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精选14篇)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1篇

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1.降钙素类:

针剂:共1月,密盖息(进口,少有过敏)100单位,肌注,每天一次,连续15天,后15天隔天一次。

共4周。

3.阿尔法骨,化醇:每次0.5g,共3个月。

4.钙片:乐力,每日每次2粒。喷剂:每天1次,连续2月,后根据情况而定,可每周一次,2.阿伦磷酸盐片(福善美)每周1片,共2月。或肌注密骨达。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2篇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是一种增龄性病变,易于引发骨折为特征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1].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各国政府及老年学者的关注.

作 者:李健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院中医药研究院,150040 刊 名:黑龙江医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年,卷(期): 22(2) 分类号:P.274 R68 关键词:骨质疏松   雌激素   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3篇

1 目前文献研究中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相应资料收集, 在目前的医疗学中, 对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主要由以下四类:第一类、非药物类治疗;第二类、中药治疗;第三类、西药治疗;第四类、中西药治疗。首先, 第一类非药物治疗, 该方法较适用于轻症患者, 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通过运动方法、健康饮食方法、健康生活方式、合理作息时间等等方法, 但是, 该方法需要患者的长久坚持方可有效, 可以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起到一定的改良、改善的作用。其次, 第二类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顾名思义就是老年患者通过服用中药的方法而对骨质疏松症进行一定的治疗, 中药讲究补肾壮精、活血化瘀、强肾壮骨、补气养血、健脾壮骨等的治疗方法, 从而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虚为起始点治疗患者, 从而逐步治愈患者。然后, 第三类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也就是老年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状, 服用的西药主要包括补钙和补维生素D, 其次还包括一些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形成西药。最后, 第四类中西药结合, 中西药结合方法就很明确了, 也就是采用第二类中药治疗方法和第三类西药治疗方法的结合方法, 将中药的疗效和西药的疗效相辅相成, 达到更佳疗效的目的。

2 目前文献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与方法

2.1 治疗现状

通过对多篇文献的参考以及现在医学的理论观点,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文章中指出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首先,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及在观念的驱使下, 总是首选中药治疗。其次, 西药使用较单一, 很难做到对症状的针对性, 同类并不同症状使用同款药片可能不能起到疗效, 并且长期使用西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通常西药的价格还普遍较高, 对于一般经济家庭的患者, 使用西药是他们不愿意的。然后, 现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医疗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有效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但是不合理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可能适得其反。

另外, 根据梁健[3]的研究中显示目前的治疗现状中还强调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包括两类:预前和预后。预前强调人们认识到骨质疏松症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生活不便, 特别对于老年性患者, 一不小心发生骨折可能会危机到他们的生命, 并且治疗效果会很慢;因此对于老年性人群, 首先应当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防患于未然, 若发现有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其次, 由于老年人钙的流失加快, 应当保持长期的预防性补钙;最后, 老年性人群应当加强活动, 增强身体免疫, 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预后强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预防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并发症, 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 因此应当受到患者的高度重视。

2.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 包括中药治疗方法和西药治疗方法, 两者相辅相成, 其中中药治疗方法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 西药方法为补钙补维生素D为主。

中药治疗方法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4], 补肾活血法药方包括的药材有丹参、当归、甘草、枸杞、补骨脂、山萸肉、鸡血藤、寄生、红花、熟地黄等等[5], 药方药材经过水熬后早晚各服用一次, 连续服用60 d为一个疗程, 需要持续服用3个疗程, 可以达到补肾强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功效。此外, 有资料显示, 中药熬制的健脾壮骨汤也可有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其药方组成有:白术、大枣、合欢花、陈皮、杜仲、黄芪、龙眼肉等等, 它是由归脾汤加上五指毛桃、牛大力和千斤拔三种药材, 其次在加补肾活血、活血化瘀、强肾壮骨、补气养血、健脾壮骨等药物组成, 可以有效调节老年身体机能,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西药方法为补钙补维生素D法, 钙是骨骼中的重要矿物质之一, 是成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决定着骨再生。一般情况下, 我们每天通过食物获取的量较少, 老年人摄入量相对更少, 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或者特殊的食物进行补充。常用的补钙方法是服用钙片或者钙剂, 如国产的盖中盖补钙、钙尔奇D片、碳酸钙、葡萄酸钙等。老年人相比于年轻时候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了许多, 据有关资料[6]显示人每天需要10微克维生素D, 它可促进钙的吸收, 由于老年人日常的获取量已渐渐不足, 所以需要通过维生素D片或者固醇类片进行补充, 当然也可以通过服用含量较高的食物获取, 如海产鱼类、动物的肝脏、鸡蛋等。

3 讨论

众所周知,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原因包括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自身的免疫力的下降导致骨量流失速度加快, 以及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等等。此外, 经研究发现[7], 老年人群钙、维生素D以及性腺激素的缺乏也是导致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缺钙导致钙的含量不足,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雌激素应当应用于绝经后的女性, 用量需要适中。在王彤等[8]研究过程中显示, 它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若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 那么它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另外, 骨质疏松还与年龄、性别、遗传以及营养等因素息息相关。在刘印等[9]研究过程中显示,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通常表现出腰酸背痛、骨骼疼痛等症状, 疼痛感通常沿着脊柱向外两侧扩散疼痛, 长久的站立或者久坐姿势都会带来更加剧烈的疼痛, 只有躺卧的姿势可以稍微的缓解疼痛感。

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精虚少、经脉不通畅、血液循环动力不足等, 大多数老年人是由于肾精虚少而引起骨质疏松症, 根据Yi Weilian等[10]研究分析所采用的中药方法为补肾活血法, 可以有效使患者达到强肾目的, 从而使肾中精气旺盛, 达到改善病症的效果。活血可以有效的缓解血阻、瘀血等症状, 有效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增加血液循环的血动力。另外部分研究资料显示[8], 补肾活血法可以有效调整骨代谢, 从而增强骨细胞的活性, 进而改善骨营养促进成骨, 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质的效果, 防止或缓解骨质疏松症。但是通过中药治疗的疗程可以看到, 中药疗程周期很长, 是一种长期调养的过程, 且中药种类较多, 所需要的花费也较为昂贵, 过程中可能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根据Li Fei等[11]研究中显示, 在此过程中若结合着西药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病症, 可谓事半功倍, 在中药治疗过程中给患者服用钙片、维生素D等药物, 可以有效的促进钙的吸收, 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缓解骨质疏松。此外, 在张国庆[12]的研究中显示, 还可以通过非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式结合中西药结合治疗更加增强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讲究从患者的生活习惯上的改变而引领患者走向健康路线, 例如戒烟、戒酒、戒饮料、加强体育锻炼等, 这可以有效增强身体机能, 增强免疫系统, 从而预防或者缓解骨质疏松症。

经研究发现,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 从而导致骨量以及其质量大量减少,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春期骨量不足或者是成人期就出现了早期的骨量流失, 或者是由于前两种因素兼具, 此外还有基因的影响也很重要, 以及营养摄入的不足等等, 目前在医学界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及病因的结论。但在目前路春海[13]的研究中显示,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这几方面可以对一般情况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同时从预防角度上可以提供很多预防手段。

骨质疏松症怎样治疗 第4篇

既往,大多数医务人员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大都停留在补钙和止痛上。新近的观点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要补充钙,还要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钙在骨质内的积累,减少骨钙的丢失。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多方面进行治疗,才能有效改善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疗法、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制剂、钙制剂、中药等治疗。这些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分为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与骨矿化三大类。

首先补钙。目前市场上的钙剂有很多种,从成分上说不外乎离子钙、有机钙和复合钙。其中人体对离子钙的吸收效率最差,对复合钙的吸收效率最高。

其次促进钙吸收的药物。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准确地说是维生素D3能促进钙吸收。活性维生素D3,在骨吸收和骨形成代谢过程中起着双向的作用。维生素D3缺乏,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常说的“缺钙”,其实是人体对钙的吸收不良,而钙主动吸收的主要调养者,就是活性维生素D3。活性维生素D3的水平不足或功能低下,在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中比钙不足更重要。钙剂只有在活性维生素D3的作用下方可被骨有效地利用。因此要补充维生素D3。补充维生素D3不仅只吃鱼肝油、阿法迪三等,也可以适当多晒太阳。

提高骨密度,防止骨疏松。一方面需补充钙质,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也就是说,缺钙者必须多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使骨骼“承重”,才能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提高补钙的效果。北医大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调查表明:某高校200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远高于对照组的2.3%,提示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因素中,缺乏运动、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另一项试验也表明,绝对卧床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对这些卧床休息的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因为适量地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作用,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地对骨的生长和重建产生积极效应。骨细胞对这种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是激活、自我增生并促进骨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

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止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中老年人可结合自身情况,参加一些运动锻炼,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杠铃等,每周做5次,每次保证有30分钟的运动时间(分两次完成也可)。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多收缩活动。这对推迟骨质疏松大有好处。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对其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平时多喝牛奶,少吸烟,适当晒晒太阳,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对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也是有帮助的。

此外,应注意减少骨丢失。从根源上讲,骨丢失是因为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所以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现象比较明显。适当地补充雌激素可以有效地减少骨中钙的丢失。不过这种办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激素服用过量引起不良后果。另外降钙素和二磷酸盐都可以有效地减少骨中钙的丢失。降钙素可迅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减少其数量,从而抑制骨吸收。二膦酸盐是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中研究最全面、疗效最确切、应用面最广的药物。它不仅能显著地降低过高的骨转换率,明显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还能降低骨折及再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5篇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56-360.

[2]韩跃武,吴春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7(6):24-25.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6篇

方法:124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

对照组采用阿法D3和乐力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肝肾同治、气血并重、温阳补阴中药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第7篇

当然,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除了要进行药物治疗法,还需要配合辅助治疗,这就包括饮食调理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等。如何治疗骨质疏松?一起来了解下相关的辅助治疗方式吧。

1、合理活动,适当锻炼

应根据医嘱,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进行合理活动及适当锻炼。要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即不可长期静卧不动,更不应操之过急。

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每日定时、定速散步,早、中、晚各一次。开始时可先从250米做起,以不感到特别疲倦或肢体疼痛不适为度。每日还可适当参加气功、太极拳、舞剑等运动,如同时患有心血管疾患或体质很差以及高龄者,应采取相应保健防护措施。

2、争取多接触阳光

可适当地在日光下活动,争取较多地接受日照,但不可过度曝晒。夏季更应注意防暑。

3、调整饮食

多吃牛乳;多喝排骨汤或骨头汤;多吃豆类食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腐干及豆笋(腐竹)等;多吃水果及新鲜疏菜。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第8篇

1 改善骨质矿化的药物

补充钙剂可改善骨质矿化, 提高骨密度。增加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膳食中钙的含量可有效地减少骨量的丢失[4,5]。维生素D在改善骨质矿化、提高骨密度方面与钙剂具有协同作用。所有OP患者 (不管何种OP) 均应推荐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5]。

2 性激素类药物及其类似物

雌激素替代治疗是绝经后OP的主要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制剂很多, 主要包括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尼尔雌醇等。虽然雌激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治疗OP, 但常伴相当多且严重的并发症, 如乳腺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风险获益比表明激素替代治疗不能作为OP的一线治疗方法[6,7]。孕激素包括孕酮、孕二酮和左炔诺孕酮等。孕激素与雌激素有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多相性效用。但孕激素有类早孕反应、精神压抑、肝功能异常、脑血管意外、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 限制了其使用[8,9]。雄激素能增加骨细胞的分化和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 促进IGF-2受体和TGF-B的合成。临床应用合成的雄酮类似物苯丙酸诺龙 (19-去甲17-苯丙酸睾酮) 或司坦唑醇 (吡唑甲睾酮) , 雄激素对肝脏有损害, 并且常导致水钠潴留[10]。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Raloxifene (雷诺昔芬) 、Arzoxifene (阿唑昔芬) , Lasofoxifene (拉索昔芬) 及Bazedoxifene (贝多昔芬) 。可以减轻骨质降解, 预防骨质丢失。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相比较,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明显减少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雷诺昔芬减少脊柱OP性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 对非脊柱部位骨折的风险无明显影响, 对冠脉事件无明显影响, 但可增加脑卒中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11]。

Tibolone是合成的类固醇, 其代谢产物有类似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样特性。Tibolone不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但可以被认为是选择性组织雌激素活性调节剂, 可减少老年绝经妇女脊柱及非脊柱部位骨折的发生率, 但增加脑卒中、子宫内膜增生、阴道出血风险[12]。

3 主要抑制骨质吸收的药物

3.1 二磷酸盐

是一类与钙有高度亲和力的人工合成化合物, 所有的二磷酸盐均能增加BMD, 降低骨降解率。其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其可改变骨基质特性, 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 可以阻止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凋亡, 因而具有抗OP的作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广。许多大样本临床试验均表明二磷酸盐在预防OP所致的脊柱骨折、非脊柱部位骨折、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损害骨矿化, 一般主张低剂量间隙给药, 用药期间需补充钙剂。消化道反应较多, 偶可发生浅表性消化性溃疡, alendronate等二磷酸盐类对胃食管的毒性作用类似于水杨酸盐类药物, 静脉注射可导致二磷酸盐-钙螯合物沉积, 故血栓栓塞性疾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13]。日本一项针对1649名绝经后妇女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显示每日服用minodronate1mg, 持续24个月可以有效减少脊柱骨折风险59%。另有研究显示停用二磷酸盐骨降解率上升及骨量逐步丢失[14]。

3.2 降钙素

抑制骨骼分解代谢, 阻止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凋亡, 因而具有抗OP的作用, 止痛效果好, 临床应用较广。但常见面色潮红、恶心、腹泻、尿频等不良事件, 也可致过敏反应, 引起心动过速、低血压、哮喘等事件, 影响其使用安全性[15]。

3.3 狄诺塞麦

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 (RANK-L) 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成骨细胞产生的因子, 是破骨细胞形成的必要前提。Denosumab (狄诺塞麦) 是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 直接拮抗RANK-L, 减少破骨细胞形成而起抗OP作用。狄诺塞麦首剂注射后6个月即能观察到效果, 且疗效持续2年以上, 其不良事件如湿疹、胃肠胀气、蜂窝织炎发生率为0.3%[16,17]。

3.4 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

组织蛋白酶K是破骨细胞优先表达的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 降解Ⅰ型胶原。组织蛋白酶K基因灭活突变株 (CTSK) 的模型小鼠中功能不全的破骨细胞数增加, 骨吸收改变。虽然成骨细胞数不受影响, 代表其功能的骨骼参数, 如矿物质沉积率上升, 骨质含量增加[18,19]。目前已经开发的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有odanacatib, balicatib, relacatib, 他们减少骨骼重塑, 口服生物利用度良好, 提高腰椎及臀部的BMD, 但骨骼外也有组织蛋白酶K表达, 如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因而可导致骨骼外的不良事件[18,19]。

3.5 Src激酶抑制剂

Src激酶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属于Src蛋白激酶家族。Src在维持破骨细胞的存活及活性方面起作用。Saracatinib是新的可口服的Src激酶竞争性抑制剂, 在离体试验可抑制骨吸收, 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20]。

4 主要促进骨质合成代谢类药物

4.1 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表明甲状旁腺激素对骨骼具有合成效应

Teriparatide (特立帕肽) , 甲状旁腺激素N末端1-34重组片段可减少脊柱骨折及非脊柱部位骨折的风险, 提高BMD, 改善骨骼微观结构。其84个氨基酸的完整分子却只能降低脊柱骨折的风险[21]。

4.2 促进骨骼Wnt信号传导类药物

Wnt信号传导通道的激活可以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 Wnt协同受体功能缺失的突变株可引起严重的骨质丢失, 而再获功能的突变株, 骨质增加。在骨骼细胞中, Wnt诱导成骨作用及骨形成, 抑制破骨过程及骨吸收, 故Wnt信号传导通道是开发新的合成代谢治疗药物的合适靶点。细胞外拮抗剂与Wnt本身结合以及通过阻止Wnt与其受体或协同受体的结合可调节Wnt活性。通过灭活壳硬蛋白可安全有效地促进Wnt信号传导, 增强骨骼合成代谢。人壳硬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促进Wnt信号传导, 使啮齿类动物及灵长类 (非人类) 骨质增加。Ⅰ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壳硬蛋白抗体1次可以提高BMD及骨形成生化标志, 作用持续3个月[22]。但Wnt信号传导通道的激活是否可诱发恶性肿瘤, 目前尚有争议, 或许可短期使用这类制剂以快速提升骨质, 随后再用抗骨质吸收药物维持疗效[23]。

4.3 调节活化素的信号传导

活化素属于骨形态蛋白 (BMP) /转化生长因子B超家族多肽的成员。在骨骼中, 活化素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及骨吸收, 其对骨形成的作用不太肯定, 既有刺激骨形成作用又有抑制骨形成的作用。有四种活化素受体, 两种Ⅰ型受体[ActRⅠA或称为活化素受体样激酶 (ALK) -3及ActRⅠB或称为ALK-6]及两种Ⅱ型受体 (ActRⅡA及ActRⅡB) 。活化素不会激活BMP信号传导, 但BMP-3, 一种骨形成的抑制剂, 可以与活化素受体结合。可溶性活化素Ⅱ型受体可融合到IgG-Fc减轻去势小鼠的骨吸收, 促进正常未去势动物的骨形成。其合成代谢效应的机制未明。很可能在特定环境下活化素对骨形成有抑制作用而可溶性受体与BMP-3结合引起合成代谢反应。1周用2次可溶性ActⅡ受体可增加猕猴骨质及骨骼强度, 该可溶性受体在猕猴体内的半衰期是7~9d。人类Ⅰ期临床试验表明其可增加骨形成的指标, 且能很好耐受[24]。

5 促进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雷奈酸锶提高成骨细胞前提的复制和胶原的合成, 同时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吸收活性, 减少骨重吸收, 故增加骨小梁的质量、数量和厚度, 从而改善了骨强度。Ⅲ期临床试验中, 雷奈酸锶使骨形成的生化指标上升, 骨吸收的生化指标降低。雷奈酸锶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 有临床研究历经4年观察到绝经后妇女长期服用雷奈酸锶2g/d, 可以预防骨质丢失, 增加骨强度, 减少脊柱及非脊柱部位骨折, 是有效的OP长期治疗方法。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腹泻、稀便、皮炎、湿疹等[25]。

6 前景与展望

OP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因而其药效、用药安全性均极其重要。现存的防治OP的药物种类繁多, 均有一定的不良事件。目前针对O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在与OP相关的242个基因中, 7个优势基因 (CT-NNB1、IL1B、IL6、JUN、RUNX2、SPP1、TGFB1) 已被锁定, 另外10个基因 (BMP2、BMP7、COL1A1、ICAM1、IGF1、IL10、MMP9、NFKB1、TNFSF11) 在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26]。随着OP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OP相关基因研究的不断完善, 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出现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的新一代抗OP药物。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骨质疏松症 (OP) 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近几十年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获得较大进展。钙剂及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 所有患者均应推荐使用。激素类药物因其严重不良事件, 不能作为OP的一线治疗用药。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类临床应用较广, 疗效肯定, 用药依从性欠佳, 也存在一些不良事件。新的抗OP药物, 如狄诺塞麦、特立帕肽、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Src激酶抑制剂等或许会有更好的疗效及用药依从性, 但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就OP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为临床医师治疗OP提供参考。

拔罐治疗骨质疏松症等 第9篇

拔罐疗法是我国传统民间疗法,它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拔罐疗法对于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疼痛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腰背肌肉劳损、紧张而导致的。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虚,肾主骨功能衰退而致。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素体虚弱,偶遇外邪使腰背部气血、经络不通,使疼痛加重。

拔罐通过温热和负压刺激有关部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

拔罐治疗骨质疏松症性腰背痛方法是:选择合适的玻璃罐,于脊柱两侧纵向拔火罐4-8个,以疼痛部位为主。操作过程中注意勿灼伤皮肤,3-5天拔罐1次。(刘向东)

按压穴位,除皱纹不难

消除皱纹总法:

(1)由上而下沿足阳明胃经用手指或毛刷揉、擦5遍,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左右。

(2)沿督脉由上而下至尾骶部,用手掌或毛刷作经络摩擦5遍。并按揉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各15-30次。

(3)由上而下推、擦足部三阴经5-10遍,脾虚者宜自下而上进行。按揉三阴交,血海各半分钟左右。

(4)以中脘为中心摩腹30次,早晚均宜。

消除眼周皱纹法

(1)首先用食指按住双侧睛明穴,每秒做强按压一次,共按压5-10次。

(2)用食指垂直按压眼眶下承泣穴,每秒按压一次,共按压5-10次。

(3)用食指按压双侧瞳子髎穴,每次按压一次,共按压5-10次。

小贴士:世界皮肤老化问题的权威人士阿尔伯特·克里格蒙的防皱美容法:

在手指尖上适当取一点凡士林油脂,然后轻轻地在脸四周一圈一圈按摩,以便将其揉入皮肤,按摩一般持续一分钟左右。接着用薄卫生纸将多余的油脂擦去,但不能完全擦去,以抹到皮肤手感光洁为度,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最好在晚上进行。

(李梦)

脚部按摩别盲目

“搓脚心”是我国传统保健疗法,从中医观点看,脚心处集中了许多穴位,经常按摩这些部位,可有效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促进内分泌平衡,达到健身祛病之效。如“涌泉”穴,顾名思义,为人体元气之所在,刺激此穴,可使人恢复元气,健身长寿。

根据自我症状,找相应的部位,自己或请他人采用搓、揉、按、压等手法,刺激相应穴位。身体各部位病患的反射部位除头部各器官反射部位在异侧脚上,其它部位都在同侧脚上。

按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饭后一小时内不得按摩,在一部位上连续按摩刺激,一般不超过5分钟。

2、用手指按摩要注意修剪指甲,用其它工具刺激时,应光滑无刺,避免损伤皮肤,按摩时如出现疼痛、倦耽口干等感觉(关节炎患者较明显),均属正常现象。

3、按摩后30分钟内须饮50℃以上的温开水(肾脏和心脏病患者,饮150cc即可)。

4、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病及癫痫患者,按摩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5、按摩后由于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体温稍有升高,严禁用冷水洗或用冷毛巾擦按摩部位。(孟瑶)

口有异味 病在脏腑

如果一个人口中经常有异味,别人就会认为他不讲卫生,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则是“小事不小”,口中的异味往往是五脏六腑发出的警讯。

中医认为,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健康的人口中一般是没有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了异常感觉和气味,则说明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口中发苦,多为热症,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内经》中早有记载,如《灵枢·四时气篇》中说“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热症患者除了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如果病人身体虚弱,则不可轻易服用上述降火药。

口中发酸,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常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中医则更进一层,认为病根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有的人常常感觉口有甜味,甚至喝白开水也像喝糖水一般。中医认为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这种症状久了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内经》中讲得明明白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口甜是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口中发甜是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就会出现口甜。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吃什么也不香,这多是脾胃出了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聂长光)

加湿器妙加中药好处多

在家中巧妙使用加湿器可改善咽干唇燥的症状。

春季到来,这个时候,正是鼻炎、咽炎等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时节。除了正常的治疗外,在家中巧妙使用加湿器可改善咽干唇燥的症状。

1.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灭菌,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以1-2倍清水稀释后煮沸,每次熏蒸4小时,隔日熏蒸1次。

2.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适量,用水煎煮,取药汁适量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中,关闭门窗,使水汽弥漫房间,除有湿润房间空气的作用外,中药的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作用对干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处。

3.菊花、蒲公英、辛夷适量用水煎煮(方法同上),芳香通窍,有同样的作用。

4.如果想方便一些,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可预防、缓解咽喉肿痛、鼻腔干燥等。

5.在加湿器的水中滴几滴风油精加湿房间,或者倒一杯热水,将几滴风油精滴入其中,用蒸气熏鼻子,它具有清热、通窍、滋润的作用。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第10篇

饮食疗法补:钙是根据生理发育不同阶段钙的需求,通过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等)补充钙和维生素D。饮食补钙的方法较多,排骨汤、牛奶等是较好的补钙食物,虾皮、扇贝、豆腐、青菜等也是含钙较高的食物,老年人可根据需要调节饮食予以补充。

药物疗法: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

伊班膦酸盐

MOBILE研究对比不同给药方式150 mg/月和2.5 mg/日对低骨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研究持续2年,结果表明每月给药的疗效更好。DIVA研究表明,静脉给药对BMD的改善优于口服给药治疗。这两项研究均支持,可采用每月口服150 mg伊班膦酸盐或静脉注射3 mg伊班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阿伦膦酸盐

FIT研究已证实了阿伦膦酸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中的预防作用,其后进行了为期5年的FLEX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使用阿伦膦酸盐者较安慰剂组的临床椎体骨折风险显著下降,且长期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唑来膦酸

一项应用静脉给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联合应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研究结果表明,椎体、非椎体和髋骨骨折风险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如果此药能通过FDA批准,则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将特别方便。

利塞膦酸盐

FDA已批准利塞膦酸盐用于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利塞膦酸盐能增加BMD,并可以减少60%的新发椎体骨折。

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川乌、草乌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四者合用止痛以急治其标故为佐药。

炙甘草既可健脾以补肾又能缓解二乌之毒,为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标本同治温而不燥使用后不仅可较快地缓解疼痛,而且能逐渐改善骨质疏松症其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由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骨松康胶囊方中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可补肾壮阳、通络止痛黄柏苦寒亦归肾经可坚阴治疗骨蒸潮热二药合用阴阳双补相辅相成以治根本共为君药;仙茅、巴戟天均为温归肾经以助淫羊藿补肾壮阳、知母苦寒坚阴可助黄柏坚阴降虚热三药方中为臣药。

骨质疏松的饮食保健:

1、黄豆猪骨汤: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2、桑葚牛骨汤: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3、虾皮豆腐汤: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4、猪皮续断汤: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第11篇

②是否有骨质疏松的家族史,特别是母系家族史。

③女性是否绝经,绝经的年龄,是否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④是否吸烟、饮酒及量。

⑤是否有体力活动过少或运动过度(如马拉松运动员)。

⑥是否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制剂。

⑦疼痛为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除了骨折可引起疼痛外,在骨量减少期,就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

⑧脊柱变形由椎体受压引起,引起身材变矮和驼背,严重者可造成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第12篇

2.合理饮食、适当补钙骨量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及合理摄入的矿物盐密不可分。养成自幼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多食含钙食物,对骨的发育和骨峰值十分重要。对于饮食钙低者,应给予补钙。

★ 检查骨质疏松的方法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1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为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 根据相关标准均已确诊。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近3个月内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治疗。将80例患者按随机化法分为2组, 其中治疗组40例, 男17例, 女23例, 年龄70~84岁, 病程6~10年;对照组40例,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71~85岁, 病程7~11年。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性别、病程、病例分类例数、骨痛史以及骨折史等各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口服钙尔奇D片600mg, 每日1次, 同时配合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骨肽100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2周为1个疗程, 连续使用3个疗程, 中间各休息1周。对2组均追踪观察1年, 观察骨密度检测结果及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1) 骨密度测量标准。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 部位腰椎 (L2~4) 和左侧股骨颈, 以g/cm2表示。

(2) 2组用药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BMD变化率上升>2.5%且疼痛缓解, 关节活动自如;有效:BMD变化率不变或上升<2.5%且疼痛减轻, 关节活动尚可;无效:BMD下降或者疼痛存在, 关节活动障碍。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5%和87.5%, 而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7.5%和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骨密度 (BMD) 检测结果比较

2组治疗后BMD值测定结果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 且2组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BMD值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中未出现头痛、发热、皮疹、胃肠道反应等明显不良反应, 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改变。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一种生理过程的退行性骨骼疾病, 与内分泌失衡、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等有关, 骨重建呈负平衡, 破骨细胞的作用大于成骨细胞, 骨吸收大于形成, 因而骨量减少, 骨骼微观结构破坏, 使骨脆性增加, 易导致骨折或致残等并发症。此病发病机制与骨矿物质含量改变密切相关, 老年高龄及绝经后雌激素减低可出现尿排量增加和钙吸收减少, 骨吸收增加, 缺钙成为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此病的治疗是以缓解骨痛、预防骨折、改善功能等为主, 同时辅以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物理治疗, 其中骨质疏松治疗仪 (低频脉冲电磁场) 临床应用较有效。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发现仅仅补钙是不够的, 还需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注射用骨肽含多种骨代谢因子, 如骨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 参与调控骨代谢, 刺激成骨细胞增殖, 促进骨形成, 增加骨钙沉积, 使骨形成与骨吸收处于良性平衡, 为骨肽治疗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 (P<0.05) 。同时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由此可知, 注射用骨肽联合理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反应, 可推广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成蓓, 曾尔亢, 汪金峰, 等.老年病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67~270.

[2]张玉兰, 赵丽茹, 杨肖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 (2) :28~30.

[3]王莉, 胡玮, 白人骁, 等.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9) :526~529.

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三法 第14篇

防跌倒训练

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或者因驼背导致身体重心前移,容易跌倒,继而伴随骨折,甚至危及生命。

跌倒风险,可以通过平衡功能测定仪进行评估,客观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当前的平衡能力。然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计出个性化的负重运动、抗阻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和平衡训练。通过运动训练,增加骨应力,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内外结合,从而预防跌倒。即使发生过骨折,通过运动训练也可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马步训练:双脚离墙约一脚的距离,肩膀、背部、臀部贴墙,内收下巴和小腹,身体慢慢向下滑动,膝关节屈曲角度在30°左右,然后慢慢往上滑动。

腰腹部力量训练:仰卧位,背部、腰部、臀部紧贴床面,屈髋屈膝90°,收紧小腹,维持正常呼吸节奏,双手于体侧在0~45°范围内上下摆动。

下肢力量练习:双手紧握扶手,在软垫上进行踏步练习。保持步速均匀,强度适中。

以上动作训练均每次维持10秒,重复10次为一组,每天3~5组。值得一提的是,运动方法没有“通用版”,患者应咨询康复医师。训练时,患者旁边需要有人保护。

“穿”矫形衣

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可能发生身高缩短和驼背。由于骨质疏松,骨小梁萎缩,骨量减少,骨的承受压力能力下降,椎体易受压变形,呈鱼尾状或楔形,特别是椎体前部变形,导致胸腰椎脊柱前屈后弓,造成驼背,影响心肺功能和平衡能力,并出现呼吸不通畅、胸闷心慌、跌倒等。此外,椎体的压缩加上椎间盘脱水及下肢关节内软骨退化,使身长变短。据测定,身高往往比年轻时降低超过3厘米。

其实,早期的驼背是可逆的。研究发现,长期佩戴脊柱矫形器,通过增强背部肌肉力量,让脊柱维持在直立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驼背,缓解疼痛,增强肺活量;也有助于减少跌倒风险,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根据患者的背部曲率和身材尺寸,选择佩戴合适的脊柱矫形器。平时只需白天佩戴,操作简便,感觉舒适。每天佩戴时间:第一周10~15分钟;第二周30分钟;第三周1小时,第四周2小时。患者应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使用脊柱矫形器,佩戴时间需根据身体情况循序渐进。

佩戴示意图:

镇痛治疗

腰背或周身骨骼疼痛,会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使用降钙素类制剂缓解骨痛等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它是一种独特的物理治疗方法,能促进脊柱周围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改善骨质量,达到止痛疗效。通常一周左右可见效,治疗过程安全舒适,无痛苦。

预防和避免骨质疏松及骨折,既要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又要适当进行现代物理康复治疗,让老年人的生活越活越精彩。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精选14篇)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第1篇骨质疏松治疗方案1.降钙素类:针剂:共1月,密盖息(进口,少有过敏)100单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