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生长过程观察日记
黄豆生长过程观察日记(精选14篇)
黄豆生长过程观察日记 第1篇
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项作业月月观察黄豆生长过程,这是一项观察要持续10天。
我回到家我就开始找黄豆,我东瞧瞧,西看看,原来在阳台上,那一身穿黄衣的小家伙正是我要找的月月黄豆。它的衣服上有一个小口,这就是生芽的地方,叫胚芽,我特意选了50颗又大又好的黄豆,浸泡在容器里,过了三分钟,水里的黄豆开始起皱纹,“他”在大口“喝水”呢。好像在说:“我要长得又快又大,我需要补充营养”。又过了一会,黄豆长大了不少,外面皮好像要脱落似的,水不知不觉少了不少,自己出长大了不少。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发现,黄豆盆里的水没有了,黄豆比原来长大了1倍多呢。皮也光滑了不少,黄豆的颜色也比原来淡了许多,胚芽有点鼓,好像要冲出来似的,我赶快到厨房,给他换了干净的水,洗洗澡。
我希望黄豆你快点发芽,快点长大。
9月30日星期四睛
放学回到家,我正想去给我的黄豆洗澡,妈妈拦住了我,说:“黄豆芽正在生芽期,不可以在水中浸泡,要想让黄豆快点发芽,每天给黄豆洗澡三次,补充营养。”听了妈妈的话,我就开始给黄豆洗澡了,先把放黄豆的容器中倒入水,然后把水倒掉,在倒水的时候注意,不能把黄豆倒出来,黄豆要是碰到油,就不能发芽了。
今天的黄豆特别透明,胚芽处特别鼓,胚芽好像鼓足了劲要穿透豆皮,妈妈告诉我:“胚芽鼓,说明黄豆要发芽了,估计明天你就会看到针尖大小的豆芽”。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特别高兴,我好像听到黄豆“叭,叭,黄豆冲破豆皮,在努力的生长”。
10月1日星期五晴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的黄豆发芽了,我高兴的叫着,把黄豆拿给妈妈看,说:“妈妈你说得太对了,我的黄豆发芽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我以前生过豆芽。”
我看着那针尖般大小的叛浚还是紧贴着母体,就好像刚出生的小孩紧紧地抱着妈妈一样。她怎么这么小呀,妈妈告诉我:“植物生长都要有个过程,哪能一下子就长那么高,快给黄豆芽洗个澡吧,”“为什么要洗澡呢?”“豆芽生长会排放垃圾,当然需要清洗啦,想让它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别在忧郁了,赶快行动吧。”。我高兴的端起瓶子,我要舒舒服服的给他们洗个澡,明天一定他一定会回报我一个甜甜的微笑。
10月2日星期六晴
一进书房,我就发现,今天我的黄豆芽又长高了,大约有1月3厘米,看着水灵灵的黄豆芽,我真想现在就品尝,什么时间能长成能吃的豆芽呀?我想按现在的生长速度还要等上3月4天。我的心里可真着急,还是快点给小豆芽们洗个澡吧。
今天的豆芽有的开始脱皮,有的芽很短,有的很长,像一群黄色小蝌蚪,它们仿佛在比赛:“看谁长得又高又水灵。”个个都鼓足了劲说:“我长得高。”“我长得高。”“我长得水灵。”“我的营养高”
我心中暗想“豆芽们,加油。快长吧。”
10月5日星期二晴
今天,一看见我的豆芽,我大吃一惊,豆芽脱皮了,豆瓣有的发青,有的像豆芽像鹅的长颈,有的像卷卷的线菊,都顶着大脑袋,豆宝宝们形态各异。妈妈让我不要担心,告诉我不要忘记给豆芽按时洗澡、换水,豆瓣发青是因为见到了阳光。给豆芽洗澡时,有几个豆瓣一碰到水,就碎成渣子,妈妈安慰我说:“我们用的是陈年黄豆,生芽率接近100%,能长到现在已经是很不错了,你看有的已经有五厘米长了,明天就可以下锅了。”今天的豆芽没有往日那么水灵,但也长高了不少。我还是很开心。
真希望明天豆芽,再给我一点惊喜,成为盘中的佳肴。
10月6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培养,豆芽最长的有七八厘米,短的3月4厘米。
妈妈用火腿肠,葱花加上豆芽,做成了一道红、绿、黄三色菜肴。吃着我亲手生的黄豆芽,心里美滋滋的,觉得今天的菜非常香,我更开心。
通过生豆芽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选种、浸泡时间、温度的要求,每天坚持换水三次。使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有耐心。要善于总结经验,才会做得更好。
3月16日晴
今晚我再去看黄豆时发现它们的身体变胖了,几乎是原来的两倍。对了,得给它们换个“住处”。我先倒掉杯子里的冷水,接着把黄豆一粒粒的捡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筐里,然后把筐子放到比筐子大的盆子里,倒来一杯温水,轻轻地浇在所有黄豆身上,最后找来一块纱布,盖在筐子上,我想象着这些黄豆喝足了水“舒展筋骨”使劲长起来,心里不禁乐滋滋的。
3月17日晴
今晚我又去看黄豆。很多黄豆的一边已经往外凸起来了,我高兴的倒一杯温水洒在黄豆身上。忽然,我发现有一些黄豆的另一边出现了微微的裂缝,个别的黄豆已经露出了小嫩芽,我期盼我的豆芽快快长大。
黄豆生长过程观察日记 第2篇
回到家后,我立刻挖了一块土放到一个花盆里,拿了一颗黄豆种子种了下去,然后提起一壶水浇黄豆并记录下来。
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拿起放大镜,朝向花盆走去。我拿起放大镜一看,“啊!发芽了!”我高兴地喊着。于是,我立刻拿起记录本,记录黄豆发芽了多少毫米0.05毫米。
又过了一天,我到家后,立即朝黄豆奔去,可是它有许些枯萎了,我打开科学书,哦!原来是这样,它还要一些条件才能继续生长:“阳光、水分、空气和温度。”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把黄豆放到外面,然后拿起一壶刚烧好的烫开水浇黄豆,谁知我一拿起水壶的时候,妈妈叫了一声“stop!”我停了下来,妈妈说:“种植物的时候,不能用刚烧好的开水或冷冻过的开水,否则,就是被烫死或被冷死,要用适当的温水才能生长,记住,水不能浇太多哦!”我记住了妈妈的教诲,拿起一瓢温水浇黄豆。
草莓生长观察日记 第3篇
深秋,天气越来越冷了,我把草莓从楼下小心翼翼地移栽到花盆里,给它们施肥浇水,希望它们快快长大,结出甜美的果实。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晴
周末,我来到阳台,看到草莓植株的根部居然长出了小嫩芽,这给了我一丝希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它,或许它还会结出草莓来,不结也没有关系,只要它好好地活着。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阴
我每天都来阳台看草莓。开始几天,花盆里的草莓还枝繁叶茂,可是好景不长,草莓的叶子渐渐开始枯萎了,我的心情也变得暗淡。难道是我照顾不周?我不愿意看着它凋零。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日 雪
草莓的嫩芽越长越大,越长越多;每个叶柄上顶着三片叶子,叶子边缘有小锯齿;叶柄和叶片上长有细小的茸毛,用手一摸,感觉痒痒的。草莓的根部长出了一个被叶子簇拥着的鹅黄色的小绒球,我猜那是花骨朵。可在我的印象中,草莓的花是白色的,我家的草莓怎么会开出黄色的花呢?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晴
现在,草莓已经开出了一朵小白花,它有7个花瓣,和我印象中的一模一样。我闻了闻,花朵一点儿气味都没有,那鹅黄色的小绒球原来是花蕊,上面布满了花粉。在一片片绿色的叶子中间,那朵小白花显得格外醒目。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晴
小白花一朵接一朵地冒出来,越来越多。最先开出的那一朵花叶柄最长,花瓣已经开始凋谢了,叶柄顶部长出了一颗淡绿色的鸡心状的小东西,被花托包裹着,像一盏绿色的小灯笼。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霾
今天,我看到有一朵花的花瓣完全掉光了,花粉也没有了,鸡心状的小东西浑身长满了绿色的“麻子”,上面还带着细细的茸毛。这个小东西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草莓。尽管它还没有成熟,但我相信,经过我的精心栽培,它一定会带给我收获。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晴
自草莓开花一个多月来,鹅黄色的小绒球先变成了绿色的“小灯笼”,“小灯笼”又逐渐变白,最后变为红色,终于脱胎换骨成了一颗晶莹红亮的草莓。
那红红的草莓害羞似的顶着一顶“小草帽”,通身布满了“小芝麻”,摸一下,麻麻的,凉凉的,闻起来还有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尽管我一个劲儿地咽口水,却实在不忍心去摘它,它毕竟陪伴了我大半个冬季,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温馨而甜美的期望。
观察黄豆生长日记 第4篇
观察黄豆生长日记
1观察黄豆
(一)第一天晚上七点四十分
黄豆又黄又圆,它们睡在一个“大缸”里。我发现黄豆蹭有一个“小眼睛”,我问了妈妈之后,知道了它是用来发芽生长的。我发现黄豆遇到水就会变得皱巴巴的,我个人认为,黄豆是和我们人一样的,人要是长期待在水里的话,皮肤就会变得皱巴巴的,黄豆要是遇到了水的话,“皮肤”也会变得皱巴巴的。这个理论是不是很好呀?
观察黄豆
(二)第二天早上六点二十五分
早上我去观察黄豆,发现以前的“小瘦子”变成了现在的“大胖子”。我 还 发现水变黄了,我去问妈妈,妈妈说:“可能是黄豆里有黄色素,所以水才变黄了吧。”妈妈边说边把一个没有洞的盆和一个有洞的盆放在一起,然后在里面放入水,接着放入一块纱布,把黄 豆 放入纱布里面,最后用纱布把黄豆给包住。妈妈说:“这样就等于给了黄豆一块土地。”
观察黄豆
(三)第五天晚上九点零五分
今天距离我写“观察黄豆
(二)”已经有四天了,所以我就去闻了闻黄豆,“唉呀!”“这是啥怪味儿呀?”我又去摸了摸黄豆,“唉呀!”“怎么都软了呀!”我去问妈妈:“黄豆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呀?”妈妈说:“一定是太潮湿了,所以黄豆才不能发芽的。”我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下一次我一定会让黄 豆 发芽、成长的!所以我又将一把黄 豆 放入一个“小缸”中,这一次,我一定会成功的。
观察黄豆生长日记
2在经历过了上次的失败之后,我这次又种了黄豆。从上学期的教训来看,我要给豆芽勤浇水。
我首先要让种子闯闯关。
第一关:“精挑细选”。我先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下种子选手们有没有损伤或刮痕等。如果有以上这些症状的选手呢,我就要对它们说:“对不起,你落选了!”,反之则顺利进入了下一关。
第二关:“百里挑一”。在此关,我从上一关剩下的选手中挑出一个来种进花盆里。为了挑出一颗完美的种子,我拿着手机拍下各位选手的各个方面来作比较以决定它们的去留。
第三关:“蚯蚓引路,跟着走”。我拿了一根小时候用的那种小号筷子来松土。
第四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把脱颖而出的那一颗黄豆种进了我的小花盆里。
第五关:“蒙蒙细雨”。我用洒水壶把泥土润湿,为黄豆提供养分。
至此,闯关结束!
我是周三种的黄豆,每天我都会去浇水顺便看看它的生长情况。
周六,我走到小花盆面前期待着能看到小豆芽长出来,可是花盆里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还没有长出来呢?我想起来了!科学老师说过一颗种子长出来的可能性很小。
我翻开泥土看了看,没发现种子,它可能已经腐烂被吸收了。
虽然这次我又以失败告终,但是我希望下次种子能够成功发芽!
观察黄豆生长日记
3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一节课之后,老师号召我们自己亲手做“种黄豆”这个实验。
我先准备杯子、泥土和黄豆。然后把泥土放在杯子里,接着,我在杯子上撒了几颗黄豆,浇了一些水,这样就种好了。
一天后,我惊讶的发现,种子竟然发芽了。种子外表的壳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嫩芽。嫩芽的颜色是淡黄色的,稍带点青,芽的顶端尖尖的,看上去嫩嫩的,这就是芽头,它正在向下生长。奇怪,芽头为什么向下生长?
三天后,黄豆居然已经长出了短短的根,并且还长出了几乎看不见的须根。我看见一个小黄豆的外皮已经涨破了,两个小豆瓣已经微微张开了,还有几粒黄豆已脱去外面的“衣服”,脱去衣服的黄豆种子像一个绿油油的小气球。
过了几天,我发现,黄豆的颜色有些变化,本来种子的颜色是黄色的,但现在,种子的颜色有些淡了,而且有些透明,种子显得十分饱满,连种皮都有点裂开。
又过了两天,我看到黄豆已经长出了两片嫩叶小小的叶子。看到黄豆长出了叶子,我兴奋地叫着:“啊!太好了!我的黄豆长出叶子了!”我连忙取出尺子,量它的身高。哈!原来才8厘米长,现在都20厘米了。看着黄豆苗,我心里默念着:黄豆,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培育你,让你茁壮成长。
五天后,当我再次观察它时,杯子中有好多棵嫩绿的小豆苗了。有的是两片叶子,有的已有四片了,不过中间两片比较小。我 还 发现它的叶子都是两片两片对生的。现在,我终于知道种子刚长出来的芽为什么向下生长了。那是因为刚长出来的不是芽,而是根,所以它要向下生长。当我又观察它的时候,黄豆已经从一个种子变成一个豆芽,再由一个豆苗慢慢长大……
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我了解到黄豆的生长过程,还通过查资料,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原来,一切生命的孕育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观察黄豆生长日记
4今天我按照郑老师的要求,在水里浸泡了红豆和绿豆,准备观察豆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的。
我把豆子放在纱布上,然后在一个透明的塑料密封罐里装进四分之一的水,把裹着豆子的纱布放入罐中,就撒手不管了。等我做完回家作业,再去看豆子,非常遗憾地发现豆子还舒舒服服地躺在纱布里呼噜呼噜睡大觉。我急得抱怨了几句就任它们自生自灭了。突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什么环境下豆子才会生根发芽?”我飞快地跑进房间,从书柜里翻出百科全书一对照,才确认我做得完全正确。
9月25日 星期五 阴天
今天我放学回到家,马上去看豆子,哇噻,一些豆子长出了白白细细的根须,像戴着红帽子绿帽子的小蝌蚪。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豆子挑选出来,放进盘子里,然后依旧盖好密封罐,盼望着剩下的豆子也能尽快长出根来。随后我捧着盘子,拿上工兵铲,跑到家门前的一棵桂花树下,浅浅地挖了个小坑把盘子里的豆子种下了。
9月26日 星期六 多云
早晨起来,我顾不上吃早饭就急着去看豆子到底怎么样了。从罐子外边看过去,纱布下面白绒绒的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鼻而来,差点把我熏翻在地。这就证实了豆子在潮湿的环境里是很容易生根发芽的。我依旧和昨天一样把生根的豆子种到了桂花树的边上。
观察黄豆生长日记
5老师号召我们在国庆期间没人亲手做一个“泡豆子”的实验。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一个有意思的题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观察黄豆生长。
于是,我开始准备实验的东西:几颗黄豆,一个小桶,一个簸箕,一块布。实验开始了。
9月29日
黄豆椭圆的,像一颗花生米一般大小。黄色的皮皱皱的,看起来一点不好看。黄衣服上有一个突出的部分,难道这是芽吗?这不太可能吧。我按照步骤,把它放在水里泡四个小时。
9月30日
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浸泡,黄豆宝宝完全变样了,好像长大了许多似的。小小的黄豆圆鼓鼓的,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些调皮的黄豆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脱掉黄衣服,露出了嫩白的肌肤,真是越看越好看。这时让我想起了曾经做过的“葡萄干喝水”的实验,原来黄豆也“喝”水。我把它放在簸箕上,坚持每天浇水。我期待着它的新变化。
10月1日
今天阳光明媚,我要赶紧观察黄豆的新变化。我轻轻掀开布块,我眼前一亮。我欣喜地发现黄豆宝宝的根伸出来了,妈妈说,豆根是起到吸收水份的作用。细细长长的根须,多有趣!小小的豆瓣像未展开的翅膀。在豆瓣中间钻出一根白里透红的嫩芽,那尖尖的小芽也挺害羞的,就露出那么一点点。妈妈也告诉我豆瓣是为发芽供应养分的。
10月2日
一晚不见,嫩红的小芽摇身一变,成了绿色仙子,叶子长大了显得亭亭玉立。那翠绿的嫩芽展开成两片小叶子,颇像燕子的尾巴,高高的个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美了。这时,妈妈又告诉我,长出来的叶子见到阳光就会起光合作用,使叶子越长越绿。嫩绿嫩绿的颜色让人越看越舒服。有的像逗号,有的像问号,有的像感叹号……这么多的姿态,看得人眼花缭乱。在微风中,豆芽们你挤我碰,像是在翩翩起舞。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颗小豆芽了。
从这一次观察中,我发现植物的生长也很有规律,它们要有充足的水份、养份和阳光才能生长。这次泡豆子真让我大开眼界。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5篇
第二天,我观察黄豆又有什么新的变化。我发现黄豆的皮不是皱皱巴巴的,而是鼓了起来。
第三天,我观察豆子的形状、大小。我发现豆子的颜色变浅了点。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6篇
今天老师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泡豆子。
我拿家里各种各样的豆子放在水里的纱布上。我发现,黄豆是黑豆的二至三倍,绿豆最小,黑豆最大。我还发现,在一个小时里,绿豆和黄豆会变皱,黑豆一放下去几秒后也会变得皱皱巴巴,而红豆放下去一点点儿变化也没有。这说明了黑豆、黄豆和绿豆的皮薄,红豆的皮更厚。变皱了的豆子皮就像我们小孩的皮肤一样,洗澡、玩水、游泳,皮肤也会变,真有趣。
原来泡豆子也有这么多乐趣和知识呀!
9月23日 星期三 小雨
今天是泡豆子的第二天。晚上,我兴冲冲地跑到盒子前看看我的“宝豆”
呀!还真有变化呢!你也来看看,黑豆的燕尾服的中间被撕开了一条缝,它正一个人生着气,连肚子都气大了。黄豆穿着一件紧身衣,一点儿也没变。接下来是小红豆,她新买的红裙子也被淘气包扯烂了。红豆哇哇大哭,泪水成了一条河,把她都涨大了。最后出场的是小美女绿绿,哼哼,她的变化最大。小绿绿长出了“头发”呢!你再瞧瞧,衣服搭配的也不错。白色的上衣,绿色的丝袜,多美啊!
“宝豆”的变化还真大,一天一个样,让我百看不厌。
9月24日 星期四 晴
啦啦啦啦啦。今天真开心,又到了看豆时间啦!豆豆们肯定又换了一身衣服。
哇哇!豆豆们的变化实在太小了。黑豆、黄豆、红豆一点儿都没变,令我太失望了。倒是绿豆的芽更长了,小芽儿的`表面长出许多淡紫色的小点点,可爱极了。
我的“宝贝”们呀!你们为什么长得这么慢呢?
9月25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是呃,是豆子成长的第四天。
“豆子!我来了!”我几乎是连蹦带跳着过来的。嘻嘻,豆豆们似乎知道了我对它们的关爱,都脱皮了。
我摸了摸绿豆脱下的皮,嗯,比较薄,干巴巴的,很软。红豆中,有几个脱了外套,可是还有一半留在上面,好像戴了一顶红帽子。哈哈,好有趣。
黑豆和黄豆还是老样子,我都要急死了,什么时候才长呀!这就是我泡的豆子,离成功越来越近喽!
9月26日 星期六 小雨
由于我好几天都没好好看看我的小豆子们,所以它们的变化让我大跌眼镜!
上次说过黑豆黄豆没变化。而这一次,红豆也变了,红豆的皮全都脱下来了,绿豆长出了根和叶,厉害吧。绿豆长得最好也是最得我青睐,我非常喜欢它。
我爱我的小豆子。
9月27日 星期日 小雨
今天我又去看我的豆豆,不知道它怎么样了。
我发现每颗豆子发芽都是从中间“肚脐眼”的地方裂开来的,真有趣。绿豆的中间全部裂开来了,长出了长长的叶子,根上长出了许多根须,就像胡子一样。
红豆的中间也长出了一点点儿雪白的小芽,像小的鼻子。还有些红豆长出了叶、茎,又长出了根,像一条小蛇哦!
黑豆有些很有弹性,软软的,按一下非常舒服。有些却硬硬的,好奇怪呀!黄豆的中间也裂开了一层皮,应该快发芽了。为什么它们长得那么慢啊!
我量了一下发了芽的豆子,发了芽最长的绿豆大约是十厘米。发芽最短的红豆大约是一厘米。差别太大了。长得快一点吧!
黄豆生长过程观察日记 第7篇
关键词:滇重楼;生长发育;人工栽培;观察
中图分类号: S567.23+9.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312-04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隶属于延龄草科(Trilliaceae)重楼属(Paris),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 400~3 100 m的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竹林、灌丛、草坡背阴处或阴湿山谷中,为阴生植物[1]。滇重楼适宜生长条件是:年平均气温12.6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26~900 mm,冬季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凉爽,腐殖质层丰富的酸性土壤[2]。重楼属植物光能利用率低,使传统药用部位的根茎生长缓慢[3],且重楼种子具有“二次休眠”的生理特性[4-6],使得种子萌发率、繁殖率低,资源再生慢;同时,随着人们对重楼资源需求的增加,野生重楼遭到掠夺式采挖,其原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已被分隔成岛屿化,威胁其繁殖,致使重楼资源日趋枯竭[7]。一些科研院所开展了对重楼属植物迁地保护、引种驯化和栽培工作,这些工作对重楼的繁殖、资源保护、育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尚不能扭转重楼资源短缺的局面。目前,对滇重楼的研究多集中于药用价值、有效成分提取及野外资源探查等方面[7-8]。本研究对不同来源地、人工栽培滇重楼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对栽培条件下的滇重楼繁育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其引种驯化、繁殖育种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滇重楼的主要物候期观察、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观测在昆明学院农学院进行,位于102°43′E、25°03′N,年均气温15.1 ℃,年均降水量 1 075 mm,海拔1 891 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试验材料于2014年3月10日种植在遮阴棚中,遮阴率约为75%,株行距15 cm×25 cm,正常水肥管理。
滇重楼的繁育试验及不同来源地的滇重楼开花物候对比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材种质资源圃内进行,该资源圃位于25°11′N、102°59′E,海拔1 995 m,年均气温14.26 ℃,年均降水量957.12 mm,土壤为山地红壤,基础养分水平:全氮含量2.38 g/kg、全磷含量0.75 g/kg、全钾含量14.15 g/kg、水解氮含量185.30 mg/kg、速效磷含量10.25 mg/kg、速效钾含量272.80 mg/kg、有机质含量50.60 g/kg,pH值5.96~6.27。遮阴率约为50%,株行距10 cm×15 cm,正常水肥管理。其中用于繁育试验的材料全部选自该资源圃内来源于云南省个旧市的滇重楼。
1.2 方法
1.2.1 主要物候期观察 每天对出苗的滇重楼进行观察,记录每株植株的出苗、展叶、展花、茎停止长高、花粉囊裂开、花粉囊枯萎(因为缺乏传粉者,所有栽培在昆明学院的滇重楼均未结实,所以没有果裂期)日期。
1.2.2 形态特征观测 随机选取当年进行生殖生长和不进行生殖生长的滇重楼各10株,挂牌标记,每天观察,记录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典型形态特征,同时测量、记录完全出土时的芽高、 始展叶时的茎高、最大茎高、最大花梗长、最粗地径。观测持续到标记植株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结束。
1.2.3 繁育试验 2014年5月10—31日,选择生长良好、花期一致的滇重楼植株各20株,用蓝色塑料牌挂牌标记,参照Dafni描述的方法[9]进行如下处理:处理1,对照;处理2,蕾期套袋,待花开放后,人工进行自花授粉;处理3,蕾期去雄,待花开放后,人工进行异花授粉;处理4,蕾期去雄套袋,无任何授粉;处理5,授粉期人工增加异花授粉。在试验期间,对套袋的花朵适时进行检查,揭袋换气以防霉变,检查换气后迅速将套袋重新套上以防昆虫访花。7月初在套袋植株心皮明显膨大、花丝枯萎时去袋结束试验。10月下旬果实成熟时分株分朵收集各处理植株的果实并观察果实及种子特征,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直径,计算结籽率。
1.2.4 不同来源地的滇重楼开花物候 本研究中滇重楼植株来源地分别为:云南省保山市瓦渡乡、云南省个旧市、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广西百色市靖西县、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普洱市墨江县。 从上述10个来源地的滇重楼植株中分别随机选择生长良好的20株挂牌标记。从5月10日开始,每2 d观察1次滇重楼的开花情况,分别记录展花总数、花粉囊开裂总数、花粉囊枯萎总数,根据开花比例计算其开花物候期,划分指标为:展花期以花萼展开达5%,初花期以花粉囊裂开达5%,盛花期以花粉囊裂开达95%,枯花期以花粉囊枯萎达60%。
1.3 数据分析
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重楼的主要物候期
栽培群体中出苗总数为39株,其中21株为营养生长,当年不开花(以下统称为营养群体);18株为生殖生长,正常开花(以下统称为生殖群体)。图1展示了栽培滇重楼的主要生长发育期,其中A1、 A2是刚出土3 d的植株;B1、B2是展叶期的植株,B1植株花蕾初现,当年即开花,B2植株未见花蕾,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C、D是处于展花期的植株,C植株花药初裂,D植株花药完全裂开;E植株花粉囊枯萎、花粉散尽。
nlc202309010032
大多数滇重楼在种植后第3~4周出苗,少数植株出苗时间略有推迟,营养群体比生殖群体出苗、展叶稍早。出苗后(9.1±2.0) d开始展叶、展花,展叶后(6.2±3.2) d花粉囊裂开,花粉囊裂开(27.1±5.8) d后花粉囊枯萎,出苗后(42.7±5.4) d茎停止长高,茎停止长高后(129.8±15.9) d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滇重楼的主要物候期见图2。
2.2 滇重楼的形态特征
该种植地人工栽培的滇重楼叶5~8枚轮生,单叶长4.0~12.5 cm、宽2.4~4.8 cm,绿色,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偏革质,光滑无毛,全缘,具1对明显的基出脉,叶柄紫红色、长0.80~1.81 cm。茎下部1/2~2/3处紫红色、上部绿色,或全部紫红色,光滑无毛。花梗从茎顶抽出,顶端着生1朵两性花;萼片4~6片,绿色,卵状披针形,长3.0~3.7 cm,宽1.05~1.60 cm,花瓣与萼片同数,互生,黄绿色,与萼片近等长,条形,在中部以上稍变宽,花梗长4.5~12.1 cm。雄蕊10~13枚,排成2~3轮,花药长0.9~1.3 cm,花絲很短,仅为花药的1/4~1/3,花丝基部与花瓣合生;药隔突出于花药之上,长1~2 mm。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花柱短、紫色,花柱基增厚、角盘状;花始开时柱头直立,后逐渐向外卷;柱头与花瓣同数。子房上位,近球形,具棱,1室,花始开时子房为白绿色,后逐渐变为绿色。
从表1、表2可见,滇重楼营养群体与生殖群体的芽完全出土时的芽高、地上茎最粗时的地径差异不显著,始展叶时的地上茎高、最高时的地上茎高差异极显著。所有栽培群体的芽完全出土时的平均芽高为(2.71±0.06) cm,当年进行生殖生长的植株花芽已在茎顶端长成,包藏在未展开的叶丛内,并且展叶时花也紧随着展开,茎及花梗也不断伸长。所有栽培群体的地上茎最粗时的平均地径为(5.78±0.24) mm。营养群体始展叶时的平均地上茎高为(0.07±0.02) cm,地上茎最高时的平均地上茎高为(8.14±0.34) cm;生殖群体始展叶时的平均地上茎高为(1.72±0.15) cm,地上茎最高时的平均地上茎高为(12.27±0.93) cm。
2.3 滇重楼的果实特征及繁育特性
2.3.1 果实及种子特征 蒴果球形,绿色,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外种皮鲜红色。
2.3.2 繁育特性 由图3可见,不同处理下的滇重楼果实的直径有明显差异。
由图3、表3可见,处理3(蕾期去雄并人工进行异花授粉)的果实直径最大,其次是处理5(授粉期人工增加异花授粉)。处理3、5的滇重楼果实直径明显大于其他3个处理,在平均结籽数、平均结籽率指标上也明显大于其他3个处理,且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2.4 不同来源地的滇重楼开花物候
来源于个旧市、靖西县、安顺市、景谷县的滇重楼于5月10日进入展花期,5月17日进入初花期,5月31日进入盛花期,6月21日进入枯花期;来源于保山市、勐海县、墨江县的滇重楼于5月10日进入盛花期,5月31日进入枯花期;来源于织金县的滇重楼于5月10日进入初花期,5月24日进入盛花期,6月21日进入枯花期,其盛花期时间略长;来源于兴义市的滇重楼于5月17日进入展花期,5月24日进入初花期,6月7日进入盛花期,6月30日进入枯花期;来源于镇康县的滇重楼于6月7日进入展花期,6月14日进入初花期,6月21日进入盛花期,7月12日进入枯花期(图4)。
3 结论与讨论
3.1 滇重楼开花物候
受昆明市气候影响,在3、4月份(滇重楼的出苗及展叶期),种植阴棚内温度、湿度变化不大,白天温度、湿度分别为24.0~34.5 ℃、21%~40%,属于高温干燥的气候;5月份温度、湿度忽高忽低,白天温度、湿度基本分别维持在13~28 ℃、35%~58%,属于温暖湿润的环境,正好也是滇重楼的开花期;6、7月份温度、湿度变化不大,白天温度、湿度分别为20~27 ℃、55%~70%,温暖湿润,是滇重楼各器官的快速生长期。3月份昼夜温差10~17 ℃,之后逐渐缩小,到7月份昼夜温差仅5~9 ℃;滇重楼的出苗期昼夜温差大,白天高温干燥,夜晚低温干燥,而滇重楼种子萌发、根生长发育、顶芽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0 ℃,出苗适宜温度为20 ℃,地上部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16~20 ℃,地下部根茎生长适宜温度为14~18 ℃[10],所以白天温度过高导致出苗率低,少数植株出苗时间略有推迟;花粉囊裂开时期环境温度、湿度分别为 15~28 ℃、35%~55%,昼夜温差10 ℃左右,高温低湿有利于花粉囊裂开。6、7月空气湿度高,土壤夜潮,能满足滇重楼生长发育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11],有利于滇重楼各器官的快速生长。
不同来源地的滇重楼开花物候存在一定差异,10个不同来源地的滇重楼开花物候聚为5类,其差异可能与地域土壤、气候、海拔等相关,它们也可能是多叶重楼、滇重楼、七叶一枝花的不同过渡类型[1]。尽管如此,将不同来源地的滇重楼引种到昆明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这为滇重楼的引种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2 滇重楼繁育特性
在不同授粉方式下,滇重楼植株结籽率差异十分显著。授粉期人工增加异花授粉的滇重楼平均结籽率最高,是仅异花授粉的1.2倍,是自然授粉的21倍,是仅自花授粉的134倍。蕾期去雄并人工进行异花授粉的滇重楼结籽率次之,说明异花授粉大大提高了滇重楼的结籽率。滇重楼在自然条件下的结籽率很低,仅为(2.80±1.71)%,说明由于受到棚的隔离,传粉昆虫不能有效进入棚内,导致传粉者数量不足,使得其传粉效率非常低。蕾期去雄不授粉的滇重楼植株结籽率为0,说明滇重楼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蕾期套袋仅自花授粉的滇重楼植株获得一定的结籽率,说明滇重楼自交亲和,但其结籽率很低,明显低于自然对照组,说明滇重楼以异花传粉为主。通过增加人工异花授粉,可有效提高滇重楼植株的结籽率,增加种子产量。
nlc202309010032
蕾期去雄并人工进行异花授粉处理的果实直径最大,但其结籽率为(49.94±2.53)%,低于在授粉期人工增加异花授粉处理[(59.06±2.00)%)],说明其果实直径大,只因为结籽数量多,而结籽数量多是由于胚珠数多所致,而并非结籽率高。
参考文献:
[1]李 恒. 重楼属植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5-37.
[2]王丽萍,起学伟. 云南重楼野生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初探[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1):62-63.
[3]苏文华,张光飞. 滇重楼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6):545-548.
[4]李运昌. 重楼属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Ⅰ.滇重楼的有性繁殖试验初报[J]. 云南植物研究,1982,4(4):429-431.
[5]袁理春,陈 翠,杨丽云,等. 温度和赤霉素对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的影响[J]. 种子,2003(5):33-34.
[6]黄 玮,孟繁蕴,张文生,等.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42-246.
[7]陆 辉,许继宏,陈锐平,等. 云南重楼属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增刊):307-310.
[8]张玉波,吴 霞,李药兰,等. 云南重楼的化学成分[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35(1):66-72.
[9]Dafni A. Pollination ecology[M]. New York:Oxford Univpress,1992:1-57.
[10]徐建东.滇重楼种植技术[EB/OL]. [2015-02-13]. http://www.wendangwang.com/doc/04a414324c894f429a176b54.
[11]陳彦刚.滇重楼对气候的要求[EB/OL]. [2015-02-13]. http://qjagri.com/yx/xp/news9550/20140813/5106471.shtml.王 丹,张亚楠,陈瑞莹,等. 水杨酸对锌胁迫下茴香植株锌吸收及精油组分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316-319.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8篇
泡豆子第一天
我准备开始做黄豆试验。黄豆是黄色的,圆滚滚的,摸起来非常光滑。我在新买的黄豆中选出了比较长的黄豆,先清洗再给它们铺上褥子、盖上被子,然后又在上面撒上了自来水。我发现,经过自来水冲洗和浸泡的黄豆皮没过几分钟就变得皱皱巴巴的了。
现在已经是晚上了,该睡觉了,我的小豆豆们,期待着你们明天给我的惊喜哦!
9月26曰 星期三 晴
泡豆子第三天
今天我的小黄豆又长高了一点。
而且,我发现我的小黄豆们的豆芽发出来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黄豆开始发芽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看到它的一面裂开了一道小缝。一开始,我还以为黄豆的小芽芽会在缝里长。可是,在它长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它们的小芽都长在了那道缝的反面。它们有的发出来的小芽居然可以弯成一个圈,好像小猪的尾巴。
希望明天早上,我的小黄豆们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
9月28日 星期五 多云
泡豆子第五天
今天可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日子,因为我可以正式宣布:我的小黄豆成功发芽了!
来欣赏一下我的成果吧!迅猛发芽的黄豆们有的好像顽皮的坏孩子,把自己的嫩芽狠狠地往别的黄豆胸口戳,有的像是一对情侣,互相缠绕着对方,还有的长得笔直,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9篇
今天上午我们学完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学完后,老师叫我们回家泡点大豆,每天观察大豆的生长过程。
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叫外婆把黄豆给我,外婆便拿了十几颗给我。外婆问:“要那么多黄豆干什么?”我回答说:“老师说要的,泡这些黄豆还要写观察日记呢!”外婆听了,教我怎么样泡黄豆。
只见外婆走进厨房,拿出一个水勺,装了一勺水,把黄豆放进去。然后对我说:“泡到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我放下书包、脱下鞋、摘掉红领巾、校卡,就拿出塑料饭盒盖和抹布,把黄豆倒进去,发现黄豆变胖了。我向外婆扑去:“外婆,外婆,你太厉害了!”外婆把我慢慢推开,说:“我不厉害。你又把黄豆撒过那边去干什么呀?”“老师说的,效果更好。对了,外婆,请你帮我一个忙,每天都给黄豆淋点水,行吗?”“可以。”我听了,笑了笑,就去做作业了。
20xx年9月2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早上,我刷完牙、洗完脸,第一件事就是去厨房看黄豆,掀开布一看,啊!黄豆冒出芽来了!我高兴得蹦起来,原来黄豆泡在水里真的会发芽。
那芽,像一只冬眠刚醒的小乌龟,微微伸出它那黄黄的小头。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我准备睡觉了,其他人已经在梦中了。我想,小黄豆可能也要睡了
20xx年9月27日 星期六 晴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10篇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观察日记,让我们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午放学回家,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开始挑黄豆,我们挑了好多黄豆,在挑黄豆的过程中妈妈说:“要看黄豆是否饱满、颜色是否鲜艳、个头是否大,要想把黄豆变成黄豆芽首先这几点是最关键的,”我拿着已挑好的黄豆,把它放进一个小盆里,只听到黄豆嘣嘣嘣的响,我想这么硬的黄豆能泡出豆芽来吗?,我在盆里装了点水,把黄豆泡进去,放到冰箱的上面,(因为豆芽在生长的过程中喜温,冰箱上有散发出的热度)听妈妈说的,期待着它的蜕变。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11篇
今天晚饭后,姥姥帮助我准备了一个废弃的矿泉水杯子,我的实验就是在那个杯子里做的。
我先把一些黄豆放进杯子里,又往杯子里接了点水,然后,我们便开始观察起来了。
大约五六分钟后,我发现,豆子皮渐渐被水泡邹了,露出了邹邹巴巴的纹路,就像老人头发的邹纹一样。在灯光下,它们一排一排的排列着,井井有条,很像贝壳上的条纹,也很像西瓜虫和蜜蜂身上的条纹,只不过颜色不同。
慢慢的,有的豆皮裂开了,露出了里边荧黄色的芯儿。芯的一端是尖的,里边是分开的。我猜那可能是长芽的地方吧。
裂开的皮很像小豆子穿得风衣,在水里翩翩起舞着,特别漂亮。但我觉得它更像花儿和王冠。
我总想伸手去摸一摸那些豆皮,妈妈说,这时的豆皮很容易剥落的,最好别动它们。但我还是忍不住把手伸了进去,结果,轻轻一碰,还揪掉一个豆皮。那豆皮扁扁的,大约有一个指甲盖儿那么大;还滑滑的,像鼻涕一样。迎着灯光看去,豆皮上都好像还附着一层银色有膜,很好看。灯光照着它们时,它们还很像珍珠,在灯光下闪着白光,好漂亮啊!
豆皮裂开后,里面的小豆子就像一个个刚刚破茧而出的小昆虫,可爱极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豆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现在,泡豆子的小也变浑浊了。
8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发现光泡的豆子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滑,更奇怪的是,那些泡掉的豆皮竟然消失了。我猜想它可能是被豆子当成养分给吸引了,因为有些小虫子就是这样的,当它们从卵泡中孵化出来后,就会把卵泡当成第一顿美餐。
姥姥让我把水倒掉,再在瓶口上盖上一块湿布,说这样会利于它成长。
8月21日 星期天 小雨
从昨天泡到今天,豆子明显又大了一倍。
今天的豆子已经发芽了,那些芽弯着像虫子一样趴在豆子上,也有的芽紧紧地把自己贴在豆子身上,似乎把那些豆子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而那些没有发芽但是快发芽的豆苗呢,则用它们那些黄色的小披风把自己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好像生怕别人看见它们似的`。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 第12篇
我先准备杯子、泥土和黄豆。然后把泥土放在杯子里,接着,我在杯子上撒了几颗黄豆,浇了一些水,这样就种好了。
一天后,我惊讶的发现,种子竟然发芽了。种子外表的壳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嫩芽。嫩芽的颜色是淡黄色的,稍带点青,芽的顶端尖尖的,看上去嫩嫩的,这就是芽头,它正在向下生长。奇怪,芽头为什么向下生长?
三天后,黄豆居然已经长出了短短的根,并且还长出了几乎看不见的须根。我看见一个小黄豆的外皮已经涨破了,两个小豆瓣已经微微张开了,还有几粒黄豆已脱去外面的“衣服”,脱去衣服的黄豆种子像一个绿油油的小气球。
过了几天,我发现,黄豆的颜色有些变化,本来种子的颜色是黄色的,但现在,种子的颜色有些淡了,而且有些透明,种子显得十分饱满,连种皮都有点裂开。
又过了两天,我看到黄豆已经长出了两片嫩叶小小的叶子。看到黄豆长出了叶子,我兴奋地叫着:“啊!太好了!我的黄豆长出叶子了!”我连忙取出尺子,量它的身高。哈!原来才8厘米长,现在都20厘米了。看着黄豆苗,我心里默念着:黄豆,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培育你,让你茁壮成长。
五天后,当我再次观察它时,杯子中有好多棵嫩绿的小豆苗了。有的是两片叶子,有的已有四片了,不过中间两片比较小。我 还 发现它的叶子都是两片两片对生的。现在,我终于知道种子刚长出来的芽为什么向下生长了。那是因为刚长出来的不是芽,而是根,所以它要向下生长。当我又观察它的时候,黄豆已经从一个种子变成一个豆芽,再由一个豆苗慢慢长大
黄豆生长优秀观察日记 第13篇
黄豆发芽的叶子是绿色的,黄豆长出来的时候是黄色的,为什么呢?我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说“因为黄豆叫黄豆,所以是黄色的”。
我和弟弟都喜欢吃黄豆,爸爸妈妈也很喜欢吃黄豆。
黄豆的外层有一层皮,我不喜欢吃皮,黄豆是我最爱吃的食物,也是我的家人最爱吃的食物。
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黄豆了。
黄豆芽的生长过程日记600字 第14篇
回到家,我连忙跑到厨房去找绿豆,终于在厨房最上面的抽屉里看到了绿豆的影子。我打开装绿豆的袋子,拿了些绿豆,又找了一只碗,把绿豆放了进去,再往碗里加水,把绿豆浸泡在里面。
仔细看那些绿豆,它们有的是深绿的,有的是浅绿的,真像一颗颗美丽的绿珍珠。绿豆的形状是扁圆形的,在绿豆的背面,还有一道白色的痕迹,仿佛是绿豆们专有的“徽章”。浸了水的绿豆没过一会,“脸”上便出现了一道道皱纹,犹如一位身穿绿衣的老奶奶。等吃过晚饭再去看那些绿豆,它们的身体已经长大了很多,活像一个个吃饱了的大胖子!
第二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冲进了我的房间去看绿豆。哇!我的绿豆冒出了小芽唉!你瞧!绿豆们发芽之后变化大极了,有些绿豆的“绿衣”全都没了,好像在“裸奔”;有的上面有,下面没,犹如正在玩耍的绿豆宝宝弄丢自己的“绿衣”了;还有些绿豆一丁点也没掉,好像在说:“等着吧!到时候我长得一定比你们要快!”在绿豆的背面,有一个又白又细而低着的“头”。好像有什么心事。而那又白又细的“头”下面,还有一道深深的痕迹,就像被刀子划过,快要分裂了呢!
第三天一大早,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我的绿豆长成什么样了!
天啊!我的豆芽竟然长成一簇簇的了!我又惊又喜,刚开始很小的几颗小豆芽,现在都这么高,这么长了,真像一个“缩小的树林”。
仔细一看,豆芽长大的样子真奇怪。长度差不多有10厘米这么高,最上面还有两片浅紫色的叶子,既像像小燕子的尾巴,又像两个分不开的孩子。
黄豆生长过程观察日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