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
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精选3篇)
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 第1篇
1 河北省海岸类型与开发利用状况
河北省海岸带位于38°07′14″N~40°01′37″N、117°23′07″E~119°57′02″E之间, 全长487 km。大陆海岸线中隔天津市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东起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张庄崔台子, 与辽宁海域交界, 西至丰南区涧河口西刘合庄, 与天津海域交界;南段北起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 与天津海域交界, 南至海兴县大口河口姬家堡子岛, 与山东海域交界。按照地貌及物质组成差异, 河北省海岸类型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和粉沙淤泥质海岸三大类型。
1.1 基岩海岸
河北省基岩海岸主要分布于冀辽界线到戴河口一段, 与沙质海岸镶嵌分布, 目前该段海岸已基本被港口、旅游开发和工矿占用, 利用率较高, 自然状态基岩海岸长仅为33.6 km, 主要分布在老虎石、金山咀、小东山、鸽子窝、秦皇岛角、老龙头 (山海关港) 和建材疗养院等处。
1.2 沙质海岸
河北省沙质海岸主要分布于抚宁戴河口至乐亭大清河口, 岸线约占全省岸线总长的37.2%。当前此段由于港口建设、渔业和盐业生产占用, 沙质自然海岸线长仅39 km, 主要分布在昌黎翡翠岛南部, 其他岸段均为人工海岸。
1.3 粉砂淤泥质海岸
河北省粉砂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于乐亭大清河口至丰南刘合庄冀津陆域界点, 黄骅歧口至海兴大口河口, 是最长的一类自然海岸, 约占全省岸线总长的46.2%。由于港口建设、渔业和盐业生产占用, 使得自然状态粉砂淤泥质岸线长仅为14.3 km, 零散分布于陡河口、北排水河口和大口河口附近。
2 河北省海岸线资源特点
2.1 海岸类型基本齐全
河北省大陆海岸基本由基岩海岸、沙质海岸和粉沙淤泥质海岸三大类型组成。基岩岸线的基岩岬角常突出于海中, 近岸有海蚀崖、海蚀柱和海蚀拱等海岸地貌发育, 景观绮丽, 湾底常有以中砂为主的海滩发育, 是适宜开辟海水浴场、开展多种观光旅游和岸滩游乐活动的旅游岸线, 港湾因有岬角环抱, 水域广阔, 掩护条件好, 岸线稳定, 距深水区较近, 是优良的天然港址岸线;砂质海岸, 沙软潮平、岸滩开阔, 是适宜开辟海水浴场和开展多种岸滩游乐活动的旅游岸线, 滦河口至洋河口段砂质岸线沿岸沙丘雄伟延绵且壮观, 沿岸高20~40 m的沙丘与海滩相连, 形成特殊的海岸地貌景观;粉砂淤泥质海岸, 地形平坦且开阔, 潮滩面积宽广, 坡度缓, 水深浅, 岸线稳定, 容易进行较大面积的填海造陆, 也是传统的海水池塘养殖和盐业岸线。
2.2 岸线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
秦皇岛市以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为主, 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港口航运和滨海旅游业成为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唐山市以砂质岸线和粉砂淤泥质岸线为主, 沧州市以粉砂淤泥质岸线为主, 池塘养殖和盐业生产历史悠久。
2.3 岸线较短, 砂质和基岩等高质量海岸较稀缺, 天然宜港深水岸线少
河北省海岸线仅占全国海岸线长度的2.76%, 属于沿海的内陆省份, 岸线中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所占比重较小;浅海和滩涂面积广, 大于20 m浅海仅占全省浅海面积的5%, 集中分布于唐山曹妃甸以南海域, 天然宜港深水岸线少。
2.4 人工岸线不断增加, 自然岸线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 到2007年河北省各类人工岸线占全省岸线长度的比例达80.99%, 海岸线自然属性特征不断减弱。人工岸线以养殖区、盐田、防潮堤坝和道路为主, 占到人工岸线长度的92%, 其功能主要以防护为主, 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3 河北省海岸线利用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随着海洋意识的增强, 沿海开发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岸线和海岸带作为海洋经济的黄金带,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作用以及稀缺程度也愈加显现。随着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不断扩大, 海洋资源系统的承载能力与海洋产业发展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现, 海岸线利用与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亟待解决的许多问题。
3.1 海岸线 (带) 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海岸线 (带) 是海陆交互地带, 海岸线的利用涉及海域、土地、港口、旅游、水产、城建、水利和环保等领域。相关部门从本行业发展角度, 制定涉及海岸带利用的相关规划, 但这些规划缺乏海岸带全局统一利用的宏观把控, 规划之间也缺乏协调与衔接, 存在用线 (海岸线) 、用海和用地冲突问题, 对海岸生态系统也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缺乏海岸线 (带) 统一协调管理机制, 在短期利益驱动下, 各自为政, 项目仓促上马, 开发在先, 管理滞后, 部门和行业之间争地、争海及争岸线, 重复建设以及海岸线综合利用的问题较突出。因此, 建立海岸线 (带) 统一协调管理机制, 编制全省统一的海岸带利用规划已迫在眉睫。
3.2 人工岸线大量增加, 自然属性不断减弱
由于沿海人工构筑物的修建, 全省人工岸线的比例已超过80%, 自然岸线不断减少, 真正的原始自然岸线已很少见到, 岸线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岸线自然属性特征不断减弱, 海岸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废物降解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不断减弱, 海岸侵蚀、海滩退化以及海岸环境污染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全省人工岸线又以养殖区、盐田、防潮堤坝和道路为主, 其功能主要以防护为主, 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
3.3 海岸线利用粗放, 利用效益低下
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影响, 全省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长时间处于资源主导型发展模式阶段, 以外延式开发为主, 内涵开发利用不足, 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或城镇利用岸线比例低, 岸线利用粗放, 产业规模小, 利用效益低, 单位岸线产出水平低, 岸线利用结构不能支撑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的需求;有些岸线用途不合理, 没有充分发挥岸线的最大效益, 如北戴河金山嘴东南海岸的海蚀崖和海蚀柱等基岩海岸地貌景观, 观赏性强, 但由于岸上土地被海军疗养院占用, 其他人员不允许进入, 岸线的观赏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3.4 海岸线重利用, 轻保护, 跟踪管理不到位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各用海部门、各地方政府和各用海单位在海域 (海岸线) 使用上积极性较高, 在用海 (岸线) 审批时积极主动。而一旦海域 (海岸线) 审批到手, 在使用管理上, 特别是海域 (海岸线) 保护上, 不按批准的规划和承诺办, 海域 (海岸线) 侵蚀、破坏和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基层管理部门跟踪管理也不及时、不到位, 用海 (岸线) 是否符合原批准的规划, 是否存在改变使用用途, 是否存在少批多占以及是否存在使用位置改变等情况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进一步加强海域 (海岸线) 使用跟踪管理, 不断规范海域 (海岸线) 使用秩序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4 不同类型海岸线合理利用与保护
海洋 (海岸线) 资源具有多样性、多宜性及开发利用的多层次性等特点, 因此在河北省海岸线开发利用中,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岸线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 遵循海岸带和海岸线的自然规律和管理特点, 根据不同岸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 因地制宜, 科学谋划岸线布局, 以港口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为重点, 综合利用, 集约开发, 科学合理配置岸线资源利用类型与布局, 避免盲目开发、无度开发和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现象, 维护海岸线天然禀赋和生态价值, 使岸线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充分发挥,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 基岩岸线
河北省的基岩岸线开发利用较为充分, 除以北戴河为主的小部分旅游岸线外, 大部分被秦皇岛港开发占用。由于基岩质岸线较为稳定, 不易被侵蚀, 利用保护的关键在于污染防治, 要加强港口岸线管理, 控制船舶和货物装卸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防止水域污染, 保护好岸线生态环境。
港口建设要遵循多建大型化专业化泊位, 多建公用码头, 控制企业建自用码头;要多利用公共码头的运营商, 为所有企业、法人和个人提供物流服务, 发展规模经济, 提高港口岸线利用效率。
4.2 沙质岸线
河北省沙质岸线利用以滨海旅游娱乐为主, 旅游海滩侵蚀和污染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威胁, 解决好这两大问题是保护沙质海滩的关键。
4.2.1 降低侵蚀, 及时补沙
沙滩侵蚀缘于入海河流沙源的减少。利用海堤、海塘和防波堤等构筑物, 减弱海洋动力, 控制水流输沙是过去沙滩防护的主要方法, 这些方法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稳定或扩大海滩, 但却起不到根治作用。当前, 在改建浅坝, 拆除沙滩上对海洋与河流自然动力有不利影响建筑设施的同时, 积极寻找海上沙源, 及时且定时补沙, 通过补沙尽量恢复沙质海滩的原生景观状态;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模拟实验, 在严格的科学论证基础上, 制定工程保护措施, 确保工程措施可行有效。
4.2.2 遏制污染, 美化环境
目前, 旅游污染是滨海旅游海滩主要的污染源, 游客丢弃垃圾, 旅游区近岸餐饮服务业的废物与废水近海排放造成海滩与海水污染, 加速水体富营养化, 使水质变坏, 威胁游客的身体健康。因此, 应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 严格近岸餐饮服务业废弃物处置, 控制直接排海, 废弃物须经处理达标后, 向深海排放;制定严格的惩治措施和条例, 严惩污染责任人, 使污染从源头上得到有效遏制, 美化整个旅游海滩环境。
4.2.3 实施积极的海滩养护工程
实施积极的海滩养护工程是保证滨海旅游业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 加强海滩养护工程的科学研究, 在借鉴国外海滩养护工程的基础上, 对海滩养护工程的内涵和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 开展海滩泥沙动力和地貌过程变化影响研究, 开展不同海岸环境下不同海滩养护工程建设模式研究, 对海滩养护工程的效果和效益进行研究, 为海滩养护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其次, 制定实施海滩养护工程管理办法, 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 将滩涂养护纳入旅游开发单位的义务, 明确海滩养护主体、责任、养护模式和投入机制, 确保养护工程的实施;第三, 因地制宜实施海滩养护工程, 搞好滩涂养护规划, 并经科学论证, 组织实施, 确保养护效果。
4.3 淤泥质岸线
河北省粉砂淤泥质岸段地形平坦且开阔, 水深浅, 岸线稳定, 分布范围广, 较易实施围填海工程, 是河北省岸线利用的一大优势。但此类海岸较易受到破坏, 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做深度开发利用。
4.3.1 围填海要统筹规划
围填海应进行综合性的和区域性的统筹规划, 统一围填海, 分批次供应使用, 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鉴于海岸线的稀缺性, 围填海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海洋局《关于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平面设计的若干意见》 (国海管字 (2008) 37号) 的要求, 遵循保护自然岸线、延长人工岸线和提升景观效果原则, 要体现离岸、多区块和曲线的设计思路, 尽量不要阻断海流和潮流, 避免自然岸线缩减, 海湾消失, 自然景观破坏,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破坏, 海水动力条件失衡, 以及海域功能严重受损等不良后果。
4.3.2 挖掘资源潜力, 纵向且深度开发
淤泥质岸线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率相对较差, 但仍然具备一些独特优势。一是港址资源, 曹妃甸深水港址资源具备无限的开发潜力, 黄骅港经过工程措施已经成为北方良港。加强港口建设, 对带动三北地区和冀中南、鲁西北和河南等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二是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 开发潜力巨大, 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盐业资源内涵开发潜力突出, 为盐业和盐化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四是养殖空间资源, 特别是滩涂养殖空间资源, 尚有较大的外延和内涵开发潜力, 可作为发展海洋渔业的一个重要支撑。目前淤泥质岸线开发已较为充分, 今后开发要避免拉线式, 应纵向发展。
4.3.3 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海岸带土地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 第2篇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问题,从景观生产力、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海岸带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辅以山东省无棣县土地持续利用的`个案分析,将土地持续利用的多重目标与景观格局结合在一起进行土地持续利用时空尺度上的综合评价,是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有益拓展.评价结果表明,无棣县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景观生态评价值整体较低,区域差异大.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棣县11个乡镇划分为土地利用的强可持续区、可持续区、弱可持续区、弱不可持续区与强不可持续区等5个梯度区,并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乡村现代化、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等区域差异成因.
作 者:彭建 王仰麟 刘松 吴健生 李卫锋 作者单位:彭建,王仰麟,吴健生,李卫锋(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北京,100871)
刘松(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北京,100035)
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外资源 第3篇
河北省大厂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海云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就语文学科特点而言,课外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凡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判断哪些可以作为资源,该如何利用。
关键词:语文课外资源
资源意识
开发利用
相辅相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就语文学科特点而言,课外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凡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使其与课内教学资源相辅相成,在语文的学习中会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本文将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利用身边资源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就叫语文。”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往往靠的是口语表达,因此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强与弱在生活与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堂五分钟训练,就是在语文课上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发言,可以不拘形式和内容。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 1 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因势利导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的中学生追求时尚,喜欢张扬个性。他们往往做出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不符的行为,例如有的同学上课时听流行音乐,教师在上课时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简单的呵斥学生,在老师的“ 专注” 之下学生会有所收敛,课下找到学生,不妨和他一起探讨流行音乐的问题,流行音乐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时尚的要素,符合学生们追求新奇、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课下搜集流行歌曲的歌词并分类整理,例如,在歌词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在歌词中化用古典诗词名句的,在歌词中演绎了古代故事传说的„„同学们积极搜集整理找到了很多这样的歌词(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总也飞不高;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直接把苏轼的《水调歌头》谱曲演唱而成;《霸王别姬》《愚公移山》都是演绎古代故事传说而成的。)老师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也离不开语文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倡导广泛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坚持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教师要加以引导,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男生大多喜欢体育、车、战争、自然科学类的书,女生大多喜欢一些情感细腻文笔优美的散文或小说类的书,当然也有学生喜欢动漫游戏类的书,畅销书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了解了这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就有了一定的航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把握住无形的精神资源。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 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在读中质疑。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四、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自办小报,每周一期,稿件的来源、编辑,版面的设计、编排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的热情高涨,每一期小报都办得非常出色。优美的散文、燃烧着青春激情的诗歌、幽默诙谐的笑话、富含生活哲理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每一期每一版面无一不体现学生们的风采。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身边瞬间的变化,变成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天气的突然变化和一些突发事件都可以巧妙地用作语文课程资源。一次,我在看晚自习时突然停电,面对突发事件,女生惊叫,男生狂呼,老师大喊一声“大家安静 ”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第二天,我就叫学生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就叫“停电瞬间”同学们很快就写完了,连平时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都很快就完成了。面对突发事件,学生们或欣喜,或担忧,或恐慌,或淡然,种种情绪都是人物描写难得的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开发利用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既拓宽了中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又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要靠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发现去把握。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时刻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判断哪些可以作为资源,该如何利用。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观察力,提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但并不能取代课内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舍本逐末。
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