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新平散文
怀念张新平散文(精选3篇)
怀念张新平散文 第1篇
除了怀念,还是怀念抒情散文
不知不觉中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有时候听见大一的同学们叫我一声“学长”时,听见他们中的有些才女因为我姓朱,也因为我是他们的上司而叫我“朱头儿”时,或者看见他们在我的空间里写下“学长”两个字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一切都走得太急太快了!
高中时的我虽然贪玩,但也有着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大学梦。在大学走了这么老长一段路了,可在回头细忆细品之后,会惊奇地发现最让我怀念的,还是我的高中生活,虽然大学生活也是那般的美好!对于高中的人、事、物、亦或这一切,除了怀念,还是怀念!
高中有最真挚的友谊,每个人都以真心相待,我们一起分享,一起快乐,一起拼搏,一起回忆
怀念高中的每一节课,不论是认真听着度过的,还是闭着眼睛悠然而过的。当然还有惊心动魄的度过的:正在我酣睡之际老师的一个粉笔头沿着美丽的曲线落到了我的头上,把我吓醒了,这只是一种情况;有时候我的调皮同桌还会凑到我耳朵跟前急促的说一句“老师来了”,我会被吓醒,装作认真读书的样子,同桌笑了之后才发现是个骗局,可睡意早已消散了这每一节课,我都会很怀念。
怀念大家围着一张桌子聊天的日子。其实聊的内容也不过是“这个老师很负责”、“那个学生很认真”、“那个饭馆的拉面很香”、“哪个网吧刚开业,搞优惠活动”等一些无聊的话题,可在没人再愿意听你说这些的时候,我还是会怀念过去,怀念那残阳西下的余影
怀念她,一个我曾经暗恋过的女孩。她长得其实很一般,但她时常会笑,而且笑得很真很纯,没有任何装饰,没有任何做作。也许就这样一个原因去暗恋她有点随意,可这是真的,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喜欢微笑的孩子。我怀念多次偷偷地为她义务“劳动”的情景;我怀念她因病不能到校时我焦急的感觉;我也会怀念给她讲数学题时我的欣喜。这,都过去了,不是吗?她,或者是我,我们都有了各自新的生活,那么于今日,我只是怀念,并且说一句:愿安好
怀念他们,李君、梁维俊。在高中时,我们三个的身影经常在一起,甚至还会穿相差无几的衣服,有时候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误会,不过没关系,哥们的感情是纯正的,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愿我们都很好
怀念我的舍友。怀念和他们下晚自习后一起去网吧,或者周末去吴忠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包天的日子,当然还有“风云”、“360°”。我们曾经在那里一起单挑cs,或者组队挑战CF!我也会怀念男生宿舍楼下那片花园,很美,很纯
怀念我的楼妈。她一直以来都把我看作是她的干儿子,可我却一直没有叫她一声“干妈”,因为由于某些原因我连生我养我的亲妈都没有叫一声“妈妈”。我会怀念在晚饭过后,和她,还有她上初中的女儿一起漫步在吴忠这个繁华城市的街道上的情景
我还会怀念一个名叫“思彤拉面馆”小饭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几个朋友,也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甚至很多时候,我还会怀念我的老师:
高一时的.班妈黄老师,我会怀念;语文老师董干妈,我也会怀念;英语老师李姐,我会怀念。
在高中剩下的岁月里,我认识了更多的老师。
我会想起有点像母亲的语文老师王春梅。虽然有时候会挨她的批评,而且很多时候她都会讲我们很不爱听的文言文,但她人很好,我会怀念
还有那个“白蛋蛋”英语老师。她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开导,也算是我的良师益友,很喜欢,也很怀念
还有和我一样有点害羞的数学老师。身为数学科代表的我没少受气,但在现在想来,却惊奇的发现这份回忆竟是一份享受。我怀念他,我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还有那帮大多讨厌学数学的孩子们
还有那可爱的历史老师。虽然我历史学的不是很好,但我和她关系还算不错,呵呵,怀念
还有我们的政治老师“豆豆”。他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与激励,“朴实无华,淡定从容;冠甲天下,永远领先。”这几个字是他临别的时候写在我同学录上的,我永远记得,也会感悟到他的别有用心。很怀念
当然还有我们的地理老师少林,他虽然见了我是闭着眼睛走过去的,我也是唯一逃过他的课的学生,但是在此时此刻,我依然怀念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回忆过去的孩子,特别是当自己很累的时候。有时候,我甚至还会这样想:如果能回到过去,那该有多好。虽然我是那么的向往未来,渴望明天!
对于高中,对于过去,除了怀念,还是怀念
怀念张新平散文 第2篇
关键词:席慕容,散文,内容,艺术特色
席慕容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从小受亲人和家庭的影响,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生活的美满幸福,让她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温馨的爱的基调。“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着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的成长……”[1]确实,席慕蓉散文内容里充满了温馨同情,是一个爱者的世界。她的散文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故土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一、真实的情感与矛盾的心情
“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实情感打动读者。”[2]虽然作者从未到过家乡,却对家乡有一种潜在的深厚的情感。在《旧日的故事》中写到她有一个美丽的汉文名字,可那其实是她蒙文名字的译音,而且她也没有机会去用这个蒙文名字。她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故乡。作者对于家乡的认知,就是从父亲、外婆的只言片语里获取,靠自己的想象去勾勒出家乡的草原、蓝天。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在清新而宁静的文字里流淌着作者的怀乡之情。
作者的怀乡里有一种矛盾的心情。因为没有拥有而万分的想象:自己若在那个环境里的诸多美好。然而若真的生活在那里,心里想象的和现实会不会如出一辙。看着那些在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长大的孩子,因为自己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新鲜好奇的感觉令她羡慕、向往。但是,作者能够看清现实和所想的距离。梦与现实,到底哪一样能令人满意?过着平静、舒适、安逸的生活,在生活完全满足自己的情况下,人就会想让自己去吃点苦、做点不平凡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让她去过上那样的生活,未必就是她想要的。因此,作者在梦与现实的面前,应该是比较清醒的。
二、深刻地理解和人生的感悟
当作者真正踏在家乡的土地上的时候,现实的草原真实的展现在她面前:“整个草原一望无际,天地间除了苍穹的蓝、青草的绿和远处丘陵上一些土石的褐黄以及几株杂树的灰绿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色彩了。”作者此时察觉到了那种在单一与悠长的空间里所积累下来的疲倦。作为一个返乡的游子,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要到了真正踏足于这块土地之上的时候,才开始体会出这些美的要求后面藏着的忧愁与孤独。但是对草原对故乡充满热爱的作者,愿意去装饰故乡难得的节日,向故乡表达自己内心的热烈与欢欣。这正是作者对草原对故土家园的深刻理解的体现。
对生命和青春的感悟。她半夜里看到昙花盛开、花香袭人,不由得发出的感叹“明明知道只有一夜的生命,明明知道千里方圆都没有人烟,明明知道花开花落都是一场寂寞的演出,却依然愿意倾尽全力来演好这一生”,这段对生命独特存在的感悟便足以打动人心。“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话语里表现出的是作者对美好青春的感念,满满的幸福和知足。“知足者常乐”是我们能够从席慕容散文里体会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个画家兼诗人的作家,席慕容的散文以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来感知这个世界,因而她的散文里呈现出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抒情”。
诗性的语言。“一篇优秀的散文应当是作者有节奏的心灵的流动。”[3]席慕容的散文文字温和柔美,自己亲身的生活和感受是她抒情的对象。痖弦在《时间草原》里说:“席慕容散文的最大特色就是抒情风格,这可能是因为也写诗的关系,文字敏感细腻,与其说是画家的散文,不如说是诗人的散文。”[4]席慕容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诗性的语言。阅读席慕容的散文,让我们会有一种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环境,“是诗情画意的铺染与延展”[5]。平实、真挚的语言,诗一样流淌的句子,以及从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于生活的满足和幸福的感觉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温暖人心。
细腻的描绘。席慕容对生活的仔细的观察、真挚的体会都通过她的细腻的笔调跃然于纸上。凡是她眼睛看到的人或事或物,只要能引发她感想和感悟的,都不厌其烦的一一出现在她的散文里。疼爱她的丈夫、花草鸟兽、一切生活中的小物件等等,都是她写作的素材。这份细腻是她的散文能打动读者的重要原因。席慕容以她特有的敏感、细腻,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而生动的描绘出来,带给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文字享受。“因为她的叙‘我’之事,抒‘我’之情,才那样至情至性,感人肺腑,自成一家。”[6]细心的观察,细腻的描写,细腻的感情的表达,正是席慕蓉抒情散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席慕蓉.无怨的青春[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第4页.
[2]程金城,徐慧琴.中国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第21页.
[3]朱延庆.散文理论与赏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第4页.
[4]痖弦.时间草原.席慕容作品精选附录[M].新疆: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第559页.
[5]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第190页.
全国最长寿的夫妻平木虎和张新妞 第3篇
这对全国最长寿的百岁夫妻,丈夫叫平木虎,107岁;妻子叫张新妞,106岁,家住禹州市范坡镇圈刘村。虽然都已经是百岁高龄,但两位老人身体、精神都很好。不仅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就连平时常见的发烧、感冒都很少有,血压、心跳也很正常,生活能自理,还一点不糊涂,见了经常来家里探望、采访他们的民政局工作人员和当地媒体记者,就忙着打招呼,说“你来了三次了”;“你去年就来看过我们”。
两位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了,有些“耳背”,但和他们说话时只要把语速放慢点,他们就能看着别人的口型理解个八九不离十,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比较之下,张新妞老人比丈夫更显精神矍铄,她面色红润,除了头顶的头发发白外,发梢的白发竟自然转黑,看着根本不像一位百岁老人。张新妞老人还有一个“拿手绝活”———穿针引线缝衣服,每逢有客人说“想看看”,她就“表演”一番,完了往往还表示遗憾:现在都不穿手工做的棉裤棉袄了,可惜了自己的好手艺。
当有人说世界上最长寿的纪录是120多岁,问老人有没有信心破这个纪录时,张新妞老人笑哈哈地说:“我不咳、不喘,哼唧着过呗!”
平木虎、张新妞老两口养育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都健在,现在全家共有73口人。儿孙们都很孝顺,虽然他们的大儿子、大女儿也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还是和弟弟妹妹们争着照顾父母。
老两口平日生活都能自理,穿衣、吃饭、上厕所都不需要别人帮助。晚上,两位老人睡在一张大床上,有什么事可以互相照应。但即使是这样,儿女们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晚上没人守着还是不放心,于是就在老人的房间里放了一张小床,兄妹6人轮流“值班”。
两位老人一生生活俭朴、粗茶淡饭,上年纪后,儿孙们经常劝他们要注意营养,给老人买来水果、奶粉等。在孩子们的劝说下,他们就开始保证每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两三天吃一次肉,但从不碰各种“补品”。
近年来,夏季气温普遍偏高,儿孙们给两位老人安了空调,老人很快就学会了使用,不仅能开关,而且能根据冷暖调节温度。
除了空调,两位老人房间里还有一台大电视比较显眼,这是因为最近两年,老人“迷”上了动画片。见父母看电视时总喜欢“让”着孩子们,老人的大儿子平长松特意为他们又买了一台,就摆在老人的床前,成了老人的“动画片专用电视”。
老人平日生活很规律,一般每天7点来钟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出去到村里村外遛弯,遇到老伙伴了还要聊聊天,有时也看看别人下棋、打麻将,每天都过得乐呵呵的。
平长松说,在他的记忆里,父母亲一辈子心态都很平和,心宽、能容事,和别人打交道时不争不抢不抱怨,从没有和任何人大吵大闹过,他们还经常教育儿女们“吃亏是福,吃点亏心里踏实”。
说到老人长寿的“秘诀”,平长松说,从环境方面讲,是村子周围没有污染源,地下井水发甜,全村近2 000口人,超过80岁的就有20多人;从老人个人角度讲,就应该是得益于生活规律、心态平和、儿孙孝顺。
怀念张新平散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