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精选8篇)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第1篇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水质改善措施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两湖连通综合治理整治工程的研究分析,明确了治理原则与目标,提出了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的水质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该工程措施实施以后,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措施,对恢复河网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城市河道;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水质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V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55-02
Study of th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urban runoff
ZHANG T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ystems and connecting engineering study of governance measures of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principles and goals of governance,urban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the river water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urban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an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store the ecosystem of the river network region water environment.Key words:urban river water;river environment;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经济建设大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自然要素的重视,其中包括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如河流水质严重污染,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河道被硬化、渠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1-2]。不少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基本技术的探索[3],致力于实现城市河流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建设[4]。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之相适应,在河流建设方面,也从过去的只重视防洪抗旱单一功能的河流水利工程,转到有和谐自然环境和丰富地域文化的复合型河流建设上来[5]。国内在城市河流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景观化建设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成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均开始进行河流水环境的整治[5]。为此,笔者通过两湖连通工程治理对北京市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水质改善进行必要的探讨。
1概述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水系下游,是北京市区的排水走廊,同时也担负着北京市部分污水排放、雨季泄洪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区内主要河道都出现了河道淤塞、水利设施老化状况,严重影响防洪安全;沿河大量污水直排入河道,造成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水环境的治理将极大地改善区内人居环境。
拟整治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已不适应水生生物生存,河道景观很差,北小河、坝河下游段及红领巾湖现状水质均为劣Ⅴ类,恶化,发臭。而且局部河段垃圾堆积,护坡上是杂草和散落垃圾,极不雅观。严重影响首都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
红领巾湖水体均为劣Ⅴ类,既不符合景观娱乐水体,又不符合其它用途,事实上已成为废污水或称之为死水。水体散发着臭味,垃圾堆积、坟蝇孳生,水质恶化给河道沿岸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危害。由于水质恶化,水域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3],城市河道的整治,会显著提高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朝阳区这三条河道的整治也将如此,而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
2朝阳区两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分析
朝阳区两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由朝阳区水利局于2004年10月底启动,旨在改善朝阳区的区域水环境。项目共包括三个单项工程: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水系连通工程(简称两湖连通工程);坝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北小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三项工程均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境内。其中朝阳公园位于农展馆南路以北,亮马河以南,麦子店路以东,东四环路以西、郡王府西侧;红领巾公园位于朝阳北路与六里屯路之间,东四环路两侧。朝阳公园与红领巾公园南北相距约500 m左右。水碓湖、红领巾湖规划流域范围为3.8 km2。
坝河水系,位于北京市区的东北部朝阳区境内,担负着其流域内的防洪排水及农田灌溉任务。坝河于1975年组织过疏挖,同时,对北小河进行了河道疏浚和桥、闸等构筑物的改建和修缮。北小河是坝河主要支流之一,西起北苑路暗沟出口,向西流经大屯开发区的北部、横穿望京新区北部,围绕铁路向南流经东坝集团,于长营路西侧汇入坝河,全长15.88 km,流域面积约为61 km2。随着近年社会经济发展,坝河、北小河沿岸已建设了多个边缘集团和经济开发区,导致汛期排洪流量大幅增加。在非汛期,河道主要过流为城市污水,由于现有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大部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污染严重,现已为超Ⅴ类水体,属重度污染河道。沿线建筑物历经近30年的风霜雪雨,有些跨河桥已破旧不堪,有的竟连栏杆也所剩无几,使得途径此路的行人及来往车辆得不到基本的安全保证,与两岸已飞速发展的城市大环境极不协调,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坝河、北小河目前的水源主要是污水处理厂的退水及各入河口的雨污水,根据朝阳水务局的统计,坝河每天的日径流量为16万t左右,主要来自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北小河每天的日径流量为8.4万t左右,其中北小河污水处理厂退水为7万t/d,其他污水口汇入量为1.4万t/d。
朝阳区两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将完成朝阳奥运承载区主河道整治及截污工程、湖面连通工程、河道及湖区的绿化及周边建设工程。
3治理原则及治理目标
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连通渠是公园景观的一部分,两湖连通渠为风景观赏河道,渠道的建设要与公园及沿线城市景观建设相协调。同时,两湖连通渠为北环水系的一部分,应具有防洪、排水、通航、输水的功能。
坝河除了要担负沿线城乡防洪排水、灌溉任务外,还需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游览和休息场所等功能。为了能够发挥河道的这些功能,规划考虑结合东坝边缘集团的建设开发,将坝河在东坝边缘集团范围内河段定位为风景观赏河道。
北小河除担负城乡排水、灌溉任务外,还需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游览和休息场所等功能。为了能够发挥河道的这些功能,规划考虑结合北小河流域内的建设开发布局,将北小河全线定位为风景观赏河道。
4水质改善措施
根据北小河河道功能,北小河全线为风景观赏河道,坝河在东坝边缘集团范围内河段定为风景观赏河道。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规定,坝河、北小河的水质标准应达到V类。水环境的改善关键在于水质的改善,现状河道的水体多为污水,污水截流后污水处理厂退水的水质标准也不能满足环境要求。因此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改善水质,对于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水质改善措施是尽可能依托现有工程条件,因地制宜构建河道水体原位净化生态工程系统,在必要的人工辅助与强化下充分利用自然能量,实现水质的长效净化与保护。为此,根据河道各段具体情况,分别实施构建水生植被工程、构建主要水生动物种群工程。构建人工水草生物膜净化工程、辅助曝气工程等。这些用于河道水质改善与保护的工程实施都将以不影响河道行洪、通航等功能为原则,并有利于河道景观的改善。
(1)河道水生植被。构建河道水生植被是河道水体原位净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主要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对象。在常水位条件下,水深0.6~2.0 m的河底和河坡上种植沉水植物。根据北京气候特点和坝河与北小河的河道情况,河道中以种植冷季类植物为主,间种暖季植物。在河道两侧的种植槽及水陆交错带种植挺水植物等。
(2)主要水生动物种群。本工程设计涉及的水生动物主要以滤食性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对象。滤食性鱼类的作用主要是控制藻类生物量,滤食性和刮食性底栖动物主要起河道“清道夫”作用。底栖无脊椎动物放养密度为螺蛳20 g/m3,放养方式为螺蛳全河道均匀抛投。
(3)人工水草生物膜净化工程。人工水草是一种性能较为优良的生物膜软性载体。用于水质净化的生物膜软性载体采用生物惰性很强的高分子材质,具有很好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使用寿命长,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吸收、吸附、截留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为各类微生物、藻类和微型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着生、附着和穴居等生境条件,最终在载体上形成薄层的具有很强净化活性功能的“生物膜”。
(4)辅助曝气工程。河道原位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河道水体具有一定水平的溶解氧。这是因为水生动、植物的生存与生命活动需要水体有适宜的溶解氧含量(>5 mg/l);水体中氨氮的硝化、还原物质的氧化、有机质的降解和无机化、恶臭的消除、底质的好氧消化减量与无机化等均需耗氧,由于河道水体溶解氧状况受各种污染情况影响而变化较大,流动小的、受污染的河水常常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根本不能满足原位净化生态工程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因此必须构建河道水体曝气系统以适应满足河道水质净化要求。根据目前坝河、北小河的水文特点及其水质状况,在非汛期污水厂的退水不能满足河道需要,为维持一定水面必将采取截止措施,实际上河道都是一个“池塘类型”的水体,只有补水、换水(包括大雨后排泄径流)时才形成一定流量的水流,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河流治理所要达到的水质目标,设计选用提水式曝气机作为主曝气充氧设备,水下射流曝气机作副曝气充氧设备,前者用于宽度18 m以上的河道,后者与前者混合搭配用于宽度小于18 m的河道,以满足原位净化生态工程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5实施效果
(1)水质得到改善。河底底泥及水中垃圾均被清除,城市污水也被截留不再排入河道,而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河道水质将得到显著改善,水域生机显现出来。
(2)河岸景观更加美丽。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及艺术造型在两岸被建了起来,水清、树绿、花鲜、鸟鸣,这别致的生态廊道将成为首都的五条绿色长廊,供人们休憩、游览、锻炼身体,将成为最适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区域。
(3)生物生态廊道作用明显。项目通过对河道及其两岸的生物生态廊道设计,与温榆河生态规划及其生物生态廊道的设计相一致,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生物生态廊道的生态作用,对物种的顺畅流动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屏,董福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编译.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手册[K].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财团法人,河道整治中心.周怀东,杜霞,李怡庭,等译.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及要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4]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13(3):377-382.[5]张明,曹梅英.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水土保持,2002(9):33.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第2篇
如皋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与安全保障措施探讨
摘要:介绍了如皋市饮用水源区的.区划及水厂建设概况,根据如奉市水体受污特征,以pH值、氯离子等作为评价因子,对如皋市饮用水源地和水厂取水水源地近三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如皋市境内长江水质较好,三年来均能迭标,而内河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不容乐观,三年来,达标率仅为51%.分析了水源地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安全保障与保护措施,为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依据.作 者:张云 ZHANG Yun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江苏,南通,226006期 刊: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9(1)分类号:X824关键词:如皋市 饮用水源地 水质 评价 安全保障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第3篇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徐州市为全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 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人民正常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伴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地面塌陷、水质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根据徐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全面评价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程度, 进行污染趋势分析, 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对保障人民生活, 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城市饮用水源地分布、评价资料、标准
徐州市区饮用水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源地主要分布:地表水为不牢河徐州水源地、南四湖小沿河取水口, 地下水源地为张集水源地、小山子、新河矿水源地。贾汪区、丰县、沛县、新区、睢宁、新沂、邳州饮用水源主要为地下水, 水源地分别分布为:韭山和汴塘地下水源地、丰县地下水源地、沛县地下水源地、新区水源地、睢宁县地下水源地、新沂市地下水源地、邳州地下水源地[1]。
用2000~2007年徐州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第Ⅲ类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中第Ⅲ类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基准, 进行综合评价。
2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状况评价
2.1 一般污染物状况
2.1.1.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一般污染物状况
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不牢河徐州水源地含量范围分别为5.2~13.5 mg/L、0.15~3.99 mg/L、0.7~6.8 mg/L;小沿河徐州水源地含量范围分别为3.5~8.2 mg/L、0.12~2.83 mg/L、0.7~20.1 mg/L。不牢河和小闫河水质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 达标率分别为29%、67%。
2.1.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一般污染物状况
用近年监测资料对一般污染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进行统计, 结果如表1所示。
mg/L
由表1看出, 张集、小山子、新河矿、韭山、汴塘、铜山、睢宁水源地水质较好, 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标准。丰县、沛县、新沂、邳州水源地总硬度或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稍微偏大, 基本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2.2 有毒污染物状况
2.2.1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有毒污染物状况
不牢河水源地有毒污染物中只有挥发酚有2次超标;含量范围为0~0.008 mg/L;其它均未检出, 小沿河徐州水源地有毒污染物含量均未超标。对有毒污染物来说, 不牢河和小闫河水质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的达标率, 分别为91.7%、100%。
2.2.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有毒污染物状况
用近年监测资料对有毒污染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挥发性酚进行统计, 结果如表2所示。
mg/L
由表2看出, 张集、小山子、新河矿、韭山、汴塘、沛县、铜山水源地水质较好, 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丰县、新沂、睢宁、邳州水源地只有氟化物含量稍微偏大 (接近1.0 mg/L) , 基本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标准。
3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3.1 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不牢河水源地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徐州市北郊化工厂、造纸厂、制药厂、铜山化肥厂、徐州钢铁厂及铜山柳新镇境内造纸厂等五十多家企业的工业污水, 通过丁万河、荆马河、柳新河排向该取水河段, 加上沿途生活污水和来往船舶及徐州发电厂、彭城发电厂等污废水的汇入。本河段日纳污量约20万t, 主要污染物为NH3-N、COD、挥发酚。小闫河水源地水质主要受微山湖的影响, 污染源主要来自山东污水的汇入和丰县、沛县工业、生活污水的污染。
不牢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 全年近71%时间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小沿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相对较好, 全年97%时间水质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不牢河和小沿河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皆主要为氨氮、COD、挥发酚。根据淮河流域片水资源分区和《江苏省地表水 (环境) 功能区划》, 取水河段为不牢河徐州调水保护区, 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南水北调徐州段区域尾水向东导流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实施, 取水河段水质将得到提高,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得到保证。南水北调徐州段区域尾水向东导流与资源化利用工程已通过省、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正在准备实施中。
3.2 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地下水资源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岩性特征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可以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变质岩类及岩浆岩类裂隙水四大类.其中裂隙岩溶水及松散岩孔隙水为徐州市主要开发利用的集中式生活饮用地下水水源。
裂隙岩溶水和松散岩孔隙水在徐州市埋藏较深, 受外界污染影响较小。裂隙岩溶水含水层水质最好, 是最理想的生活饮用水源, 松散岩孔隙水水质较好。徐州市地下水中的裂隙岩溶水和松散岩孔隙水水质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标准[2]。
4 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变化趋势分析
4.1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影响不牢河和小闫河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根据多年监测资料, 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年均值变化趋势可看出,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含量呈逐年减小趋势, 即不牢河和小闫河水源地水质已逐年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污染大户进行关停或实现了达标排放, 排污总量得到控制, 向上调水量逐年增加, 水体流动性增大, 稀释自净能力增强。
不牢河和小沿河饮用水水源地为南水北调东线大运河段, 水质的好坏受翻水量大小的影响, 依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用东线一期调水工程的规划调水量, 模拟计算调水沿线的水质。2010年东线在连续翻水流量约为20 m3/s时, 水质可达到或优于Ⅲ类。2020年东线在连续翻水流量约为20 m3/s时, 水质基本可达到下游骆马湖水质Ⅱ类水标准。据《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0年向南四湖调水量15.12亿m3, 调水流量100 m3/s以上, 到时水质将达到或优于Ⅲ类。不仅向南四湖输送合格的水源, 而且能够满足各种用途的水质要求。因此, 本河段水质将逐年好转, 最终将会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
4.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影响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 根据多年监测资料, 从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年均值变化趋势图可看出, 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含量年际间变化不大, 含量相对稳定。在区域分布上为东部水质较好, 西部水质相对较差;在时空上的分布, 多年来水质各项指标含量基本稳定, 没有造成人为污染, 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标准。
5 安全保护措施
5.1 加强地表污染源治理
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量。利用固体处理厂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经过科学分类、筛选、高温发酵、可燃物焚烧等过程处理, 实现资源再利用, 无用部分卫生填埋, 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和消除固体废物对环境尤其是对水资源的污染。对于城市废水, 要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外, 同时还要对市区大型企业的污水排放限期达标, 部分污染企业可搬离市区。此外还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的污水直接灌溉, 加强流域乡镇的生活污水、粪便、垃圾的管理与治理。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
5.2 加强地下水水质的保护
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止污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裂隙岩溶水比较脆弱, 易受污染, 建议对市区重点地段进行水环境调查, 查清水污染现状, 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对区内已经存在和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地质问题开展调查、勘探研究和防治工作, 以使其潜在危险降至最低。加强改水治氟, 对已经进行过降氟改水地区的改水效果进行回访调查总结, 以指导该项工作深入开展。
5.3 加强地下水的科学开采与管理
加强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 严格控制再增加开采量, 严禁乱开乱采地下水, 合理布井, 严禁在缺水区再打深井。对地下水超采地区, 特别是漏斗区, 在汛期用清洁地表水进行回灌补源, 使徐州市地下水及早得到恢复。加强成井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整修, 对串层混合开采井有计划地进行关停封堵;对新增水源井的井位、井深、取水层位等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确定, 并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对报废井按程序处理好, 防止串层污染优质的深层地下水。
5.4 加强饮用水源地常规管理
水厂对水源地每天巡视一次, 每天二次对原水水质进行常规分析, 水质检测中心每月一次在水源地取样进行全分析。水源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按预告、警告、严重警告的预警系统分别向有关责任人报告, 若水源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应向水厂应急领导小组提出减少取水或停止取水的建议。水厂每天坚持小样试验, 选择针对性净化工艺方案。组织水源调查, 并与水利、环保、环境监测等部门联系, 了解水源变化, 掌握水源污染的特点, 分析发展趋势, 通过其它水域调水、河道疏通等手段改善水源污染情况。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R].2004.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 第4篇
安全供水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合格的水厂出水水质是安全供水的重要保证。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稍有失误就可能影响出厂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有关水质控制的标准,结合供水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对水厂水质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水质控制的措施。
1.水源控制
水源水质变化一般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变化。供水水源原水分别取自付疃河干支流不同河道,经过多年检测,其水质符合II类或III类标准,水质较好。
自然因素。夏天河水流量大,氨氮、有机物等含量少,藻类较多,每当洪水期或者暴雨之后,常常由于雨水将地面上大量的有机物带入河中,原水有机物会突然升高。冬天上游来水小,氨氮、有机物含量多,导致原水氯化物、氨氮、有机物等的含量偏高,影响供水。
人为因素方面。水源上游是否存在废水、废气、漏油等,这些均
对水厂的供水安全等造成一定的隐患。
密切监视水源的水质变化。水源水质是影响出厂水水质的源头。在水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密切监视水源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准确掌握水源的水质特征,方便生产及时调整与平稳运行。
2.水厂工艺的控制
目前水厂采用的基本上是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加强对处理工艺的管理和控制是确保水质的重要保证。
混凝、沉淀阶段。混凝、沉淀阶段,水温、PH、浊度、水量及水力条件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水温。在进行水处理时,如果水温较低,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主要是因为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使颗粒碰撞机会减少,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影响沉淀效果。为提高低温水处理效果,常用方法是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PH值。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而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剂,应结合原水水质和混凝剂特征来定。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现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原水PH值在7.0-8.0之间,效果较好。
原水浊度。冬季原水浊度底,夏季洪水期原水浊度高。为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在夏季原水浊度高时(200NTU以上),采用高效混凝剂,其它时候采用普通混凝剂,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进水量与水力条件。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沉淀的重要因素。在混合、絮凝阶段,无论是采用水力混合还是机械混合,都要做到快速、均匀。采用水力混合、絮凝时,应控制好进水水量,让其水力条件尽量符合设计要求,提升絮凝效果,确保沉淀阶段的稳定和可靠。
加药点位置。 加药点位置对混凝效果有直接影响。奎山水厂原来在一级泵房和絮凝池之间的原水管道上投加,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混合效果受原水水量的影响较大。结合设备工艺特点,可设置水井和机械混合,投加点设在配水井机械混合池之前。
积泥。絮凝池、沉淀池积泥对其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排泥和定期清洗是保证处理水质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原水浊度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运用自动控制排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沉淀池一般每年清洗一次。
过滤阶段。过滤是降低浊度保证水质的关键。滤池的运行受到沉淀水的浊度、滤池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沉淀水浊度。水源基本采用普通块滤池和V型滤池,滤池进水浊度控制标准为:≤3NTU的保证率为95%,滤池出水浊度标准为:≤0.2NTU的保证率为95%。
滤池冲洗强度。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滤池冲洗过程中,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水温、滤料粒径及比重等有关。为了保证良好的膨胀率,滤料粒径和比重越大,要求的冲洗强度便越大。当水温低时,水的比重要相应地变大,砂粒的浮力即变大。这时,就应调小冲洗强度,反之,则应增大冲洗强度。
滤池反冲洗方式。为避免冲洗强度过大和配水系统的损坏而出现跑漏现象,导致滤层达不到规定要求,从而影响水质,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反冲洗过程,反冲洗前关闭进水阀门后,先将滤池池内的水过滤,然后再进行反冲洗,适当延长V型滤池气冲洗时间,减少滤池水冲洗时间。并且每年都要检测滤池滤砂厚度、滤料粒径、含泥量。
2.3消毒工艺
合理控制消毒是保证水质安全的关键。水源主要采用液氯消毒,氯气投加量根据原水、沉淀水、滤后水的水质情况而定。当原水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较多时,耗氯量会明显增加;夏季水温高,细菌、藻内和微生物繁殖快,冬季氨氮等污染物较高,都会增加氯气消耗;此外,PH、原水氯化物等也会影响耗氯量。目前一般控制出厂水余氯在0.5-1.0 ppm之间。
3.加强水质控制的其他措施
加强设备管理。设备正常运转是确保水质的重要条件,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备件备品管理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尤其应当在设备采购(设备定型、设备性能分析)、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改进消毒工艺。在氨氮含量高时大部分采用折点加氯,这在原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时存在生成“三致”物质的危险,并且投氯过多可能产生氯臭,影响感官。所以现在有些水厂在进行增加预处理或者改用二氧化氯等其它消毒剂的改造,并尝试采用臭氧、紫外线以及多种方式共同使用的消毒工艺。
提高自动控制程度。水厂应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自动化水平。特别是在线仪表的安装和加氯、投矾的自动化程度方面,最好能够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水质监测。 浊度、PH、余氯,氨氮等指标最好能实时监测,化验室应当在做好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项目外,重点对原水水质、消毒剂投加、絮凝剂投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生产提供指导。水厂除设化验室外,班组也应定时、定项进行水质检验,及时掌握工艺水质变化情况,指导生产安全运行。
4.结论
通过多年的供水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控制好各环节水质是自来水产品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生活。我们应该在加强水源控制、加强水厂工艺控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改进生产方式,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特别要加强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人身安全、水质安全、设备安全”的管理理念,带动和促进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的改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水质合格、健康、安全。
柯桥城区河道水质现状调查报告 第5篇
随着县政府迁址柯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柯桥城区的生态环境和河道水质状况的改善已成为全县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通过前期认真的调查摸底,现将柯桥城区河道水质现状报告如下:
一、生活污染是城区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绍兴虽然地处河网地带,但随着河床的抬高及工业用水的增加,内河水资源已日趋紧缺。
八、九十年代柯桥的内河水污染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但随着县截污外排管网的建成投运,城区内工业企业的生产污水已全部接入外排管网,加上县城人口的集聚,生活污水的污染已大大超过了工业污染。从表面上看,虽然柯桥老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已建成,但由于其区域仅包括南至104国道,北至山阴路,西至柯华路,东至百舸路的8.2平方公里,约占城区面积的46%。即使已入网的老城区,自来水供水2.3万吨/日,而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的约为1.3万吨/日,仅占57%左右。还有1万吨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渗漏或雨水管,最终排入河道,污染地表水。在上述区域外的其他社区,生活污水均为直排入河。每天大量的生活污水严重污染着城区河道水质。据县环境监测站对柯桥城区的河道水质监测的数据分析,生活污染特征污染物氨氮超标4.5倍,由此可见,生活污水是城区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由于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大量化肥的流失,致使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使地表水质遭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特别是渔业 1
养殖的发展,在河道养殖区投放大量的饲料,不但使水体富营养化,还导致大量致病病菌溶入河道,给县城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三、工业污染也加剧了城河水质的污染。
目前,城区及周边尚有不少小污染重点防治企业,这些单位的工业污水尽管已纳入了截污管网,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跑、冒、滴、漏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排放的毕竟是污水,它会加剧城内河道水质的污染。
四、防治对策:
1、统一规划,加快城区截污管网的建设。目前老城区笛扬路以西,上市头、下市头、红木桥居委会、老区委、老卫生院一带及104国道以南区域,包括新未庄小区的生活污水还未接入排污管网,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流入河道,直接影响柯桥大桥头附近水质,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高。新城区部分小区虽建有雨污分流管网,但与城市排污干管无法贯通,如新县行政中心、华宇医院等,污水自然入河。因此,在未入网区域,要抓紧建设排污管网,在已建排污管网,但未与排污干管贯通区域,要通过建排污泵站等形式使之贯通,在已建管网,并已与干管贯通的老生活小区,因为其原排污口在河边,且为自流管,管子的质量也很差,河边的排污口堵塞后,尽管大部分污水已入网,但仍有相当部分通过破损管网流入地表水,因此,需重新翻建。
2、开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整治。前几年,通过对柯桥城区畜禽养殖业的整治、清退,老城区这一块的养殖污染已有好转,但城区上游,尤其是柯岩、湖塘街道及新城区这一块的养殖量不减反增,其污染对县城的贡献量不可小视。要通过划分禁养区及其他强制手段,取缔小、散养殖点,并对规模养殖场进行限期治理,来减少污染。对化肥、农药污染,要通过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其危害。
3、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要统筹规划,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通过政策扶持,督促一批重污染企业搬离市区及柯岩度假区,以杜绝污染隐患。在近期,要通过开展有奖举报等形式,发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举报和查处跑、冒、滴、漏现象。
污水治理是一项事关县城形象的工程,为了使柯桥城区的水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需要政府筹巨额资金进行治理,同时更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以真正把县城建成国际纺织品中心和江南水乡名城。
绍兴县环境保护局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第6篇
再生高含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水质净化效果
摘要: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际水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滨海盐碱地区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以及河道盐份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在54.1 5~94.15mg/L范围内变化,几乎没有去除;氮磷净化效果非常明显,它们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TN69.35%、NH3-N50.75%、NO3--N71.89%、TP56.97%、PO34--P81.02%;河道水体全盐量(TDS)浓度在4300~5200mg/L范围内波动,TDS浓度有所升高,增加量不大,只有850mg/L左右,表明洗盐基本结束.由此说明生态修复工程对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作 者:付春平 唐运平 陈锡剑 邢国政 徐亚鹏 FU Chun-ping TANG Yun-ping CHEN Xi-jian XING Guo-zheng XU Ya-pang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期 刊:水处理技术 ISTICPKU Journal: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2006, 32(1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泰达 生态修复工程 水质净化效果 高盐 再生水
如何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 第7篇
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加大环境管理和保护研究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报道针对我国水源地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开展工作保护饮用水安全。
管理层面上,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地方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包括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环境影响评价等;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禁止或控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提高水源地执法和监督管理水平,加强水源地监测预警工作。
第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机制,督促、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市场及中央政府补助等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投入,保障建设资金。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增长 机制;改革现有的环境收费制度和排污费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完善科学的水价形成制度、探索建立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制定 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放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位置。逐步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达标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的饮水风险防范意识。
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技术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评价技术规范、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水环境监测及评价技术等标准和规范。
针对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及保护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农工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石光树介绍说,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科学研究在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方面的作 用,围绕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技术需求,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水专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水 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技术研究,为科学决策和提升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来自: 废水检测()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第8篇
水是苏州的灵魂, 提升城区河道水质, 是建设生态苏州、宜居苏州、美丽苏州的重要内容。苏州市不懈治理水环境, 历经长期实践, 工程投入量大, 社会关注度高, 但总体收效甚微。2012年5月调整技术路线, 科学制定《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 水环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城区河道水质显著改善。
1 苏州水系与城区河道概况
苏州地处太湖下游、长江尾闾, 境内地势低洼, 河港交错, 湖荡密布。流域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太浦河、吴淞江等, 通江河道包括常浒河、白茆塘、七浦塘、杨林塘、娄江等, 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石湖等湖泊散布其间。
苏州城区共有河道177条, 总长226 km。城区现已建成东至东环路、西至京杭运河、北至沪宁高速、南至京杭运河, 面积约84 km2的防洪大包围工程, 沿线建有10座防洪枢纽工程和16座外围小泵小闸, 排涝能力为265 m3/s。城区内所属姑苏区泵闸共有113座, 分成古城片、城北片、城东片、城南片、胥江盘溪片、山塘片、河东新区片等7个包围片区, 区管辖泵房排涝总能力为192.735 m3/s。
2 城区水环境治理的长期探索与困惑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及外部水环境不利影响的加剧, 苏州城区水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不断恶化态势。为此, 苏州城区采取小引水、大引水等调水措施, 水下挖泥、人工罱泥等清淤措施, 雨污分流、支管到户等截污措施, 勾通河道、小包围抽排等活水措施, 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 强化节水减排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加强污水治理, 生活污水纳管进厂
将控源截污作为城区水环境改善的基础工作, 结合老住宅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和居民家庭“改厕”等项目建设, 实施污水支管到户、主干道路两侧非居民排水户污水管网改造接纳等工程, 完善污水管网, 污水接入率逐年提高。目前城区污水管道总长1 138 km, 管网覆盖率达到90%。同时, 加强污水处理达标建设, 城区福星、娄江、城东三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8万t, 升级改造完毕并达标运行, 污水厂尾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2 整治河道杂船, 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城区河道杂船破坏城市水环境, 严重影响市容市貌。2010年, 我市对城区河道杂船开展专项整治, 将其作为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和最干净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共妥善处置杂船665条。
2.3 推进河道清淤, 轮浚机制初步建立
自“苏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于2001年1月启动实施以来, 城区河道清淤有计划推进, 一般河道5年轮浚一次, 重要河道3年轮浚一次, 大部分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水下作业, 也有采用人工罱泥方式的。
2.4 开展节水减排, 科学用水普遍推广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倡导合理用水、科学节水。加强用水综合管理,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落实节水措施, 有效减少了污水排放。城区建设了70个中水回用、雨水再生水利用等节水减排项目, 建成132家节水型企业 (单位) 、节水型学校和23个节水型社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7%,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至13 m3。
2.5 坚持建管并重, 河道管理不断加强
制定落实《苏州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苏州市蓝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坚持依法管河, 强化涉水项目管理, 实施取水和排水许可, 开展沿河餐饮业集中整治、洗车场取排水整治等专项行动, 严肃查处违法取水、私排污水、侵占河道等行为。开展“爱护河道”宣传工作进社区、“文明劝导大家行”等活动。
为改善城区河道水质, 苏州坚持了三十年的探索实践, 但治理的效果不明显。依然是感官黑臭水质差, 滞流缓流流态差。2012年5月, 城区河道水质普遍为Ⅴ类和劣Ⅴ类。
3《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成效
2012年5月, 面对黑臭的城市河道, 以水为魂的苏州痛下决心, 科学决策, 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 全面拉开了提升城区河道水质的大幕。
3.1 科学选择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路径
一年多来, 按照《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 努力实践“截污、清淤、活水、保洁”的治水思路。截污解决减少增量的问题, 清淤解决清除存量的问题, 活水解决扩大容量的问题, 保洁解决提升形象的问题, 这是一条被苏州城区水环境治理几十年、实践探索证明唯一正确的路径。
3.2 全面推进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作
一年多来, 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作快速推进。精心组织, 完成城区110条河道干河清淤, 彻底清除河道底泥污染, 体现了“苦干”两字;严查快修, 迅速完成修复处理485个污水管网问题点, 大幅提高进厂污水浓度和污染物削减总量, 体现了“实干”两字;科学研究, 有序推进自流活水工程, 尽早发挥阶段效益, 体现了“巧干”两字。苏州古城区自流活水工程于2013年4月下旬由市政府批准实施。5月20日起, 利用环城河上的临时围堰, “自流活水”方案进入试运行;9月29日阊门堰、娄东堰正式建成通水, 水质提升其他工作正有序推进。
3.3 显著提升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水质提升工程, 城区河道水体加快了流动, 内部水系得以连通, 近100座内部泵闸停用。大中小包围统一调度, 内部水闸打开, 实现全城活水, 活水范围包括古城及周边地区共70 km2;持续活水, 达到一天24 h, 流水不断, 流速不减;自流活水, 古城片区、虎丘山塘片区和城东片区不再依靠水泵强制活水, 水体自主流动。市环保局的检测结果表明, 城区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今年7月, 8月高温期间, 与2011年同期相比, 总磷下降57.4%, 高锰酸盐指数下降30.6%, 氨氮下降81.1%, 溶解氧从1.69 mg/L提高到2.81 mg/L。近期古城区各项水质指标, COD平均浓度为Ⅲ类、氨氮平均浓度为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为Ⅳ类、溶解氧平均浓度接近Ⅳ类。
4 城区河道水质再提升的设想和建议
4.1 因势利导, 全面建成自流活水工程
历史上, 太湖位居高势, 是苏州城区河道的水源和水动力所在。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工情水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古城西南的太湖水位与东北的阳澄湖水位基本持平, 西北部的琳桥水位最高, 东南部的吴淞江水位最低。即使不是运河改道, 胥江也已难以引来太湖清水。城中7个防洪包围的封闭运行, 使得水城之水愈加难以流动。依赖城区内部的近百座泵闸强制引排, 局部水体得以交换流动。但由于调水的尺度太小, 尽管泵站动用频繁, 活水效果仍然不好。整体看, 城区内部的中小包围好比是几个中小圈圈, 小圈圈在流动但城区这个大圈圈依然静止没动。自流活水方案遵循“因势利导、江湖共济、双源互补、三点配水、活水自流、惠及周边”的总体思路, 利用苏州的自然地理优势、水资源优势和水利基础工程优势, 建设有效的控导工程, 联合调度外围水系、城区水系和古城水系, 实现全城活水、持续活水、自流活水。自流活水工程虽已初见成效, 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1) 打开北园小包围, 古城区增加一条进水通道, 加大古城区流量;2) 加快低洼地改造, 解除活水与除涝的矛盾, 在较高水位下实现城区活水;3) 加快实施白塘西延工程, 为城区活水提供更可靠的水源;4) 加快实施外城河清淤和沧浪新城等内部河道清理工程, 提升活水效果;5) 加快通江河道的建设, 加强调度管理, 为城区北部提供更适宜的水位条件。
4.2 深化截污, 继续推进控源截污工程
《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 控源截污加大了工作力度, 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养护、抢修和配套建设工作, 尽可能增加生活污水收集量, 减少雨水、河水、地下水渗入污水管网。严密排查和及时处理了控源截污方面近500个问题点, 进厂污水浓度平均提高了30%左右, 污染物削减量COD, NH3-N, TP分别比往年提高了34.63%, 14.26%, 32.16%。今后的污水处理要从重厂轻网转向以管网为工作重点, 管网工作以两增一降为工作抓手。一要增加污水收集量。对预计3年内不开发的城中村等污水管网空白区, 要采取必要的临时工程措施收集污水;对面源污染要采取扎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和工程措施, 做到应收尽收。二要增加进厂污水浓度。以进厂污水浓度为考核指标, 检验管网查漏修复的工作成效。三要降低污水管网运行液位。消除居民对雨污混接的主观故意, 最大限度避免污水入河。
4.3 以用促管, 启动实施水巷整治工程
现在大部分的城区河道, 仅仅保留了防汛排水的使用功能。应该说, 河道功能退化与河道水质下降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恢复和挖掘河道功能就是牵住了保护河道水质的牛鼻子。要像抓街巷整治一样抓水巷整治。一要整治沿河“三乱”:即乱搭乱建、乱排污水、乱抛污物;二要整体提升风貌。通过水巷整治要实现河道的亲水功能、景观功能、水上旅游功能、绿化及环卫用水功能、居民日杂用水等功能, 展现河水的流动之美、光影之美、洁净之美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风貌。以平江历史街区为先导, 编制水巷整治设计方案,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整治, 拆除一切违法建筑, 封堵所有沿河排污口, 根治乱抛垃圾污物的陋习。发挥街道、社区在制止乱抛污物方面的管控作用, 变被动打捞为主动控源, 现有的保洁经费中划出相当一部分用于对街道、社区的奖励。推进临河建筑立面整治、桥梁改造、餐饮业布局调整、河埠码头完善、绿化及环卫用水取水点建设、沿岸绿化及生态修复, 把沿河景观扮美做靓, 让更多的人受惠, 更多的人呵护河道, 实现河道功能与河道水质的良性互动。
4.4 求真务实, 发布城区河道水质公报
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治理效果, 本是惠民工程的题中之意。要通过媒体发布河道水质公报, 每周发布一次, 河道断面不少于20个, 内容包括COD、总磷、氨氮、溶解氧等常规水质指标和透明度等水体感观指标。在全国率先发布城区河道水质公报, 激发苏州百姓作为水城市民的自豪感, 不断增强爱河护河意识。同时, 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广大市民的监督下, 不敢懈怠, 变工作压力为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的不竭动力。
摘要:对苏州城区水环境的治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并总结了近年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作的成效, 最后提出了对城区河道水质进一步提升的设想和建议, 以达到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水质提升
参考文献
河道水质保障措施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