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校园文化
红船精神校园文化(精选3篇)
红船精神校园文化 第1篇
一、“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2005年6月21日,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系统阐述“红船精神”, 认为她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并将其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个基本内涵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各有侧重, 其首创精神是核心, 奋斗精神是灵魂, 奉献精神是根本。
让已经为党和人民提供94年无比精神动力的“红船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 红船旁高校的思政老师责无旁贷。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红船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 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 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创新教育模式, 探索“红船精神”传承之路, 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坚定大学生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风盛行、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扭曲等负面效应, 有针对性地用“红船精神”对年轻人加以规范, 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不忘本、不变质, 自觉用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使红船精神星火相传, 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船”旁的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相关认识
经过调研了解, 嘉兴大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对“红船精神”有些了解、认识和感悟, 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第一, 在红船旁上大学不了解“红船精神”很丢脸。他们觉得应该深入学习、了解与关注“红船精神”, 至少有人提起时也能知道一些;同时, 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弘扬和践行。
第二, 在红船旁的高校上大学很荣光。红船在嘉兴, 有幸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学习, 身为南湖畔的一员让他们感到无限自豪, 不少大学生说:我们是来自南湖红船旁的新一代, 我们在传播着“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也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
第三, 红船旁的大学生应该更励志。“红船精神”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增强创新意识, 激发他们更好的去实践和解放思想, 更好地让他们去了解和保护文化, 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爱国。他们觉得有义务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永远铭记党的'母亲船', 秉承“红船精神”, 继续努力, 发扬大学生的时代风尚, 不断创新, 不懈奋斗, 奋勇前进, 无私奉献,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船犹如一座丰碑, 永远屹立在南湖之滨;红船更是一种精神、始终提供力量源泉, 让人永远铭记于心, 倡导坚持不懈、百折不饶, 激励努力奋斗, 不放弃, 敢于创新, 敢为人先, 甘于奉献, 激励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 拥护共产主义, 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红船畔的大学生思想上就该如此, 行动上亦应体现。
第四, “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理所当然。可以让他们更好对其理解, 可以更好的提起他们对“红船精神”的兴趣, 加深这种精神在脑海中的印象并外化为行动。
第五, 成为党的一员是大多红船旁大学生的追求。大学生应更好地领悟党的立场与宗旨, 了解想要成为一名党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红船”象征着老一辈党员的坚定和不屈, 象征着党的起点与灵魂。一个学生在调研问卷中写到:“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说共产党一大是在红船上召开的。从此,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我前不久参加了入党申请人的培训, 并且顺利地结业了。今后我会好好学习, 端正自己的态度, 多多了解共产党的思想, 争取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坚决拥护党的纲领。”
三、“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使“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 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思政老师应该联系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识, 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 搜集“红船精神”教学资源
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红船精神”相关材料, 如:视频“红船精神”再放光芒、一大代表故里行、“红船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等;图文并茂的PPT材料, 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 避免太深奥的讲解, 改变很少人会听枯燥理论的现实。
(二) 感受“红船精神”现场活动教育
广泛开展活动, 让“红船精神”内化于心。以活动为载体弘扬“红船精神”, 既有形又有效。可分批带同学去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现场教育, 多去红船圣实地教学, 瞻仰革命红船, 真正领略红船风光, 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红船的意义, 切身感受“红船精神”。聆听党创立与发展的讲解, 让学生受到启发, 多去践行这个精神所传达的意义, 激发同学们更好学习。
(三) 开展“红船精神”相关讨论
为了让“红船精神”真正融入学生思想, 可以开展专题讨论, 如:以“弘扬‘红船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研讨, 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更加清楚弘扬“红船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可让学生写相关论文, 在写作过程当中读懂“红船精神”。大力继承弘扬“红船精神”这个建党、兴党精神,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四) 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从现有的思政教材内容入手, 利用情景教学、讨论、演示、视频、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仿真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方法, 在相应的章节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融合教学。下面将侧重谈谈在进行部分教材内容教学时融入“红船精神”的设想:
2015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面
绪论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时, 让同学们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红船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激励同学们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第二节“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教学时, 可以鼓励同学们参加党校学习, 联系“红船精神”适当介绍党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人物。让同学们明白, 要担当年轻人的历史使命, 就应该培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体现的那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第二栏“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教学时, 鼓励学生树立科学信仰, 端正入党动机, 领悟“红船精神”理想信念的当代价值, 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核心特征, 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早期共产主义先进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红船精神”是党的精神结晶, 是党和人民的精神财富,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变革, 这就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紧紧依托“红船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教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 让学生明白, 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前进, 需要弘扬“红船精神”, 不断解放思想, 敢闯新路, 探索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创新中找出路, 在创新中求发展, 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时, 引用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中国梦及中国精神的阐述, 理解党的精神之源, 树立“三个自信”、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第三节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学时, 同样可以把“红船精神”融入教学, “红船精神”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 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 既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又适应时代需要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很好地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用这种精神去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丰富精神世界, 鼓舞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和斗志。
第三章第一节“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时皆可以引入红船精神的丰富价值意蕴, 它凝聚了党的核心价值观, 导引了新的时代精神, 首创精神蕴含着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开创新社会的价值目标, 奋斗精神蕴含着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自信的价值信念, 奉献精神蕴含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红船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立足本职、奉献社会, 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自觉接受各种较有难度的任务,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时时,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时都可以灵活地将“红船精神”融入。鼓励学生学习红船先驱,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五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教学时, 联系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 理解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质就是创新精神, 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要求的青年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这是使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因素。嘉兴高校可以利用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教育优势, 弘扬“红船精神”, 激发学生创业欲望、社会责任感、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 感受创业的环境, 增强对创业的分析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就业能力, 形成对“创业”价值的理性认识,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时,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 结合“红船精神”的学习、实践, 培育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 着重解决信仰、奋斗问题, 而且要注重实践, 着重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2015年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面
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时, 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 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理解“红船精神”是“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结晶, 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 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 建党94年来, 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成为维系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血脉,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第二章第一节“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以及第六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教学时, 同样可以灵活融入“红船精神”。在践行中国梦的今天, 联系“红船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把其所具有的独特涵义, 融入中国梦理念。
第八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时, 让学生明白:漫长的岁月, 在无数人的世代践行中,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 绽放着文明的光芒。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物质不断丰盈, 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满足, 物质与精神的天平还在摇摆中, 社会各界对于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有着发自内心的呼声。面对新的形势, 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世上再也没有一条船, 能像嘉兴革命红船一样成为13亿中国人民心中的向往, 弘扬“红船精神”不仅是继承我党优良传统的需要, 更是当前建立新型社会关系、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十三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更需要我们弘扬“红船精神”。
第十一章第一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教学时, 让学生明白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 就没有自己的私利, 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以“红船精神”引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为构筑和夯实当代人的精神高地提供支撑, 树立和弘扬像中共创始人那样为人民谋利益的“红船精神”典型, 为了人民福祉去奋斗、奉献。
第十二章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二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学时, 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 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 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完成这一事业, 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红船精神”可以促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红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展望
同学们通过对红船精神的学习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 希望通过教育, 培养起大家的创新能力, 将“红船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 让更多的人认识、更好地了解红船精神, 将理论更好用于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文化、热爱文化, 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有的学生认为, “红船精神”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和发展带来许多好的影响。如果能渗透进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大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将会上一个台阶。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党的精神与思想, 可以从中领略到敢为天下先的那种勇敢。这种精神会时刻体现在同学们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中。进入社会, 这种精神能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 取得成功, 这将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优秀。
可以尝试多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网站, 阅读一些报纸上的相关文章等。
其实, “红船精神”不仅是有形地在以上教学中体现, 更主要的是在所有思政教学中都可以隐性体现, 而且还应该融入学生的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
让党员成为文明的窗口和旗帜, 把党的圣地建成党建高地, 激发出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新时期, 作为党的诞生地, 嘉兴这座红色城市的党员和普通市民以“红船精神”为动力, 凝聚力量, 集聚人心, 精心打造“一船红中国, 万众跟党走”的红色品牌, 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船文明”。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 是发展方向, 是奋进明灯, 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如今, 红船早已红遍中国, “红船精神”也早已辐射神州大地, 不仅南湖畔的高校, 而且中国所有高校都应更多地了解与传承这种精神, 让青年一代更多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 2005-6-21.
[2]邹建良.“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5, (2) .
[3]邹建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5, (5) .
[4]胡建成等《改变中国命运的船——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6) .
[5]郭维平.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基于价值导引视角[J].嘉兴学院学报, 2015, (4) .
[6]骆小峰.从红船精神的阐述到中国精神的弘扬——论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嘉兴学院学报, 2013, (4) .
[7]罗获发.弘扬红船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知识经济, 2012, (20) .
[8]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5) .
品读红船领航,传承红船精神作文 第2篇
“红船领航”,初见时,只以为是一艘红色的小船,即便扬帆也只能漾起些许波纹;再见时,其承载的故事与精神,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
细细品味,书中一个个伟大人物的红船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他从神奇的小草中,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终于提取了青蒿素及其生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他这种历经许多曲折艰难,屡受考验后仍然永不放弃,靠着坚定的信念,敢为人先,去实现一次次成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红船精神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她润物无声地伴随着我们成长,虽然我没有屠呦呦等伟人们那样的壮举,但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发扬红船精神。比如三年级时学校举行运动会,我有幸被老师选中代表班级参加跳远比赛。接到任务以后,我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有机会可以为班级争光,担心的`是这么艰巨的任务万一跳砸了就给班级抹黑了。为了取得好成绩,每天放学后我在妈妈的陪伴与指导下进行加强训练。第一天训练的时候,我连踏板都没踩中就起跳了,结果不仅没跳进沙坑,还摔了个狗啃泥。我急得直跺脚,怎么办呢?妈妈温柔地帮我拍掉身上的沙子,告诉我不要着急,慢慢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鼓起勇气进行练习。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我坚持训练了半个多月,摔了无数次的跤,身上和膝盖上到处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时我跳出了2米65的好成绩,获得了三年级组女子跳远比赛的第二名,同学们纷纷为我鼓掌喝彩。这件事不就体现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么?
红船精神 第3篇
一、“红船精神”是嘉兴红色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中国共产党在嘉兴诞生,嘉兴南湖的“一大”纪念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见证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史实,这条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嘉兴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红船精神”。所谓“红船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红色文化是嘉兴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多年来,嘉兴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红船精神”和红色文化,成为嘉兴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红色讲坛:以科学理论引领人。开设“红船论坛”,成为全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主要载体;举办“党员读书周”,组织“红色宣讲”,开展“弘扬红船精神、为红船争辉”系列学习交流活动。
红色节庆:以特色活动感召人。着力打造“七一”红船节系列活动品牌,营造“七一”南湖中国红的浓厚氛围。红色旅游:以做大品牌吸引人。把嘉兴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红色文化进基层:以大众文化凝聚人。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用红色文化汇聚发展力量推动科学发展
凸显嘉兴红色文化中的民生因素,进一步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发展成果共享,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红船精神校园文化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