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护理范文
癫痫患者护理范文(精选10篇)
癫痫患者护理 第1篇
癫痫病人的家庭护理简单地讲癫痫的护理分为平时护理与发作时护理, 平时的护理又可以分为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三部分。
1 治疗护理
1.1 病情的观察
由于癫痫发作时大部分病人出现意识不清, 不能正确讲述癫痫的发作情况, 主要是家属的观察, 特别是儿童病人。主要的观察要点是: (1) 病人发作有无规律性, 如是夜间多发还是晨起多发, 女性病人与月经有没有关系, 什么情况下容易多发, 如休息不好、食用辛辣食物、情绪、感冒等; (2) 发作的情况:一般持续多长时间, 发作前有无胃部不适、幻视、手脚发麻等感觉, 发作时先开始抽搐的部位, 头眼有无向一侧偏斜, 小便失禁, 摔倒等情况; (3) 发作后病人昏睡时间, 有无头痛等。
1.2 服药观察
(1) 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 减少漏服、少服, 增加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癫痫病人由于长期服药, 容易对服药产生厌烦心理, 可能会漏服药物, 特别是青少年, 容易将药物扔掉, 而病情一旦得到一定时间的控制后病人是最容易认为癫痫已经治好, 忽视医生的劝告, 放弃服药, 往往使治疗功亏一篑。 (2) 在换药、减药过程中注意缓慢减药, 切忌突然停药。新换药物一般需要5个半衰期后才能发挥良好的抗痫作用, 而原药物在一个半衰期后就很少有治疗癫痫的作用, 所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出现有效药物的中断, 所以在换药中突然停药往往容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 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而减药中速度过快可以引起癫痫复发, 长期的治疗前功尽弃[2]。
1.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对于一些药物常见的早期副作用家属与病人都要熟悉, 早期进行观察与治疗。各药的主要副作用详见表1[3]:
确诊癫痫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用药, 规则服药, 严禁突然停药。如果发现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就诊并每月复查血象, 每3月复查肝功能。应帮助患者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档案, 记载每次发病情况、服药情况, 时间与反应, 可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 为治疗提供帮助。
1.4 疗效观察与就诊建议
一般出现3次癫痫样发作后才能诊断癫痫, 癫痫一旦诊断往往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当前我国的癫痫治疗较为混乱, 特别是一些单位在中药中添加大量多种便宜的西药或一些有害金属粉剂进行治疗, 往往效果不佳或是有明显效果但容易引起药物中毒或其它毒性反应, 所以家属要引导病人到有癫痫专科的正规医院进行服药治疗。服药中家属要如实、详尽地记录服药情况 (包括加、减、调整药物情况) 、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 给医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利于医生选择药物。
2 心理护理
癫痫患者往往对其频繁发作产生恐惧、焦虑和紧张的心理, 另外卑心理与自闭现象, 另外部分癫痫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异常性的发作或伴有各种精神障碍, 所以家属要注意观察癫痫患者的异常精神表现与行为变化, 同时要积极对病人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心理护理。2.1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癫痫病:一些病人渴望一种正常人的生活, 不能接受患病的现实, 身体与心理上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经常诱发癫痫发作, 这类病人多是青年及中年病人, 应多向病人宣传癫痫的可防可治, 找病人谈心, 与病人交朋友, 帮助病人承认癫痫病, 鼓励病人接受癫痫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还有一类病人与家属对癫痫非常害怕, 一旦诊断后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 完全是一个病人, 学生连体育科都不能上了, 家务活什么也不能干了, 再加上家属的迁就与保护, 使病人基本上脱离社会, 而且容易发展为性格古怪, 甚至严重的精神障碍, 这种病人主要是青少年或老年发病者, 主要的是鼓励病人尽可能走出家庭、回归社会, 恢复正常的社会交往, 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与工作, 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接受治疗的前提下去掉自己的病人心态。另外一些病人认为癫痫只是偶尔抽搐一下, 并不能影响什么, 发作后就看看医生, 然后也不吃药, 反复发作后往往病情加重, 这些病人多是成年人, 就要向其讲述癫痫的危害性与危险性, 说明癫痫长期治疗的必要性。
2.2 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家属的心理状态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 所以家属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怕让别人知道了会没面子的心理对病人影响是最大的, 一定不能有, 要多与病人进行沟通, 了解病人的痛苦, 帮助解决困惑。
3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是基本的内容, 主要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高热等情况, 避免刺激性食物, 尽可能避开危险场所和危险品, 不要单独上山或下水, 儿童不要进行强刺激性游戏, 成人避免开车、骑自行车等高度紧张的事情。平时随身携带疾病卡, 上有家庭住址联系方式, 以利发病时得到及时救治。
4 发作时护理
(1) 家属要保持冷静, 及时观察记录病人发作情况, 同时不能强行搬动或按压病人, 防止发生骨折[4]。 (2) 尽可能将病人放在一个平坦、松软的位置, 避免摔伤; (3) 将病人腰带、领带、红领巾等松开, 头偏一侧, 将口内流出、吐出食物等及时擦静, 防止吸入, 同时不要进行灌水清洗口腔。 (4) 抽搐停止后要尽可能让病人休息; (5) 如果病人出现出现误吸、连续抽搐达到30min以上或者两次抽搐间病人未恢复清醒时, 要及时向医疗单位报告, 寻求帮助[5]。
癫痫具有发作性、复发性、自然缓解的特点, 对癫痫患者实施家庭治疗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保证, 加强用药护理是重点, 对癫痫发作的护理是关键。通过上述护理, 有效的控制了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避免了意外伤害, 从而提高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Z Wang, JZ Wu, DS Wang, et al.The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Gap inEpilepsy in China:an ILAE/IBE/WHO study[J].Neurology, 2003, 60 (9) :1544-1545.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92-93.
[3]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23-1241.
[4]Starreveld E, Starreveld AA.Status epilepticus.Current concepts andmagement[J].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2000, 46:1817-1823.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措施 第2篇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80-01
癲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的急重症之一,是指一次癫痫发作在30min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间期意识[1]或神经功能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多发生于癫痫患者,最常见原因是不适当的停用抗癫痫药物或因急性脑病,脑卒中、脑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引起。不规范抗癫痫药物治疗、感染、精神因素、过度疲劳,孕产和饮酒等均可诱发[2]。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护理,严重者可致死亡。下面是我院收治的2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6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29.3岁。所有患者病情发作间歇期意识未明显恢复,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高热、呼吸衰竭等。患者病程长度不一,最长者病史已达6年,最短者1天。其中原发性癫痫患者15例,继发性癫痫患者11例,包括颅内感染6例,脑出血3例,脑外伤恢复期3例,所有患者1年内均无手术史,无严重创伤,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感染和恶性肿瘤。所有患者符合《神经病病》诊断标准[3],经CT.磁共振、脑电图等进行确诊。
1.2护理方法
1.2.1基础护理癫痫患者大发作是由于大脑异常放电引起,放电结束才能停止发作。发作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迅速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阻碍呼吸的衣物,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处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呼吸。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中置于齿间,以防止患者唾液流入气管跟唇舌咬伤。有义齿的患者应立即取出义齿。迅速给患者吸氧,缓解脑组织缺氧,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抽搐时可应用约束带进行保护,但不可强力按压肢体,抽搐停止应立即给予患者良好的肢体摆放,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小便失禁者应给与留置导尿管,高热患者应给与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1.2.2药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的抢救药物首选安定,首次剂量0.2mg-0.4mg/kg(kg:体重),静推速度为1-5mg/min,如病情未控制,15-30min重复使用,安定3min可生效,最长药效为30min。必要时也可将60-100mg的安定溶于500ml5%的葡萄糖溶液或盐水中,10d/min静脉滴注。安定静推速度应缓慢,以防止引起患者呼吸抑制,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停药且进行急救处理。若静脉滴注仍不能缓解,可改用苯妥英钠4mg/kg直接静脉给药。在控制癫痫的同时,为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护脑细胞应大剂量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125-250ml。每4h一次,地塞米松10-30mg/d,可减轻由于频繁抽搐引发的脑水肿。待癫痫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少。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及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等,预防脑疝的发生。24h监测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出入量。长时间应用脱水剂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应随时监测电解质情况,定时进行血气、血尿素氮分析。如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可及时纠正,避免并发肾功能衰竭。尿量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补钾,以免出现酸中毒。若酸中毒已出现,可给碱性药物进行纠正,如5%碳酸氢钠等[4]。
1.2.3控制观察应严密观察记录抽搐发作的间隔时间、次数、形式以及持续时间。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如发生并发症,可及时发现。观察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抢救措施。高热会使患者脑组织缺氧诱发脑水肿,所以应及时降温减轻脑水肿,有条件者可以使用降温毯。如果患者呕吐,应及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也防止患者将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肺部诱发肺部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避免加重病情。
1.2.4心理护理癫痫患者大发作,起病急、易反复,发作时意识不清,很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自卑感。由于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普遍会有悲观、敏感、多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科学的对患者进行教育以及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治疗。2结果
2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情均已得到控制,现已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后遗症病例。3讨论
癫痫作为一种内科常见病症,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神经元反复性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脑部疾病。有资料表明,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时间越长,所造成的不可逆性的脑损伤几率也就越高,所以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可以大大的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强大,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对癫痫持续状态所引起的多系统损伤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主要以脑损害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其发生的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5]。癫痫发作的早期,脑组织由于代谢率上升会造成脑血流量灌注的不足,引发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导致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坏死或神经元细胞内的钙钠离子内流引发的脑损伤等有关。在神经系统类疾病中,癫痫是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癫痫持续状态会因呼吸受到障碍而继发缺氧,呼吸困难、窒息所带来的濒死感会加深患者恐惧,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吸入的呕吐物或分泌物也会诱发肺部感染,又或患者的长时间抽搐不止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诱发酸中毒、脑疝等,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肾脏衰竭造成死亡。这也是把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高危疾病的原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时间越长,多系统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6]。所以,有效的控制癫痫性放电是降低患者危险性,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病情状态得到控制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讨论发病过程从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安慰,使患者对治病增加信心的同时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健康的康复计划。叮嘱患者按时服药,严格按照医嘱剂量,积极配合。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让患者有一种被呵护关心的感觉,使患者消除恐惧,树立信心。出院后应对其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提醒患者定期复诊,避免一些引发癫痫发作的诱因。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时,应从头到尾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在日常护理操作时,应认真细心,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严格要求自己,这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及时的进行抢救可以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都明显降低。参考文献
[1]罗文萍,王建,周雪翠,等,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29(5).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4.
[3]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3.
[4]李红,孟祥菊,林淑文,等.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5838.
[5]刘彩琴,李淑平.癫痫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及护理措施[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38-539.
癫痫住院患者65例的护理体会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6月一2014年9月期间, 经脑CT和脑电图确诊收治癫痫患者65例, 男40例, 女25例, 年龄15~83岁。全身性强直一痉挛性发作37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11例;不能分类性发作5例;
2 护理方法
2.1 癫痫病相关的知识宣教
癫痫发作, 多在患者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疲劳、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发作。因此应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知识宣教, 以预防癫痫的复发: (1) 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 保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同时要注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尽量避免和减少参加一些带电磁辐射的娱乐活动。 (3) 避免一些剧烈、疲劳的活动和运动。 (4) 饮食以清淡为宜, 多食蔬菜和水果,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食品。 (5) 同时合并有其他病时应及早治疗。 (6) 服药期间不宜单独乘车、船外出。 (7) 不宜从事高空、水上作业、驾驶等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和近水、近火、转动的机器旁的操作[2]。
2.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口垢口臭;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 定时翻身拍背, 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意识变化, 其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次数等。如病情有变, 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2.3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以控制癫痫发作, 急性期可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其用药速度不可过快, 以免抑制呼吸, 必要时则需停止用药。对应用异戊巴比注射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和血压降低[3]。家属要督促患者定时服药, 即使休止期也不要间断服药, 不规律服药是不能控制发作的主要原因[4]。
3 结果
本组住院期间, 临床缓解54例, 好转10例, 死亡1例。
4 护理体会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 其发作的危急性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治疗,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了解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 及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使癫痫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 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860
[2]刘惠, 王丽华.罗春霞.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9) :7071.
[3]付淑英, 欧阳玲.癫痫病人的护理[J].中国医药卫生, 2007, 8 (7) :45.
癫痫患者护理 第4篇
间脑性癫痫又称自助神经性癫痫,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自助神经紊乱综合征,在国际点癫痫分类中属于单纯部分性发作【1】。间脑癫痫发作出现头痛、眩晕、眼花、耳鸣、流泪、瞳孔散大或缩小、阵发性烦躁不安、流涎、多汗、体温升高、胸痛等,可累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2013年10月本院收治了一名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呼吸衰竭间脑癫痫发作的患者,经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转诊康复医院。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重度颅脑外伤于外院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
术后15持续昏迷状态,GCS评分6分。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以气切处接呼吸机辅助通气,SIMV模式,FIO260%,无法脱机。出现阵发性烦躁不安,面部潮红,发作性血压升高,流泪,流口水,大汗淋漓,窦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几秒至几分钟。颅内压逐步升高,高热40摄氏度。为进一步治疗,患者转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监护和治疗护理。
2 护理
2.1 高热护理 患者体温控制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我们采取变温仪采取智能调控的模式控制患者体温在37摄氏度至37.2摄氏度。变温仪使用中,加强皮肤的护理。每小时温度进行记录,保证有效的降温.
2.2 抗癫痫和镇静护理 给予患者镇静治疗进一步降价颅内压。镇静药物使用的是丙泊芬+芬太尼镇静药物使用中注意观察血压变化,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保证镇静药物持续有效的进入。根据医嘱定时给予抗癫痫药物,给药后半小时内停肠内营养。
2.3 气道护理 患者痰培养的结果是绿脓杆菌++++,根据药敏给予泰能0.5静脉点滴,注意观察气道内痰液的粘稠度变化。每天4次气道护理,注意无菌操作,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患者引发癫痫,保持30度以上斜坡卧位。
2.4 液体管理 患者出现尿崩现象,每小时尿量》400毫升,根据患者的尿量给予足量的补液保证出入的平衡。静脉穿刺处皮肤每班评估,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最医嘱给予去氨加压素,控制尿崩,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的变化。并作记录,掌握药物起效时间,逐步较少药物的使用量,患者在使用去氨加压素后尿崩现象逐渐改善,患者住院前尿液情况已经恢复正常。
2.5 肠内营养 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肠内营养早期储留现象严重。通过24小时持续滴注的方式采取先少后多的方式,逐步增量,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早期以30毫升每小时,每天提供500毫升左右的肠内营养,另外配合肠外营养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逐步加量至80毫升每小时,每天提供1500毫升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由多肽类营养素逐步转换为整蛋白类的营养素,注意观察储留和排便情况。尽量保证每日排便一次,给予改善肠道功能的药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等药物帮助排便。
2.6 体位与皮肤 给予患者半坡卧位,保证气道的通畅。患者无法自行活动,给予气垫床保护皮肤,每2小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因护理操作造成的癫痫发作。每日给患者清洁皮肤,受压部位给予预防性的使用赛扶润,预防压疮。手部及足部垫软枕,保护局部皮肤。
2.7 功能锻炼 给予患者全关节被动活动,保证肌肉足够的活动,避免肌肉萎缩。指导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保证患者每天充分的活动度,患者在医院期间为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现象。
3 小结
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呼吸衰竭伴间脑癫痫发作的患者的护理重点为控制癫痫的发作,避免因癫痫发作造成的颅内再次出血,做好气道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好进出量做好液体管理,以肠内营养为主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另外还需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65例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第5篇
关键词:癫痫,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 源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大脑功能出现短暂障碍, 据统计国内癫痫的患病率为7.0%, 每年约有40万左右新增癫痫患者, 是神经科常见疾病[1]。作者主要探讨癫痫方面的临床护理, 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 (57.3±5.2) 岁;患病时间2~20年, 平均患病时间 (11.3±3.4) 年;疾病类型:原发性癫痫10例, 脑炎8例, 缺氧性脑病7例, 脑出血7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 女12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 (57.6±5.6) 岁;患病时间3~20年, 平均患病时间 (11.8±2.9) 年;疾病类型:原发性癫痫11例, 脑炎8例, 缺氧性脑病6例, 脑出血8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癫痫的诊断标准, 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常规生命体征检测、常规用药指导、常规巡房、入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根据癫痫护理操作规定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由1名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和5名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 组长根据疾病的特点以及护理内容设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明确具体的临床护理措施, 组织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 检查及督促护理人员的工作;组员负责具体护理措施的实施。向患者发放健康小贴士, 告知患者用法以及作用, 观察患者病情并记录。在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疑问, 护理人员要向组长反馈及时予以解决;组长要不定期调查组员的工作完成情况, 2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交流会, 分享经验并合理对计划作出调整。
1.2.2 护理措施实施
(1) 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结合调查结果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案, 指导方法要灵活多样, 可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调整, 内容要涉及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注意事项、具体治疗方法、发病时紧急处理措施等,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有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健康教育后, 组员要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 针对未达到效果的患者予以下一次指导。 (2) 心理干预。患者由于受疾病折磨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患者面对生活的信心。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行为举止,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 可通过交谈、倾听、健康指导等方式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 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 (3) 症状护理。患者癫痫发作时, 护理人员要尽快使患者保持仰卧位躺平, 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解开上衣纽扣, 促进患者保持呼吸通畅;患者如果面部僵硬, 可于患者口中放置纱布, 避免患者伤及自己。患者发生抽搐时, 可采用药物进行控制, 另外患者此时颅内压较高, 可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2]。患者发生高热导致脑组织耗氧量不断增加, 极易发生脑水肿, 护理人员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于患者头部或者四肢放置冰袋或者注射药物进行降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癫痫是临床常见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 另外经研究证明护理措施得当, 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多数患者由于服药依从性差、遵医嘱行为不佳等原因, 导致病情得不到满意的控制, 容易发生反复,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3]。
临床护理路径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 护理过程更加系统化、计划性, 且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避免个别护理人员因技能水平不足出现失误, 护理工作协调性明显增强, 且使医患关系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 促使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症状护理等护理工作更加有条不紊, 真正落到实处,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更为明显[4]。
综上所述, 癫痫方面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应用价值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母婴世界, 2016 (7) :192.
[2]刘召英.临床护理路径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1) :40-41.
[3]吴见安, 许梅莲, 邓群好, 等.颅脑损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科学, 2012 (16) :135-137.
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住院患者,共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15~41岁,平均(25.05±6.81)岁。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1]进行检查,调查时予统一指导语,该量表分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性、偏执、精神症状及其他10个因子,采用5分评分制,即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资料收集整理后采用PEMS2.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与全国常模成人组做对照分析,进行t检验。
2 结果
调查的76例患者中,有各种心理问题69例,占90.79%。患者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性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显著(P<0.01),见表1。
3 讨论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我国为4.4%[2],多年来重视药物治疗,心理方面重视不够;本文的调查表明,癫痫患者心理障碍较为突出,发生率达90.79%,与国内张氏[3]调查结果相似,本调查发现患者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性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我们针对造成患者心理障碍采取如下相应的护理措施。
3.1 抑郁的护理
由于癫痫的反复发作,患者往往对治疗的效果失去信心,继而出现悲观、抑郁心理,患者感到孤独,前途无望,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及行为,对于抑郁情绪的患者利用各种方式促使患者倾诉,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他们进行有益活动,同时让其认识到心情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分散注意力;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尽快控制病情,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
注:※P<0.01
3.2 恐怖、焦虑的护理
癫痫是一种慢性病,一旦确诊对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由于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同时由于病程长,疗效不稳定,影响工作、生活、婚姻、学习等,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必然会出现许多程度不同的负性情绪反应,感到恐怖害怕,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对此,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耐心解释,向患者讲解癫痫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知道虽然自己患的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但只要及时、正确的配合临床医师治疗,病情会很快控制,而病情控制后仍可以参加工作、学习等;让病情控制的癫痫患者同他们相互交流,证明癫痫病是可以有效治疗的,也可以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从而解除他们的疑惑、焦虑及恐怖感;教育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让他们感到社会、家庭的温暖,医务人员从各个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使住院患者安心,消除他们的恐怖、焦虑感。
3.3 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的护理
由于人们对癫痫病的不认识及偏见,对患者往往采取冷漠及歧视态度,久之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使患者对周围人们的不信任、回僻、厌烦,甚至敌对情绪;对此,加强开展对癫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多一些认识和理解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癫痫患者及其家属从多年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4],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患者耐心、体贴、态度诚恳,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任何激怒患者的言行,主动关心患者,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者置身于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中,缓解或消除敌对、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12 (5) :260-262.
[2]李世绰, 周树舜, 程学铭.中国六城市居民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6, 19 (4) :193.
[3]张静, 刘军.癫痫患者心理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 1993, 5 (3) :188-189.
特发性癫痫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和方法
从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科门诊的符合入组的特发性癫痫患者55例为观察组;符合入组标准的健康普通人群30名为对照组。以scl-90为测查工具,由经过量表培训的医务人员逐个进行测查,并记录结果。
2、入组标准
观察组:(1)明确诊断为癫痫,各项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2)排除其它躯体和精神疾患;(3)测查合作,资料完整。对照组:(1)无躯体和精神疾患;(2)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与观察组相当;(3)测查合作且资料完整。一般资料见表1
调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均值比较(见表2)
讨论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特发性癫痫由于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1],更加让人们高度关注。而目前有关癫痫的治疗目的,除了控制发作或者减少发作次数、长期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外,使患者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
本调查结果显示:特发性癫痫患者较一般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症状尤为突出(p<0.01),而躯体化症状并不明显。由此,我们认为,特发性癫痫患者除了积极控制发作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非常必要;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如下护理对策:
1、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掌握有关癫痫发作的知识。病人就诊时常常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故而医护人员要多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病人所述,体会病人的心境,同情病人。
2、时常鼓励病人。言语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要讲究语言艺术,主动与病人谈心,交谈时要给病人以新鲜而带有积极意义的语言,用说服、解释和劝慰等支持性心理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减轻或消除疑虑,增强其战胜该病的信心。
3、使病人了解到精神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告知病人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容易诱发癫痫发作。嘱病人保持充足的睡眠,按时服药。出现癫痫发作时不必过分紧张,应与病人一起共同寻找导致癫痫再发的因素,并指导其预防。
4、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注意劳逸结合,不沾烟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嘱家属想方设法分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5、根据病人的偏执、敌对的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除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外,还应该做好自身防护。癫痫病人的偏执、敌对心理,往往与疾病本身或者药物有关,情绪爆发有特发性、短暂性特点,所以,在病人情绪激动时应避免语言刺激,或者采取回避的态度,待情绪稳定后再做相关的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癫痫患者护理 第8篇
关键词:癫痫,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主要是因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相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护理工作,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癫痫患者78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0-77岁,平均(39.8±2.1)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过程,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取标准
本组7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入确诊者,研究对象选择年龄在20-77岁之间者;排除标准:(1)正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对本研究观察指标产生影响者;(2)患有严重肝、肾、心等系统性疾病者;(3)特征人群,包括孕妇、未成年、婴幼儿、精神病患者等。
1.3 研究方法
对每位患者分发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情况、婚姻状态、癫痫发作频率、类型以及病情等。对照量表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观察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初步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并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中癫痫患者78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0-77岁。其中未婚8人,已婚42人,离异26人,丧偶2人;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5例,初中文化程度33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0例;没有工作7人,体力劳动40人,脑力劳动31人;病情:单纯部分性发作22例,全面性发作3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近3个月无发作18例,近3个月发作频率每月<1次45例,近3个月发作频率每月≥1次15例;经济情况较差11例,一般47例,较好12例,经济情况很好8例。
2.2 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使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以及双侧皮尔森相关分析筛选出的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变量作为协变量,生活质量总分高低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模式也随之不断转变,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常规护理内容外,还需要学习心理学沟通技巧类知识并与临床结合多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以及身体术后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和生理护理;让患者减轻或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保持相对愉悦平和的心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对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让患者了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危害;鼓励患者多做有利于术后恢复的运动;根据注意患者的饮食特点,制定合理的有保证营养促进康饮食食谱;护理人员多于有经验的前辈交流增加护理知识,护理人员之间也需彼此相互交换心得,提高面对突发临床事件的应变能力;本次研究发现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其中婚姻状况、情绪障碍、文化程度以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可避免了传统常规护理的主观性与盲目性。通过相关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临床护理更加人性化,显著患者病情复发率,并改善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纪平,赵伟丽.成年女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自我效能评价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203-207.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3.02.17.
[2]凌晓辉,蒋紫娟.青少年癫痫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1):1163-1164.
[3]黄纯.影响癫痫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1):976-977.
[4]李美英.癫痫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132-133.
[5]张燕华,高学美,苗传娜等.影响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2):1659-1660.
[6]周醇.49例癫痫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184-185.
癫痫病人的护理 第9篇
【关键词】:癫痫患者;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92-02
癫痫是一种自主感觉、意识、行为和神经功能的短时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突然发生等特点。癫痫治疗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为此,本院对癫痫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综合护理模式,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证实了综合护理的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5.5±19.7)岁,平均病程(4.2±3.9)年;对照组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7±18.9)岁,平均病程(4.1±3.8)年。两组患者中已排除严重肝肾疾病者、心肺功能不全者及重型精神病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认为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癫痫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发作护理、服药指导、日常护理、饮食护理等内容,不作详述。观察组患者给予癫痫综合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预防性护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如下准备:第一,基于癫痫发作史,分析患者发作规律,预估发作时间,提前做好救治准备;第二,基于患者的病情和日常行为习惯,判断患者的有无行为异常,并做好异常行为的安全防护准备;第三,在病房内放置小心摔倒、避免舌咬伤等警示牌,同时提醒家属树立应急处理意识,随时做好防护准备。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日常护理中,要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要注意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治疗,让患者主动消除不利康复的心理因素。
1.2.3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对癫痫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为: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治疗重要性、治疗药物、服药方法等;家属护理方法、患者个人防护方法,减少发作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1.2.4 癫痫发作护理
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后,立即扶患者平卧,解开衣领纽扣和裤带,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呼吸道,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尽快在患者口腔上、下臼齿之间放置压舌板,与家属一起扶住患者手、脚,以防患者活动时损伤。同时,尽快遵医嘱肌注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0.1~0.2g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记录抽搐时间。出现缺氧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发作停止后,使患者处于舒适体位,调暗光线、保持室内安静,让患者进行良好的休息。
1.2.5用药护理
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变更,避免漏服。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求患者和家属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同时,护理人员要仔细强调服药的方法、剂量、时间等。
1.2.6其他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要求家属为患者准备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饮食。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不能进食或进食较少者,给予鼻饲饮食。此外,要求患者每日充足睡眠,不可过于劳累。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为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以总有效率表示临床疗效:显效,完全控制发作或与治疗前相比,发作频率下降≥80%;有效,与治疗前相比,发作频率下降≥50% ;无效,发作频率较基数减少 <50% ,甚至发作次数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样本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 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分组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20711290.0对照组2057860.0P————<0.053讨论
癫痫属于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 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失神、点头、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因而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活,同时部分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脑瘫、窒息死亡等现象,因而必须给予癫痫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为此,本院总结了癫痫患者的综合护理模式,经本次研究实践,显示综合护理模式显著優于常规护理,因而应推广使用综合护理模式。
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员,因而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由于癫痫患者受发作的病痛折磨,不良情绪状态较为明显,护理人员要注意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治疗,让患者了解心理因素对治疗的干扰,因而使患者主动消除不利康复的心理因素。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给予癫痫患者充分的尊重,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合作,建立家庭、医院支持系统,消除患者自卑感、焦虑感及精神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癫痫患者综合护理模式,显著提升了患者预后效果,同时通过预防性护理策略,减少了患者意外损伤,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楚平华,闫景新,李冬梅. 自我管理训练对癫患者自理、幸福度及自尊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06(19)
[2] 王薇薇,陈静,吴逊.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03)
癫痫患者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140 例,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成人癫痫患者。其中男83 例, 女57 例;年龄18 岁~68 岁, 平均年龄 (37.6±2.7) 岁;癫痫病程5 h~31 年, 平均 (19.4±3.6) 年。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疾病, 且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及智力障碍。
1.2 方法本组140 例患者的行全面综合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由于癫痫病情反复而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医护人员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病情的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焦虑情绪。了解患者病情的发病、病程及治疗过程, 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答心中疑惑。对患者进行鼓励, 支持患者,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2)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宣传片、教育片以及传单、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鼓励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癫痫发作时给予紧急处理以及自我保护, 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进行干预。 (3) 沟通护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态度温和, 并且创造舒适轻松的环境, 在护理过程中应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并且鼓励患者多与人进行交流。护理操作的时候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意愿, 耐心指导患者, 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3 个月的护理干预。
1.3 疗效观察采用抑郁自评量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心理评估, 对比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采用QOLIE-31 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3], 其中包括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等, 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患者经过3 个月的护理后, 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等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患者经过3 个月护理后, 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成人癫痫发病者以青少年居多, 主要是由于青少年长时间对着电视、电脑, 对视网膜造成刺激所致。很多研究显示[4,5], 若患者患有癫痫, 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由于癫痫患者病情易发生反复, 给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对青少年患者学习、工作影响较大, 使其焦虑情绪日益加重。癫痫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面色青紫、口吐白沫、突然意识丧失等, 特殊症状则会表现为激惹、烦燥不安、情绪忧郁等, 而具有焦虑、不安、压抑、惊恐等情绪较多[6]。临床中常用药物与手术进行治疗[7,8], 但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易被忽视。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沟通交流对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行控制, 且通过教育、指导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果显示, 经过3 个月的护理, 患者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等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干预, 给予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护。经过护理后, 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癫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紧张、焦虑的情绪, 是由于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通过与其进行交流沟通, 进而有效改善了焦虑程度。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癫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患者140例, 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依据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患者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 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等评分中均明显高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成人癫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焦虑、抑郁等情绪,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成人癫痫,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维洲, 刘天龙, 周农.成人癫痫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态学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 24 (3) :227-229.
[2]单若莹.奥卡西平治疗成人癫痫发作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5) :132-133.
[3]王秀锋, 何志义.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 (6) :389-392.
[4]陈哲萌, 郭谊, 王爽.成人癫痫患者自杀风险及其危险因素[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 (4) :250-253.
[5]徐霞红, 李刚, 胡晖.102例成人继发性癫痫的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6) :93-95.
[6]汪兰兰, 周农.青年癫痫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 (17) :1298-1303.
[7]刘凤英, 蔡学坤, 张琪.成人癫痫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3, 53 (12) :12-14.
癫痫患者护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