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精选6篇)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 第1篇

弘扬传统美德 培育良好家风

宣讲人:张啟勇

园区办的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以“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由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磁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成就美好的人生。怎样才能培养良好家风呢?我总结了五点与大家分享。

一、讲究道德,诚实守信。

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家风的核心。高尚的道德可以让人形成充实、高雅的精神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名片,青少年养成诚信的品格,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给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二、重视学习,崇尚知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学习的传统。各位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学习、崇尚知识,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让家庭充满学习的气氛,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青少年生活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家庭中,很容易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千金难买的。

三、勤俭持家,尊重劳动。

勤俭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也是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勤俭家风可以防止青少年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身上的骄气。劳动是创造一切幸福的源泉,青少年在尊重劳动家风的熏陶下,会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从小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养成自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性格。

四、家庭和睦,合理教育。

和睦家庭关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睦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家庭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学,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让他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五、尊老爱幼,邻里互助。

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风之一,可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要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对有困难的邻居要同情、关心和帮助,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关爱老弱病残的大爱精神。

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本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今天我们谈家风,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缺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本期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 第2篇

传承文明家风

平罗七中

八(11)班

马立伟

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听明星的人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越来越少 ;看《财富》的人越来越多,看

《红岩》的人越来越少........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塞满书包的是

言情,堆满床头的是武侠。

一种苍凉的感受袭上心头:文化正离我们远去。不,是我们离文化而远去。熟读唐诗三百手已不再值得骄傲。谈到流行歌曲滔滔不竭。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点一滴地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难道传统文化就这样地消

失了吗?

亲人教导说“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误解或挫折,又总以名种漠然的态度去回避,甚至与之敌对,放纵自己。然而这种时候,我们是绝不应该自暴自弃,尽管再别人眼中,我们可能已变成了一块肮脏不椹的橡皮,但我们应该自己告诉自己,我的内心是洁白的!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 第3篇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背景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涵括的内容十分丰富, 综观国内外关于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研究, 大致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东方社会理论、跨越式发展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甚至是他的整个学说中, 蕴含着一个根本的理论宗旨解放的旨趣。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学说又可称为“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马克思认为, 人的基本需求是推动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也就是说, 人类自身对于外界的种种诉求是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内在驱动力。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紧扣“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宏观主题的。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的“三形态说”从人类存在方式的角度阐述了社会形态, 为人类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的理论始终是以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不同于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更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人的行为规律表现为:需要动机行为, 而且是三者的统一。需要不仅仅是人的行为目标和方向, 并且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将人的需求大体上区分为三个层次, 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此外, 马克思恩格斯还批判地吸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思想精华, 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除以上内容外, 马克思主义还包括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并且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彼此相互联系, 形成一个有机体, 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二、以家风为切入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

在今天看来, 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大背景下, 人的发展, 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的层面, 更多的应该关注发展需要, 其中人格和尊严的发展尤其重要。人类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主体客体”“主体主体”关系中形成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作用在人身上, 具体表现为人格。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道德人格。在伦理学范围内, 人格通常被理解为道德人格, 指人的品德品质, 相当于“人的品格”。人格在中国古代主要被理解为道德人格, 从民族气节到个人操守, 都属于道德人格的范畴。

二是心里人格。心里人格也是心理学、教育学的主要范畴, 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那里, 人格和个性等同, 指个人的心理面貌、心理“格局”,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内容上包含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性格”。

三是法律人格。在法学中, 人格是一种权利, 即“人格权”, 表示法律给予保障的, 与法律主体密不可分离的权利。

马克思历来主张把人当作人、当作主体来看待, 要“绝对承认人格原则”, 反对一切蔑视人、只把人当作某种“手段”、“力量”的说法和做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 短短24个字却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适应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具体问题做起, 不断拓宽渠道, 才能融入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具体到每个家庭, 家风便是一个人个人发展和精神成长的源头, 有什么样的家风, 边有什么样的做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处事风格。当代大学生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 更是一个家庭, 甚至是几代人的追求, 大学生身上折射出的是优良的家风对他的影响, 家风正, 则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反之, 则鼠目寸光, 损人利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下,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更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发展分别入手, 阐述了基本要求及内涵, 同时三者的发展有统一在一处, 即谋求整个人类的幸福与发展。这一点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题完全契合, 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提出:“共产主义是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

三、以家风为切入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

首先, 家庭作为大学生在社会中最基本的生活单元应当起到基础性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大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主要生活的场所, 而家庭始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 始终剥离不了同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 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应当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以润物无声的家庭教育来影响和感化大学生, 父母与长辈的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部分, 更是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家风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今后人生目标指向, 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发展。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指出:“家’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键点, 是一座桥。

其次, 优良家风的形成与传承不仅仅要靠家庭, 也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大环境。我们社会中从来不缺乏优良家风的继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绎者: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同志的光荣事迹无一不说明家风对其深远影响和社会环境的熏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不是抽象的存在, 而是实践的同社会环境发生着实在的关系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政府, 应当积极发挥好自己宏观调经的作用, 利用“看得见的手”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正如国家公务员副局长杨春光所说:“在学校、社会中营造孝老爱亲的大环境, 宣传助人为乐、甘于吃亏的情操, 实事求是的作风, 立志成才、勇于担当的精神。反映在社会教育中, 发挥学校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引导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正能量, 形成宽广的视野与胸怀, 养成热爱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接地气’局面。”大学生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最后, 利用新媒体做中介, 做好广泛宣传, 才能同频共振。从当前外部环境看, 价值观取向复杂多变, 更要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家风,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具体化和实践化, 属于道德文化的范畴, 相比较法律而言, 理论层面, 似乎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 引导向善, 在这一点上同法律的效力是不谋而合的。但是这种引导需要“优良的”大环境的营造才能得以实现。具体来讲, 要与时俱进, 利用好新媒体的宣传。按照新浪网副总编孟波的观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更多元。新媒体这个平台对传统主流媒体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是一个增量平台或平台增量。尤其是对35岁以下的用户来讲, 这些用户可能看传统媒体少一点, 看网络多一些。这些用户对于我们宣传优良家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讲无疑是一个增量。

第二, 更互动。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移动终端随处可见的今天, 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 靠的就是点一下“赞”, 点一下“转发”, 点一下“评论”, 新媒体给人们更多参与权、话语权, 也让他们寻求到了更多存在感。

第三, 更草根。新媒体的草根性降低了人被关注的门槛, 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其中, 因而增强了其传播性。

第四, 更自然。在这样一个知识、信息爆炸, 选择多元化的时代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必须要使得宣传方式和内容带温度, 接地气。弘扬正能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媒体的天职。正如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不能变成冷冰冰的说教, 只有贴近百姓, 带着温度, 生动活泼, 才能真正接地气、见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着眼于培育大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而不是冰冷地、机械地复制给受教育者一些规则, 因此,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同时, 更应当注重情感本身。

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才能够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够在源头上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 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才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21-23页。

[2]《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上)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536页。

[3]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119—120页。

[4]同上, 120页。

弘扬好家风 表彰好媳妇 第4篇

说起杨奶奶,大井头村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杨奶奶名叫杨三妹,今年100岁,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村里口碑最好的老人。

“杨奶奶本身就是村民的好榜样!”在村主任、大井头文化礼堂总干事牟同贵看来,杨奶奶也曾经是村里的好媳妇,不仅对长辈好,还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成人。八十多年前,这个十几岁的台州姑娘嫁到大井头村,从此便在这村里扎了根,而她观念里的婆媳相处之道也就此在她的大家庭里传承下来。

“我们家就没吵过架,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杨三妹的孙子鲍庆平说,奶奶共育有7个儿子,到如今已是五世同堂,膝下子孙近百人。而在他的印象中,从未见过奶奶发脾气。“她常会跟我们说,能做的好事要多做,做不到的也要尽力去做”。鲍庆平的母亲告诉笔者,自她嫁入鲍家以来,婆婆从没有跟她红过脸,也没有对她提过要求,反而帮忙照顾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从来没有抱怨。除了好媳妇、好婆婆,杨奶奶还是村里的和事佬,谁家有矛盾了,总少不了她前去劝解,她总说家和万事兴。杨奶奶还是村里的大媒人,成功做媒二十多对。

但是近两年,村里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渐渐淡去了,一些嫁到村里的新媳妇开始抱怨村里条件不好,甚至有一些人对老人出言顶撞。杨奶奶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今年春节,杨奶奶找到牟同贵,她说好传统不能丢,想着要把争做好媳妇的风气弘扬开来,要办一个好媳妇评选活动,让好媳妇们成为榜样,并表示自己还要给这些好媳妇发红包,以资鼓励。

随后,牟同贵等村干部便按照杨奶奶的意思忙碌起来,经过村民们多次推荐和评选后,陈韩英、黄冬彩、鲍梅兰、周菊兰、项小娇等5人获得了这个特殊的“好媳妇”奖。“因为是杨奶奶提议的,所以我们把这个奖项命名为‘杨奶奶道德风尚奖’,红包都是杨奶奶平日里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她的子女说要出钱,她也不让。她说红包代表她的心意,多少不重要,但钱必须由她自己出。”牟同贵说道。

6月30日晚上,“杨奶奶道德风尚奖”颁奖典礼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在大家的见证下,“好媳妇”们一一上台领奖,并获得杨奶奶亲自包好的500元红包奖励,尊老爱幼的正能量在文化礼堂内得到全面宣扬。看着5位好媳妇一脸自豪,台下的杨奶奶拿着扇子止不住地笑。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 第5篇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这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首先,我想说,家风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指家族中代代相传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每个家庭代代传承的精神基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必须重视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更能够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家风的尊重和认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只有传承和发扬优良家风,才能够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现在,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快速扩散、变化多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保持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心态,又必须以传承优良家风为基础,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争做时代新人,为社会和家庭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传承优良家风,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做起,一步步地将优良家风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家风,才能够真正做到“说得出、做得到”。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着未来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带着传承优良家风的信念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努力成长为一名时代的新人!

弘扬传统 传承家风一年级五班 第6篇

传承家风

一年级五班:余妍杉

一:家风家规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问到“家规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规?”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规。每户人家的规矩都不一样。我家在吃饭时真应了那句“食不言,寝不语”。吃完饭后,不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这就代表你已经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鱼刺、骨头等等要用筷子将它们扫入碗内。做完这些事还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离桌。我们家还有一个家规—事不过三。有一次晚饭后在公园里散步,由于凳子上被人踩过,所以我掏出一张纸,将凳子擦干净,随手一丢就没了。一位清洁工人走了出来说:“你这小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随地乱丢垃圾。”我听她这么一说,我的脸立马红了。我一边道歉一边跑去吧至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去,这才平息了清洁工的怒火。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家风一旦败坏了,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着败坏了。这给坏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就没有人愿意跟这家人交往了,这时候想改就来不及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就更不能顶嘴了,凡是要考虑父母。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要和和气气的说话。叫我们做事,不要推辞,尽量帮父母的忙,这样才能做到“百善孝为先”。

家风就是家规,有了好的规矩才能有条不紊,有了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二:家规家风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而我们家的家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孝。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个家规是我们一辈一辈老祖宗传下来的,还记得我奶奶跟我说过孝字的写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我收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颁奖典礼。有黄凤、吴林香、邵帅等共10位少年获得了“最美孝心少年的称号”。他们个个都令人感动,不仅仅是让人感动,还令人心酸,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心酸!在观看中我曾数次为他们感动,甚至有几次还流下了泪水。

这些“最美孝心少年”,背后各有各的特殊背景,有幼年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去世的,有父母生病的,等等。而且有的甚至还有奶奶、外婆等长辈需要他们照顾的。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他们的付出,甚至超出了大人们所承受的最高范围。看了这些,我很感动,随即也就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他们的毅力那么大,扛起了重担,而其他人却不行。后来,我明白了,那就是奶奶说的“孝”吧!三:家风和家规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在放着家风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和家规。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也分为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家规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

弘扬传统文化家风(精选6篇)弘扬传统文化家风 第1篇弘扬传统美德 培育良好家风宣讲人:张啟勇园区办的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