空调设施、防火阀、排烟阀、电梯、诱导灯、事故灯、警铃、切断工作电源等。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 很多高层以及大规模的建筑等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此时对火情自动报警体系的规定更加的严苛。为了及时的发现并且预报火情, 避免其带来严重的损失, 维护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的稳定, 维护国家的经济建设, 就应该大力的发展火情自动报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连伟.尤明伟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在普通住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防科技2007 (3) [1]张连伟.尤明伟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在普通住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防科技2007 (3)

[2]朱学贞.侯建德.朱向阳在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系统存在问题的研究[会议论文]-1999[2]朱学贞.侯建德.朱向阳在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系统存在问题的研究[会议论文]-1999

[3]张立.智能火灾控制报警系统的应用及设计[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10 (24) [3]张立.智能火灾控制报警系统的应用及设计[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10 (24)

浅析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减少,建筑的建设高度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视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中,所使用的修筑用料和方式趋于多样化,同时建筑的用电负荷不断加大,因此在高层建筑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成为必然的趋势。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综合商业体一栋超高层建筑楼,属一类建筑,总建筑面积 57545.53㎡,1~3层为独立商业楼,4~37层为办公楼,其中10、24层为设备避难层。全栋楼均设自动灭火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系统设计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的确定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本工程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特级保护对象,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2.2报警系统的形式与组成

集中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

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

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的性质进行选择,本工程在大堂、办公区、走廊、电梯厅等处安装智能感烟探测器;在24层避难层高低压配电房内安装感烟感温探测器。

4.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主要由火灾警报及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喷淋泵、消火栓泵系统、防排烟系统、电梯联动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组成。需要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在该综合体其中一栋单体楼首层的消防控制中心设置联动控制台,通过联通控制台即可实现对其他组成部分的联动控制。

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的控制,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及在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控制方式。

4.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联动控制方式,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设置在1层,10层,24层)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启动喷淋消防泵,联动控制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手动控制方式,喷淋消防泵控制箱的启停按钮专用线直接连接至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可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停。

4.2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

联动控制方式,由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24层及屋面层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作为出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联动控制不受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消火栓按钮动作信号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出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手动控制方式,将消火栓泵控制箱的启停按钮专用线直接连接至消防控制室内的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并直接手动控制

4.3防排烟设施及空调通风系统的联动控制

由防火分区内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开启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以及相邻层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

由同一防烟分区内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开启电动排烟口、排烟阀,同时联动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排烟口、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由联动控制器控制10层、24层、屋面层排烟风机的启动。

送风口、电动排烟口、加压送风机、片言风机的启停按钮采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消防控制室内的手动控制盘上。启停信号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280℃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联动控制风机停止,防火阀及风机的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4.4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在24层高低压配电房内设置气体灭火系统。自动状态下,若防护区内发生有烟雾(或温度上升),该防护区的感烟(或感温)火灾探测器动作并向气体灭火控制器送入一个火警信号,控制器即进入单一火警状态,同时驱动电动警铃发出单一火灾报警信号,此时不会发出启动灭火系统的控制信号。随着该防护区火灾的蔓延,温度持续上升(或烟雾增大),另一回路的感温(或感烟)火灾探测器动作,向控制器送入另一个单一火警信号,控制器立即确认发生火灾,同时发出复合火灾报警信号及联动信号(关闭空调、送排风装置和防火阀、防火门、防火卷帘等)。经过设定时间的延时,控制器输出信号启动灭火系统,灭火剂经管网施放到该防护区实施灭火。控制器接收到压力信号器的反馈信号后显亮放气指示灯,避免人员误入。

手动状态下,气体灭火控制器在火灾发生时只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而不产生联动。

自动或手动状态下,在值班人员确认火警后,按下报警控制器面板上的或现场的“紧急启动灭火系统。在喷放控制信号输出前,按下报警控制器面板上或现场的“紧急停止”按钮,系统将不会输出喷放信号。

该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相关的控制器即可传输到消防控制中心。

4.5电梯的联动控制

发生火灾时,消防联动控制器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停于首层的反馈信号,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显示,轿厢内设置能直接与消防控制室通话的专用电话。

4.6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

本项目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内值班人员确认火灾后经火灾报警控制器启动建筑内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为8s~20s,并与消防应急广播交替循环播放。

本项目设置消防应急广播系统,10层避难层、24层避难层内火灾应急广播采用单独回路。确认火灾后,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在各层电源配电箱进线处设置漏电保护控制器,消防电源系统只报警,非消防电源系统动作电流为300mA~500mA延时0.5s动作。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电源监控器,监控各末端消防双电源切换箱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欠压报警信息。

6.消防电源及配电

本综合体于地下二层共设置2台100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消防设备用电,本项目中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均采用双电源送至最末一级配电箱自动切换,供电电缆均采用BTTZ铜芯铜护套矿物绝缘电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源线及联动控制线选用耐火铜芯导线穿金属电线管或封闭式金属桥架敷设,报警、消防电话、广播选用阻燃铜芯电线电缆穿金属电线管暗敷或封闭式金属橋架敷设。明敷线缆金属电线管或封闭式金属桥架涂防火涂料保护。

7.结语

对高层建筑设计来说,其对消防安全提出严格要求。尤其是对于当前建筑装修材料的复杂化以及多样化,同时建筑的用电负荷不断加大,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高层建筑中设置显得日益重要。文章通过结合当前建筑主流——高层商业综合楼为例,针对从设备布置、消防联动等重点环节来探讨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为同行提供参考实例。

参考文献:

[1] 李盛; 战小康; 杜萌.论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10):26-29.

[2] 熊辉.浅谈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5):115-117.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第12篇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 地铁灾害在人们生活中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据不完全统计, 在所发生的地铁灾害中, 地铁火灾所占的比例竟然高达30%。地铁火灾在发生时具有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 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 如果处理不当, 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例如86年英国伦敦君王十字车站地铁火灾造成32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03年巴黎火灾地铁火灾造成80多人死亡;同年韩国东部大邱市地铁火灾, 造成138人死亡, 99人失踪等。地铁火灾不但会产生毒气和二氧化碳引起乘客窒息, 而且会造成其他地铁老输电线路和易燃物着火, 对列车员和乘客造成呼吸道烧伤, 引起运输线路堵塞, 造成严重的地铁拥堵。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 能够根据着火地铁的火烟运行模式实时报警, 并对于人员疏散和火灾抢救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 从而降低人员伤亡数量和减少人民财产的损失, 大大提高地铁运行的安全系数。

1 地铁火灾的特点

1.1 突发性比较强

由于地铁整个运行线路比较长, 加之日常的运行客流量比较大, 所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但是, 地铁发生火灾的时间和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在火灾发生初期很难被发现, 具有严格的隐蔽性, 不易察觉。一旦火灾火势过猛, 达到了一定的危害程度和范围的时候才能被发现。因此, 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地铁火灾的突发性。

1.2 人员逃生的条件较差

地铁作为地下交通运输方式, 其独特的运行模式决定了人员安全逃生的单一性。一般在地铁运行路线上, 除了安全疏散通道外, 基本上不会有其他的人员疏散路线, 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火灾避难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时, 大量的人员都会向狭窄的通道转移, 加之一些保障上车时的地铁检票机构, 会严重阻碍人员的逃生。乘客慌乱的情况下, 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出现行人踩踏事件, 造成群伤群死的现象。

1.3 灭火困难

由于地铁的运行通道比较封闭, 一旦出现火灾, 其产生的烟雾比较多, 一时间会堵塞通道, 造成空气质量差, 能见度低等, 这种条件下就非常不利于灭火救援的实施。同时, 火灾造成通道墙壁温度过高, 会引起墙壁质量发生改变, 例如膨胀等, 从而使通道形成较大的压力。等火灾火势减缓的时候, 通道墙壁热胀冷缩, 有可能引起局部墙壁土石、水泥块的剥落, 严重时引起塌方, 不利于救援队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救援。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Fire Alarm System, 简称FAS) , 是地铁的一种自动消防技术, 对火灾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实时报警, 同时对火灾现场进行有效的探测, 以在火灾发生时知道乘客疏散, 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2.1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的应用现状

火灾报警系统是建筑物防火监控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 在城乡居民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及早地发现和通报火灾, 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现代化的工业民用建筑、宾馆、图书馆、科研和商业等部门中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设施, 而且也形成了独特的防火报警系统体系。例如在车站得到广泛应用的EST3火灾报警系统, 具有自我系统故障诊断功能, 不但能够智能报警, 而且对人员疏散和火灾预警都有一定的智能性。目前, 感温光纤测温系统模式的火灾报警系统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在地铁通道中也得到了一些应用。新型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正在进一步向智能化、高效率化迈进。

2.2 地铁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性

FAS按照地铁中央、车站两级调控管理, 根据地铁、中央、车站三级监控的方式进行设置, 对整个地铁全线及各个相关的建筑进行火灾探测、报警和控制。其独有的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火灾现场,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给地铁和乘客发出信息, 并且按照相关的控制程序, 给予一定的人员疏散指示, 最终实现整个地铁的安全运行。

地铁中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有效的、及时的发现火灾, 并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人员疏散和灭火等, 大大地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保障了地铁运行的安全性, 提高了地铁整体的安全指数。

3 地铁火灾中自动报警系统的智能应用

3.1 火灾预警的有效性

1) 使用自动报警探测器报警可在车站、站厅、站台、设备机房、办公机房、配电室、会议室、公共走廊等设置智能探测器, 通过其内设定的相关参数实现感温测控, 自动报警, 实现火灾的有效预警。

2) 使用通信设备报警对于各个监控室之间, 采用独立的通信设施, 例如在环控电控室、消防泵房、公安值班室内、气体自动灭火用房的门外等可以相互设立电话对讲机, 以方便相关人员发现火灾时能够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报警, 避免因信息不流通而出现火灾扩燃。

3) 使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对于一些比较紧急的场合, 例如车辆停放和各类汽车修建车库的停车部位、燃油车库等, 一旦具有火灾趋势, 就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可以通过相关报警按钮, 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快速、有效的实现火灾报警。

3.2 人员疏散的智能性

公安部在“十五”期间, 通过有关专家的评估和研究, 建立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系统动态模型, 如图1所示:

由图1知, 在综合疏散模型图中包含4个子系统, 分别是逃生前期人员行为系统动态模型, 逃生中人员行为系统动态模型, 疏散人流系统动态模型和疏散人员能力系统动态模型。这4个系统反应了人们在火灾发生时所做出的无意识反应, 相关科学家将这种基于细胞网格的自动机模型应用于火灾安全疏散方面, 建立起适应与人体本身反应的疏散预测模型。

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网络模型, 将各个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台至站厅的疏散楼梯通道的进入口都作为网络连接的节点, 通过这种假象的网络空间图形, 空间模式图如图2, 在各个自动报警系统的监控之下, 能够合理的预测各个节点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从而有效的实现火灾报警, 并能指导相应人员疏散。

通过这种有效的自动报警系统, 可以有效的根据地铁各结构和不同环境处人员的特征, 来确定人员在水平通道的移动速度, 从而确定人员疏散的效果。结合闭路监控装置, 同时采用智能广播等设施进行通知, 必然能够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有效性。相关专家通过模拟, 忽略个体心理因素等次要原因, 考虑火灾时人员疏散的速度与一定范围的密度关系, 建立人员逃生的速度函数:

其中:um是自由移动时的速度;

α, β, γ是人员的位置、密度、其他因素三者所占的比重;

ρ是单位面积内所承载的人数。

通过这种有效的人员疏散模型, 进行更加清晰地确定地铁火灾时人员疏散所花费的时间, 从而保障人员疏散的有效性和智能性。例如05年, 深圳地铁组织了一场站台火灾演习, 地铁的基本结构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 某人于9点26分28秒于站台B端扶梯与电梯中部开始点烟, 车站监控室中的相关人员在FAS屏上发现火灾报警信号并做报告, 28分时电梯停止运行, 通过智能广播通知旅客疏散到2出口, 同时车站排烟等系统相应开启, 9时30分站台站厅150名乘客全部疏散。9时34分时车站工作人员亦疏散到2出口, 将灭火工作交予消防人员。36分停止排烟, 各系统恢复正常功能。36分26秒通过智能广播通知火已扑灭。整个过程快速、有序的进行, 保障地铁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4 结语

地铁火灾发生时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乘客关注的关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自身独有的相关程序, 结合当地实际环境, 在严格的监控下能够保证火灾发生时预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同时结合网络监控模型和智能广播等, 快速而有效地实现人员的疏散, 从而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实现地铁的高效运行。

摘要:加强地铁场所的火灾预警和防范措施, 在地铁中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对保证地铁场所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地铁火灾的特点入手, 结合地铁火灾的火烟模式, 阐述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现状,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地铁火灾中自动报警系统的智能应用, 希望能够给地铁火灾中的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烟模式,智能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郭晓蒙.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讨[J].消防设备研究, 2010 (3) .

[2]王彦富, 蒋军成.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7) .

[3]孙文海, 李斌兵.地铁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J].武警学院学报, 2010 (4) .

[4]曹文丽.浅谈地铁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细节[J].山西建筑, 2011 (5) .

[5]陈健.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特点[J].机械与电子, 2008 (17) .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精选12篇)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 第1篇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标准,通讯协议不开放, 数据格式不统一,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