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诗咏柳朗诵技巧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古诗咏柳朗诵技巧(精选14篇)

古诗咏柳朗诵技巧 第1篇

古诗词朗诵技巧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朗诵

1、朗诵的概况

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

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举例说明:

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总理 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示范)

“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比方:《艳阳天》的处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样。而要用评书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话说:这天,只见太阳啊——小王庄的人都来听村长说事”这还带有北方说相声的方式。

另外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体会来定朗诵基本的调子。所以说:抓住题材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脑子要清晰,不要拿来就读。

第三部分:朗诵中的常见问题

1、先讲重音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

重音又分词的重音、语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我们称为重音。

重音又有双音节重音。比如:嘟囔、萝卜,这是重轻格式。还有一些联合词:如受用、困难、名字,还有:老鼠,都是重轻格式。再比如打听、打算、益处、妙处,都是重轻格式

还有一种中重格式: 黄花、绿叶、大学、皮鞋

还有三音节词:华尔兹、麦克风、冰激淋,是中轻重格式。人名和地名也是这种格式,比如:邓小平江泽民 黑龙江 四川省 营口市 而不要念成重轻中。而应是中轻重。

2、停顿:这又有逻辑的停顿、感情的停顿、语法的停顿和结构的停顿。

停顿就是说话的间隙 是说话和朗诵生理的需要 是根据人的心脏和呼吸来决定的,有时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举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的例子。不停顿就不行,不同的标点符号,不同的停顿,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朗诵的时候可以经常做一下记号,遇到标点符号的时候要停顿。另外,显示词组间关系(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也要停顿。举例:“我代表中国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来上海旅行”。

3、接下来说说语调的问题

语调,指全句抑扬变换,特别是语句末尾。

举例:“这样做,行吗? ”“行!” “他聪明?”“聪明!”

再举例:《赵丹朗诵菜单》的故事。赵丹用急缓顿挫、高低抑扬的语调读了个菜单,好多人都以为是发表过的作品。

4、再给大家说说速度:就是朗诵的节奏是快还是慢。

吐字的速度,是由作品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所决定的。比如韩乔生和宋世雄的播音速度比较快,这是体育竞争的要求所决定的。

总之,速度、重音、停顿的掌握都是朗诵所必须的。

今天主要说了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朗诵者,首先要把普通话说的非常好,要苦练。标准音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还讲了普通话的基本常识比如韵母声母、声调等等。以及朗诵方面的基本要求、怎样把握主题、激情是必要条件、注意呼吸等等。还有一个要特别说说的是:一个人的声音是天生的,好的嗓音是朗诵好的前提条件,朋友们都要注意嗓音保护。要少吸烟、少喝酒、不要大声吵。

而如果声音条件不是太好的话,通过刻苦的训练,能够找好声音的共鸣点。也是可以很好的朗诵的。

另外:要注意朗诵的仪表和仪态。如果要登台的话,还要注意上台的步伐。这里有个训练的问题。脑袋斜对着观众,不要低着头,而要侧头,微笑着面对观众,鼓掌示意。先自我介绍后,再开口来念“北国风光。。”这样感觉就对了。因为你还要要给观众一个认识的时间。还有,两条腿不要呈八字,而要微微收紧,面对观众。朋友们平常可以在家里面对镜子或者家人来练习。最后退场的时候别忘了向观众鞠躬。退的时候,先将右脚向后退半步,侧着身子退场,而不要转身就走,这样对观众不够礼貌的。

古诗咏柳朗诵技巧 第2篇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浅谈古诗词朗诵中的配乐处理 第3篇

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诵进行的。配乐诗朗诵形式将古诗词、音乐、人声结合起来,通过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其中优美的意境,可以把诗歌朗诵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变成一扇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2007年3月9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举办了“日中友好阳春音乐会”,会上我国艺术家朗诵了《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作品,中日艺术家选择了琵琶、萧、古琴等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做配乐,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让不懂汉语的日本观众从朗诵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神韵。

二、使用不同乐器衬托诗歌内在的艺术意蕴

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不同,在做朗诵配乐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乐曲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一些乐器为例作简要分析:

琵琶,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乐之王”。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其声音为“大珠小珠落玉盘”, 而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则写到“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借琵琶抒发惜别之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从《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曾听过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情感真挚, 旋律优美,采用琵琶做朗诵配乐,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琵琶不仅可以表现文曲的柔美,更可以表现武曲的刚毅和霸气;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的战争场面,还可以表现闭月羞花的柔美和哀伤忧郁的情怀。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古琴配乐朗诵,以情传声,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表示了作者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钢琴是“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每一时期我国都有与之风格相配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主观感情,而抒情诗歌正好与之相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适合用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伴奏,而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音色干净、旋律流畅、音调婉转,可让人体会到诗歌中思乡怀人之感。

三、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

(一)准确把握创作背景并与情感认知相统一。面对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要探究其本身,而且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把握可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来分析,只有把握好创作背景,才能给诗歌的朗诵定好情感基调。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配乐。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合理正确地选择朗诵诗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对比、烘托,更有利于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体会。如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 选择音色柔美接近人生的二胡,恰当地表现出幽暗、清冷的气氛,及作者孤孑清寥的感受。

(三)将运用语气技巧与内心情感体验相统一。朗诵时要做到用心吐字,用情归音。古代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 讲究声、韵、调三要素的融合,要求发音准确、咬字清晰、 字声结合,力求“以字行腔、字声相谐”。在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诗歌风格,将诗词的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恰当地表现出来;其次要做到神情兼备,不仅要有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更要能通过音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流露出来符合诗歌内涵的的气韵神态。

(四)联想与想象并用,用感受诗歌形象突出诗歌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绝妙工具。在朗诵中,我们要形成形象的感受,才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同听者产生共鸣。

摘要:诗歌用最凝练的形式展示了语言的精华,在诗句的升降调、韵律、轻重等方面与音乐高度契合,本文为如何选择诗歌朗诵的配乐以及配乐诗歌朗诵的艺术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朗诵,古诗词,配乐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8.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3]朱导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古诗《咏柳》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第4篇

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3.吟唱之新

古诗词具有音律美、意境美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沈老师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诗歌音律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把诗与歌联系起来,让学生给古诗词谱曲进行演唱。孩子们有的很快地用上自己喜欢的曲调吟唱,有的十分认真地谱上新曲反复试唱。在轻歌慢吟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着,陶醉着,享受了诗歌带来的乐趣。这种新颖活泼、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古诗咏柳 第5篇

《 咏柳》

吴 彤

(一)

寒风拂地万物空,天寒地冻漫朦胧。

终归盼来春之到,柳芽成丝细葱茏。

(二)

碧空一现摇曳舞,春风倒叙蒙柳香。

条条细长惹人醉,梦里当回柳姑娘。

《咏柳》

贺丽敏

一城烟雨淅沥沥,两行青柳丝万缕。

青松绿柳惹人醉,丝丝缕缕春来到。

《咏柳》

亢晓涛

杨柳青青风依树,江边杨木更争奇。

不愿随风春光艳,只求与人齐奉献。

《咏柳》

申元浩

长柳飘飘垂低拂,翠绿让它春光媚。

难以忘却杨柳形,春日一到舞相随。

《咏柳》

马 辉

柳条百尺揽银塘,且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它长。

《咏柳》

胡亚菲

柳树叶儿冒尖尖,万条垂下绿头脑。

风吹柳枝像跳舞,似在欢庆春天到。

《咏柳》

杨新宇

高高柳树立门前,千丝万线挂四面。

嫩嫩细芽几时发,微微春风吹绿还。

《咏柳》

杨 雪

青丝白发红颜差,落叶黄花织佳话。

柳前数枝千万条,唯有一美与吾答。

《咏柳》

马舒雅

点点新绿缀柳枝,绿意盎然晓春希。

风送清香过我心,枯木逢春显生机。

《咏柳》

杨 菲

春抚细柳冒新芽,好比西施发及腰。

待得春风舞细柳,总比浓妆赴宴好。

《咏柳》

卜娜娜

池塘边上绿柳绕,清风徐徐拂面来。

又是一个多情季,家家户户暖花开。

《咏柳》

马思奇

杨柳青青风中随,人人夸她相貌美。

绿色给她一身耀,望它直立永不悔。

《咏柳》

赵 慧

河边柳树摇身体,与一燕子有约会。

柳树到死未等到,燕子秋去春又回。

《咏柳》

孙世豪

春天景色美如画,我家门前有绿树。

别说枝条有多柔,既遮风来又挡雨。

《咏柳》

冷相辰

绿叶无声衬红花,千丝万缕如头发。

轻语慢步芳香丛,尽感春韵美无暇。

《咏柳》

张泽玉

岸边立树池映影,柳条摇摆美丽甚。

随春过夏迎秋来,我愿立于柳影中。

《咏柳》

李佳丽

三月阳光照大地,万物生灵争发萌。

忽见绿衣春使者,舒展身子婆娑影。

《咏柳》

胡新乐

这棵柳树不一般,翠绿让它春光媚。

咏柳的古诗 第6篇

吴融(唐)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古诗两首《咏柳》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2.连词认读生字。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

2、理解诗题;

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

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体会诗的意境;

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

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

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

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古诗英译-咏柳 第8篇

古诗英译 Ode to the Willow

Purest emerald is thy overall color of shade, Thousands of twigs droop like fringes of jade;By whose hands thy slim leaves are made? The February breeze is like a scissors’ blade.The Willow

Emerald fashioned into a tall tree Hung with myriad silk braids of green.Who tailored the dainty leaves? The snipping wind of early spring

Chant For Willow

古诗《咏柳》教案 第9篇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近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 ”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 ”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习第3题,进行醣话、写话练习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近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曾巩《咏柳》 古诗 第10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古诗诵读 咏柳 第11篇

咏柳

一、谜语导入

师: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出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看白板: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旁搭凉棚。指名回答(柳树)

师:柳树美不美?(美)

出示诗题,指名读,指导读好后鼻音,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师:有一位叫贺知章的诗人,觉得柳树很迷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白板出示古诗。

1、指读,生评价,师范读,生评价。

2、学生自由认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出示生字卡片,指读;领读,去掉拼音读。

3、再把生字送回到古诗里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三次,看白板提出的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B、读通句子C、同桌互读互听

4、再指名读,师生评价。师:到底是怎样迷人的柳树让诗人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呢?请大家小声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1、指答然后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

2、相机理解词语“碧玉、丝涤、剪刀、咏”。

3、师介绍大意: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里,诗人贺知章来到外面踏青,他边走边欣赏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小桥上,看到水边一大片翠绿的杨柳、、、、、、于是写下了这首《咏柳》 师:因为有了柳树的妆扮,春天更美了,你们热爱春天吗,(板 书)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柳树吧,赞美春天吧

4、生大声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配乐读,指读,男女读,分组读,师生对读。

5、背诵。

咏柳 古诗 第12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咏柳》《春日》古诗题目解读 第1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是关于古诗两首内容的详细解读,两首诗表达不同的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同学们先试着自己理解两首诗的中心内容,然后对照下文,看看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咏柳、春日

古诗《咏柳》原文及翻译 第14篇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咏柳朗诵技巧

古诗咏柳朗诵技巧(精选14篇)古诗咏柳朗诵技巧 第1篇古诗词朗诵技巧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