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精选15篇)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能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

2、能经历观察、思考、分析、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画简图与审题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元宵节)我们跟着学习小伙伴们一起去灯市逛逛,好不好?【出示课题:灯市】在灯市中他们找到了许多和数学有关的信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一)解决几倍多几的问题。

1、师: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筒形灯有几盏?盒子灯有几盏?„„)【学生可能会提出好多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提炼。】

师:求筒形灯有几盏,需要哪些信息?(老师把同学说的信息和问题组成题目出示)(1)读了题目,你是怎么想的?先把什么看作一份?(2)筒形灯呢?是正好的2份吗?线段图怎样表示?

师:同学看懂线段图了吗?为什么在这里多10盏的线段会那么短呢?(同学说的真好,多10盏不到1份,所以画的时候要画的比1份短。)

师:要求筒形灯有几盏,你会计算了吗?(先独立做在p70再一起交流。(板书)展示学生的答案:

① 36×2=72(盏)(表示什么意思?)72+10=82(盏)(现在求出的是什么?)

② 师:谁能把这两个式子合并写成一个式子? 36x2+10 =72+10 =82(盏)问:划线部分表示什么?再加10呢? 答:筒形灯有82盏。

师:刚才你们通过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借助简图,正确解答。真不错,现在就按刚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出示)牧场有305头奶牛,山羊的头数比奶牛的3倍多83头。山羊有多少头? 师:大家先画一画线段图,再列综合式计算。(独立做后再核对)

刚才这两题都是求几倍多几的应用题,我们借助谁来帮忙?【板书:几倍多几】 探讨“几倍多几”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用简图描述情节(分析题意),让学生对这类应用题有一个直观的清晰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然后又请学生独练习,有效构建了此类应用的模型。】

(二)解决几倍少几的问题。(例2)

1、师:刚才我们解答了筒形灯有几盏,那么要求盒子灯有几盏,选什么信息?(1)师生共同讨论线段图作法。

师:在这里2倍少10盏,说明还不到2倍,所以在画简图时少10盏是用虚线表示的,虚线画在2倍的里面。

(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反馈交流。提问:划线部分表示什么?再减10呢? 36×2─10 =72─10 =62(盏)答:盒子灯有62盏。

练一练:溜冰场里有52个女生,男生的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少15人。男生有多少人? 这两题是求„„(板书:几倍少几)的应用题。探讨“几倍多几”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画简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拐杖,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简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

三、跟进练习:(练习纸题1)

(1)你从图中看懂什么?

(2)填空:()有25盏,筒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盏,()有多少盏?

(3)生分析过程并列式计算,反馈

(4)变换线段图,你看懂了什么,填一填,并交流。(5)小结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四、练习

1、选择题

1)莲花灯有52盏,盒子灯比莲花灯的2倍多12盏,莲花灯有几盏? A、52×2+12 B、52×2-12 提问:如果选择b该怎么改变条件?

2)蝴蝶灯有25盏,(),燕子灯有几盏? 算式:25×2-15 A.燕子灯比蝴蝶灯的2倍少15盏。B.燕子灯比蝴蝶灯的2倍多15盏。C.蝴蝶灯比燕子灯的2倍少15盏。

2、拓展练习1,巩固新知 出示:

①兔子灯有25盏

②亭子灯有36盏

③盒子灯比兔子灯的3倍多10盏 ④筒形灯比兔子灯的2倍少5盏 ⑤莲花灯比亭子灯的3倍少15盏

倍(3)⑥球形灯比亭子灯的2倍多20盏 ⑦鲤鱼灯是兔子灯的2倍

师:请大家选择相关的条件,再自己补一个问题,组成一个完整的灯谜应用题,只列式不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来解答几倍多几和几倍少的题目,关键是找到把谁看作1份,并能借助线段图来解答,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准确无误地解题。

拓展练习:小朋友那么聪明,老师请你们看看五年级的一道题目,试试能否来完成呢? 兔子灯有25盏,比筒形灯的5倍多5盏,筒形灯有几盏?

附板书:

36×2+10 36×2-10 = 72+10 = 72-10 = 82(盏)= 62(盏)答:筒形灯有82盏。

答:盒子灯有62盏。几倍多几

几倍少几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

2.初步体会“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能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学会书写“8”。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1.用语言完整表达比较的结果。2.学会书写“8”。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比较的含义

星期天,小伙伴们去公园玩碰碰车,仔细观察,你看到些什么?(出示课件)交流汇报:有几辆车,有几个人?

兔子欢欢要考考大家: “车够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1)揭题:原来问“车够不够”的问题就是比较人数和车辆数多少的问题。出示:“比较”(2)一一对应: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车和人排排队,用一个对一个比的好办法,就很快发现最后一个人坐不到车,所以车不够。

(3)小结:比较两样东西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比,这样谁多谁少看起来很清楚。

2.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车5辆,人6个,车和人比结果怎么样?车少,车比什么少? 谁能说完整?谁还想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车5辆、人6个,车少,车比人少)。

(2)如果先看到人,人6个、车5辆,人多还是少?人比什么多? 谁能完整地说?

同桌两个人也用悄悄话说一说(人6个、车5辆,人多,人比车多)。

小结:我们能用一句话把车和人数比较的结果说完整,我们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数学办法来表示这个结果。想不想知道?

3.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①认识小于号

(出示车和人对应的图片)

讲述:车5辆,人6个,在5和6之间添上这个符号“<”就表示车少人多了!这个符号长得象小鸡的嘴巴,前面是尖尖的嘴巴,很小,倒过来看张得很大。尖尖的嘴巴在前面我们把他叫做:“小于”号。读作:5小于6。(领读、齐读)

书空“<”。不等式含义

观察:车5辆,人6个,车少人多。尖嘴巴对着5,表示5小,大嘴巴对着6,表示6大“;5<6”表示5比6小。

谁明白这个小秘密,说给大家听? ②认识大于号

提问:有的小朋友先数人,人6个,车5辆,人多车少,还能不能用<表示呢?那用什么符号表

示?(请生尝试)用>表示。

传授:大大的嘴巴在前面我们叫他大于号。谁会读?跟他读!6大于5 板书“>”。

含义:6>5大嘴对着6表示什么?尖嘴对着5表示什么?6>5表示什么?

小结:同样是坐碰碰车的情景图,我们可以用5<6表示车与人比较的结果;也可以用6>5表示它们比较的结果。不管用小于号还是大于号表示,尖尖的嘴巴总是对着小的数,大嘴总是对着大是数。

③认识等于号

(出示图3)刚才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坐到碰碰车,所以走了。现在车有5辆,人也有5个,车和人比,怎么样?(一样多)

一样多应该用哪个符号表示?表示什么? 谁再来用等于号说说式子?

4.新课小结: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两样东西可以进行多少的比较,知道了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比起来很清楚,而且这个比较的结果可以用三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哪三个符号?(出示副标题)

二、“8”的书写

8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葫芦葫芦8、8、8。)教师示范,学生描摹,后练习。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3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认识两个偏旁:竖心旁、目字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创设情境,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 培养语感, 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由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导入, 从“青青草原”引出基本字“青”。

师: (出示喜羊羊图) 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那就响亮地叫出它的名字吧。

生: (齐) 喜羊羊。

师:喜羊羊住在 (青青草原) , 它最爱吃的是 (青草) 。它特别特别喜欢生字“青”。

2.追本溯源, 学习“青”字。

师:瞧, 这就是, 会意字, 上面是“生”字, 植物刚长出嫩芽形状, 下面是“丹”字表示颜色。它的本义是像春天刚刚长出的小芽那样的绿色, 比如青草、青山绿水, 有时也表示黑色, 如青丝。你还能用“青”组几个词吗?

生:青豆, 青菜。

师:对, 在这里“青”也表示绿色。

【评析:“青”是本课形声字的主要偏旁, 学习“青”字, 胡老师追溯字源, 让“青”在学生的脑中变成一幅图画, 既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字义,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认识部首, 学习新部首“忄”“目”。

师:生字“青”特别爱交朋友, 今天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它的部首朋友, 它们是谁呢?谁来说一说?

生1:三点水、虫字旁、日字旁、竖心旁、言字旁、目字旁。

师:这里有两个新部首:一个是目字旁, 不过这个部首我们上学期就认得它了, 是吧?另一个是竖心旁, 你也知道它的名字, 真棒!同学们一起读两遍。

师:你们知道这些部首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氵”表示和水有关, “虫”表示与昆虫有关, “日”表示与太阳有关, “讠”表示与语言有关, “目”表示和眼睛有关, “忄”表示与心 (生迟疑不确定)

师:你不太确定竖心旁是不是和“心”有关, 对吧?这样吧, 我们一起来看看竖心旁是怎么演变来的? (出示课件, 演示竖心旁的演变过程。)

生: (恍然大悟) 哦, 竖心旁其实是“心”演变来的, 它应该与心情有关。

师:对!不过这个部首的笔顺容易写错。请伸出你们的手, 和我一起写。

师: (边范写, 边口述笔顺, 生跟着书空。) 左点低, 右点高, 长竖贴着右点靠。先写两点, 再写中间的竖, 顺应笔势, 这样写才能又快又好。请大家在生字本上写两个。

(生书写, 师巡视检查, 提醒坐姿和握笔姿势。)

师:今天, 喜羊羊带着“青”还有部首朋友, 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

【评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导入新课, 并将喜羊羊这一可爱的动画形象贯穿全文, 创设故事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识字。】

二、学文识字, 发现规律

1.学生自由练读。

师:“青”和转盘上的部首手拉手, 它们就组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汉字。接下来, 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第81页, 对照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字、词。先自己轻声读一读, 再读给同桌听。同桌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读得不对就请帮助他。

(生自由练读, 同桌互读, 师巡视辅导。)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先带拼音读 (小老师领读, 男女生合作读) , 然后去掉拼音读 (开火车读, 齐读) 。】

3.游戏巩固。

师: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 喜羊羊可高兴了。它想和大家玩一个有趣的吹泡泡游戏, 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 小火车开起来

(游戏:喜羊羊吹泡泡, 每吹一个泡泡, 泡泡里均含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词。生开火车读字词。)

【评析:自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合作读、游戏中读等多种方式, 遵循儿童心理特点, 激发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

4.发现规律, 区别字形。

师:这些字词, 小朋友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用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六个字, 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它们都含有“青”, 而且都是左右结构。

师:不错, 你发现了它们字形的特点。

生2:我发现它们的音节很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说说看。

生2:清、请、晴、情、蜻的音节都一样, 只是声调不同。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是的, 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 意思都与左边的偏旁有关, 因此“青”是声旁, 而左边的偏旁是形旁。像这样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 我们叫它形声字。 (课件出示:形声字)

师:这些字长得很像, 读音也很接近, 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生:要根据形旁来区分它们。比如:三点水的是“清”, 因为与水有 关 ; 言字旁的 是“请”, 因为要用语言请别人;蜻蜓是昆虫, 所以“蜻”是虫字旁;晴天有太阳, 所以“晴”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 目字旁的“睛”就是眼睛的“睛”。

师:有道理!那还有一个“事情”的“情”, 为什么是竖心旁呢?

生: (稍思考后) 因为事情做得好不好, 影响心情, 所以与心情有关, 是竖心旁。

师:呵呵, 你是这么理解的呀!你很聪明, 懂得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这些生字。这样记就不容易混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区分这些字, 想知道我的好办法吗?

生:想。

师:我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 请大家读读看。

太阳出来天放晴, 加个目字大眼睛,

小河流水甜又清, 有了虫旁小蜻蜓,

语言文明要说请, 人人都有好心情。

(生放声齐读, 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

师:怎么样, 现在是不是记得更牢了?

生:是。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六个带有声旁“青”的字, 让他们发现构字规律, 并教给识字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 巩固练习转盘游戏。

师:这些字你们都记住了吗?喜羊羊要把大转盘转起来了。请同学们看准字形, 读出生字的音, 并给它组个词。

(师转动转盘, 组成生字, 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6.拓展识记。

师:生字“青”很喜欢交朋友, 你们知道它还会和哪些部首交朋友, 组成什么字吗?

生:我知道“青”和“女”组成“婧”, 我们班的陈婧就是这个“婧”。

师:你很细心, 从我们班同学的名字中找到了“青家族”的生字, 说明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生:我知道“青”加“米”就是“精”, “精神”的“精”。

师:是的, 瞧瞧第二组的同学多有精神!个个小眼亮晶晶的, 腰杆儿笔直笔直的, 真棒!

(其他组的学生闻言, 立刻自觉端正坐姿, 精神饱满。)

(生沉默, 可能一时想不起其他带有“青”字偏旁的字。)

师:这些也是“青家族”的字, (出示:倩、氰、静、靓、猜) 你们认得它们吗?

生:我认得“猜”“静”“倩”, 其他两个就不认识了。

师: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生:图书馆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静”字, 我看到了, 就记住了。“猜”是“猜谜语”的“猜”, 我在书上看到过。“倩”在我姐姐的名字里有, 所以我知道。

师: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呀!只要我们留心, 可爱的汉字就在我们身边。比如, 课外书中、图书馆里、校园的每个角落, 还有大街上的招牌、标语, 等等, 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 留心生活,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另外两个字不认识, 是吧?那好, 跟着老师读。这是“氰”, 认真看看它的形旁, 猜猜它的意思。

生:它是表示和气体有关吧。

师:聪明!是的, 它是一种气体。这个字大家应该很熟悉, 中央台曾曝光, 三鹿奶粉里含有

生: (有几个学生恍然大悟, 脱口喊出) 三聚氰胺。

师:是的, “三聚氰胺”的“氰”就是这个“氰”。“三聚氰胺”可把小宝宝们害惨了, 希望各个部门严查问题奶粉, 让孩子们早日喝上放心奶粉!

师:这个字 (指“靓”字) , 有两种读音, 一个读jìng, 一个读liàng。左边的“青”表示“精华”“最佳部分”, 右边的“见”指 (让人) “睁大眼睛”。“青”与“见”联合起来表示“展示精华部分”“呈现最佳形象”。本义是妆饰、打扮, 引申为俊俏、漂亮。比如, 对面走来一位漂亮的大姐姐, 我们就可以说:“哇, 靓女!”

(生乐, 哈哈大笑。)

师:出来玩了这么久, 字宝宝有些累了, 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生: (热情再次被点燃, 个个兴致勃勃) 能!

【评析: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拓展认识其他带有“青”的字, “学一字带一串”, 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兴趣盎然。】

7.游戏巩固送字宝宝回家 (选字填空) 。

情请蜻晴睛清

星期天, 我 ( ) 小朋友来家里玩。

妹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 () 。

小河里的水真 ( ) 呀!

天气 ( ) 朗, 爸爸妈妈带我去登山。

做事 ( ) 时, 不能三心二意。

( ) 蜓像一架小飞机。

8.观察课文插图, 读儿歌。

师:看着大家玩得这么开心, 小蜻蜓也忍不住飞过来凑热闹了。瞧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说话, 略。)

师:老师还为这幅图配上了一首儿歌,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读儿歌, 略。)

【评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胡老师设计“吹泡泡”“送字宝宝回家”“转盘游戏”“读儿歌”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初步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牢固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三、扎实指导, 规范书写

1. 指导书写“晴”“情”“睛”。

师:小朋友们, 字宝宝回了家, 多开心呀!谢谢大家!现在进入我们最喜欢的写字环节。咦, 是谁在哭啊? (课件出示:哭泣的懒羊羊)

生:懒羊羊在哭。

师:哦, 原来呀, 懒羊羊老写不好这几个字, 急得哭起来了。孩子们, 你们能教教它怎样写好这些字吗?别急, 先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

生: (踊跃举手) 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师: (赞许地点头) 你发现了这三个字最重要的共同点。

生:“青”单个儿写的时候比较胖, 但是变成偏旁以后要写得瘦一些, 给左边的部首让地盘。

师: (竖起大拇指) 非常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书写中的“避让”。咱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人与人交往要讲谦让。汉字书写也要谦让, 不仅要注意避让, 还要注意一些笔画的穿插, 这样写字才好看。比如:写“情”, 右边的第三横要穿插到“竖心旁”的右点下, 这样写才好看 (师边说边在投影仪上示范书写“情”) 。“晴”和“睛”的写法和“情”差不多, 请大家自己对照田字格, 每个字写两遍。

2.学生写字。

教师提醒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提示学生写完一个后, 跟例字对照着看一看, 然后再写一个。

3.学生作业展评。

要点: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青”下面的“月”第一笔变成竖, “情”字右部的第三横要穿插到竖心旁下。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本教学环节, 胡老师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胡老师舍得花时间在投影仪上示范书写, 并讲解笔画的避让、紧凑、穿插等技巧, 同时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重点指导“情”的书写, 让学生举一反三, 自主写字, 使学生掌握了书写技巧。】

4.迁移学法。

运用形声 字规律识 记“眼”, 拓展学习带有“艮”的生字“很”“跟”“根”“狠”“恳”“垦”。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爱交朋友的“青”, 其实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偏旁很爱交朋友。

(出示生字:眼) 认识它吗?

生:眼。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一根”的“根”换成目字旁, 就是“眼睛”的“眼”。

师:你用的是“换一换”的方法, 可以。不过, “眼”这个字其实也是一个形声字, 左边是“目”, 表示

生:和目有关。

师:是的, 右边这个“艮”像一个人瞪着大眼睛往后看的样子, (出示课件) 它的读音是“gèn”。这个“艮”, 也非常喜欢交朋友, 比如加上木字旁, 就变成了 刚才同学 们说的“根”。大家想一想, “艮”还可以和哪些部首交朋友, 组成哪些字啊?

生1:加上足字旁, 它就是“跟着”的“跟”。

生2:加上双人旁, 就变成“很多”的“很”。

生3:加上反犬旁, 就变成“狠心”的“狠”。

【评析: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曾提出组块的概念, 他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 使其成为组块, 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本课中胡老师依据汉字的系统性, 发挥偏旁部首“举一形而统众形”的作用, 先科学解析偏旁部首, 比如先解析“青”“艮”等的音、形、义, 再识记更多的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然后将这些字统起来成为一个“组块”。这样既利用了汉字的系统化特点, 又遵循了心理学的记忆规律;既提高了识字量, 也使学生理解了汉字的构形特点, 提高了科学识字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迁移学法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4篇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主要补给类型;理解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不同;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013年11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浏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河床裸露、干裂,这还是江西第一大河,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吗?赣江水位会持续下降吗?

呈现2013年上半年以来赣江水位变化的新闻标题:《赣江水位猛涨》《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水位持续上涨》《赣江水位持续走低》《“潭美”过后赣江水涨》《赣江提前进入枯水期河床现龟裂》。

师:赣江水位为何“起起伏伏”?河流流量的多少,流量的季节变化是和河水的补给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河水的补给”。

二、新课教学

课件显示河水补给的概念和河水补给类型:以河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受制于降水的变化,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则与温度变化有关。

(一)补给类型不同,河流的径流总量和季节分配也不同,下面请各组同学抽签选择各组的河流,根据课本的介绍以及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学习任务一)

引导学生按照描述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补给类型、分析原因的思路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出各条河流的分布地区。

问题1:地下水补给与湖泊水补给有何不同?(地下水补给比湖泊水补给更稳定;湖泊水与河水互为补给,所以有季节性变化;外流区湖泊水河流源头是河水补给,大多数情况下与河水互为补给,内流区的湖泊往往是河流的归宿)

问题2:冰川融水补给与积雪融水补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积雪融水补给在西北地区不突出?(东北地区春季到来时,积雪融化补给河流,西北地区则是在夏季温度升高很多时,冰川才会融化补给河流。西北地区积雪融水补给不突出,是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雪总量不够多,并且由于风大也使降雪难以积累)

前四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1:河水补给是河流水文特征之一,直接影响河流径流量多少及径流变化。第五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2: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主要补给往往不同。

(二)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补给类型是否可能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资料“长江水系图”及文字介绍,完成学习任务二。

上源: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雨水补给为主。中游:湖水补给为主。

结论3: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补给类型也可能不同。

(三)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河流径流总量以及季节变化深受河水补给类型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并结合上一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旧知,画出我国东北、华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曲线。

师:两个地区河流的径流总量不同,通常情况下哪一地区河流流量大?(华南、东北)为什么?(两个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都是以降水补给为主,两个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长,降水多,所以受气候影响补给也更多)

师:为何两个地区的河流流量曲线都是双峰型的?(东北3、4月份春汛由于积雪融化,华南地区4、5月份的流量峰值由于雨季来临;东北7、8月份夏汛雨季来临,华南9、10月份再次受雨带影响使水位再次上升)

师:我国南、北方相比,哪个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受夏季风和雨带移动影响,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更加集中,所以季节变化更大)

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怎么应对?(保护湖泊等湿地,增强湖泊的调蓄功能,合理使用地下水,河流枯水期时能得到其补给,植树造林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修建水库、水坝应对水旱灾害,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等)

例如:湖泊与河水有互为补给的关系(展示课件),再看鄱阳湖面积的变化,问如果鄱阳湖面积缩小,会对长江产生哪些影响?(更容易洪水泛滥,旱灾更加频繁)

三、课堂总结

附:分组合作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图中A、B、C表示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

学习任务2:

长江流域水系图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入海水量最多的河流,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学习任务3: 根据前面所学并结合上一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旧知,画出我国华南、东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曲线。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5篇

1、在默读基础上,细读课文中具体表现“瞎眼养母”深沉无私挚爱养女的片段,理解作品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2、认识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品读文章,尤其是后三段,深入体悟作品带给每一位读者的人生启示。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的基础上,圈划、品读文中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母爱的关键词句,感受人间至爱亲情;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要求:从歌中你听出了什么?

3、引出并板书课题

4、介绍作者

1、认真听歌

2、稍加思考后回答

4、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介绍作者用表达同样情感的歌曲,营造气氛,便于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对作者的了解也有助于读懂文本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2、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有关字词

3、思考: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用“这是一个

的故事”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注意掌握教师提示的字词。

2、用教师给的提示,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1)盲女收养弃婴,并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2)女儿长大后嫌弃养母,但最终悔悟。默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积累词语是学习语文良好习惯之一;概括文章内容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人物提问:

1、“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有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文中的母亲爱女儿,有哪些令我们感动的细节?(顺序可以颠倒)这些细节有什么特点?

3、作必要的小结、点评边读课文边思考,圈画有关的字、词、句,并在相关的地方写好必要的旁批

积极举手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6篇

1、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理解剧中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光辉品质。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各种朗读方法,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并学习话剧语言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陈毅市长的铜像照片)这是一座伟人的铜像,它矗立在滔滔的黄浦江边。你知道他是谁吗?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2、(多媒体:出示解放前夕旧上海图片)简介上海刚解放时的情况。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对陈毅的点滴了解。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既拉近了学生与陈毅之间的距离,又为下面对陈毅市长的人物分析作准备。默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请同学默读课文,看看陈毅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求:(1)借助文后注释,扫除文字障碍。(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阅读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一点感受是什么呢?

1、(1)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文后注释扫清字词障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作概括:陈毅说服齐仰之出山,请齐仰之主持筹建医药厂。

2、学生交流各自读后的最初感受。概括文本内容着重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却又是八年级学生有待于提高的能力;而交流初读后的感想有助于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所在。明确结构

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陈毅在拜访说服齐仰之的过程中碰到了哪几个难题?据此,这场戏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2、这些难题为何能得到顺利解决?

3、从中可以看出陈毅和齐仰之各自怎样的个性?学生讨论明确:

1、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7篇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

4.认识学习的意义,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理解孔孟言论所阐明的道理;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六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八则》,其中哪些是论学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孔孟论学》。回忆,交流。朗读课文。以《〈论语〉八则》引入本文的学习,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学习本文作准备。

二、介绍作者及论著

孔子及《论语》检查预习: 1.生字词:

不逾矩罔殆篑一日暴之

2.指导朗读注音语句的停顿。回忆、交流。介绍作者及论著 孔子及《论语》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与断句,为学习本文打好基础。

三、疏通文字、初步理解

1.孔子论学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2.从文中归纳出两个成语。反复朗读。

交流并明确:1.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2.第二则论述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相得益彰。3.第三则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8篇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发展顺序;2.通过阅读,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寄予的思想感情,体会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3.学会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嫦娥接济乡亲们”和“嫦娥巧妙地和逄蒙周旋”两处必须想象一处,带着自己的感受复述)。

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体会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2.学会抓住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复述故事。

设计理念:1.教学不面面俱到,一课一得,根据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提示,决定本课主要目标是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2.用教材教,教材“神话故事”仅仅是个例子,读故事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读、想、述的能力。读——初读,读正确,读流利;充分读,了解故事发展顺序;反复品读,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嫦娥的献身精神;想——围绕故事情节,边读边想,认识人物形象;想象情景:嫦娥会怎样接济乡亲们、嫦娥怎样与逄蒙机智周旋?为创造性复述故事准备;述——通过两次复述(按照原文复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口述故事等能力。3.先学后教,当堂反馈。本课经过几轮的先学后教,反馈指导,根据学情分层指导,不断强化训练,达成目标意识强。

设计思路:1.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理清“嫦娥奔月”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共有三位人物,本课着重研读一个人物——嫦娥。根据文中对她的语言、行动、心理等的描写,合理想象,体会其性格特点,引领学生分辨人性的善与恶,好与丑。3.两次复述课文。第一次:了解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基础上按照原文复述,第二次:根据故事内容想象嫦娥会怎样接济乡亲们、嫦娥怎样与逄蒙机智周旋?(两点选一点)带着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做个调查,喜欢听故事的同学举手?喜欢听神话故事的同学举手?(激励)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奔”是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bèn)。解题:奔,奔向。

二、基于学情,比读课文

1. 了解预习情况,基于学情,检查评比。

(1)指名3名中等生读课文;(2)指名评价、激励。(“逢”与“济”;边音“婪”;翘舌音“诈”)

2. 同桌检查五六自然段朗读情况。

三、比课文内容熟悉情况,按原文复述课文

1.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内容想象成几幅画面。(2)按课文的顺序将下列词语填在括号里。

2. 指名交流,板书:“后羿射日”→“智斗逄蒙”→“嫦娥奔月”→“后羿追妻”→“思念期盼”。

3. 根据小标题,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复述故事。

(1)看课件提示,自己练习复述,要求:按顺序、抓住主要情节讲一讲故事主要内容。(2)交流,评价反馈。

四、阅读课文,体会嫦娥品质

(一)1.学生自学。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嫦娥的哪些方面值得大家怀念?画出相关语句,批注,尽量在4分钟内完成。2.反馈。(1)同桌交流;(2)指名交流,体会在两点上:※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怎么帮助贫苦人的例子谈……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板书:心地善良(继续交流)※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二)1.学生自学。自学要求:(1)读熟五六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重点思考嫦娥会怎样机智地和逄蒙周旋,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等。(2)发挥想象,同桌演练。尽量在5分钟内完成。2.教师引导到位:嫦娥是主角,怎样拖延时间?根据逄蒙的威吓机智应对?3.反馈、评价。指名2位学生演练(根据情形,可以先指名一组学生,如果嫦娥演得不到位,评价后再请一位演,教师做逄蒙配合),生评价后,教师采访嫦娥扮演者,体会嫦娥内心世界的善良勇敢。

4. 板书:机智勇敢舍己为民,引读(有感情)第6自然段。

五、比创造性复述故事

1. 复述要求。

练习有感情地复述三四自然段,“嫦娥接济乡亲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复述;

练习有感情地复述五六自然段,“嫦娥巧妙地和逄蒙周旋”想象细节,带着自己的感受复述。

(两处必选一处练习,5分钟)

2. 生练习讲述,师相机引导(以讲为主)

3. 指名两名中等生讲述,再评价。

4. 同桌互讲,评等级。

六、小结,课堂练习

1. 创造性流利地复述整个故事;

2. 想象嫦娥与逄蒙机智周旋的情景后写下来。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9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认识“羊字旁”。

2.能正确认读两首儿歌,初步了解内涵。

3.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读词语

(1)出示图片一:看,第一个新朋友来了,这是“人”。谁来读一读这个字?

(2)指名读,齐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撇”和“捺”就好像人的两条腿正在走路,你们记住了吗?

(4)出示工人工作的图片,指导看图说话:瞧,(出示“工人”)这就是“工人”。你们能读准这个词吗?

生动的图片,对理解“工人”有很大的帮助。适当的拓展,更加深了学生对“工人”的理解。再创设情境,看图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出示“从”:我们来认识一下第二个新朋友,它和第一个朋友是有关系的。看,它们走在一块了。

让我们帮“从”找个朋友——“跟”。“跟”和“从”合起来就是“跟从”。什么叫“跟从”呢?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小朋友跟从老师做广播操。你们会用“跟从”造其他句子吗?(由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感悟词语的含义。)

小朋友们真热情,第三个朋友不请自来了,(出示:众)你们从这个字中看出了什么?原来是它们三个朋友走在一起了。像刚才一样,我们也给“众”找个朋友——“群”。“群”也是个生字宝宝,(出示带田字格的“群”)你们谁能读准它?其实“群”有很多朋友的,比如——

(6)指名说:羊群、牛群、人群。

(7)引读理解:很多的羊就是“羊群”,很多的牛就叫“牛群”,很多的人就是“人群”。

学生对“群众”一词不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组图,了解“群”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再把“群”送回词语里,理解“群众”,从而感悟“众”的含义。

2.学习“群”字

(1)出示“群”字:“群”是什么结构?它的右边是一个新部首,叫做“羊字旁”,一起认识它!(领读)

(2)出示带田字格的“群”字:瞧!生字宝宝住进田字格里啦!让我们仔细观察,把它写漂亮吧。(学生观察)

总结“群”的书写要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3.学习“众”字

(1)出示“人”“从”“众”:两个“人”合成了“从”,三个“人”合成了“众”,相同的字合起来还能变成另一个字,中国的文字还真奇妙!但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时,也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左边的“人”的“捺”变成了“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群”“众”两个生字笔画繁多,利用拆字法,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生字,乐于接受复杂的生字,从而喜欢识字。

(三)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为了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认读生字,有人编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大声读儿歌)

2.出示生字:“条”“黄”“变”“成”

这首儿歌里的生字宝宝,你们会读吗?谁来认一认?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可以适当停顿一下。比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读起来会更棒!

3.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去掉拼音你们也会读吗?谁再来试试?一个组读,声音比一个人响亮多了,力量也比一个人大多了。这就是众人一条心!如果我们全班一条心一起读,一定能读得更棒!

4.质疑:“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黄土真的能变成金子吗?

有质疑才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想怎样解决问题。“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本课的重点句,也是难点。

5.深化主题:一个人搭积木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如果三个人一起合作,一会儿就能搭好,这说明团结的力量很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引读)

6.再次出示儿歌:我们的身边有这样大的力量吗?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都能做得特别好!让我们再充满感情地读一读吧!(从课本向生活延伸,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学习生字“条”“黄”

1.出示带田字格的“条”“黄”:刚才小朋友们已经把“条”和“黄”读得很准确了,那这两个字你们会写吗?

先看“条”这个字,你们怎样记住它?“条”如果要住进田字格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看起来很美观呢?

2.学生描红、练写

再看“黄”这个字,你们又是怎样记住它的?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注意点:“草字头”下面的“横”要长,最后的“撇”和“点”要对称。

4.学生描红、临写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0篇

过程与方法:生日”主题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口语招呼的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日”参加生日聚会这一语言使用环境,能正确的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喜好,使学生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友情关系。

重点难点:

et’s revise-----“sweet, kite, jelly, dress, shoes, fish, cake, ice-cream, apple, mooncake, peach, orange, pear, lemon, book, ruler, pencil, rubber, bag”

Let’s revise-----复习like句型。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屏幕、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1.ng the song-----Happy birthday 利用小布偶引出Wendy.这一卡通人物。介绍Today is his birthday与卡通人物相互问候。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全班齐唱生日歌。

2.day is Wendy’s birthday.Do you want to go to his party?屏幕引领学生进入Wendy’s party.Oh , look , so many presents.3.o you want to know , what’s in the box?让学生自由猜测,如果猜对的话,东西自然跳出,单词逐步出示,模仿高音、低音等方式朗读。

4.师引导 “Can you make sentences?”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所学过的句型来进行操练,扩大了句式量。“I like jelly.Touch the jelly…。”

5.媒体东西的逐一出示,教师引导so many presents.What do you like? Why?I like…

6.实物东西的逐一出示,教师引导so many presents.What do you like? Why?I like…

先由教师领读,全班跟读,模仿做动作。

让学生进行对子操练,然后让学生来表演,最后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Unit 9 Revision

I like …。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数射线上0.1、0.01、0.001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自主操作计算器进一步学习、探究并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探究数射线、自主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350.2 3502 35.02 3.502

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

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

问题:

1.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这些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么?

生:这四个数的数字顺序位置都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

总结:

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板书: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问题提出:

既然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利用数射线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数射线上的4个数:先从0.001开始,0.001、0.01、0.1、1,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0.00110=0.01

0.0110=0.1

0.110=1

3.提问: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4.再从下往上,从1开始,1、0.1、0.01、0.001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生:1里有10个0.1;0.1里有10个0.01;0.01里有10个0.001。

110=0.1

0.110=0.01

0.0110=0.001

6.提问:受以上启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归纳: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小数除以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8.提问:如果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0,1000,小数点又该怎样移动呢?

(二)利用计算器探究

1.师: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请利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2.问:谁能正确的用计算器输入1.41这个小数?

3.师:得出积或商之后,想一想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4.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5.生: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6.课件展示小数点的移动过程。

7.提问:1.411000=1410小数点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怎么办?

8.总结: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9.根据乘法中所发现的规律,试一试: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

10.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除法中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师生总结: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1.初步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三、巩固练习

尝试得出下列各题的结果,可以利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答案,想一想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2.8710= 2.8710=

2.87100= 2.87100=

2.871000= 2.871000=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通过你们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尝试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总结,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学反馈]

五、作业布置

课后尝试完成如下题目(可以借助计算器验证):

3.8710= 0.710=

3.9100= 14.5100=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2篇

1.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fat, thin两个新授词汇;

2.能够在前几单元的学习基础上,熟练运用学过的形容词tall, short, old, young 等,形容描述不同的人或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简单的问候,让学生开始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语言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开始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待人接物时落落大方态度、有问有答的礼貌。

重点难点:

Let’s learn---fat, thin

Let’s enjoy---Rhyme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关于职业的一些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Song “Postman & policemanl” 一边唱Unit 4 “邮递员和警察”的歌曲一边看屏幕上出现的人物,一开始让学生唱学过的歌曲,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形容词,让学生直接进入本课的语言使用环境中。

2.教师通过类似“What is he? How is the postman? Is he old or young? …”问答,复习巩固旧知识。让学生通过问答,帮助他们回忆学过的知识点,为后面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

3.Rhyme

“Look at the doctor reading a book,…

Oh, look, All very old!” 集体朗诵儿歌,引起学生对于要学过的儿歌的回忆。

4.出示doctor, nurse, postman…等不同职业人物图片,用This is a doctor.She is happy.She is short and young…请学生自己介绍其中的人物。输入语言使用环境后,可以通过复习doctor, nurse, postman…以及He /She is…句型,帮助学生先回忆学过的内容,为本教时学习另外两种形容词作铺垫。

二、Learn new lesson

1.New word:

Fat小猪芬迪很喜欢吃,屏幕出现他在不停地吃东西,教师解说He eats apples/ bananas/ cakes…让学生猜测他最后会怎么样。引起学生对新授学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感性上理解单词。New word: Thin小猪芬妮很挑食,她很多东西都不喜欢吃,教师解说I don’t like apples/ bananas/ cakes…让学生猜测他最后会怎么样,引出thin一词。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thin和fat这对反义词。

2.单词的机械性操练也可以先全体跟着教师朗读。其中开始一两遍可以是正常声音升降调跟读,接着可以由响到轻或由轻到响地跟读。旨在通过跟读音调的变化既达到反复模仿上口,由减少机械模仿的枯燥。

3.Thin pig, fat pig

One and two.Thin pig, fat pig

I see you.看thin pig, fat pig图片全体跟录音朗读,用不同的动物进行替换练习,让学生两个一组先试着说说看,再选个别学生说一说。学生用儿歌结构替换新词进行朗诵,使学生感到自己也能编儿歌,体验取得学习成就的快乐,同时让学生习惯把新授词汇放到完整语句中表达。

4.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同桌两人一组复述,并请学生表演。给学生不同的头饰,请他们替换人称,改编儿歌,并表演。

三、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请一学生上前描述某一同学的特征,大家猜猜是谁。可以体现学生平时的思维的广度和语言的积累量,培养他们主动、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Unit 5 Doctor and nurse

fat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3篇

1.学会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日出) 读到这个词语, 大家都不会陌生, 日出以它独有的神奇瑰丽、变幻多端而赢得了古今许多诗人的青睐。 (出示句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在圣井山之巅留下了“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的豪迈诗句。

2. 太阳每天朝起夕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见过日出吗?有什么印象? (板书:日出)

3. (1) 导入课题, 读课题。

(2) 介绍作者巴金爷爷。

(3) 师补充:巴金, 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课文有6小节, 请6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相机正音:慢慢儿

一刹那重担重围)

3. 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为了在海上看日出, 常常早起, 写下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并发出了赞叹。【承上, 在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之后, 此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的契机, 进行思维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而这一切, 并不是由教师口授言教, 而是让一切都从学生中来。“新基础教育”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力从何而来?就从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思维中来。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个体, 教师需转换旧观念, 不以自我认识为课堂主宰, 而要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心中有学生、言语显大智的老师。在学生一次次不断修缮改进的答案呈现过程中, 我们不应忽略孩子们智慧摩擦出的火花, 当我们将课堂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充分尊重他们完整的思维过程, 并试图发掘亮点时, 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或根据课题的提示, 或根据课文的内容, 或从前一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直至获得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根据课题的提示, 并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组织完整的语言, 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是个好办法。】

三、理清脉络

1. 同学们, 如果请你给课文来分分段, 你会怎样分呢?默读课文, 可以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2. 交流 (……)

【有效的小组学习是语文课呈现精彩生成的有效手段, 在讨论的过程中, 诸多小组对文本的分段都有各自的想法。交流时, 教师只是负责将各组的答案进行板书, 不以个人观点参与及影响。得出多种分段法。众说纷纭, 必有正误之分。还是把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请他们自行判断几种分段方法的合理性, 不同的分法, 就请他们阐述各自不同的理由。在整个辩证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为本, 他们也更喜欢这种课堂氛围。有互动、有发现、有乐趣。“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 提出“有向开放—交互反馈—积聚生成”构成的“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教师通过开放的手段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 释放, 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有目的、有指向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有一颗生命自觉之心。主动、积极、自信,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生命光彩。】

3. 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读)

4. 刚才大家找的呢, 有很多都是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我们也感受到了, 巴金爷爷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6.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句式, 变成陈述句吗?

7. 同学们, 你觉得什么叫“奇观”? (奇特的景观)

8. 我们的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奇观呢?

9. 这海上日出, 作者称之为奇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细品读第一段。 (自由读)

1 0. 你读懂了什么?

a.天没有大亮, 周围很静, 说明了什么? (时间很早)

b.这样的早起只是一次吗? (常常)

c.你感受到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心情? (非常期待能看到日出)

1 1. 有这样一种期待的心情, 必定是为了等待欣赏一场奇观!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日出之奇特, 我们却能从巴金爷爷的心情中体会到。请你读一读第一段, 感受这种期待。

1 2. 这一切的等待和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看过海上日出后, 巴金爷爷由衷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齐读)

1 3. 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 (出示图片)

日出时, 太阳、海水、天空, 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 它们互相映衬, 绚丽多姿,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想, 技术再高超的摄影师都无法记录下那种变幻之神奇。巴金爷爷却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我们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无所不能和妙不可言。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有它界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读通全文, 了解大意。要完成目标并不困难, 但怎样使课堂丰实有趣, 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追求第一课时的精彩生动, 我们往往走入误区, 那就是“教学目标逾越”。将许多第二课时该做的事儿, 乾坤大挪移到第一课时, 结果导致教学环节零碎, 训练点都只是点到为止, 看上去很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堂最根本的“扎实清简”。明确第一课时要教什么, 了解孩子们需要获知什么,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即会有真实的生成, 真实的, 就是精彩的。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关键词。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4篇

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什么要在二氧化碳之前冠以“奇妙”二字,二氧化碳究竟奇在哪里,妙在何处?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打破以往二氧化碳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思维定势,不仅充分关注学生的已知,尽可能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而且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不仅强调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等具体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重视以二氧化碳为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对化学学科研究物质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本节课在方式设计上,力求突破传统二氧化碳教学从性质到用途以及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创设、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领略二氧化碳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思考、自主阅读、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二氧化碳的种种奇妙的同时,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的循环等。

[教学准备]

试剂: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醋酸、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分别充满试管、软塑料瓶和集气瓶)。

仪器:带导管的胶塞、玻璃导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用品:可乐饮料一瓶、小蜡烛(两支)、火柴、梯状白铁皮架。

[过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1)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farmer, fisherman teacher

两个新授词汇

2. 能熟练运用Are you a teacher? Yes, I am来表达。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用常用的问答句来猜测和询问别人的职业和和相关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开始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待人接物时落落大方态度、有问有答的礼貌。

重点难点:

Let’s say---Say “hello” to Alice.

Let’s act---Come with me.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关于职业的一些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 Song “He is a postman.” 一开始让学生听有关歌曲,让学生直接进入本课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教师通过类似“This is a green bike .Who has got it? What is he? Is he a ?”提问,学生match让学生猜测,从而过渡到新授内容。

2. 用This is Aunt Lily. Is she a?提示学生注意媒体上出现的人物与学过的儿歌。引起学生对于要复习的儿歌的回忆。

3. 集体朗诵儿歌。输入语言使用环境后,可以通过复习doctor ,nurse, cook以及Is he a?Is she a?的句型,帮助学生先回忆学过的内容,为本教时学习作铺垫。

4. 学生一边听录音机一边集体演唱。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进入本课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帮助学生回忆学过内容,为本教时教学做铺垫。

二、Learn new lesson

1. 当出现锄头时,老师可以说:Oh, this is a hoe. Who has got it? Hoe 与farmer连线,老师指着新出现的人物重复强调两次This is a farmer. A farmer. 出现渔夫捕鱼的`画面,fishing net与fishman连线,引出单词。

2. fisherman的机械性操练也可以先全体跟着教师朗读。其中开始一两遍可以是正常声音升降调跟读,接着可以由响到轻或由轻到响地跟读。旨在通过跟读音调的变化既达到反复模仿上口,由减少机械模仿的枯燥。

3. 教师示范,在卡片中抽出表示职业特点的图片:I have got a I am a比较简单的陈述,其中新授语言和旧的知识相结合,采用整体听后模仿,采用集体训练快速完成,旨在通过学习形式的变化完成上口,加快学习节奏。4. 听录音中课文内容并进行跟读,注意语音语调。比较简单的对话过程,其中新授语言和旧的相比差别不大,相对容易,所以采用整体听后模仿,采用集体训练快速完成,旨在通过学习形式的变化完成上口,加快学习节奏。

4. 学生扮演着不同职业的人物,通过对自己的描绘,重复课本中的游戏。老师指着新出现的人物重复强调两次I’m a teacher. A teacher. 将游戏间的交流自然地从句型You are a。转移到句型Are you a ? Yes, I am. / No, I am not.。

三、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1. 将职业,及职业特点,及人物特征,人物姓名组成2~3句的短语进行听力练习。可以体现学生之间的思维和语言积累的差异。

2. 校对,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Unit 5 Doctor and nurse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精选15篇)沪教版灯市(第一课时) 第1篇灯市教学目标: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能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