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精选5篇)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第1篇

黄河从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的上游。黄河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平时河面宽30~40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

黄河的中游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之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地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的下游区域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以下一直到入海口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由于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地势平稳,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以及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第2篇

募,就是募资能力。早年间搞一只PE/VC基金真心不易,不少基金都会有1~2个专注于募资的纯老外,他们深谙欧美文化。因为当时要建立起一只PE或者VC基金,基本都是美元架构,就必须得到欧美的各类FoF、Endowment以及Pension Fund等支持。然而,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巨变。

首先,国内有钱人越来越多并伴随着资产管理的旺盛需求,同时不少人是靠着VC/PE的投资发家致富的互联网创业英雄,对于VC/PE的整套玩法相当了解和接受。因此,愿意将钱反馈到新成立的基金。

其次,A股成为新的甚至是更受欢迎的上市渠道,人民币基金比美元基金更吃香,做人民币基金成为主流,而且银行的私人财富管理中心也开始各种参与,为大家募资提供便利。

最后,某些超级基金尝试在国内深度布局,不断以LP+GP的方式介入并培育各种新兴的VC基金,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先头部队,构建投资从前到后的生态系统。

投,就是投资能力。总结起来就两条:看得准,投得狠。每次潮流的出现都会有几个赚大钱的投资机会,其实也有无数人很早就看到这些战略机会,然而赚钱的基金总是少数。

管,也就是投后管理能力。

投后管理所涉及的核心领域主要包含:人才、钱财、资源、方向和退路。基金在投后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就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其中最核心的还是找退路。能有两次成功退出经验的创始人,就是连续创业成功者了。成功的投资人往往都是n次经验的隔壁老王,熟悉各种姿势的退出:IPO、兼并、收购、换股、借壳上市、换股重组、资产注入等。而且在人脉上和利益制衡上,也能对退出环节的核心玩家——投行,施加很大的压力。

退,即退出。退出和退路略有不同,许多人认为基金投资的公司上市了,就算退出和赚钱了。殊不知,没有变成现金的都是虚空。退出有多种方式:股市上公开卖出股票或者Block Trade、卖私有公司的老股给新投资人、寻求兼并收购以及兑换成现金等。对于退出时机或者方式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笔投资的回报。因此别看有些基金无数IPO的案例,但细究起来,根本没赚到太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退出时机的选择不够好。

黄河下游滩区的高台民居 第3篇

同时,肆虐的黄河和狂暴的洪水也时时刻刻威胁着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淹没农民的庄稼,摧毁村民的房屋,夺走亲人的生命。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与黄河周旋,把洪水带来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在长期与黄河打交道的过程中,居住在滩区内的民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以台式民居尤为突出。

在村落选址上,住在台房的居民根据水势就下之特征,效仿古人择高而居,选择滩区内地势较高,离堤坝距离近,河流拐弯处的内侧滩地作为村落的首要选址。

从房屋建筑形式上看,台房是黄河下游滩区民众用来防水的最普遍、最实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为了防止房屋被洪水冲毁,民众在盖房之前先耗费巨大精力和财力垫起梯形高土台,然后再在高台之上建房造屋。土台高出地面少则3至5米,高者可达8至9米。黄河下游滩区内盖房用的土台在黄河三角洲一带俗称“房台”,筑高土台的过程在当地通常称为“垫房台”或“垫台子”。“房台”有一户一台,各家形成一个独立的活动空间,被叫作“避水台”。在规模较小的村落,邻里关系密切和谐的住户也有共用一台的,这样的高台通称“连水台”。新中国成立前,黄河下游滩区民居所在的房台以独立的“避水台”居多,如今为达到更优的防水效果,在政府的倡导下,滩区内整个村子的房台基本连为一体,像在黄河滩区自然隆起的一片高地。

垫“房台”需要大量的土方,建台房的主要精力和财力大部分用到了“房台”的堆垫上,“垫台子”也就被视为村民生活中的大事。土地承包之前,垫“房台”所用土方的运输工具多为独轮推车和畜力地盘车。黄河下游滩区内的土壤基本是随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到下游的黄土,土质松散,易被洪水冲蚀,为确保“房台”质量,压实所建高土台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农村中习惯用三种方法轧实“房台”:一是用石夯砸实。石夯就是用一个打场用的石碾子,用铁丝捆在一长三短的木条上,底部系上绳索。几个人合力抬起石夯,一下下把高台层层夯实。二是用牛等大牲口踩实。还可以用手压井取地下水把“房台”灌实。

围绕“垫房台”形成了诸多相关的风俗。滨州一带黄河滩区内的村庄,盛行男孩出生后就着手“垫房台”的习俗。有时间就垫上一层土,然后停一段时间,多雨季节还可借用雨水的浇灌自然淤实,这样也能省去夯实土层的环节。土层被淤实以后,再垫一层,这样垫垫停停,经过多年之后,儿子长大了,“房台”也就筑好了,就可以在台子上盖新房为儿子结婚做准备。这种筑“房台”的习俗,便于农民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体现的是比较长远的眼光,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恒心。

20世纪80年代后,黄河下游河滩区的民众又效仿黄河大堤沉沙池的原理,创出了一种新的“垫房台”的方法,称作“淤房台”。在规划好的宅基地周围用土圈成土堰,用柴油机或电机带动水泵引来混浊的黄河水或者利用泥浆泵,把村外的池塘或洼地用水搅成泥浆,引到围堰内,通过泥沙的不断沉积,逐步淤高房台。若在离台基地周围取土的话,“房台”被淤好后,易在“房台”周围形成较深的水池和洼地,一高一低,房台的相对高度显得更高。

土台上的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以青砖为墙基,在屋角及屋梁下面垒起砖柱子,搭起房屋框架,墙体再用土坯填充。这样构造的优势在于,房屋万一经水淹泡,能保全建筑主体,以便洪水过后,重建家园。据说,从前还有一种更简易的营造方法,只有两山墙以土坯填充,前后墙壁则以秫秸或玉米秸扎成篱笆,墙体里外抹上厚泥。洪水泛滥时,经水浸泡的土坯易被滚滚的黄水冲垮,篱笆墙更易随水漂走,成功减弱了水流对屋体的冲击力,四个砖垛支撑的屋顶却能保留下来。洪峰来时,人们还可以登上屋顶,以避水难。在原来屋架的基础上,又可垒土和加上篱笆墙,大大节省了灾后重建的费用。门和窗户上面横放过木,人字形木梁架在砖柱上,檩条则担在屋山墙和梁上。檩条上铺芦苇帘,再盖上厚厚的芦苇或玉米秸秆,上面用麦糠和泥抹平,盖上瓦片,用于保暖防潮。内外墙都用红土和麦糠泥抹平,稍作装饰。房屋前后留有窗户,前大后小。后窗在冬春两个季节基本不开,以防风沙侵入。尽管采用重重方法,但用土坯墙建的屋舍仍极易损坏,现存的所谓老房子有四五十年历史的已经不多见。

滨州市北闫村所处的位置离黄河岸很近,建村的历史也较长,村址也没有什么变动。村内房屋随地基起伏很大,不但户与户之间的房屋高度不同,坐落在同一个院内的不同房舍所处地基的高矮差距也很大,甚至出现相邻两家住户,一家屋顶还不如邻家的房台高。邻里房屋高矮差距大常会成为两家矛盾的根源,迫使邻家出台新的建房计划。房屋的高矮与房屋建造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每次黄河水漫滩后,先前的房屋被废弃,为了防水民众就会在老房台的基础之上再行加高,这样就造成了先建的房子比后造的房子要矮。院落内巨大的高度落差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进自家的院子要爬坡,从正房进入偏房也要爬坡或下坡。由于房子建在高台上,庄稼运输又多靠畜力,当地牛马多有较强的爬坡耐力。

高台垫好之后,再在上面建起房子也就算成了院落,台顶一般不需要再修院墙,只用树枝或庄稼秸秆扎成栅栏,俗称“保障子”。没有院墙,因此不需要盖大院门,民众多用几块木板或缠或钉一个木门,在栅栏豁口的两边分别立上木桩,一个活动的栅栏门也就成了。台基四周呈梯形坡面,前面留有上台下台的斜坡道,为了方便农用车的上下,一般不设台阶。其他三面,都栽上各种树木,既可以防水、防沙,改善小小的生态环境,又能为盖房垒墙提供一定数目的木材。坐落于村边的住户,多在高台外围植上浓密的乔木,防止大水时“房台”受水冲击,出现落河现象。在鲁北平原一带,村子里一般不会种太多的树,独有黄河滩区的村落大都隐现于浓郁的树林中间,彰显出与众不同之处。为了防止雨季暴雨冲刷台子,人们在台子的四面坡上都修有排水的“流子”。台房高高在上,一到下雨时候,从各家房屋顶上流下的雨水在台子上汇集后,沿高台四周的流子而下,流入台下的街道,村中沟式街道也就变成了排水沟渠。在滩区的村落,房台的垫高,使得村内的街道多成为水沟式,都不会多么宽,仅够两辆车错开前进。街道地势低洼,有利的一面是可以作为水沟,把雨水导出村外,另一方面黄河水漫上来时,可行洪水。村内街道多沙土,渗透性强,雨后对人们的出行影响也不会很大。

各家各户所在的位置,常被冠以姓氏加以区别,如称“张家台子”“李家台子”等。

黄河滩区内的居民随时随地提防洪水的到来,房屋的建造和居住习俗,都呈简化的趋势。从院落布局来看,很少见到比较正规的四合院,多是一正房配一两间偏房。正房俗称“北屋”,偏房叫“西屋”或“东屋”,与北屋相对的位置,很少建有房屋。北屋一般不作间隔,即使有间隔,也多用芦苇和秫秸结成的“箔子”。“北屋”如由多间构成,还分“大北屋”“小北屋”和“里间”。“大北屋”为客厅,间隔的部分为“里间”,作为卧室。“北屋”的其余部分称“小北屋”,单设一门。“大北屋”靠北墙处用砖垒成两柱子,搭一块木制条几,紧靠条几冲门放置一张八仙桌,桌子两侧各摆上一把圈椅子,这就是典型的客厅摆设。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和仪式多在此举行。偏房或喂牲口,或作厨房。各种牲口和家畜多拴在树桩上,家禽则在草垛或树丛中安家,没有什么专门的牛棚圈舍,外乡人对此多很好奇。

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台房建筑类型和居住形式。长期以来,房屋的高矮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成了财富的一种象征,于是千方百计地加高自家的房台,以显示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

浅议黄河下游水旱灾害治理对策 第4篇

1.抗旱蓄水,形成引黄取水系统工程新模式

随着黄河流域引水能力不断增加,下游断流状况十分严重,以1997年为例,一年之中油田所在地区的黄河断流长达282天,水资源问题成为一个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多修水库,汛期蓄水,必须解决两大难题,一个资金问题,一个汛期高含沙量引水的技术难题。胜利油田经过两年多时间不断探索和试验,创造了一套引黄取水系统工程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引黄取水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引黄水闸、引黄水渠、提升泵站、沉沙池和水库这样五个部分组成。油田的水利工作者对引黄取水系统工程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成功地解决了引输高含沙量黄河水的技术难题。

1.1 引黄水闸

引黄水闸创造了水力插板引黄闸,工程造价节省50%以上,抵抗洪水冲击破坏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引黄沉沙淤临固坝创造了条件。

1.2 引黄输水渠道和提升泵站

①采用复式断面引黄渠,节省工程投资50%以上,它符合黄河流水大水漫滩、小水归槽的自然规律,增强了引水输沙的能力;②创造了水力插板浮动泵站,节省工程造价60%以上,更重要的是这种泵站在渠道来水量降低时泵站下行增大了渠道来水比降,水流速度加快,溯源冲刷的效果十分明显。

1.3 沉沙池与水库

黄河水在沉沙池中将泥沙沉积下来,清水经过提升泵站进入水库。沉沙池和水库是引黄取水系统工程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传统模式这两项工程是分开单独建设的。胜利油田的水利工作者科学的运用了黄河水中泥沙含量高这一自然规律,把两项工程合成一个整体,在需要建设水库的地方,首先建两条导流土堤把水库包围起来,让高含沙量的黄河水在两条导流土堤组成的“人造周边小黄河”中向前流动。由于河床体高于地面,又有淡水供给,芦苇生长异常繁茂,盘根错节的芦根自成了堤坝的天然防护层,增强了平原水库安全蓄水能力。

从工程投资方面比较,目前胜利油田按传统模式建设一个3000万m3的水库,需要投资2亿元,平均每1m3库容6.7元,而采用“人造周边小黄河”的办法将广南1#沉沙池改建成一个2000万m3的水库,总投资660万元,平均每1m3库容0.33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安全蓄水状况也得到改善。

2.防洪渡汛,创造堤坝建设新工艺

胜利油田在治理黄河、修建水库、预防海上风暴潮的工作中,修建了大量的堤坝,平原地区修建堤坝具有建设时工程投资大、平时维护工作量大、洪水到来时防守难度大的特点。为改变这种局面,近两年来胜利油田创造了两种特殊类型的堤坝。

一种是利用黄河水中泥沙多的特点,通过建造“人造小黄河”的办法引导黄河水自流沉沙造坝,生物植被作为堤坝的防护层,目前油田已将这种堤坝广泛运用于建设平原水库和加固黄河大堤的工作之中。另一种是胜利油田的水利工作者把石油工业中多项专用技术与堤坝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创造了一套水力插板工艺技术。运用这种技术建成水力插板堤坝,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一是堤坝根基深,抗水毁能力强。它的根基深度可以按照最大洪水冲不坏的原则来设计。二是工程造价低。水力插板堤坝与传统土石结构相比,每延长米工程造价降低2/3。三是平时维护加固工作量少,不需要大量抛入毛石进行加固。四是施工速度快,使用范围广。这项技术已进行了专家鉴定,获得国家专利,在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作为一种堤坝建设新的类型,它的推广使用,将会在防洪防汛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黄河治理,科学利用黄河水沙的自然规律

黄河的特点是“水中泥沙多”,在平原地区是“地上悬河”,在两条大堤内又是“二级悬河”。对于黄河这些特殊的自然规律,不但要看到它有害的一面,更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对有利的一面,只要加以利用,将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胜利油田利用黄河“水中泥沙多”的自然规律建设平原水库,使工程施工费用降低90%以上;利用黄河是“二级悬河”的自然规律,在黄河滩唇上建设水力插板引黄闸,自流引水到大堤边淤临沉沙固坝,引黄取水得到了清水,水中泥沙又加固了黄河堤坝。

从胜利油田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黄河治理,必须加强黄河水沙自然规律的研究,必须把引黄取水与治理黄河这两件事科学地结合起来,只要充分利用黄河特殊的自然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造成一些进退两难的局面。黄河治理就应该加强黄河水沙规律综合研究和利用,在黄河下游形成一个引水、固堤、分洪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采取“以黄治黄”的办法,才能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第5篇

关键词:水权体系;基本用水水权;丰余水水权;农业水权;水权转让;水价;黄河下游

黄河水资源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中深层次矛盾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外界条件变化后逐步暴露出来。运用水权与水市场理论,将市场机制引入水资源配置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建立基于基本用水优先的黄河下游水权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黄河下游干流水权分配的基本问题

建立水权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知道思想是:利用基本用水水权,保障各地区基本生活、生态用水以及基本的经济用水,通过允许水权转让,结合水价政策,兼顾地区公平,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黄河下游水权分配及运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①人类基本生活用水优先;②生态环境基本用水优先;③灌区基本用水优先;④工业和城市基本用水优先;⑤地区间合理分水;⑥ 现状用水优先;⑦效益优先。

黄河下游水权体系的基本构架可以分为基本用水水权和丰余水水权两个层次。设立基本用水水权的主要目的是在现状优先原则指导下,结合生活、生态、生产基本用水优先原则,为各地区各行业提供高保证率的基本用水,反应基本的用水公平。丰余水层次的水权配置主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原则,根据水资源供求状况,通过水权交易市场,将水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高的用水部门。

河道内外的分水问题是水权分配的主要内容。黄河上的水库尤其是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都是首要功能,水库水位必须遵从防洪和防凌需要。减淤是指把淤沙冲到海,一般不能和其他河道外来用水兼容。防洪和减淤二者也随 、水情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弹性,是可以调度的。功能配水的原则是:防洪、防凌、减淤、生态功能用水优先,作为基本用水水权;其次是供水、灌溉、发电。根据黄河水资源紧缺的具体情况和三门峡、小浪底两水库的建设目标。供水、灌溉等河道外用水具有优先权,即首先满足下游河道外用水,然后才兼顾发电。

黄河下游引水以农业引水为主,处理好农业水权问题,是建立黄河下游水权体系的关键。针对农业水权的以上特点,要处理好农业水权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实施定额制度和基本用水水权制度,保证农田关键时期的基本用水,允许基本用水水权转让。二是通过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竞争性的水价,抑制过度用水需求,敦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水权具有时间、地点、取水量、取水方式、取水条件等各种构成要素。受水文规律复杂性的影响,水权的界定比较困难。尤其是当水权转让时,往往给第三方带来有益或有害的影响。而且水的流程不同,其率也不同。因此,配给各用户的水权应以干流取水口处的水量确定,但在确定基本用水水权时考虑水的沿程损失,同时根据多年水文监测统计结果,适当考虑回归水。

二、黄河下游干流水权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一)基本用水水权初始分配

基本用水水权主要是为保证基本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作为枯水年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平基础。水权初始分配的过程如下:

1.根据黄河多年水文资料和水库兴利库容、下游用水保证率等确定某一枯水年型的来水量作为基本用水水权可分配水量。

2.确定水权用户及优先权。基本用水水权用户以现状用水户为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国家通过政治协商制定一些修正条款对用水户进行增减。

3.确定水权定额。基本用水水权根据科学制定的定额、标准确定。定额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节水技术水平下的耗水量或取水量。

4.水权申报。用户申请基本用水水权,可以在定额以内,但不可以超过定额。

5.水权核定。根据用水定额和取用黄河水比例,结合用水依赖度进行修正,计算得出各用户基本用水水权核定量。

6.确定有效满足的可分配基本用水水量。

7.各省在限额内按照优先原则确定本省内各用户基本用水水权。

(二)丰余水水权配置

建立丰余水水权分配制度,旨在通过取水权的拍卖、转让、租赁等,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水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高的地方。

丰余水可分水量是指基本用水水量以外的来水,与天然来水有关,具有随机性。但根据水文预报和水库调度,可以预测本月、本旬的可分水量。丰余水用户不受任何限制,用水也不考虑定额问题,但用水须向黄委申请购买。丰余水权受省际分水指标限制,各省每年年初应根据本省分水指标对各用户规定用水限额,在实际取水时,用水超出限额后开始缴纳水权转让基金。

(三)水权体系运作机制

1.水权管理、水权转让和水权市场

取水时间是水权的重要特征之一。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期发生变化等原因,水权所有者可能会要求提前或推迟使用水权。由于水权尤其是基本用水水权是根据水库对天然来水的调蓄之后确定的流量过程线分配的,饮水时间的变化将可能影响水库的调度,并受到来水量的限制,因此水权的提前或推迟使用要根据水库调度情况和用户申请确定。

基本用水水权初始分配后的获得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水市场从其他基本用水水权用户处受让(永久或临时);二是以投资换水权,用户投资与水资源开发、节约工程,获得相应水权。如建设大坝,增加了用水保证率,可分配优先水权增多,可以根据投资等指标分配;或者投资与农村灌溉节水措施,获得节约下来的相应水权,这也是水权转让的主要内容之一。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精选5篇)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第1篇黄河从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