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蛋白范文
呼吸蛋白范文(精选8篇)
呼吸蛋白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09年11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90例, 其中细菌感染组150例, 男84例, 女66例, 年龄4个月~9岁, 中位年龄5.1岁。纳入标准:经氮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明确为细菌感染, 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经病毒学指标确诊为病毒感染组140例 (经相关血清学抗体检测证实) , 男80例, 女60例, 年龄6个月~9.5岁, 中位年龄5.5岁, 纳入标准:氮培养无致病菌生产, 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选择同期体检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 男64例, 女56例, 年龄7个月~9岁, 中位年龄6.5岁。3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CRP采用免疫比浊法, 仪器为CHMEX-180型生化分析仪,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配套试剂。WBC计数采用Sysmex800i血细胞计数仪及配套试剂。
1.2.2 CRP检测:
CRP分析仪, 血清CRP浓度检测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采用免疫比浊法, CRP正常值上限为5mg/L。
1.2.3 WBC计数:
取患者全血EDTA-K3抗凝, 1h内用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WBC数。外周血白细胞数检测采用Sysmex800i血细胞计数仪, 以WBC>10×109/L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异常率、WBC异常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病毒感染组比较, *P<0.01
3讨论
CRP是血清中的一种蛋白, 为急性时相蛋白, 主要在肝脏合成, 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具有与IgG和补体相似的调理和凝集作用,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 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及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还发现CRP在血小板介导的细胞毒性中也发挥作用, 一方面通过自身氧化激活血小板, 另一方面通过与血小板激活因子结合,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花生四烯酸, 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诱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产生过氧化物阴离子, 发挥其在炎性反应中的调节作用[1]。细菌感染时, 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内源性递质刺激肝细胞加速合成CRP。它正常情况下含量甚微, 99%的健康人<10mg/L, 当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或组织损伤和术后, CRP血中浓度会急剧升高, 参与炎性反应, 主要是其可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受体相结合促进白细胞的移动吞噬功能, 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在炎症后4~6h血清CRP迅速增加, 36~50h达高峰, 峰值为正常值的100~2000倍[2]。本组资料显示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阳性率高达96.0%, 而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CRP阳性率为2.9%, 2组血清CRP浓度和阳性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CRP浓度升高程度及异常百分率最高。与WBC总数及分类等反应感染情况的实验指标相比, CRP 具有辅助诊断和检测快速的特点, 是目前临床上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 可认为CRP是区别细胞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有用指标, 另外细菌感染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RP浓度升高率高于患儿白细胞升高率 (P<0.01) , 提示CRP较WBC更有助于对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通过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CRP检测, 同时做血常规检查, 将CRP结果与WBC计数比较, CRP与WBC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CRP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判断及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血常规、CRP,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与WB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阳性率。
小儿的WBC正常范围较宽, 一些WBC基数较低的患儿, 轻度的升高不会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 另有部分细菌感染时, 患儿的WBC计数及分类指标变化不显著, 根据异常结果的判定标准, 只有在<4.0×109/L或>10.0×109/L时才被认为异常, 而且升高不显著, 只呈1倍至几倍增长。又因WBC 总数易受运动、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 所以WBC计数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类患儿的血清CRP定量检测更有意义。由此可见, 利用CRP判断急性感染较WBC更灵敏、更有价值。CRP是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而且不受放射、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较白细胞敏感。 血中CRP能发生明显的变化以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 为较好的临床鉴别诊断指标。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检测CRP可在感染早期可靠地判断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细菌和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正确鉴别两者, 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当机体被细菌感染时, 血清中CRP浓度明显升高, 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相符合;当被病毒感染时, CRP增高不明显, 血清浓度正常或轻度升高, 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CR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可以鉴别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以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 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3]。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指标, 不受全血、抗菌药物和激素因素的影响, 具有感染时迅速增高、感染后迅速下降的特点, 对抗生素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对于细菌性感染, 随着感染被控制, CRP很快下降, 在1d内可降至原有浓度的50%, 因此可用CRP浓度评估抗生素治疗的疗效, 如CRP浓度下降, 则说明治疗有效。如降到正常范围内, 通常即可开始停药。动态监测CRP比临床体征更早提示并发症的存在, 尤其对于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 意义更为显著[4]。
CRP是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 能及时、准确地反应机体的感染状况, 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可为临床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 可以根据CRP的水平鉴别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指导临床用药, CRP检验方法简便、快捷, 结果敏感, 尤其适用于门诊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综上所述, 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 CRP的急剧上升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早期鉴别指标, 有效避免抗生素滥用, 且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及某些治疗手段 (免疫抑制剂) 的影响, 与传统的检查项目 (如白细胞计数) 相比, CRP更为灵敏可靠, 而且可以动态监测CRP浓度变化, 以了解治疗疗效, 判断炎症的转归。因此, CRP的检测对于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有着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CRP可以作为细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绪廷, 姜梅杰, 于元莉.急性白血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医院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4 (4) :320.
[2]杨永昌, 王北宁.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4) :693-695.
[3]王前, 郑磊, 曾方根.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5 (2) :183-184.
呼吸蛋白 第2篇
【关键词】C-反应蛋白;支原体;小儿;呼吸道感染;联合检测;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89-01
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急性期反应蛋白,无特异性,当机体组织损伤或在细菌感染时,血浆C-反应蛋白会迅速升高,目前常用于疾病的早期鉴别与诊断[1]。研究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5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血浆C反应蛋白检测,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支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11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69例,女36例;年龄21d~11岁;支原体肺炎48例,男17例女31例细菌性肺炎41例,男2例女2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根据病原菌感染情况分为支原体肺炎组36例和细菌性肺炎组45例,选取同期34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
1.2.2 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患儿就诊当天或第2天抽取2 mL静脉血,严格按仪器、试剂说明书操作,检测肺炎支原体和C-反应蛋白。①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判定:样品与未致敏粒子(稀释倍数1∶20)的反应图像判定為(-),与致敏例子(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或(++)。②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反应蛋白>5 mg/L 为阳性。
1.3 诊断标准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儿科学》(第8版)关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3],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历、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或痰培养等结果进行诊断。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3岁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远远高于3岁以内患儿。
2.2 115 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34 例,阳性率为27.2%。支原体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10例,阳性率为29.41%,细菌性肺炎组C- 反应蛋白阳性39例,阳性率为95.12%,对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紧密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支原体肺炎容易蔓延,3 岁以上患儿多为学生及幼托儿童,生活、学习、活动场所比较集中,交叉感染机会增多[4],该研究对11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情况统计后发现3~7岁和7~11岁两组患儿支原体感染比率分别为32.5%和39.13%,远高于3岁以内幼儿。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检测结果阳性提示为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该蛋白特异性较强,健康人血清中含量低于3mg/L,在组织损伤及炎症时,C-反应蛋白在4~6h内迅速增高,于2 d内达高峰,峰值可达正常值的100~1000倍。C-反应蛋白特异性不高,但其与严重过程和组织修复、坏死等过程密切相关,且其指标受各种因素影响小,即便是机体反应低下的情况下,C-反应蛋白也可呈阳性,只随感染的加重而升高,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为早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提供了有利依据[5]。该研究比较了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结果,发现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检测结果远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也呈阳性,因此临床遇到C-反应蛋白增高的患儿时,不应忽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可能。综上所述,在呼吸道感染早期未明确病原菌的前提下,C-反应蛋白检测仍比一般常规检查灵敏,肺炎支原体潜伏期2-3周,一般在感染1周后出现IgM类抗体,而患者出现症状时再就诊,IgM水平已相当高,因此肺炎支原体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用药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立松.急性时相蛋白C 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253-255.
[2] 杨晓梅.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82 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08,19(5): 87-88.
[3] 胡美亚,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4-1025.[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
[4] 陈柳英. C 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检测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15( 4) :212 -213.
呼吸蛋白 第3篇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患呼吸系统感染的老年患者共78例, 肝、肾功能正常, 均无明显其他系统疾病, 不合并外伤、冠心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等, 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42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对照组:系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0例。
1.2 检测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次日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 (CRP) , 白细胞计数 (WBC) 、中性粒细胞分类 (N) , 红细胞沉降率 (ESR) , 并留痰行病原学检测, 测体温 (T) 、X线检查及其他入院常规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并在治疗一周症状控制后复查以上各项指标。CRP测定采用的试剂由上海基恩公司提供, 方法为免疫投射浊度法。
1.3 检测标准 CRP正常值0~8 mg/L为阴性, >8 mg/L为阳性;WBC≤10×109/L为阴性, WBC>10×109/L为阳性;N≤70%为阴性, >70%为阳性;ESR男0~15 mm/h, 女0~20 mm/h为阴性, 男性>15 mm/h, 女>20 mm/h为阳性; 体温测量:所有观察者均使用口测法, 取入院后24 h内最高体温, >37.5℃为阳性;痰培养有病原菌为阳性, 无病原菌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3 讨论
本文的检测结果提示, 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 (P<0.01) , 同报道一致[1,2]; CRP阳性率大于WBC、N、ESR、T (P<0.01) , 也同报道一致[3], 与痰培养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CRP、WBC、N、ESR、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1) ;69例痰培养阳性患者治疗后复查痰培养, 其中63例无病原菌。
CRP是一种在急性炎症时出现的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主要在IL-6介导下由肝脏产生, 在人的血清、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均可被检测。正常人血中CRP浓度一般很低<8 mg/L。CRP作为炎症标志物, 尽管为非特异性的, 但对于细菌感染、各种炎症过程及组织坏死与损伤及其恢复期的筛检、监测、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 都有重要的价值[4]。当存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时其合成明显增加, 于6~8 h开始升高, 24~48 h达峰值, 可是正常值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 炎症治愈后浓度迅速下降, 1周内可恢复正常水平, CRP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 其变化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 (如抗炎药物、激素等) 的影响[5]。当呼吸系统发生感染时, 测定CRP有助于早期诊断, 还可指导临床是否使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抗生素。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后1周后复查血清CRP明显下降, 据此可判断抗生素的疗效 。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患者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免疫功能减弱、内分泌功能变化等, 在其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时, 除呼吸系统的症状外, 全身的炎性表现往往并不明显, 常规检查 (如WBC、N、T) 往往反映不出来, 且易受抗炎药、退热药、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影响, 而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就诊及住院时, 已或多或少用过上述不同种类药物, 甚至是2种以上联用, 但CRP不受这些因素影响, 除非控制了原发病, CRP才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因此CRP较这些常规指标敏感。红细胞沉降率是对影响红细胞凝集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间接测定, 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 但红细胞沉降率上升缓慢, 多于感染2~3 d后升高, 临床症状好转2~3周后渐恢复正常, 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快, 女性比男性快, 在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蛋白质和红细胞的相互作用、红细胞大小及形状的异常时, 可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 因而红细胞沉降率的改变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临床病情改善或恶化情况。本文中痰培养阳性者较CRP阳性者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痰培养查找病原菌是一种明确感染存在的可靠方法, 检测CRP与痰培养两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CRP检验结果的定量化、简便化、微量化、快速化[6], 可以进行全病程动态监测, 以及CRP的检测费用低, 使其检测在基层医院也能开展, 临床应用广泛。把CRP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时, 应注意其局限性:①CRP为一非特异蛋白, 有很多因素如损伤出血也可使其升高;②CRP由肝脏产生, 当肝严重损害时其增高可不明显。在除外引起CRP增高的其他疾病, 如结缔组织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心肌梗死, 恶性肿瘤等后, 检测CRP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胡苏荣.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及意义.临床肺科杂志, 2000, 5 (3) :194-195.
[2]董晖, 林静, 闫卫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的测定价值.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 (3) , 99.
[3]赵伟和, 蔡挺, 黄建达, 等.C反应蛋白在COPD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宁波医学, 1999, 11 (4) :158-159.
[4]于方治.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 14 (5) :264-265.
[5]陈陵霞, 苗懿德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2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13) :956-957.
呼吸蛋白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380例, 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留观及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男194例, 女186例, 年龄6个月~8岁, 平均3. 8岁。以血常规、血清学检测和病原体分离作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依据[2], 分为细菌感染组198例和病毒感染组182例, 所有患者均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2~24h;热峰≥38.5℃;无并发症。细菌感染组男100例, 女98例, 年龄6个月~7.7岁, 平均3.9岁。病毒感染组男96例, 女86例, 年龄6个月~8岁, 平均3.7岁。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小儿100例为对照组。男50例, 女50例, 年龄6~7.9岁, 平均3.9岁。无发热, 无感染, 心、肝、肾各项功能均正常。三组小儿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患儿于入院后即查血常规和CRP。血常规检查:采集患儿指端全血40μL, DETA2K2抗凝, 检查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OULTER Ac.T5diff AL血液分析仪。CRP测定:采集患儿末梢血20μL, 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组均于抗生素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和CRP。
1.3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治疗前后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三组患儿血清CRP水平的比较
细菌感染组CRP水平为 (89.04±3.87) mg/L, 病毒感染组为 (6.39±1.87) mg/L, 对照组为 (3.17±1.41) mg/L。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CRP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6.460, P<0.01) , 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3.896, P<0.01) , 而急性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909, P>0.01) , 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最高。
2.2 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RP水平比较
细菌感染组的患儿合理治疗后CRP水平为 (5.81±3.97) mg/L比治疗前CRP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t=22.321, P<0.001) , 病毒感染组治疗后CRP水平为 (4.43±3.69) mg/L, 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 871, P>0.05) 。
3 讨论
C一反应蛋白 (CRP) 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 是人体血浆中的正常蛋白组分, 正常人血液中的含量甚微。当机体造到各种损伤或被细菌感染、炎症时反应最为敏感敲称之为急性时相蛋白。 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 是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3], CRP参与炎症反应主要是其可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受体相结合, 促进白细胞的移动吞噬功能, 参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CRP在炎症后6-8h血清cRP即明显上升[4]。也有文献报道, CRP水平与感染程度和/或组织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甚至体温等因索的影响, CRP半衰期为6h, 经抗生素治疗后, 随着炎症的消退, 在1天内下降50%, 3d内迅速降至正常。故CRP可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 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
本次研究结果示:细菌感染组cRP水平为 (89.04±3.87) mg/L, 治疗后cRP水平为 (5.81±3.97) mg/L比治疗前CRP水平明显降低 (P<0.01) 。与上述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说明本组研究对象临床用药合理, 疗效显著, 病情的转归和预后均较好。故再次证明CRP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对临床疗效的监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 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将380例留观及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98例及病毒感染组182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小儿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治疗前血清CRP的含量并和对照组相比较。对症用药治疗后观察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血清CRP含量的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CRP水平为 (89.04±3.87) mg/L, 病毒感染组为 (6.39±l.87) mg/L, 对照组为 (3.17±1.41) mg/L。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CRP水平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6.460, P<0.01) , 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3.896, P<0.01) , 而急性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909, P>0.01) , 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最高。细菌感染组的患儿合理治疗后CRP水平为5.81±3.97 mg/L比治疗前CRP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t=22.321, P<0.001) , 病毒感染组治疗后CRP水平为 (4.43±3.69) mg/L, 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871, P>0.05) 。结论CRP是临床上诊断细菌感染的一种很好的标志物。观察检测CRP水平有助于观察小儿疾病的演变和抗生素的疗效, 在细菌感染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CRP的检测具有准确、敏感之特点。
关键词:C-反应蛋白检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史俊敏, 吴晓勇.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5, 2 (4) :176.
[2]王振义主编.临床医学概要[M].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37.
[3]寇丽筠主编.临床基础检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25.
呼吸蛋白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0年3至2011年8月共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共294例, 其中男174例, 女120例, 年龄为8个月到8岁, 平均年龄为 (5.6±2.1) 岁。根据患儿感染类型分为2组, 细菌感染组:共186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痰培养检测后确诊为细菌感染, 经过抗生素治疗有效。病毒感染组:共108例, 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低于正常值, :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 抗生素治疗无效, 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正常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84例, 女66例, 年龄为9个月~8岁, 平均年龄为 (5.5±2.2) 岁。三组对象排除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严重干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排除肺功能不全患者, 所有对象在治疗前均未服用其他药物1周以上。三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其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和经过治疗一周后, 对患儿的抽取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查, 检测其白细胞水平, 白细胞计数>10×109/L为异常;CRP浓度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 仪器采用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 CRP值>10mg/L认为异常。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按标准操作规范对研究对象进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的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将检验标准设定为a=0.05, 当P<0.05时, 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三组研究对象其治疗前CRP和WBC水平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 细菌感染组其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 (P<0.05) 。病毒感染组的CRP略有增高, 白细胞计数略有降低, 但是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对三组研究对象其早期CRP和WBC阳性人数和阳性率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 细菌感染组其CRP异常阳性率和WBC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正常组 (P<0.05) , 细菌感染组其CRP异常阳性率和WBC异常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病毒感染组CRP异常阳性率和WBC异常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对细菌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其CRP和WBC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 细菌感染组患儿其治疗前后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WBC水平在治疗后3d和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采用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是作为细菌感染诊断的最普遍的指标, 其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因此在临床上普遍应用[2,3]。但是在实际检查中, 发现部分细菌性感染患者其白细胞计数水平改变不明显, 处于正常水平, 因此漏诊率较高[4,5]。CRP是一种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 其通过激活补体路径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来对机体起到调理的作用, 从而清除体内的坏死组织和细胞, 清除病源微生物,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5,6,7]。本研究发现, 细菌感染组患儿其CRP水平和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组 (P<0.05) , 其CRP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WBC异常阳性率 (P<0.05) , 而病毒感染组虽然其CRP水平也有升高, 但是其于正常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CRP和WBC都可以用来判断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类型, 但是CRP比WBC水平更有利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而且CRP其半衰期短, 有研究表明[1], 在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性炎症或者严重损伤后, 患者CRP水平可再4-6小时内迅速增加, 在炎症消退后其CRP水平又迅速降低。本研究发现细菌感染组患儿在治疗后3d和7d其CRP水平和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性 (P<0.05) , 而WBC水平在治疗后3d和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CR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患儿的感染程度和治疗情况。综上所述, CRP水平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对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判断患儿病情程度和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3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共294例, 按照其不同病原体感染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 随机选取同期体检中心正常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测量。结果 细茵感染组患儿其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 (P<0.05) , 其CRP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WBC异常阳性率 (P<0.05) , 病毒组其CRP和WB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细菌感染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3d和7d其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结论 CRP水平对细菌性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的鉴别、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C-反应蛋白,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Rausch S.C-reactive protein to initiate or withhold antibiotics in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 in primary care:review[J].Bull Soc Sci Med Grand Duche Luxemb, 2009 (1) :79-87.
[2]马丽旭.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06, 35 (13) :1247.
[3]李兴华, 王荣国.儿科疾病诊疗标准[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110-111.
[4]农宝安, 苏国生, 赵桓.血清CRP和PA浓度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 11 (11) :1910-1911.
[5]戴学军, 陆东红.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 (18) :2550-2551.
[6]何英武.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6) :2936.
呼吸蛋白 第6篇
关键词:血乳酸,C反应蛋白,呼吸衰竭患者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 导致低氧血症伴 (或不伴) 高碳酸血症, 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机体在肺通气或换气时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使氧合功能出现障碍, 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或多器官功能衰竭[2]。临床上对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 Pa O2<60 mm Hg, 伴或不伴Pa CO2>50 mm Hg[3]。临床上因呼吸衰竭而导致的死亡率比较高。
临床上常采用血乳酸检测 (blood lactic acid, BLA) 、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浓度变化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判断。为及时地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BLA、CRP的变化在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 男性53例, 女性47例;年龄为30~82岁, 平均 (56.2±12.4) 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多发伤、酮症酸中毒等, 均在相应科室接受治疗后发生严重呼吸衰竭后转入呼吸科。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4], 且均在原发病继续治疗祛除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给予了积极的纠正酸碱平衡、恢复心功能、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有效通气量等治疗。
按照治疗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 (75例) 和死亡组 (25例) 。存活组中, 男性38例, 女性37例;平均年龄为 (55.4±12.6) 岁。死亡组中, 男性12例, 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 (56.4±12.8) 岁。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性16例, 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 (52.4±12.8) 岁。三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1.2 方法
对100例呼吸衰竭患者在住院治疗的第1天、第4天, 由护士对患者行静脉采血2 m L。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RP测定;采用VITI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 (强生公司) 检测BLA, 检测时需注意, 必须在15 min内分离测定, 以防乳酸值增高。对照组检测CRP与BLA时间与方法同呼吸衰竭患者。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并观察三组受检者在不同时间点 (第1天、第4天) 的CRP与BLA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患者的CRP与BLA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CRP与BLA水平在第1天和第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存活组相比, 死亡组第1天、第4天的CRP与BLA水平均明显更高 (P<0.05) ;且存活组在第4天的CRP与BLA水平均低于第1天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存活组比较, #P<0.05;与第1天比较, △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性疾病, 死亡率较高[5]。而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进而评估患者的疾病的严重程度, 具有重要意义。BLA是参与机体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升高则表明机体无氧酵解的情况增加, 乳酸值增高, 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乳酸中毒, 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6,7]。本研究结果显示, 存活组第4天的BLA水平呈下降趋势, 表明患者的病情好转。此结果与李葆华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而CRP是一种环状球蛋白, 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 是组织损伤与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的标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中CRP在第4天的检测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 提示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CRP水平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组患者的CRP水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综上所述, BLA检测是呼吸衰竭病情评估的一个良好指标, CRP浓度变化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采用BLA联合CRP检测, 对于判断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辰, 商鸣宇, 黄克武, 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 23 (4) :212-216.
[2]陈庆, 梁宗安, 刘跃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J].四川医学, 2008, 29 (1) :22-24.
[3]王铁军, 徐卫国, 罗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强度与动脉血气的关系分析[J].现代康复, 2001, 5 (15) :53.
[4]范长在, 王强, 李霞.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救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6) :447-448.
[5]吉王琦, 邓小龙.早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4 (3) :98-100.
[6]王彩云, 吴允萍, 王东, 等.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1) :190-192.
[7]CURLEY M A Q, WYPIJ D, WATSON R S, et al.Protocolized sedation vs usual care in pediatric patients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Surv Anesth, 2016, 60 (4) :142-143.
[8]李葆华, 刘晓峰.C反应蛋白与血乳酸联合检测在呼吸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 (3) :7-8.
呼吸蛋白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选择初诊为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8~75岁,平均35.8岁;发热40例,干咳39例,脓痰28例,咽痛37例。5例患者留取静脉血液标本送上级医院行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4例为阳性。
1.2 方法
如表1所示,呼吸道感染患者就诊时行血常规和CRP检测,耗时约10min,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9/L、CRP>10mg/L者为入选患者,考虑主要为支原体等感染。第一时间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41例患者,儿童按12mg/Kg,成人按0.5g,每日一次给药,口服药物5例,静脉输液36例,连用3~7d;4例患者应用莫西沙星400mg,每日一次,静脉给药,连用5~10d。
2 结果
全部患者用药后第一天咳嗽即减轻者18例;3d内体温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者38例,3d内病情缓解率为84.4%;5例7d后仍有轻度咳嗽,复查CRP均<8mg/L,多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静脉炎,3例出现恶心,经调慢滴速后均缓解。
3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基层单位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疾病,尤其是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百病之源”,因此及时合理诊治尤为重要。
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细胞壁C-多糖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结合细菌、真菌及原虫等体内多糖物质,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免疫的作用[1]。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是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好发于青少年,患者多以干咳为主,胸部体征甚少,肺外症状相对多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2]。大多数研究认为,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时患者血液CRP升高[3,4,5,6]。
因支原体缺乏细胞壁,故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无效,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皆不采用,治疗以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为首选药物,对多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2]。阿奇霉素是半合成的十五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化脓性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同时对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敏感。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结构上修饰后加强了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并保留原有的抗阴性菌活性,不良反应小;对厌氧菌的作用增强,对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增强[7]。阿奇霉素和莫西沙星均为广谱抗菌药物,半衰期长,每日均只需给药一次,使用方便。
支原体病原培养约三周,其抗体在发病约七日后才出现。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较大型专科医疗检测设备,对于初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很难保证每例患者都能做支原体抗体检测或病原体分离,不但会增加医疗成本,且检查结果的滞后性无助于实时的诊疗决策,而CRP检测简单快速价廉,数分钟即可完成,配合外周血白细胞的检测值,可初步判断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不但能提高疗效,而且还能减少医疗成本和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抗生素的合理利用。
4 结论
在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CRP>10mg/L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可在第一时间选择应用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等进行有效治疗。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9-44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1-443,1679-1680.
[3]张欣,高强,韩素玲.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31-4732.
[4]陈全景,查志刚,雷勋明,等.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水平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9,19(3):71.
[5]Waites KB,Atkinson TP.The role of mycroplasma in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J].Curr Infect Dis Rep,2009,11(3):198-206.
[6]Ruiz-Gonzalez A,Falguera M,Porcel JM,et al.C-reactive protein for discriminating treatment failure from slow responding pneumonia[J],Eur J Intern Med,2010,21(6):548-552.
呼吸蛋白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选择近期在本院门诊就诊且符合1.2项下诊断标准的120例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象, 其中男患59例, 女患61例, 平均年龄为43岁。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60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其中男患31例, 女患29例, 平均年龄为41岁。两组研究对象均为9点前就诊的患者。
1.2 细菌感染诊断标准:
在下列4项观察指标中, 存在其中2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细菌感染: (1) 血液、体液培养阳性; (2) 咽、扁桃体见脓性分泌物; (3) 明确的细菌感染症状和体征; (4) 体温、WBC和N升高。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此诊断标准。
1.3 检测方法和阳性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常规采血后, 立即对血液标本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检测方法中, 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 ESR采用魏氏法进行, WBC和N均用阻抗法测定, 体温均为口温。所用试剂的批号相同, 使用同一检测仪器, 检测结果符合质控要求。
观察指标的正常值和阳性判定标准分别为:hs-CRP正常值在0~3 mg/L判定为阴性, >3 mg/L判定为阳性;ESR男性正常值在0~15 mm/h, 女性在0~20 mm/h均判定为阴性, 男性在15 mm/h以上, 女性在20 mm/h以上者判定为阳性;WBC≤10×109/L者判定为阴性, 超过10×109/L者判定为阳性;N≤75%判定为阴性, >75%判定为阳性;T<37.4℃判定为阴性, ≥37.4℃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hs-CRP阳性率的比较、研究组患者hs-CRP阳性率与ESR、WBC、N、T阳性率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s-CRP阳性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hs-CRP阳性例数、阴性例数及其计算得到的阳性率资料见表1。卡方检验表明, 两组患者hsCRP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00.10, P<0.01) , 研究组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研究组患者hs-CRP阳性率与其他指标阳性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hs-CRP与ESR、WBC、N、T定性判定结果例数及其阳性率结果见表2。假设检验表明, 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hs-CRP阳性率与ESR、WBC、N和T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均<0.01) , 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hs-CRP阳性率均高于ESR、WBC、N和T的阳性率。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 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临床一般统称为上感, 又称普通感冒。70%~80%的上感患者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长期以来, 上呼吸道感染是否应用抗生素, 是困扰内科门诊医师的棘手问题, 延误或者预防性应用都会产生不良后果。hs-CRP是一种炎性时相反应蛋白, 是人血清中常见的非抗体性蛋白质, 属于球蛋白, 能激活补体与T淋巴细胞特异地结合, 改变或限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重要的调理素作用, 能增加吞噬细胞的活性和运动促进其对各种细菌和异物的吞噬。hs-CRP在细菌感染后2 h即可升高, 48 h达高峰, 远早于体温、WBC计数、ESR等的改变。在危重患者由于机体反应差, 细菌感染后体温、WBC计数、ESR可不升高或降低, 使细菌感染不易早期发现, 而hs-CRP浓度不受此因素影响。临床实验室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 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 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 120例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与60例非细菌感染患者hs-CRP定性判定结果表明, 细菌感染患者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者 (χ2=100.10, P<0.01) ;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hsCRP阳性率均高于ESR、WBC、N和T的阳性率 (P均<0.01) , 结果与部分文献吻合[1,2,3,4]。因此, 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 可作为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较灵敏而客观的指标。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因此, 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提示细菌感染较灵敏而客观的指标, 这为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可靠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在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 (研究组) 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血沉 (ESR) 、血白细胞总数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N) 和体温 (T) , 检测非细菌感染患者 (对照组) 血清hs-CRP, 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hs-CRP阳性率、研究组患者hs-CRP阳性率与其他指标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研究组中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ESR、WBC和T的阳性率, 与N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可作为上呼吸道是否受到细菌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苏荣叶.C反应蛋白测定在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5, 14 (8) :593-594.
[2]顾浩平, 郭明, 马玲玲, 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 1999, 5 (1) :42-43.
[3]刘又宁, 陈民钧, 赵铁梅, 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 :3-8.
呼吸蛋白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