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压范文
混凝土抗压范文(精选12篇)
混凝土抗压 第1篇
自20世纪90年代起[3], 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废旧橡胶轮胎的处理问题, 将废旧轮胎磨碎制得胶粉, 然后与水泥混凝土混合, 制成“橡胶水泥混凝土”。它的性能介于普通混凝土 (刚性) 和沥青混凝土 (柔性) 之间, 并集合了橡胶和水泥混凝土的特点。目前, 橡胶粉用于水泥路面混凝土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对40目、80目、120目3种橡胶粒径、5种掺量的橡胶水泥混凝土试件进行静态抗压试验, 研究橡胶水泥混凝土的韧性。
1 原材料及配比
试验方案中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石子=1:0.45:1.84:3.64。在保持基准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的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将40目、80目、120目3组橡胶粉掺入混凝土中, 等体积取代砂和石料, 并保持砂和石料的比例不变。橡胶粉的掺量分别为15kg/m3、30kg/m3、60kg/m3、90kg/m3、110kg/m3。共设计15组配合比。其具体配合比设计见表1。RPCC试件的标号为Cm-n, 其中m代表橡胶粉的目数, n代表橡胶粉的掺量。基准混凝土的编号为CO。试验成型16组100100100立方体试件, 进行静态抗压试验。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按照上述的步骤, 对各组试件的抗压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2。
图1为橡胶水泥强混凝土28天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化曲线。未掺橡胶粉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52.73MPa, 可以看出橡胶粉的加入使得混凝上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并且随着橡胶粉目数的增加, 橡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不断下降。其中, 120目的橡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最多, 掺量为110kg/m3时, 抗压强度就已经降到24.69Mpa, 降幅达54%。
由图1可以看出, 3组橡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均随掺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掺量30Mpa时, 橡胶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幅均小于30%。3组混凝土的强度均在110kg/m3下降幅度最大。
橡胶粉的加入使得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有:作为弹性体的橡胶粒子[6], 其强度相对于周围的混凝土基体来说几乎可忽略不计, 在荷载作用下, 橡胶混凝土试件内部的应力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橡胶集料周围的混凝土首先出现应力集中。橡胶颗粒受到的应力较小, 而橡胶周围混凝土受到的应力较大, 特别是相距较近的橡胶颗粒之间的混凝土应力更大, 从而导致橡胶混凝土试件破坏。因此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 橡胶颗粒之间的距离减小, 橡胶周围的混凝土应力增大, 使橡胶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降低;此外, 橡胶粒子作为高分子材料, 表面为憎水性, 与无机胶凝材料浸润性差, 使得橡胶粒子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脆弱, 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对于基准混凝土, 其最终的破坏形态为正倒分离的不明显的四角锥形。试件破坏时, 由于试验机突然卸载, 积蓄在试验机上的变形能急剧释放, 使试块受到剧烈冲击, 产生巨大响声, 同时有试块向四周飞溅。呈现极明显的脆性破坏形态。
橡胶水泥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后 (承受极限抗压强度荷载之后) , 试件仍保持原有形状, 而不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立刻碎裂 (甚至碎散) 。此外, 试件表面几乎看不到裂纹, 且在极限荷载出现后仍能承受较长时间的荷载, 表明橡胶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大大提高, 韧性大大增强, 由脆性破坏转变成具有一定塑性的破坏形态。董建伟, 朱涵[4], 刘春生[5]等人认为, 橡胶细集料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破坏机理为:橡胶细集料是分布在砂浆或混凝土内的微小弹簧单元, 破坏始自橡胶微粒周边的水泥基材料产生应力集中而受拉开裂, 橡胶微粒本身有很好的抗拉特性, 因此它阻碍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试件受压破坏裂缝无法贯通, 保持了试件的完整性。
3 结论
⑴橡胶粉的加入使得混凝上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并且随着橡胶粉目数的增加, 橡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不断下降。
⑵橡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均随掺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⑶橡胶水泥混凝土试件在试验后, 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形状, 而不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立刻碎裂 (甚至碎散) 。此外, 试件表面几乎看不到裂纹, 且在极限荷载出现后仍能承受较长时间的荷载, 表明橡胶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大大提高, 韧性大大增强。
摘要:机场道面和路面中, 在水泥混凝土里掺入适量的橡胶集料制成橡胶水泥混凝土, 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韧性, 有效解决因水泥混凝土的缺点对路面产生的不利影响。对3种橡胶粒径、5种掺量的橡胶水泥混凝土试件进行静态抗压试验。结果表明, 橡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均随粒径的增大和掺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由脆性破坏转变成具有一定塑性的破坏形态, 韧性大大加强。
关键词:橡胶水泥混凝土,静态抗压强度,韧性
参考文献
[1]石文杰, 蔡水田等.机场场道工程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2]李小燕, 高培伟.机场道面开裂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施工技术, 2006, 2:46-48.
[3]管学茂, 史新亮等.橡胶粉改性路面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新型建筑材料, 2008, 10:11-14.
[4]董建伟, 袁琳, 朱涵.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J].混凝土, 2006 (7) :69-71
[5]刘春生, 朱涵, 李志国等.橡胶细集料水泥砂浆基本性能研究[J].混凝土, 2005 (7) :38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开题报告 第2篇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涉及到公路、桥梁、建筑、港口、码头、隧道等一系列工程项目。
而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及其重要的一项检测指标,不仅关乎工程项目的的合格验收,更关
乎到国家财产、人民安全问题。
有太多工程案例证明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够而使国家和人民付出
了惨重的代价。因此我认为研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本选题的研究可以使自己在大学几年内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检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并提高动手能力,将知识化为技术,用实践检验知识,这样有利于以后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我认为研究此选题有很重要的价值。
二、本选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内容、结构框架、创新之处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一、内容为:分别详细论述水胶比、粗细集料、混凝土工艺、施工工艺、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二、结构框架:确定选题和关键字,总体概述混凝土及其在当前的使用背景,引入论文内容(必要时可以通过引入工程案例来进行论述),对论文内容通过实验数据和知识原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总结论述,结束。
三、本选题创新之处在于用试验结合理论、用数据说话,用原理分析原因。并且用工程案例和真实的数据来进行论证,使论文更有信服力增加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要突破的难点在于需要引用各种试验数据来逐一论述各种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三、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混凝土抗压 第3篇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通过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来推定该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多年,是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仪器之一,但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容易出现偏差的环节。怎样保证检测精度,使其在监督检验结构工程质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注意回弹法检测的适用条件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首先要满足技术规程中所规定的条件,同时,必须注意回弹法使用前提是要求被检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基本一致。当测试部位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遭受冻害、化学腐蚀、火灾、高温损伤的,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注重回弹仪的校准和保养
回弹仪是一种计量器具,其本身是否处于标准状态会直接影响回弹法检测精度。回弹仪的校准和保养要注意以下四点:
(1)新回弹仪启用前,必须送校准机构进行校准:
(2)回弹仪每次使用完毕,要及时进行保养;
(3)回弹仪当天使用前应先在钢砧上进行率定试验;
(4)率定值不合格或有其他情况应进行常规保养。
要树立“校准是手段、关键在保养”的正确观念,因为设备仪器的标准是现场检测精度的第一道关,因此,现场检测时应随身携带标准钢砧,以便随时进行率定试验,适时更换,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度。
三、正确选择测区
(1)检测构件布置测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 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的距离不宜大于O.5 m,且不宜小于0.2 m。
(2)测区宜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面,并选在对称的两个可测面上,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分布均匀。
(3)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遇到小型薄壁构件时,应设置支撑固定。
(4)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避开蜂窝、麻面,检测前应进行清理、平整,不应有装饰层、疏松层、浮浆、油垢。
(5)检测时遇到杂物要将其清除,并将残留的粉末、碎屑清理干净,还需注意混凝土表层是否干燥。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对回弹法检测影响较大,对于潮湿或浸水的混凝土,须待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检测。
四、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和计算
近些年来,随着泵送混凝土的普及应用,使碳化的测量和判定成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心病",碳化的测量成了回弹法测强准确度的“决定”因素。目前,判断混凝土碳化的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方法,即酚酞法。酚酞法实际判断的是混凝土的中性化深度,因为酚酞遇碱变红而对碳化的生成物碳酸钙不反应,所以应把混凝土表面滴上酚酞后未
变红的深度当作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碳化的测量对于提高回弹法测强的精度极其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1)采用适当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 mm的孔洞,建议用尖榔头敲击出有斜侧面的小窝,这样有利于看清变色界限和准确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使用碳化深度测量仪读数。
(3)碳化测量的位置应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
(4)滴完酚酞溶液后不要急于看是否变色并读数,因为目前泵送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其表面碱度不像传统混凝土那么大,酚酞滴上后变色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变色界限也不像传统自拌混凝土那样“一目了然".在回弹完数个构件后再测量会更准确。
(5)碳化的测量数量要够,技术规程规定要不少于测区数的30%,当碳化深度值级差大于2.O 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6)每个碳化测量点的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平均值,不应只找测点的最深处测量。
(7)遇见碳化值异常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分析、多调查施工过程及所用模板和脱模剂情况,分析其是否为混凝土表面中性化而非真碳化,谨慎处理以免误判。
总之,混凝土特别是泵送混凝土碳化是一个复杂的多相物理化学过程,目前所用的判断及测量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检测人员规范操作、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碳化测量的作用,准确检测混凝土强度。
五、回弹值的修正
近年来,随着城市泵送混凝土使用的普及,采用回弹法按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表推定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值将明显低于其实际强度值。这是因为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粗骨料粒径较小,砂率增加,混凝土的砂浆包裹层偏厚,表面硬度较低所致。因此,在运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必须要事先了解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并注意修正。另外,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侧面时,一定要先按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进行修正,然后再按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对混凝土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进行修正,这种先后修正的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用分别修正后的值直接与原始值相加或相减,否则将造成计算错误,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
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第4篇
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加工、破碎、分级后,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 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 (主要是粗骨料) 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具有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降低天然砂石料开采量与开采能耗, 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据统计, 目前我国每年由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约1 360万t,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近些年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其最基本又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本文从配合比试验入手, 着重探讨了水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以及龄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原材料
水泥:河南安阳湖波水泥公司生产的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表观密度为3 100 kg/m3;
砂:普通黄砂, 细度模数为2.85;
水:安阳市城市自来水;
天然粗骨料:连续级配的碎石, 最大粒径为31.5 mm;
再生粗骨料:由拆除的某民用旧建筑物的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而成。粗骨料的基本性能见表1。
1.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本研究共完成了NC-, RC-25-, RC-50-, RC-75-, RC-100-四个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同的试验系列, 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 25%, 50%, 75%, 100%。试验试件的编号1, 2, 3, 4分别代表混凝土水灰比为0.40, 0.45, 0.50, 0.55。各组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2。
1.3 试块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方法
各组混凝土拌和物均采用人工搅拌, 具体做法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 (GB T 50080-2002) 进行, 试件浇筑24 h后拆模, 在标注养护条件下养护至7 d、14 d、28 d、56 d、90 d后进行试验。每组混凝土共浇筑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试件6块, 所有试件均为一批浇注完成。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严格遵循《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进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破坏形态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破坏面基本上均出现在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之间, 属于粘结破坏。当轴向压力逐渐增大时, 试块开始出现沿斜向向上下两端发展的侧表层裂缝;继续增大轴向压力, 裂缝由表层逐渐向混凝土内部发展, 导致表层混凝土外鼓、剥落, 最终破坏。但是, 从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观察, 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 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变弱, 内部混凝土无法有效约束外部混凝土, 其试块破坏时均未形成典型的对锥形体。
2.2 水灰比的影响
对于混凝土而言, 水灰比是影响其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灰比成反比关系。图1给出了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从图1中可以得知, 随着水灰比的增大,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再减小。这一点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25%、75%和100%时, 表现尤为明显, 呈现出了较好的线性关系。当水灰比等于0.40和0.45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不大。因为当水灰比较小时, 水泥浆的强度相对较高,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趋向于由再生骨料的抗压强度决定, 从而使得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法随着水泥浆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因此, 通过过分减小水灰比以获得较高抗压强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当水灰比大于0.45时, 尤其是水灰比从0.50增大到0.55,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是水灰比较高时, 再生混凝土骨料周围的水泥砂浆强度降低, 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始自水泥浆体的开裂。故再生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取0.45左右。
2.3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
图2给出了水灰比 (mw/mc) 为0.45时, 龄期至56 d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关系。从图2中可以看出,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低于同龄期的普通混凝土, 并且强度的降低程度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从25%增加到100%时, 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降低15%~30%。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再生骨料表面环境不利于水泥石和再生粗骨料间粘结强度的发展, 再生粗骨料与新旧砂浆之间粘结较为薄弱;二是再生粗骨料内部出现了积累损伤, 在轴向压力作用下, 骨料损伤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为了使再生混凝土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 日本有关研究文献建议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不宜超过30%。
2.4 龄期的影响
图3给出了水灰比 (mw/mc) 为0.45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大。当龄期在0~28 d时, 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长速率明显快于再生混凝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再生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空隙率较高, 并且表面环境比天然骨料差, 使得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结强度较弱, 从而导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较慢。但当龄期在28~90 d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长速率明显快于普通混凝土, 其原因是在拌和再生骨料过程中吸收的一部分拌和水会随着水泥水化的进行而释放出来, 从而促进了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 表现为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增长速率较普通混凝土快。
3 结语
(1) 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破坏基本上均属于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间的粘结破坏。但是再生混凝土破坏时的环箍效应没有普通混凝土那么明显。
(2) 与普通混凝土类似, 当水灰比较大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当水灰比不是太大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不是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显著增大。因此不宜过分地减小水灰比以获取较高的抗压强度, 建议再生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45左右。
(3)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密切相关,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从25%增大到100%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相同配合比的普通混凝土降低15%~30%。
(4)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但是在28 d龄期后,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仍有较大的增长。
参考文献
[1]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S].
[2]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
[3]肖建庄等.再生混凝土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 2003 (10) :17~20, 57.
[4]肖建庄等.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4, 32 (12) :1558~1561.
[5]赵军等.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验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7, 18 (3) :80~84.
[6]张学兵等.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几个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5, 27 (1) :129~133.
[7]卢鹏程.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征[J].混凝土, 2004 (7) :34~36.
混凝土抗压 第5篇
混凝土试块试验后,应将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按施工部位及时间顺序编号,及时登记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汇总表内,
基础或主体结构完成后,单位工程应按分部工程以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为同一验收批,参加评定的必须是标准养护28d试块的抗压强度,
工程中所用各品种,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均应分别进行统计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以同批内标准试件的全部强度代表值按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进行检验评定。强度评定根据试块的组数不同分为统计法和非统计法。当试块组数n≥10时,应采用统计法计算评定混凝土强度,n<10时,应采用非统计法计算评定。强度评定应列出公式,写出计算过程。
当对混凝土试块的代表性有怀疑时,或现场未按规定留置试块,或验收批评定不合格时,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采用从结构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检测方法,推定结构混凝土强度。
航空业“结婚”抗压 第6篇
受燃料价格上涨影响,4月15日,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公司与第五大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冒着“垄断”、“减少就业机会”等指责宣布合并,从而诞生全球最大的航空企业。
航空燃油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占航空公司总体运营成本的40%以上。达美与西北航空合并时,原油价格已经从1月中期的每桶约90美元上升至约110美元,大幅度提高加大了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此外,美国经济表现疲软,信贷紧缩导致融资困难,也让航空公司雪上加霜。
许多人都认为,2008年很可能成为美国航空业迄今景气最差的年份。此前美国航空业亏损最多的一年是“9.11”事件之后的2002年,共计亏损110亿美元。
达美与西北航空的合并刺激了市场间的竞争。
5月4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母公司UAL集团宣布,正在寻求与全美航空公司进行合并。目前,这两家公司分别在美国航空业位居第二和第七。如果合并成功,其规模将超过达美-西北航空。
而就在不久前,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曾有意与美国大陆航空公司进行合并,但被后者拒绝。
有分析师预计,经过一系列合并后,美国最终将出现3家航空巨头,控制约80%的全美航空交通量。
目前,相对于较为便宜的但却一直未见起色的“低成本航空”,合并被全球航空业认为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合并,航空公司可以整合线路、优化人员,通过“避免重复”而省下更多的成本。
而那些降低服务标准、合并航线、取消座舱硬件设施甚至淘汰老旧机型、提高票价的做法被认为是治标不治本,似乎可解燃眉之急,但时间一长,公司很容易滑入另一个极端——自今年3月以来,包括美国天空巴士航空公司、边疆航空公司在内的4家廉价航空公司申请破产。
尽管美国航空巨头频频出手,但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同行相比,他们还是迟了一步。
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法航-荷航集团就是法国航空公司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合并的结果。
欧洲第三大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在今年3月初也将它在西班牙最大的伊比利亚航空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提高到13%以上。此前,它还参与收购了西班牙第二大的西班牙航空公司。
3月27日,柏林航空花了1.4亿欧元现金和承担1.9亿—2亿欧元的净债务的代价,收购LTU航空公司100%的股份。
不仅如此,有消息指出:欧洲航空巨头还打算“染指”整合后的美国民航业版图——英国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法航-荷航集团均有意入股合并后的美国航空企业。
这一“野心”的源头来自于欧盟和美国间已经生效的“开放天空。协议中,双方承诺降低跨大西洋航班价格,使旅客拥有更多选择,以促进客运量的提升。
这样,几大航空公司同处于一个全球性航空联盟的背景下,人人自危,不足为奇。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分析 第7篇
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块。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强度规定为在20±2℃, 相对湿度在95%以上, 养护28天条件下, 强度保证率为95%以上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制作步骤如下:
1.1 把称量好的混凝土组分砂、石、水泥和水搅拌均匀。
1.2 装入试模。
1.3 放在振动台上振动。
1.4 振动后放置24小时-48小时。
1.5 拆模养护。
1.6 养护到28天, 用压力试验机试压强度。
混凝土试模在振动台上振动时间的不同, 即使在相同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有较大的差异。
以C20混凝土为例, 做下面一组试验:用相同质量和配合比的砂子、石子、水泥和水搅拌成新鲜混凝土, 分三组装入试模, 在振动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和4分钟的三种时间情况下振动, 然后静置24小时-48小时, 拆模养护, 养护7天, 用压力试验机试压
2 振动时间为1分钟的一组混凝土压力值分别为206KN、226KN、218KN
首先计算出7天强度, 再导出28天强度。
平均值= (78%+86%+83%) /3=82%, 离115%相差115%-82%=33%, 相差较大。
3 振动时间为2分钟的一组混凝土压力值分别为310KN、305KN、312KN
首先计算出7天强度, 再导出28天强度。
平均值= (118%+116%+119%) /3=118%, 结果接近115%。
4 振动时间为4分钟的一组混凝土压力值分别为385KN、396KN、402KN
首先计算出7天强度, 再导出28天强度。
平均值= (146%+151%+153%) /3=150%, 与115%相比, 超过150%-115%=35%。
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时间为1分钟的混凝土只能达到80%-90%的强度;振动时间为2分钟的混凝土强度准确达到115%;振动时间为4分钟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30%-140%。
由此得出, 振动时间为1分钟, 强度达不到标准强度;振动时间为2分钟, 准确达到115%;振动时间为4分钟, 混凝土强度过高, 不符合标准要求。
实验分析可知, 振动时间短 (为1分钟) , 混凝土中砂、石、水泥和水粘结程度不密实, 所以达不到强度标准;振动时间过长 (为4分钟) , 混凝土中砂、石、水泥和水粘结程度过于密实, 不仅强度高于标准强度, 还浪费试验时间;振动时间合适 (为2分钟) , 混凝土中砂、石、水泥和水粘结程度比较密实, 抗压强度准确达到标准要求。
5 在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 掌握好2 分钟振动时间, 可以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密实度, 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还有:
5.1 水泥标号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
水泥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 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 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当用同一种水泥 (品种及标号相同) 时,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决定于水灰比。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 水灰比愈小, 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与骨料粘结力也愈大, 混凝土的强度也愈高。混凝土的强度, 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
5.2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 水泥水化速度加快, 因而混凝土强度发展也加快。温度降低, 水泥水化速度降低, 混凝土强度发展相应迟缓。湿度适当, 水泥水化能顺利进行, 使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展。如果湿度不够, 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甚至停止水化, 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5.3 龄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保证因素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 其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混凝土的强度能否保证决定着工程质量, 应该重视控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因素,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科学、合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摘要:混凝土振动时间以2分钟为宜。混凝土的强度, 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 随着温度、湿度增高而增大, 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因素,振动时间,2分钟,水灰比,水泥标号,温度,湿度,龄期
参考文献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思考 第8篇
回弹法在我国使用广泛,这不仅是因为回弹法简便、灵活、符合国情,更是由于我国已经解决了回弹法使用精度不高和不能普遍推广的关键问题。
回弹法是用弹簧驱动弹击锤,通过弹击锤驱动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因为混凝土强度的差异其表面硬度也不相同,所以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后,反作用给弹击锤的力度也不一样。测出弹击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即回弹值。以回弹值作为与混凝土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
本文就简要介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几点思考。
2 回弹仪的要求
2.1 回弹仪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回弹仪为ZC3-A型指针直读式混凝土回弹仪,其标准状态下冲击能量为2.207 J。
2.2 回弹仪的状态要求
4℃~40℃为回弹仪使用的正常环境温度。使用前需用钢砧率定,率定值为80±2。5℃~35℃为回弹仪率定试验正常的室温范围,室内应干燥。率定时钢砧应在刚度较大的地面平稳放置。率定值测定时,分四次旋转弹击杆,每次以90°旋转。弹击杆每旋转一次后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平均回弹值应为80±2,满足此要求即为率定合格。
2.3 回弹仪的检定要求
检定工作必须在回弹仪启用前完成。6个月为回弹仪的检定有效时间,所以超过6个月回弹仪必须重新检定;弹击达到6 000次的回弹仪,弹簧容易出现疲劳,造成检测回弹值误差较大,必须重新检定;正常保养后,在钢砧上率定不合格时也需重新检定。此外发生故障的回弹仪,经过维修后也应重新检定。
2.4 回弹仪的保养
使用中由于仪器本身(易损件、金属疲劳)、人为(违反操作规程、撞击)、环境(温湿度、灰尘、油污)等因素,常发生故障或损坏而影响使用,因此要定期做好保养,改善其技术状况。
1)弹击满2 000次的回弹仪;对回弹值有质疑;率定不合格,出现以上情况都应及时保养。
2)回弹仪的弹击杆在检测结束应伸出机壳,弹击杆、杆端、刻度尺表面和外壳上残留的污垢、尘土应及时擦拭。弹击杆在不用时应压入机壳,用按钮经弹击后锁住机芯,将回弹仪放入专用仪器箱,在干燥阴凉处存放。
3 数据的采集
3.1 检测方法
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逐个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称为单个检测;适用于对某些独立结构或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有质疑或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检查,具有针对性。第二种方法是抽样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强度相同,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养护时间相近的结构(或构件),也称批量检测;该方法适用于结构(或构件)数量较多的情况。抽样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随机抽检构件应具有代表性。
具体的检测方案,一般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3.2 测区的确定
测区是回弹法采集数据的基本单元,面积不超过0.2 m×0.2 m。测区的选择是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测区表面应平整、清洁,避开蜂窝、麻面和有污垢的区域,必要时还应进行清理。
每个结构(或构件)测区不应少于10个,构件较小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测区位置应合理布置,相邻两测区应在2 m以内,距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应控制在200 mm~500 mm范围内。
3.3 回弹值测量
检测时回弹仪轴线应与检测面垂直,两人配合,一人边回弹边读数,另一人边记录边重复,避免错记和漏记。
在测区内平均布置测点,相邻测点距离应大于20 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距离应大于30 mm。气孔、外露石子上不应设置测点,一个测点只弹击一次。每个测点回弹值估读至1,一个测区测定16个回弹值。
3.4 碳化深度值测量
1)碳化深度值应在回弹结束后测量,测点不应少于该构件测区数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各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如果某个构件碳化深度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大于2 mm时,应在所有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2)可采用斧凿在测区表面开凿直径约20 mm孔洞,孔深大于碳化深度,并用毛刷清除孔洞内粉末和碎屑。随后,可用注射器或滴管抽取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侧,待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用碳化深度仪测量碳化深度,精确至0.5 mm。测量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
4 回弹值的计算
1)测区平均回弹值的计算,首先应去除该测区16个回弹值(Ri)中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10个回弹值求平均值,即为该测区平均回弹值(Rm)。
2)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都应按要求进行测区平均回弹值修正。
3)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检测且测试面为非浇筑侧面时,应先对测区平均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对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5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推定
1)结构(或构件)各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所求得平均回弹值(Rm)和平均碳化深度值(dm)查表得出,泵送混凝土还应根据其构件碳化深度计算。
2)可根据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求出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测区不少于10个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3)确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将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作为该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如果该结构或构件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 MPa时,因无法计算平均值及方差值,也只能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此外,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大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等于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与1.645倍强度标准差之差。
4)抽样检测的构件,如果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 MPa,且标准差大于4.5 MPa,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如果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 MPa,但是标准差大于5.5 MPa,则该批构件也应该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6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则是推定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质量优劣的常用方法。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开展检测工作,保证检测数据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混凝土构件质量的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
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测定方法探讨 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弹性模量,数据分析法
1 规范方法简述
1.1 对试件和试验设备的要求
文献[2]规定试件尺寸为150 mm150 mm300 mm的标准棱柱体, 承压面的平面公差度不大于0.0 005 d (d为边长) , 各边长尺寸公差不大于1 mm, 压力试验机符合一般技术要求, 且其测量精度不低于±1%。
1.2 试验步骤
(1) 取3个试件测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p, 剩余3个试件测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 精确对中, 调整使其接触面均匀。
(3) 加荷至F0, 保持恒载60 s并在以后的30 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0。应立即连续均匀地加荷至Fa, 保持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a。当以上这些变形值之差与他们的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 应重新对中试件后重复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低于20%, 则此次试验无效。
(4) 在确认试件符合条件后, 至少进行两次反复预压, 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 加载到F0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0;再用同样的加荷速度加载至Fa, 持荷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a。
1.3 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
混凝土弹性模量值计算公式:
undefined
式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 (MPa) ;Fa为1/3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 (N) ;F0为0.5MPa时的初始荷载 (N) ;A为试件承压面积 (mm2) ;L为测量标距 (mm) ;Δn为最后一次从F0加荷至Fa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 (mm) , Δn=εa-ε0。
2 规范方法测试弹性模量的局限性
在实际工程中, 我们发现经常因为混凝土试块、试验设备以及试验操作的原因, 如平面公差度不大于0.0 005 d (d为边长) , 达不到规范方法的要求, 而导致试验结果无效, 规范方法判断试验是否有效, 仅根据通常对试验数据要求, 变形差不小于20%, 很难反映出试验产生偏差的本质。而且现实工程中, 试件数量预留较少, 且较多达不到标准要求, 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3 数据分析法测试弹性模量
3.1 试验步骤
(1) 取3个试件测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p, 剩余3个试件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 按要求安装好变形测量仪, 一般对称设置两个测点。
(3) 仔细调整试件在压力机上的位置, 使其轴心与下压板的中心线对准。开动压力试验机, 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 使试件接触匀衡。
(4) 加荷至基准应力为0.5MPa的初始荷载值F0, 保持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0。应立即连续均匀地加荷至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度fcp的荷载值Fa, 保持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εa, 然后连续均匀地卸荷至零。当以上这些变形值之差与他们的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 应重新对中试件后重复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低于20%时, 也准备进行下一步试验, 试验是否有效, 以下一步试验数据来判断。
(5) 连续均匀地加荷至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度fcp大小的荷载值Fa, 至少进行两次反复预压, 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 以1/12 Fa~1/20 Fa大小的荷载值F进行分级加载 (F的取值应同时结合压力试验机的读数刻度并取整) , 在每级荷载加完后, 持荷5s并记录每一测点的变形读数或应变εi, 直至最后一级荷载。
(6) 分别作各测点的应力应变曲线, 若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接近于直线 (不考虑刚开始的2级~4级荷载数据, 以剔除压力试验机不平衡和试件自身质量缺陷等影响) , 不论 (4) 条中“变形值之差与他们的平均值之比”是否大于20%, 试验有效, 反之, 试验无效。
3.2 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
将各测点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差值计算出来 (下一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减上一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 , 若应变差值从某一级荷载时开始基本保持不变时, 则上一级荷载即为弹性模量计算的数据起点, 设这级荷载对应的应变读数为ε1。
混凝土弹性模量值计算公式:
undefined
式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 (MPa) ;F为分级加载的荷载值 (N) ;A为试件承压面积 (mm2) ;n为有效试验数据的荷载级数;εa为最后一级荷载对应的应变 (με) ;ε1为数据起点对应的应变 (με) ;
4 数据分析法实例及准确性检验
4.1 试验准备
取3个试件测得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p为34.39 MPa, 剩余3个试件测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量取试件尺寸, 具体数据见表1:
备注:试件测点1与测点2位置为对应面的中线。
从表中可以看出试件1的尺寸符合规范要求;试件2的承压高度差为0.35 mm, 大于0.15 mm, 不符合规范要求;试件3的承压高度差为1.2 mm, 远大于0.15 mm, 不符合规范要求。
4.2 试验数据
对三个试件分别进行试验, 如图1所示。
试验测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p为34.39MPa, 计算得Fa大小为257 925N, 结合压力试验机的读数刻度, 本试验分13级施加荷载, 取F=20 000N。三个试件在初始荷载值F=12 000 N作用下应变大小ε0和荷载值Fa=260 000 N作用下应变大小εa的及变形差如表2所示。显然只有试件一小于20%。
4.3 试验数据分析
(1) 作三个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如图2~图4所示。
(2) 由图2可看出, 试件一的应力应变成线性关系, 试验有效, 弹性模量计算的数据起点对应的荷载为40kN, 通过计算得Ec=34.73 MPa;由图3可看出, 试件二的应变差较大, 但剔除前面两组数据, 应力应变成线性关系, 试验有效, 弹性模量计算的数据起点对应的荷载为40kN, 通过计算得Ec=34.25 MPa;由图4可看出, 试件三部分受压、部分受拉, 应变差非常大, 应力应变不成线性关系, 试验无效。
4.4 数据分析法准确性检验
(1) 在不破坏试件结构的前提下, 对试件二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使其高度差减小到0.10 mm, 然后根据规范方法要求, 取F0=12 000 N, Fa=260 000 N, 对试件一、试件二的弹性模量进行测试, 测得数据如表6所示。
(2) 根据规范方法的计算得试件一的弹性模量Ec=34.26 Mpa, 与数据分析法测得的Ec=34.73 MPa仅相差1.4%;试件二的弹性模量Ec=33.66 MPa, 与数据分析法测得的Ec=34.25 MPa仅相差1.8%。这说明数据分析法测弹性模量完全可行。
5 结论
笔者对国家规范测试弹性模量方法进行对比, 分析其测试弹性模量方法的局限性,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采用数据分析法测试弹性模量可以明显提高试验的有效性。
(2) 数据分析法采用弹性模量的本质定义:应力和应变成线性关系来控制试验的有效性, 更具有合理性。
(3)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的数据起点的确定, 可以剔除由于压力试验机、试件自身质量缺陷以及变形测量仪器安装等所产生的不合理数据。
(4) 数据分析法通过分级施加荷载, 记录每一级荷载的试验数据, 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更有把握。 [ID:3810]
参考文献
[1]梁兴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科学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2003.
[3]刘数华, 方坤河, 王晓燕.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研究[J].大坝与安全, 2004, (6) :7-9.
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抗压强度研究 第10篇
作为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结构体系的主要墙体砌筑材料,近年来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发展很快[1],研制和推广应用自保温砌块将会大大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进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水泥基发泡混凝土保温砌块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通过化学发泡工艺制成的保温型墙体砌筑材料,具有轻质、保温隔热性能好、比强度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防火性能好、可大量利用固体废弃物等优点。因此,是一种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节能型墙体砌筑材料,应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2,3]。
水泥基发泡混凝土保温砌块按结构形式分为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密实保温砌块(即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水泥基发泡混凝土空心保温砌块(简称发泡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充填式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简称充填式发泡混凝土砌块)三类。由于在块体结构和发泡混凝土性能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三类砌块砌体的热工性能差异很大,可分别满足我国不同气候地区的建筑节能要求。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是由发泡混凝土单一材料制成的零孔洞率实心发泡混凝土砌块,分为B06(540~630kg/m3)、B07(640~730kg/m3)和B08(740~830kg/m3)三个密度等级[4],并采用干表观密度为540~830kg/m3的发泡混凝土生产。本文以B06、B07和B08三个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砌块为对象,探讨了原材料组成和养护工艺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基于抗压强度提出了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适宜配合比。
1 试验研究
1.1 原材料
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发泡剂、细骨料、混合材、改性剂和水。其中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的R型普通硅酸盐水泥;发泡剂选用浓度为50%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为1.74的粉细砂;混合材选用北京市某热电厂产Ⅲ级干排粉煤灰;改性剂选用浓度为50%的液体早强剂和固含量为23%的超塑化剂。
1.2 试样制备
先将水泥、粉煤灰、粉细砂、早强剂、超塑化剂和水使用高速搅拌器搅拌均匀,制成粘稠状的发泡混凝土混合料。搅拌器转速不低于700r/min,搅拌时间90~120s。然后在发泡混凝土混合料中加入双氧水,紧接着再搅拌5~10s形成发泡混凝土发泡料浆。将制备完成的发泡混凝土发泡料浆迅速一次性浇注入模,待料浆发泡完毕后带模在试验室环境条件下覆盖养护2~24h。试块脱模前先切除面包头,脱模后按要求对试块进行养护。至规定龄期后,再按照试验方法测试发泡混凝土试块性能。
1.3 试样制备
发泡混凝土试块的养护采用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两种方式。自然养护系将发泡混凝土试块置于封闭的养护箱内,在常温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然后测试相关性能;蒸汽养护则将试块置于蒸汽养护箱内,在(80±2)℃蒸汽中养护16h,冷却至常温后再测试相关性能。
1.4 性能测试
本研究主要测试发泡混凝土砌块的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根据标准[4],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强度等级以规格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发泡混凝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来表征,干表观密度也以规格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发泡混凝土试块试验结果表示。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试验按JC/T 10622007《泡沫混凝土砌块》的规定进行,其中烘干温度为(65±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B06、B07和B08三个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为对象,探讨原材料组成和养护工艺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密度等级为B06、B07和B08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采用对应相同密度等级的发泡混凝土制成,因此,本文实际上是研究B06、B07和B08三个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成型发泡混凝土试块采用水泥-粉煤灰-粉细砂-改性剂(早强剂+超塑化剂)-水原材料体系,发泡混凝土结构通过浓度为50%的双氧水化学发泡形成。下面论述B06、B07和B08三个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2.1 B06级发泡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与抗压强度
B06级发泡混凝土的性能控制目标为:干表观密度处于540~630kg/m3范围内,强度等级达到A2.5级(抗压强度平均值≥2.5MPa,抗压强度单块最小值≥2.0MPa)。表1列出了B06级发泡混凝土成型用配合比。图1和图2为两个自然养护龄期(14d和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图3显示经蒸汽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由图1可知,水泥用量相同时,自然养护14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当水泥用量为40%、粉煤灰用量由60%降至50%和4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9.1%和18.2%;当水泥用量为35%、粉煤灰用量由65%降至55%和4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0.5%和15.8%;当水泥用量为30%、粉煤灰用量由70%降至60%和5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1.8%和12.5%。粉煤灰在常温下能与石灰[Ca(OH)2]反应,生成类似于水泥水化产物的C-S-H凝胶,具有胶凝能力并产生一定的强度,可发挥胶凝材料作用,即所谓“火山灰反应”[5]。当粉煤灰与水泥混合后,粉煤灰中的活性Si O2和Al2O3将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因此,在水泥用量固定的前提下,降低粉煤灰用量,实际上是提高了发泡混凝土中的粉细砂用量,即用惰性的粉细砂替代了具有胶凝作用的粉煤灰,因而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出现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固定粉细砂用量时,自然养护14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减少而显著降低。当粉细砂用量为0、水泥用量由40%降为35%时,粉煤灰用量相应地由60%增加至65%,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13.6%;而当水泥用量由40%降为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则降低22.7%。如果粉细砂用量调整为10%或20%时,水泥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利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制备发泡混凝土,粉煤灰表现出活性效应、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等“粉煤灰效应”,但粉煤灰活性终归要低于水泥[6],因此,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必然要下降。图2表明,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水泥和粉煤灰用量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自然养护14d的发泡混凝土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图1和图2所示试验结果还表明,当发泡混凝土的自然养护龄期由14d延长至28d时,各配合比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有明显增长,最小增幅为11.1%,最大增幅则达到38.5%。如果自然养护龄期进一步延长,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有明显提高[7]。
图3表明,水泥用量相同时,蒸汽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当水泥用量为40%、粉煤灰用量由60%降至50%和4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分别达到3.7%和7.4%;当水泥用量为35%或30%时,粉煤灰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抗压强度降幅明显低于自然养护时的发泡混凝土。在常温下,粉煤灰早期活性较低,粉煤灰颗粒与水泥水化产物二次水化反应速度缓慢。当养护温度升高时,水泥-粉煤灰之间的火山灰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得到提高,发泡混凝土浆体中的粉煤灰开始水化的时间大大提前[8]。在蒸汽养护条件下,粉煤灰由于水泥水化产物和蒸汽养护条件共同作用,粉煤灰的玻璃体网络结构更容易被破坏,[Si O4]4-四面体的聚合体解聚成单聚体和双聚体,使粉煤灰水泥浆体中单体含量和低聚物含量有所提高,提高了粉煤灰活性,加快了水化速度[9],从而提高了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因此,采用蒸汽养护制备的发泡混凝土,虽然粉煤灰用量有所降低,但其火山灰反应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幅得以减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泥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自然养护的发泡混凝土相反。即在蒸汽养护条件下,用粉煤灰替代水泥,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当粉细砂用量为0、水泥用量由40%降为35%和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增加11.1%和18.5%;当粉细砂用量为1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增加7.7%和11.5%;而当粉细砂用量为2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幅分别为0和4.0%。本研究中蒸汽养护恒定温度为(80±2)℃,养护周期达到16h,因此,较高的恒温温度有利于提高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10],同时蒸汽养护条件显著提高了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11]。
2.2 B07级发泡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与抗压强度
B07级发泡混凝土的性能控制目标为:干表观密度处于640~730kg/m3范围内,强度等级达到A3.5级(抗压强度平均值≥3.5MPa,抗压强度单块最小值≥2.8MPa)。表2列出了B07级发泡混凝土成型用配合比。经蒸汽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图4,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图5。
由图4可知,在水泥用量相同时,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当水泥用量为35%、粉煤灰用量由55%降至45%和3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5.3%和23.7%;当水泥用量为30%、粉煤灰用量由60%降至50%和4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9.1%和27.3%;当水泥用量为25%、粉煤灰用量由65%降至55%和4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26.1%和34.8%。同样,因为用惰性的粉细砂替代了具有活性的粉煤灰,造成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固定粉细砂用量时,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减少而显著降低。当粉细砂用量为10%、水泥用量由35%降为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13.2%;而当水泥用量由35%降为2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则降低39.5%。当粉细砂用量为20或30%时,水泥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影响更为明显。
对蒸汽养护的B07级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表明,当水泥用量相同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见图5。这与B06级发泡混凝土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当水泥用量为35%、粉煤灰用量由55%降为45%和3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分别达到7.5%和12.5%;当水泥用量为30%或25%时,粉煤灰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抗压强度降幅明显低于同密度等级自然养护的发泡混凝土。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泥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自然养护时基本一致,而与B06级发泡混凝土相反。当粉细砂用量为10%、水泥用量由35%降为30%和2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7.5%和17.5%;当粉细砂用量为2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0.8%和21.6%;而当粉细砂用量为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分别为20.0%和28.6%。这与发泡混凝土中水泥用量降低和粉细砂用量增加有关。
2.3 B08级发泡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与抗压强度
B08级发泡混凝土的性能控制目标为:干表观密度处于740~830kg/m3范围内,强度等级达到A5.0级(抗压强度平均值≥5.0MPa,抗压强度单块最小值≥4.0MPa)。表3列出了800级发泡混凝土成型用配合比。经蒸汽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图6,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图7。
图6表明,在水泥用量相同时,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与B06级和B07级发泡混凝土规律基本一致。当水泥用量为30%、粉煤灰用量由50%降至40%和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8.9%和15.6%;当水泥用量为25%、粉煤灰用量由55%降至45%和35%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3.5%和18.9%;当水泥用量为20%、粉煤灰用量由60%降至50%和4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7.2%和31.0%。固定粉细砂用量时,自然养护28d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减少而显著降低。当粉细砂用量为20%、水泥用量由30%降为25%时,粉煤灰用量相应地由50%增加至55%,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17.8%;而当水泥用量由30%降为2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则降低35.6%。当粉细砂用量为30或40%时,水泥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影响更为明显。
图7表明,在水泥用量相同时,蒸汽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这与B06和B07级发泡混凝土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当水泥用量为30%、粉煤灰用量由50%降为40%和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分别达到13.5%和21.2%;当水泥用量为25%或20%时,粉煤灰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同样,抗压强度降幅明显低于自然养护的发泡混凝土。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泥用量对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自然养护时基本一致,也与B06级发泡混凝土相反。当粉细砂用量为20%、水泥用量由30%降为25%和2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1.5%和28.8%;当粉细砂用量为3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1.1%和31.1%;而当粉细砂用量为40%时,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分别为12.2%和31.7%。这也与发泡混凝土中水泥用量降低和粉细砂用量提高有关。
3 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生产与性能
3.1 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生产流程
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计量、发泡混凝土混合料制备、发泡混凝土料浆制备、浇注成型、脱模、养护、加工等。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生产流程见图8。
3.2 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原材料及配合比
3.2.1 原材料要求
水泥应符合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规定;砂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宜选用中细砂;早强剂和超塑化剂应符合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水应符合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所有选用原材料要求不得对发泡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3.2.2 配合比
以抗压强度为基准,基于本文第三部分试验研究结果,密度等级为B06、B07和B08级的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推荐配合比见表4。
3.3 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性能
图9为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其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4 结论
(1)当密度等级和原材料体系中水泥用量相同时,自然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当密度等级和原材料体系中粉细砂用量相同时,自然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随着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2)当密度等级和原材料体系中水泥用量相同时,蒸汽养护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用量增加而提高,但抗压强度增幅明显低于自然养护时的发泡混凝土;当密度等级和原材料体系中粉细砂用量相同时,高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增加而明显提高,低密度等级的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增加而有所降低。
(3)采用蒸汽养护可显著提高掺粉煤灰的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摘要: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密实保温砌块(简称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通过化学发泡工艺制成的一类实心发泡混凝土砌块,分为B06、B07和B08三个密度等级,采用干表观密度为540830kg/m3的发泡混凝土生产。本文探讨了原材料组成和养护工艺对B06、B07、B08三个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以抗压强度为基准,提出了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的适宜配合比。
关键词:发泡混凝土密实砌块,保温砌块,发泡混凝土,粉煤灰,抗压强度,养护工艺
参考文献
[1]张磊蕾.我国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M].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528-535.
[2]王武祥,张磊蕾,王爱军,等.水泥基发泡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2(4):33-38.
[3]王武祥,张磊蕾,王爱军,等.水泥基发泡混凝土保温砌块的性能与生产[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2(6):5-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JC/T1062-2007泡沫混凝土砌块[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5]刘巽伯,沈旦申,陈以理,等.上海市粉煤灰应用技术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6]王成启.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水化进程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1(3):23-25.
[7]陈磊,聂强.粉煤灰对长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8(1):43-45.
[8]Shunsuke Hanehara,Fuminori.Tomosaw a,Effects of water/powder ration,mixing ratio of fly ash,andcuring temperature onpozzolanic reaction of fly ash in cement paste.cement andconcrete research[J],2001,31(8):31-39.
[9]蒋林华,林宝玉,蔡跃波.高掺量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性能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8,26(6):695-701.
[10]钱觉时.粉煤灰特性与粉煤灰混凝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你的抗压性有多高? 第11篇
测 试 结 果
A——承受压力指数为8分
你生命力旺盛,能快速了解别人的需要,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成为富贵中人。你品味高,条件好,并重视个人成长,是一个极有智慧的人。
建议:你容易自以为是而粗心犯错,使别人深感困扰,不听别人劝导而惹来烦恼,会因此情绪失控,所以要记得小心,不要触犯他人。
B——承受压力指数为8分
你喜欢简单朴实的人生,诚恳的生活态度,使围绕在你身边的人充满自信和安全感。你会全力以赴地去照顾和体贴你心爱的人和所有亲朋好友。多愁善感是造成你压力的致命伤。
建议:使你倍感骄傲的是人人都因你而有福,可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扬,却常常使你疲倦,因此不如放下标准,自由自在过自己的人生。
C——承受压力指数为9分
诚恳地对待他人,使你能透视这个世界,找到纯真善良的一面,充满自信又肯上进。你的特长是能找到机会,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与人和平共处,人缘极佳。
建议:胆小怕事使你包容他人的缺点,任由他们做坏事,不知后果的严重性。小心受牵连,多交一些稍谙世故的朋友,帮助你认清事实。
D——承受压力指数为7分
你有喜感十足的性格,活泼、浪漫、天真,永远能陶醉在欢笑声中,快乐时会想欢呼或手舞足蹈,你不会让痛苦或不安打扰你欢愉的心情,是典型适者生存者。
建议:你的持续能力不长,有碍事业发展。若总是把事业放在娱乐之后,则需要检讨人生失败的原因。
E——承受压力指数为6分
你个性细致、敏感度高,适合从事有创意的工作。并能主动关怀他人,即使相貌平凡也露出纯朴实在的气质。你永远都会把感情和事业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议:你勇气十足,胆识高人一等,但无法恰当地表现自己,你应该先懂得生活,人际关系才会处理好,压力因此才会消失。
F——承受压力指数为4分
容易为生活琐碎担心,不在乎物质生活,却强调生活品位的重要,能理性分析事情,但又因缺乏感性生活而十分无奈。你需要同时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人生,才能感到满足。
建议:当你无法承受生活压力时,不妨让自己变得平凡一点,别在乎别人的期望,因为常常是你自己设定了太高的期望,才使得自己无法喘息。
G——承受压力指数为5分
你的个性孤独又不能被他人肯定,你不喜欢了解自己的缺失,以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何在。别人欠你的钱,你也懒得去追讨,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解决生活难题。
建议:只要你懂得努力追求自己所爱,坚持为一个固定的理想奋斗,不在乎艰难日子,也能平安过一生。但千万不要三心二意,使自己失去生活重心。
H——承受压力指数为10分
你不在乎生活压力时,什么都可以看得很开,你的人生永远在追求完美和理想,只要能帮助你顺利达到目标,你的苦干精神就无人可比拟。你快乐单纯而自然,能知足又懂得不断去追求。
混凝土抗压 第12篇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由建筑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迅速增加, 对社会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加工、破碎、分级后,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 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 (主要是粗骨料) 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1]。再生混凝土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废弃建筑垃圾材料的堆放、运输和处理的问题, 真正实现了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具有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被普遍认为是创建绿色生态环保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2,3]。废弃混凝土相对再生混凝土而言, 把直接使用各种天然材料生产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原生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可以分为两种: (1) 粗骨料全部或部分为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 (2) 粗细骨料均为或部分为废弃再生骨料。利用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的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污染, 还可以节约天然骨料资源, 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是一条节约资源、能源, 减轻地球环境负荷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5]。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就开始进行了废弃再生混凝土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我国的专家也开始在废弃建筑垃圾处理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但基本处于试验阶段, 没有明显的研究成果出现[6]。本文根据再生骨料和粉煤灰的不同替代率设计了几组不同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性能进行了研究, 对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进行了抗压性能上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为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支持。
1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加工后, 骨料表面粗糙度加大, 棱角效应增加, 骨料表面包裹着相当数量水混砂浆, 混凝土块解体过程中的损伤积累导致再生骨料内部形成大量微裂纹。此种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 压碎指标及孔隙率较高, 密度较小, 吸水性强, 粘结力弱, 骨料强度较低, 因此再生骨料主要用来配制中低强度的混凝土, 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人行道路面砖、马牙砖等工程, 建筑工程中用于基础垫层、底板、填充墙、非承重结构构件等部位。再生骨料的加工方法是将各种破碎设备、传送机械、筛分设备、清除杂质设备一体化, 经破碎、筛分、去除杂质等工序, 制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再生骨料。本实验设计废弃混凝土样品主要取自合平村拆迁安置小区废弃混凝土原料, 经破碎、除杂、筛分、分级等处理后制得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的粒径较大, 最大粒径可达50 mm。以12~20 mm粒径居多。试验中采用的是坪塘牌P.C32.5 MPa复合硅酸盐水泥, 天然骨料包括卵石和河砂, 粉煤灰采用市面上普通粉煤灰, 水直接取用自来水[7]。
本设计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准则为依据, 配合比设计为C∶W∶S∶G=1∶0.56∶2.17∶3.84, 根据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不同比例 (取代率分别为0, 25%, 50%, 75%) , 配制基本的C25混凝土, 设计要求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60 mm, 并且尽量保证水泥用量, 满足水灰比和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7]。为了便于比较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选择相同的水灰比进行试验。各组混凝土拌和物均采用人工搅拌, 具体做法按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每组混凝土共浇筑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试件3块, 共15组, 所有试件均为一批浇筑完成试件, 在浇筑24 h后拆模,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28 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过程中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严格遵循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8,9,10]。
2 结果分析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的最重要的一项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强度往往是指混凝土抵抗外荷载的实际能力, 混凝土结构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直接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紧密关联。尤其是对建筑主要的承重构件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上述试验标准养护条件下, 达到28 d的养护龄期后依照标准试验方法在建筑结构实验室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WAW-2000上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大小, 如表2所示。
在上述各组立方体标准试件破坏过程可以清晰看到: (1) 再生混凝土在试验过程中破坏形态基本上和普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相似, 破坏面基本上也是沿着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之间的交界面上, 属于粘结强度破坏; (2) 再生粗骨料代替率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密切相关,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大而降低; (3) 再生混凝土在28 d龄期后的抗压强度仍有较大的增长。
在以上每组废弃再生混凝土的试验数据中, 图1~2表明, 废弃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试验承载力均随废弃混凝土的替代率提高而有所下降, 替代率越高, 下降越明显, 直到替代率为100%时, 废弃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一半以上, 其主要原因是废弃混凝土在废弃前主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外荷载, 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腐蚀, 在外界破碎、加工和分级后, 再生骨料与新的水泥砂浆之间的弹性模量相差较少, 结合面之间的粘结得以加强, 另外, 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亲水性较强, 能很快被水润湿, 使得再生骨料表面吸附更多的水泥颗粒, 接触区表面的水泥水化反应更完全, 形成较致密的界面结构, 阻碍了再生骨料内部水泥的水化反应, 使废弃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再次下降。
纵观不同替代率条件下废弃再生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全过程, 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废弃混凝土的替代率、水灰比、粗细骨料的粒径、试验条件等[11,12]。
3 结论
目前,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它在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降低成本, 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加工和分级处理后用以代替天然骨料, 以期减少建筑业对天然骨料的依赖和消耗, 文中对于废弃混凝土的不同替代率再生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试验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分析和探索。
1) 取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破坏位置基本上也是沿着粗骨料和水泥浆体之间的交界面上, 为粘结强度破坏。
2) 废弃混凝土的替代率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紧密相关, 废弃混凝土的替代率越大, 其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反而不断减小。
3) 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加工后亲水性强, 废弃混凝土的表面易湿润, 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膜, 阻碍内部混凝土的水化反应的彻底进行。
4) 再生混凝土虽然随着废弃混凝土的替代率提高反而降低, 但是再生混凝土的出现, 可以大大减少了建筑行业对于天然骨料的依赖和消耗,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天然骨料日益匮乏以及大量废弃混凝土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局面, 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ID:001101]
摘要:大兴土木建筑基础设施年代,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建筑垃圾, 尤以废弃混凝土最多。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技术是发展绿色混凝土,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国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 从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方面分析了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查阅和研究大量文献, 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分组实验, 并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可持续发展,再生混凝土,试验,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1]张肖霞.关于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山西建筑, 2013, 39 (5) :98, 143.
[2]侯景鹏, 宋玉普, 史巍.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J].低温建筑技术, 2001, 23 (2) :9-11, 62.
[3]吴贤国, 郭敬松, 李慧强.建筑废料的再生利用研究[J].建筑技术与应用, 2004, 25 (1) :21-23.
[4]肖建庄, 李佳彬, 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 2003, 25 (10) :17-20, 57.
[5]马嵘, 姚民乐, 詹锋.论再生混凝土在生态建筑中的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 2003, 19 (6) :54-57.
[6]张亚梅, 秦鸿根, 等.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2, 29 (1) :7-9.
[7]张光碧.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8:88-96.
[8]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9]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
[10]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11]陈莹, 严捍东, 林建华, 等.再生骨料基本性质及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 2003, 24 (6) :34-37.
混凝土抗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