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选12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1篇
为促进学科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家设立了一系列国家级科技资助计划,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以下简称NSFC) 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且主要渠道,被学者公认为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基础研究实力的专项基金,获得NSFC资助已成为衡量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因此,基于NSFC资助学科立项情况的全面分析,能够帮助项目申请者准确把握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进而为广大科技人员在研究选题方面提供导向,提高科研工作者投身学科领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也可为科技管理部门在科研管理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基于NSFC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部分学者侧重于基金项目本身的分析,另一部分学者侧重于基金项目产出的分析[2,3,4,5,6,7,8,9,10,11,12,13]。从之前学者所做的研究来看,仅有个别学者的研究内容涉及农业学科[14,15,16,17,18,19,20,21],且因分析数据的年代较早,研究领域仅局限于某一级学科中的少数分支学科,已不能满足科技工作者对整个学科领域NSFC资助立项的科研选题、项目内容、资助情况等分析的需要。基于此,本研究将结合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畜牧兽医学科发展态势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分析”,开展农业学科领域NSFC立项的统计分析。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农业学科门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的发展为畜牧产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保证,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宽阔的实验平台[22]。目前全国有近百所农业科研机构有此学科设置,在 《学科分类与代码》 ( GB /T3745—92) 中属于一级学科。从国家自然基金委统计来看,NSFC是该领域最主要的资助项目,近5 年项目资助经费达5 亿元,占所有NSFC资助项目的0. 65 % 。本文将从分析畜牧与草地科学在近阶段内NSFC资助项目立项数据入手,反映现阶段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帮助科研人员以较短时间掌握最有效的信息,这已成为当前科技情报研究中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直观、全面的数据统计、情报分析等综合手段与方法,探索学科在NSFC项目申请方面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为科研人员进行学科研究选题提供指导,为科技管理部门进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官方网站 “资助项目检索” 申请代码一级学科 “生命科学处” 中C17 “畜牧与草地科学”,在这个代码下的 “C1701 畜牧学”、“C1702 草地科学”、“C1703 养蚕学”、 “C1704 养蜂学”4 个二级学科的资助项目均是该学科立项的数据,项目批准年度为2009—2013 年,按年度检索,其它默认项都为全部,总计检索出1 184 项,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下载数据的字段包括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单位名称”、“申请代码”、“资助类别”、“项目主题词”、“批准年度”等信息。数据预处理的内容涉及项目负责人的姓名清洗,主持单位的机构规范、单位所在省市核查等具体环节。
3 统计分析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2013) 5 年立项的1 184 项生命科学领域畜牧与草地学科进行包括项目类别、主持人职称、单位类别、单位所在省区市、学科分类、项目内容、立项时间的分析,试图以此来凸显中国畜牧业学科的发展现状。
3. 1 项目类别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涉及项目和人才两大体系,其主要包括: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际( 地区) 合作与交流项目、专项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16 个类别[23]。除国家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研制项目之外,其他11 个项目均有畜牧与草业科学申请立项。
在分析的畜牧与草地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面上项目立项495 项,占比41. 8% 以上,资助金额位于首位; 其次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391项,占比接近1 /3,资助金额仅次于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位于前三甲之列。从数据来看,面上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主力军,两者资助项目和金额之和占比超过总资助项目的70% 。此外,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26 项,占比近20% ,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兼顾到地区差异,对西部或偏远地区畜牧业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重点项目立项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立项有3 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3 项,重大研究计划立项1 项,以上项目资助量虽少,但获得资助难度较大,需要申请者自身条件突出且科研实力雄厚,应给予足够关注。具体如表1 所示。
3. 1. 1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项目类型,资助主要以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者可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据了解,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面上项目的经费约占科学基金资助总额的60% 左右,面上项目资助期限一般为3 年,资助强度由每项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近些年来,随着中央财政拨款的逐年增加,面上项目资助强度也在大幅度提高,加大力度资助具有创新思想的项目申请,为科学技术人员在广泛学科领域自由探索中提供强有力支持。从分析来看,畜牧与草地科学获得资助项目也主要源于面上项目资金的支持,资助金额已超过2. 8 亿元,占学科总资助额度的54. 8%。
3. 1. 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基金项目中的重要类型,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创新研究、独立主持科研项目的能力,激励青年研究者开拓创新思维,塑造基础研究领域的后继人才。该类项目对申请者的年龄有一定限制,一般要求在35 周岁以下,女性可放宽到40 周岁以下。对于畜牧与草地科学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三大资金支持则是该项,可以说明青年人才在畜牧业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资助金额超0. 8 亿元,占学科总资助额度的16. 9% 。
3. 1. 3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中一个快速发展的项目类型,该项目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部分地区的科学研究基础,培养和扶植该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以促进全国畜牧行业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该类项目对申请者所在依托单位所属省级行政区有一定的限制,这些地区一般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资助金额近1 亿元,占学科总资助额度的19. 3% ,证明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科立项上占有一席之地,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强有力支持。石河子大学的贾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敖日格乐、云南农业大学的杨舒黎,均在2009—2013 年间获得3 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说明边远地区的申请者可以通过申请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3. 1. 4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举足轻重的类型,主要用于支持科学研究人员结合本国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对学科生长点及某些重要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特别支持研究人员在科学前沿和对学科发展有突破性作用的领域做研究,支持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特色自然资源的领域做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应用前景和意义。资助强度从每项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目前从2009—2013 年,学科申请到重点项目6 项: 中国科学院的孙青原、印遇龙,中国农业大学的谯仕彦,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李奎,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西南大学的周泽扬,课题名称分别为: 哺乳动物卵子减数分裂纺锤体检验点和染色体分离机制研究( 2009) ; 仔猪小肠上皮隐窝绒毛轴更新与蛋白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2013) ; 发酵乳酸杆菌调控新生仔猪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机理研究( 2009) ; PI3K/Akt通路调控猪肌肉发育及产肉量的整合表观遗传学机制( 2013) ; 鉴别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关键基因及其因果突变位点( 2012) ;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质组及其在侵染中的作用研究( 2009) 。项目主持人均是正高职称,说明重点项目负责人以正高职称为主。
3. 1. 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为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归国工作,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领航人而特别设立的。该基金资助全职在中国内地工作的优秀华人青年学者,也包括尚在境外即将回国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受理一次,目前从2009—2013 年,畜牧学科申报者申请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只有3 项,主持人为华中农业大学的赵书红,浙江大学的汪以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姚斌,项目资助金额均为200 万元,其研究课题名称分别是: 猪遗传育种学( 2010)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2010) ; 饲料用酶的分子生物学( 2012) 。申请时均为正高级职称。
3. 1. 6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 “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主要是针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自2012 年起开始设立。到目前为止,该学科申请到该基金项目共有3项,兰州大学的张金林、华中农业大学的晏向华、兰州大学的邱强,均获得100 万的项目资金支持,研究课题分别为: 草类植物逆境生理( 2012) ; 动物分子营养学( 2013 ) ; 牦牛种质资源和遗传学( 2013) 。其中,张金林和邱强申请时为副高级职称,晏向华申请时为正高级职称。
3. 1. 7 重大研究计划
重大研究计划是国家针对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两类核心基础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领域进行重点部署,实施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目的是加强关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集成,推动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该学科申请到重大研究计划的只有1 项,即中国农业大学的张浩,获得100 万项目资金资助,课题名称为藏鸡高原极端环境下的基因组变异及其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 2013) ,申请时为副高级职称。该课题符合2013 年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中有关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的方向,代表了微进化中生物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重要体系,展现了 “极端环境下的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课题创新性强,是具有国际领先潜力的前沿研究项目。
3. 2 项目主持人职称分析
从项目主持人来看,该学科共有1 018 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184 项,其中各种职称均有,正高级职称略占优势,占比42. 7% ; 副高级职称占比34. 8% ; 中级职称占比22% ; 初级职称占比0. 3% ,如表2 所示。
( 1) 初级职称获得立项4 项,有4 位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的余丹丹( 2010) 、兰州大学的岳利军( 2011)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王晶( 2013) 、安徽科技学院的王淑娟( 2013) 、分别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其中王晶和余丹丹在获得项目时的职称是研究实习员,而王淑娟的职称是助教、岳利军是助理实验师。这说明,一方面,初级职称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初级职称所申请的项目质量高、项目定位准确,也有机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 2) 中级职称获得立项立项261 项,有258 位主持人。其中3 人获得2 项项目资助,分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杨培志获青年科学基金( 2009) 与面上项目( 2013) 、中国科学院的于海英获青年科学基金( 2011 ) 与国际( 地区) 合作与交流项目( 2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张路培获专项基金( 2011) 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 。中级职称获得的主要项目类别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共217 项,占比83. 5% ,这说明中级职称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主要源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且由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年龄限制,可是说是专为中青年申请者而设立。除此之外,中级职称还获得面上项目12 项,说明中级职称也有可能获得面上项目的资助。从职务来看,中级职称中的高校讲师获得项目136 项,占据半壁江山,由此说明讲师队伍已成为中级职称获批项目的主要力量。
( 3) 副高级职称获得立项413 项,有361 位主持人。从项目类别来看,副高级职称获得面上项目资助160 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59 项,两者之和占该职称获得项目数的77. 2% ,为主要获得资助的项目类型。此外,中国农业大学的张浩( 2013)获得重大研究计划资助,兰州大学的邱强( 2013) 、张金林( 2012) 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 4) 正高级职称获得立项506 项,有395 位主持人。从职称层面来看,正高级职称获得的立项项目数量最多,占比学科立项项目的42. 7% ,由此说明正高级职称由于工作经历更加丰富,研究水平与能力更为突出,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其中教授获得立项数达395 项,占该职称所获项目资助数的77. 9% ,是项目申请的主力军。从资助类别来看,主要以面上项目为主,共计323 项,占正高级职称获得项目数的63. 7%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26 项,占24. 9% 。除此之外,正高级职称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 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 项,以及重点项目6 项。
3. 3 单位类别分析
从项目负责人所属系统分析,可分为高校系统、农科院系统、及其它单位,共有154 个单位主持该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见表3) 。高等院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绝对优势地位,118所高校获得资助项目共917 项,占比近80% 。从承担项目的高校分析,18 所211 及985 高校获得241项项目资助,占比20. 4% 。16 所211 高校获得165项项目资助,占比13. 9% 。上述两类高校中的每所平均获得项目数接近12 项,这也显示出高校综合实力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有力条件。另一方面,84 所一般高校承担项目数达512 项,多于重点高校100 余项,占据近45% 的份额,这说明普通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上也可大有所为,并不拘泥于是否为国家重点院校。从农科院系统来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各省市农业科学院构成,26 家农科院系统机构共获得项目资助210 项,仅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家机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 项,占比达到学科总获批项目的近9% ,说明该机构在此领域研究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占有较大优势。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获得基金项目资助46 项,其他行政、科研单位获得基金资助项目11 项。以上数据表明: 从项目获批数量上来看,以高校系统、农科院系统为主,占比超过95% 。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单位分析,主持项目10项及以上的单位共30 家( 见表4) ,主持10 项及以下的单位共124 家。重点分析主持项目30 项以上的9 家机构,论述其主要研究方向。从表中可知,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08 项,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它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是家畜遗传育种、养蜂学、饲料学; 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获资助项目90 项,主要研究方向是家畜遗传育种、单胃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畜禽繁殖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获资助项目50 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家畜遗传育种学;中国科学院获资助项目46 项,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物营养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 项以上,其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单胃动物营养学和家畜遗传育种。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 项以上,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反刍动物营养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
3. 4 机构所在省区市分析
从机构所在省区市来看( 见表5) ,内地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该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北京、江苏、内蒙古3 省市承担的项目数位于前三甲,且北京市优势明显,承担项目数215 项,超过第二名2 倍项目资助数量,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985 及211 高校众多,优质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江苏省排名靠前的因素在于省内畜牧学科有较强实力的机构较多,例如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内蒙古位列于前3 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内蒙古农业大学一家机构包揽基金项目50 项,机构获得资助项目数紧随前2 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之后。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属于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并不十分丰富,却取得了资助项目65项,位于第四,究其原因为新疆地区畜牧业发达,因地制宜方面较其它省份更有优势,新疆获得地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54 项。可见,偏远地区科研单位可以通过申请地区自然科学基金来获得科研资助。新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机构有: 石河子大学( 20 项) 、新疆农业大学( 18 项) 、塔里木大学( 17 项) 、新疆农垦科学院( 8 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 2 项) 。
从地区分布分析来看( 见表6) ,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承担30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占此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25. 6% ,位列榜首。以江苏、山东为主力的华东地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7 项,占据总数的24. 2% ,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二。除此之外,西北、华中、西南、东北、华南地区分别占比15. 5% 、11. 2% 、10. 4% 、8. 3% 、4. 8% 。由此看出,所在地区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机构数量多是获得较多项目资助的主要因素,且区域内畜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促进科研机构获得项目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
3. 5 立项学科分类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畜牧与草地科学”设有畜牧学、草地科学、养蚕学、养蜂学4 大研究领域( 见表7) 。从统计来看,畜牧学立项数量最多,达874 项,占立项总数的73. 9% ,畜牧学下设畜禽繁殖学、畜禽行为学、畜禽环境学、畜禽资源、单胃及反刍动物营养学、家禽营养学、家畜及家禽遗传育种学、饲料学、其它等11 个分支研究方向。遍观总体情况,畜牧学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家畜遗传育种学21. 9% ,所以说遗传育种学是畜牧学申报的主要研究方向。草业科学包括草地与放牧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环境与灾害、牧草生产与加工4个分支研究方向,其中各分支均有涉及,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获批项目数量最多,是草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主攻方向。养蚕学和养蜂学申请到的项目数量分别为79 项和46 项,可以看出我国蜂蚕业方面的研究,占比超过该学科立项项目数的10% 。
3. 6 立项内容分析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等文献检索的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在文献计量学中,关键词分析是重要研究手段,通过分析相关学科文献的关键词,对 “畜牧与草地科学”立项的名称进行内容分析,可反映出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以明确学科立项的重点、热点内容,了解以往申报项目的规律,从中发现未来的研究趋势。
根据研究动物品种关键词分析( 见表8) ,内容中涉及最多的是猪,位列第一,达274 项; 其次是牧草,185 项,第三是牛,133 项,家禽类中鸡位列第四,为127 项; 之后是羊126 项,蚕79 项,饲料70 项,蜂45 项,实验动物21 项,水禽( 鸭、鹅)20 项,其他家畜家禽( 马、兔、鹿、鸽) 11 项,特种经济动物7 项,宠物类( 藏獒) 1 项,另外,没有明确研究物种的是94 项,同时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种的达10 余项。由此看出,该学科立项中,研究物种以猪为主,占全部品种的27% 。可见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正处于黄金期,科技研究服务于现实养殖业已成为主流。此外,研究牛、鸡、羊、蚕、饲料、蜂、牧草等的项目数量也较多,分析这主要源于对以上产品的市场需求。
对上述研究物种进行研究内容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大致分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养蚕学、养蜂学、动物行为学与环境学、草业科学等6 个主要研究领域。
3. 6. 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研究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是畜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立项数达478 项,主要研究方向为: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畜禽育种、畜禽遗传资源保持、动物繁殖生物。其研究的热点词汇主要有: 基因表达、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 卵母细胞; 靶基因; 基因表达谱; RNA干扰; 全基因组失联分析; 细胞凋亡; microRNA; 定位克隆; 抗病育种; 遗传多样性等。
3. 6.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畜牧学第二大重要部分,获得立项数达354 项,且研究趋势呈现逐年增加。主要研究方向为: 畜禽营养与代谢、猪营养与代谢、反刍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动物微生态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饲料效价与安全。其研究热点词汇主要有: 代谢组学; 营养调控; 小肠; 瘤胃; 胞内脂肪; 脂肪沉积; 功能基因。
3. 6. 3 草地科学研究
草地科学获得立项数达185 项,其研究方向为: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草地管理与生态、牧草生产与利用、草坪与城市绿化。其研究热点词汇有: 苜蓿、青贮饲料; 纤维素复合系; 乳酸菌; 化感作用;近红外光谱法( NIR) ; 运移通道; 外源干扰物质;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调控机理研究;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 抗旱性研究等。
3. 6. 4 养蚕学研究
养蚕学获得立项数达79 项,其研究热点词汇有: 蛋白质组; 信号转导; 家蚕微孢子虫; 皮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 RNA干扰; 定位克隆、图位克隆; 突变等。
3. 6. 5 养蜂学研究
养蜂学获得立项数达46 项,其研究热点词汇有: 中华蜜蜂; 抗螨; 基因表达; 秘浆行为、跳舞行为、社会行为、气味受体等。
3. 6. 6 动物行为学与环境学
动物行为学与环境学获得立项数达42 项,其研究热点词汇有: 热应激、氧化应激、慢性应激; 母性行为、规避行为、节律行为、发情行为、异食癖;畜禽粪便、微生物发酵、畜禽宿舍等。
3. 7 立项时间分析
2009—2013 年畜牧与草地科学学科获批项目数量整体趋势逐年稳步上升( 见表9) ,从2009 年度的立项147 项增加到2013 年的303 项,立项数量基本上翻了一番。与此同时,畜牧类项目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数比例一直稳定在0. 8% 左右。由此说明,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支持项目数量的上浮,对畜牧与草地学科的资助数量也在同比增加,但所占基金项目总数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4 结论与讨论
( 1) 从项目类别分析,申请者主要获得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金的资助,两者之和占到学科获批总项目数的70% 以上。此外,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均获得项目资助。由此看出,学科资助项目类型多样,申报人可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类型予以申报。
( 2) 从项目主持人来看,不同职称人员均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其中正高级职称略占优势,占总申请者的42. 7% ; 副高级职称占34. 8% ; 中级职称占22% ; 初级职称仅4 人。由此可以说明项目主持人的职称以正高、副高级职称为主。但是对于中级职称或初级职称的申请者来说,只要项目内容及个人研究水平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青睐,仍然有机会获得资助。
( 3) 从项目负责人所属系统分析,高等院校系统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绝对优势地位,占比接近80% ,而农科院系统也有一席之地,占比近18% 。而其他行政及科研单位则不到5% 。因此可以说对于畜牧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承担主力军的作用。
( 4) 从项目地域分布来看,内地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畜牧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北京、江苏2 省市承担的项目数名列前茅,分别摘得状元和榜眼,这与其所在地高校的分布与实力有关,此外,内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申请的地区项目数位列第三、第四,说明 “地区科学资金项目”的支持,对边远地区的畜牧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 5) 从学科内容立项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有关畜牧类学科的4 个研究领域均有项目立项。畜牧学是立项数量最多,占学科总申请项目的73. 9%;其次是草地科学方面的研究,占到总项目数的26. 2%;而蜂蚕业方面的研究,占总项目数的10%。可以看出,目前的畜牧业早已摒弃传统靠驯化动物为主的单一模式,已经过渡到多样化养殖模式的现代畜牧业,尤其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治理都将作出巨大贡献。
( 6) 从项目课题的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的动物品种与市场需求导向息息相关。从目前来看,畜牧业市场主要以猪肉、牛肉、鸡肉、羊肉、丝织品、蜂产品的需求为主导,且随着养殖业于科学化、规模化发展,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方向更加倾向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草业科学研究、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行为学与环境学、养蚕学、养蜂学研究等6 个分支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2篇
1.体育强国的指标体系研究
2.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 3.体育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4.提升体育软实力与体育强国建设研究 5.中外体育发展方式的比较研究 6.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演进研究 7.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研究 8.社会体育需求与需求结构研究 9.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10.政府职能转变与体育社团建设研究 11.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2.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体制机制研究 13.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1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5.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关系研究 16.体育休闲方式研究
17.学生体质健康与教育制度改革研究 18.职业体育政策制度研究 19.中国体育思想史研究
20.中外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展研究 21.体育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22.我国“三大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3.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研究 24.体育法制建设与行业作风建设研究 25.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 26.老年人体育研究 27.残疾人体育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3篇
关键词:创业;新创企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25
创业是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快速采取行动实施创新、整合资源和承担风险的价值创造过程[1]。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推动力量,近年来,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将创新创业作为破解社会经济发展困境的重要手段,出台了《美国创新法》、《欧洲创业绿皮书》等一系列的法案和报告,旨在通过构建创业型社会,推动经济结构的整体转型。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应对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和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在日益重视创业实践的同时,创业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对创业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是开展创业领域深入研究的基础。对某个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的了解,一是可以通过对已发表的研究文献与成果进行归纳与统计分析,如目前在创业领域已发表的大量文献综述类论文[2-6];二是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重要的获批研究项目开展统计分析,以反映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如已发表的对园艺学[7]、旅游地理学[8]、民族旅游[9]以及药事管理 [10]、专利[11]等领域立项课题的研究分析论文,都是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来揭示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者开展基金申报和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的相关检索发现,目前缺乏基于创业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状况开展统计分析的研究文献与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科基金)从1986年成立以来,坚持“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国内资助科学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和科学研究的风向标。本文基于国家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自科基金委在创业领域的资助状况,同时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所依托的理论基础的深层次分析,揭示国家自科基金资助创业研究的热点、趋势和研究现状,这不仅对后续研究者的选题方向和研究角度提供参考,而且能为基金委的下一步资助方向提供借鉴。
一、数据与统计
(一)数据来源
论文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通过项目申请与资助板块中的项目综合查询系统进行检索查询。国家自科基金查询系统中的数据库收录了1997年至2016年各年度的自科基金资助项目信息。以“创业”和“新创企业”为关键词,以“或”的逻辑关系检索了1997-2016年的数据,共检索出276个资助项目,通过对项目名称的逐一审查,权衡后删除了3项对创业板股票交易方面的研究项目,共得到273项有效数据,分布在2000-2016年的17年间;编制Excel表格录入信息,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要素确定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中的项目综合查询系统,直接可检索到的信息有:项目批准号、申请代码、项目名称、负责人、依托单位、批准金额等,通过批准号和申请代码的命名规则解析出资助类别和学科分类的相关信息;此外,通过对资助项目名称的文本分析,了解基金资助的创业领域研究项目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采取的视角、基于的理论、研究范畴、研究因素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运用理论三个统计要素。通过以上过程,我们确定了针对创业领域自科基金资助项目在年度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资助项目类别、获资助项目学科分布、受资助单位、资助项目研究对象、资助项目研究内容和资助项目运用相关理论七个方面的统计分析要素。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度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状况
2000-2016年自科基金共资助创业领域研究项目273项,资助总金额达9549.5万元,年度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所示。具体来看,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1)2000-2010年为低值增长期,在这一阶段,资助项目的数量和金额都比较少,但整体持续增长,平均增速达到40.5%;(2)2011-2015年为高值稳定期,其中2011年项目数量和金额为跨越式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26.7%和199.7%,之后步入了4年的高值稳定期;(3)2016年再次快速增长,增长模式与2011年十分相似,数量与金额的同步增长,增幅明显。
(二)资助项目类别状况
从资助类别来看,17年间的创业研究项目涵盖了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青年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地区项目”)等9个类别,未涉及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类型。从中标数、中标金额和单位项目金额三个指标综合来看,资助项目集中在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类,见表1所示。其中,(1)面上项目是自科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项目数和资助额占比达到52.0%与64.1%;(2)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作为自科基金的人才项目系列,旨在稳定青年人才,扶植地区人才,在创业类研究中青年项目资助较多,项目数占到33.3%,金额占到17.6%;(3)重点项目共有5项,其中前2项分别在2002与2007年,间隔5年,平均单项资助为94.5万元,2012年达到2项,2015年1项,分布相对更密集,平均单项资助金额达到243.1万元(见表2所示)。
(三)获资助项目学科分布状况
所有创业类资助项目分布在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理学、计算机科学5个一级学科,如图2所示。其中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属于管理科学部,其项目数和资助额占比都达到97%以上,由于目前创业研究主要以管理学、经济学的框架为基础开展,这与当前的创业研究文献分布基本一致[12];非管理科学部的研究项目基本出现在2011年以后,其中地理学学科的研究5项,计算机科学学科1项。
通过对资助项目的一二级学科分布状况开展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1)工商管理学科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占比均达74%以上,主要集中于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学科领域,项目数占比67.33%;(2)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项目数和资助金额约占比20%,其中在农林经济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两个学科领域研究相对较多,项目数占比分别为37.93%和20.68%;(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资助7项,涉及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管理心理与行为、知识管理和管理复杂性研究4个二级学科领域;(4)地理学学科下资助5项,全部为人文地理学学科二级学科领域,涉及社会、文化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个三级学科领域。
(四)受资助单位状况
通过对已受资助基金项目的承担机构统计发现,自科基金创业类273项项目分布在92所高校,从年度数据看,分布的依托单位数逐年增加,见图3所示。
对2000-2016年自科基金创业类项目受资助单位的中标数和金额进行统计分析,中标数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是: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总项目数达到124,占比45%;中标金额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是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总金额5062.4万元,占比53.01%,见表3所示。
(五)资助项目研究对象的状况
通过对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发现,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创业企业、创业个人以及创业团队三个领域的机理性研究,研究项目为213项,达到总资助项目数的78.02%;同时从产业、地区和国家层面开展了一些创业研究,共32项,占总研究项目数的11.72%,见图4所示。
通过对项目研究对象的更进一步细分,各项目的研究对象分布构成如表4所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征:其一研究对象范围涵盖较广,既有从微观层面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与个人的研究,也有针对创业产业、创业环境等中宏观层面的研究,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创业活动和创业现象开展了系统研究;其二以创业企业和创业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数量较多,两项共达到191项,占比达到69.96%;其三开展了一些涉及中国情景下的创业研究,如开展了农民、农民工以及家族企业的创业问题研究。
(六)资助项目研究内容的状况
在自科基金委所资助的273项创业类项目中,有15项研究开展的是以创业为背景的其他方面研究,比如创业背景下的企业技术转移、合法性、产业集群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余下258项以创业为主体的项目研究进行分类分析。
通过对258项以创业为主体的项目研究进行分析,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创业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的研究,共32项,占12.4%,涉及企业创业、社会创业、国际创业和区域创业等多种形式下的创业行为和过程研究;第二类以研究创业过程中的相关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影响机理的项目,共226项,占87.6%,依据台湾学者刘常勇、谢如梅所提出的创业研究要素分类模式框架[5],从创业家/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环境和创业绩效五类进行分类,统计258项中以各创业要素为研究内容的项目数,得到图5。
具体来看,可得出如下结论:
(1)目前对创业资源和创业者/团队的研究相对较多,分别有86和84项,占比为33.33%和32.56%;针对创业资源开展的研究中,针对创业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的研究相对较多,有40项,占总资助项目的15.50%;
(2)排在第三位的是对创业绩效的研究,有53项,占20.54%,由于创业绩效是创业行为、创业过程有效性的直接指示剂,在研究中多以因变量存在;
(3)对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分别有29项和19项,占11.24%和7.4%,其中在创业环境的研究项目中,学者研究了诸如制度转型、经济转型、互联网发展、乡村工业化、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独特性。
(七)资助项目运用相关理论的状况
张玉利认为,当前的创业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注重运用主流理论来解释和预测创业现象,二是聚焦于创业情境与活动的独特性,试图揭示隐藏在具体的创业情境和活动背后的一般规律[1]。目前在创业领域运用的主流理论有:认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动态能力观、制度理论以及创业研究的特质论、机会论和资源基础论[5-6]。通过对所资助项目的题目和关键词进行统计,有164项基金项目明确指出采用了以上的主要理论基础,运用主流理论项目分布如图6所示;图中显示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观和资源基础理论等理论为当前开展创业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0-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创业领域资助项目的数量、金额、类别、资助单位构成以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所依托的相关理论方面的统计分析与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国家自科基金资助创业领域的研究增长趋势明显,2011年以后发展迅速,2016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2)创业领域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类别丰富、重点突出,以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为基础的探索研究项目发展稳定;以青年项目、地区项目为基础的人才培养项目持续增长。(3)资助的学科以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的优势学科门类为主,如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战略管理等学科在2011年后的实现了快速发展,集中了60%以上的资助项目;此外,跨学科研究特征出现,预计将进一步加强。(4)已经形成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在创业领域开展了持续研究,有9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在创业研究上获得自科基金资助,其中获资助的前10所大学占所有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的50%左右,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5)在自科基金资助的创业研究对象方面,项目主要集中在创业企业、创业个人以及创业团队三个领域,同时对创业产业、创业环境和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也进行了资助。(6)在资助项目研究内容方面,一类是对企业创业、社会创业、国际创业和区域创业为背景下的创业行为和过程研究,一类主要集中在创业资源、创业者/团队以及创业绩效三类企业要素方面的研究。(7)在资助项目运用相关理论方面,主要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观和资源基础理论开展研究。
(二)未来展望
在过去17年里,创业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创业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呈现爆炸式增长,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创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支持格局也在不断完善,这为创业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坚实的资金支持。
创业是一种多层次重叠、多维度交织、多要素并存的复杂现象[14],随着创业实践的深入,还会出现大量新的创业问题:一些创业研究议题会向纵深发展,走向学科发展的第二或第三阶段;在典型的转型经济背景下,一些新的创业研究议题也会不断浮现[15]。所以,创业领域仍有大量的研究空间,基金委和学者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创业领域一些薄弱环节的资助和研究力度,具体可考虑以下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资助。
1.加强对新创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统计发现,我国首次创业失败率高达90%以上 [16],探讨如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创业失败的机理以及如何规避创业风险具有十足的必要性。目前,自科基金资助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风险问题和创业失败后的学习效应机制,新创企业的成长机理是亟待深入剖析的热点课题和理论问题,因此要加强相关研究,对创业的高失败率、新创企业发展质量低下和成长差异化等问题予以关注[17]。
2.加强中国新常态背景下的国际创业研究。中国要鼓励创业,既要注重国内创业,也要关注国际创业。目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客观上给创业者提供了诸多国际创业的机会,如中国的高铁、核电、对外工程承包、智能电网、大型装备、建材生产线等产业在国家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给企业国际化带来了发展机遇[18]。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学者们要加强中国情境下的国际创业研究,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的创业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具体包括:发现国家创业机会、进行国际化决策、实现资源运作、调整和优化市场进入模式以及实施创业型事件等[19]。
3.加强创业机会的深层次研究。国外学者Shane提出创业研究应围绕以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和利用为主线的创业过程研究,机会应成为创业过程研究的核心议题[20];我国学者杨俊也提出应突出创业机会在创业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挖掘不同创业机会对创业过程、行为和绩效的影响[21];根据翟庆华等学者利用知识图谱方法对1994-2011年间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检索的3279篇创业文献分析发现,创业研究主题并未表现出对创业机会的高度关注和对创业机会本身的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还缺乏较深层次的理论分析[6];张玉利还指出在我国研究创业机会需要关注政治变革,需要关注国有资本、国外资本、私营资本之间的博弈,这些不能仅仅用转型或转轨予以概括[22]。从前文创业类项目内容的统计分析来看,目前对创业机会领域的资助研究只有29项,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4.加强创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对创业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变量可以解释他们在机会识别、资源获取乃至新创企业绩效等方面的许多差异。但学者却难以解释创业者如何根据具体的创业情境与自身的条件来理性选择和建构社会网络,以及导致行为和绩效表现差异的深层次原因[14]。因此,必须加强创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的研究,通过探索创业过程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共生演进关系,以增强创业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力。
5.加强对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理论研究。大学衍生企业是独特的企业创业活动,是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商业化的有效途径,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金资助的12项项目关注了学生、学者和技术人员以及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创建大学衍生企业,实现知识资本化和财富创造的过程,研究内容还主要集中在对衍生企业的概念内涵、企业类型、产生过程及产生影响条件等基础领域的研究[23]。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大学不断衍生出具有较高知识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企业影响力日益提升,汲取关于新创企业、组织及商业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加强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理论研究有显著的实践基础和现实需要。
6.探索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理论构建。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很丰富的论文成果,但目前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和合法性研究等方面[24]。张玉利等在中国情境下创业研究的总结与展望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制度转型、东方文化、新兴经济体等为特点的创业环境下开展创业活动的特殊规律研究[14]。所以,学者不仅要深入复杂的创业过程研究,还需要在深化中国情境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特色创业理论的构建,思考如何整合现有理论,朝向跨领域的整合方向迈进,发展构建创业管理中国理论[5]。
[参考文献]
[1]张玉利,龙 丹,等.CPSED概述及其学术价值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11-18.
[2]Lián F, Fayolle 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Citation, Thematic Analyses, and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11(4):907-933.
[3]姚 飞,孙 涛,谢觉萍.学术创业的边界、绩效与争议:基于1990-2014年文献的扎根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6):98-102.
[4]项国鹏,迟考勋,葛文霞.国外制度创业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SSC(I1988—2010)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4):105-113.
[5]刘常勇,谢如梅.创业管理研究之回顾与展望:理论与模式探讨[J].创业管理研究,2006,1(1):1-43.
[6]翟庆华,苏 靖,等.国外创业研究新进展[J].科研管理,2013(9):131-138.
[7]刘 彬,徐 强,陈 柳.园艺学2004-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2014(1):61-66.
[8]林清清,朱 竑,陶 伟.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J].地理学报,2014,69(8):1159-1176.
[9]谭志喜,孙根年.近20年国内民族旅游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42-146.
[10]胡 明.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中药事管理立项课题分析及启示[J].中国药事,2014(10):1083 -1092.
[11]朱瑞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专利领域课题状况研究:以1999-2011立项课题为考察对象[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43-48.
[12]朱晋伟,胡万梅.国际创业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SSCI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J]. 技术经济, 2015(5): 36-40.
[13]张玉利,薛红志,等.论创业研究的学科发展及其对管理理论的挑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1-9.
[14]张玉利,杨 俊,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研究建议[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 1-9.
[15]董保宝.创业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1):73-80.
[16]宋正刚,牛 芳,张玉利.创业情境, 关键学习事件与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分析[J].管理学报,2013(4): 013.
[17]胡望斌,张玉利,牛 芳.我国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9(4):107-118.
[18]逯新红.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落地生根[J].金融与经济,2015(8):53-55.
[19]斯晓夫,邬爱其.创业理论:前沿思维与中国愿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8):82-90.
[20]Shane, S. and S. Venkataraman.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1):217-226.
[21]杨 俊.新世纪创业研究进展与启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1-11.
[22]张玉利.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分析[C]∥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2008.
[23]翟庆华,苏 靖,叶明海.基于知识图谱的创业研究发展与前沿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16-21.
[24]蔡 莉,单标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160-169.
(责任编辑 王婷婷)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to support basic research in China,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ers to carry out fund appli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273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16,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search objects, such as the number, the amount of funding, the type of subsid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bsidized units and the project,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proposed future research proposals and direc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4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础教育公平实现机制与服务均等化研究”诚邀项目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重点项目11f WM“基础教育公平实现机制与服务均等化研/0^%究” (项目批准号:7⑷3 G G 4) 由华中师范大学熊才平觀牵头帽, 舰錢細万, 一项目研究起止制力20味厄20脾1 2羞謹月』项目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界获批立项的^第-个__基金重点项目, V育学界获批立项的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3ill P^管理学部重颜目, 削纟帛財稀類j Jn S2005年青年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2012年面上项目“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配置方法、路径与缋效评价研究”之后个人获得枇准立项的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研究围绕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区域内共建共享与区域间交换共享实现机制, 设置3个研究目标, 即:探究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形成原因, 并揭示其形成机理;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标准, 并经实证研究形成试验示范;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破解教育公平困局, 推动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主要围绕以下5项内容, 即: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成因及机理分析;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实现目标及评价标准;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支持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建设。项目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模拟仿真与实验示范相结合。强调在管理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 总结管理经验>为教育服务均等化政策调整建言献策。预期研究成果将在以下3个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创新:从校建库到区域建库, 实现资源均衡发展;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升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质量, 通过用户使用反馈服务决定资源利用效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以教育理论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管理创新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灵魂, 实现有限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三家联合申报。项目负责人熊才平教授代表项目组诚挚邀约“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技术管理者, 积极建言献策,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广泛参与合作研究。联系邮箱:cpxiong@163.com
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量 第5篇
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量
(填写申请书应注意的关键事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而设。其申请不同于其他招投标式的项目,要求申请人自己提出研究课题,然后,与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众多申请竞争。
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求申请者不仅会“摆事实”,说清自己的工作性质,而且还要会“讲道理”,能够阐明自己的申请项目为什么重要,能解决什么科学问题或学术问题。这是目前多数申请者还没有做到的。
现在,面上项目包括,A:自由申请;C:青年基金;D:地区基金。资助期限一般为3年。
A.自由申请是基金委覆盖面最宽的一类基金项目。它和其他面上基金一样,允许申请人的学术思想自由,选题自由,而不是有些人提出的“自由申请就是谁都可以申请”。至今在基金委内、外还有人误解为“既然是自由申请,单位有什么权利不让人家申请呢?”似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像买彩票一样,只要出钱就有得奖的机会一样,就有可能得到资助了,这种导向是不正确的。
C.青年科学基金的申请者限在受理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并且未曾获得该类项目的资助。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以青年人为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离岗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项目负责人须报项目依托单位和对口科学部备案;超过一年的,项目依托单位应报对口科学部办理中止手续。但自由申请项目的负责人长期出国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再执行研究项目的,可以更换负责人。
按规定在职研究生可申请面上项目,但须征得导师的同意。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组成员应以青年人为主,当然也可以有个别年龄大的成员。但是,作为过去的导师,最好不作项目组成员(除非导师已退休,不能再作为项目负责人,对此,在申请书中要有说明)。否则,评议人难以判断谁领导谁进行研究。有人说导师作为课题组的顾问行不行,除非导师已退休,否则不妥。你是项目负责人,主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你的,为什么还一定要有顾问呢?如果你的导师真正要培养你,他是决不会计较写不写上他的名字的,他还会起顾问的作用。
试图以名人效应来提高申请项目获准的可能性,已没有太多的必要性。实际上,目前中青年已成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力。35岁以下从事基金课题的青年人的比例已从1986年 的1.3%增加到2006年的51.8%,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的比例2006年已超过70%。
D.地区基金面向老、边、少地区的研究单位,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老、边、少地区的项目有可能优先送审。获准后,有些地区还给予经费匹配。但地区基金项目数有限,平均一个学科也就一到两个资助项目。过去不少申请人觉得自己有竞争力,就申请其他类型的面上项目,照样有可能获得资助。
关于申请人的申请资格,基金委的规定是相当宽松的。虽然,申请通告上指出“资助对象以中央所属科研机构和重点高等学校为主”,但实际上只要申请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或者由两名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具有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也可申请。这与科学基金要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的要求似乎不完全—致。因此,谁能入选“国家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现状是“少体校、省市队、地方队与国家队一起参与竞争”。
要保证申请书的质量,首先要在撰写申请书上下工夫。我们受理和管理基金项目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申请者和项目执行者了解的过程。而对于多数申请者,单位一动员申请基金,大家就“积极” 申请,申请到基金还可以显示—下“水平”。但是,很多申请人及其所在依托单位至今对基金委的了解相当有限。
为了使申请者撰写好申请书,下面按2007新版申请书的申请提纲逐项介绍涉及到的有关问题。作为基金管理工作者对申请书的理解和如何撰写好申请书的看法,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和应该注意的事宜,供申请者和依托单位的基金管理人员参考。
简表部分
1.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要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目前,科学基金申请项目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大题目下做小课题,使人很难从项目名称判断申请人究竟要做什么,这样命题就显得不十分理想。如果让别人一看题目就能明了你干哪方面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在同行评议中就等于你下了一个“先手棋”。应充分发挥项目名称的作用,没有必要在题目中加上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等修饰字样,因为基金委本来就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如果申请的研究内容基础性不强,题目上多了“基础”两个字也无济于事。(2)报送学科要准确,勿将学科代码当指南
学科代码是为计算机管理服务的,学科代码不等于学科指南。代码l表示投送学科,代码 2表示相关学科,并不像考大学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由于交叉学科的项目逐渐增多,准确填写相关学科代码,会便于基金管理人员为申请项目寻找合适的相关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对属于本学科的项目,即使你把代码填错了,学科也会按照申请内容遴选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但对于相关学科,如不属本学科范畴,就要到别的学部或学科去找同行评议专家,代码错了,找到的专家就可能不合适。如果投送学科完全错了。就相当于考大学时报错了志愿,也许会白白错失一次申请机会。
从我们的工作实践发现,不少申请人根本不看项目指南,写完申请后,只是从代码本中找到看上去适合自己申请书内容的代码,或者请科研处管理基金的教师帮助填写,所填代码往往与申请项目内容对应的学科不一致(只是字面上—致)。基金委的学科划分,自基金委成立以来基本上没有变动,有的研究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学科,例如半导体就涉及到至少3个学部下属的学科,数理学部的半导体学科和光学学科。但各学科的资助重点不太一样,物理Ⅰ学科偏重于半导体物理机制,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偏重于半导体材料研究,半导体学科则偏重于器件研究,而半导体发光可以属于光学学科的研究范畴。
尽管我们的指南还不十分理想,但它毕竟反映了学科的资助动向,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希望申请人在写申请书前一定要先阅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再考虑怎样写申请。如果你的申请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你就要比较各相关学科的项目指南,看一看你的研究重点与哪个学科更接近,决不要认为几个学科都有关系,凭侥幸心理,第一年这个学部没批,第二年到那个学部去试试。作为基金委资助项目的管理工作者,对那些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申请者是不太欢迎的。那样的申请往往都很难得到资助,因为它们给整个评审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
(3)项目属性应明确,科学基金不支持应用开发
前面已经指出,基金委面上项目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还有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积累工作,纯属应用与开发研究应该由产业部门或者企业来支持。目前,基金委与一些部门签订了联合资助协议,也设计一些偏应用的项目,但一般都纳入专项领域。有不少人简单地认为自己提出的项目很有意义、很重要,就该由基金委资助,那就理解错了。如不是基础研究,就不该由基金委支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把握上的问题,资助了一些偏于应用与开发的研究,但这决不是基金委主流,对于少数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基础研究顶目,它的应用与开发能创造重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我们曾作为试点(快速反应项目)支持过,但项目必须有较强的基础性。
这里,谈谈我们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概念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一般说来,基础研究要解决“为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而应用研究主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know how”。应用基础研究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关解释中尚没有定义,但我们认为,可以 这样理解:应用基础研究可以指具有明确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或者在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基础性问题。作为应用基础问题,往往比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有更大的难度,它不仅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还要说明“为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作为材料的制备科学,不仅要解决如何获得优异性能的材料,而且要解释“为什么”那样做就好。另外,在应用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即知道了“为什么或是什么”,下一步就要弄清“怎么样”来指导其他应用研究。因此,作为基础研究或者应用基础研究的目标,必须体现出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和学术问题,否则,就不符合科学基金的要求了。
(4)摘要
摘要栏主要撰写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限400字)
将来面上项目批准项目的摘要会在基金委的网上公示,可以让其他人在网上了解已批准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意义。应避免写得空洞,无法让别人了解已获准基金项目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失去摘要的意义。要认真把这一栏写好,尽可能明了一些,让别人可以看明白申请项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准备解决什么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等等。2.项目组主要成员
(1)第一人必须是申请人,信息从基本信息自动读入
(2)队伍要精悍,以免出现超项申请问题
目前基金面上项目的强度虽已达35万元左右,年平均不到6万元,不可能负担很多人从事科研活动(研究生出外),所以,一个面上项目有5-9人就足够了。主要研究成员一般年工作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应该是对项目的立项能提出自己想法,并参与具体研究工作,而不是一般仅提供数据和协助工作的人员。
限项申请是指基金委规定“作为申请者当年同期只能申请1项同类基金项目”、“每人在研面上项目和申请(含具有高级职称的参加者)的面上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项”。项目组人数多了,就容易出现超项问题。我们发现超项申请比较多的往往是从事检测工作、在项目中起辅助作用的人员,因为他们不是从事项目研究的直接成员,往往记不清自己参加了几个项目的工作,你让他参加,他就签名,他根本不了解超项申请是怎么—回事。另一个问题是在申请书上的签名具有法律依据的作用,到获得成果时,就涉及成果的分享问题。申请科技奖都限制名额,如果你没有列上他的名字,或者无法列上他的名字,有时会影响到彼此间以后的合作关系。
如果申请时就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那就更好。希望在考虑研究组成员时要慎重—些,不要为了申请而随便凑人数。
(3)项目组成员必须亲自签名,不得代签
前面已经指出,签名具有法律依据的作用,如果代签就会出现侵权问题。特别是与外单位 合作项目,代签就会出现—些纠纷。过去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导致合作单位的申请出现了超项申请问题。过去基金委的解决办法是申请人给基金委写一份检查,并停止今后两年的申请权利,然后,解放被侵权合作单位申请人的申请项目,重新按基金委的规定进行评审。今后,对这—类问题,基金委会制定具体的规定。
我们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事先双方曾有非正式口头承诺,但为了签名,专门出差到合作单位又不值得,就随便找人代签了。建议最好在投送申请书以前,给合作单位打个电话落实一下,以免出现超项申请问题。
报告正文部分
正文报告撰写提纲:
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立项意义,附主要的参考文献目录)(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5)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工作基础(2)工作条件(3)申请人简历(4)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正文第一部分
1.项目的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中的前3部分是撰写基金申请书最关键的3个部分。这3个部分写好 了,其他各部分就相当于锦上添花。立项依据应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作为基础研究须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作为应用研究须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既要介绍国外动态,更要介绍国内研究情况
不知从何开始,中国人写论文时喜欢引用外国人的工作,而不注意引用过内同行的工作,基金申请书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样,评议人会认为申请人对国内研究情况不了解,就可能会以“不了解国内情况”为由,不同意资助该项目。
(2)国内情况应包括申请者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少申请人往往只介绍他人的工作,而不介绍自己的工作。可能有的申请人认为在研究基础中会介绍,立项依据中就不介绍了。这样就显得立项依据不太全面、充分。申请者必须在这里简单介绍自己已有的工作基础,以使评议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申请人。
(3)必须阐明申请人要从事本项研究的理由
有些申请只谈及本项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动态,但没有介绍申请者本人为什么要从事本项研究,似乎申请是给别人写的,而不是给自己写的。应该清晰地介绍究竟您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什么,别人的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您对哪个科学问题有什么特殊想法等等,否则,评审人难以判断申请人自己的具体想法,这样的申请绝对属于没有到位。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国策,填补空白不是立项依据
不少中请人把填补空白作为立项的理由,这不符合国家实施科学基金制和成立基金委的目的。科学基金是要使我国的基础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跟踪或填补空白。尽管国家不断增加对基金委的投入,但研究经费依然不足,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只可能支持那些有研究基础、有特色或有创新性的申请项目。有人指出,基础研究只能争第—名,第二名、第三名等于白干,所以,更不应该去填补什么空白。这就和下围棋一样,不管是输是赢,必须做活两个眼,才能在棋盘上占领一块底盘,否则人家下一个子,你也跟着下一个子,最后全部棋子被人吃光。如果国家经济需要,可以填补某些空白,但做基础研究就不一样了,填补空白必要性不大,也许可以培养一些年轻人,但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还不能够这么做。
(5)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国内、外的关键性研究工作都要有所显示,注意时间性,不必像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列出一大堆文献,但太少了也不合适,容易让评审人误认为你了解情况不够,一定要有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申报2009年的基金就一定要有2007年和2008年的参考文献。
总之,立项目的要明确,申请理由要充分,立项依据既不要太科普,又要把关键问题交待 清楚,能引起评审人的兴趣,愿意继续读完你的申请。能够让人不愿放弃地阅读你的申请书,那样的申请才有竞争力。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是正文的重点阐述部分,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研究目标应是解决科学问题和学术性问题
作为基金项目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而是要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以材料为例,很多申请的目标只是研究一种最佳工艺或者使某种材料达到什么具体性能,这类项目属于开发性研究,没提出任何科学问题学术性问题,不符合基础研究的要求。
另外,探索规律本应该属于基础研究,但在目前经费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泛泛地探索什么规律,而不能很好地论证要了解某个规律的意义,那就缺乏竞争力,难以得到支持。
(2)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
目前的面上基金项目的强度不算很高,一个基金面上项目只要求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希望最后的研究结果要有力度,不要泛泛的,什么都做。过去曾有评委指出,有的申请内容什么都做,好像把教科书的目录全列上了,这种申请多半出自高校老师之手。为了把研究内容叙述得清楚些,可以在每一个研究内容下把细节描述得清楚一点,列出关键的细目。以免因“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而被“枪毙”。
另外,很多申请分不清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关系,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内容,评审人会认为申请人思路不清,这样的申请项目是很不理想的。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清楚
不少项目申请人没有填写此项,评议人就很难知道申请人是否了解项目涉及研究的难点,以至难以判断申请人完成本项目的可能性。如果申请中难点写得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对,评议人也会认为申请人缺乏能力完成本项目。所以,此项必须写,而且力求写得准确。针对提出的难点,合理设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申请项目就有较大的把握得以完成。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这部分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说明。过去的申请书只留半页,很多申请没有把具体的研究方案思路表达清楚。
(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具体、清晰
多数申请这部分写得比较含糊,每一步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表述不很清楚。能逐项写清是非 常必要的。过去,我们曾见过一份申请书,这部分写得相当清楚。用什么方法,对别人的方法进行什么样的修改,并提供了同行完全可以照样操作的试验步骤。通信评议结果是3个特优、2个优,学科评审组一致赞成资助。
不过,有些研究项目,喜欢把现代化分析“武器”全都用上,什么新,就“用”什么,比如:HRTEM、STM、AFM、AES等等,但用它们干什么,用途不明确,获取什么有用的结果也不明确。惟一可以称作优点的是可以在经费预算中多计算一些实验费。对于每种分析仪器的用途不明确,或者“杀鸡用牛刀”,明明可以用常规手段,却偏用不妥当的高级仪器,同样会遭否决。
(2)“剽窃是少数”,应加强自我保护
作为基础研究,原则上讲,应该是不保密的,但随着科技发展,对某些明显有应用前景的内容加以适当保护是必要的。作为基金项目的评审人总希望申请者把申请写得详细些、清楚些,有利于判断。但不少申请人,特别是那些“小字辈”申请者,认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写得太详细了,会被别人剽窃。目前由于各种误导,导致的各种科技腐败,确实影响一些人经不住诱惑,采取剽窃手段,但这类人终究是少数。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必担心,上面的例子就是例证。当然,你必须有较好的前期工作积累,这样,即使别人剽窃了你的思想,用处也不会太大。但一些“小字辈”担心可能会多一点,由于他们的积累比较少,一旦好的思想被别人窃取,就很难再与其他人竞争。其实,我们在综合同行评议意见时,也尽可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不是简单地看评议人是否同意,统计综合评价有几个优、几个良,还要看评审意见的文字中有没有实质性意见,即使有一个人不同意资助,其他4位评议人都认为你的学术思想很新颖,有特色,你的申请依然可以送学科评审组,可能被批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原金属材料学科自1992年起学科评审组的评审会采用无主审制,也是为了避免一两个专家会轻易地否定有一定创新思想的项目。
另外,确实有“know how”时,应设法加强自我保护。既能把问题说清楚,又不暴露你的“know how”。怎么做得更好,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3)要从学术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
很多申请在可行性分析一节上仅仅简单地介绍人力、物力情况如何,比如:研究组有几名教授、几名副教授,有多少博士、博士后,有各种先进的工作条件,单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但更应该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请人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你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综合优势才是基金项目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过去申请表的这一栏目,只要求指出创新点,其实,不可能要求每项研究工作总有创新,特别对于延续的研究项目,前—个项目已有创新了,新项目还要求创新,难度就太大了,现在提特色与创新,相对比较客观。一个申请项目能够有特色和新颖性就相当不错了,撰写时,应适当关注以下问题:
(1)避免把“创新”扩大化
近些年,创新的概念被炒作得十分厉害。至于创新一词的意思,《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第一个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第二个意思是首先。但英文的解释有很多,例如:bring forth new ideas,innovation,creativity等等。我们认为创新、创造性、革命、革新和更新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现在很多人把innovation解释为创新,事实上是把创新扩大化了。1958年大跃进时,曾经提过的技术革新,英文是technical innovation,而今人们称之为技术创新,因为创新这个名词太时髦了。由于知识经济(Economics Based on Knowledge)概念的出现(美国基金委有一位官员称“知识经济是工业界、市场的事”),又出现了知识创新的提法。有人在解释知识创新时用了knowledge innovation一词,事实。上这里的innovation更接近于renew(更新)的概念,《牛津双解》的中文解释为改革、革新,第三位才解释为创新;《牛津词典》对创新的英文解释是make changes,introduce new things;Webster’ New Dictionary解释为bring in changes,new things。我们认为真正理解创新用英文bring forth new ideas较为合适,即必须有new ideas,否则,只能是革新或者更新。如果申请基金要提创新,可能难度较大。如果能按照毛泽东说的“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相当不错了。
(2)要提出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
这里是指申请人要开展的研究项目的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而不是泛指的一个新领域的特色,新研究领域的特色可能是申请人的,也可能不是申请人的,而是学科发展固有的。因此,申请人必须阐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与可行性分析一样,研究条件的特色并不能完全表明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学术思想新颖性。同样有了好的研究条件,有的人可以做出很漂亮的研究工作,但有的人只是把它当摆设。学术思想的创新是很难的,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尚难创造一个完全适合于创新的环境。另外,市场经济或大或小地冲击着基础研究,只要你的学术思想有一点新颖性,或者把其他领域的好思想借鉴到你的研究课题里,就可以增添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3)不要泛泛地谈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基金委鼓励学科交叉,但不等于说你的申请项目属多学科交叉就算有特色、有创新,就应该给予资助。我们曾经讨论过学科交叉的概念,大家一致认为: “学科交叉必须对相关学科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如果你的申请项目属于学科交叉项目,必须阐明交叉点在哪儿?泛泛地说本项目是多学科交叉,但没有创新、特色,那也不会因此而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4)填补国内外空白不是特色与创新
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依然不足,虽不能说还是一张白纸,但没有画过的地方还很多,靠填补空白是画不出美丽的图画的。目前,基础研究可以有所为的,首先应该关心国民经济中急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国内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有可能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的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等两个方面。填补空白属于新闻宣传语言,立项依据一项已经谈过填补空白不能作为申请基金项目的依据,同样,填补空白也不能算是特色与创新。
5.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计划中应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的说明。预期研究结果的要求比过去预期成果的要求更为合理,成果是需要经过评价的。作为一个面上项目的研究结果,往往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行评价或经同行专家验收,因此,在申请时应该预期—个有水平的研究结果,而不是仅仅追求研究结果的数量。
(1)研究计划要尽量具体一点
便于评审专家了解申请人安排的研究进度是否合理,尽可能详细撰写。过去,曾有人表述研究计划仅仅用了3句话:第一年继续进行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这不是编出来的,真有这样的事。研究过程中不断调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申请书已经上报,还要花一年时间专门作文献调研,难以理解,也许时间多了点,基金委不可能把项目经费的60%(第一年拨款比例)让你仅仅去做文献调研。
(2)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
由于基础研究不同于攻关项目,研究进度是可以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修改的。通常,真正能出大成果的项目,可能会不断打破原计划,表明你在研究中有新的发现。仅仅能按原计划完成的项目,我们称之为保险项目,一般不会出大成果。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也是为了便于评审专家对申请项目能更全面地进行分析。
(3)预期研究结果
面上项目总结报告中包含的成果类型有十几类,但真正能够衡量基金项目完成情况的只有几种。理论成果可以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奖励(特别是自然科学奖)和人才培养等等。应用成果应以经济、社会效益衡量,但由于基金投入有限,大多数属于间接成果。我们也不会把一张白 纸上写上多少经济效益,再加一个公章认为是应用成果。撰写中应注意:
①预期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
不少申请的预期研究结果仅两行字,比如:完成本项研究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被SCI、EI检索几篇,申请专利若干项,但发表哪方面的论文,申请什么样的专利交代不够清楚,有时与研究目标的关系也不很明确。
②预期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有数量,更重质量
由于基金委成立初期宣传上的原因,常有人说科学基金几千元能出一篇论文,导致很多受资助者单纯强调论文数。现在,我们逐渐强调论文水平及其影响,这样的理论成果才能真正反映科学基金支持的作用。作一个比方,我们用积分面积表示成果大小,我们希望同样的积分面积下,峰值高一点,峰的宽度可以窄一点,也就是说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或者说要有深度,而不要什么都做,研究结果只是一大堆小峰,文章一大堆,但都不深入,没有一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有一个专家曾自己感觉很满意地说:“原计划完成6篇论文,现在完成12篇,翻了一番。”我们的回答是“如果你能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也承认你完成了任务。”目前,科技界普遍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论文质量,在学术篇中将介绍我们对科技论文及其评价方面的一些拙见。
③正确理解专利的地位
有专利是不是成果?当然,你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了,申请了若干项专利,基金委还是给予承认的,但不能把专利作为基金的主要研究结果。我们的观点,专利只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难以判断基金项目的研究水平,可以作为结题时的辅助结果,申请时不必过分强调。
④拟培养的研究生
科学基金有培养人才的任务,但培养多少研究生,往往与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经费多少有关,而研究生的水平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如何表述,也尚待研究。仅仅用“拟培养研究生若干名”,似乎意义不大。
正文第二部分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
工作基础指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了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应该是申请人及其合作者的,而不是所在的单位、研究集体或者导师的工作和成绩。过去曾发现有些申请人把导师从事过的工作说成自己的工作;有人刚到一个新单位,就把该单位过去的工作成绩作为自己的工作积累。这些做法很不妥当。对 于刚毕业的研究生,作为基金委和评审专家不会强求他们在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多积累,但必须详尽地介绍他们自己过去的工作,让评审专家能够判断他们的研究能力。
2.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以及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到目前为止,基金委面上项目主要资助研究活动的经费,原则上不提供购置设备的费用,目前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不可能承担那些大设备的费用。如果有人想利用基金的经费来购置大额的仪器设备,申请项目就会因研究条件不具备而被否决,但若添置一些小型设备或者改装仪器还是可以的。
3.申请人简历
申请人简历包括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研究背景情况都要介绍,但不少申请书中只介绍申请者的情况,这不符合申请书的撰写要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背景情况介绍要具体,有关论著应提供署名顺序、论文题目、发表的刊物以及发表时间等信息,获得学术奖励应注明获奖人的名次等等。现在有些学科对这一项的撰写还有特殊要求,申请人必须认真阅读项目指南和申请指南。比如:材料科学一处在指南中提出“要求申请者本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提供过去曾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注明近年来在SCI、EI收录的和国内影响因子前500名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的情况、论著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的概况,以及申请人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的情况。所提供的基本情况,务必客观和实事求是,否则将直接影响申请项目的批准”。我们曾对3年间的申请书进行过统计,发现有一半人没有按项目指南要求撰写。原因只可能有两种,不是没有阅读项目指南,就是没有相应的成绩。
4.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是指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
为了使评议人能够了解申清项目与正在承担的其他项目的关系和区别,在此栏中应对正在承担项目的研究任务和重点给出简单说明。
对于申请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应对其进展或完成情况有稍详细的说明。否则,评议专家无法对申请者以前完成和在研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不要简单地用“已完成”、“顺利进行”表示。最好能注明获得什么奖励,发表多少论文,引用情况如何,培养了几名研究生,研究生的现状等等,能让评议人一目了然。
过去的申请书中要求有前一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希望新的申请书中依然能够提供3篇主要论文首页,并必须反映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否则,应附上能反映基金资助的那一页,如:致谢或英文刊物中的Acknowledgment。
正文第三部分 经费预算
根据2005-2008年面上项目资助情况,平均资助强度已接近35万元;根据资助一部分高额项目的方针,最高资助金额还要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因“申请经费过高,无力支持”的原因被否决的情况。当然,申请经费确实过高,就另当别论了。
由于基金主要是资助项目研究活动的经费,而不是用于研制和购买仪器设备的,原则上,用少量经费购置小型仪器,改造设备和改装实验室还是可以的,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必须逐项说明。
正文的其他附件
其他附件包括中级技术职称、无博士学位申请者的推荐信或在职博士生申请者的导师推荐信等。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也没有博士学位的申请者,要有两名高级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这一项在评议过程中似乎不十分重要,事实上通常总能找到两名“说好话”的专家,当前情况下,多数专家要考虑相互间的关系,一般不会说坏话。虽然对评议影响不大,没有推荐意见,则属于手续不全。
签章和盖章页
1.申请者承诺
申请者承诺不是简单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就算完成申请任务,一旦项目获资助,申请人必须严格按照承诺来执行。2.项目组主要成员承诺
项目组主要成员承诺也不仅仅是一个签名的事件,在申请书上签名具有法律依据。我们在项目组人数一节已介绍我们的观点,这里就不再多做说明了。3.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6篇
与2014年的申报指南相比,今年发布的申报指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在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中,突出了对新创作项目的支持,与已有剧目的加工修改提高项目相比,新创作项目的立项率和资助额度都有所提高;扩大了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资助范围,在去年资助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戏剧编剧、曲艺文本、音乐作曲和舞蹈、舞剧编舞等方面创作人才的支持;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重点资助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过程中,久演不衰,深受欢迎,产生过较好社会影响的作品在国内的演出,并且要求在国外展演、展示的应是国内有代表性艺术家群体或一流艺术团体的代表作品;对专业艺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理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提倡艺术经验的直接传授和在实践中提升创作水平、经营管理能力,鼓励围绕具体创作生产任务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
2014年,艺术基金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审慎运行,组织开展了研究制定申报指南、动员征集项目、遴选培训专家、组织审查评审、核定资助金额、媒体公示公告等工作。在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中,制定采取了“同行专家评审,信息双向匿名,地域单位回避,系统自动生成”等严密的评审制度和工作措施,充分发扬艺术民主,严格规范评审工作各个环节,组织800多位专家,从国内各级各类文艺单位、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报的4256个项目当中,评选出394个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约为4.3亿元。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
2015年2月,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影像“中国梦”摄影艺术展在石家庄开幕,“传承与创新——景德镇当代原创陶瓷艺术作品巡回展”在广州开展。同时,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协奏黑白狂想》荣获“金小丑”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7篇
论文内容要求
论文主要内容基于各级基金自主项目或者有重大科研成果突破项目, 涉及国内外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先进理论、技术成果和研究结果, 有实际应用背景、实验结果、独创思想或创新应用成果。
论文格式要求
1.中英文主标题和中文摘要、关键词;
2.作者中文个人简介 (包括姓名、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 , 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及电话;
3.论文篇幅请尽量控制在4000字 (4页) 以内 (A4纸、5号字、通栏排) , 图、表一般不超过5幅, 图表中如有英文一定要译成中文;4.请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批准编号, 以及国家或者省、部委级的重点攻关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编号;
5.外文字母分清大、小写, 文中科技词语、计量单位与符号应符合国家公布的标准要求;
6.给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 , 并在文内用上角标标出。
权利和义务
1.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及其他保密协定所规定不可公开披露的项目及内容, 凡是涉及和隶属保密部分, 请作者慎重处理, 文责自负, 本刊恕不承担泄密责任。
2.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 默认投稿者同意将《电子产品世界》杂志作为论文发表的优先选择, 不得同时将来稿或部分投给其他刊物。
3.本刊将向优秀稿件的作者提供丰厚稿酬。
4.稿件一经录用, 版权归本刊所有, 本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在本刊的网络媒体或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时, 不再另行通知作者和另行支付作者稿费。
5.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超过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录用稿编辑部有删改权。
投稿及联系
投稿论文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article@eepw.com.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基金论文”, 并请将相关内容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及手机电话, 便于编辑部与作者及时联系。来信请寄: (100038) 北京复兴路15号138室《电子产品世界》编辑部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8篇
论文内容要求
论文主要内容基于各级基金自主项目或者有重大科研成果突破项目, 涉及国内外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先进理论、技术成果和研究结果, 有实际应用背景、实验结果、独创思想或创新应用成果。
论文格式要求
1.中英文主标题和中文摘要、关键词;
2.作者中文个人简介 (包括姓名、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 , 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及电话;
3.论文篇幅请尽量控制在4500字 (4页) 以内 (A4纸、5号字、通栏排) , 图、表一般不超过5幅, 图表中如有英文一定要译成中文;4.请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批准编号, 以及国家或者省、部委级的重点攻关项目名称和可以公开的编号;
5.外文字母分清大、小写, 文中科技词语、计量单位与符号应符合国家公布的标准要求;
6.给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 , 并在文内用上角标标出。
权利和义务
1.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及其他保密协定所规定不可公开披露的项目及内容, 凡是涉及和隶属保密部分, 请作者慎重处理, 文责自负, 本刊恕不承担泄密责任。
2.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 默认投稿者同意将《电子产品世界》杂志作为论文发表的优先选择, 不得同时将来稿或部分投给其他刊物。
3.本刊将向优秀稿件的作者提供丰厚稿酬。
4.稿件一经录用, 版权归本刊所有, 本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在本刊的网络媒体或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时, 不再另行通知作者和另行支付作者稿费。
5.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超过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录用稿编辑部有删改权。
6.学生投稿注意事项: (1) 学生投稿论文需要有责任导师的审阅批注。 (2) 论文结尾请指明作者的创新点和技术特点、观点。
投稿及联系
投稿论文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article@eepw.com.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基金论文”, 并请将相关内容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及手机电话, 便于编辑部与作者及时联系。来信请寄: (100038) 北京复兴路15号138室《电子产品世界》编辑部收。
国家加快铁路项目开建 第9篇
11月15曰再公布5条铁路投资项目获批复信息, 分别为新建柳州至梧州铁路项目、多伦至丰宁铁路多伦至塔黄旗段复线工程、新建兰州至合作铁路、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工程、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等, 总投资额为1526.97亿元。不难发现, 今年铁路项目建设、规划、审批的进程明显加快。据发改委网站的信息显示, 10月16日至今, 已有16条铁路新项目公布。最近一个月以来,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多个投资项目总额达7600亿兀。铁总方面称, 截至目前, 今年计划的64个新开工项目已全部批复, 年底前可全部开工。比年初计划的44个项目增加20个, 铁路投资成为基建投资中的热点。对此, 分析人士认为, 目前, 国家不断加大基建投资力度, 铁路建设投资无疑成为拉动投资需求, 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磅武器,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逐渐开启, 预计明年的投资力度仍然不小, 铁路建设行业的景气度将不断提升, 相关产业链值得关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10篇
成都大学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学科门类齐全, 涵盖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医学、农学等学科门类。现设有12个教学单位, 57个本科专业, 现有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专业学位点) , 18个硕士二级学科 (领域) , 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其中药学一级学科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 5个成都市重点学科。拥有1个隶属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的“新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1个原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国家新抗生素工业性实验基地”、1个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生物医药类) ”。拥有“抗生素研究与再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近几年, 成都大学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视, 不断加大对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本文通过对成都大学201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立项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探讨科研项目组织和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地推动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文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统计数据均来自于成都大学科研项目管理的数据统计积累, 申报数和立项数是指以成都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进行统计的数据。
1 成都大学201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立项统计情况
1.1 总体情况统计
2010~2015年成都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立项数、立项经费和立项率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如下。
在2010~2015年期间, 成都大学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309项, 申报数年平均增长约38.8%, 受申报项目新政策的影响, 2014年项目申报数出现了放缓的局面, 但在2015年项目申报数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势头。
在2010~2015年期间, 成都大学立项项目共计22项, 立项数年平均增长约71%;平均立项率约7.1%;立项经费共计572万元, 立项经费年平均增长约87.8%。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近6年, 成都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立项数、立项率和立项经费总额等方面均呈上升趋势, 详见表1。
1.2 按立项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学历和职称分类情况统计
立项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分布在25~30岁、31~35岁、36~40岁和40岁以上这4个年龄段, 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8.2%、68.2%、9.1%和4.5%;均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的职称分别为教授、副教授和讲师, 所占比例分别约为4.6%、40.9%、54.5%。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项目负责人的平均年龄约34岁, 趋于年轻化;学历趋于高学历化;职称主体为副高级和中级职称, 并且项目组的学术梯队构成比较合理, 以中青年骨干为主, 详见表2和表3。
1.3 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分类情况统计
2010~2015年成都大学均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个学部的项目, 立项项目涉及到6个学部。在8个学部中申报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医学、生命、信息、工材、化学、数理、地球和管理;立项数由高到低分别为:生命、医学、工材、信息、数理和化学;数理、化学、生命、医学四个学部的立项率超过平均立项率7.1%。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在生命、医学学部的申报数和立项数较多, 其相应的学科建设力度也较大, 详见表4。
1.4 按项目类别情况统计
目前, 成都大学申报和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型主要为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2010~2015年的申报情况:申报面上项目的数量呈先抑后扬趋势, 申报青年项目的数量呈递增趋势, 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申报数之比为2∶3;立项情况:面上项目立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青年项目立项数逐年增多, 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立项数之比为1∶21, 仍以青年项目为主, 说明学校在科研后备人才的积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详见表5。
1.5 按理工学院立项情况统计
2010~2015年成都大学各理工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和立项经费的具体情况详见表6。目前各理工学院均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特别是机械工程学院获面上项目立项, 在立项数和立项经费上都实现了较大突破。
2 管理分析与建议
2.1 分析
通过对201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据统计, 可分析出成都大学在申报数、立项数、立项率和立项经费等方面均呈上升趋势, 科研实力有一定的提升, 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1) 科研处组织宣传申报力度不够, 项目申报基数偏少, 规模不够大, 申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青年项目的立项数约占立项总数的95.5%, 说明学校在后备科研人才积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2015年虽有面上项目立项, 实现较大突破, 但数量较少, 有待进一步增加。
3) 项目申报者的基础研究相对较薄弱, 项目选题缺乏原始创新性, 需要凝练科学问题和积累前期研究成果, 增加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 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4) 各理工学院的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 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2010~2015年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分别约占学校立项总数和立项总经费的31.8%和26.9%;而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院) 的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分别约占学校立项总数和立项总经费的4.5%和3.1%。这说明学校的学科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 需要加快学科建设, 通过整合、凝练和取舍, 形成较大的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群, 并有效地将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科研平台融合于学科群之中, 形成较强的科研能力, 增强项目申报的实力。
5) 虽然在2010~2015年成都大学各理工学院均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有了较大的突破, 但仍未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个学部均有立项的局面, 同时目前所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生命、医学2个学部, 其立项总数约占学校立项总数的59.1%, 所以还需要在其它学部的项目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6) 虽然学校于2013年出台了《成都大学重大项目经费配套及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但存在奖励办法不够完善和配套经费的落实相对滞后等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最高级别项目, 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搭建、教学科研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2], 也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数量, 确保成都大学在“十三·五”规划发展中能实现重大突破, 提出以下几点管理建议。
2.2 建议
1) 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在项目申报期间, 科研处积极动员宣传, 组织国家基金委有关人员到校宣讲申报专项讲座, 从项目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不同角度介绍国家基金委的相关政策情况, 科研人员从中能够了解基金项目的最新动态信息和项目指南的变化。同时, 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基金委的有关项目管理规定, 熟悉申报书填写的具体要求和报送程序[3], 指导项目申报者按格式要求撰写申报书, 避免因形式审查不符合申报格式要求而被初筛掉的情况。
2) 继续提高申报质量。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接收各类项目申报数量共计157 986项, 因此从2014年起, 国家基金委开始对面上项目实行新的限制申报政策, 即连续2年申报面上项目未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者将暂停1年的面上项目申请资格。这说明国家基金委已开始控制项目申报规模, 重视申报质量。科研处应利用这一政策调整的机遇, 组织学校各学科带头人对申报书进行认真审阅, 提出相应修改意见, 提高申报质量, 项目申报者根据专家的意见重新修改申报内容。同时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 各理工学院还可以邀请同一学科领域且具有成功申报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开展专项讲座, 作具体详细的指导, 斟酌项目选题, 保证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性。
3) 鼓励学科交叉, 加强学科和人才建设。国家基金委鼓励跨学科间的交叉性研究, 资助那些有一定研究基础且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项目。因此学校要鼓励校内外间的科研合作, 建立交叉学科的创新团队;加强学科建设, 以重点学科为主, 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构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后备人才等学术梯队, 形成一批科研核心群体;加大科研平台的投入, 提高科研能力。
4) 加强对青年项目负责人扶持力度和条件保障。成都大学青年项目负责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8~37岁, 尤其是30~35岁年龄阶段的项目负责人比例呈上升趋势, 并且均具有博士学位, 这说明学校青年科研人员逐渐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而在这一年龄阶段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较重, 研究团队相对不够稳定, 学校要予以重视, 给予一定的保障条件, 扶持他们完成基金项目, 同时规划好这一批青年项目负责人下一阶段的申报目标, 鼓励和支持他们申报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 使项目研究向深度延伸, 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5) 加强项目管理, 保质保量完成基金项目。从2014年起, 成都大学国家基金项目陆续进入项目结题周期, 目前已完成项目结题2项。因此科研处要重视对已立项项目的全程监管, 完善包括项目管理、年度检查、结题验收和项目经费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保证基金项目研究正常运转, 同时要经常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研究计划开展项目研究, 按期完成年度报告, 并按计划时间完成项目结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 学校要加大科研的投入, 加快科研平台的建设, 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科研处要加强对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的指导服务, 重视科研项目管理。各理工学院和科研平台要加大跨学科的整合力度, 加强与国内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基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实现学校“十三·五”科研规划建设目标。
摘要:通过成都大学201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立项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探讨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进一步有效地推动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统计分析,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成都大学网站.学校概况[EB/OL].http://www.cdu.edu.cn/static/webpage/xuexiaogaikuang/show/xuexiaojianjie.html.
[2]汤敏慧, 王钊, 王海兰.宁静致远+涵养资源+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暨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为例[J].中国科学基金, 2013, 27 (5) :305-308.
登月项目是为了科学吗? 第11篇
去年秋天,全世界都在回顾40年前人类首次涉足月球的那一天,也有很多人在朝前看,想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这一天。1972年至今都没有登月活动了,人们回想起阿波罗11号的辉煌——漫步月球的大胆行动,主要是为了表明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随后,出现了进行新的载人空间探索的呼吁。但是,批评者却质疑,既然几乎所有的科学目标都可以通过无人驾驶的火箭探测器来完成,我们为什么还要再次做出如此巨大的投资呢?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争论。四十年前,登月成功之后那一期杂志中,《科技创业》曾用两页的篇幅刊登了来自传奇记者维克多·科恩(Victor Cohn)的电讯,详细描述了在那个本该是美国航天局最美好时刻的关头,航天局的官员们与科学家之间爆发了一场意外的公开争斗。
对于美国太空项目的领导者和拥戴者来说,爱追根究底的科学家就像是添乱的搭便车的人。没有他,你飞不了,但是,你得让他待在后座上。
去年夏天,这个问题变得尤为明显,在阿波罗11号成功的顶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到了一批关键科学家们的辞职信,5此同时,激动的想要得到月球样本的科学家们抱怨说“航天局高兴地说某个任务是为了‘科学,’但至于真正的科学研究——‘当然,他们说,要花太多的时间,如果,如果,如果,’换句话说,对飞行的规划者和工程师来说。到达那里再回来是一项大工程,他们看到科学不过发挥了次要的作用,在某个任务中,当科学成为绊脚石的时候可以被一脚踢开,”……
阿波罗11号任务之后——当然还有其他事情,如非常昂贵的原野地质考察——有种种突出的征兆表明。科学家在美国航天局的地位较低。着陆一个多星期看,负责所有月球地质与岩石收集的体梅克(Shoemaker)博士,还没有正式得到任何月球的照片,尽管他应该能准确地辨认出岩石是在哪里采集的,在优先名单上,他的团队排名第14位,远远低于媒体,
休梅克博士从美国广播公司的科学编辑朱尔斯-伯格曼(Jules Bergman)那儿获得了第一张照片,有了这个加上其他信息,他就能告诉任务控制人员飞船是在哪里着陆的———个意外之喜;惊险的着陆让美国航天局的制图人非常困惑,
休梅克自己也很快就离开了航天局,他相信,阿波罗项目永远不可能达到科学目标。他曾是一个长期倡导太空计划的人,现在他成了一个尖锐的批评者,抱怨航天局的工程师把登陆月球本身作为一个终点,而不是该机构真正使命的开始。“我们现在嘛,”1969年的10月休梅克写道,“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拥有一套非常好的可以到达月球并返回的系统,但却很难把它用在其他任何地方。”
美国航天局的工程师可能会反对说,将人类安全地送到月球并返回并不像休梅克和其他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微不足道轻而易举的成就。但是,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的公众,相对于登月的结果,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过程。尽管如此,最终,可能是不满的科学家更清晰地看到了太空探索的未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12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目前有在职科研人员300多人,35岁以下占43%,35~45岁占24%,45周岁以上占33%。而45岁以下年龄段的科研人员正处于国内新药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药物所创制新药的生力军。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要实现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是人才,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科研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本文分析2007~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中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创新群体的资助情况,结合国内药物研究院校获得的人才资助情况,认为国家在大力推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同时,应当重视药学人才的培养和投入,增强可持续创造力。
1 国家自然基金人才专项覆盖面广,已形成完善的人才资助体系
药物研究所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的人才类项目主要包括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2年又新增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是国家自然基金委今年新设立的人才类项目。基金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人才项目,其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自然基金人才类项目的主要特点见表1。
从国家自然基金委人才类项目的设置可以看到,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是基金委重点支持的方向,申请范围涉及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包括年轻科研人员、有一定科研经验的科研人员到拔尖科研人员,以及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建设,基本形成一个的覆盖各年龄段的、连续性资助的基金人才培养体系。
2 国家自然基金委对人才专项设置的变化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申请指南中青年基金的年龄限定条件发生改变,将原来的年龄范围从35周岁扩大到40周岁,主要针对的是女性青年科研人员,这一变化说明基金委充分考虑了女性对家庭生活的贡献以及现实情况等因素,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培养意义重大。
此外,2012年新增设的连续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使基金委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青年基金-面上连续项目专门为完成青年基金优秀者提供深入开展研究的机会和支持,作为青年基金的承担者,资助经费15~20万元,到2011年资助额度提升到20~25万元,尽管资助额度提高并不大,但对于刚开始独立承担课题的年轻人来说,青年基金是实践自己创新思路的起点。当青年基金项目达到目标时,连续项目的设立正是青年科研者自身发展迫切需要的支撑,它是帮助年轻人成长为有经验的科研工作者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注:资料来源于国家自然基金委申请指南[3]
2012年新设立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一个衔接项目,它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有机地连接在一个系统中。与连续项目相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连续项目属于面上项目类别,是以项目为载体支持青年人才的培养,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的年龄阶层与连续项目会有交叉的,但它侧重的是资助人才,对优秀青年的项目没有硬性的要求,强调的是申请人在某一研究方向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为杰出青年基金储备候选人才。
连续项目、优秀青年基金的设立体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在管理上的创新,搭建了一个青年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的平台。
3 青年基金的资助增长幅度大于整个基金委总额的增长
多年来,国家自然基金委设立包括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多项人才培养类基金项目,用于支持不同地区与学科的青年科研人员和拔尖人才的培养,药物所主要申请其中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创新团队三类人才项目。
2007~2011年间,基金委总资助额度连续五年持续增加,到2011年度资助总额翻了三倍,但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团队等三种人才项目五年来总资助额度基本平稳,三类基金总和占基金委年度总额的28%左右。但每类基金资助额度变化却不同,其中杰出青年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年度资助额度基本保持不变,每年资助力度稳定,而对青年基金项目的投入,连续几年大幅增长,到2011年的投入提高到2007年的五倍,比整个基金委总额的增长幅度都大。从人才基金设置的种类和投入来看,投入比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一般规律。尤其关注对35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对青年的资助投入力度大,范围广,使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有机会开展独立研究,为培养优秀的、有创新思路的研究者奠定基础[4,5,6,7,8]。具体见图1、2。
4 药学学科人才基金投入比例稳定
新药创制是国计民生的大事,“重大新药创制”已列为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十一五”期间新药创制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国家希望有重磅炸弹式的产品出现。这就需要从源头抓起,重视药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而加强药学研究的关键是培养药学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毕竟新药研究是一个长期过程。国家自然基金委的生命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是开展新药研究人员申请基础研究课题的主要学部,按照学科分类,药学相关的人才项目和课题申请也大多在药物药理处和中医中药处,从这两个处室2007~2011年度的资助情况可看到基金委对药学的投入和人才资助情况。
2007~2011年,获得青年基金资助的药学类项目数逐年增加,从100多项增加到600项,总体增长5倍,占整个自然基金中青年基金数量的比例明显增加,大约增加一个百分点。而杰出青年基金药学人才资助情况略有不同,对这种高层次的人才资助的人数和比例基本没有变化,到2011年获得杰出青年自主的人数还有所下降。从这方面表明已开始出现药学领军人才匮乏的现象,也许这个数据还不能证明这点,但这种趋势值得药学领域关注。忽视药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很可能会导致重大专项在实现既定目标时缺乏原动力,也会使国内医药创新失去根基和源头,无法实现赶超国际制药前沿的总体目标[4,5,6,7,8]。具体见图3、4。
5 医药院校是培养药学人才和药学基础研究的基地,应加大支持力度
国内主要从事药物研究的科研院校主要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单位,作为国内主要开展药物创新研究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资助的情况可看到,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方面略有不同。总的来说,各院校和研究所获得青年基金资助的人数总体是持续上升的,其中两个研究所获得青年基金资助情况较为稳定,大学则充分体现了基本药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特点,2011年获得青年基金资助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均超过了上面两个研究所[5,6,7,8]。见图5。
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资助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上海药物所2007~2011年每年均有1~3人获得批准,医科院药物所仅在2008年获得1项,其他两所院校基本没有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药学领军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这些院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也应当引起国家对药学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的关注。药学需要高端引领人才,药学拔尖人才将有力推动学科发展,引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前沿,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造就具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药学领军人物,为实现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总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源头。加强药学人才资源建设,加大人才发展投资,重视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促进人才结构与医药发展相协调,才能完成新药创新这项战略任务。
摘要:目的 通过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资助情况,分析国内药学基础人才培养的现状。方法 本文对国家自然基金委人才项目,包括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团队等资助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归纳了国内四所药学院校在基金委药学学科获得资助的概况。结果 国内药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结论 国家自然基金委可适当加大对药学青年人才以及尖端人才的资助,为国内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
关键词:国家自然基金,药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2010-06-06.
[2]左晓利,李振兴.完善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战略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10):17-22.
[3]国家自然基金委网站.2012年度国家自然基金申请指南[OL].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12xmzn/index.html,2011-11-22.
[4]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07年度)[M].北京: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编,2007:9-40.
[5]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08年度)[M].北京: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编,2008:49-105.
[6]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09年度)[M].北京: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编,2009:46-101.
[7]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10年度)[M].北京: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编,2010:52-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