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护理研究生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护理研究生范文(精选12篇)

护理研究生 第1篇

关键词:男科,临床护理,护理路径

护理路径是临床上具有较高效益的护理模式, 这种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时有效节省了治疗成本, 患者满意率大大提高。这种护理模式对医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医院以及相关科室要用于采用询证护理并做好护理系统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这种护理模式在男科中的应用[1]。为了探讨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在男科中的应用, 本文分析我院男科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9月~2013年5月男科接收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1.23±0.85岁;患者中, 勃起功能障碍11例, 前列腺炎23例, 不孕不育34例。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34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采用温柔细致的语言对待患者, 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及时嘱托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尽力争取家庭的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药物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疾病种类进行药物护理, 要向患者详细解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 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

1.2.3 综合护理

依据病人的病情制定科学精确地时间框架, 不同的疾病类型要采用不同的设计路径。护理内容: (1) 基本资料:患者的姓名、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手术名称、所用药物、手术日期以及主治医师、责任护理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2]。 (2) 护理流程:主要包括患者从入院、检查、手术直至出院, 每一天需要接受的护理内容。主要是患者每天以及每一个班次需要接受的全身检查和评估、全身检查以及重点护理措施、所用药物、饮食、心理护理、身体活动以及疼痛护理等。 (3) 护理目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要达到最佳身体状体, 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有效减轻, 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4) 护士职责:除了做好基本护理措施以外, 还要做好交接工作, 交接班时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 由上一班护士向即将上岗护士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重要的护理措施等。 (5) 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治疗需要等, 总结详细的护理经验, 依据本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良好的路径表, 采用护理流程为路径表的纵轴, 主要包括医疗措施、饮食、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满意度, 同时要详细标明患者的护理目标和具体护理记录, 采用时间框架作为横轴。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988.12±50.14元, 住院时间为2.15±0.14个月, 患者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3122.56±160.89元, 住院时间为2.98±1.23个月, 患者满意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男科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男科护理治疗效果。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后, 护士要向患者详细讲解CNP的主要护理内容和护理方式, 认真了解患者的主要护理目标, 向患者认真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努力争取患者的配合, 争取患者能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3]。在男科护理中实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实现男科医疗护理的程序化以及标准化。采用这种护理方式之后, 护理人员要定时评估患者的病情,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良好的护理方案, 在病情出现反复时, 要及时进行处理。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有序性。 (2) 将患者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大, 在这种护理模式中, 患者能够自主参与到临床护理方案中来, 对疾病的了解会更进一层, 在与医生的配合等方面能够提高主动性。降低了患者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了护理水平。 (3)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这是临床护理管理路径最重要的优势。采用这种护理方式, 患者能够在入院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身体检查等各项项目。 (4) 促进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 临床资料显示, 这种护理方式之下, 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有效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护理方式。

综合分析本文的资料, 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医疗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满意率比较高, 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关育仁, 关亚萌.浅谈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 2011, 15 (11) :14-16.

[2]陈志, 张云哎.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58 (14) :101-102.

护理研究生考试窍门 第2篇

是不喜欢护士职业还是想在护理行业更好的发展。如果是想通过护理研究生近而进入高校的话,这个你需要郑重的考虑,现在高校的门槛很高,但待遇并没有想象的好。

2考虑经济负担

继续学习经济和心理负担多少会有,选择大学以后继续学还是工作后学习或是在职研究生。

3了解护理考试科目 护理专业考研要考三门科目,政治,外语,护理综合。

政治目前你只需要上好大学的政治课,英语要好好学,最好要过6级,专业要学好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在学习时比别的功课多用些心,到大4上学期结束后,就开始系统的考研复习这三门功课。下面是护理综合考试科目。

一、护理综合考试科目包括:

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

二、考试比例:

护理学基础占30%(其中护理学导论占10%,基础护理学占20%)、内科护理学占40%、外科护理学占30%.

三、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占60%,180分,每题1.5分,120道题,其中护理学基础36道、内科护理学48道、外科护理学36道)

多项选择题(占20%,60分,每题2分,30道题,其中护理学基础9道、内科护理学12道、外科护理学9道)

问答题(病例分析)(占20%,60分,每题20分,3道题,护理学基础1道、内科护理学1道、外科护理学1道)

总分300分。

四、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

4学习方法

想取得好成绩,最好不要选择大医院工作,除非你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因为以一个过来人的身告诉你,大医院工作,学的很多,但也很累。有些学校对待自己的护理考研学生待遇是,不用去医院实习直到考完研究生。有些是整年都在准备这事。如果,你要想和他们比,实习的环境很重要。不要担心如果研究生考不上,工作又怕失去,现在护理行业很紧缺跟你是否在大医院实习没有多大的关系。

5学习环境和同伴

最好跟一起准备考研究生的人一起生活,那样的`帮助会意想不到的。 6各科学习的方法

英语:单词是基础,不断的记忆单词,至少5500词汇记上20遍,阅读占分很大,专业攻克阅读真题就ok,做到即使看不懂也大致会选,考研英语阅读有一定的思路。至于翻译和作文适当练习ok

政治: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到最后冲刺一下啊。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研究 第3篇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本文从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探讨了手术患者手术室心理护理相关问题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对心理护理认识和护理技巧。

【关键词】 手术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44-01

手术是妇产科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手术又必然要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出血、疼痛乃至一定程度的风险。对多数患者来说,则是一个心理性应激与适应的过程。手术室心理护理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不同的个体,找准因手术这个应激源导致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通过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顺利的获得适应。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心理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护理连同关爱、治疗融为一体,使心理护理以其闪亮新颖的内容融入到护理工作。

1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必要性

1.1 解除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生物学过程,然而其强烈的生理、情感体验,以及伴随着角色转变而来的社会、经济与家庭压力却致使孕产妇在怀孕、分娩与产后过程中发生各种心理与情绪波动,出现诸如失眠、忧郁、焦虑、恐慌等影响产妇顺利分娩的不良精神状况。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科心理护理致力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孕产妇进行科普宣教,促使正确的知识认知改善孕妇因为生理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产科并发症的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确保孕产妇手术顺利,保障孕产妇人身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促进产妇对住院环境的适应性

孕产妇一般在分娩之前便会住进医院,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孕产妇的心理与情绪影响显著。一方面,孕产妇需要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对于年轻的孕产妇来讲,限制性的条款章程让她们感觉到自由的剥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的孕产妇,甚至会出现和同房病友以及护理人员闹意见的情况。另一方面,住院环境的布局、环境的安静美化、物品器械的配备会影响孕产妇的安全体验会严重干扰孕产妇心境的安定。产科心理护理是一种认识行为干预,及时发现与处理孕产妇异常情况,通过亲切的交谈,针对性的讲解与答疑,消除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建立基于医院环境的参与型的护患交往模式,促进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

1.3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护患关系

医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产科孕产妇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掌握孕产妇心理特点,将以人为主的护理理念贯彻始终。现代心理护理即是发扬文明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将珍视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落实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产科心理护理的内容,一是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规范言行举止,尊重孕产妇的差异化需求;二是重视护患沟通,通过良性的信息传递实现情感交流,化解孕产妇的疑惑与不满;三是致力于消除孕产妇的心理紧张与情绪困扰,促使科学的指导帮助孕产妇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给予孕产妇精神支持与安慰。因此,产科心理护理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具有人性化护理特征,有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医患关系。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情况 患者50例;年龄:18-35岁,37例,占调查人口74%;36-45岁,12例,占调查人口24%;45岁以上1例, 占调查人口2%;。工人13例(26%),农民21例(42%),干部7例(14%),知识分子9例(18%)。均为大、中型择期手术。性格开朗外向型23例(46%),懦弱内向型16例(32%),无典型性格倾向者11例(22%)。

2.2 心理问题

(1)对手术本身的顾虑:不理解手术的必要性6例(12%),怕有生命危险23例(46%),怕出血25例(50%),怕上胃、尿管26例(52%),怕被作实验品38例(76%),怕患癌症20例(40.0%)。

(2)对手术医生的顾虑:希望主任或高级医师主刀43例(86%),怕實习医生开刀32例(64%),选择手术医生性别3例(6%)。

(3)对麻醉的顾虑:怕手术疼痛43例(86%),怕全麻影响智力1例(2%),要求全麻以消除恐惧3例(6%)。

(4)对手术后的顾虑:怕术后无人照顾1例(2%),怕伤口感染31例(62%),怕术后影响生育能力11例(22%)。

(5)社会因素造成的顾虑:怕花钱太多4例(8%),担心手术期间影响工作3例(6%),挂念亲人8例(16%)。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实行心理护理前后是手术患者整体护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解决心理问题具有显著意义,并对保障麻醉和手术的顺利施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心理护理的方法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预手术病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患者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比其他患者表现的更强烈。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主动进病房访视病人;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首先要尊敬病人;其次要关心病人。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3.2 重视营造科室人文环境 始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使入院的产妇有一个洁净、温馨的就医环境,以减缓由于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并且为每个病房都设置了沙发、卫生间,方便行动不便的产妇。

3.3 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感 在晨间打扫与下午查房中,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用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纠正她们不良的喂哺习惯,并对产前及产后的系列相关知识进行宣教,使她们树立了分娩的信心及育婴的经验,同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

4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协助其手术的预后。术前术后访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医患关系,这样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生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直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中医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人。专家入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本科及以上学历, 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 曾经或现在担任护士长职务。年龄35岁~40岁16人, 40岁以上14人;工龄10年~19年12人, 工龄≥20年18人;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副高级的专家依次为18人、12人。发放问卷3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份, 有效率100%。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的科室等。 (2) 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应用文献检索法、小组讨论法, 在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4个模块, 分别为公共课 (10项) 、专业基础课 (9项) 、专业课 (12项) 、选修课 (10项) 。条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很重要 (5分) 、重要 (4分) 、一般重要 (3分) 、不太重要 (2分) 、不重要 (1分) 。以重要性赋值同时满足<3.50、变异系数>0.2、满分比<20%作为剔除课程的标准, 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更高的课程[2]。

1.2.2 收集资料的方法

采取问卷咨询法及问卷访谈法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

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同时专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充分表明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本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0.85, 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权威性较高, 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分别为3.70~4.93, 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30, 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高。见表1。

3 讨论

3.1 专家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研究表明, 上述重要性分赋值均在3.7分以上, 说明专家认为41门课程均重要;专家意见比较集中, 标准差均小于1, 说明专家对同一门课程的评价意见相差不大;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应小于0.2[3], 本访谈变异系数小于0.2, 说明专家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波动程度较小, 专家的协调程度比较高。

3.2 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特点

3.2.1 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核心课程

从专家咨询结果可以看出, 专家评分较高, 重要性赋值排前10的课程依次为《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实践技能操作》《急救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新生入学教育》《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人体解剖学》。前10门课程中专业课占了8门。构建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包括目标层及3个准则层共4个层次。其中第一准则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人特质[4], 说明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3.2.2 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从专家评分可以看出《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技能操作》《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得分排前10名, 《中医护理技术》课程专家评分也比较高, 说明护理专家认为护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中医护理方向学生的培养规格是要求通过对中西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热爱护理事业,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要求中医护理方向的学生不仅掌握护理专业应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辨证施护的能力。

3.2.3 人文素养课程受到重视

大专及本科层次的护理关怀课程的教学目标多为掌握人文关怀知识、获得人文关怀感知、习得人文关怀能力, 最终养成人文关怀品质和表现人文关怀行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课程专家评分度较高, 说明护理专家认可人文素养课程的重要性。护士核心能力将个人特质作为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单独列出, 符合护士的角色要求和工作特点[4]。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有利于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 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是促成护士成功的关键因素[5]。孟艳君等[6]研究表明, 开课率≥80%的课程有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李秋萍等[7]调查10所护理院校中人文课程开设情况指出, 开设门数最多的19门, 最少的6门, 平均11门;必修课设置最多的8门, 有1所院校未开设人文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最多的18门, 最少的3门;人文社会课学时占总学时数最多的为24.1%, 最少的为6.2%, 平均为13.3%, 这与国外本科教育课程中1/3为人文学科的现状有较大差距。我校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中必修课开设3门, 选修课开设3门, 其中护士人文修养包括护理伦理、护理美学等部分人文内容, 占总课8.7%。与本科院校及国外本科教育中的人文课程相比, 有一定差距。专家同时建议《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有重复内容, 整合成一门必修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

3.2.4 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中医护理课程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中医基础概要》《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饮食护理》, 专家得分比较高。陈莉军[8]认为, 要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中西医课程之间的比例设置应该以西医护理为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建议本科院校必修课中西医课程学时比例为1∶5, 我校中西医课程学时比例约为1∶9。中医护理相关课程是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环节, 《中医饮食护理》在选修课中专家评分最高, 有部分专家建议将《中医饮食护理》设置为必修课。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以突出自我特色。

根据调查结果, 建议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做以下调整,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整合为《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 设置为必修课程, 适当增加沟通课程比重, 将《中医饮食护理》设置为必修课。护士的角色除护理执行者外, 还担任协调者、管理者、教育者和科研者等角色, 建议将《护理教育学》增设为选修课。专科护理专业开设中医护理方向的教育势在必行, 其符合时代特色及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除具备护理人员必需的知识、能力、素养外, 还应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特色的操作技能等中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以满足医院、社区、康复机构、家庭等领域对护理人才的就业需求, 满足于人们在临床、预防保健、康复、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需求, 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Sitzman KL.Teaching-learning professional caring based on Jea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M]//Hills M, Watson J.Creating a caring science curriculum:an emancipatory pedagogy for nursing New York:Springer Company, 2011:250-251.

[2]高焕香.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四年制课程设置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1.

[3]谭静.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1:5.

[4]徐少波, 叶志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及权重体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6) :443-444.

[5]苑秋兰.低年资护士职业认同对核心能力影响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17) :76-78.

[6]孟艳君, 马淑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2010, 24 (12) :3313-3314.

[7]李秋萍, 杨支兰.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6, 12 (16) :1567-1568.

护理学研究生就业前景 第5篇

中公考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护理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进行介绍。

1、人才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2、高学历护士择业就业前景看好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3、就业方向

1)医院:绝大多数的人毕业之后都是选择在医院中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从事临床护理,极少有人能毕业之后就走上管理岗位。工作几年后,本科毕业生比较有机会走上管理职位(这要看医院是重视人才还是重视关系或者是提拔管理人员完全靠工作年限,论资排辈)。医院的所有临床科室都有护理本科生,具体每个人被安排在哪个科室是医院决定的,不过你可以向护理部说出你的想法,以及你对科室的选择的理由,也许她们会考虑你的意见。(定科是很重要的,因为各科室的奖金是不同的,而且有的科室重视本科生,那样的话你会有更多的机会)。

2)可在医学院校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工作。

4、值得注意的是:男护士是抢手目标人才

现在各大医院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高学历护士除了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外其护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在临床上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男护士更是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因为男护士们出现在手术室或者急诊室等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科室病房时比柔弱的女同志更有优势面对血淋淋的场面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男护士配合医生临危不乱动作比女护士要快要稳。因此物以稀为贵的“男护士们”还未毕业就被各大医院“预订一空”。

从这位四方面来看,护理学专业考研的就业前景是一片大好的。想要考研的护理学专业学生不要担忧。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一往无前,加油!

产科心理护理研究 第6篇

【关键词】 护理;产科;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3-02

在分娩这一生理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科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如果在不良情绪刺激下,抑制宫缩,出现宫缩乏力,就会延长产程。体内肾上腺素因为紧张情绪也会增加分泌,血压升高导致子痫。可见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一种新型的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确立,使得心理护理被人们更加认可。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影响到病程的长短,影响到患者疾病痊愈程度。研究患者心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的女性患者,患者状态的改变会给她们的精神上增加很大的压力。这一变化会使产科患者处于强烈应激状态,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或者抑郁的情绪出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让产妇思想上有充分准备,调整心态和必胜的信心,会给接生带来困难。从事产科护理工作多年,现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31例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情况做深入研究。

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31例产科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岁,孕周(35±3)周。

1 孕产妇人患者独特的心理特点

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患者,分娩对孕产妇而言是最重要时刻,既有盼子出生的喜悦,又有担心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的恐惧。妊娠会加重孕产妇的身体负担,造成一系列生理改变,表现为情绪不稳,没有耐心,精神脆弱,哭泣叫喊等。这些急躁的情绪变化会加重患者的疼痛,这时的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对她们很重要。生疏的待产环境,加上持续的阵缩,使得患者的体力消耗很大,难免会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就会造成产妇患者的宫口扩张变得缓慢,无形中就会延长产程,产程的延长会危害到产妇更会危及到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 根据产科患者的特点,实施临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根据产科患者的特点,主动通过行动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主要措施如下。

21 优质病房环境便于患者心理调适为最佳状态 产科病房设置在安静的地带,通风采光好,室內湿度适宜,环境干净整洁。病房内有标准间和套单人间,卫生设施齐全,利于孕产妇心情舒适平静。每层的产科病房都配备责任护士,便于对病房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便于消除产妇恐惧感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护士与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可见护患关系的重要作用。护患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态度有利于建立关系,理解和接纳有利于推动关系的深入,经常见面也有助于关系的推动。护患关系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孕妇入院后,护士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情绪,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缩短护患距离,便于患者配合完成各种治疗,早日康复。

23 妊娠期妇女产前心理护理 妊娠期妇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属于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产科分娩患者在心理上的护理,关键在于提供临床分娩知识教育与咨询答疑,对胎儿出生前的保护和孕产妇的自我监护方法,提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讲工作。对于个别妊高征孕妇必要时进行吸氧,降血压,定时监测胎动。胎膜早破的孕妇,帮助卧床抬高臀部,观察羊水性状,孕妇出现阵痛不要恐慌,这属于生产征兆,帮患者讲解宫缩性阵痛,给患者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做好迎接宝宝出生的心理准备。

24 产程中三个阶段的心理护理 孕妇随着生产过程的临近,身体上会出现更多的变化,比如宫缩性阵痛频率的加强,体力消耗不断增大,无形中给产妇在心理上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难免会出现从未有过的恐惧与情绪上的不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产程中的产妇的生理与心理做出准确的预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护理。

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较长,缺乏分娩知识,对宫缩疼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扩张缓慢或水肿,应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稳定情绪,利用宫缩间歇期休息,学会放松与呼吸相结合的技巧,如抚摸产妇的额头,对其讲述顺从的生理知识,握住产妇的手,给产妇心理上的力量。将话题转移到即将出生的婴儿,分散产妇患者对阵痛的注意力。对于待产时间较长的产妇,由于患者的体力消耗很大,这时护理人员需要陪伴身边。在宫缩间隙让产妇积极休息保证体力,能进食的要及时补充营养迎接分娩的到来。耐心解释,安慰和鼓励产妇,按摩腰骨部,转移注意力,缓解其无助的心理,心态放松顺利完成分娩,充分享受分娩的难忘时刻。对于情绪极度紧张的患者需要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安抚患者紧张的心理,让平时最亲近的人来身边陪护,增强患者迎接分娩的信心。

第二产程阶段,患者会出现反应强度增大、阵痛间歇时间缩短的现象。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需要鼓励产妇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患者减少因为分娩阵痛带来的顾虑,相信医护人员,并努力配合,正确运用腹压娩出胎儿。

第三产程阶段,胎儿娩出后,初产妇极度疲倦。此时要告知产妇婴儿健康无畸形,保证产妇思想放松,充分的休息。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不要的产妇妊娠情况与情绪介绍,给产妇最大的心理上的支持,缓解焦虑,避免出现产后的抑郁情绪。

25 对产后产妇心理障碍的护理 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发生心理障碍,主要有产后沮丧即产后心绪不良,是短暂的抑郁;产后抑郁即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产后精神病,即一种严重的精神错乱状态。产后沮丧的发病率约为60%左右。产妇出现情绪激动,如易哭、因孤独而委屈、疲劳、失眠等状态,会在产后持续3-14天内出现率较高。产后抑郁产妇患者一般出现乏力疲劳、失眠、自责、担心自己或婴儿受到伤害等行为。产后精神病,起病急,症状呈现多样性如乱语、出现幻觉、兴奋躁动、缄默少语,严重的会出现意识障碍和自杀倾向等。

产后心理障碍治疗护理,主要是让产妇患者,解除产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安静修养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做好产妇心理疏通工作,产后的沮丧情绪不需特别治疗,给予心理护理,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重症产后抑郁或精神病病人需住院给予抗抑郁、抗分裂等治疗。对于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高度警惕产妇的伤害性行为,必要时请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给予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积极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早日恢复和增进健康。满足人们健康知识需求,提高产妇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佘树梅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01)

[2] 张卫红52例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1)

[3] 师丽卿,王芬浅谈心理护理在高龄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16)

[4] 弓丽琪,唐素华孕产妇心理护理及对照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3)

[5] 张平223例高龄初产妇的围生期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09)

剖宫产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 将其平均分成2组, 观察组60例产妇年龄23岁~32岁, 平均年龄 (26.1±1.4) 岁;其中有45例初产妇, 15例经产妇。对照组60例产妇年龄在24岁~3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7.1±1.2) 岁;其中有43例初产妇, 17例经产妇。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 护士主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执行规范的护理操作;观察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 具体做法如下。

1.2.1 术前舒适护理

在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之前, 需要对产妇进行舒适护理,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对产妇进行手术室环境介绍, 使产妇能够及早熟悉手术室环境, 以减少产妇手术过程中的恐惧感, 进一步稳定情绪。②向产妇介绍剖宫产手术的技术、手术机制以及手术的成功率等, 增强产妇剖宫产手术的信心, 减轻产妇的紧张感[2]。③对产妇详细说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效果、术中及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等, 护士应该告知产妇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使产妇放宽心, 进而确保产妇术前身体状态及精神状态的稳定, 实现良好的舒适护理效果, 保证剖宫产手术的如期进行。

1.2.2 术中舒适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对产妇进行舒适护理操作, 具体做到:①确保产妇体位上的舒适。在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 护士应该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 为其进行体位指导, 使产妇更加舒适。②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手术室中的温度和湿度要适中, 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大或者过小而影响到产妇术中的舒适感。通过有效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产妇的舒适感[3]。③对产妇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由于很多产妇为初产妇, 没有分娩经验, 进而导致在分娩过程中过于紧张和恐惧, 影响到医生的正常操作, 也影响到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因此, 护士应该对产妇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 增强产妇手术信心。例如, 护士可以与产妇进行眼神上的交流, 或者用手轻拍产妇给予产妇信心, 确保剖宫产手术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

1.2.3 术后舒适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之后, 护士还应该对产妇进行舒适护理。首先, 护士应该针对于产妇产后切口的疼痛进行舒适护理,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产妇的疼痛感[4], 例如, 指导产妇正确的卧床姿势, 避免压迫切口等。其次, 护士还应该对产妇进行饮食护理, 可结合产妇具体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饮食计划, 确保产妇在产后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 以便身体快速恢复。再次, 护士还应该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 使产妇能够感受到做母亲的喜悦, 有助于产妇产后更加愉悦, 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2组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时间、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的时间、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均少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产妇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产妇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 对照组产妇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187, P=0.025) 。

2.3 2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 差异明显 (P<0.05) 。见表2。

3 讨论

护士应该结合剖宫产产妇的实际情况以及剖宫产手术的实际特点对产妇进行护理, 由于剖宫产手术与自然阴道分娩相比, 其危险性更高, 导致产妇在手术前存在着较大的恐惧感, 在手术的过程中过于紧张, 进而影响到剖宫产手术的效果, 对产妇及其胎儿非常不利。因此, 在对剖宫产产妇护理的过程中, 护士应该对其实施舒适护理措施, 使产妇在术前情绪稳定, 在术后更加舒适, 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 在术后身体得到快速康复,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5]。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 并且与对照组产妇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了对比, 从结果上看, 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可见, 在剖宫产产妇护理的过程中, 对其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护理的效果, 在护理中, 护士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①护士应与产妇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以便得到产妇家属的支持和帮助, 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对产妇的舒适护理中, 从而提高舒适护理的效果。②护士应该制定周密的舒适护理计划, 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确保舒适护理的全面和具体[6]。

总之, 在剖宫产产妇护理的过程中, 通过采取舒适护理的方法, 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 实现产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 将其平均分成2组, 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舒适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何静.浅谈剖宫产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12 (10) :113-114.

[2]席时清.社会因素剖宫产护理干预方法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3 (8) :119-120.

[3]邓阳春.剖宫产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3 (4) :190-191.

[4]柳凤华.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13 (11) :173-174.

[5]张素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 (33) :148-149.

护理研究生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选取10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观察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年龄48~72岁, 平均 (56.2±5.9) 岁;病程4~15年, 平均 (10.2±3.6) 岁;糖尿病足Wagner分级0级的有38例, I级10例, II级2例。对照组50例, 男28例, 女22例;年龄49~75岁, 平均 (58.2±6.9) 岁;病程5~16年, 平均 (11.3±4.3) 岁;糖尿病足Wagner分级0级的有40例 , I级9例 , II级1例。两组患者年龄 、病程、糖尿病足分级等差异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该组研究表示支持。

1.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医嘱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饮食、足部以及心理护理三个方面。①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策略。早餐注重营养, 注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午餐适当增加摄入量, 肉类可稍多;晚餐少食, 清淡饮食为主。均衡患者的膳食结构, 粗、细粮搭配, 肉类适当减少, 增加绿色蔬菜的摄入量。②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更换穿着舒适的、大小合适的鞋子, 以布鞋为宜, 对于女性患者建议其避免穿高跟鞋。督促患者勤换鞋袜, 保持足部清洁。对于足部出汗较多的患者, 可嘱咐患者在脚趾之间应用中性、无刺激性粉剂。对于足部有鸡眼、胼胝或合并足癣者, 请专科医生会诊治疗, 嘱咐患者不可随意用药。足部合并有感染或者出现肿胀, 嘱咐其避免行走, 抬高患肢, 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促进愈合。③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因为病程较长而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2]

显效:患足创面结痂并脱落, 修复完好。有效:患足创面缩小、渗出减少, 有肉芽组织增生。无效:患足创面无明显改变或扩大。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设定检验标准为0.05, 当P<0.05时,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如血糖控制不佳, 患者足部血管容易发生病变, 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导致足部易发生感染、溃疡、坏疽等并发症, 严重者甚至导致截肢[3]。有研究指出, 糖尿病足的终身发病率高达15%以上, 而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足病患者的15倍。因此, 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 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组研究中, 我们对50例患者采取了整体护理干预, 主要针对患者的饮食、足部护理, 通过饮食以及足部卫生的干预, 促进患者糖尿病足的康复;此外, 我们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 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 建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明确,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中10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明确,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糖尿病足,疗效

参考文献

[1]石在红.糖尿病足35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 :60-62.

[2]齐颖, 徐艳.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J].西部医学, 2010, 22 (2) :346-347.

护理研究生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 本研究选取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90例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3例, 抑郁症患者21例, 躁狂症患者10例, 癫痫病患者14例, 幻觉症患者5例, 其他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本研究把90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50例, 有制定的责任护理人员施行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 由责任护理人员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

1.2 分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措施, 由责任护士分别实施护理, 每天利用接触患者的治疗机会进行一般性访谈, 诸如情绪、饮食、睡眠、服务满意度等。观察组首先给予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措施, 实施护理措施从患者入院时开始, 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取得患者同意后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舒适护理措施包括: (1) 首先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设立患者档案, 在护理人员全程督导用药的基础上以认知疗法等理论为依据, 并在理论支持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 直至患者出院。 (2) 环境护理:患者的住院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 实行谢绝探视制度, 尽量避免喧闹声和无关人员进出。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和SPSS13.0软件和χ2检验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护理后均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和对疾病抵抗的自信心, 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 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χ2=8.126, P<0.01

2.2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分组护理干预后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服药的自觉行为均得到有效的增强, 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2和表3。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适应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全新的现代的新型护理模式[2,3], 但它也有应用的范围和区间。护理人员在开展舒适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医院和科室的实际情况, 以严谨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切实贯彻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宗旨。

在精神科应用舒适护理的实践过程中,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首先应重点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以负责的态度和充满亲和力的表情, 多倾听患者的遭遇和诉说, 尊重患者的人格, 对患者态度友好, 尽量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 防止因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而给患者带来压力和痛苦, 要努力做到使患者乐意去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精神科中责任护士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责任心和沟通技巧都非常重要, 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这就需要在护理中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 向患者解释坚持服药对其自身治疗的重要意义, 并讲明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监管人, 也要向其强调应长期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帮助患者树立服药的自觉性。有些精神病人由于担心服药的副作用会影响日常生活, 特别是影响家庭关系, 日后对药物依赖性等等, 因此有的患者会拒绝服药[4]。医务人员对患者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条件的话应每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疾病只有长期按时服药和发挥药物疗效才能治愈, 并顺利康复出院和家人团聚[5]。通过本研究发现, 精神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统计学结果表明, 患者服药的自觉行为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服药复发率明显下降。目前, 随着患者意识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患者包括其中的复发患者有条件长期住院治疗, 复发患者的不断增多很大原因上是因为患者缺乏相关的医药知识尤其是家属监管不力造成的[6]。

本研究在精神科中护理人员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增强了患者的满足感和舒适感, 使患者的服药自觉行为和依从性显著的提高, 而且激励了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服务的积极性。经过本研究实践应用提示舒适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 对患者的效果明显,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莫雪微.外科手术200例舒适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4) :24.

[2]盛菊丽.截石位手术患者防止腓总神经操作的体位安置[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2 (7) :640.

[3]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20) :1721.

[4]刘晓红, 任从才, 范紫香.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临床杂志, 2008, 4 (5) :7.

[5]肖斌琼.舒适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9) :151-152.

护理研究生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选取的76例眼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及病情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 发现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如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及告知患者其他注意事项等。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基础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亲切热情, 要积极主动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 让患者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及尊重。很多眼疾患者行动不便,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护理人员要耐心、细心、热心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孤独无依、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等不良感受。大多数眼疾患者会对以下问题充满疑惑:手术是否安全有效、术后会不会复发、术后有无并发症风险等。针对患者特点, 为患者解答清楚以上问题才能更好杜绝恐惧手术、情绪焦躁不安等现象。护理人员要耐心聆听患者的诉求,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除患者内心的疑惑, 使患者的心情保持放松、愉悦的状态。同时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知识宣教, 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原理, 告之患者手术治疗安全可行, 或者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 鼓励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平稳、良好的心态, 勇敢积极地面对疾病。

1.2.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实际, 以家人的角色积极与患者沟通, 可以通过聊天使患者放松心情, 例如询问患者的兴趣爱好,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等。通过沟通增进了解,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逐步获得患者的信任, 这也有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1.2.3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 此年龄段的患者体质较虚弱, 又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 易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以向患者普及青光眼的知识, 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原理, 最好能够邀请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与之进行沟通, 增加可信度, 达到鼓励患者的效果。眼疾患者十分渴望光明, 护理人员可以向其介绍手术后的效果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强烈欲望, 增强患者的勇气和信心。多数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会积极配合治疗, 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存在疑惑,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解释术后一些反应的原因, 告知患者这是常见的、正常的反应,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3,4]。

1.2.4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个性, 术前要给予患者亲切的安慰,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术后要叮嘱患者注意卧床静休, 避免头部运动和用力地咳嗽、排便等, 以防止晶状体脱位和伤口裂开。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其他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以巩固治疗效果, 同时要建议患者多摄取纤维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 并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光线柔和, 空气新鲜, 限制家属探望时间和频率, 保证患者舒适的疗养环境和充足的休息时间等。以上均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促进恢复。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利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治愈率方面,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86.84%、60.53%) ;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 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92.14%、57.89%) 。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现代护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心理因素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眼科疾病患者视力较差, 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下降, 但其听觉器官出现代偿性发达, 因此患者对环境中的声音非常敏感, 可以凭借声音察觉周围。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中, 或者依赖心重, 认为自己是医护人员关心的重点, 或者难以接受目前医疗的局限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躁、愤怒等情绪[3]。护理人员应该体贴理解患者, 给予患者真诚的关心与帮助, 运用心理学知识排解患者的消极情绪, 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的稳定, 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 从而达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效果。患者存在个体差异, 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患者自身实际, 选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与之沟通交流, 增进了解, 获取患者的信任, 引导患者勇敢面对疾病, 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4]。

本研究表明, 将心理护理运用于眼科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在来本院就医的患者中选76例眼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实验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 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用于眼科患者的常规护理中, 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 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眼科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芳.新理念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特殊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9, 7 (4) :152-153.

[2]江玉芬.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前的心理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3) :116, 118.

[3]林文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5) :210-211.

护理研究生 第11篇

摘要:目的观察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所取得的实效。方法选取我院2004-2011年的12例泌尿外科患者为对照组,10例为观察组。对12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泌尿外科的常规化的护理;1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前提下,再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泌尿外科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对医院的护理水平的美誉度,有效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应用;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03-02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泌尿外科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泌尿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泌尿外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因为它关系着一些患者的隐私,在心理层面上往往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泌尿外科护理成为一个越来越引起重视的环节,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是否满意,直接关系着临床治疗效果的好坏,同时对患者康复的速度也产生直接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使泌尿外科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让患者真正地感受到真诚、温暖,以愉悦舒畅的心情、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自2004-2011年中泌尿外科的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应用人性化的护理;同时,选择同期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12例患者采用泌尿外科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对1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在实施人性化护理。

2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2.1人性化的环境布置

医院人性化的环境布置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病人创设了温馨、舒适、整洁、宁静、安全的住院环境。比如,为了方便一些行动有困难的患者,在病床间设置便于保护患者隐私的布帘,使患者拥有临时的独立空间;在病房放置适宜的花草,改善了环境,增添了病房的美感;在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一些有关的图画,帮助患者更多地了解泌尿外科的保健知识;清洁人员及时打扫病房及病区的卫生,使患者始终处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

2.2患者入院之初的人性化护理

在患者刚刚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接待,对患者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以平稳而又欢快的语言对患者做自我介绍,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介绍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希望患者能够遵守;对患者讲解本医院在治疗泌尿外科的方面的医疗能力,对患者的病情做简要的说明,获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产生治好疾病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一直保持认真热忱的态度、柔和舒缓的语调,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2.3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患者的情绪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关系着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的效果。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人性化护理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处于人性化层面上的护患沟通,应该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的亲朋之间所进行的意见、观点的交换的过程,也是病情、感情的交流过程。近几年,我国医学界在对人性化的护理研究中证实,实施良好的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亲朋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大部分的患者都有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能够开心沟通的愿望。因此,在对泌尿外科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沟通。

2.4对将要手术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

2.4.1对于将要实施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护士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亲切的访视,护士出现在患者面前时,服饰整洁、仪态端庄、笑容可掬,首先亲切地主动称呼患者,如,某阿姨、某叔叔、某爷爷等,接下来再做与手术有关的介绍。

2.4.2对患者的疾病和进行手术的好处、手术的风险大小作出简明的介绍;也要对对患者进行手术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作介绍,帮助患者克服对手术的恐惧不安的心理。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进行认真说明,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手术,手术采取什么样的麻醉方法,手术的整个流程、患者在手术时的体位配合等。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接受手术。

2.4.3手术完成后,当患者从麻醉中醒来时,护理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站在患者的病床前,对患者进行安慰,告诉患者手术的成功,解答患者此时提出的有关问题。在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首先来询问患者伤口疼痛的程度,能否忍受,对于不能忍受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止痛措施,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比如,看电视、听广播等,来减轻患者的痛苦。

2.5对手术后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2.5.1在患者完成了手术后,护理人员要更加亲近关心患者,对患者恢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认可、鼓励,将积极的信息传递给患者,使患者更加有信心。对于产生术后焦虑的患者,要耐心地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帮助他们,使患者尽快对康复建立信心。

2.5.2要尊重患者。对患者的个人隐私及人格的尊严要给予保护,不论患者处在什么状态,护理人员都要把对患者的尊重放在首位。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称呼一定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等,选择合适的尊称;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比如“您”、“你好”、“非常感谢您”等,严禁直呼床号;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时,对有关个人隐私的操作,患者的大小便等问题,要采取恰当方式,尽可能地用同性别的护理人员并尽可能地减少护理人数,

2.6对病患家属进行人性化服务

对病患家属进行的人性化服务表现在为他们推出更多的方便化措施,如:为陪床的患者家属提供休息的卧具和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提供洗刷、晾衣、晾被等的方便;在家属提出有关的问题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圆满耐心的解答,把患者的家属看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及时地为他们解决问题;丰富家属在医院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报纸、杂志、电视等,使他们感受到医院人性化的关怀。

3结论

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健康观念也不断增强,体现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理念,泌尿外科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容易引发侵犯患者隐私权的科室, 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值得推广的,我院为更详细地探究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所取得的实效,从对2组患者运用不同护理方法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 90%;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 50%; 结果显示2 组比较差异较大,由此证实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陈娟,何向阳,常新.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08):51-52.

[2]孔春霞,邓叶飞,王素嫩.泌尿外科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18):144-145.

[3]俞梅.泌尿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2.

[4]王静.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20):199.

[5]王蕾,宁强华.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5):41-42.

[6]卢妙容.护理干预在预防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219-220.

内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研究 第12篇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四川自贡卫生学校2006级高职护生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人。实验组除常规教学内容外, 引入循证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的教学时数、使用教材相同。两组任课教师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教学方法

1.2.1 实验组

除常规教学内容外, 教师利用教学病案库中典型病例或模拟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讲解内科单病种常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护理评估。护生以小组为单位, 4~6为一组。要求护生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及互联网搜索查询最新的文献进展, 制订护理措施, 然后参与课堂讨论确定最终方案。

1.2.2 对照组

采用讲课、电教、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教材内容。

1.2.3 循证护理教学方法 (1) 循证护理知识培训:

邀请专家讲授相关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证据种类、获取证据的方法及步骤。重点讲授文献检索及评价方法。 (2) 循证护理实践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 结合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针对具体护理问题, 利用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检索循证护理资源, 依据证据评价标准, 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最佳结论, 用所得的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加以指导。

1.3 评价措施

(1)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在内科护理课程结束后参加理论测试。理论测试实行考教分离, 测试内容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及问答题等。总分为100分。试卷密封后由非任课教师批改。

(2) 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生均在课程结束后参加批判思维能力测试。测试采用问卷形式, 问卷以彭美慈等人制订的两岸四地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为测量工具[3]。测量表分为7个亚类: (1) 寻找真相; (2) 开放思想; (3) 分析能力; (4) 系统化能力; (5) 自信心; (6) 求知欲; (7) 认知成熟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 数据以 (x±s) 表示, 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成绩 (80.20±6.40) 分, 对照组成绩 (76.30±5.60) 分, 经t检验, 两组成绩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t=3.55, P<0.01) 。

2.2 两组护生批判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比较

实验组测试结果在7个亚类条目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 经t检验,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内科护理学属护理专业主干课程, 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及疾病谱的变化, 大量新成果、新技术涌现, 如何去伪存真, 寻找最佳证据, 并采用最佳证据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是护士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曾指出, 对现有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 是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以循证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效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实验组护生理论测试平均成绩高出对照组3.9分,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循证教学方式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并加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以循证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护生对知识的获取及掌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处的护理环境日益复杂, 患者对护理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增加。护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处理复杂的护理问题并根据患者不同的问题, 独立执行相关的护理措施, 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评判性思维是对复杂临床问题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式的判断、推理、反思及决策的过程。因此, 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高职护理教育应有的重要目标。Angel等已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以循证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生获取知识、临床决策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护生在批判性思维测量结果7个亚类,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循证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高职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在总分值上比较, 高职护生低于本科护生的分值[4], 因此, 我们建议高职护理教育应该更加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方面, 大力引进以循证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提高高职护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促进其成为适应社会及护理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护生,内科护理,循证护理

参考文献

[1]Ingersoll G.Evidence-based nursing: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NursOutlook, 2000, 48 (4) :151~152.

[2]Cullum N.Evidence-based Practice[J].Nurs Manag, 1998, 5 (3) :32~35.

[3]彭美慈, 汪国成, 陈基乐, 等.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44~647.

护理研究生范文

护理研究生范文(精选12篇)护理研究生 第1篇关键词:男科,临床护理,护理路径护理路径是临床上具有较高效益的护理模式, 这种护理模式大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