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的情绪范文
互动的情绪范文(精选3篇)
互动的情绪 第1篇
一、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理论基础
乡镇幼儿教育之中的师幼互动乃实现教育职能途径之一, 其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指:“幼儿教育机构中教师和学生的正式或非正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广义指教师与六岁前的幼儿互动活动关系, 狭义指幼儿园中的教师与幼儿互动活动。”从幼儿教育形式看来师幼互动主要为教师与全体幼儿之间的互动, 分小组后教师与小组内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教育与幼儿个体之间单独的互动这三种类型。而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正常心理和社会现象, 指“情绪由人类重要事情之下引起的紧迫感的先在状态, 其核心为对预先准备的一种行动准备状态”。
二、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可行性分析
在正常的乡镇幼儿教育中的三年时间, 教师与幼儿通过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建立起多种社会关系, 在这个过程教师与幼儿共同体验到愉快、兴奋和失望等多种情绪, 这些情绪又在影响着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乡镇幼儿教师承担起学校和家庭双重教育的责任, 其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教师的个人情绪会对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从相关研究分析幼儿教育应关注教师情绪对于教学的影响。积极的教师情绪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帮助幼儿发展;而消极的教师情绪, 可能会使教师带着情绪进入课堂从而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我国乡镇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 使幼儿教师也面临多重需求与冲突, 造成乡镇幼儿教师成为高情绪化职业之一, 情绪投入是其职业性质。2012年教育部对于幼儿教师提出“善于自我调节情绪, 保持平和心态”的职业要求,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安慰伤心或哭泣的幼儿, 严肃的表情管理调皮的幼儿, 总之用情绪调动师幼互动之间的活动。
三、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功能分析
1.教师正向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教师的正向情绪包括满意———愉悦的情绪反应, 快乐是最具代表性的正向情绪, 快乐的产生除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外, 也包括一定社会内涵。师幼互动教育中教师正向情绪容易受社会因素影响, 为个人得到应有满足时产生愉悦心情, 受到社会认可的正向情绪有利于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国乡镇幼儿教师在产生正向情绪后通常带入师幼互动教学之中并产生积极影响。幼师正向情绪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为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目的实现;第二为教师在教学中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第三为顺利完成互动教学。
2.教师负向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教师的负向情绪指不满———生气的情绪反应, 生气为最常见的负面情绪, 主要是人类在活动中的目标受阻或受到欺骗导致不能正常完成引起的。
师幼互动教育中, 教师负向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发生某些以教学标准称为不适当行为导致, 通过笔者对所在乡镇幼儿园进行《教师负向情绪的诱发事件分布》问卷调查可知, 诱发教师产生负向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影响班级秩序, 此原因在调查结果中占有百分比为31.34%, 幼儿某些行为不仅影响正常班级秩序, 更导致教师负面情绪产生;占有比例位列第二位的诱因是幼儿违反生活常规的行为, 所占百分比为21.64%, 幼儿阶段是人类基本生活行为培养的重要阶段,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属正常现象, 加以指导便明显改善;诱发事件中位列第三至五位的分别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伴交往中的不当行为以及违反教师临时要求的行为,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4.92%、12.69%、12.69%, 在幼儿学习和沟通过程中通过教导会得到明显纠正, 三者均低于15%, 即对诱发教师负向情绪影响较小;所占比例最低的是幼儿的失误行为, 其百分比为6.72%, 对教师负向情绪的影响最小。
因此, 我们得出在师幼互动教育中造成教师负向情绪原因主要为对幼儿不恰当期待、教师人格影响、教学经验缺乏、误读学生行为和教师展现权力。
四、建议
1.重视教师的情绪劳动。当前乡镇幼儿园在教学中忽略教师情绪的作用, 因此在师幼互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被认为是个人风格表现。教师作为正常的社会人, 其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情感等会受到日常生活的影响, 从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 管理者应结合现时情况, 关注教师的情绪波动, 充分尊重乡镇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 这种尊重主要包括:第一为尊重乡镇幼儿教师合理的情绪表达;第二为避免单纯提升乡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忽略实践中的情感作用;第三为避免传统的将情感与道德结合为一体的做法, 关注教师的负面情感。
2.为教师与幼儿的情绪互动创造条件。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比, 特征体现在不单注重幼儿知识学习还要在师幼互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健康人格等未来发展基础, 乡镇幼儿教育中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 使其在教学活动应获得家庭感和安全感。传统幼儿教育中以教学成果作为衡量互动教学及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忽视教师与幼儿互动教学中情感交流, 将互动教学中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感交流定义为影响教学的因素之一并严加制止, 造成师幼互动逐渐形式化, 教师和幼儿难以在互动之中获取知识和情绪的共赢。因此, 乡镇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教师情绪在师幼互动之中的积极意义, 并提供互动交流机会。
3.激发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的积极情绪表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负向情绪会对幼儿产生消极作用, 同时影响师幼互动教学质量, 在乡镇幼儿园中的幼儿多为留守儿童, 通常和爷奶生活在一起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 造成乡镇幼儿教师成为高情绪化职业之一。对于教师应进行理性引导和充分关爱, 使其在充实的工作之中体验到成就感, 并把正向情绪带入互动教学活动之中。日常教学之中, 管理者对于教师的情感难以把握, 因此应通过建立共同目标, 使集体和个体价值观相互统一, 激发教师在师幼互动之中教师正向情绪的表现提供动力。
摘要:我国乡镇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 使幼儿教师也面临多重需求与冲突, 造成乡镇幼儿教师成为高情绪化职业之一。作为考查幼儿教师重要角度的幼儿教师情绪, 是影响幼儿成长重要因素, 同时为幼儿教师在实践方面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乡镇,幼儿教师,互动,情绪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 2005.
[2]白俐.在实施管理伦理中促进幼儿阔教师健康成[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3)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幼儿园教职工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51es/business/htmlfiIes/mo/s6200/201201/129537.html.
[4]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 第2篇
(一)首先,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二)用暗示、转移注意法。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三)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①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 ②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③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 ④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 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例如,小明这几天情绪不好,原来是和父亲因踢足球发生了矛盾:父亲希望他放弃所钟爱的足球,专心学习;小明自己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不愿放弃驰骋绿茵场。明确了分歧的原因之后,接下来就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 方案有如下四种: ①放弃足球训练,专心于学习; ②放弃足球训练,也不专心学习; ③坚持足球训练,因此影响学习; ④合理地安排时间,既坚持足球训练,又能兼顾学习。其中,第二、三套方案是父亲不忍目睹的,而第一、二套方案则是小明不愿接受的,既然第四套方案可为双方接受,不妨一试。
互动的情绪 第3篇
关键词:情绪,动机维度,网络互动广告,《全员加速中》
新媒介时代到来, 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据CNNIC的统计数据, “截止到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8.8%”。①庞大的网民群体, 自然吸引广大商家的目光, 将其产品广告投向网络平台。随着网上购物“线上支付线下服务”模式的逐渐成熟, 各大商家的网络广告可以直接链接电商服务平台提高经济转化率。同时, 网络电视视频网站也可以通过站内网络广告推出本站最新的视频信息, 与用户实现有效互动, 增加用户黏性。
《全员加速中》是湖南卫视于2015年底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游戏类真人秀, 在湖南卫视、芒果TV、乐视TV播放。其中, 芒果TV播放平台将节目与网络互动广告有机结合起来, 为受众带来新的广告接收体验。因而, 基于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从受众心理出发, 探究《全员加速中》网络互动广告的形式与内容, 对提高其网络传播效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2010年Gable和Harmon-Jones针对不同情绪动机强度对认知范围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并提出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此模型是情绪维度研究领域对二分法的一大突破。Gable和Harmon-Jones提出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如表1) :
二、基于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分析《全员加速中》网络互动广告
(一) 《全员加速中》概况
《全员加速中》是湖南卫视于2015年11月6日推出的一档大型游戏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播放网络平台, 只有芒果TV和乐视网, 因而收视群体较集中在这两个网站, 每期的全国网络收视情况都在1.1%左右, 基本维持在同时段前五。节目参与嘉宾众多, 为网络互动广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链接源。
(二) 《全员加速中》网络互动广告形式及内容
这里的网络互动广告指的是在芒果TV的PC端, 受众可以通过鼠标主动体验到与节目相关的网络广告, 而非节目开始前会加入的侵入式广告, 也不是节目中的植入广告或冠名广告。节目开始后, 屏幕的左上方有一个彩色风车, 它会弹出提示, “移动鼠标, 发现惊喜”。按网络互动广告传播内容的不同, 可以将其网络广告形式分为四种。
1.传递节目广告。在节目进行中, 电脑页面的左上角会出现一条文字“狂点赞为wuli队员加速助力, 不添惊喜等着你”。当你点击文字, 会出现本期参加节目的明星嘉宾, 你可以选择一位为他点赞加速, 在5秒钟内点击鼠标, 点击鼠标的总数即为你为该明星嘉宾增加的能量值。同时, 受众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参与抽奖。
2.添加芒果TV广告。互动对芒果TV自身信息的添加, 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四期, 由于明星嘉宾人数较多, 很多时候受众不认识嘉宾是谁。当一位明星嘉宾的主要镜头出现在节目中时, 放鼠标在他身上就会出现“某品牌为某某加速”的字样, 或者是对他的描述例如“一个睿智的BOY”。当点击字条就会出现对此明星嘉宾的简介, 下方会有三个链接视频, 可能是他在节目中的独特表现的视频, 可能是他的娱乐新闻视频, 还有可能是他参演的电视电影。点击新闻视频则会进入芒果TV自制的新闻娱乐节目, 点击电视电影则会进入芒果TV相应的电视电影板块进行播放。
第二阶段为后面五期, 由于前面几期的积累, 每个明星嘉宾都有相应各具特色的表现, 也有很多节目未播放片段。因而到后几期, 点击明星嘉宾身上的字条产生的名片链接几乎都是其在以往几期节目中表现的亮点, 或者是下期预告等与《全员加速中》节目相关的视频链接。
3.传播旅游景区广告。节目每期都会去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 成熟的摄影技术使每一期的场景都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当出现全景拍摄场地画面时, 移动鼠标, 可以看到该拍摄场地的名字, 点击鼠标, 则会出现对该景区的广告介绍。如节目第2015-12-11期, 点击鼠标进去为深圳东部华侨城, 左边有配图, 右边有简介表明此地为综合性的山地主题休闲度假区。想要了解更多的时候, 点击更多即可进入相关词条百度百科的页面。里面有详细的景区介绍, 以及旅游攻略等。
4.链接商家产品广告。这种链接形式在节目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 例如第2015-11-20期, 当你鼠标放在某明星嘉宾身上时出现“新款防风夹克外套”的字样。点击进去就有该款夹克的介绍、价格、立即购买的按钮以及相关产品推荐。点击立即购买便进入了芒果铺子电子购物商城, 可直接进行产品的线上咨询及购买活动。
(三) 受众心理效果分析
基于情绪的动机维度对《全员加速中》节目中的网络互动广告进行受众的心理效果分析。江波根据网络广告的独特的心理效应, 提出了网络广告的心理效果模式, 认为网络广告对消费者产生心理效果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交互过程四个部分。①因而在此基于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通过这四个部分对受众接收广告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
1.认知过程。《全员加速中》是一档娱乐节目, 因而在受众观看的时候处在低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中。
首先, 受众有观看节目的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在的不平衡状态。受众观看节目一般是为了娱乐放松, 不关乎有机体自身的生存发展。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而在观看娱乐节目这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属于低动机强度。而娱乐节目的搞笑、放松的特点则会给受众带来积极情绪。
其次, 当受众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接触到网络互动广告。广告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觉器官, 人脑会有意或无意地对这些个别属性产生反映。视觉, 受众看到了节目中某位自己比较喜爱的明星嘉宾, 看到了字条对他的一个简介;听觉, 当一位明星嘉宾为主要镜头时, 受众可以听到他在讲话;触觉, 受众可以通过点鼠标看到更多关于这个嘉宾的信息。各部分感觉相结合, 形成受众对整个网络互动广告的整体知觉。知觉是对整体的认识, 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解性。受众的整个感知、情绪体验以及动作操作形成过去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在其头脑中的反映, 即产生记忆。记忆不同于感知觉, 需要直接刺激, 而是对过去经验的识记。《全员加速中》的网络互动广告则有利于激发受众的主动体验情绪, 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广告内容。为了让受众对广告品牌、节目内容以及播放平台有良好的记忆, 就需要适宜的感知觉体验去形成积极的过去经验。
最后, 感觉和知觉对事物的外部属性形成认识。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存储, 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提取。受众可以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提取, 与当下的经验进行比较, 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 形成对事物的思考评价。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也可能激发受众的想象, 对表象内容进行加工和改造。
2.情感过程。同样有机体的情绪和情感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对其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反映。受众在空闲时间有娱乐的需要, 因而主动通过网络搜索观看《全员加速中》, 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 受众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不同的网络广告则会使受众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同时受众带着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对广告会有不同的认知。
积极情感体验——互动广告。在《全员加速中》里互动广告都是基于受众需求的, 受众有此需求可以点击观看, 满足需求则可使受众保持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积极的情绪状态具有协调促进的作用,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忆。因为记忆具有选择性, 主动选择的事物更容易记忆, 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也更容易看到事物相对美好的一面。因而互动广告可能不会被受众频繁的点击, 但是一旦点击形成互动, 便容易产生较好的品牌产品认知。
3.意志过程。意志是个体已经有意识地确立了目标, 并需要通过行动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低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是具有认知扩展作用的。也就是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会是全神贯注的, 其注意焦点扩展, 有助于受众看到网络互动广告信息, 进行探索行为。
4.交互过程。网络互动广告与受众的个性心理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受众对网络互动广告产生心理效果的各个部分也相互作用, 不可分割。
网络互动广告的根本意图还是促进受众消费。《全员加速中》的网络互动广告, 能很大程度上将受众的注意力转化为购买意图甚至是购买行为。因为它缩短了受众记忆、比较的时间,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注意力的高转化。从注意到最后的消费行为, 越接近支付环节转化率越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品牌认知度, 还可以推动受众的消费决策, 将注意力逐步转为实际的消费力。①
三、网络互动广告的发展建议
(一) 选择适宜的节目
根据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可知, 受众只有在低动机强度的情况下才能扩展认知加工, 注意到周围的广告信息。因为网络互动广告不能选择与受众个体生存高度相关的节目, 这种节目只能使受众集中于节目中的内容, 忽视与其不相关的信息。此种情况下, 广告信息最容易被忽视, 造成资源浪费。
(二) 与传统媒体节目、电视剧相结合
将网络互动广告与传统媒体节目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 受众在观看时也有一定的认知扩展需求。受众主动观看节目或电视剧的时候容易激发其积极情绪, 也更容易将其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当然这需要广电集团与电商平台实现良好的合作。
(三) 发展技术, 拓展客户端市场
随着智能手机大屏化, 电视端、电脑端逐渐向手机端迁移。大量受众更喜欢通过手机观看自己喜欢的信息和视频。网络互动广告能通过手机触屏实现互动, 也有利于受众产生良好的互动体验。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加强视频网站APP的受众体验。
四、结语
网络互动广告并非一种新的网络广告形式, 但如《全员加速中》一样, 将网络互动广告与传统媒体节目相结合的例子还比较少。这是一种符合人类心理认知过程的广告传播方式, 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广告传播效果。当然这一传播形式不论在技术还是内容上依旧处于探索阶段, 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全员加速中》是一档新推出的节目, 节目内容与形式还处在变化探索阶段, 包括它的网络互动广告的传播也是处在萌芽状态, 因而本文对其网络广告传播效果的分析属于较为浅层的认识, 尚有很多欠缺, 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鹏.情绪对冲突管理策略选择及谈判行为的影响——基于情绪动机维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邹吉林, 张小聪, 张环, 于靓, 周仁来.超越效价和唤醒——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1 (9) :1339-1346.
[3]江波.网络广告心理效果模式初探[J].心理学动态, 2001 (3) :270-275.
[4]杨玲.网络互动广告发展现状与提升方向探析[J].东南传播, 2012 (3) :88-90.
互动的情绪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