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精选10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第1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相关学科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6.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7.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端正务实的学风;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运用一门外语;具备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法制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法律语言、文艺理论、艺术美学。
主要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作品专论、影视文学研究、戏曲文学原理、文学创作与实践、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思潮、文学评论、应用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法律语言研究、法制文学研究、文学与法律、修辞学、大众文化等。专业特色:本专业在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学与法学、语言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具有其独创性和开创性,并具有极大的提
高拓展研究层次的空间。主要培养从事普法文化工作的创作人员以及各大媒体、报刊、文化传媒机构等所亟需的具有法学知识背景的编采人员;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司法机构、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培养兼具文学和法律素养的高级工作人员;为高校、科研单位等培养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人员与教育工作者。
就业方向: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是设立此专业的就业保障。目前,文化事业及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社会团体等均可从事各项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人简历,请允许我做自我介绍。
心海飞狐,乃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于2005年6月毕业。几年大学,匆匆而逝。刚入校门的我意气风发,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回想起来宛若昨日。如今要与学生时代作别,每想及就业,便难以自持,心中生出颇多感慨。自知才疏学浅,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决非易事,但向以“乐天派”自耀的我怎甘就此认输,遂做毛遂自荐。在校期间自甘寂寞,潜伏浩瀚之学海,追索学业之精湛,上下求索以实现理想抱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获益匪浅。积极投稿,参加自考,制作网页,在学习中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思辩中求严密,于理性中求自身之成熟。求知之余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多次主持、参加文艺演出,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有了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十年寒窗,已欠父母太多太多,报恩之切,自立之须,我当早日走向社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大量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我冷静自信的性格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这将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由此,我有理由相信,除了专业,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我愿从事秘书文员,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教师等工作。虽然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只要给我机会,相信能够很快掌握相关技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您领导的这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竭尽全力,风雨同舟,共铸辉煌。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如需材料及进一步了解请与我校或与我本人联系。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兴旺发达。
切盼佳音!
此致
敬礼!
自我简介
韦春雪,女,中共预备党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广西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普通话流利标准,硬笔字和粉笔字规范美观。学习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历史等名著书籍,有很好的文学鉴赏能力,经常阅读专业期刊,汲取精华。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服务于教学。写作能力突出,能熟练撰写活动计划、方案、总结和报告等,曾多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奖。工作能力突出,担任文学院09级大学生助理班主任和班级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多次策划组织大型的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曾多次参加广西师院文学院青年自愿者服务工作,担任南宁市十八中和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负责人,担任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曾去崇左市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被实习学校评为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
诚信、执着、热情的我忠诚希望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一份自己的光与热。
自 荐 书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叫韦春雪,是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届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是我从小的理想,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准备着。2010年10月到12月我去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获得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的称号。
一、树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
我在大一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评为“党校学习积极分子”,现在已经光荣入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大局意识。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时刻关注党的教育政策,树立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决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西部地区的三尺讲台。
二、提升从事教师职业的技能与素养
我注重提升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的各项技能与素养。学习上,成绩优秀,专业基础牢固,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2010年4月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普通话标准,第一次考试就通过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语言表达能力强;书写能力好,曾获得学院“三字一画”粉笔字拉力赛三等奖;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常阅读语文教育专业期刊,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动态。工作上,曾任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的校外辅导团负责人、南宁市十八中的校外辅导员,获得了“优秀辅导员”称号;长期担任文学院09级助理班主任和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曾担任“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担任策划和组织过大型活动,组织
大学生志愿者去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地方搞活动,具备了较强组织及协调能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三、培育突出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我立志成为学生的“读写”楷模,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历史、人文、美学等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经常练笔,并在学院文学网站和学科论文集发表了多篇文章,2010年4月荣获“广西师范学院心协举办的征文比赛”一等奖,2009年6月在广西师范学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往昔今日”迎校庆主题征稿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学习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愿借您伯乐慧眼,始我千里之行。如果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定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持之以恒的态度完成任务,诚挚地向您推荐我自己,盼望能成为教学杏坛的一名新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上我的一片赤诚。诚盼您的佳音!恭祝您幸福安康,工作顺利!
自荐人:
二 ○ 一 ○年 十二月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谙透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能成为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第2篇
【摘 要】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特点,与其他民族、种族的文字符号,共同的构成了人类社会辉煌灿烂的文明。
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与人文素养,促进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第3篇
1. 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特点及现状
1.1 教学内容相对固定
汉语言文学学科具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科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 并且教学内容相对固定, 如作为我国教育界代表的北京大学其在建校之初就设置了中文专业, 而该专业经过大约100多年的发展, 中文专业在教学内容及方式等方面已经基本被固定, 并且就我国一些政策规定发展来看, 该专业开设的一些课程也没有出现一些明显变化, 这使得业界形成一种共识, 就是中文专业是底蕴最丰厚的一个专业, 也是整个大学教育体系发展中保持最稳定的一个专业。
1.2 以培养文学人才为主要职责
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 其已经作为一种培养知识分子、诗人、作家的主要温床, 但是这些职业均不具备明显社会学意义, 也就更说不上具备应用性特征了。而近几十年来, 很多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的涉外汉语、新闻学、文秘学等专业, 这也是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的有益尝试, 并且这些专业的开设均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近几年来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在就业率方面却存在明显不高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应用性方面的不足。
1.3 汉语言文学学科教育实践性内容很少
汉语言文学教育往往强调学生对汉语语言运用水平及能力, 并且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而对于实践性的教育内容, 一方面因为专业特点, 该专业本身就缺乏一些实践性内容, 而另一方面, 在重视程度上也是不足, 这导致就算实践也大多集中在文学写作等方面, 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汉语言文学学科在应用性方面的不足。
2.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性上的提高不但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且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特点来说, 其应用性的提高, 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首先汉语言文学学科其出现及发展本身就有着较强的理论依据,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及相关语言学理论均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性方面提高具备充足的实现条件, 当前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已经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 在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这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后社会需求是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提高, 就前文所述, 汉语言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曾经做过很多尝试, 如开设文秘专业、涉外汉语等应用专业无疑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提高有着很好的社会需求。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一些策略
3.1 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科体系进行优化改革
在今后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过程中, 各个高校必须要积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行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体系的优化改革, 及时扩充教学科目、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汉语言文学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对课程的优化设置, 进一步对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结构进行优化重组, 最终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 提高他们语言应用能力, 最终做到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性不断提高。
3.2 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 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渠道, 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 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 必须要重视对教学方式的优化, 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并尽可能避免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而是积极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加强学生实际语言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
高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并优化考核方式, 不能在单纯的将写作能力作为考核学生语言知识能力掌握的唯一定律, 而是应该综合对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书写及一些实际应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测评, 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及对文学素养的掌握。
4 结语
总之, 对于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提高来说, 在深入剖析该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真正实现对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的提高, 切实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
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汉语学科人才的专业知识, 因为其学科本身性质和其他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存在很大不同, 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一直不是很高, 而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定要不断增强专业应用性发展。基于此, 本文就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特点及提高其专业应用性的一些策略做叙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第4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育特点 策略方法
1导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并且强化专业方面知识的学习,在课程的学习上,做到精,专。只有这样,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2汉语言文学的概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是专业性不强,较为弱势的学科。这一学科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因此在其就业阶段会存在着迷茫的状态。汉语言文学的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可见这一专业的重要性。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起着一定的传承作用,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但是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可以使得自身的素质和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对中国语言文学的认识程度和感知力,进而培养学生们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但是,任何专业的学生,要想将自身的价值和所学专业的知识得以发挥,投入到社会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是前提和基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社会中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提高社会价值是学生们在步入社会之前需要考虑的事情。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专业的特点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现状,使得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加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应用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科的设置和学生的学习等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上就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些特点所做的介绍,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具体的情况来采取措施。
3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基本特点
3.1汉语言文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文学专业人才
这么多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作家、文学家等。不过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这些职业并没有被称为社会职业,因此,它的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价值。后来,在不少地高等院校开设了中文学专业方面的小分支,如出现的文秘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等一些其他有关联的专业,拓展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化发展。让更多地学生选择这门专业。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这门专业的社会性,为以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努力,不过,就最近几年学生的毕业后的走向,我们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就业率很差,可以知道,社会对这门专业的认可度还是不行的。
3.2教学内容相对固定
汉语言文学学科具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科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并且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如作为我国教育界代表的北京大学其在建校之初就设置了中文专业,而该专业经过大约100多年的发展,中文专业在教学内容及方式等方面已经基本被固定,并且就我国一些政策规定发展来看,该专业开设的一些课程也没有出现一些明显变化,这使得业界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中文专业是底蕴最丰厚的一个专业,也是整个大学教育体系发展中保持最稳定的一个专业。
3.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缺少实践性的内容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方面,我们看重的是对于学生关于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方面的分析能力,学生对此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这将对于他们今后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学生的实践性方面的教学是少之又少,所以,必须在教学中,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策略
4.1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科体系进行优化改革
在今后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各个高校必须要积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体系的优化改革,及时扩充教学科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汉语言文学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对课程的优化设置,进一步对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最终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提高他们语言应用能力,最终做到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性不断提高。
4.2提高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一个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知识和技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方法,这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稳步地提升,主动参与课堂中的一些教学活动,这对于自身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做贡献。
4.3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们都知道,其包括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课程内容之庞大,使学生都望而生畏。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呢?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的精简力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能够得以强化,核心的内容能够得以展示出来,并且,应当避免学科之间的交叉,要能够很明确的展示出学科的特色知识要点,这样,是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论
综上所述,创新,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经济全球化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创新,一方面是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式,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从这个层面来说,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又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4,08:234-235.
[2]李承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解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7:85-87+2.
[3]靳瑾.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86-187.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简历 第5篇
性别: 男 就业时间: -6-5
民族: 汉族 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1988-01-01 所学专业: 中文
籍贯: 安徽 现居住地: 宁波
婚姻状况: 未婚 手机: ***
起讫时间:.9至.6
学校名称:安徽大学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起讫时间:.5至2011.5
公司名称:惠中房地产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职位名称:广告文案
工作描述:负责策划方案的设计实施,市场策划及宣传;撰写楼盘创意文案;策划和测试业务申请及流程等。
本人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熟悉电子每天和网络媒体语言具有良好的`市场分析和创意思维能力,善于撰写活动策划方案。有一年的广告文案策划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宁波
期望工作行业: 广告业
期望工作职位: 广告策划
期望工作待遇: 4000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简历 第6篇
性别:男/女
出生年月:19xx.xx.xx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
汉语言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xxxxxxxx@xxx.com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记者、文案策划、语文教师(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具有出色文字撰写及编辑能力,优秀的策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熟悉各类媒体,有丰富的采写经验。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教育经历
20xx.9~20xx.7
xx大学
xx学院
汉语言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x.x(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 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 获得院级“三优秀团员” 20xx年 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 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 项目/科研经历
20xx年
xx项目
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
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工作业绩:
实践/工作经历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中学
语文教师
实习
主要工作:教授初中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负责普通话的教学,在班级内部积极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带领班级获得了“全校优秀班集体”的称号,本身也获得了优秀班主任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行政处理
主要工作:办公文具、用品、办公室饮用水、固定资产等的采购、管理工作;招聘工作、员工入职和离职手续的办理、员工考勤统计工作以及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行政费用预算及控制;组织公司会议,收集开会资料,作会议纪要,以及会议决议的跟踪落实情况;公司对外联络工作 个人技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
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 读写能力精通 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教师资格证
(备注:该简历模板为 智联招聘 按照不同专业一般特征进行编写,仅供参考,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智联招聘 不对因使用此模板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更多简历模板,点击进入 简历模板 更多简历写作技巧,点击进入 简历技巧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论文 第7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
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把人文科学列为了人类社会三大类型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一,足见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语言文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么作为影响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首要问题。无可厚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所培养的学生从事的工作离不开对人的教育、对人类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将业务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大多数高等教育学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目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1)适应性原则。教育是为实践服务的,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现代科学技术飞快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要求毕业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技能,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注意紧跟时代,设置有关新课程,更新课程体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2)系统性原则。在课程体系结构规划过程中,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充分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注意保持知识结构的科学性,最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3)稳定性原则。课程需要更新,但同时也需要维持稳定性。因为从文学的角度讲,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专业中的一些基本课程是经过多年实践考验的,已经被证明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中核心的部分,是必须保留而不能轻易取消的。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设想
(1)用实用性理念来指导教学。第一,强化文学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课程包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美学、批评文学等。教学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一是精简课程内容。按照学科发展的形势,去除过时的课程,根据最新的知识结构增加新兴课程。二是优化课程结构。应运用各种媒介,包括电脑、电视传媒,广播传媒等等,与本专业结合起来,声、文、图有机统一,使学生能够提起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强化课程实用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了增加学生就业率,必须用就业的方向指导教学改革,也就是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提升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学生在“读”、“写”、“说”这三个方面能力必须得到强化。也就是培养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掌握汉字意义的能力。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写作各类文体的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能力以及信息调研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第8篇
1.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太深奥
多元文化背景下, 不同文化之间产生的影响与相互渗透, 增加了文化选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困难、简单两个方面难以得到准确的掌握。多元文化的交汇、撞击, 导致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 有一些学生甚至将外国文化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标榜, 直接忽视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大多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 和现实生活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包含的文字知识内容太难理解, 导致学生在学习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时候出现困境, 一些学生甚至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中的内容, 违反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规范性;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一些较为深奥的内容, 难以接受与理解, 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出现滞后现象。
1.2 教学方式陈旧、滞后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呈现一种陈旧、滞后的状态。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 新的文化现象与观点也处于一种持续涌现的趋势, 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往往过于传统与保守, 跟不上文化变换速度, 满足不了实际教学中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过于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而没有重视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自觉性。
1.2.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而没有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过于重视教学中的规范性, 而没有重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导致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积极性下降。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措施与特点
多元文化背景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文化多样性的出现, 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 还需要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实时关注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实际状况,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2.1 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汉语言文学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 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难以掌控汉语言文学中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针对这一实际问题, 教师应当使增加语言文学专业中基础课程的专业深度, 达到承载文化培养的功效;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中, 重视社会需求的满足与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课程, 主要包括专业课、基础课以及方向课, 将文学课程与语言课程作为教学主体, 体现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蕴含的文化性;古代文学与古代汉语等一系列专业课程,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汉语言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实践与专业。实践方面, 强调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专业方面, 强调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 两个方面的合理互补,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优化, 能够很好的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发展。
2.2 合理改革教学方式,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十分的枯燥与乏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 而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方式记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知识, 在一段时间过后通常都会忘记, 达不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应当合理的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充分的调动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推进汉语言专业中考试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加强自己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 还要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研究更多合适的教学方式, 对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辅助教材, 将趣味性、文化性以及知识性集中在一起。多元文化背景下, 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这样能够有效的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 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对于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就目前来看,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 主要原因是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一些课程内容十分困难, 学生难以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 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下降。针这一实际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转变教学方式, 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充分尊重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一种逐渐快速的趋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 是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 教育部门应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多元文化背景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有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 合理的分析汉语言专业教学改革的特点, 有利于促进汉语言文化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多元文化背景,特点
参考文献
[1]黄怡静.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 2010 (15) .
[2]李倩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改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 (107) .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特点分析 第9篇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教学改革 特点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巨大的困难,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教学方式落后。汉语言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了解汉字的构造及字与音之间的关系,通过汉字表达出汉字的象形的意义,因此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需要不断思考和深化才能掌握其内涵,但是目前我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单纯地记读音和字意,单调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打消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需要较高素养的学科,要熟练地掌握汉字的内涵及写作能力,需要大量练习文言文等,文言文的范围还包括通假字、同音字等,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尚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字形相对复杂或者晦涩难懂的字感觉陌生。
应试教育的后果。我国的人才评选方式一直以来就是采用高考的制度,通过分数评判学生的优劣,这样会极大地影响我国在语文教导上只以高分为目标,而忽略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汉语中的人文思想。
二、汉语言教学改革的特点
1.从教学方式方面改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的人文思想,从改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开始,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教师只是起到辅导作用,通过学生的自觉性的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内涵和精神,并且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掌握程度,并且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博大精神的古典文化。与此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科技的力量,全面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教师要不断地融合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性的人才,充分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内涵,彰显出学习热情。
2.从教学课程方面改革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与其他的数理化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与古代文化紧密联系,毕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要学字词、写文章,还要掌握古代的天文地理的知识,掌握前人创造出来的优秀的文化作品,不断丰富掌握知识。由于我国家长对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因此学生学习的科目十分复杂,从而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现代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中,可以将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全部融合到汉语言学科中,充分地将三科目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到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学会如何整合知识,了解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小就精通天文地理,不断地拓宽知识的覆盖面,这样学习汉语言文化就会变得生动无比。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作诗词歌赋的课程,让学生将古人的文化重新捡起来,用作诗词的平仄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快乐,传承中国古文化。
3.从师资队伍方面改革
在我国不乏很多国学大师,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研究颇丰,但是在汉语言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大量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要求逐渐增高,教师本身需要不断提高素质,掌握更多的传统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从而教导学生掌握我国传统文学文化,形成较强的传授性,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传承下去。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还要有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幽默和创新的方式通过一个知识点拓展出多个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掌握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汉语言本身有较强的稳定性,导致教材大同小异,教材的改革也是必需的,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更好的教材。因此,教师要学会主动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素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不断推进,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跟随学生和时代的特点不断进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我国的传统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双重胜利,创新汉语言教学,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传播我国优秀深远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唐瑛霞.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報,2011(05):58-60.
[2]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4):89-91.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知道的知识 第10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知道的知识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