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火星的阅读答案
唤醒火星的阅读答案(精选6篇)
唤醒火星的阅读答案 第1篇
①火星是一颗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向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约3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样的河川,有水流动。
②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2,体积还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稀薄,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还有数量极少的氧气与水分。
③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变化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大致都是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会凝结。火星大气中的水分极少,至多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m深的湖泊。与我们地球表面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④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无法形容。地球上的特大台风,风速约60m/s,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180m/s。1971年,当美国“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就发现整个火星被一场大风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km80km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一片,根本无法观测。这场特大风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火星才开始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⑤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人类:是否在一段时期内,火星上曾有生命出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甚至是病毒。在火星演化的早期阶段,红色星球上也有过山川、河流、云彩、雨雪、海岸和峡谷,但是后来都消失了。
⑥现在,人类希望征服这个冰冻的球体,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而且温度极低,沙暴猛烈。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想要把它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
⑦唤醒这个“冰冻星球”的`最基本办法是加热,在此之后,还要给它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研究人员认为,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05万年的时间。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有删改)
7、火星上有哪些奇异特征?(2分)
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每年都要刮一次特大风暴。
8、本文题目是“唤醒火星”, 人类为什么想要“唤醒火星”?唤醒这个“冰冻的星球”可能采用哪些方法?(5分)
人类想要把火星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可能采用的方法有:给火星加热;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
9、本文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火星的特点。
10、第⑥段“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几乎”表明火星上也存在着氧气,只是数量极少而已。去掉后,就变成火星上一点氧气都没有了,与事实不相符。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唤醒火星的阅读答案 第2篇
②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谈到火星,人们最关注的就是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天文学家们对火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30多年来,多种空间探测器对火星展开逼近、环绕和着陆探测,初步揭开了火星的一些秘密。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显示火星现在或过去存在生命,但也没有找到任何证明生命不存在的东西。这说明未来将有可能实现人类的火星梦,到火星上去生活。尽管火星比月球远得多,但随着对火星的不断了解,人们对未来定居火星的期望越来越高。
③ 火星、水星、金星、土星与地球一样,同处离太阳较近的温暖地带,且都主要由适合人类居住的岩石类物质构成。但它们之中,水星太冷,金星和土星太热,只有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水。这样一来,这几颗行星就被科学家们“打入冷宫”。与月球相比,火星大得多,足够人类立足,而且,月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氢、氮、碳这三种生命元素。
④火星也有冰霜覆盖的南极和北极,由二氧化碳气体冻结而成。火星的土壤表面覆盖着氧化铁,因而火星看上去是红色的。火星也有稀薄的大气,大气的95%是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氢气、氧气等生命元素。尽管火星比地球寒冷,经常狂风肆虐,而且看上去无限荒凉,但它包含所有元素,因此是与地球生存环境最相像的太阳系行星。
⑤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在研究火星的同时,已经提出了把这个荒芜的星球变为适于人类居住的各种设想。火星的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60度左右,如果在火星轨道上放置一些太阳反射镜,就可以使火星表面温度增高。在火星上建一些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和臭氧的工厂,它的周围就会罩上一层厚厚的、温暖的二氧化碳,它们是培植简单生命体的必要因素。
⑥完成这些任务后,火星并非马上就能产生生命体,因为它们生长所必需的氧气和水还需要我们去“制造”。在人类登上火星后,可以携带一些细菌到火星上,使它们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绿色植物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氧气,一步步创造出复杂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据此,科学家计划着在火星上种草、种树。不过即使真能实现这个设想,火星上首先出现的绿色植物也不会是草和树木,可能仅仅是一些藻类、苔藓,然后是极地冻原。
⑦尽管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它的热心支持者们似乎已经把火星当成了人类的第二家园,但不少有识之士却为火星探险找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理由:了解了火星就应该更好地建设地球。移居火星并不是人类的必然命运,因为这不能让人类逃避人口过剩和生态恶化。看一看火星的荒凉、寒冷、狂风和稀薄大气,让还在不停破坏地球生态的人们早日醒悟吧!与其花巨资跑到一个生存环境被破坏殆尽的地方,为什么不把钱用来改善依然肥沃的地球生态呢?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样一来,金星和土星就被科学家们“打入冷宫”。
②完成这些任务之后,火星上并非马上就能产生生命体,因为它们生长所必需的氧气和
水还需要我们去“制造”。
【小题2】第④自然段中说火星“是与地球生存环境最相像的太阳系行星”,其根据是什么?
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小题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③段中将水星、金星、土星、月球等行星与火星作比较,是为了说明这些行星的特点。
(2)第6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能”说明火星
上首先出现的绿色植物就是藻类、苔藓及极地冻原。
【小题4】有识之士反对移居火星的理由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1)科学家不把水星、金星和土星作为让人类居住的研究对象(考虑对象)。(2分)
(2)在火星轨道上上一些太阳反射镜,提高火星表面温度;建立能够产生温室效应气体和臭氧的工厂,制造二氧化碳。(2分)(分号前后的内容答到一部分得1分)
【小题2】火星具有许多与地球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同处离太阳较近的温暖地带,都主要由适合人类居住的岩古石类物质构成;可能有水;也有冰霜覆盖的南极和北极;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氧气和氢气。(4分,每个要点1分)
【小题3】(1)作比较不是为了说明这些行星的特点,(1分)而是为了说明这些行星中,只有火星具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1分)(2)“可能”一词不是说明火星上首先出现的绿色植物就是藻类、苔藓及极地冻原,(1分)而是说明火星上出现这些植物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确定。(1分)
唤醒阅读的力量 第3篇
日本:亲子读书运动
早在1960年,日本就有一位儿童读物作家发起了“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 20分钟的书。几十年过去,这项活动已深入家庭,让亲子阅读融入了日本孩子的生活,成为了家庭情感粘合剂。
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儿童阅读,甚至通过颁布法律和政策来推动全社会对儿童阅读的关注。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为培养婴幼儿阅读习惯,日本从英国移植了“图书起跑线”运动,鼓励新生代父母说故事给襁褓中的孩子听。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日本于2001年12月制定公布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2013年“儿童读书日”的主题为“连接你与未来的书”,活动期间各种盛大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日本妈妈喜欢为孩子自制图书,她们怀着深沉的母爱,或写、或编、或画。内容或取自民间传说和经典名著,或完全来自家庭生活小故事。这种和妈妈或全家一起制作的图书,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图书,比起一般的儿童读物来,也更能深入孩子的心田。
加拿大:图书馆开设儿童“听书”活动?
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晚上,小学生珍妮放学都会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丽都图书馆,参加给少年儿童举办的用英、法双语写作业的活动。在这里,有志愿者担任辅导老师,她可以很快地完成双语家庭作业。加拿大是一个英、法两种语言同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社会上十分重视儿童学习双语的环境。由于很多学校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因此图书馆发挥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加拿大丽都图书馆还专门为2至3岁儿童开设“听书”活动,即儿童由父母抱着“被读书”。加拿大有关机构研究发现,儿童读书越早,长大后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并能减少与他人交流的困难。
英国:让每一个孩子有书读
1992年,“阅读起跑线”计划创始人温蒂·库琳(Wendy Cooling)还是一名中学校长,她应邀参加当地一所小学新生的入学典礼。她看到老师为了安抚孩子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特别发给每个人一本图书,很多孩子便开始津津有味地翻阅,唯独一个5岁的小男孩显然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温蒂回忆说:“他把书拿起来闻、啃咬、抛甩,脸上充满迷惑。”这个画面带给她很大的冲击。“即使在英国这样的国家,依旧有孩子在入学以前没有图画书可看!”她当下立志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都要做好阅读准备,“阅读起跑线”由此诞生。
把合适的图书,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传递到孩子的手中,分级阅读细化了儿童的阅读能力,既保证了儿童阅读的量,也提高了儿童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儿童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目前分级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其模式成为国际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坐标。
“阅读起跑线”计划根据儿童成长需要,分年龄段以不同方式为每个儿童提供阅读资料,同时,还开展各种亲子互动的阅读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分享图书、故事和儿歌。儿童每次去图书馆参加活动后,馆员都会贴一个小标签在儿童的标签收集卡上,集满5个标签后,儿童可以得到一款自己喜欢的阅读证书。
透过全面性的大量赠书,“阅读起跑线”鼓励家长踊跃协助孩子跨出阅读的第一步,同时也能积极运用邻近社区的阅读资源。经过“阅读起跑线”计划指导的家长,也学会采用更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水平,例如鼓励孩子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让孩子将故事内容与他们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反复为孩子阅读故事,与孩子讨论故事内容等。
美国:社区图书馆
阅读这件事,在美国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美国教育部的网站,赫然写着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的话:“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成功。”以多年的研究为依据,教育工作者们认为,阅读不是自然获得的行为,而是需要学习到的技术。因此,儿童的阅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美国的书店和图书馆,使孩子更容易亲近书籍。儿童书店或大书店的儿童区,往往布置得温馨活泼,可坐可卧,令孩子流连往返。美国儿童图书馆的外借率高达30-50%,而且不断组织故事会、与作者见面、节庆活动等等,吸引小读者。许多孩子,从穿着尿不湿的时候起,就开始出入图书馆。在很多美国家庭里见到的昂贵的精装儿童书,不少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很多社区图书馆是联网的,小读者可以在电脑上查询某一本书的下落。
澳大利亚:故事时间
在澳大利亚,图书馆会在显著位置陈列新书与推荐好书,每周有固定时段是“故事时间”、“阅读时间”,邀请父母带孩子一起到图书馆参加活动,跟着馆员阅读、讨论、做游戏。图书馆也常散发手册,教家长如何带领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例如,鼓励家长提早跟孩子一起阅读,尤其是故事书,可以早到一岁开始。家庭应该有位置放书,还要有全家人一起阅读的地方;念书给孩子听时,须配合孩子的反应。大多数孩子会先看图画,可以让他看图编故事或推测情节;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请他念书给父母、弟妹或玩具熊听。更大一些时,可给他工作做,如帮父母写购物单、留言条、找失踪小狗的启事等。
近几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加入了儿童阅读推广行列。儿童阅读,是形成并保留孩子梦想的土壤。“先有泥土,后有花朵,我愿做泥土。”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大人能给儿童阅读投注关注的目光,并致力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壤。好故事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美妙的阅读体验,还有对成长的启迪,对意义的探寻。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让我们一起来做“擦星族”。让我们一起将幸福的种子播撒到童年的光阴里去。
登陆火星阅读答案 第4篇
(1)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3)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挫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4)“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5)“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6)“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7)“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8)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9)“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1. 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2. 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__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____段。(2分)
3. 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箴言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5)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 “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从试题设置来看;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3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答案:1. “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
2. (4);(7)
3. 答案要点:
(1)了解火星及其溶化过程;
(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
(3)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6)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思对即可)
4. (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山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
5. 第一问题答案要点:
(1)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2)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3)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到火星上去种草阅读答案 第5篇
①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
②我们对此毫不怀疑。
2.第四段中所说的“这种拟南芥”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3.在火星上种植拟南芥的全过程,都是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的。根据文意,写出科学家控制机器人完成哪几项具体工作。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4.到火星上去种草,为什么这是“令人激动”的,又是“令人生疑”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
《登陆火星》说明文阅读答案 第6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宇航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
格里戈旦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宇航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转摘自4月24日〈深圳商报〉)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俄罗斯宣布20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美国的目标是20取回火星地质标本。联系本文思考,俄美哪一个国家的空间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中的“一般”二字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登陆火星飞行来回需要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2、俄罗斯更加发达。因为俄罗斯涉及到了人的登陆,而美国尚未涉及。
3、不多余。因为这样表达才是准确的符合说明文的语言使用要求的。
唤醒火星的阅读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