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并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第2篇
实验仪器、药品。粗铁钉、烧杯、天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锥形瓶、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天平天平、小烧杯、小试管、盐酸、碳酸钠粉末天平、小烧杯、石灰水、吸管
实
验
步
骤
(1)将粗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2)将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至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平是否平衡(1)将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塞上带胶头滴管(内已吸有硫酸铜溶液)的橡皮塞,把它们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2)轻轻将滴管内的硫酸铜溶液挤出,静置1至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平是否平衡(1)先在小烧杯中装1至2药匙碳酸钠粉末,然后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2)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1)将盛有一定质量石灰水的烧杯与吸管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2)用吸管向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吹气至完全浑浊,再将烧杯与吸管一起放回天平,看天平是否平衡。
[收集证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根据所选做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方案方案( )方案( )
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状态
生成物的化学式和状态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你的结论
[实验反思]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你对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后小组探讨或组外交流或设计一方案解决)
[讨论与交流]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思考与探讨]1、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2、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
[建立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实践与运用]
基础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将一克碘加热升华后得到一克碘蒸气,这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升氢气与一升氧气反应生成三升水蒸气。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2)镁燃烧后所得的全部固体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还是小?还是相等?为什么?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20g34g2g2g
反应后质量38g02g未知
提高题1、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右表:
问:(1)反应后D的质量是 ___克;(2)C物质可能是_______(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
(4)容器中发生反应的B物质与生成的A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写出一条符合容器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第3篇
1 基础化学教育
1.1 基础化学教育的意义
化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础教育就是化学教育的基础, 是学生对化学教育的启蒙学习。基础化学的学习,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 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化学技能, 使学生具备运用化学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基础化学又与高等化学教育是不同的, 高等化学教育主要是为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的学生传授更加专业的知识, 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专门的化学工作。而基础化学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例如:生病吃药、做菜, 都是化学现象。因此, 人们离不开基础的化学, 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化学教育, 为培养化学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1.2 基础化学存在的问题
1.2.1 学校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安排
虽然人们慢慢意识到基础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 学校教育由于长时间处于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状态, 相对于基础化学教育课程, 人们还是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培养, 所以对于基础化学的课时安排在普遍的减少。因此, 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1.2.2 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化学课程安排不当, 学生基础不统一, 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学生化学水平不一致。目前, 学生的化学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缺少连贯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学习很费力。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容易导致学生厌学。
1.2.3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模式, “自新课改以来就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一线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2]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都是照本宣科, 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加上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就造成化学学习上的“雪上加霜”。因此, 教师要通过收集优秀课例, 在课例上学习创新的教育技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 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法、互动法和小组讨论法, 可以及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讨论法,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目标,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
基础化学教育对于化学人才而言就像地基对于高楼大厦。要建设高楼大厦, 那么地基要足够牢固。同理, 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的化学人才。基础化学教育必不可少。因此, 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化学教育。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你对知识的储备量, 通过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基础化学知识的桥梁,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来确保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 为了更好的提高基础化学知识,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 巧妙的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具有巨大的影响。
3 结束语
基础化学是为了能够培养优秀人才做的准备, 因此, 我们更应该注重基础化学教育的发展, 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 未来的发展才会锦上添花。但是,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 阻碍了基础化学的学习进程,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更有用的知识。这也倡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不断地学习,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对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和修订的审视[J].基础教育课程, 2013, (Z1) :57-66.
[2]陈献忠.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衔接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化学教育, 2011, 32 (8) :9-11.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优秀教师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虽然现代教学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调整,教师不再独霸课堂,表面看教师的地位下降,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在哪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都十分必要,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教师有效的引导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展开论述。
一、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有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例如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虽然有些教师也积极的学习,然而由于这些教师仅仅将新的教学理念停留在理论的层次,难以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的教学理念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具备较高的实验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需要首先提升教师的实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虽然高中化学教师都有较高的实验水平,然而实验是更新很快的一个化学板块,很多新的实验会出现,很多新的器材也会出现,因此,教师要紧紧把握实验发展的脉搏,这样才能跟上化学实验发展的步伐。当然,教师在提升自身实验能力的同时,除了跟上实验的发展,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很多细节性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例如:化学教师要进一步准确的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步骤,进一步端正实验态度等,教师在这些方面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水平。
三、提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
较之于其他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实验操作,而且要学习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实验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目前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流程是,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后再指导学生做实验,由此可见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学生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较之于实验教学,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教师如果难以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往往会感觉化学课堂枯燥无味。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十分必要。只有有趣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更好地接知识点,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2.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教师还应该注重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针对讲解的知识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实现知识点的传输。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点的传递,因此为了使知识点更好的实现传递,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掌握,同时,学生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为知识的有效传递打下良好基础。在实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动性作用,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师就应该注重不断提升与学生之间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一)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点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有效途径。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等,也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效的学习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影响学生化学学科学習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为了更加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课间与学生谈心,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例如微信、QQ等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为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变得更加优秀。
五、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推动力,社会发展到今天,创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既然创新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不仅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而且还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也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为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思考,思考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内容,思考生活,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灵感。教师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将个人的想法付诸实践,积极的进行一些与创新相关的实验活动,使闪烁着创新光芒的想法付诸实践。
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5篇
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符号
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③十字交叉(绝对值)④取最小公约数,省略数字1 ⑤检查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例:氧化铝:
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化合反应;A+B=C(视情况在等号上方加反应条件,下同)分解反应;A=B+C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中和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
一、化合反应:
1、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在灼热的碳中生成一氧化碳。
5、往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6、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7、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8、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9、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10、二氧化硫加水生成亚硫酸。
11、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氧化为三氧化硫。
12、三氧化硫通入水中生成硫酸。
13、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中生成五水硫酸铜。
14、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15、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
16、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
二、分解反应:
17、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18、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19、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20、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双氧水,生成水和氧气。
21、加热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2、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3、加热五水硫酸铜生成硫酸铜和水。
24、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5、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26、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7、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8、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29、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30、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31、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3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3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
3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5、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36、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37、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38、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39、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40、镁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
41、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42、镁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锌。
43、镁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
44、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
45、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
46、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
47、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48、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
49、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50、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51、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52、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四、复分解反应:
(1)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53、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
54、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55、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56、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57、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
58、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59、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硝酸。60、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61、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2)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62、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63、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64、硝酸银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65、硝酸银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亚铁。66、硝酸银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67、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68、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钙。69、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
(3)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70、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7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72、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73、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4)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74、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75、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76、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77、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5)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78、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79、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80、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81、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82、氢氧化钾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钾。83、氢氧化钾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84、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85、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86、氢氧化钙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87、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88、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
89、氢氧化钡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钡。(6)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90、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91、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92、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93、氢氧化钡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94、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95、氢氧化钾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钾。96、氢氧化钙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钙。97、氢氧化钡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7)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98、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99、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100、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101、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102、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8)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
10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104、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104、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106、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108、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109、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110、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111、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9)其他
11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1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11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115、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116、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11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11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119、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120、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五、氧化还原反应:
121、氢气还原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122、碳还原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1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1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六、其他反应: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第6篇
洛源中学
屈海涛
一.教材依据:
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
(2)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四.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五.教学难点
1.在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均为纯净物质的量。2.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的科学方法。六.教学选择:引导、讲练结合、总结 七.学法指导:阅读、思考 八.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九.教学课时:2课时
2×158
6g
________ =______
X
32×6g
X=________=0.6g
2×158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引言〕上边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过程还可再简单些,具体参照例2,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100例2。(看图影片)〔课堂练习〕:1.请大家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看图影片,集体回答)2.教材P101(学生上黑板)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的步骤如下:设元、配平、写量、列解、简答
设元:设未知量
配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量: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列解:列出比例式,求解
简答:简明的写出答案(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讲解:我们可以把解题步骤用5句话总结如下:
变化物质定量算,设元配平是关键;
对应项量写下边,列比求值中心环;
简写答案才算完。作业:教材P102:
3、5
化学方程式教案(一) 第7篇
教案
(一)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 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O2===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C + O2=== CO16×2 12+16×2
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讲解:通过式量可以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这正是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表示的含义,你能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涵义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归纳总结)
(1)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如何读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讲解:“+”,“=”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区别开
练习1:[投影] : 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
1、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2、反应中,每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设问: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否只要写出化学式就可以了?
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分析学生写的各种可能的式子
可能写出的情况有
(1)P+O2——P2O(2)P+O2——PO(3)P2+O5——P2O5
(4)4P+5O2——2 P2O5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1)符合实验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违背了客观事实,凭空臆造成生成物PO2
(3)为使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而改动化学式(纯净物组成是固定的。各元素原子个数固定,不能任意改动)
(4)符合事实又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分析从两方面考虑
(1)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2)是否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课文:P71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我们是在P+O2——P2O5的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系数4、5、2使得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一步体现了什么?
回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如何对上式进行配平呢?配平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左右两边P、O原子数相等,改角标行吗?添系数,系数如何添?(学生讨论思考)这里所用的配平方法称为最小公倍数法。
练习2:[投影]
1.Al+O2——Al2O3
2.H2+O2——H2O
设问:如何有步骤的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71——72页
总结:
1、写化学式
2、配平
3、注反应条件及箭号“↑”“↓”
模仿练习:请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要求:
(1)3个步骤
KClO3——KCl+O2 2KClO3——2KCl+3O2 2KClO3===2KCl+3O2↑
(2)练习过程中总结每步的记忆要点
讲解:结合实例讲明“↑”和“↓”两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化学物质的变化
C+O2 点燃CO反应质量的守恒 32
一、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含义:(依据客观事实)
“质”: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
“量”:2表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
1、依据实验事实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客观事实)
2、配平步骤(遵循质量守恒)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第8篇
在百度中输入“鸿鹄3D化学”可得到各大共享软件站的下载地址, 或者到作者主页:http://suzhouhu.com下载安装!安装结束后即可打开运行, 因为该软件需要java、flash等运行环境的支持, 部分电脑可能会提示下载安装对应驱动, 软件内置了相关下载链接, 点击下载、安装即可!
二、具体使用方法
要显示微观物质的3D结构, 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数据库打开常用物质的微观结构 (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通过点击3D动画图标 (图1) :或者打开下拉菜单常用数据库菜单条 (图2) , 均可以打开常用数据库窗口 (图3) :这儿为你收集了上千种常用分子、晶体结构数据, 包含了:烃——烷、烯、炔、芳香烃等等;烃的衍生物——醇、醛、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等。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矿物晶体模型!
2、手工输入
(1) 通过下拉菜单——输入 (图4) , 这儿有两种方式可以绘制微观物质的3D结构。
a、文字输入——只需在下面文本框中输入物质的Smiles结构式比如:CCC;软件立即自动翻译成3D结构! (图5) (通过软件提供的网络数据库, 我们能快速查询到46亿种独立化学物质的数据结构!!当然包括物质的Smiles结构式!)
b、图形输入——软件提供了鸿鹄分子结构编辑器 (图6) , 通过内置快捷图标能迅速构建出常见物质的键线式, 在右边的显示窗体立即翻译成3D空间结构!非常神奇!
(2) 通过软件内置的专业化学绘图软件ISIS/Draw (图7) 打开ISIS/Draw, 我们不妨快速绘制出苯的结构, 保存为“ben.sk c”, 然后我们回到程序主界面从菜单打开, 选定刚才保存的文件“ben.skc”!好了你看见什么啦?!
(3) 通过下拉菜单“打开”各种化学语言文档!支持30余种化学文件格式如下:
同时软件还支持各种虚拟与现实模型*.wrl、鸿鹄3D文件:*.h3d、*.hrl等等文件!如果你创造出新的有意义的结构, 可以保存下来, 或者把它加入到你自己的菜单目录中!保存时通过右键——文件——另存为, 存为默认格式 (.C3XML) 即可!
更多功能, 随时点击右键, 这儿你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100多项超强功能等着你去体会!
3、晶体结构的相关操作
如果打开的是“*.h3d”文件, 如 (图9) :通过左上方的菜单栏, 可完成诸如自由旋转等等复杂的操作!!如果是虚拟与现实文档 (扩展名为:“*.wrl”、“*.hrl”) , 请参考:http://www.cortona3d.com有关具体操作!
4、数据库的升级
按系统设置——数据库更新, 即可连接服务器自动进行数据更新! (图10)
三、使用技巧
1、关于smiles结构的问题。有时候并不需要自己研究编排规则, 其实很多专业网站都能找到绝大多数化学物质的smiles结构式!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97%E7%B3%96 (维基百科--号称百姓的大百科全书) 点击进入!怎么样?看见右图了吗?这儿就有我们所期盼的smiles!此外还可以打开软件内置的网络数据库 (化学物质结构数据库) , 在这儿你可以快速查找到46亿种独立的化学物质数据, 当然包括smiles!
2、对于简单分子, 我们可以利用软件内置的鸿鹄键线式绘制工具直接输入!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 则可以通过附带的专业ISIS/Draw化学绘图工具绘制出任意自己需要的物质键线式, 保存为*.skc默认文档, 然后通过打开即可转化为3D立体结构!非常神速。
3、数据库目录可以任意自定义!随意添加、减少目录, 把你自己喜欢的物质添加进去, 而且数据库界面可以像QQ界面一样, 不用时候往侧面一拖即可隐藏, 方便教师课堂教学!
四、部分3D动画截图
五、SMILES简介
SMILES (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pecification) ——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 是一种用ASCII字符串明确描述分子结构的规范。
规则很简单:比如, 乙醇:CCO;乙烯:C=C;乙炔:C#C;苯:c1cccccc1;甲苯:c1cccccc1C到此你一定看懂了, 真聪明! (^_^) , 什么?丙酮怎么表示?哦……还差点忘了带支链的如, 可以表示为C=C (C) CO, 分支的地方加个括号就好了!你说还有?……如何表示异构体?等等, 我查阅一下资料!异构SMILES是指扩展的, 可以表示同位素、手性和双键结构的SMILES版本。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可以精确地说明局部手性。双键两侧的结构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例如, F/C=C/F表示反二氟乙烯;而F/C=CF表示顺二氟乙烯。
摘要:或许我们在上《物质结构》, 或者《有机化学》时, 常常为了描述一种物质的结构, 可能会花费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时甚至为了寻找一个实物模型而折腾几天, 现在好了, 有了《鸿鹄3D化学》, 你能找到几乎所有你所需要的微观物质的3D结构, 而且能够在数秒中内, 搭建出美妙绝伦的3D分子结构!!目前国内相关软件非常少见!而且价格不菲。作者身为中学化学教师, 深深体会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疾苦, 历时3年开发出了该款3D化学软件, 希望它能带给大家惊喜。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第9篇
关键词: 新高考;化学;优秀生;培养
一、化学优秀生培养的背景和意义
自2009年始,江苏省新课程高考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对选修学科没有了本科生必须过双B等级的硬性要求,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高校,这一导向使得有些学校把教学的中心几乎全部放在了语数外三门学科上。另外,物理学科是理科生必选学科,一些高校在选修科目中明确对物理学科提出要求,而未对化学学科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都导致化学学科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然而事实上,一方面,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选择理科的学生进入高校后相当一部分要选择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没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况且,有少部分学生将来还会从事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高中阶段奠定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将是他们终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另一方面,从升学的角度来说,比照2009年的高校招生方案,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录取并未降低对选修学科的要求,学生倘若在高考中化学不能取得B等或B等以上的等级在填报志愿时将会很被动。加之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断扩大,各校都对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提出明确的要求,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一定奖次,所以,参加江苏省高中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不仅是学生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需要,也是很多学生步入自己理想中的高校的另一个阶梯。
当然,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化学学科不应该给学生太重的课业负担,而应该从大局出发,给学生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松对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化学优秀生的培养。
二、化学优秀生培养的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优秀生的培养首先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辅之以兴趣与鼓励,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鼓励学生有一技之长。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偏重于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从高考的角度,化学优秀生培养的目标应该是让这一部分学生在高考中能够达A等及以上水平,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化学优秀生培养的具体措施
对优秀生的学习、思维、心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强辅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优秀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
1.选好苗子。在高一新生入校一段时间后(如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即初步确定一批化学优秀生,并为其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上的优点和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跟踪监控与及时指导。
2.思想疏导。鼓舞斗志,强化优秀生必胜的信念。通过交流,以往届学生奋斗和成功的案例激励他们,以化学家成长的故事鞭策他们,以化学领域中伟大的创造来激发他们。让他们建立起“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学好化学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观点,让他们树立起学好化学的必胜信念。
3.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给予优秀生足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他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点拨和帮助,在他们的创新思维闪光时给与明确的肯定和表扬。帮助优秀生制订学习的计划,明确努力的方向,设计成功的蓝图,并及时的指导他们根据发展的进程改进和补充。平时注意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竞赛提升。以化学竞赛为抓手,培养优秀生的学科素养。从制订计划到严格实施,提高优秀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使其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平台,为参加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打下基础,争取使较多的优秀生能在竞赛中获得奖项。
5.资料共享。把从网络上查阅到的资料、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成果等资料与优秀生共同分享,拓宽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手边现有的阅读资料、开放性研究课题、实验仪器设备等材料等介绍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进行深入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6.开放实验。通过组建学生社团或竞赛辅导等形式,向化学优秀生开放实验室,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为解决化学学习中的疑难困惑提供开放的实验条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7.作业引导。适当给优秀生减少指令性作业,增加指导性作业,并且注重作业的导向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给学生提供自主钻研的材料。
8.研究交流。创造机会建立化学优秀生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并能不拘一格,不仅仅以化学学科的提高为目的来约束和限制学生的发展,而要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如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融合,甚至可以与文科优秀生、教师一起交流,让他们提高文科方面的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第10篇
(一)知识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同时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说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办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幻灯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学生熟悉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教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根据[例题1)你能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给予点拨、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按化学特点去思维的良好习惯。
3、教师提问,学生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根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学生互相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解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教师给出两道练习题,学生练习并组织讨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根据练习你认为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目的]加深理解,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5、教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