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英语听力课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高中英语听力课(精选12篇)

高中英语听力课 第1篇

一、要让学生练就“听”的过硬本领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听”的重要性, 让学生重视它, 能主动去听。并要注意:

1.教会学生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克服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特别是乡音的影响。注意区分[s]与[θ]、[w]与[v]等音素的不同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这样才不致闹出把“west”读成了“vest”“mouth”读成“mouse”之类的笑话。

2.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英语教学, 多放录音, 让学生多听。有条件的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朗读、英语会话、口头作文、课文复述等录下来, 仔细听,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若条件许可, 最好能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英语会话活动, 或利用社会上提供的语言环境“外语角”等进行实践练习;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诸如《电视英语视、听、说》《中学英语教材广播授课》等书, 让他们的听力得到实际的锻炼。

3.要培养学生苦练的精神。告诫他们语言是一种习惯, 没有反复的操练和实践, 绝难产生熟练的技巧。在“听”期间, 哪怕只懂了一点点, 也是进步。不要怕听错、说错, 出现错误, 就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求得提高。

二、要按计划、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英语听力教学与训练一般分为入门、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主要属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要做到:

1.首先要让学生分清字母、音标及基本句型。

2.进行句型练习的听力训练, 这样就可把句型、词汇和语法结合起来。这方面最好以教科书句型部分录音为主, 可适当选用其他材料如《英语九百句》 (English 900) 等包括快速跟读和重复练习的入门听力训练带。

3.听一些浅显易懂的英语小故事或科普文章。如《新概念英语》一、二册的故事等 (New Concept English) 。旨在听懂大意, 锻炼把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的能力, 还可以扩大词汇量, 把学到的英语书面形式与声音结合起来。

4.在进行课文教学时, 配合听课文录音, 或先听后读, 或先读后听, 都可以达到从声音入手反复熟悉课文的目的。既学了课文, 又练了听力。

5.注意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既要听出某些重要的细节, 如数字、年代、人名、地名与事实, 又要兼及把握大意的练习。精听要先熟悉生词, 对难句要让学生反复听, 直到听懂为主;泛听则应先着眼于量大, 只求掌握大意, 一般不超过三遍, 且要一气呵成, 不可间断。只泛不精, 会培养学生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习惯;只精不泛则又抓不住大意, 如见树木不见森林。

6.注意及时测试。每次听完一定的内容, 即用问答形式测试学生是否知其大意;用填空形式检查学生是否听懂时间、地点、人名及关键词句等;用选择或判断是非题形式检查学生的听懂程度;用听写、记录这种难度较大的形式锻炼过硬本领。

高中英语听力课3 第2篇

听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老师只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看要回答的问题,或列出一些听力内容中的生词、词组后就让学生听了。听完后直接对答案。这样做,我觉得对于内容简单的材料还可以,但对于内容稍微难一些或语速快一些的材料,学生便束手无策。所以对于那些内容较难的听力材料,我们除了做以上工作外还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把它当作听前的热身。例如,我在讲(人教版)module1 unit2“cultural relics”的听力部分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相关表格看和与它相对应的内容,在他们看完以后,我让他们猜测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多数同学猜不出来,少数能猜出来的同学也不敢回答。这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了以下一些关键词。

accident ship crash sink voyage fire amber然后我又鼓励学生们猜测听力内容的大概意思的时候,很多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回答,并能把它的大致意思说出来。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学习。

此外,针对学生的不良听力习惯以及听时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在每次听力之前,提醒学生事先阅读题目,教会他们怎样从问题中列出关键词,然后在听力时针对重点来找答案。

二、听材料 做练习

听材料也得讲究方法,老师需根据材料本省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选用恰当的信息输入法,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常用一下的方法:

1、填空听写法

填空听写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听写方法。其特点是给学生有空白的书面材料,要求将挖去的词语填进去这样就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把重点比较难的段落拿出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听力能力训练。

2、短文听写法。

这种方法是给学生要点,让学生将所听的过程中,记下重点关键词和信息,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和词法知识进行有效组织,形成短文。文章写好后还可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将听、说、写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方法教可在每节听力课中花几分钟时间进行,长时间坚持下来,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另外,在做听力练习的时候适时停顿是非常必要的,它在向学生暗示:停顿处是文章的重要之处,也是回答问题的关键之处。这样可以有效的指导学生进有效地抓词。停顿的时候,让学生重复刚刚听过的单词或句子效果会更好一些。通过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在听力时抓取关键词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听后要总结

通常情况下,我们上听力课的时候,听完内容,做完课后练习就没事了。我个人认为在听完材料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听力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复述或讨论,教师对他的回答做出总结并给予积极中肯的评价。这样的活动不仅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勇气,而且也实现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要善于处理和活化教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那些比较难懂的听力材料,教师要敢于并且善于处理。例如在讲到必修二第5单元music 听力的时候,它是讲关于freddy the frog ﹙ⅰ﹚,内容比较难,如果按照教材设计讲,学生听完后做题是比较困难的。我在讲这课的时候就没使用教材的练习题,而是自己把听力材料中较难的句子摘出来,把它们设计成填空练习,让学生边听边填空。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就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英语听力课三大环节教学策略 第3篇

一、Beforelistening(听前)

放录音前,教师引导学生做好预测准备并进行必要的提前呈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确保能正常或超常发挥。

(一)预测

1.根据题干中的语言信息和答案选项进行预测。

放录音前,要求学生快速浏览题干及选项,注意一些重复的词语、各个选项的主要区别,及时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将有助于提高正确率。

[例1](1)What was the woman doing?

A.Buying shoes.

B.Selling shoes.

C.Having shoes made.

(2)Why didnt the person take the shoes?

[解析]通过快速读题干,可以从第二题“take the shoes”中找到第一题的答案,说明the woman可能是在购买鞋子。然后听对话加以肯定。

2.根据有关图片进行预测。听前让学生讨论图片,预测要听的故事内容。如果听力材料较难,教师在听前可出示自行设计的简笔画,这样可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

3.根据标题及背景介绍进行预测,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二)教师提前呈现

对理解文章会产生很大障碍的内容,如生词、难句或长句,教师应提前呈现给学生,以降低难度。

二、Whilelistening(听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解答听力题的方法。

(一)调整心态,快速读题

尤其是第一节听力材料,共5段简短对话,录音只播一遍,此时应该调整好心态。偶尔听不清楚很正常,不必紧张,听完一题应当机立断选择答案。值得一提的

动物对话的片段让学生表演。在这段对话中小野兔教斑比说话、认识蝴蝶和鸟,神态丰富,表演中要侧重学生神态和语调的训练,这样的成果展示既符合学生喜欢自我展示的心理特点,又符合学生普遍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写作展示也是英文电影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方式,课后要求学生将观看电影的感受用英语写下来,如写小故事、观后感等,这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运用英文电影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电影选择要立足学生的知识经验

英文电影所涉及的单词、短语和句型难易程度各异,初中学生英语基础有限,对于很多电影的对话根本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对英文电影的选择一定要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那些与教材难易度相当的、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电影片段。迪斯尼拍摄的很多动画片很适合作为教学电影使用,如《小鹿斑比》、《狮子王》等。选择的电影对话过难,不但对实现教学目标无益,还会造成学生因听不明白而产生厌烦情绪。

(二)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

由于电影自身的娱乐性和学生自我控制力不足,所以运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一旦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娱乐化,变为学生欣赏电影来消遣。教师必须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并在用心选择有益于教学的电影的同时,注意电影思想内容的健康性。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考虑电影的娱乐性会给课堂带来的各种干扰。课上要坚决执行教学设计,加强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教学目标要兼具即时性和长远性

英文电影本身并没有教学的功能,所以英文电影的台词设计也不受教学大纲的约束,无论教师怎样精选内容,总会出现超出课堂目标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电影中与课堂相关内容的讲解,完成课堂教学的即时目标,这无可厚非,但也应注意对超出课堂教学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讲解,以增加学生课外英语知识的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学生今后学习英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英语教学对长远性目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黄力宇.英文电影欣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J].英语教师,2010(4).

[2] 李茹.浅谈英美影视欣赏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

[3] 朱凌云.英文电影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5(4).

反思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第4篇

一、目前阅读课存在的困难和成因

近年来, 高考考纲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要做到: (1) 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 (2) 能在文中找出具体信息; (3) 能独立作出简单的推理判断; (4) 能根据上、下文独立推断出生词的词义; (5) 能分析得到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6) 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义。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高中英语阅读课目前存在一些困难, 导致不能达到考纲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学生阅读速度慢; (2) 学生理解、推理和归纳能力不足。

通过与学生谈话和交流, 发现导致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是: (1) 阅读习惯不好; (2) 阅读前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 (3) 对具体的词汇在文中的词义把握不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弱的原因主要有: (1) 不懂得相应的阅读技巧; (2) 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不熟悉, 知识面狭窄, 导致理解上的片面或错误; (3) 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能构成系统, 缺乏全面性, 导致对复合句句子结构分析不清, 出现理解困难; (4) 综合推理能力不强。

能认清现在阅读课存在哪些困难, 以及形成困难的原因, 是阅读课教学的第一层次的反思, 是寻求高效之路的前提。实践性、交际性和启发性是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的教学原则。通过这一举措, 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 并提高阅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在阅读课中开展“层次教学”

通过对英语阅读课中语言知识的掌握、语篇的领悟, 以及语言技能的实践和运用等要求进行分析, 阅读课需要实行层次教学。

1.语篇领悟的整体教学

这是阅读课层次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把阅读课文当作整体来处理, 强调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 (input) 。可以通过略读、跳读等形式搜寻一篇文章的主旨要义, 查到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同时, 也要注意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知识和信息不是被动地接受的, 应该是在学生不断思考和推测过程中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训练其阅读技巧, 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具体信息。

2.精讲语言知识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及运用能力。而要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就离不开对文中语言知识的精当讲解。通过精讲, 使学生掌握语篇中重点词语和语法的用法, 了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

3.加强语言技能的实践和运用

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英语是对前面各个环节的复习和检查。在这个阶段, 要加强语言的交际训练和笔头训练, 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具体情况设计关键词, 帮助学生回忆起要复述的基本内容, 通过复述, 使学生的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可根据阅读课文新的语言现象设计和布置相应的练习, 如词汇填空、翻译、语法填空和句型转换等等。

三、在阅读课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阅读课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该模式强调学生的“读”。

1.设计围绕大意的问题任务, 帮助学生感知教材

围绕阅读教材大意, 设计一定的整体性理解训练题, 采用泛读或略读的形式, 引导学生快速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通过对所提出问题答案的找寻, 了解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多维度设计阅读活动任务,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泛读之后, 对文章的大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应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 指导和帮助他们对文中信息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 较准确地理解事件原因、人物性格、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等等。对于文中影响学生阅读的语法和语言点, 在学生不能猜测出意思的情况下, 教师要适当讲解, 但切忌脱离课本太远。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第5篇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王学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一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在七级目标中对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做出了具体的描述:

1.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2.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3.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 4.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

5.能听懂熟悉话题的内容,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6.能听懂一般场合的信息广播,例如:天气预报等。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制约学生英语听力发展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1.教师对听力教学认识不足、训练不当。

这是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中最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由于以往的河北高考英语试卷中没有听力测试,造成一些教师平时不重视听力训练,认为听力训练可有可无,训练量不够。即使使用听力材料,也局限于“放音、做题、对答案”的模式,过程处理简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缺少合适的听力材料

目前的听力材料主要以教材和听力模拟试题为主。其中教材中与课文配套的听力内容较少,设置没有梯度,很难满足听力教学的要求。而模拟题很少关注输入材料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市面上虽然听力材料种类繁多,但很少能够按照学生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编写。听力教学对听力材料的要求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使学生逐步适应和提高。优质教辅用书的缺乏给一线的英语教师带来了很多无奈。

3.大班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是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我所在的学校甚至达到七八十人,上百人。同班学生虽然处于一个年龄段,但在学习基础,智力因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差异很大,再加上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舍两端,取中间”。这样就造成了较好学生感到内容浅,速度慢,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稍差学生感到内容难,速度快,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大班教学在听力教学方面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4.农村学生语音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和语法知识不足

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由于原有学校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不了解字母发音规则以及失去爆破,连读,弱读,同化,重音,节奏等语言现象,不能排除同音和相似音的干扰。词汇是英语知识的基础,城乡英语教学上的差异,使得来自农村的学生没能掌握相当的词汇量,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也无法把它与所代表的词汇联系起来,这样便失去对词义的了解,以致影响整体听力理解的水平。相当数量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轻视语法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语法知识匮乏,导致他们看不懂更听不懂结构复杂的句子,进而不能正确理解整个语篇所传达的意义。

5.跨文化知识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母语文化的背景中,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

6.学生的心理障碍阻碍听力发展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大脑会出现反映迟钝,判断失误等现象。高考英语试题中听力部分时间短,分值大,很多老师从应试出发往往单纯的进行模拟训练,反复强化。长此以往,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就会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甚至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在没听之前,就心存畏惧。这势必给自己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以上是当前影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因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呢?

1.明确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音学家费里斯说过:“学生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亚历山大(L.G.Alexander)也指出:“掌握一种语音,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假如教师忽视英语教学过程中听的环节,将会给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用英语进行课堂组织,尽可能的进行全英文授课,尽可能的创造英语交际环境,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变得主动、积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益,逐步产生听英语的兴趣。

2.合理选择和使用听力材料

首先,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既要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又要保护学生听的积极性。材料中出现的语法和单词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语速不能过快或过慢,不同阶段的材料要有渐进性。尽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设题。其次,所选材料要真实,多样。对话内容是真实的交际语言,源于生活。题材要广泛涉及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科普知识诸多方面。最后,教师应对教材里的听力材料进行整体规划,活化设计,深层挖掘。根据学生听力水平和材料难易程度,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使用教材。

3.在教学中弥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要重视语音教学,培养学生纯正的读音和敏锐的语感。同时加强学生对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切实掌握和熟练应用的程度。其次,学生要多阅读,多背诵,多听音,多模仿,扩大词汇量。另外,教师要加强语法教学,弥补义务教育阶段的缺失环节。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具备了扎实的英语语法知识,才能迅速地对长难句进行正确分析和理解。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词汇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生活常识,地理历史概况,宗教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许多方面。要想使学生充分了解,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输入补充,让学生在获取听力信息之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听力活动时,迅速理解文意,体会说话人的真实情感。5.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听力技巧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听力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常见的技巧大致有:课前预读,对将要进行的听力内容进行预测;上下推测,听力进行中对上下文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合理猜测;确定场景,抓住要点,判断主题大意;边听边记,锁定关键细节;关注语音语调,感悟说话人情感态度等。另外平时熟悉日常交际场景,掌握对话常用词,了解常见提问模式都能帮助学生从所听的对话中迅速确定说话人的身份,职业,并且明白说话人的意图。

6.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焦虑

首先,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遵循从简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尽量使学生听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逐步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用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与鼓励,使学生时刻品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另外,教师要竭力营造英语课堂,创造课内外的英语听说环境,使学生在平时的英语语言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逐渐培养听力理解能力。

结语:

高中英语听力课 第6篇

关键词:听力教学;策略

过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英语教学中并未真正重视听力模块,以至于“哑巴”英语成为时代的代名词。随着《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被正式提出:(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显然,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很不适应当前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虽有一些进步,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各种新老问题亟待解决。

1. 目前听力教学的状况

1)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新课改的推进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中学也在积极响应。可是, 长期坚持的教学思路还未根本改观。一线教师继续紧紧围绕应试教育, 弱化听力教学,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教学、语法教学和各种考试上面, 真正用于听力这一模块的时间远远不够。这应当归咎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急功近利思想,没有真正认识到外语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据了解,一些学校用课余时间给学生统一播放试题听力录音,然后再给出答案,不仅模式单一,效果不明显,而且学生很被动,缺乏必要的兴趣。所以这种视觉系统代替了听觉系统模式的训练,只会造成听能水平难以明显提高。

2)不恰当的训练环境

多数学生只能在学校进行常规听力训练。可是,我们老师的课堂除了课本听力磁带和考试用听力外, 缺乏必要的多形式的听力练习量输入, 没有产生质变过程。

3)缺乏听力技巧的培养

有专家通过分析语言听力特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强调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几种训练技巧。即:摒弃心理负担,培养学习情趣;掌控教学节奏,提高接受能力;拓展语言输入,加大记忆储备;及时发现障碍,倡导课外实践,培育语言环境等。学生在做听力题时, 由于缺乏相关的技巧, 无法抓住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加之语句重音、节奏、连读以及语调等方面较弱, 因此对于难度稍大的材料立刻无从下手,似懂非懂,当然造成交流或应试困难,从而降低自信心,导致对整个学科的厌恶。

2 .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策略

1)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即是强化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老师的教学设计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变为自己的财富。听力教学也同理。老师要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兴趣之所在,研究其心理倾向,恰当的满足其自我需要,要完成训练目的则变得容易。比如:大多城市学生喜欢动漫故事和特定人物,对于“Hayao Miyazaki”( 宫崎骏)一定不陌生。为了使高一学生听懂人物介绍方式及问答,从网上选取了这段材料:

Miyazaki Miyazaki,a famous Japanese animation director, was born in January 5, 1941 in Tokyo. Japan's animation industry can be a legend. It can be said safely that without him the cause of Japanese animation will be much the worse. He is the first to lead animation to rise to the human high thinkers. Human’s drea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ife, survival of these people are reflected in his works. Laputa Castle in the Sky ,one of his most famous work perfectly in the film portrays the story happening in the world, the era of landscape, and a little bit sci-fi colour and mythology of the Europe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period, etc...

虽然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熟悉这个人物,也大体可以猜到legend, the cause of Japanese animation,reflected in his works等词语的内涵。再加以适当的讨论和说明,学生不仅能明白作为人物介绍材料的特点,掌握回答问题的方式,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语言学习。

同时,教师的导学也很重要。就以上材料,可以设为讨论、填空、模仿朗读、仿写、叙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可以发展思维锻炼,一举多得。

2)有侧重的进行常规训练

教学大多数时候属于常规学习,成绩是靠日积月累实现的。所以,抓好常规训练比突击式的下猛药要有效的多。

①在课时不多的情况下,仍然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专项训练十分必要。专项训练就如同一次英语听力模拟考试,教师要将听力的一些技巧融入题目中来加以指导,这对于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

②把课文教学和听力结合起来。我们老师往往有一个误区,以为课文就只是训练阅读各方面能力。其实,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文章设计成听读课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③进行必要地放松训练。学生在准备听力时,由于未进入状态,往往情绪紧张,生怕漏掉任何细节。其实,在做听力练习时,“三心二意”还是有帮助的,一方面倾听内容,一方面关注问题所在。

④多注重跨文化意识的教育。由于所处国家不同,各种千奇百怪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会造成cultural shock,从而影响理解和判断,比如:一美国人在电梯里被别人误踩了一脚,他却连说“sorry”,这是因为他认为他没有留给别人足够的room, 所以应该make apologies. 不了解文化差异,学生肯定迷茫。

3)重视听力技能学习

提高英语听力的技能有许多种,H.D.Brown(1994)曾从Richards等人的论著中归纳出了17种听力理解微技能。但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而言,这些技能是必要的。

①辩音作为听力理解的5个过程的第一步(其他为: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要求对目标材料的重音、节奏、连读、语音、语调、音质、爆破等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咱们教师不妨先增强学生听单音的能力,让学生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再循序渐进的过渡到句子和篇章。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坚持听写练习和精读训练。

②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选择主要信息实质上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思想的能力。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抓好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抓关键词语和高度概括两种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学NSE book3 Module2 Cultural corner 文章“The European Union”时,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总结每段大意,要求高度概括,字越少越好。这还不够,再要求学生重新写篇80词左右运用了句型和特殊结构并体现高度概括的一篇介绍欧盟的文章。只要坚持这样的训练,我想,学生的进步是指日可待。

③预测能力。日常交际中,人们可以通过语境对话语及其含义作出预测。作为一种微技能,在训练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进行有目的活动。也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预测下面的内容。比如:“你没听清楚别人的讲话,希望对方再重复一下”,就要说“升调”的I beg your pardon.但是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上”,就要用到“降凋”的I beg your pardon。从句法on the one hand 可以预测到on the other会出现,等等。如果能抓住说话者的思维路线,顺着这个氛围内的线索积极思考,结合所听到的材料内容和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也可进行推测和想象,预测可能提出的问题。

4)利用电化教育增光添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各种海量的媒体资源促进日常教学更容易更丰富更有实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地把视听结合起来, 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听力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听的乐趣, 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外语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日提高。作为日常教学的听力教学也当重新思考一些做法。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而多、由点及面、反复循环。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听力教学理论并研究方法, 寻求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律的听力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全面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章:

1.石莉芳、季湘梅 合著“浅析语言听力特性与英语听力训练技巧”

2. 王守元、苗伟合著“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李万春, 男, 38岁, 现任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高一英语教师。教龄15年,长期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多次获得教育系统表彰。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第7篇

一、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1.词汇、语法与句型结构等

词汇、语法与句型结构都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会造成所读材料中的生词太多而无法准确理解原文内容, 读起来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所以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为阅读奠定基础。

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能正确理解阅读内容以及他们阅读速度的快慢。所以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总结和夯实语法知识、掌握常用的句型结构, 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阅读方法和文化背景知识

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一词一句、仔细琢磨地阅读是不正确的, 这样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阅读时还要避免把每句都译成母语的不良阅读习惯, 这种阅读方式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很难掌握。在阅读中运用略读及寻读是很有效的方法。略读就是快速浏览文章的整体内容, 特别是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段落首尾及文章的首尾, 抓住文章的主旨, 对于个别的生词和难句可以暂时略过。而寻读就是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 快速跳过一些不相关的内容, 对重要信息加以分析, 仔细推理并判断出正确答案。另外, 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影响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注意中西文化差异, 博览群书, 了解讲英语的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也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有英文字幕的电影、网上学习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洞察力, 为阅读扫清文化障碍, 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学会记忆和推理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英语构词的规律以及通过上下文猜词等途径,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鼓励他们平时遇到生词时通过学习上下文猜测词义, 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或停止阅读。词汇学习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 如果掌握了词汇记忆法, 拥有大量的基本词汇知识, 就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把握长难句的理解

注意区分主次信息, 在阅读中遇到的长难句是指那些含有较多附加信息的句子。有的难句有时只有一两个单词 (如省略句) , 很难一下子理解出句子的含义, 导致理解偏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长难句的翻译练习,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信息、准确理解英文句子的能力, 同时找出学生理解偏差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3.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 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指导

既要注重学生对社会知识范畴内容的学习, 也要注重其自然科学范畴内容的学习, 同时还要关注其文化学习的深度。通过适当的练习, 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裁及题材的文章, 通过掌握阅读策略和解题策略, 让学生将读过的文章归类, 不断丰富自己在各个题材内容方面知识的总量, 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

三、结束语

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钻研教学大纲, 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根据大纲要求、学生的认知, 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 实现英语阅读课的最优化教学。以上是我对于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的浅薄理解和不成熟的实践过程。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作指引, 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杜曾学.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2]李俊.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J].外语教学, 2001 (1) .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课 第8篇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显而易见, “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 只是要求改变以前语法教学的教法, 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也只有学好了语法, 才能在交际中做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语言的习得犹如一所房屋的建造, 词汇是砖瓦, 而必要的语法知识就是如何把这些砖砖瓦瓦连接搭建起来的钢筋, 是结构构造的关键。积字成句, 积句成篇, 语法则是组词成句, 连句成篇的纽带。没有语法, 文章 (房子) 是建立不起来的, 懂得语法可以减少运用语言的盲目性, 帮助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 即理解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中学阶段掌握好一定的英语语法, 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采用语法规则教师一条一条讲, 学生一条一条听, 教师一条一条写, 学生一条一条抄的教学模式, 使得语法课堂显得沉闷枯燥, 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语言规则, 既容易遗忘, 也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语法, 乃至英语这门语言都失去兴趣和热情。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我们既不应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 又不应忽视语法的学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传统的“讲抄背”的语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教语法显得更为必要。

首先、可以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归纳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归纳要求教师先给学生一些含有语法教学内容的例句或语言材料, 让学生通过观察例句和语法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例句和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归纳法能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自主学习, 比较合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但比较费时, 需要教师做比较多的例句和搜集语言材料, 若是处理不当, 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第二、演绎的语法教学。演绎是从已经形成的概念出发, 直接将概念教授给学生, 然后再用例句和语言材料来说明概念。即先讲清概念, 再呈现语法规则, 后举例说明主要用法, 再要求练习和扩展。这种方法由理论到实践, 直接、明了、简便、快捷、省时, 但很容易导致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更多地强调用归纳法语法教学, 但并不排斥在学习一些比较难的或者某些比较直接、明了的语法项目时, 例如在进行虚拟语气中的错综时间条件句的教学时, 完全可以继续采用演绎法。

总之, 教师在实施语法教学方法的调整、改进和创新的同时, 以归纳法为主, 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不过教师仍然应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选择合适的语法教学方式。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英语课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学习, 这就要求重新面对语法教学, 改变过去单调的教学方法, 采用新的教学法:归纳教学法、演绎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实效性, 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要。

高中英语听力课 第9篇

听力训练主要通过新语言材料的介绍和操练、听录音、做听说训练等方式进行。听力教学过程简单说来可以分成听前、听中及听后三个阶段。

一、Pre-listening听前阶段

在听前阶段,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预测所要听的内容的主题、体裁和听力目的, 为他们根据不同的听力目的选择适当的听力技巧做好准备。教师还应该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做好语言、词汇和背景知识的准备。由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听力训练时缺乏语境, 对于理解听力材料会形成一定障碍, 所以教师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来设置语境是Pre-listening阶段一种有效的做法。在这个听前阶段, 教师一般要为学生布置听力任务, 使学生带着问题听, 进行有目的的听。

实例活动:人教版高二Unit 20Humor听说课。

教学目标:通过听使学生了解听力内容, 能捕捉到此故事的幽默点所在, 让学生初步了解英文幽默, 为后面的说、读和写做好铺垫。

在让学生听之前, 笔者设计以下的听前活动 (T——教师, Ss——学生) :

1. 根据书上的图片和题目做听前预测。

T:Please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ith your partners.For example, what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 doing?

2. 通过一个IQ题, 把听力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的障碍——“marry”一词介绍给学生。

T:A man has married many ladies but he is still single.Why?

Ss:...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Ss know the answer or not.)

T:He is a minister.

T:How do you understand“Will you marry me?”

(1) Will you be my husband/wife? (娶/嫁……)

(2) When I get married, will you be the minister who marries me and my husband/wife? (为……主持婚礼。)

3. 布置听力任务:图片排序和回答课文相关的听力题目。

二、While-listening听力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和逐渐运用一些基本听力技巧, 达到理解所听材料的目的。在这个阶段,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以下听力技巧:

1. 略听 (Listening for gist) 。

目的是让学生在听之后能够总结出所听材料的主要内容。教师一般可以设计一些帮助学生获得听力对话或文章主旨大意的问题或任务。

2. 寻听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

日常生活中, 我们在听广播或新闻时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自身感兴趣的信息上, 而忽略与我们关系不大的其他信息。如听天气预报时, 我们认真听我们所居住城市的天气情况, 这就是寻听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在听力训练中, 寻听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巧。

3. 精听 (Listening for details) 。

精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细节的能力。

4. 推断 (Inferring) 。

推断是指对所听材料中人物的态度、关系, 事件前后联系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训练学生猜测和推断:What will happen next?听细节完成表格填写或正误判断等相关题目。

5. 记笔记 (Note-taking) 。

记笔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我们写下别人的电话号码、开会地点、发车时间等。所以, 它也是听力训练要培养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听力阶段, 学生进行听力活动, 教师则掌握和控制录音机或计算机设备等。学生在这个阶段所进行的活动称作听力活动 (While-listening activities) , 他们运用不同的听力技巧, 通过不同的听力活动获取不同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采用适当的听力技巧, 教师设计的听力活动必须符合听力训练的目的。笔者结合在北外“歆语工程”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专家老师袁昌寰授课的《英语听说技能的教学》中所学及教学实践列出一些相关教学活动和一些操作性强的听力任务。

1.标注、检查与所听相关的项目 (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circle) 。

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在图片上或备选项目中勾出与听力材料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异的地方。

2.选出与听力材料一致的图片或句子 (Listen and choose) 。

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勾出与听力材料内容一致的图片或句子。

3.图片排序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order) 。

根据听力内容, 教师设计一系列图片, 并将图片的顺序打乱, 学生边听边将图片按照听力内容的顺序排列。

4.完成图片 (Listen and draw/Listen and color) 。

给学生提供一幅未完成的图片, 让学生边听边完成图片中的内容。既可以要求学生继续画画, 也可以要求学生给图片上色。这项活动适合低年级学生。

5.标注路线图 (Follow the route on the map/Label the name of the buildings on the map) 。

这项活动适合在“问路”这样的听力材料中使用,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张地图, 让学生边听边在地图上标出到某地的路线或所要寻找的建筑物的名称。

6. 完成表格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form) 。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表格, 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捕捉相关的信息, 并用自己的语言填写。

7. 写出清单 (Make a list) 。

在听力练习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边听边写“购物单”、“参观访问地名单”、“一生中重大事件单”等。

8. 正误判断 (True or False) 。

教师在检查和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文章细节时可以设计正误判断题。

9. 多项选择 (Multiple choice) 。

教师在检查和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文章细节时可以设计多项选择题。

10. 完形填空 (Cloze test) 。

教师在检查和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文章细节时可以设计完形填空题。

11. 寻找错误 (Find out the mistakes) 。

教师在检查和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文章细节时, 可以设计跟听力文章大致相符的图片或短文, 但又必须有某些不同之处, 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找出不同之处。

12. 句子、段落匹配或排序 (Match the sentence with the paragraph./Put the jumbled paragraphs in order) 。

在学生听故事或逻辑性较强的文章时, 教师可以设计将有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或段落内容介绍句子的顺序打乱, 然后让学生重新排序的活动。

13. 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 。

根据听力内容, 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或检查学生理解大意或细节情况的问答活动。

实例活动:人教版高二Unit 20Humor听说课。

在此阶段, 笔者布置了下面的听力活动:

1.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2.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题目略。)

教师在听力课中扮演着指挥员、学生情况检查员和听力问题讲解员的角色。当发现学生听不出来的时候, 教师可以返回到相关的部分, 让学生集中听相关句子。但到底听几遍, 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需要再听?常见方法就是询问学生:Do you need to listen to it again?听学生回答yes或no的比例有多少来判断。另一种就是在学生完成听力任务的时候, 教师要下去巡视, 看一下听力任务完成的情况。

三、Post-listening听后阶段

一些教师认为, 这个阶段教师的任务就是检查学生的听力练习答案, 指出他们在听力理解中的错误, 解释听力文章中的难点, 但是这只是听力后续阶段的一些活动。实际上, 这一阶段活动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所学的东西, 使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 在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新的语言情景中加以运用, 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学生进行听力理解活动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所听的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口语或写作活动。比如:

1. 操练听力对话中的功能句, 或听力篇章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法, 为学生自由表达与运用做好准备。

2.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角色卡片提供的信息, 运用听力材料中的语言进行角色扮演, 运用所学的语言。

3. 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或做出判断。比如, 如果听力内容是对银行盗窃案见证人的采访, 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完录音后, 组织学生讨论, 对可能的盗窃人作出推测和判断。

4. 复述与归纳。学生可以根据听力的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的归纳、总结。如果是故事, 可以复述故事, 练习口语, 或写出故事, 练习写作。

5. 进行讨论。学生根据听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表达个人的观点, 预测事件或故事的结尾。

实例活动:人教版高二Unit 20Humor听说课。

听后, 除了检查学生的听力练习答案, 笔者还设计了两个活动:

1.让学生看重组顺序后的图,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听后活动和口语练习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找到故事的笑点, 并由此介绍英文笑话制造笑料的常用手法——“play on words”, 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英文幽默做准备。

T:What do you think made you laugh when you hear the story?

Ss:“Will you marry me?”

T:The story uses“play on words—word play”to make us laugh.“play on words”means a clever or funny use of words (文字游戏, 一语双关) .For example:I like any mouse. (展示猫咬鼠标的照片。)

然后给学生看几则运用同样的手法的英文笑话, 听后活动与阅读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阅读和篇章理解能力。

Reading tasks:There are thousands of jokes which use“play on words”.Now let’s read the jokes and explain.

当然, 教无定法,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但不管怎么样,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听力教学, 并且在教学中明确听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 开展有效的听前引导, 依据听力材料设计听说写任务。这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在提高学生听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当然, 笔者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可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不断地把英语教学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如何上好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写作课 第10篇

笔者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 很多学生对写作课有惧怕心理, 一上写作课就称病请假或抱怨, 写出的作文不是语法结构错误、内容空洞, 就是用词不当, 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是中文式英语。笔者调查发现, 不仅仅是自己所教授班级学生存在这种现象, 其他班级的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不再惧怕英语写作课, 在写作课上写出语法结构正确、用词恰当、内容生动的英语文章, 成为笔者及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对此, 笔者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 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参照国内外学者的教学观点和理论摸索出了一套上好英语写作课的方法, 在此介绍出来, 也许会对其他英语教师的写作课教学有所帮助。

一、学生惧怕写作课的原因

学生惧怕写作课的原因很多, 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 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对英语写作课不感兴趣, 甚至是对英语课不感兴趣;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不足, 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欠缺;学生的书写能力差, 单词知道用哪个, 知道怎么说, 就是不会写等等。

(二) 教师的原因

很多英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上课时自己在讲台上用晦涩的语言讲, 对台下学生的反应毫不关注, 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帮助解决;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少, 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 使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自行摸索, 在失败面前渐渐丧失了信心。

二、教师如何上好写作课

了解了学生惧怕写作课的原因, 就要对症下药, 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 提高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 高中英语课本的内容越来越生动, 课后的写作练习选题也越来越贴近生活, 注重实用性。贴近生活的东西具有生动性、灵活性, 容易调动人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 应注意选取那些实用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写作积极性。如笔者在十一国庆节临近的时候, 要求学生根据各大商场、超市争相促销的情形, 给其中某个商场写篇广告词, 要突出时间、地点、活动的内容、参与活动的商品等。由于这一选题是学生熟悉的, 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写。所以, 要想提高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 应在选题上下工夫。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习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唱“独角戏”, 这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写作课也是如此, 教师一上课, 不由分说, 直接进入主题, 把题目写出来, 分析第一段怎么写, 第二段怎么写, 怎么收尾, 然后要求学生动笔成文。这样的一个结果是,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 且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个结果是, 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 遇到考试, 离开了教师的条分缕析, 不知从何下笔。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 笔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弊端, 于是改变了教学策略。笔者在上课时, 往往用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引出要写作的题目,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对题目的理解, 写出提纲。此时, 笔者不是站在讲台上, 而是在学生之间走动, 遇到学生有疑问, 马上加以解决, 对于不能清晰列出提纲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在学生列好提纲后,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行文。学生经过思考写出的文章必然包含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就摆脱了作文的模式化而具备了生动性和灵活性。

(三) 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

前面我们提到, 写作是“听、说、读”的综合反映。因此, 要想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首先要有好的词汇和句型基本功。词汇和句型是文章的基本要素,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 写作才能顺畅。笔者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听写。听写能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的拼写, 使学生不再想写写不出。笔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规定每天要记一定量的单词和短语, 然后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听写, 不能掌握的反复听写, 直到完全掌握为止。笔者采取的另一个方法是汉译英、英译汉练习, 要求学生把单词或短语由英语译成汉语, 由汉语译成英语, 反反复复, 直到学生牢固掌握为止。

注重日常积累也有助于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日积月累才会有质的提升。因此, 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在讲解课文时, 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有韵味的句子进行长短句互换练习, 对整篇课文进行缩写或某一部分扩写等等。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 写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四) 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策略和技巧

笔者在英语作文教学中, 特别注重对学生写作策略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写作应用文时, 笔者要求学生务必把握住几个核心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在写通知、便条、书信时, 这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此外, 写作这类文章的时候, 语句要尽量简洁, 以交代清楚为目标, 空话、套话和带感情色彩的语句不能出现。学生把握住了这几点, 在写作这类文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笔者在英语作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写作大作文时应掌握如下技巧。

1. 注意篇章结构, 合理布局。

开头部分应介绍文章的要点、核心问题;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叙述、讨论, 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要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 并深化主体。笔者把这个过程简单阐释为“总—分—总”。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加以变通, 但必须有总有分, 全文中心突出, 段落之间有机联系, 内容完整、连贯, 并且前后呼应。

2. 确定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句, 学生写作也应如此, 主题句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是全文的主旨, 它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通通常把主题句放在文章的开头, 随后, 全文针对主题句提出的问题展开解释、讨论。笔者要说的主要是如何写主题:首先, 学生要归纳出将要写的文章的几个要点;然后从中提炼出一句具有概括性的话, 这句话就成为了文章的主题句。

3. 巧用连接词。

一篇文章要有整体性、连贯性, 连接词从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连接词能够充分展现出文章脉络的走向。因此, 学生要学会巧用连接词, 引导文章朝着自己的思路发展、完成。

4. 表达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新课标下优秀作文的标准不再是文章语言错误的多少, 而是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衡量, 如词汇是否丰富、句型结构是否多样、是否搭配使用长短句。所以, 笔者要求学生要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法为文章添色。如初中时写作文, 往往是由短句连成篇, 高中阶段就应该有进步, 把几个短句连成从句或复合句, 中间用上适当的连接词, 这样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此外, 一篇文章完成后, 还要善于修改。笔者认为, 一篇文章, 三分靠写, 七分靠改。学生在行文时难免会出现拼写及语法错误, 在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并加以改正。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用词, 在修改过程中也可以细细推敲。这是给文章润色的过程, 必不可少, 学生能够在反复的练习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谈高中英语泛读课教学 第11篇

新的课程标准使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范围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人性。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尤其是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许多高中生虽然能通过高考进人大学学习,但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仍相差甚远。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时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分析课文,力求弄懂文章中每句话和每个语法点的含义。当他们遇到大量篇幅较长的文章时,那种精读、细读、逢生词必查的阅读方法就显得既费时、费力,又效果欠佳。为了使学生今后顺利学习,《新课标》提高了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并提出要大力开展英语泛读教学,增加选修课程等。

然而,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并未从学习英语中悟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水平提高缓慢,对其他技能如听、说、写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也不明显,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把英语学习看成沉重的包袱。之所以会这样,是我们教师的指导失误,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为做题而阅读,为考试而阅读,而不是为获取知识、信息而阅读。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线的英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引导,还英语学习本来面目,从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指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使其以积极主动的、探究式的态度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精读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之外,还应抓好泛读,做到精泛结合。精读在于“质”,泛读在于“量”。为了让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阅读量,以达到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增加泛读训练和重视泛读课教学是可行的方法。

二、英语泛读课是对精读课的加强和有益补充

英语教科书中的课文数量有限,词汇重现率也必然低,且英语基本语法知识在高二年级已基本学完。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的语言材料少,英语知识有限,再加上语法半生不熟,语感建立不起来,这样势必难以达到《新课标》中的阅读要求。频繁地考试暴露出学生们英语知识方面的不足,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英语,只要学好语言知识就足够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只关心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对篇章的整体理解、语义中心的构建需要有对语言形式的准确理解来支撑,不注意语言形式,或不学习语言知识,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

泛读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又能增长英语文化知识。泛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故事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验证、巩固、充实课文所学内容,自然地吸收活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加语感,提高英语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现行的英语教材和新课标理念所要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泛读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在校的高中英语学习者来说,课内的文章数量与时间都非常有限,课外则有很大的空间和很多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泛读。课内外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词汇就会不断复现、积累,进而得以记忆、巩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各种语言现象的意义和作用。阅读量越大,永久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越易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所以,泛读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即“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三、英语泛读的实践策略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通过泛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只有精泛并举,并加强泛读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实施泛读教学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阅读材料的选取

泛读材料的选择要尽量做到:第一,要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情感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内驱力。第二,要循序渐进,有梯度。阅读活动是一种通过文字符号、语法、语义、修辞等进行思考、预测和不断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验证和修正,从而理解和接收信息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重建等创造性思维,领会文章表达的意义,从而吸收信息。第三,要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第四,还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和目的性相结合。传统的媒体比如书、报和杂志等可提供适合学生泛读的材料。利用当下时新的传播媒介——互联网,教师也可采集到大量的英语泛读材料。下面介绍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泛读读物。

(1)《新概念英语》,亚历山大(L.G.Alexander)和何其莘合作编著,它是一套世界闻名的英语教材。该书简洁精练、语言地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英语语言学习体系。

(2)《阅读美国》和《阅读英国》,由蔡炳冲编著,庄志兴审订的这套学习指导丛书,其最大的特点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和了解到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家庭、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这些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十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大量的英语报刊、杂志,如《21世纪英文报》。它们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与时俱进,深受广大师生及英语爱好者的喜爱。

2.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日常生活中,阅读的目的通常分为学习知识型和娱乐消遣型两种。我们鼓励学生先进行娱乐消遣阅读,这种阅读学生没有做题的思想负担,也不必对文中的难点苦苦思索,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目前,在大多数的高中学校,英语教师普遍反映在教学中存在课时紧、课程重的教学现象。所以,在课堂上抽很多时间来进行泛读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泛读。《新课标》还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之后,再进行知识型阅读也就不会那么枯燥乏味了。

3.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泛读材料不同于精读课本上的课文。精读课文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阅读宜细嚼慢咽,其目的在于透彻理解。而泛读的目的则是扩大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我们不能照搬精读的阅读方法。

常用的泛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略读(Skimming),即阅读时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不因纠缠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的大意。

(2)扫读(Scanning),即在浏览全文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或找到需要的细节,对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一掠而过。

(3)猜读(Guessing),即阅读时,不因遇到个别生词而停顿去查字典,而是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快速猜测、判断某词的含义,不中断阅读过程,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4)悟读(Realizing),即在阅读中领悟词、句、篇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重视标题、主题句,开头或结尾等段落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目的。有时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采用几种阅读方法交换使用。教师在分配学生阅读任务时,应指导建议学生选用其合适的阅读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阅读,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4.及时进行有效检测,了解学生泛读效果

泛读不等于完全放手、放心地让学生自由地、自觉地读。教师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限,因为有的学生并非那么自觉,有的甚至还有惰性。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开始前的几分钟进行课外泛读的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原则: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对学生的泛读情况进行检查,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阅读进展情况,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从检查中获得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通过上好泛读课培养学生的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强的两个重要标志。没有速度就没有泛读,速度是泛读的保障;同时,速度也有助于理解。阅读时,速度快而理解很差,则快而无用;理解得好而速度太慢,也就意味着阅读的效率太低,能力不强。所以,在阅读训练时,要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协调发展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读得快的人视距宽,一目十行,这样结合上下文容易抓住文章的思想脉络和层次结构。泛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训练学生扩大阅读视距,培养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阅读技巧及识别句型、猜测词义和抓关键词的能力。英语大多的词汇“一词多义”,遇到熟词时,不能想当然。要特别注意其在每篇文章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不要受原有印象的局限和误导。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第12篇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个电视辩论的开头部分, 一个环保人士和一个经济学家表达了他们对环境和经济关系的不同态度。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在议论文中, 一方先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接着谈他们自己的观点。双方会对同一个话题给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 而观众会对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拥有自己赞同的一面。而双方都在说服观众去同意自己的观点。因此, 理智的观众一定要在双方的意见都完全表达清楚之后再表态。这种文体的文章在高中阶段是属于比较难的一类文章, 因为它不仅在表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让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单词, 也会出现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型与结构, 而最难的是学生如何去判断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而又合理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掌握段落大意;

第二, 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第三, 谈论关于如何处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平衡的实用方法;

第四, 培养批判性思维 (这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一种学习能力) 。

三、教学步骤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学步骤可以分为三块:读前活动、读中活动以及读后活动。

(一) 读前活动化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 头脑里已经存在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去激发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图式, 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并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图式, 进行启发式教学。

“读前活动”即是读前的预测活动。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上来讲, 预测是语言产生和理解过程相互作用的媒介, 是运用语言和学习语言的基本技巧, 是理解语言的重要程序。为此, 笔者设计如下活动:第一, 根据标题, 要求学生预测如果自己是文中的演讲者, 会在演讲稿里提到什么内容呢?According to the titl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write what they would say i they are one of the speakers in the text?第二, 基于第一个问题, 请具体谈一谈自己对环境和经济平衡发展的看法,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Based on the first question, pleast discuss and put forward your own opinion o how to strike a perfect balance between preser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eco nomy.

(二) 读中活动

在进行了预测之后, 学生一定有强烈的阅读愿望来验证一下自己是否和文中的演讲者有共同看法。在这一阶段时, 如果能正确引导,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对于教师而言, 首先要做的便是进行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的精髓简言之, 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语篇教学处理方式, 也即是从全局出发对语篇进行建构, 直到完全实现了原来的阅读期望。首先要让学生通读全文, 获得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根据相应的语篇衔接再把它分成具体的相应段落。其次要进行词汇教学。对于单词的讲解, 教师要根据语境设法让学生自己去猜测词义,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记得牢记得准。这种结合具体的语境记单词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真正使他们掌握一种学习技能, 而这种方法同样不会使学生觉得单词学习痛苦。这种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师上课效率的双全之策是值得推崇的。

(三) 读后活动

任何读后活动都是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要有针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但绝对不应该是课文的简单重复。

高中英语听力课

高中英语听力课(精选12篇)高中英语听力课 第1篇一、要让学生练就“听”的过硬本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听”的重要性, 让学生重视它, 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