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精选6篇)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1篇

乡村变了 国家强了

10月18日周末放假,我随同父母回到外公家,只见家附近一排排的香菇大棚整齐排列着,非常壮观。我好奇地问:“外公,那是谁家种的香菇,好多啊!”外公笑呵呵地说:“孩子,这是我们村去年成立的香菇合作社,我和你外婆现在都在这里工作了,每个月都可以领工钱。”

外公住在随州市随县殷店镇金塔村,以前这里的农民以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为主,完全“靠天吃饭”,家庭收入也主要依靠脚下这片黄土地。近几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外公外婆加入到香菇合作社的队伍,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每月都有工资可领。这样的好日子,让外公外婆乐开了花。

现在,随便到殷店镇金塔村走一走看一看,成立的不仅有香菇合作社,还有玩具厂、杯子厂等各种企业,给外公外婆这样的老年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给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乡村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闲暇时间,外公就和村民们一起下象棋、打羽毛球,外婆就到文化广场上跳跳广场舞这些都是村民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

乡村在变化,国家在强大。随县殷店镇金塔村的发展变化只是国家富强、乡村振兴的一个小缩影。我相信随着祖国日益强大,乡村一定会更加美好,老百姓的生活也会更加富裕。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建设需要我们,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以后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2篇

“雄鸡”祖国的地图,每当我望着您,就如同见到生我养我的母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望着您,祖国的地图。我仿佛漫步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您的胸怀是多么广大,又是多么坦荡。北有白山黑水,南有青山绿水,东有汪洋无垠,西有大漠孤烟。漓江的春水、太行的夏日、崇礼的秋夜、冀中平原的皑皑冬雪,巍巍昆仑,滔滔长江美丽的山川,广袤的大地,我用心来感悟您,我深情地歌颂您!

望着您,祖国的地图。我仿佛来到了一座瑰丽无比的博物馆。《孙子兵法》,传扬中外;“四大发明”,居世之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四大名著,传世经典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文脉,源远流长。您纵横古今,五千年文明熠熠生辉。

望着您,祖国的地图。我仿佛进入时光隧道,与中华并肩,走过漫漫五千年征程,眼前不时闪过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忧国忧民的屈原、坚贞不屈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祖国,您历经百年磨难。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您的大门,从此,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一切,无不使珍爱您的儿女痛心疾首,肝肠寸断。您的英勇的儿女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变法图强的“戊戌六君子”、浩气长存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貂裘换酒的“鉴湖女侠”全民族抗战,无数志士仁人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光辉篇章。

望着您,祖国的地图。您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眼前的“雄鸡”仿佛正引吭高歌,传送着一个个捷报。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的担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向前。从苍松叠翠的兴安岭到物产丰富的南沙群岛,从雪域高原到浩瀚东海,从繁华的都市到广袤的乡村到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望着您,祖国的地图。我仿佛聆听到您的殷切期望: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芽,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人生的风帆在这里启航。少先队员身上肩负着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奋努力,做一个德智艺体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用我们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3篇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爱国主义是热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因而, 如何联系时代背景, 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新渠道, 新媒体的出现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同时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 教育内容极具创新性, 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由于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 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等特点。而通过新媒体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不断地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即时、全面且紧跟时代潮流的资料与素材, 而且能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内容的接收和传播, 这对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十分有效。

一方面, 新媒体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摒弃了一切民族中心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狭隘的民族观念。新媒体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包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还广泛地涉及西方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传播, 增强了大学生群体的全球化意识。这既能有效地遏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盲目排外情绪的产生, 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以宽容的态度接纳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也能有效地抵制西方思想意识的渗透, 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 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优势, 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楷模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 也能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与环境。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发起的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一系列活动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共鸣, 微博、微信、贴吧、社区等成为大学生们提出讨论, 发表感想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不仅深化了大学生的爱国认知, 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 教育形式极具时代性, 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以现实的语言、文字或行动为载体, 形式较为单一, 教育方式多为单向灌输, 而伴随着数字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 微博、微信、QQ、论坛等形式的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 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 新媒体具有的共享性、超时空性和开放性, 为信息的获取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 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传统的校园媒体主要通过校报、广播站或是电视台等方式报道国内外主要新闻事件以及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校园网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网页、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进行, 这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仅收效甚微, 甚至造成作为受众群体的大学生的消极抵触情绪。而新媒体的出现, 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由消极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从而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更具实效性。

(三) 教育对象极具针对性, 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增强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多以面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 单一空洞的说教缺乏针对性, 学生的抵触和自我防范意识较强, 很难自觉接受和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因而教育效果不佳。在新媒体环境下, 人际交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 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日益缩小, 交往群体的心理防范意识减弱。因而, 通过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教育者深入了解大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网页、文件下载与拷贝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而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课本、辅导资料获得的知识。由于大学生热心关注新事物、新思潮的特点, 他们利用新媒体逐渐掌握知识传递中的主动权, 并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利用新媒体即时、广泛、高速传播的优点, 以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 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近年来发生的钓鱼岛、黄岩岛事件,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论坛讨论等形式, 引导大学生群体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 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自身的思想素质, 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广泛性、多元性等特点在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给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变化, 已然成为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以及新媒体本身所存在的虚拟性、交互性、不可控性等特征, 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而正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遭到冲击

新媒体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途径带来巨大阻力。传统媒体中爱国主义教育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多由教育者来实现, 而大学生作为其受众群体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这种单向传播的教育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保障其实施。作为一种全新传媒, 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形成传播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的传递可以大范围、高频率、低成本地进行, 传递内容不再受到时间、地点、媒介等传统模式的限制, 信息资源以其极大的共享性改变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传受双方的绝对地位。大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 成为教育的主体, 并就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使得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新媒体开放、虚拟的环境下, 大学生可以自由地接受和选择信息, 并积极投身于信息的传播与发布过程中, 参与各种论坛讨论, 大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自我意识日趋成熟与完善, 并渴望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尊重与理解。因此,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平台的同时, 也给传统的单向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受到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形式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然而在这种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单纯的爱国心理对其进行错误的引导, 使其产生报复性的极端爱国主义情绪。在2012年的保卫钓鱼岛行动中, 出现了部分大学生打砸日系车及日资商铺等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这不仅无益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反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因而, 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引导大学生群体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新媒体环境下传递的信息丰富繁多但却复杂无序, 有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信息大潮中缺乏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的能力, 容易形成思想混乱, 甚至迷失自我, 进而对自我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不良影响, 使得传统的文化观念、社会道德受到严峻挑战, 甚至触及社会公德和公众价值观的底线。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以及高科技优势, 通过互联网等媒体, 大肆宣传他们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 其中一些有害的思想观念被反动势力加以利用, 歪曲我国的社会制度和一些重大政治历史问题, 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加以否定, 这些有害的意识形态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 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疑义, 爱国热情减弱, 爱国认知出现偏差, 从而降低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化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受到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介入, 大学生们的信息来源日益丰富, 却也让一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通过新媒体传播虚假信息, 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传统的学校教育环境较为封闭, 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来源相对有限, 而新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校园环境日益复杂。在新媒体条件下, 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时间无屏障性”、“空间无屏障性”、“资讯无屏障性”。正是这种“无屏障性”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自由, 一些落后的、反动的甚至是极具侵略性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观念使得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化, 进而加大了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的难度。

新媒体提供的快捷信息既使得同辈群体的影响逐渐增大, 也使得社会环境因素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影响不断增大,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等形式。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外来的各种思想、文化因素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使得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因而, 在新媒体环境下, 为应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复杂化这一难题, 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提高大学生群体对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 加强信息监管已十分紧迫。

总之,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正是由于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多元性、便捷性等特征,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得到极大地丰富与完善, 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得以拓展, 进而直接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然而新媒体以其开放型、虚拟性、渗透性等特征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不可小视的挑战,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状态在新媒体信息大潮中受到巨大影响,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遭到冲击, 以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优越性, 利用新媒体途径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正确引导。同时, 还应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将其严峻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 使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积极开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新媒体现状浅析移动互联兵临城下[EB/OL].微天下, 2013-09-02.

[2]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 2009, (10) .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 2005-01-19.

[4]蒋宏大.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8, (11) .

[5]伍兴阶.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 .

[6]徐晶, 杨鹤.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1) .

[7]贺杰.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4) .

[8]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 (11) .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4篇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爱国主义辨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等带来了较大冲击。高校应从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净化环境、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协同新媒体育人、加强和改进课堂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师生运用新媒体水平和素养四个方面,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38-03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媒体传播传送便捷,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较广的覆盖面、多元化的形式,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不仅要求高校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精神支柱和动力,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面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傳播的优势,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对加强和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媒体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增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自主性。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飞信、博客、微博、数字电视等一系列新媒体相继出现,备受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新媒体环境中自由地遨游、快乐地浏览,在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别于传统教育“单向”灌输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大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接受,而是积极自主浏览、接收信息,并积极运用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进行交流和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选择教育素材和教育工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者既可以从丰富的网上资源寻找到最新、与学生最贴切的素材,也可以选择传统或新媒体教育方式,还可以两者相结合开展教育,比如教育者开展课堂教学之余,利用课外时间通过QQ群、微博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引导教育。

(二)新媒体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长期以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以课堂上老师授课教学为主,辅以问答、展开讨论、撰写作业、社会实践的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博客微博、论坛等形式成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并逐渐体现出了新媒体便捷、灵活的巨大优势。新媒体丰富了教育者教育教学手段,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受教育者获得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体验。

(三)新媒体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是达到了海量的程度。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资源共享,如期刊库、百度文库、电影网站、图片库共享资料等,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各项工作中,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大量的教育资源能通过多种方式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呈现和转换,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资源。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存在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认识和判断。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新媒体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当前,在空前丰富网络信息海洋里,也存在许多不实甚至虚假极易误导人的信息。一些企图通过西化中国人思维的西方国家,为灌输西方价值观念,不惜歪曲事实而发表与真相不符的报道和言论。这些事件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大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网上出现了很多“网络大谣”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秦火火、杨秀宇等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新媒体存在虚假不实的信息极大地影响和误导了大学生对真实事件的认知,有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信仰缺失,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二)新媒体信息疏导、监管不力,给教育增加难度。由于信息的交互性日益增强,覆盖面更广泛,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每个人不仅是媒介信息的受众,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不良言论的发表,在世界一端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能同步传达到世界各个角落,瞬时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网络反腐、网络打假事件往往能造成大量网民围观;网络上频繁曝光公务人员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职人员工作时间不作为等公权力监督不到位、服务意识不足等事件,在社会上产生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在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如果发表了不当言论,在所有网民中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在新媒体时期,如果网络信息得不到有效监管,社会上曝光的不良现象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增加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三)新媒体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出发,采用简单的政治宣讲,忽视了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对爱国的理解程度,忽略了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当前国家的优势及存在的客观问题与困难。可见,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相对于时代已经严重脱节,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没有体现出新媒体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思维活跃,对生活品质和社会环境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爱国之情无法转化为报效祖国之志,将可能面临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一)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净化校园新媒体环境。做好网络信息监管要制定严格的新媒体运用法规和条例,对发布虚假信息、故意操纵网络舆情影响国家声誉或造成社会动荡的,政府部门要运用行政、法律为手段严格依法处理,使网络信息管理有法可依。作为高校,要针对学校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校园网络等新媒体信息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该制度的严格执行来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首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分析其收集、利用管理网络信息的习惯。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部门应该严格实施信息审批制度,从信息的源头入手,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高校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监管体系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努力建设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管理队伍,提高网络监管技能,及时正确处理随时可能会发生的网络信息事件,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二)发挥新媒体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形成优势互补。新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互动性强,影响人群多等特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好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发挥其优势来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理解新媒体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到新媒体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从而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找准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媒介,制订系统、详细的教育方案,有的放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途径,将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时尚嗅觉灵敏、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身上。将传统由学生被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转为主动了解国情、世情、社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自身自觉维护国家、建设国家的责任意识。第三,注重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传承下来,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真正了解并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别并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从而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发挥新媒体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形成优势互补。

(三)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师生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和新媒体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7日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这既是对政法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这就需要爱国主义教育者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运用网络媒体平台的技术水平,适应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熟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式,同时还应把握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网络通信技术,具备在心理疏导上的能力和水平。除了在业务基础知识上需要充实外,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在工作实践上针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创新,如借助于新媒体的各项平台,用大学生乐意接受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博客、QQ空间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水平,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口,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开展。

另外,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有效甄别信息的真伪,能否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带来的侵害,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扎实推进新媒体的普及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可忽视。一是爱国主义教育者要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大学生更全面地接触新媒体,提高选择和评判媒介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遵守媒体道德与法律规范,合理、适度地使用新媒体技术。二是爱国主义教育者在平时与学生的工作交流中注重结合网络中影响较广泛的“虚假信息”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疏导。三是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下转第84页)(上接第39页)者需要引导大学生正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变化,鼓励大学生在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共同目标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课堂仍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改进和创新。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向学生介绍爱国主义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熏陶,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向学生解析喜闻乐见、贴近学生实际的、时下热点的话题,如中日钓鱼岛问题、当前日本安倍政府的错误言论和做法等。通过联系一些不法分子煽动青年学生上街非法游行示威,甚至“打砸抢烧”的行为和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在网络等新媒体交流中注意言行举止,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及时遏制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民族仇视心理。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教育者应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在课前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途径做好资料准备,课堂上老师进行讲授,条件允许还可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课后通过博客、日志、网站的渠道撰写观后感或者展开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事情,升华爱国情感。总之,应充分发挥传统和新媒体的教育优势,增强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2]邹伟,史竞男.网络推手“秦火火”等人“謠动”中国的背后[EB/OL].(2013-08-22)[2015-02-22].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8/22/c_125220626.htm

[3]习近平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3-01-07)[2015-02-2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7/c_114284339.htm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4LSZ041)

【作者简介】徐 坚,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劳中兴,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5篇

巍巍中华,在滚滚时代波涛中始终不断前行,以超凡的实力屹立于世界之中。祖国用她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十四亿中华儿女,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深深爱着她,当我出生时,我的血液里就已经留下了她的印记,她的名字是——中国。

抗战老兵孙庭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要多活几年,替他们多看看祖国的强盛。”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泪目,抗战胜利,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回的和平。抗战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民族重塑。

不忘那些年,山河破碎,人民穷苦。一次次战争的失败,一张张立下的条约,好似深渊的巨手,死死地把住人们的脚踝。然而,华夏儿女不曾倒下。“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鲁迅放弃医学,以文为武,唤醒世人。以及坚持信念的赵一曼、不惧牺牲的梁士英、冲锋陷阵的黄继光……这世世代代的英雄,在茫茫黑暗中,化己为光,凝聚在一起,照亮了中华大地……中国终于抬起头了。

国家,是人生宏伟蓝图的最绚丽底色。当华夏儿女在国外时,祖国,就是我们独自闯荡的底气,就是我们的依靠。

这个强大的祖国,是由一个个心怀家国的中华儿女组成的。国土苍茫,四海升平,人们在阴霾压抑的日子里挺身而出,眼角充满着毅然决然。不曾忘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临危受命,这是心怀家国的国士无双;不曾忘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的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这是心怀家国的初心使命。他们何尝不知疫情难料,生死苍茫。可国难当下,血脉滚烫,他们眸里只有呻吟的国土,只有啜泣的病患。他们明白,舍弃小我,心怀家国,是为大国安然。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6篇

我的家乡福州有一座著名的山,叫烟台山。它虽然不高,却南望五虎,北眺三山,拥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优美景色。

由于烟台山一带便利的水上交通,它曾是福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并成为在榕外国人的主要活动区域。烟台山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外国领事馆、洋行、教堂等西洋建筑。但这些曾经精美的建筑却因为保护不善、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位于烟台山乐群路上的石厝教堂。

第一眼见到它是在一个秋日的早晨,沉重生锈的铁门栅栏和高高的围墙,墙里伸出一片绿,暗暗的叶子,干枯的树皮,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这是那棵与石厝教堂一同经历了150多年风雨的老银杏树。透过冰冷的铁栅栏,一座破落的哥特式建筑映入眼帘:屋顶尖尖的,上面的瓦片有些已经脱落,散落一地;石墙上长满了苔藓,窗上的玻璃都碎了;地上杂乱不堪,污水也从铁门角往里流。这里似乎很久没有人来了,只有几只野猫从栅栏的破洞里钻进钻出……如此破败!如此落寞!这就是我对石厝教堂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对烟台山老建筑的总体印象。

正当我为了石厝教堂不复当年的光彩而叹惋之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福州市政府审核通过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方案》。古老的烟台山开始了“拆迁、修复、重建”的改头换面的大工程。

又是一个秋日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再次来到石厝教堂前。那棵古老的银杏树,在秋日的暖阳照射下,扇形的叶片泛着浅浅的光泽。清风拂过,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一首低回婉转的“秋日之歌”,歌里饱含着金色的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教堂朱红色的正门,色彩明丽。尖尖的屋顶上有着用石条砌成的圆形钟楼,钟楼下面,排着灰色的瓦片。最吸引我的是教堂窗户上那最独具特色的彩绘玻璃,它在秋晨淡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五彩的光芒,而银杏树也在地面上投下了斑驳的倩影,光与影的流动,仿佛在诉说石厝教堂的前世与今生……

放眼望去,不远处,旧时的美国领事馆、法国洋行等旧址保护工程,烟台山公园修缮改造工作也已经完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烟台山这座“万国建筑博物馆”必将重新绽放它独特的人文魅力,以全新的面貌成为榕城另一张精致的文化名片。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精选6篇)爱国与环境保护作文 第1篇乡村变了 国家强了10月18日周末放假,我随同父母回到外公家,只见家附近一排排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