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精选10篇)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1篇
先对我院的呼吸机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分为临床用呼吸机(见表1)和急救转运呼吸机(见表2)两
2009年我院开始进行全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时,主要依据的是总后卫生部2008年下发的《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试行)》。随后在2010年7月,总后药检所出版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丛书系列,我院以其中的《呼吸机、麻醉机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作为主要依据。因为暂时还未开展对急救转运简易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工作,现就我院在2009年和2010年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1 呼吸机检测仪VT-PLUS HF的使用问题
1.1 检测仪开机后预热运行时间不够
我们在使用美国FLUKE公司的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开机后即可开始对呼吸机进行测试。在连续进行多台呼吸机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开机后检测的第1台呼吸机参数误差是最大的,往往大部分参数不符合要求,最大输出误差都超过了最大允许误差;但在对第2、3台呼吸机进行检测时,各项参数都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连续进行了3天的质控检测工作,发现每天检测的第1台呼吸机都不合乎要求;在第4天对不符合要求的3台呼吸机重新进行检测,发现第1个检测的呼吸机仍然误差较大,而第2、3台呼吸机的参数误差又减少到了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随后与FLUKE公司的技术人员联系得知: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开机后,先后会经历初始界面、预热界面、校零界面,然后进入测试界面。但是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在预热界面的等待时间只有5min,分析仪没有得到充分的预热,导致了每天检测的第1台呼吸机参数误差比较大,但后面的呼吸机参数检测误差又都正常的现象。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要求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每天首次开机时,都先进行最少30min的开机预热,从而避免了此类现象的出现。
1.2 检测仪个别参数选择设置不正确导致测量值误差较大
在使用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时,正常开机进入测试界面后,按下测试仪面板“SET UP”键(数字“8”键)进入设置界面:
Settings System Utilities Information
选择Settings选项后,检测仪上会出现下列选项:
选择第一个选项“Gas Settings”,进入后会出现Gas Type、Gas Temperature、Ambient Temp、Rel.Humidity 4个选项;选择Gas Type(气体类型)这个选项,会发现有10种气体组合类型可以选择:
根据我院2009年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的结果,发现气体类型选项对潮气量和吸入氧浓度等参数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使用钢瓶氧当作呼吸机O2气源时,使用“N2 bal O2”选项,检测仪的参数示值更加接近呼吸机设定值;在使用墙壁集中供氧当作呼吸机O2气源时,使用“Air”选项,检测仪的参数示值更加接近呼吸机设定值。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呼吸机潮气量参数偏差比较大
在进行呼吸机潮气量参数检测时,要求将呼吸机设置为容量控制(Volume Control)模式,调整设置以下参数:呼吸频率f=15次/min、吸呼比I:E=1:2、吸入氧浓度:Fi O2=40%、呼气末正压:PEEP=2cm H2O。以上参数调整好后,其余参数置零或关闭,流量波形为方波。按下测试仪面板上的“VOLUME”键(数字“2”键),测试仪界面跳转到容量测试界面。将呼吸机潮气量参数分别设置为200m L、400m L、600m L、800m L、1000m L,每次改变后等待30s左右,使测试数据稳定。记录呼吸机自身监测数据为示值,记录测试仪监上显示的潮气量数值,潮气量允差为±15%。
2.1 呼吸机检测仪随机附带的模拟肺适用性不满足要求
美国FLUKE公司的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配备的模拟肺是MAQUET公司生产容量为1L的Test lung 190成人型夹板模拟肺。但是我们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当呼吸机的潮气量参数达到800m L时,夹板模拟肺已经被内气囊涨到了极限,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没有再继续进行1000m L潮气量的测定。
市场上现有的模拟肺主要可以分为夹板肺和气囊肺2种,夹板肺的内气囊材质一般又分为2种硅胶和橡胶的,气囊肺主要是用橡胶制成(如图1所示)。图1中1号模拟肺是Test lung 1.0L夹板模拟肺,采用的是白色硅胶制气囊;图1中2号模拟肺是Test lung 190成人型夹板模拟肺,采用的是黑色的橡胶制气囊;图1中3号模拟肺是灰白色的橡胶制气囊模拟肺。
图1中的3种模拟肺我们都进行了5台机器的测试,发现在呼吸机潮气量参数设置在600m L以内的时候,使用夹板型模拟肺测试得出数值相对要精确得多;但是当潮气量参数设置在600~1000m L时,使用气囊模拟肺测量到的参数值相对要精确一些;而且使用以硅胶为气囊材料的夹板模拟肺测得的潮气量示值和使用以橡胶为气囊材料的夹板模拟肺测得的潮气量示值,两者相比时使用图1中1号模拟肺(硅胶材质)的潮气量示值更贴近于呼吸机的设定值。
2.2 不同材质的呼吸机管路对测量结果误差有较大的影响
我院现在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可以分为以下3种,如图2所示:
按照图中从左至右的顺序,前2种是可以进行反复消毒的呼吸管路,第3种是一次性使用呼吸管路。这3种管路的材质分别为是硅胶、硅胶与塑料合成、塑料,我们在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3种管路都进行了使用测试。3种管路的顺应性从优到劣,依次是(1)>(2)>(3),这也导致了其潮气量测试结果的误差依次增大。
以一台哈美顿伽利略金型呼吸机为例,该款机器是我院2010年10月新近安装的。在安装过程中,该款机器原装配套的管路为图示中的第2类,呼吸机设置的潮气量设定值与呼吸机自身的示值在数值上相差不超过10;但如果换用第3类一次性管路,呼吸机潮气量的设定值与自身示值在数值上的误差δ(示值误差)会达到20%以上。呼吸机设置的潮气量设定值与管路测量值,如表3所示。
3 个别呼吸机的Fi O2参数测量误差大
将呼吸机设置为压力控制(PCV)模式下进行测量。调整呼吸机参数如下。潮气量,VT=400m L;吸呼比,I:E=1:2;呼吸频率,f=15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2cm H2O。以上参数调整好后,按下测试仪面板上的“O2”键(数字“3”键),进入到氧浓度测试界面,将呼吸机的吸入氧浓度依次设置为21%、40%、60%、80%、100%。每改变一次吸入氧浓度后等待不少于3min,当测试仪上的数值稳定下来以后,进行记录。记录呼吸机自身监测得到的数据为示值,记录测试仪监测数据为实测值。按照误差计算公式计算误差,吸入氧浓度允差应该在±10%以内。
3.1 O2气源不同产生的误差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同一台周转用呼吸机在不同的科室,检测到的吸入氧浓度误差不同。两个使用科室,一个使用的O2气源是全院统一使用的制氧机供气;另一个使用的是99.99%的O2钢瓶供气。其中,全院集中供气的O2气源,使用的是大型制氧机组供气,请制氧机厂家的工程师进行专业检测制氧机O2气源提供的氧气可以达到(93±3)%。一般的临床用呼吸机,多采用化学氧电池,对病人吸入的氧浓度进行监测,呼吸机上显示的Fi O2数值,是氧电池的监测数值。高端的呼吸机一般都自带2min的100%O2浓度校准,在更换氧电池或吸入氧浓度示值不正常时使用。
因此,同一台呼吸机在使用不同的O2气源时,质量控制检测得到的误差是不同的。为了避免出现使用不同O2气源供气,检测到的误差相差较大,我们在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全部使用O2钢瓶进行供气,使检测到的数据更加精确。
3.2 吸入氧浓度监测方法不同产生的误差
由于对吸入氧浓度监测方法的不同,不同类型呼吸机检测到的数值误差也大不相同。
我院使用的美国FLUKE公司的VT-PLUS HF气体流量分析仪,使用的是O2体积分数传感器(与呼吸机的化学氧电池一样),来对呼吸机供给病人的混合气体进行氧浓度检测。
但有的呼吸机并不是使用化学氧电池对呼吸机的输出混合气体进行监测。以谊安的Shangrila590型有创呼吸机为例,该款呼吸机内部采用的是精密调压法,来对吸入氧浓度进行调节。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调节采用两个高精度的、响应速度快的电磁阀来实行,通过软件的测量和控制算法可以保证氧气的体积分数在21%~100%连续可调。这也就是说Shangrila590型呼吸机对所提供的O2气源默认为是100%浓度,通过计算得出吸入氧浓度的示值。
这样也就要求我们对此类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时,必须把O2气源的偏差考虑进去,对检测到的数值误差进行修正,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最适合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才能使质量控制工作的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注:上表为测量得到的实际数据。
摘要:目的 探讨了我院在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方面的改进和完善。方法 就呼吸机检测仪的使用和呼吸机潮气量(VT)、吸入氧浓度(FiO2)两个参数的检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 提高了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质量。结论 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呼吸机,质量控制,潮气量,吸入氧浓度
参考文献
[1]张秋实.呼吸机、麻醉机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2]杨凤辉,王洪伟,尚长浩.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9):16-19.
[3]肖胜春,卢兴平,曹德森,等.呼吸机通气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40-43.
[4]徐泽林,任跃,李成毅.呼吸机主要性能指标的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08,5(4):1-4.
[5]王保国,周建新,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李晓东.呼吸机的质控操作规范检查[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87.
[7]邓咏如.急救呼吸机发展与分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4):23-24.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2篇
【关鍵词】呼吸机;清洗消毒;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34-01
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昏迷及卧床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呼吸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成为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医疗设备,且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神经外科是我院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及死亡率的上升,使患者的生命受到极大危险。我们根据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把握好呼吸机使用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我科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外科ICU室所有使用呼吸机的住院病人列为观察对象,共计人数为89例,男57例,女32例;<60岁的61例,≥60岁的28例;调查对象均为病情危重、必须使用呼吸机的病例。
1.2 调查方法 感染管理科对神经外科呼吸机的消毒与使用情况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 为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做出具体的预防控制方案及合理有效的抗感染计划,每天深入病房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纠正呼吸机使用中的不足,并且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时上报。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 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
2 分析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 医院感染病原体:根据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患者病原学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送检的痰标本分离出的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这些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与卢建华等医院感染肺炎细菌培养结果基本一致[1]。当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其在呼吸机密闭的管道内、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迅速增殖,转变为致病菌,使管道内含菌气溶胶浓度升高,如果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等本来就存在清洗消毒不彻底,那么,势必增加了因呼吸机管道的消毒问题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因素及传播途径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来源主要为来自于自身的皮肤,咽喉部及呼吸道菌群或原发感染灶,也可来自于被污染的导管系统、湿化装置,敷料、空气等外部环境。付淑平等报道的气溶胶的吸人,除空气污染外,呼吸机管道、雾化吸人器等被污染,带菌的气体可直接吸人下呼吸道,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2],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3 结果
通过感染管理科与我科一年的追逐观察,神经外科全年医院感染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2.36%,医院感染病原体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条件致病菌有所下降,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神经外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见表1:
4 呼吸机使用管理的改进
4.1规范消毒方法 规范的消毒方法是有效控制VAP 的途径之一,也是对患者和自我的最大保护。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对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3]。
4.1.1 清洗消毒时,医务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立即清洗、消毒。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或灭菌的程序;消毒方法或消毒液的选择,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消毒液浸泡的时间依据各种消毒液的说明书来调整,消毒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物品再次污染,如临床怀疑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感染与呼吸机管路相关时,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外置管路及附件,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干燥保存备用,且备用时间不超过1周。
4.1.2 具体操作过程:①气源过滤网:先将过滤网从压缩泵上取下,用清水冲净表面尘埃后,用力甩干,然后放回原位。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一般24—72h清洗1次。②呼吸机管道;清洗前要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油污及其它赃物残留;先用清水将管壁内污物清除,然后将其浸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0.2%的过氧乙酸、2%的戊二醛、84消毒液,(浓度以能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为宜;外部管道需定时(24—36h)更换或消毒。③加温湿化器:塑料部分的消毒与上述管道部分相同;金属与电器加热部分,应先用清水冲洗干净,装有过滤纸者应更换内衬过滤纸;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液体需每天用无菌蒸馏水更换1次,以减少细菌繁殖;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腐蚀呼吸机;然后浸泡消毒,晾干备用。④过滤器:一般有两种,分别为一次性或重复使用,具体应按呼吸机说明书掌握;对科重复使用的过滤器,科酌情定期用气体消毒,如环氧乙烷,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熏蒸等。⑤呼吸机外壳:可用温水纱布轻轻擦拭机壳,祛除表面的污物和尘埃。如果呼吸机推至层流无菌病房时,还需用消毒液清洁表面,尤其是轮胎部分的污垢,需仔细清除。
4.1.3 做好日常消毒与终末消毒工作
指长期使用呼吸机所进行的工作,通常是每日清洁呼吸机表面1次,并将与患者想接的呼出气管拆下消毒,同时更换上新消毒后的管路继续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每周拆卸消毒全部管路、湿化器,并更换备用管路继续工作。更换管路后,登记备案。呼吸机主机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引起灰尘堆积,影响机器内部散热。
呼吸机终末消毒是指患者停用呼吸机后的消毒处理,这时需要将呼吸机的所有管路系统逐一拆下,彻底消毒后,再按原结构重新安装、调试。
4.2 做好呼吸机消毒效果的监测工作 按照感染控制要求,认真做好感染监测工作,用化学浸泡方法消毒时,每日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4]。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超过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期限。消毒后的呼吸机做到至少每3个月监测1次,并做好监测记录。呼吸机卫生合格标准参考值为≤20 cfu/cm2。如怀疑医院感染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采样并随时跟踪。
4.3 加强感染管理,增强控制效果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主任、护士长的作用十分关键,科主任、护士长相互配合,经常组织医疗、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定期进行感染管理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科室建立健全呼吸机消毒制度并列入常规登记。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及时报告感染科,共同寻找原因和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5]。既重视神经外科病房的环境管理,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使我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医院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严重因素,故在神经外科的日常治疗护理中,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是一项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工作。通过规范呼吸机的清洗、消毒和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了我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提高神经外科患者治愈率、维系患者的医疗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建华,黄国孟,李淑霞,等.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54.
[2] 付淑平,张瑞芳,杜凤琴等.神经外科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控制措施[M]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5,1,39-41.
[3] 陈红琴,朱继先等,实用ICU护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3-25.
[4] 于晓波,沈静萍,加强呼吸机使用中的感染控制[J] . 中國疗养医学,2009,18,(7):656.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3篇
关键词:呼吸机,气流分析仪,气体类型,修正模式,质量控制
0前言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工作及相关的检测标准经过学会交流和大量的实践工作逐渐趋于完善。因此, 呼吸机质量控制标准在具体的指标参数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已经具有了可操作性和临床意义[1]。
虽然有了相关标准作为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指导, 但在具体实践中, 各种不同的检测结果偏差往往导致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按时按标准完成。本文针对呼吸机质量控制中, 气流分析仪中气体模式的设置情况进行相关实验并给予分析, 以期引起呼吸机质量控制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重视, 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并节约检测时间[2]。
我院对140余台呼吸机完成了近500次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 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经验[3]。在实验设备的选择上, 我们主要采用了FLUKE气流分析仪VT-PLUS及FLUKE ESA620电气安全分析仪。本文从气体模式原理来详细地分析在呼吸机质量控制中, 气体模式对气流分析结果的影响。VT-PLUS气流分析仪气体设置界面, 见图1。
在Gas Settings (气体设置) 的菜单中有Gas Type (气体种类) , Gas Temperature (气体温度) , Gas Humidity (气体湿度) , Ambient Temperature (环境温度) 以及Correction Mode (修正模式) 等选项, 并可以通过Modify按键对这些项目实现更改。在默认状态, 气体种类为空气, 气体温度为21℃, 环境温度为21℃, 相对湿度为21%[4]。
1 气体设置 (Gas Setting)
气体温度, 环境温度以及气体湿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克拉伯龙方程) 计算:p V=n RT。
其中, p为气体压强, 单位Pa;V为气体体积, 单位m3;n为气体物质的量, 单位mol;T为体系温度, 单位K;R为比例常数, 对任意理想气体而言, R为定值, 约为 (8.31441±0.00026) J/molK[5]。
由克拉伯龙方程, 可看出气体温度、环境温度、气体湿度的设置, 对获得正确的测试结果是十分必要的。
在Gas type的选择菜单中, 可以查询到:Air (空气) 、N2 (氮气) 、N2O (一氧化二氮) 、CO2 (二氧化碳) 、O2 (氧气) 、Heliox (氦气) 、N2O bal O2、N2bal O2 (氧气、氮气等量混合气体) 、He bal O2。
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N2占78.08%、O2占20.95%、稀有气体占0.94% (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以及不久前发现的Uuo7种元素) 、CO2占0.03%, 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空气分子量约为29, 氧气分子量 (32) 与氮气分子量 (28) 接近, 并且空气中氧气+氮气占比超99%。呼吸机质量控制中, 我们测试的气体大致上可分为氧浓度为30%的氧与氮的混合气体, 60%的氧、氮混合气体或100%的氧气。因此, 假定N2bal O2 (氧气、氮气等量混合气体) 的选项与目标测试气体最为接近, 并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设计:选用NPB840与Servo-i两种型号呼吸机在不同的气体种类的情况下, 采用我院设计的呼吸机质量控制设置方案2, 进行气流检测。测试结果, 见表1。
(单位:m L)
由表1看出, 在测试设定值为500 m L时, 在N2bal O2下, 样本的测试值为: (503.8±5.4) m L。无论氧浓度为30%、60%、100%, 还是在PC或是VC模式下, 测试结果最接近设置的目标值。而错误设置在极端情况下可造成35%左右的误差。由此, 原假定成立, 在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中, N2bal O2可以作为气体种类设置的通用模式进行应用。
2 修正模式 (Correction Mode) 的设置
吸入和呼出气体通常由体分子和水蒸气组成。水汽在肺内气体接近饱和, 而在肺的外部水蒸气因冷却而凝结。由于水蒸气的存在和变化, 吸入和呼出气体密度通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呼吸机定标时必须定义一种标准气体来衡量或校准呼吸机的流量精度。为了精确地表征呼吸机的容量, 生产商采用了特定的温度、压力、湿度下的特征气体作为标准气体, 并依据该特征气体对该产品进行容量参数的标定。这种定义方式, 称为气体的修正模式 (Correction Mode) 。
基于以上原因, 呼吸机的质控应选择与厂家相同的修正模式, 这样可建立呼吸机流量测量的溯源性, 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
气体修正模式是一项经严格定义的参数设置模式, 该标准模式有:BTPS、ATPS、ATP、NTPD、STPD等。其含义如下:
BTPS (Bod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aturated) 是呼吸生理肺容量和流量依据海平面大气压、身体温度设置的饱和水汽;ATPS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aturated) 是测量环境温度、环境压力的饱和水汽;ATP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ut not saturated with Water vapor) 是测量环境的温度、环境压力和室内空气;NTPD (Normal Temperature, normal Pressure, Dry) 依据的是普通温度、普通压力和干燥气体;STPD (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ry) 是标准温度 (0℃或21℃, 记作STPD0和STPD21) , 标准大气压 (101.3 k Pa) 和干燥气体。
修正模式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转换系数进行非线性转换。当模式选择错误时, 可将测量值换算到正确的结果, 但计算相对复杂。计算时, 转换系数是与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相关的。ATPS转换到BTPS换算对应表, 见表2。例如:在20℃下, 1 L/ATPS相当于1.102 L/BTPS。
根据以上理论, 本文设计了一组实验来研究修正模式的设置可能对呼吸机质量控制结果造成的影响。
实验设计:选用NPB840与Servo-i两种呼吸机在不同的气体修正模式的情况, 测试方法采用我院设计的呼吸机质量控制设置方案1、2、3进行气流检测。检测结果, 见表3。
由实验可知, NBP840在BTPS模式下最接近设置值;Servo-i呼吸机在STPD0模式下最接近设置值。该结果与制造商提供的修正模式相符。我们在测量呼吸机流量和容量时, 必须严格按照呼吸机厂方提供的标准, 对测试仪进行设置, 以保证所测得的数据符合厂方要求的环境标准, 避免产生误差。Drager、Tyco、Maquet品牌的修正模式设置情况, 见表4。
对VT PLUS气流分析仪进行修正模式 (CORRECTION MODE) 的更改步骤如下:
(1) 从Setup (设置) 菜单中进入到Settings (设置) 屏幕;
(2) 通过▲ (上箭头) 和▼ (下箭头) 软键, 选择到CORRECTION MODE (修正模式) ;
(3) 按MODIFY (修改) 软键, 直到显示出相应的选项;
(4) 按BACK (返回) 软键, 返回到Setup (设置) 菜单。
3 总结
反复的实验证明, 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中, 气体种类及修正模式的设置对呼吸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而温度、湿度的设置, 由于检测通常在医院有空调的房间内完成, 温湿度相对恒定, 一次设置成功后即使没有每次调整, 对结果影响也是相对较小的。因此, 每次在测试工作开始之前, 须对气体种类及校正模式进行检查和设置, 以保证测试结果的正确有效。
通过以上实验, 在所有气体模式中, N2bal O2均可以作为气体种类设置的通用模式进行应用;而修正模式必须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设置, 在每次执行检测时进行修改。
另外, FLUKE气流分析仪VT-PLUS及FLUKE ESA620电气安全分析仪作为标准测试设备, 必须实行定期校准和质量检测。对于不能通过质量检测的设备应进行校准和修复, 保证达到检测设备的规定要求。
在做呼吸机气流分析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测量误差太大、测量稳定性差、重复性差。诸如此类的问题, 须在测量方式上寻找原因。尤其是本文提到的气体模式的设置, 对呼吸机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大,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呼吸机测试项目多、被测数据相关性强、测量难度大、工作量也大。但出于呼吸安全及质量的重要性, 对呼吸机开展常规性质量控制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呼吸机质量控制人员提高个人水平, 研究和重视质控工作的细节, 把呼吸机质控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和准确[6,7]。
参考文献
[1]刘欣.呼吸机的质量检测技术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17 (3) :105-107.
[2]陈基明, 李国栋, 季家红.探讨呼吸机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11) :78-80.
[3]冯靖祎, 郑骏, 浦其斌.特定治疗环境下呼吸机效能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1) :87-89.
[4]FlukeCorporation.VTPlusHFgasflowanalyzeroperatorsmanual[EB/OL]. (2008-05-10) [2012-11-30].http://wenku.baidu.com/view/9bc2fd2658fb770bf78a558b.html.
[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理想气体状态方程[EB/OL]. (2013-04-05) [2013-08-09].http://baike.baidu.com/view/150172.htm.
[6]Christian Putensen, Nils Theuerkauf, J rg Zinserling, Hermann Wrigge, Paolo Pelosi.Meta-analysis:ventilation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of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acute lung injury[J].Ann Intern Med.2009, 151:566-576.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 第4篇
20世纪末,发达国家针对肺结核、水痘、麻疹、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调查与研究,并颁布了相关规范与标准;我国在非典大规模流行后也出台了相关隔离防护的规范与标准。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但有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显的尤为重要。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源:经呼吸系统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和细菌都有重要位置。①患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不存在病原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和百日咳等,患者是其唯一的传染源;②隐性感染或健康带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③一些动物也可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如禽鸟类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原。
传播途径:①所有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和肺结核等都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飞沫传播只有在与传染病近距离接触时才被传染,一般在无外界影响下,与传染源保持在2m以上距离可绝对预防被传染,而气溶胶是病毒、细菌通过空气传播的主要途径。②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日常生活用品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者,呼吸道传播方式,决定了呼吸道传染病的调查和控制中需要重视作为传染源的控制管理,除做好呼吸道隔离外,患者和易感者的手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
季节性呼吸道傳染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这与冬春季节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气候寒冷或骤变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特点
患者多分布在传染源周围,呈积聚性;离患者越近,接触越密切,被感染的机会越大,发病率越高。
人们常在儿童时期感染这些疾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但仍容易在学校出现暴发。
群体性发生多见,在短时间内罹患率可升到较高水平。
疾病的发生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有关。居住拥挤、飞沫、尘埃的浓度高,容易传染,好发于集体单位如学校,托幼机构等。
调查特点:调查对象主要是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动物源性传染病则需要同时重点调查可疑的动物传染源。调查时必须同时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清标本等。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
隔离治疗患者,传染病患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监测信息确定暴发流行的影响范围和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时发现新病例。
带菌者服药:对于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带菌者,在发生疫情时可考虑选择服用其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
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在暴发时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呼吸道传染病会通过感染的人或动物污染环境,并通过环境造成扩散;因此,应当结合可能污染来源和污染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5篇
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在麻醉,复苏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呼吸机在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通气模式不断增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监测手段逐步完善,通气策略的改变等。使呼吸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任何技术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呼吸机也不例外,应用不当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呼吸机质量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RS理论的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客观、科学、有效的对呼吸机质量状况作出评价和分类。
1 RS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定理[1]
(1)定义1设,R是U上的等价关系,则R.(X)=I(Y∈U/R,YX};R*(X)=I{Y∈U/R,YIX≠Φ}分别称为X的R-下近似集和R-上近似集。
(2)定义2设论域为U,R为一等价关系族,r∈R,IND是R中所有等价关系的交集,若U/IND(R)=U/IND(R-{r}),则称r在R中是可约去的。否则称r在R中是不可约去的。若P=R-{r}中的任何元素都是不可约去的,则称P为R的一个约简。
(3)定义3对S=(U,A)称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中U、A为有穷、非空集合,C,DA是属性集A的两个子集,分别称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这样S也可以写成决策表T=(U,A,C,D)的形式。对于属性a∈A,有a:UVa其中Va称做属性a的值集。
(4)定义4若有函数dx:AU,使得dx(a)=a(x),其中a∈A,XU,x∈U。称dx为决策表T上的一条决策规则。如果对于任意个体y≠x∈U,有dx|C=dY|Cdx|D=dY|D,则称dx是一致的,否则称dx是不一致的。
(5)定理1设φγ是决策表上的一条决策规则,属性值v是可被约去的,当且仅当α(φγ)(φ-{a,v}γ)。其中φ,γ为决策表上的逻辑公式[2]。
该定理告诉我们,一条决策规则的条件属性可以被约去,当且仅当约去之后仍保持此规则的一致性[3]。
2 呼吸机质置控制系统
设呼吸机个体集合U={1,2,3,4,5,6},属性被定义为呼吸机质量控制要素,A={a,b,c,d,e,f,g,h,i,j,k,l,m},见图1。其中:a一使用年限;b生命安全阀;c机内电池;d气道压力;e呼吸频率;f呼吸模式;g潮气量;h吸入氧浓度;iPEEP调节;j报警参数;k工作压力;l吸呼比;m吸气流量。见图1,决策属性X={呼吸机质量控制分类}。为简单起见,表中只采用了两个属性值,1表示该项参数符合使用要求,0表示该项参数不符合使用要求,而且假设各项指标(属性)的权重相等。对于决策属性X,也采用了两个属性值,1表示该呼吸机符合呼吸机质量控制要求,准许使用;0表示不符合呼吸机质量控制要求,不准许使用。于是可得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属性a,g,h和l对应到各个个体的属性值是相同的,这时只需保留一个属性,不妨保留属性a,而删去g,h和l三列;同样,b,i,j中只需保留b,删去i,j;d,e,k和m只需保留d。于是得到表2。
对表2进行属性分析。U={1,2,3,4,5,6},A={a,b,c,d,f},U/IND(A)={{1},{2},{3},{4},{5},{6}}。U/IND(A-{a})={{1},{2},{3},{4},{5},[6}}=U/IND(A),可见,a是可以被约去的。U/IND(A-{b})={{1},{2},{3},{4},{5},{6}}=U/IND(A),可见,b是可以被约去的。U/IND(A-{c})={{1},{2},{3,5},{4,6}}≠U/IND(A),可见,c是不可以被约去的。U/IND(A-{d})={{1},{2,5},{3},{4},{6}}≠U/NID(A),可见,d是不可以被约去的。U/IND(A-{f})={{1},{2,6},{3},{4},{5}}≠U/IND (A),可见,f是不可以被约去的。于是得到属性集A的两个约简R1={b,c,d,f},R2{a,c,d,f}。不妨考虑其中的一个R1,得到表3。
从表3看出,每个个体对属性b都已经达到标准,故该属性可以删除,得到表4。
下面利用定理1,对每个个体所定义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规则1去掉c,则仍保持表中没有与其有相同行,所以c可以去掉;同理可以分析d、f,它们都不能被去掉;规则2去掉c,则仍保持表中没有与其有相同行,所以规则2中的c可以去掉,但d和f不能被约去;规则3去掉d和f仍能保持一致,但c不能被约去;规则4可约去d或f,但不能约去c;规则5、规则6中所有属性均不能被约去;于是得到表5。
表5中可以得到关于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的评价及分类结论。1号,5号,6号呼吸机经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的评价,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准许使用;2号,3号,4号呼吸机经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的评价,不符合临床使用要求,不准备使用。从表5中也可得到一组相应的决策规则。
3结束语
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采用的数据约简的方法是建立在RS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从大量信息中快速有效地发现特定知识的方法141 ,已在许多方面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与其他模糊评判方法不同,约简法明确给出了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的评价等级,对于约简法得到的结论,可解释、 易操作、实用性强。约简法在约简的过程中只是去掉了冗余信息,抽取出可用信息,因此该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无损的[5)。 约简法得到的结论依赖于特定的评价量表和参评群体,评价结果是相对的。对于力度较高的评价项可以将指标细化以后用约简法重新评价一次。
约简法的不足之处是它不考虑评价量表的合理与否, 也不考虑评价者给出的分数的质量(鸟对于正确评价来讲至关重要)。用约简法进行呼吸机质量控制系统的评价,从实验结果看,该系统得出的结论是符合实际、客观、科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Pawlak.ZRough 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s,1982,11:341-356.
[2]M RybinskioReducing information systems with uncertain attributes[C].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Intelligent Systems.1996366-375.
[3]Pawlah Z,Sets R.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 search,2002 136:181-189.
[4]P.Mitra,C.A Murthyand S.K.PalUnsupervised feature selection using feature similar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2,24(3): 301-312.
[5]Sankar,K.P,Simon,C.K.SFoundations of soft Case-Based Reasoning[M]HobokenNew Jersey:wiley-Interscience, 2003.
[6]杨广智.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及维护[J].医疗设备信息,2007(3):112-114.
呼吸机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第6篇
关键词:呼吸机,质量控制,性能测试
1 前言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大规模集成线路的应用,医疗设备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其维修技术、部件、元器件来源逐渐走向专业化和个性化。在这种条件下,医院医学工程部门面临着由单一维修向维修、预防维护、校准与计量、安全监督、质量控制等多功能、多职能和多任务的转化,其中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成为医疗设备现代管理的重中之重。显而易见,在多种技术保障中,预防维护、校准与计量是保证设备应用安全和实施质量控制的关键任务和关键手段。医疗仪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甚至人身安全。如何加强对医疗仪器设备质量的控制,是国内外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家公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仪器不良反应的监督条例后,医疗卫生系统及医务人员更应该重视医疗设备质量的监控问题。
呼吸机作为抢救、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许多部门,数量多,型号多,对使用及维护人员要求高,临床风险也高。由于使用、维护及维修不当造成对患者直接或间接伤害的事时有发生。为此,建立呼吸机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呼吸机应用管理、使用水平是保证呼吸机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必要措施。
2 资料与方法
2.1 检测仪器与环境条件
(1)检测仪器:VT PLUS HF和ESA620。
VT PLUS HF是一款通用气流分析仪,具有特别设计的用于测试人工式患者呼吸机的特殊模式。它可以在高和低量程或高压力和低压力量程测量双向气流。动态流量范围为:0.5~180 L/min,允差±3%;动态压强范围-2~20 kPa,允差±0.1 kPa;时间参数误差±1 ms。
ESA620电器安全分析仪是新一代手动便携式电器安全测试仪,它有3种测试负载、2个绝缘测试电压可供选择,以及按照所选的标准进行测试。
模拟肺顺应性在1~50 mL/98 Pa可调,允差±5%;气道阻力:0.49~49 kPa(5~500 cm H2O)/(L/s)可调,允差±10%。
(2)测试环境:
环境温度:(23±2)℃;
大气压强:96~104 kPa;
相对湿度:≯80%;
供电电源:电压220(1±5%)V,频率50(1±2%)Hz;
其他:周围无影响检定系统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2.2 质控对象
检测有创呼吸机39台,其中品牌1呼吸机32台,品牌2呼吸机7台,检测前均无明显故障。
2.3 质控内容
在2009年8月和9月2个月时间内进行了首次呼吸机集中质量控制检测。
质控检测内容包括外部状态、电气安全、性能测试、安全报警功能检查和机械通气模式评价5个部分。
具体来讲,外部状态包括:控制开关正常,日间显示亮度足够,主机、底座台车及其组件无外观损坏等;电气安全检测部分包括:对地电阻测量,对地漏电流测量,机壳漏电流测量和患者漏电流测量等;性能测试包括:潮气量精度,呼吸率,吸呼比,压力精度,呼气末正压和O2精度等;安全报警系统的通用要求包括:电源安全报警功能,气源安全报警功能,患者回路脱落报警,窒息报警,氧浓度监护报警,气道压力上/下限报警,患者回路过压保护功能,分钟通气量上/下限报警和按键功能检查(含键盘锁);机械通气模式评价包括:容量预置模式,压力预置模式,触发功能等。
2.4 评价依据
本次研究引用的标准为:
(1)GB9706.1:1995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2)GB/T14710:1993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3)IEC 601-2-12,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2–12: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safety of lung ventilators–Critical care ventilators。
(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042-91,高频喷射呼吸机。
(5)上海企业标准Q/CYAM17-2000,SC-5电动呼吸机。
各部分具体合格标准为:
(1)电气安全部分:接地电阻<0.3Ω,绝缘阻抗>2 MΩ;对地漏电流<0.5 mA(正常状态),对地漏电流<1 mA(单一故障状态);机壳漏电流<0.1 mA(正常状态),机壳漏电流<0.5 mA(单一故障状态);患者漏电流<0.1 mA(正常状态),患者漏电流<0.5 mA(单一故障状态);患者辅助电流<10μADC、100μAAC(正常状态),患者辅助电流<50μADC、500μAAC(单一故障状态)。
(2)呼吸机部分技术指标:
(1)潮气量:最大允许误差±15%。
(2)呼吸频率: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说明书中给出的范围或±2 BPM。
(3)氧浓度:最大允许误差为±6。
(4)吸呼比: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说明书中给出的范围或±15%。
(5)吸气压强水平:气道压力示值误差不超过说明书给出的范围或±10%(±3 cmH2O)(1 mmH2O=9.806 65 Pa)。
(6)呼气末正压:气道压力示值误差不超过说明书给出的范围或±5%(±2cm H2O)。
检测合格标准为电气安全、潮气量精度、呼吸率、吸呼比、压力精度、呼气末正压、O2精度以及安全报警等8个部分全部符合要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为不合格。
3 结果
3.1 总体合格率
检测有创呼吸机共39台。其中37台合格,合格率为94.8%;不合格2台,不合格率为5.12%。
3.2 使用部门合格率统计
有创呼吸机分布在9个部门中使用。检测结果为7个使用部门的呼吸机合格率为100%,2个使用部门的呼吸机存在不合格现象。其中,使用部门2合格率为85.7%,不合格率为14.2%;使用部门5合格率为50%,不合格率为50%。具体情况见表1。
3.3 呼吸机型号合格率统计
本次检测有创呼吸机39台,涉及6个型号。其中4个型号的呼吸机均为合格,合格率为100%。型号3呼吸机12台,其中11台合格,合格率为91.6%,1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8.4%。型号5呼吸机2台,其中1台合格,合格率为50%,1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0%。具体情况见表2。
3.4 呼吸机品牌合格率统计
本次检测有创呼吸机39台,涉及2个品牌。其中品牌2呼吸机均7台,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合格率为100%。品牌1呼吸机32台,其中30台合格,合格率为93.7%,2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6.3%。具体情况见表3。
4 讨论
4.1 总体情况
所检测呼吸机总体情况较好,电气安全部分合格率达到了100%,呼吸机潮气量精度、呼吸率、吸呼比、压力精度、呼气末正压、安全报警系统检测也全部合格。不合格呼吸机均由呼吸机氧浓度精度不达标所致。
4.2 使用部门对合格率影响
通过检测发现呼吸机使用频繁的部门,合格率反而高,经常不使用的部门合格率反而低。探究原因主要是:(1)使用频率高的部门进行过全面的呼吸机操作培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操作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报警处理、用后消毒和简单保养。(2)不断完善呼吸机操作者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制度,只有取得了呼吸机操作资质的人员才可上岗。这样就避免了呼吸机的使用的不规范,误操作等引发的呼吸机人为故障。(3)使用频率高的部门配备的是一床一呼吸机,并制定了专人负责的床位护士监管呼吸机的使用情况,这样就加强了使用呼吸机人员的责任意识。可见,大力加强使用率低的部门呼吸机操作的反复培训,增强呼吸机使用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必要的。这样就能提高呼吸机的完好率,也能提高呼吸机检测的合格率。
4.3 主要不合格因素分析
呼吸机检测不合格因素主要是氧浓度精度不达标。设定测试条件为容量控制模式,VT=400 mL,强制呼吸频率20次/min,I∶E=1∶2,PEEP=196 Pa(2 cmH2O),流量波形为方波。依次设定呼吸机吸入氧浓度为21%、60%、100%,分别记录呼吸机监测值与测试仪测量值,实际误差和显示示值误差不超过±6。在实际检测中,2台氧浓度精度不合格的呼吸机均为氧浓度精度设定值<6。究其原因,一台是氧电池久用失效所致。氧浓度的大小一般采用氧传感器俗称氧电池来测定,氧电池是消耗品,即使不用,随时间推移能量也会自然损耗,通常寿命为6~12个月,氧电池会直接影响氧浓度监测的准确性,因此要经常进行氧浓度的检查。另一台是呼吸机空压机输出空气压力不达标所引起。呼吸机空气压缩机正常输出压力应为35~50 PSI。经更换氧电池和修理空压机后,重新检测呼吸机指标均为合格。
4.4 品牌型号分析
就呼吸机检测的品牌型号而言,品牌2合格率为100%。所不合格的2台呼吸机均为品牌1中的2个型号。品牌1在此次检测中占绝大部分,所涉及的型号比较多,共有5个型号。其中,型号2有12台,1台不合格,型号5有2台,1台不合格。型号2为品牌1的早期产品,购买时间为2004年,空压机使用年限比较长,故障频发,影响检测结果。型号5为品牌1的新生儿专用呼吸机,因为该型号的呼吸机无自动氧浓度定标,需要人工校准进行2点定标,定标时间要10 min左右,比较麻烦,而且定标成功率比较低。这样就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5 呼吸机质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
呼吸机大多数为进口产品,品牌型号比较多,所涉及的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操作均有所区别,因此在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之前要熟悉呼吸机的操作,性能和技术参数等情况。
在进行质控时需注意如下事项:
(1)所有测试必须保证连接正确,呼吸机外部管路要最简单连接。
(2)呼吸机测试仪在使用前需要校零。
(3)要保证回路中无水凝结,防止测量出现偏差。
(4)测量时,要等待呼吸机测试仪数据稳定后,再进行数据记录。
(5)把测试仪作为呼吸机外部管路的一部分,串联在呼吸回路中间。
(6)品牌1呼吸机质量控制前要做设备检查。
(7)品牌1新生儿专用呼吸机质量控制时一定要连接儿童模拟肺。
(8)品牌1呼吸机质量控制时一定要把AUTO FOLLOW关闭,参数设置要联动设置。
(9)品牌2呼吸机质量控制前要做EST校准,检查呼吸机状态。
(10)品牌2呼吸机质量控制时一定要选择湿化器类型为“无”。
5 结语
由于呼吸机的治疗对象大多数是危重、急症病情患者,所以机器的安全性、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呼吸机一般使用周期比较长,有时候可能要连续开机数月。因此,对呼吸机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提高呼吸机质量控制好坏的关键因素[1,2,3]。
影响呼吸机的质量控制的因素有很多,加强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意识是必要的。尤其是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呼吸机质量控制中的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泽林.呼吸机主要性能指标的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08(4):1-4.
[2]汤黎明,刘铁兵,吴敏,等.医院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制建立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1):35-36.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7篇
质量控制是管理的核心,而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则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涉及临床、医学工程、医疗管理等各个层面,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和支持。
呼吸机作为急救治疗装备之一,其临床风险远比一般医疗仪器乃至其他急救诊断类或监护类的设备要高得多,因此,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院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原本的工作职能就是:负责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维护保养、设备报损以及参与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等工作,这个工作本身就涵盖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医疗诊治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必须更加完善。那么,新形势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如何才能做好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呢?鉴于对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购置前的技术论证
首先要严格把好呼吸机的“入门”关,换言之,就是要做好呼吸机购置前的选型论证。关于这点,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欲购置的若是境外生产的呼吸机,必须通过FDA、CE、SFDA等相关认证;若是境内产品,必须通过ISO9001或ISO9002或ISO14000等认证,这就确保了呼吸机的品质优良。
(2)购置时对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用户反馈好的呼吸机品牌应优先考虑。
(3)选用信誉好、资金实力强的经销商所代理的呼吸机,这点对于日后的维修很重要。虽然大多数设备具有专门的售后服务代理,但实践证明,有经销商积极参与的售后服务远比没有的要强许多。
(4)选择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高的售后服务代理,其中包括:提供800免费电话号码、当地有维修站并具有MP培训证书和上岗证等资质的维修工程师、国内有维修配件仓库、停产后的备件供应有保障等。
(5)选用技术参数符合要求、价格在同档次呼吸机中最合理(即性价比高)的呼吸机,这有利于设备成本效益的提高。
(6)选用本院、本地区使用反馈情况良好的机型,良好的用户反馈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该品牌的呼吸机质量好、使用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
2 到货后的安装验收
呼吸机到货后首先要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包括两方面:(1)硬件配置的验收(即清点货物);(2)与呼吸机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技术功能的验收。后者的验收过程要求我们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把好以下几关:
(1)开机通电,逐项验证技术参数及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2)验收时要重视呼吸机的保养备件是否齐全,这里包括不同时间(如:3 000、5 000、10 000、30 000 h等)的定期保养备件。
(3)标书中要求的中、英文操作手册各有一份是否齐全,有维修能力的设备部门必须要求有维修手册,维修手册内容要求包括线路图、电路板位置图、检测、调试方法等。
(4)将供应方对使用人员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作为验收条件之一(有条件时,可以要求对方多次操作培训)。操作培训包括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报警处理、用后消毒及简单维护(如:滤网的拆卸清理、呼吸管道接水杯倒水方法等)各个方面,还可以要求供应方提供文字卡片的简易操作方法、误操作报警处理、日常保养等规程放置在机器旁,方便查找。
(5)要求供应方(或授权的售后服务代理)对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培训,尤其是该品牌呼吸机的独特之处应重点强调,如Evita的呼出流量传感器、Servo-i的呼出模块、金熊的呼出过滤器等这类部件,如果保养不当,故障率可能较高,应及时告之。
(6)将呼吸机纳入医疗设备强检仪器之一,并要求供应方在临床正式使用之前出具省(或市)级以上认可的计量检测报告证书。
3 呼吸机的使用与管理
呼吸机的使用,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事,但众所周知,呼吸机是复杂的医疗设备,对其使用的熟练程度是影响临床风险的直接因素之一。美国医学会在2001年对医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中曾指出:美国每年因医疗事故导致近10万人死亡,其中复杂医疗设备的增长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指出,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医疗小组,强化对复杂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可使因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减少50%。由此可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呼吸机的使用与管理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呼吸机的使用与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推广集中管理的模式。对呼吸机使用频率较高的科室,按病床数的需求量长期备有相应台数的呼吸机;对那些有呼吸机需求、但使用频率不高的科室,可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集中管理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呼吸机的效益,节约不必要的经费开支,还可以避免因操作人员使用不熟练而造成的人为事故,从而保证了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2)在院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不断完善呼吸机操作者的专业培训与考核制度,具备操作呼吸机资格的合格者方能上岗。
(3)设备管理部门(即临床工程部门)和设备使用科室共同制定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建立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落实到人,登记在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临床工程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使用培训。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际操作问题的应对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尤其对呼吸机使用率低的临床科室更要反复加强培训,以防安全隐患在薄弱部门发生。
(5)定期开展不同深度的有关呼吸机知识的讲座。基础知识方面的讲座可以在1~2个月开展一次;深层次的讲座不限期举行。授课人员可以是相关的临床工程师、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务人员,也可以聘请公司资深工程师(或临床支持医生)等。授课内容涉及临床使用,日常维护及保养,非机器故障(或暂不影响通气故障)的应急处理,呼吸机的新技术、新进展等各个方面。临床使用由各使用科室进行经验交流;仪器的使用操作和维护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培训。
(6)督促使用人员养成用前检查的良好习惯。重视对呼吸机外围的电源、气源和湿化器的用前检查,养成开机自检的良好习惯。若时间允许,还要对呼吸机的报警功能、触发灵敏度及PEEP值等辅助功能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
(7)临床工程科配备呼吸机质量专用检测仪器,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呼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严格的计量检测,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吸入氧浓度、吸气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等,同时还要对呼吸机的安全报警功能,如:电源报警、气源报警、气道压力上下限报警、分钟通气量上下限报警等技术参数和功能进行计量检测,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8)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定期对易损部件进行维护和保养。易损部件的保养更换期限有3 000、5 000、10 000、30 000 h不等;易损的部件有:空气压缩机及其部件、呼吸机内部硅胶管道、各电子阀门、压力和流量传感器、氧传感器、进气口过滤器、呼出气体模块等,该更换的及时更换,把故障扼杀在萌芽之中。
(9)建立维修工作记录。内容包括呼吸机的使用科室、呼吸机型号、院内及出厂的序列号、维修日期、故障现象、解决故障的方法及原因分析、更换的零件、修后使用情况以及有无遗留问题等方面,这些记录能为以后同类呼吸机及其他型号呼吸机的维修提供宝贵的资料。
4 呼吸机报损论证
正如其他医疗设备一样,呼吸机使用时间越久,就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面临了呼吸机报损的问题。所有医疗设备的报损,应参照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本文将阐述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呼吸机报损工作中的职责,供同行参考:
(1)根据使用科室提出的报废申请,由分管呼吸机专业组的工程师按照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规定核实报损的可行性。
(2)临床工程师对即将报废的呼吸机在可修复性方面的审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故障是否可以修复。这里涉及到技术上能否修复以及有无维修配件的更换等问题。
(2)修复的呼吸机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要求。工程师需按照计量检测标准严格把关,主要技术指标(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流速(或吸气压力)、PEEP值等)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不能继续使用。
(3)评估呼吸机修复的费用是否合理,这涉及呼吸机的经济效益分析内容。
针对以上各项条款,临床工程师需综合考虑,提出报损意见。万元以下设备报临床工程科室主任审批,万元以上设备由分管院长审批,任何人无权擅自处理报废设备。
5 呼吸机成本效益分析
作为使用医疗设备的第一线人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参与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这样不仅能帮助院领导准确掌握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为他们调控设备以及引进设备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够帮助设备使用科室提高设备的经营水平。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可提供的一手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机在全院各科室的分布情况,包括:产地、型号、台数、购置年代等。
(2)各种品牌呼吸机的功能参数、价格、先进技术尤其是那些选配条款的实用性、可行性等。
(3)提供购置呼吸机科室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的评价意见。
(4)提供各品牌呼吸机代理商信誉、技术支持水平的参考意见。
(5)提供欲购置呼吸机可能故障的维修成本资料。
(6)提供欲购置品牌呼吸机的市场前景。
6 结语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涵盖的内容还有其他许多方面,这些工作,有些是我们已经做的,有些是我们必须加强的。但是,对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意识必须不断加强,尤其是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呼吸机的质量控制中的工作更需进一步完善。
摘要:呼吸机作为急救治疗装备之一,其临床风险远比一般医疗仪器要高得多,因此,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呼吸机购置前的技术论证、到货后的安装验收、呼吸机的使用与管理、呼吸机报损论证及呼吸机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做好质量控制。
关键词:呼吸机,质量控制,购置前技术论证,安装验收,使用与管理,报损论证,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郭丹.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如何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工作[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7):31-33.
[2]吴大勇.呼吸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6-8.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8篇
关键词:呼吸机,质量控制,风险,检测
1 引言
呼吸机是医院常用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为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是一种能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呼吸机也是医院使用率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医疗设备,在现代化医院设备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广泛应用于手术室、各类监护病房和急救场所。随着电子和机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吸机的性能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呼吸机不断问世,出现各种新的通气模式和技术,给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而且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逐步深入,临床对呼吸机的需求日益增多,各个大中型医院呼吸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呼吸机也是临床应用风险等级最高的医疗设备之一,随着医院呼吸机数量的增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006年,为了对在使用中的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经过对2 a多回收的数万份不良事件的报告分析发现,3类属于使用风险系数较高的产品,其中1类就是监护室的呼吸机。美国FDA经过多年的跟踪分析发现,呼吸机是属于超高风险类的医疗设备;应用ISO-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标准》的风险分析方法,呼吸机的风险系数分值达40~45;另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年6月报道,在对全国部分三甲医院的在用呼吸机的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后,发现呼吸机的使用合格率只有55%。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2006年开始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试点[1],通过对4家医院在用的高风险设备检测,统计4家试点总医院呼吸机的不合格率为44%;2008年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在师级以上医院部署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扩大试点任务,通过对29家医院质量检测结果的统计,呼吸机的不合格率达21%,并且呼吸机的不合格率高于其他检测的高风险设备。一系列的统计数字充分显示,呼吸机的使用风险和安全隐患是现实存在并且是非常严重的,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质量控制程序及管理制度。
呼吸机的临床风险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关注,还在于呼吸机是与患者联系最密切且使用时间较长的医疗设备,是患者与死神搏斗、赖以生存的必备设备,其使用风险最直接的体现是造成患者的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呼吸机的质量保证显得尤为重要。
2 医院在用呼吸机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2]。同时,质量控制不是简单的质量检测,它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医院的采购、接收、使用、保养、管理、检测、维修、报废的全过程。呼吸机在生产及入市前都有严格的质量检测及评价体系,保证了合格有效的医疗产品投入医疗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构建呼吸机的质量管理及保障体系,确保呼吸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降低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风险,是医院临床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课题。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建立医院在用呼吸机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总结如下:
2.1 呼吸机的选型论证和购置
在医疗设备购置时,首先要进行充分论证,对临床需求和呼吸机技术性能进行合理性的评定,保证购买设备的各项参数能够满足临床需要;然后进行集中招标,考核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知名度、社会信誉、经济实力、产品的市场占用率、售后技术服务支持能力等资质,审核呼吸机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等,选择合格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性能价格比),选用用户反馈好的机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工作实践,提供各个品牌型号的呼吸机状况,包括功能参数、先进技术、价格、实用性、代理商的信誉和技术支持水平、故障情况和维修成本等,为选型论证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呼吸机的维修资料、维修密码、维修后的软件安装刷新及软件安装所需的相关配件,为呼吸机的使用和维修提供后续保障。
2.2 呼吸机的安装验收
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是检验合同的执行水平、维护医院自身利益的关键环节。在呼吸机的验收过程中,要确认整体外观的完整无缺,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条款逐项核实设备的品牌、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配件以及附件、使用说明书、维修资料、软件等是否齐全。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是设备购置后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按照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对各项技术参数性能指标进行鉴定检测,并做好记录,把好质量的第一关,为以后的维修和定期检测提供比对和参考。
呼吸机作为集电子、机械测量为一体的医疗设备,由于型号多、参数多、模式多[3],性能复杂,技术精度高,要求使用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了解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常见报警的处理和维护保养方法。呼吸机的故障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验收时要求供应厂家对使用者进行细致、详尽的使用、维护和操作培训,并介绍一些特殊病例的处理方法,以保障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同时对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也要进行维护维修培训,介绍呼吸机的结构组成、功能参数、常见故障处理以及零部件的保养维护,提供维修资料和软件等,为呼吸机使用时的质量保障和技术支持做好准备。
2.3 呼吸机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临床科室的呼吸机要严格做到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其配套设施(患者管道、湿化器等)应当满足呼吸机的使用要求,备用呼吸机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必须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呼吸机连接管口用无菌纱布包好后套一次性手套防尘;每台呼吸机需配有使用管理登记本,对呼吸机的使用工作状况、维护保养、维修及更换配件耗品、校正都及时记录备案,以便以后核查,也为维修提供便利;临床科室保管好呼吸机的使用说明书,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使用和维护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3],同时建立相应的呼吸机使用管理制度。
呼吸机的使用要做好使用前的检查和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1)严格执行呼吸机使用前的检查:呼吸机使用前要先接好气源和电源,接好湿化器、外部管道和模拟肺,通电试机,观察机器有无故障报警,管道有无漏气;参数能否根据需要设置,参数显示是否准确,查看设置参数和显示参数是否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稳定,有无漂移;检查各种报警如压力上下限报警、分钟通气量上下限报警、吸气氧浓度、窒息报警和触发灵敏度、气源报警等。各项参数和性能检查正常后,才能够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相应实验数据检查,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后,呼吸机才能与患者连接开始人工通气,严禁违章开机或带故障工作。
(2)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当患者处于机械通气状态时,既要对患者做好呵护和各项指标的观察处理,也要对呼吸机做好全面维护。经常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使之保持在所要求的刻度范围内;积水瓶置于朝下方向,随时倾倒积水瓶内的水分,避免水反流入机器或患者气道内;防止管道内积水干扰呼吸波形,灵敏度的触发等;定期更换吸气端的过滤器,避免造成呼气末正压的升高;检查积水瓶、湿化罐、管道连接处是否接紧漏气,管道是否打折,空氧进气口处的气水分离器有无积水,过滤网和进气过滤海绵应及时清洗,呼吸机的散热通风口有无堵塞;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时应每周更换呼吸机回路;同时注意呼吸机、湿化器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和位置是否安全等。
按手册介绍认真做好日常清洗消毒和维护保养,主要包括过滤网、呼吸管路、呼气阀、湿化器、积水瓶、主机外壳等部件的清洗消毒,内置电池的维护(定期充放电)等,各组件按说明书的要求选择不同消毒方法,对于贵重易损件(如呼出流量传感器、呼出阀等)必须严格遵照使用说明书的介绍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更换消耗品:包括氧电池、活瓣、皮垫、细菌过滤器、过滤网等,定期做流量、压力和氧电池的校准,定期进行性能检查包括漏气监测、报警系统监测等,以确保呼吸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呼吸机,不仅使患者感觉舒适,提高疗效,而且有利于延长呼吸机的寿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使用规范,重视呼吸机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采取有效的清洗消毒办法并确立定期进行监督监测,建立健全管理检查制度,有效控制呼吸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2.4 呼吸机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按照“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定期对对各个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进行检测,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标准,保证呼吸机的各项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归档。呼吸机的各个参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检测时,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呼吸机要辨别出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正确设置和调整参数的大小。例如,呼吸机时间参数(通气频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吸气平台时间等)的检测要根据不同机型进行相对参数的调整,如PB740呼吸机和熊牌1000呼吸机是没有吸气时间和吸呼比的设定,需要通过调节峰值流速来设置吸呼比的大小。
按技术规范呼吸机检测周期是1 a,但对于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没有监测数据或监测数据不全、故障率高、风险大的呼吸机,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缩短监测周期,如有的呼吸机没有氧浓度监测,而其空氧混合器又是高故障配件,带来很高的临床风险,就需要半年或3个月(或者更短的周期)检测1次。
3 存在的问题
(1)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的充分支持和重视,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对设备安全和质量意识的不断加强,真正做到像重视药品安全一样重视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2)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检测、维修以及设备巡检过程中,要加强和医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强化对呼吸机的维护意识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德尔格Evita4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如需要断开患者管道,需及时按下“待机”键,在对患者吸痰时一定要按下“O2↑suction”按键,以免造成呼吸机内部关键零部件的损坏,既影响使用,又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呼吸机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例如,呼吸机检测技术规范要求潮气量误差为±15%,与部分呼吸机的误差要求不一致,例如,德尔格Savina呼吸机潮气量误差为±18%,当二者不一致时应该采用哪个标准;规范要求检测周期为1 a,对于故障率高,使用时间长,自身监测参数不全的呼吸机,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还是要根据临床风险相应缩短检测周期,进行有效风险预防。
(4)对呼吸机使用过程的质量监督有待逐步加强和完善,应建立呼吸机的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考评,将呼吸机的风险控制纳入医院医疗风险监测和预警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呼吸机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4 结语
有效监管和控制呼吸机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定期、不定期的质量检测和使用培训,是改变呼吸机临床使用高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使呼吸机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既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也给医疗诊断带来了可靠的技术保证。通过对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及时了解呼吸机的技术性能,加强了呼吸机不良事件的风险检测与防范[4],避免了由于医疗设备引起的潜在的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与国外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相比,我国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必须加快步伐,不断完善。针对呼吸机在各个环节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建立一套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使这项工作更规范和科学,以保证呼吸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树滨,李毅,孙志辉,等.以质量控制为手段,全面提升部队卫生装备管理水平[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87-88.
[2]陈长忠,于建国.对在用医疗设备定期质量检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2):1-2.
[3]何金环.医院在用呼吸机的质量控制与检测[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38-139.
呼吸科专家谈:如何控制哮喘 第9篇
老年人应留心气短
老年哮喘特指60岁或60岁以后新发生的哮喘(简称晚发老年哮喘),所以不包括60岁以前发生的哮喘病例。从广义上定义,凡有哮喘症状,年龄超过60岁的病人也可称为老年哮喘,但其中也包括了另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老年性哮喘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及阵发性夜间喘息发作:对老年性哮喘的研究发现70%的老年哮喘患者有气短伴有喘息,而非哮喘的老年人只有11%的人存在气短伴喘息。有63%的老年哮喘患者在发病前就有数年至数十年的咳嗽病史,但由于老年人对其不敏感而未能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
老年哮喘中虽然可能包含了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但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实还是雷同的,都是以吸入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所以应重视治疗方法和方式的教育。由于老年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除口服药物外,需要长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舒利迭、信必可等)治疗,但老年人由于认知水平和精细动作的退化,常常不能正确有效地吸入全部药量,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对老年哮喘患者甚至包括其家属进行反复训练,确保规范用药,必要时应用相关辅助产品,如“吸入储雾罐”的使用也能方便老年患者用药。
太干净易得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患者的气管由于炎症而肿胀,呼吸管道变窄,导致呼吸困难。哮喘发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近20年来,中国的哮喘发病率迅猛增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主任医师鲍一笑说:“哮喘是一种高遗传性的疾病,就是与基因有关。但近年发病率猛增,肯定不是因为中国人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诱因在环境,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肺科副主任万欢英教授说:“过敏原有上千种,刺激因素又在增多,哮喘发病防不胜防。”近20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更助长了哮喘发病。人们越来越爱吃,吃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接触各种过敏原的机会因此增加。城市里树木花草越来越多,日用化学物质增多,过敏原随之增多,还有汽车尾气、生活压力也诱发哮喘。
近年还有一种说法:“太爱干净诱发哮喘。”鲍一笑解释:因为爱干净,人们感染病菌的机会减少,免疫系统对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随之下降;与此同时,抗过敏的能力弱化。中山医院呼吸科的金美玲教授同意这种说法:“尽管尚没有看到正式的科研报告,但临床上的确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
对哮喘的规范治疗,中国的专科医生们早已有了共识:最科学的哮喘治疗的原则是长期、规范和个体化。规范化是全世界治疗哮喘的指南针,这种指南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呼吸病专家也根据我国的实情制定了哮喘防治指南。个体化方案也是哮喘治疗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哮喘治疗药物无外乎长效和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激素、茶碱类、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抗过敏药等几类,但要让每个患者都达到哮喘的控制,医生必须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组合、用药剂量,并在患者的不同阶段调整这些治疗内容。特别提醒患者之间互相传授用药经验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治疗行为,其治疗结果可能非常不理想。
在这些“共识”中,让患者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即吸入喷雾治疗,是哮喘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对“激素”非常警惕,一旦听说要长期使用,就想尽办法逃避。万欢英教授遇到一个女患者为了逃避“激素”,十多年来一直服用某种保健品。女患者不知道多数所谓保健品里添加了比喷雾剂量更多的激素。专科医生反复强调,长期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是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即使是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也是安全的。
预防哮喘,切勿滥用抗生素,中老年哮喘病人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常认为出现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以及咳嗽等一些支气管炎症状时,就马上应用抗生素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头孢等。但是,科学的统计显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只占总量中很少的一部分。滥用抗生素会给细菌感染和哮喘发作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患糖尿病高血压遇到哮喘
治疗哮喘的雾化吸入激素用量小、吸收少,对糖代谢的影响小。一般情况下,低剂量雾化吸入不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切忌“因噎废食”而放弃激素治疗,但要对可能出现的血糖增高给予足够重视,至少在用药后的第3个月、6个月和1年时各测一次血糖,以利于对哮喘和血糖的双重控制。
高血压合并哮喘的患者可首选钙拮抗剂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合并哮喘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这些药物有干咳、脱水等副作用。
生活细节防控哮喘
过敏原因素:支气管哮喘患者接触过敏原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一般在接触6~8小时后哮喘才开始发作。所以白天少接触化学物质,可以减少哮喘夜间发作。改善居住环境是减少过敏原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不铺地毯,保持室内清洁,使用杀螨药物等。
胃食管反流因素: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少食多餐、餐间尤其是睡前免服药物和饮料,睡眠时抬高头位。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夜间哮喘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炎症因素:大多数哮喘患者有鼻窦炎或气管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鼻窦炎和气管炎是预防哮喘的重要措施之一。
卧室内环境因素:一般来说,夜间的空气比白天干燥,而干燥的空气会诱发支气管痉挛,使哮喘发作。增加室内湿度,或睡眠之前喝一杯白开水,有预防哮喘夜间发作的作用。
生理节律因素:白天肺功能相对较强,夜间肺功能相对较弱,抗过敏能力明显下降,导致哮喘容易在夜间发作。睡前服用长效抗过敏药,可以预防哮喘夜间发作。
体温变化因素:睡眠时体温下降0.7℃即可引起支气管收缩,从而诱发哮喘的发作,而在温暖环境下睡眠,可以明显减少夜间哮喘发作。
睡眠体位因素:睡眠仰卧位时气管的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由于缺氧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发作。侧卧位可以预防或减少哮喘发作。
(责编:孙展)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第10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机械通气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医疗手段。呼吸机作为重要的抢救、治疗设备, 在临床治疗、术后恢复、急救复苏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呼吸机也是临床应用风险最高的设备, 在ISO1497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评估方法中,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风险高达12分, 为各类医疗设备中最高者[1]。如果呼吸机使用不当或工作状态不佳, 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 定期对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对于降低临床应用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 (试行) 》的精神, 我院从2008年起, 在采购、使用、保障等环节都建立了质量控制制度, 每年对在用呼吸机进行年度周期检测, 并开展新设备入院验收检测和维修后检测, 检测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临床使用。规范的质量控制工作为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提高了医院在用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水平。现对5 a来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以为今后的呼吸机检测和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5 a间在用的德国Drager、美国PB、瑞士Hamilton、瑞典Maquet等公司生产的呼吸机 (不含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设备、麻醉呼吸机、急救呼吸机、支持疗法呼吸机、高频喷射呼吸机和高频振荡呼吸机) 共53台, 期间报废5台, 至2012年末实际在用呼吸机48台。检测时, 呼吸机使用年限为最低1 a, 最高12 a。
检测设备使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VTPLUS HF型气流分析仪, 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压力、流速、流量、氧气体积分数以及大气压力, 用于维护各种呼吸类产品。
检测内容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 (PEEP) 、吸入氧气体积分数、安全报警等相关参数, 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按照军队《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试行) 》进行。
2 检测结果
5 a间周期检测呼吸机共190台次, 141台次达到合格标准, 总体合格率为74.21%。各年度检测台数及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不合格的呼吸机共49台次, 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其中潮气量不合格者23台次, 占比 (42.59%) 最高;其次是吸入氧气体积分数不合格者14台次, 占25.93%, 呼吸频率、吸气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安全报警等不合格者较少, 见表2。
注:*表示有少数呼吸机多项指标不合格
按照使用年限分类, 检测时使用3 a以内者合格率最高, 38台次中36台次通过检测, 合格率为94.74%;使用3~5 a者合格率为77.42%;使用超过5 a者合格率为60%左右, 见表3。
3 讨论
3.1 检测结果分析
从年度检测结果看, 初检合格率呈上升状态, 从首次开展检测的2008年度的58.62%上升到2012年度的83.33%, 说明呼吸机周期检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08年前并未对呼吸机进行全面质控检测, 也未进行针对性维护处理, 检测合格率很低。之后几年通过周期检测, 及时发现了工作状态不佳的呼吸机, 采取维护维修措施, 防止了不合格的呼吸机继续在临床使用, 检测合格率逐年提高, 保障了临床使用安全[2]。
各项检测指标异常中最多见的是潮气量输出误差过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 主要有:PEEP设置过高导致管路内气体不能完全呼出, 吸气时间设置过短时呼吸机没有足够的时间呼出潮气量[3], 回路漏气、流量传感器损坏也会导致潮气量测量值异常, 进行针对性处理后可以通过检测。另外, 在检测中发现潮气量输出值和呼吸机示值相对于设定值误差都较大, 尤其在高潮气量时, 误差接近允许范围上限, 这是由于检测所用夹板模拟肺顺应性较低[4] (约20~30 m L/cm H2O (1 cm H2O=98.06 Pa) , 导致检测到的潮气量偏低。
氧气体积分数误差过大的情况也较多见, 多是氧浓度传感器损坏所致, 更换后即可通过检测。在检测中有的呼吸机能准确检测到氧浓度传感器失效或无法通过校准, 个别呼吸机氧浓度传感器校准可以通过, 但不能准确测量氧气体积分数, 经更换氧浓度传感器后通过检测。空氧混合器故障也会造成氧气体积分数误差过大, 但在实践中较少见。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科室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往往不愿更换氧浓度传感器, 认为其仅作终末监测, 本身和氧气体积分数控制无关, 因而在氧浓度传感器失效后关闭氧气体积分数监测功能。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空氧混合器故障, 就会输出与预置浓度不符的氧气而长时间无法发现, 影响抢救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 需要临床工程师讲明氧浓度传感器的重要性, 必须更换后方能应用于临床。
其他机械通气指标中, 呼吸频率、吸气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不合格的情况较少发生, 占比均低于10%, 上述故障多由回路漏气或流量传感器损坏引起。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潮气量、氧气体积分数误差过大等问题会逐渐增多。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使用年限不超过3 a的呼吸机合格率较高, 为94.74%;而使用年限5 a以上者合格率仅为60%左右。据分析, 原因可能是:随着使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 元器件稳定性下降, 造成检测控制电路工作电压偏离。由于呼吸机的工作结构特点, 机体内部很容易聚集灰尘, 空气入口过滤网容易堵塞、内部管路逐渐老化等都会影响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3.2 对呼吸机使用管理的启示
(1) 重视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在没有实行呼吸机质量控制之前, 只能根据呼吸机的提示和经验判断是否能正常工作, 呼吸机能正常运转即认为其合格, 并不清楚呼吸机性能指标是否准确以及对患者的实际使用是否有影响[5]等。实行质量控制之后, 呼吸机的性能有了评价标准, 未检测合格的呼吸机不能进入临床应用, 保障了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安全, 也促进了预防性维护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2) 重视验收检测。在质控制度建立之前, 验收时只能检查型号是否相符、配件是否齐全等, 呼吸机的性能指标由生产厂商决定, 存在隐患。在2008年度检测不合格的呼吸机中, 有4台是启用尚不足3个月, 不排除验收时即不合格。之后各年度增加了验收环节的质控检测, 达不到质控标准的要坚决做退换货处理, 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从源头上保证呼吸机的可靠性。
(3) 加强呼吸机的预防性维护工作。积极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可以在设备故障扩大前将其解决或控制, 节约大修费用, 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呼吸机结构复杂, 需要对电子、机械、气路等进行精密控制, 预防性维护工作尤为重要。检测结果显示, 使用年限超过5 a的呼吸机检测合格率较低, 管路和传感器造成的问题较多。因此, 在呼吸机预防性维护工作中, 应制定详细的维护规程, 定期保养除尘, 对管道、阀门、流量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等易损部位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对使用年限超过5 a者, 要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维护[2], 可根据实际情况缩短维护周期, 并配备必要的备件。
(4)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呼吸机要检测的性能指标较多, 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较高。检测人员应注意参加相关培训, 及时更新检测知识与技术, 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标准, 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并做好原始记录, 及时归档。呼吸机的各个参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在检测时, 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呼吸机要辨别出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正确设置和调整参数的大小。呼吸机参数 (通气频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吸气平台时间等) 的检测要根据不同机型进行相对参数的调整, 如PB740呼吸机和熊牌1000呼吸机是没有吸气时间和吸呼比的设定, 需要通过调节峰值流速来设置吸呼比的大小。这些都需要检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5) 积极推广集中管理的模式。呼吸机结构精密, 对使用和维护的要求较高, 在检测中发现呼吸机使用频繁的科室如ICU等检测合格率较高, 而不经常使用的科室合格率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使用频率高的科室呼吸机数量较多, 有专人负责呼吸机的消毒、保养等, 使用人员的操作经验也较丰富, 能够进行正确的连接和设置。因此可对呼吸机实行专管共用的集中管理模式, 由临床工程部门统一管理, 集中维护、检测, 并在科室使用时提供技术支持。集中管理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呼吸机的作用, 节约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还可以避免因操作人员使用不熟练而造成的人为事故, 从而保证了呼吸机的质量控制[6]。
4 结语
目前, 呼吸机尚未列入国家计量强检项目, 缺乏以计量强检和计量检定技术规程为基础的质量保障, 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性能检测是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加强呼吸机的应用管理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其安全性和使用率、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减少临床救治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质量控制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 临床工程部门要扎实开展质控检测工作, 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 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分析, 为医疗设备的全寿命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使质量控制工作成为临床工程和医疗工作的助推器, 真正体现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测, 掌握呼吸机的性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为呼吸机的后续使用和维护保养提供依据。方法:以近5 a来纳入质量控制范围的呼吸机为研究对象, 严格按照军队《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试行) 》的要求对呼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 对检测结果按年度、不合格指标、使用年限等进行分类统计, 对其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对照分析和讨论。结果:5 a间共检测呼吸机190台次, 合格率为74.21%。不合格性能指标主要是潮气量、氧气体积分数误差过大。使用年限超过5 a的呼吸机合格率较低。结论:质量控制工作是设备维护和使用的重要手段, 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何金环.加强呼吸机质量控制降低临床使用风险[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9) :109-110.
[2]高虹, 朱敏, 郭丹.医院内呼吸机整体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方案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8, 32 (4) :302-303.
[3]许敏光, 闫伟, 赵红, 等.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及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7) :24-25.
[4]张秋实.呼吸机、麻醉机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0.
[5]余璐, 刘晓雯, 邓厚斌, 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 (3) :224-226.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