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芪口服液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黄芪口服液范文(精选6篇)

黄芪口服液 第1篇

关键词:黄芪精口服液,儿科,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据临床调查显示,其发病率近几年呈递增趋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活动受限、疲乏无力、胸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等。病毒性心肌炎病变为心肌受到病毒感染侵袭,造成变性或坏死,严重者可波及心内膜或心包等,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甚至可发生猝死[1]。病毒性心肌炎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10岁儿童,若能早期诊断,及时通过抗病毒、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改善机体供养情况等综合性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一般较好,若未能及时治疗,或病后失于调养,可造成迁延不愈[2]。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3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精口服液进行治疗,旨在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在儿科中的应用,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及优势,促进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辨证论治的规范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疲乏无力、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头晕、发热等,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ST-T段发生异常,心肌酶检测结果显示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50U/L。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3-11岁,年龄平均(6.45±2.37)岁,病程4-12d,病程平均(7.34±2.36)d;基于病毒感染史及波及范围,肠道17例(39.53%),呼吸道21例(48.83%),其他或无明显感染5例(11.63%);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5例(34.88%),频发性室性早搏13例(30.23%),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20.93%),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6例(13.95%)。治疗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12岁,年龄平均(6.59±2.85)岁,病程3-11d,病程平均(8.22±3.39)d;基于病毒感染史及波及范围,肠道19例(44.19%),呼吸道18例(41.86%),其他或无明显感染6例(13.95%);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4例(32.56%),频发性室性早搏10例(23.26%),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25.58%),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例(18.60%)。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纳入本次研究患儿均在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且需符合以下标准:(1)首次发病;(2)发病后未给予任何治疗性药物;(3)患儿血液经检验,可分离出病毒,或病毒核酸阳性、特异性Ig M抗体检查阳性,或咽拭子或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4)恢复期患儿血液标本经检测,其血清中同一类型抗体的滴度水平同首次检验时相比较,升高或降低至少4倍;(5)患儿监护人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加入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纳入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如下:(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重度者;(2)既往史存在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感染性炎症及中毒性心肌炎等,或出现严重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及血液系统合并性疾病,过敏性哮喘,以及对本次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3)自行加用药物,且能够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4)无法保持联络,治疗后不能持续接受随访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卧床休息,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调整情绪;(2)饮食原则,易消化,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维生素;(3)药物治疗,给予患儿如ATP、辅酶A、维生素C(大剂量)、极化液(含镁)以及肌苷等;同时给予针对性措施以抗心衰,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状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黄芪精口服液(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32020370,规格10ml×10支),1次1支,每日3次,并根据患者年龄及实际情况酌减。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d后比较疗效。

1.5 临床效果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如下:(1)显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胸部X片表明心胸比例呈50%左右;(2)有效,临床表现好转或得到控制,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或恢复正常,心电图结果好转,胸部X片显示心胸比例超过50%,心影有一定程度的缩小[3];(3)无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改变不明显。

1.6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约为97.67%(42/43),体征消失时间平均(6.01±1.15)d,症状消失时间平均(5.22±1.52)d,住院时间平均(12.35±1.72)d;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约为79.07%(34/43)体征消失时间平均(8.671.45)d,症状消失时间平均(7.28±1.63)d,住院时间平均(14.07±1.97)d。对比两组患儿上述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组患儿43例在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例(4.65%),频发室性早搏1例(2.33%),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2.33%),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0例(0.00%),心电图恢复时间(14.43±4.63)d;对照组患儿43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5例(11.63%),频发室性早搏2例(4.65%),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4.65%),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3例(6.98%),心电图恢复时间(41.22±12.65)d;对比两组患儿上述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0,P<0.05。

2.3 心肌酶谱及心功能恢复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而且治疗组好转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2;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变化、重度过敏性反应或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

注:*表示同治疗前相比较,P<0.05;#表示同治疗组相比较,P<0.05。

注:*表示同治疗前相比较,P<0.05;#表示同治疗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科临床发病率较高,可由流感或副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发,临床研究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其可能性发病机制是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免疫性反应,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进而损伤细胞,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病毒出现大量复制导致直接损害心肌[4]。目前,一般认为多数患儿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14d左右出现前驱感染,本次研究支持此观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轻者仅表现为食欲差、疲乏无力、咽部充血、面色苍白等,重者可见由弥漫性急性炎症导致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特别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心肌炎患儿若无法及时得到有效诊疗,可因持续性病毒感染状态,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5]。临床上目前尚无心肌炎特效治疗方法,主要嘱咐患儿卧床休息,降低心脏负担,减轻组织损伤,直至临床表现完全消失,而且心脏恢复至正常大小。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不推荐应用免疫抑制剂,若患者心肌炎病情严重,且心电图显示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出现心源性休克,可适当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祖国医学中并无病毒性心肌炎病名,本病因外感而发病,见于发热者,可参考“温病”、“伤寒”、“风温”等病治疗,发于心律失常患者可参考“惊悸”、“心悸”、“怔忡”、“胸痹”等,发生率居首位;也可见于“虚损”、“心水”等病症。按照传统医学理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导致正气未充,感受外邪,心脉受损,血瘀痰凝阻于心脉,耗伤气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病机多变,治疗时需结合实际证候治疗。据文献报道,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因治疗不及时出现心阳暴脱变证,需引起足够重视。黄芪为补气常用药,可通补五脏;西医证实黄芪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及多糖化合物,可有效缓解机体人能量代谢以及抗氧化应激状态,还能改善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预后。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将黄芪精口服液加入治疗方案中,能够有效改善疲乏无力、心悸、胸痛等临床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支持上述观点。总之,黄芪精口服液能够有效缓解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且具有安全性高、性价比较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谦.磷酸肌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70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2):2603-2604.

[2]魏芳,王爱霞,王芳,等.黄芪精口服液对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及辅助T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457-459.

[3]何南,王亚龙.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心肌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3):2540-2542.

[4]张平辉.复方丹参片和黄芪精口服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3):160-161.

黄芪口服液 第2篇

1 材料

80日龄罗曼粉蛋鸡,购自河北省正定县府西鸡场。购进后按饲养标准,隔离饲养至100日龄,经临床观察确认健康者,作为试验用鸡。

鸡饲料(全价饲料),购自河北某农牧集团。

玉屏风口服液、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均购自某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选取大小均匀的罗曼粉蛋鸡600只,在开产前约20 d(100日龄)将其随机分组,见表1。

用药组连续用药1周,然后停药1周后再用1周。各组试验鸡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试验期为2个月。

2.2 指标测定

2.2.1 产蛋率

从121日龄试验开始到180日龄试验结束,全程记录各组鸡每天的产蛋数,计算当天的产蛋率;然后以10 d为周期统计分析各组鸡的产蛋率。

2.2.2 蛋重

从130日龄开始,每10 d从各组随机选取20枚鸡蛋进行称重,比较各组蛋重的变化,直至180日龄试验结束。

2.2.3 软破异形蛋率

从121日龄试验开始到180日龄试验结束,全程记录各组鸡每天的产蛋数和软破异形蛋数,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鸡的软破异形蛋率,并进行比较。

2.2.4 死淘率

从121日龄试验开始到180日龄试验结束,全程记录各组鸡每天的死淘数,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鸡的死淘率,并进行比较。

2.2.5 饲料利用率

每天详细记录161~180日龄各组鸡的产蛋总重和饲料消耗量,计算各组鸡群的料蛋比,统计分析各组鸡的饲料利用率。

2.3 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见表2。

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高、中剂量对蛋鸡的产蛋率均具有较好的提高作用。A、B组(高、中剂量的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组)产蛋率从141日龄开始一直至试验结束的2个月时间里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E组(P<0.01或P<0.05)。D组(玉屏风口服液组)对蛋鸡的产蛋率从151日龄开始一直至试验结束的2个月时间里均显著高于E组(P<0.05)。C组(低剂量的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组)对蛋鸡的产蛋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

注:与对照组(E组)比较,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3.2 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对蛋鸡蛋重的影响

见表3。

g

注:与对照组(E组)比较,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A、B组对蛋鸡的蛋重也有增重的效果,从160日龄开始至试验检测结束(180日龄),蛋重均显著高于E组(P<0.05)。D组(玉屏风口服液组)对蛋鸡的蛋重从170日龄开始一直至试验结束均显著高于E组(P<0.05)。

3.3 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对鸡对饲料利用情况的影响

见表4。

注:1.与对照组(E组)比较,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2.本表是对各组鸡在161~180日龄间的统计数据。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组试验鸡群每天的耗料量和产蛋重量进行了记录。通过对产蛋相对稳定的161~180日龄期间的各组料蛋比进行分析发现,A、B组的料蛋比均极显著低于E组(不用药对照组)(P<0.01),D组显著低于不用药对照组(P<0.05)。

3.4 各组蛋鸡死淘率与软破异形蛋率

见表5。

从表5可见:在试验所统计的120~180日龄期间,添加高、中剂量的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可显著降低鸡群的软破异形蛋率和死淘率(P<0.05)。

4 讨论

中兽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肾阳虚衰不足,不能温煦他脏,宫寒不孕,也导致蛋鸡畏寒怕冷、冠脚不温,直接影响生殖功能,从而导致蛋鸡产蛋性能下降。鸡体正气不足者,不能抵抗外部湿毒热邪等体外邪气的侵入而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可能导致蛋鸡产蛋性能下降。治则应以“补肾升阳,生津养血”为主。据此点选用淫羊藿和黄芪进行组方,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作用,是传统的温肾升阳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能,是常用的补气固本药物。两者合用补肾阳气、增强正气,避免邪气侵害,可恢复鸡体阴阳平衡,以期达到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作用。

注:与对照组(E组)比较,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现代药理学理论,王海彬等[1]研究发现,高、低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均可显著提高雌激素受体E2的活性(P<0.05),高剂量下可激活雌激素受体E1的活性。于燕等[2]研究表明,淫羊藿能明显增加子宫重量系数,但对雌激素受体E2水平无明显改变;淫羊藿苷能使雌激素受体E2水平增高,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淫羊藿和淫羊藿苷均能明显促进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的增殖。黄菊等[3]研究发现,淫羊藿苷能延缓新生成大鼠卵母细胞破裂,抑制原始卵泡的发育启动,减少卵泡的消耗,降低卵巢卵母细胞的凋亡,增加原始卵泡池的储备量。吴炯树等[4]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小鼠的雌二醇水平有明显提高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饲料利用率均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这是因为中药制剂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而且能够促使机体内一些重要激素和酶的合成,分泌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旺盛,从而提高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死淘率。黄芪富含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丰富的钙、磷及多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较高。蒙古黄芪含β-谷固醇、亚油酸及亚麻酸,另有报道其还含有生物碱、烟酸、烟酰酸,淀粉酸等,淫羊藿富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另外,蛋鸡的输卵管、卵巢以及卵泡的发育和机体的抗病能力是影响其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中的黄芪和淫羊藿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抗应激能力的作用[5,6,7,8,9],且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10,11,12]。鸡群肾阳虚则易导致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激素分泌紊乱。淫羊藿具有补肾升阳的作用,能够改善肾阳虚,调节激素分泌。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可使去卵巢小鼠的子宫系数明显提高,子宫内膜上皮明显增厚,淫羊藿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促进卵泡的发育并增加卵泡数量。

从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对蛋鸡产蛋率、蛋重、饲料利用率以及死淘率和软破异形蛋率的影响方面看,高、中剂量的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效果均比较好,但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综合考虑,以在饲料中添加中剂量的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为最优。黄芪和淫羊藿口服液采用饮水给药,这种给药方式比混料方便,且能保证鸡体内药物的有效浓度,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

摘要:<正>产蛋性能低下是影响蛋鸡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临床症状为蛋鸡产蛋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有的维持在50%左右或高则70%左右;产蛋高峰期较短或由于疾病导致的鸡蛋变小,出现沙皮蛋、软皮蛋、破壳蛋等,剖检可见患鸡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和卵巢等生殖器官病变,如卵巢囊肿、子宫或输卵管水肿等。根据中兽医理论,以“补肾升阳,生津养血”为治则,选用淫羊藿和黄芪进行组方,可补肾阳气,增强正气,避免邪气侵害,以期恢复鸡体阴阳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彬,王军舰,黄辉,等.黄芪注射液对雌激素受体的激活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13-2115.

[2]于燕,颜虹,胡森科,等.淫羊藿提取物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3):373-376.

[3]黄菊,罗丽莉,傅玉才,等.淫羊藿甙对大鼠早期卵巢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5):523-527.

[4]吴炯树,张毅,文娱,等.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0,34(1):79-80.

[5]史万玉,林德贵,钟秀会,等.黄藿散微粉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5):36-37.

[6]LI S P,ZHAO X J,WANG J Y.Synargy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nd probiotics(la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cereus)on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hicks[J].Poult Sci,2009,88(3):519-525.

[7]高杨,王洪芳,陈辉,等.饲粮添加黄芪多糖对蛋鸡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3):447-451.

[8]郭小清,唐莉苹,杜海.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禽保健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04(3):45-57.

[9]张逸凡,余庆海.淫羊藿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3):182-184.

[10]丁利君,吴倩萍.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食品与机械,2003(4):7-9.

[11]李维祖,李卫平,尹艳艳.黄芪总苷及黄芪甲苷对糖皮质激素诱导衰老大鼠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39-2542.

黄芪口服液 第3篇

关键词:板蓝根芪藿口服液,黄芪多糖,提取工艺

板蓝根芪藿口服液是用于禽类动物提高免疫增强用的新型制剂。其中的中药多糖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 安全绿色,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黄芪甲苷、淫羊藿苷具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抗感染、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板蓝根芪藿口服液的处方黄芪补中益气, 其主要成分为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黄芪水提醇沉多糖类成分损失大, 黄芪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皂苷类和多糖类, 为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因此黄芪单独提取法[1]。

1 黄芪的破碎研究

板蓝根芪藿口服液的处方中黄芪为根茎类药材, 粉碎为粗粉有效成分易于提取;淫羊藿为叶类药材质地柔软, 易于提取, 不需要粉碎。

称取黄芪药材, 采用9F50-40型粉碎机, 将药材粉碎为粗粉。从表1得出, 黄芪纤维性较强, 药材粉碎的平均收率为98.3%。

2 黄芪的提取方法研究

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 能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 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 对体内血糖水平有双向调节作用。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权重占80%, 出膏率为评价指标占20%。

2.1 提取方法

方法一:黄芪药材粗粉500g, 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1.5h, 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1h, 滤过, 合并滤液, 滤液浓缩至1 000m L, 静置24h, 上清液高速离心过滤, 滤液浓缩至500m L。

方法二:黄芪药材粗粉500g, 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1.5h, 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1h, 滤过, 合并滤液, 滤液浓缩至1 000m L, 静置24h, 上清液高速离心过滤, 滤液, 加乙醇使浓度达到60%, 静置24h后, 取上清液滤过, 滤液加乙醇使浓度达到70%, 静置24h后, 取上清液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 挥至无醇味, 加纯化水定容到500m L。

2.2 黄芪多糖测定方法[2]

比色法原理是根据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分子, 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 再将其与苯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 在适当波长下和一定浓度范围内, 吸收值与糖浓度呈线性关系, 从而可比色测定其含量。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0.1g, 精密称定, 置100m 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10m L, 置100m L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本品1m L〔如有沉淀。需先加热使溶解, 放冷〕, 置100m L量瓶中, 加30%硫酸锌溶液5m L, 在水浴中加热5min后, 在振摇下立即加亚铁氰化钾试液5m L, 冷却后加水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弃去初滤液, 取续滤液5m L, 置100m L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2.3 测定法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m L, 分别置10m L量瓶中, 各加2%苯酚溶液0.5m L, 硫酸5m L, 摇匀, 置水浴中加热15min, 放冷,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照分光光度法 (附录25页) , 在49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 计算, 实验结果见表2。

评分 (%) = (黄芪多糖得量/黄芪多糖最大得量×80%+收膏率/最大收膏率×20%) 。

从表2可看出:黄芪水提醇沉多糖损失较多, 收膏率低;从有效成分和节约能源方面考虑采用黄芪药材水煎煮提取的方法。

3 黄芪提取液的除杂工艺研究

中药材加水煎煮, 既提取出有效成分, 同时也提出一些水溶性杂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疗效, 生产中除杂可以采用醇沉法, 但醇沉法多糖类成分损失很大。故本研究采用高速离心法, 以减少了黄芪多糖的损失和破坏, 节省了大量物料, 降低了药品成本。根据本研究需考察项目, 确定三个因素, 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 试验见表3。

沉淀效果;沉淀好+++沉淀一般++沉淀差+

从表3得出, 黄芪提取液过滤浓缩至考察的体积比后, 静置观察沉淀效果, 综合除杂效果和效率, 选择液料比1m L∶0.5g, 静置的时间24h, 上清液高速离心过滤, 滤液浓缩至1m L∶1g。

4 黄芪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将处方中黄芪的粉碎提取、除杂、浓缩等工艺条件筛选出来之后, 还需考查工艺条件的重现性、可操作性以及连贯性。

按条件重复3次试验, 投料量均为处方量, 结果如表4所示:

从验证结果来看, 本研究筛选确立的黄芪提取工艺条件可靠。

5 结论

最佳的黄芪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 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加水10倍量, 煎煮1.5h, 第二次加水8倍量, 煎煮1h, 滤过, 合并滤液, 滤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03 (1m L含药材0.5g) , 静置24h, 上清液高速离心过滤, 滤液浓缩至1m L含药材1g备用。该工艺合理可行, 产品收率稳定, 具有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955.

[2]兽药质量标准2003年版[M].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74.

[3]孟祥敏, 王辉.猴头多糖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 2013, (3) :65.

黄芪口服液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美国Waters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996二极管阵裂检测器;Alltech ELSD 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黄芪甲苷对照品 (批号110781-200512,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甲醇、乙腈为Merck公司色谱纯;纯净水;高纯氮气。供试品:郑州市协和制药厂生产 (批号20080403, 20080420, 20080613, 20080706, 20081225, 20081226, 20090108, 20090223, 20090302)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 (4.6mm250mm, 5μm) , Waters Symmetry C18柱 (3.9mm150mm, 5μm) , Phenomenex C18柱 (4.6mm250mm, 5μm) , 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 (4.6mm250mm, 5μm) ;动相乙腈-水 (36∶64) ,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漂移管温度100℃, 载气流量2.7L/min (按流动相成分及比例计算即得) , 理论塔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

1.3 试验方法

1.3.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 即得。

1.3.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27mg的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2、4、6、8、10、15、20、25、3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其线性关系见图1, 测定结果见表1。

以对数计算, 线性关系为Y=1.4356X+5.3832, γ=0.9998。结果表明, 黄芪甲苷线性良好。

1.3.3 不同商品规格的色谱柱

考察三根不同商品规格的色谱柱, 测定同一样品 (20081226) , 结果见表2、图2。三种不同商品规格的色谱柱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好。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耐用性试验良好。

2 讨论

由于黄芪甲苷无紫外吸收, 若用紫外检测器则是测定末端吸收 (见图3) , 其灵敏度低, 干扰较大, 重现性较差, 尤其是对复方制剂, 测定其含量难度加大, 而薄层扫描法影响因素较多, 且提取方法较繁琐, 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检验, 考察了漂移管温度和雾化器气体流量对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建立了测定方法。结果显示, 检测效果良好, 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等优点, 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在黄芪的鉴别中, 对当归补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提取仍沿用原标准的提取方法, 展开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黄芪鉴别 (2) 项下的展开剂配比, 经试验证明, 省略了原有的显色部分喷以10%的硫酸乙醇溶液, 105℃加热5min后, 在紫外光 (365nm) 下检视, 而是直接在日光和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 分别呈现淡紫色和橙黄色荧光, 能够准确、快速鉴别。

3 结语

经试验,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均在保留时间 (Rt) 约9min处有一色谱吸收峰, 供试溶液中黄芪甲苷与相邻组分离度良好, 达到基线分离, 样品阴性对照溶液在相应的位置上无吸收峰, 结果表明, 阴性对照样品无干扰。经方法学考察, 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试验 (平均回收率为100%, RSD%值为2.7%) 均符合有关规定。因此, 确立本制剂定量指标为黄芪甲苷, 定量方法为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HPLC-ELSD) 。

参考文献

[1]钱广生, 刘三康, 李章方.HPLC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 2002, 17 (1) :41.

[2]张鉴, 张振海, 余增亮.RP-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黄芪甲苷[J].中草药, 2001, 32 (12) :1087.

[3]钱广生, 刘三康, 李章万, 等.HPLC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 2002, 17 (1) :41.

黄芪口服液 第5篇

关键词:扶芳参芪口服液,黄芪甲苷,HPLC-ELSD

扶芳参芪口服液是由黄芪、扶芳藤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具有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的功效, 用于气血不足、神疲乏力、失眠等征。黄芪甲苷为方中主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 具有增强免疫力, 增强能量, 抗疲劳, 抗突变, 保肝的作用。扶芳参芪口服液现行质量标准[1], 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操作繁琐, 误差大。本实验采用HPLC-ELSD法对扶芳参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方法学研究,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仪器、试剂与样品

1.1 仪器

岛津LC-2010AHT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Sof TA公司Model 4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威玛通用色谱数据工作站, SB2200-T超声波清洗器 (必能信超声上海有限公司) 。

1.2 试药

黄芪甲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批号:110781-200512供含量测定用) , 扶芳参芪口服液 (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 规格:15ml/支;批号070301, 070302, 070303) , 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重蒸水, 正丁醇、氨等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及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Agilent C18 (4.6mm×150mm, 5μm) ;流动相:甲醇:水 (30:70) ;流速:1.2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ELSD参数: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75℃, 载气 (空气) 流速2.0 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 得到黄芪甲苷对照品及扶芳参芪口服液供试品色谱图 (见图1A、B) , 黄芪甲苷的保留时间为10 min, 按黄芪甲苷计算的理论塔板数不低于5000, 分离度为150。

A扶芳参芪口服液B黄芪甲苷对照品C黄芪甲苷阴性样品1黄芪甲苷特征峰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12.61 mg, 置25 ml量瓶中, 加适量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 既得0.5044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20 ml, 用三氯甲烷水提取2次 (30, 30 ml) , 合并上层溶液, 用正丁醇提取4次 (30, 20, 20, 20ml) , 合并正丁醇提取液, 用氨试液提取2次 (100, 80 ml) , 分取正丁醇提取液, 蒸干, 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 ml量瓶内, 加甲醇定容至刻度, 摇匀, 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 既得供试品溶液。

2.4 阴性样品的制备

取缺黄芪的阴性对照样品20 ml,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在色谱图上约10 min处无色谱峰出现, 表明阴性样品不干扰黄芪甲苷测定 (见图1C) .

2.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20.15mg, 置20ml量瓶中, 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品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0.3、0.5、1、2、3 ml对照品贮备液, 分别置5 ml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进样20μl测定。以进样量M (μg) 对数值为横坐标, 峰面积A的对数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log A=4.8295 log M+2.5269, r=0.999 3 (n=5) ;结果表明, 当进样量在1.21~12.09μg范围内时, 黄芪甲苷对照品进样量对数值与峰面积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适量, 按上述的色谱条件, 连续测定6次, 结果6次黄芪甲苷指标峰峰面积平均值为271980, RSD=0.45% (n=6) ,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对同一批样品 (批号:20070301) , 按上述色谱条件平行测定6份, 结果6份黄芪甲苷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0.1053 mg/ml, RSD=0.76% (n=6) , 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2.8 稳定性试验

对同一供试品溶液 (批号:20070301) , 按上述的色谱条件, 分别于0、2、4、6、8、10 h测定一次。结果6次测定峰面积平均值为349059, RSD=0.45% (n=6) , 说明供试品溶液中黄芪甲苷在10 h内稳定。

2.10 样品测定

精密量取扶芳参芪口服液20 ml, 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依上述色谱条件进样20μl, 测定本品3批样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本实验在供试品溶液制备时, 考察了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对样品分离的效果, 结果显示:样品直接进样测得的指标峰, 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处理后进样所得的指标峰差异不大, 未过柱样品未受干扰, 从方法简单, 节约成本考虑, 故本实验供试品制备未采用过柱处理。

3.2 本试验参考相关文献[2,3,4], 进行了优化流动相系统实验, 分别比较了乙腈-水 (32:68) 、甲醇-水 (79:21) 、甲醇-水 (30:70) 为流动相, 结果以甲醇-水 (30:70) 作为流动相时所测成分黄芪甲苷峰形良好, 且与其它成分达到基线分离。

3.3 黄芪甲苷仅在紫外200nm左右波长处有弱的末端吸收, 响应值很小, 用紫外检测器检测, 噪音对检测结果影响大, 灵敏度低, 方法可操作性差[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SD) 是近几年应用在色谱方面的新型检测器, 为质量通用型检测器, 它的响应值取决于被测物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 特别是对无紫外吸收或紫外末端吸收物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已成为中药分离分析的重要有效方法[5]。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HPLC-ELSD法在各类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中药指纹图谱规范研究以及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等领域将显示很好的潜力。本实验采用HPLC-ELSD法测定扶芳参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 本方法灵敏度高, 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扶芳参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试行) [S].WS-10008 (ZD-0008) -2004) .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12-213.

[3]房方, 陆兔林, 毛春芹, 等.HPLC-ELSD法测定养心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报, 2006, 22 (5) :316-317.

[4]蒋林, 蒋明廉, 农毅清.HPLC-ELSD法测定复方扶芳藤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 (5) :758-760.

黄芪口服液 第6篇

1 供试品制备过程

1.1 提取过程:

“精密量取本品10ml, 加水10ml, 置分液漏斗中, 以氯仿—正丁醇 (2:1) 提取四次”, 这个过程的关键点是有机相与水溶液相很好的分层, 由于本品密度大 (1.12) , 且为多组分混合液, 所以要稀释且提高温度, 所以需加入热水 (约80℃) 10ml或20ml, 如果分层还不好, 可在加有机相前加适量氯化钠 (1~2克) , 摇匀溶解后再加有机相, 可以促使分层。分层后有机相在下层。

1.2 回流过程:

“残渣加2%氢氧化钾甲醇溶液50ml溶解, 加热回流1小时”, 这个过程的关键点是 (1) 非水:容器及过程样品不能接触水; (2) 水浴温度:要求在100℃水浴中回流。

1.3 下一步, 回流后蒸干后, 若不及时进行下一步, 残渣会吸水液化, 这样不影响检验结果, 接下来的操作按规程走就行, 没有难点。

2 薄层板的选择

因为展开后是进行薄层扫描定量, 所以薄层板的均匀度很重要, 自制板不匀且含羧甲基纤维素钠, 与硫酸加热易变黑, 所以不能用于含量测定, 目前采用市售商品板, 推荐天津天河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硅胶G板或高效硅胶G板。

3 点板

3.1 点样量准确, 若手工点板, 点样过程针尖不能离开板面, 防止样液上溢干在针头上, 最好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点样机。

3.2 防止边缘效应, 应先进性边缘刮板, 用小刀沿格尺将底边刮去约0.2 cm, 再把底部两侧刮去小三角。

3.3 点样下层边距约为2cm适宜。

4 展开剂的配制

氯仿-甲醇-水 (13:7:2) , 要求配制后冷处放置过夜后, 取下层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按此比例配制的展开剂, 展开后, Rf值高, 斑点前沿, 分离度不好, 根据常用有机溶液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水>甲酸>甲醇>醋酸>乙醇>异丙醇>丙酮>正丙醇>苯酚>正丁醇>正戊醇>乙酸乙酯>氯仿>苯>甲苯>环己烷>石油醚>液状石蜡

看出, 甲醇的极性大于氯仿的极性, 要想斑点Rf值降到在适宜范围内, 需增加适量极性相对小的氯仿量, 工作中常用:取用正常配制的展开剂约40ml, 加入层析缸中, 再加入氯仿约1ml, 在层析缸中摇匀, 静置约10分钟, 即可把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

5 显色

5.1 薄层板从层析缸中取出, 晾干或吹风机吹干。

5.2 显色剂为15%的硫酸乙醇溶液, 关键点:

要用95%乙醇, 用无水乙醇可致显色快且不稳定。配制时需将硫酸沿玻璃棒缓慢分次加入到95%乙醇中。

5.3 烘板:

“喷以15%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烘10分钟, 直至斑点显色清晰, 取出”, 这个过程强调二次喷板, 二次显色, 第一次, 全板喷以15%硫酸乙醇溶液, 放入烘箱中, 观察斑点刚刚显现, 取出, 对准黄芪甲苷斑点位置, 均匀喷以15%硫酸乙醇溶液, 再放入烘箱中, 观察斑点显现清晰, 约5分钟, 取出, 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 即可。 (若采用浸板, 则显色过程中间变换一次薄层板的方向即可) 。

6 薄层扫描的计算

采用两点法计算, 用Exceal自制表格进行计算, 例如:

黄芪口服液范文

黄芪口服液范文(精选6篇)黄芪口服液 第1篇关键词:黄芪精口服液,儿科,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据临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