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化产业范文
澳门文化产业范文(精选12篇)
澳门文化产业 第1篇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张团长
尊敬的侯书记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非常高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文化同仁相聚在夏日的北京。
首先,我代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欢迎远道而来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的全体成员,并预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澳门是享有“近代历史博物馆”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埠400年以来,见证了中华文明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中展现出的包容气魄与茁壮生命力。澳门同胞用自己的努力、勤劳和智慧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灿烂、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
早在明末清初,澳门就已经出现了以演出和艺术品交易活动为代表的文化经营活动,经过多年发展,今天的澳门,已形成了文化产业门类丰富、文化经营和推广繁荣有序、管理政策完善成熟的良性格局。澳门具有紧靠内地面向全球的特殊区位优势,我们坚信澳门与内地的紧密合作,将给双方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进一步繁荣发展的良
1好契机。
今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化教育部、中华人们共和国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联合举办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就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双方更加紧密合作的重要形式。我们将在这几天的培训过程中,以案例和理论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演讲、座谈和实地考察,着重探讨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文化部门和文化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使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推动力。这是目前文化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真诚希望与诸位充分交流意见看法,共谋发展,携手共进,为中国文化产品的传播、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培训期间,我院将认真做好相关会务和服务工作,努力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相逢即有缘,希望这短短的相聚,结成大家长久牢固的友谊。最后,祝愿张团长和全体研修班成员在北京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澳门文化产业 第2篇
大部分本澳居民信奉的所谓中国传统宗教(这与澳门的人口组成有很大关系),就是儒家、道教和佛教的混合,以及与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信仰交错在一起,如供奉祖先甚至占卜。
佛教在澳门历史悠久,佛教徒也是澳门各种教徒中人数最多的,有6万多万人。澳门比较有影响的佛教团体有“澳门佛学社”、“澳门佛教联合会”等。全澳有佛教庙宇40多间,其中以普济禅院、菩提禅院最为著名。
道教在澳门曾有过一定规模,现在比较活跃的与道教有关的信仰有妈祖(即天后)
天主教传入澳门已有400多年历史。1576年1月23日,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是远东地区最早的传教中心。该教区现有6个本堂区,2个传教区,各堂区的行政、财政 独立。较大规模的教堂有20多座,其中望德堂、风顺堂和花王堂 历史均在300年以上。澳门现有天主教徒2万多人,其中60%是华人,澳门葡萄牙人也多信奉天主教。教会在社会援助方面亦发挥很大作用。澳门天主教会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拥有各类学校60多所,师资近千人。教会还开办了托儿所、诊所、青少年复原所及老弱伤残院。在天主教活动中,除了经常性的弥撒外,还有传统宗教游行(圣像出游),特别在复活节期间或圣母像游行。
基督教是1807年由英国伦敦会马礼逊教士传入澳门的。澳门现有基督教教会30多所,教徒约5000人,信奉基督教的主要是中国人。各个教会的行政、经济独立。基督教会对教育和福利事业十分热心,开设福利机构7间,小学7所,中学3所,学生合计3000多人。基督教在澳门的历史和势力不如天主教,但它的教派甚多,而且自立门户,独树一帜,如“新使徒教会”、“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
巴哈伊教于1953年传入澳门,因其创始人侯赛因.阿里自 称巴哈安拉而得名。该教的基层单位是灵体会,人数不多。
澳门文化产业 第3篇
2010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澳门,出席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时曾形容此行是“盼望已久、心情激动”。温总理在澳期间,不但畅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为澳门发挥与葡语国家合作的平台作用打气,而且,还转达了中央对澳门同胞的支持和关心,并对本澳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建议。这一举动,充分说明了在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领导下,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充分发挥澳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澳门,优厚的发展优势
一直以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受到特区政府和民间社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特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开始运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向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特区政府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制定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框架和初步规划。早在2010年8月,澳门特区政府新成立的文化产业委员会举行了首次平常全体会议。会上,特区政府文化局公布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和短、中、长期目标,澳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已经初见端倪。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肩负着促进经济多元进程的宏大使命,影响澳门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在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基础和优势,澳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澳门的中西文化长期并存,交相辉映。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向,在于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为重心,以文化创意项目为突破,以区域合作为依托。
澳门特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盲目跟风,澳门特区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首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城区,是澳门发展文化产业扎实的根据和基础。其次,澳门作为一个以博彩业发展闻名于世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基础,“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更是显示澳门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后劲。这意味着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的支撑。
400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积淀及“世界文化遗产”,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曾特别在讲话中提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切实保护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很多澳门人都以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而感到光荣和自豪。所谓“经济香港、文化澳门”,澳门并不简单是一个闻名世界的娱乐博彩场所,澳门富有特色而被世人所了解的一面在于澳门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特别是在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之后,全澳上下从政府到民间,无不极力宣传澳门的文化形象。“文娱之都”等各种城市定位的提出,则进一步表明澳门特区政府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文化,是澳门的一张城市名片。依靠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是澳门特区政府施政的一项主要内容。
除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外,发达的旅游业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另一个核心优势。根据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拓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比如很多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表演等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的理念更可以渗透进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景区的设计等方面。反过来,成熟、发达的旅游业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基础。
澳门,未来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对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对此,澳门特区从政府到社会对推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十分重视,并鼓励各文创单位把文化、艺术及创意作品与市场结合,开拓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发展澳门的文创产业?
首先,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和重心在于做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切实形成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此,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明确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心所在,是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相辅相成的结合。“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关键是如何做得更好,尤其是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真正实现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力或生产力。”实际上,像澳门表演业和博彩旅游业的渗透和融合,已经悄悄拉开帷幕。然而,如何借助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条件,利用多元而庞大的旅客市场,滋生更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贸易,促进更多的文化消费,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其次,文化创意项目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当前,特区政府已经设立并具体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短、中期计划,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创意项目。以“有基础、有特色、有前途”的标准,澳门文化局已经列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八大重点发展项目,即视觉艺术、设计、电影录像、流行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服装及动漫。其中,以“视觉艺术”和“设计”先行先设。
最后,加强并融入区域合作,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托。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有利时机下,澳门需要充分利用区位的优势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和内地的合作带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内地相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机会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并积极开创跨境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未来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澳门文化产业基金的期望 第4篇
這一消息主要是在2011年12月間陸續向民眾披露的。12月3日,《澳門日報》等媒體報導了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的表態:“爭取在明年落實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在同月9日召開的文化產業委員會2011年度平常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委員們對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展開了討論。12月25日的本澳媒體又廣泛報導,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席梁慶庭表示,“對於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文化產業委員會正在研究並收集社會意見”,強調該基金“定會在2012年間設立”。其實此前已傳出風聲,早在2011年7月23日,行政暨公職局長朱偉幹在回覆陳明金議員的書面質詢時就指出,政府正進行設置文化產業專項基金的籌備工作,“將參考外地經驗,結合本地現況,在現在的基礎上制訂文化產業專項基金的申請、審批及監察機制”。
上述跡象表明,文化產業基金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向澳門走來。那麼,作為關注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的澳門人,自然而然地也會對即將誕生的這一新生事物滿懷信心而有所期待。
形成共識準確定位
祇要對不同渠道披露的消息稍作對比,就會發現澳門社會對於擬議中的文化產業基金尚未完全達成共識。僅以基金的名稱為例,就足以說明問題。張裕司長稱之為“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梁慶庭副主席稱之為“文化產業基金”,而朱偉幹局長則稱之為“文化產業專項基金”。如果查閱更早一些的信息,還有人稱之為“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見對於這一基金的認識還不夠統一。爲了形成共識,有必要咬文嚼字,對基金的名稱做一番推敲。
搞清基本概念是討論問題的前提,讓我們從認識基金的基本概念入眼。一般認為,基金是指爲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基金的種類繁多,性質也各異。例如,根据基金的主體来分,有政府基金、企業基金甚至私人或團體設立的基金。從基金的性質來看,有融資投資性質的基金(如各種信託投資基金),有事業型基金(如公積金、退休基金等),也有公益性的基金(如慈善基金、一些基金會的基金等)。對於投資融資性質的基金而言,根據基金規模是否變化,還可以分出開放型基金與封閉型基金,等等。需要明確的是,澳門政府即將設立的有關文化產業的基金,至少初期應當是一種公益性為主的政府基金,亦即由政府撥款啟動,主要用於扶持、支撐和促進本澳文化產業的發展。
至於該基金的名稱,似以“(澳門)文化產業基金”為妥。因為儘管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佼佼者,但畢竟並非所有的文化產業都能歸入“創意產業”的範疇;也不必在基金前面加上“專項”兩字,因為顧名思義這一基金將主要用於文化產業的專門項目,名称中有沒有“專項”都沒關係。至於“發展”之類規定基金性質的詞彙,同樣沒有必要用於冠名,因為基金致力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目的不言而喻,與此同時,這一基金的內涵相當豐富,試圖用一兩個詞彙來加以概括難免失之偏頗。
把握特徵明晰政策
在肯定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是政府性基金的前提下,讓我們再來把握這一基金應當具備哪些基本性質和特徵。
从政府基金的共性和特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澳門文化產業基金似應具備以下五個特徵。
首先是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基金不以投資增值為目的,而是用於支持某種社會事業(含產業)。前已述及,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將是由政府投資設立的基金,不需要向社會集資,也不向社會提供投資渠道,因此,必須堅持以公益性為主要性質。該基金的主要職能,應當是為符合條件的社會申請項目提供資助,原則上不需要申請者支付費用,一般也不要求作出回報。這種不帶私利的社會公益性將是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強大的生命力所在。
其次是導向性。儘管不謀求私利,但澳門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具有明確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推動本土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爲了達到這一預期目的,基金在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時就必須闡明政策,支持什麽、不支持什麽;重點支持什麽、一般支持什麽;近期支持什麽、未來支持什麽;等等,都要闡述清楚。這樣才能有意識地引導區內文化產業朝著正確的方向迅速健康地發展壯大。而要想發揮導向作用,前提是在設立基金的過程中要具有前瞻性,應當對國內外文化產業的形勢和動態有比較全面的瞭解,能夠看准行業的發展趨勢,並且在基金的相關政策中體現出來。
再次是風險性。文化產業是20世紀末迅速成長起來的產業,在澳門更是新興不久,缺乏足夠的歷史經驗。由自身的性質所決定,文化創意產業在比較生動活潑、富有較強的生命力的同時,也具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例如,競爭比較激烈,變化速度較快,受市場制約比較明顯,抗干擾能力較弱等。在有些情況下,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有可能遭遇風險,甚至導致失敗。作為政府性的基金,應當在設立之初就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並且通過逐步完善機制和科學管理來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還有可操作性。成功的基金應當超越理論探討與政策規定的層面,進入實質性操作的階段。因此,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在實施辦法上應當明確清晰,簡便易行;評審、批復、發放等工作程序也應盡量刪繁就簡,提高效率。惟其如此,才能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形勢相適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還應當具備自我完善性。正因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新生事物,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更是首次設立,所以尤其需要與時俱進,漸臻完善。關鍵在於培育造血功能,建立和逐步完善自我發展壯大的機制。關於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節詳細論述。
科學管理優化功能
前已述及,澳門文化產業基金要想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不斷地自我完善;而自我完善需要抓住兩個核心環節,一是科學管理;二是功能優化。
一、科學管理
對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進行科學管理的關鍵是實行分類管理。具體地說,可以將本基金劃分為既互有聯繫又互有區別的三大板塊,即:“研究開發基金”、“創業生產基金”與“產業化基金”。
“研究開發基金”簡稱研發基金,用於支持文化項目,特別是文化創意項目的調查、研究、策劃、設計與初步開發。此類項目的主要成果將是可行性報告、策劃書、設計方案、項目計劃、模型、發明與專利等。基金對這類項目的支持面應較廣,但支持力度較低,風險性也較大;與此同時,並不指望這些項目馬上產生經濟效益,也不需要從中得到回報,從而較多地體現公益性。然而,文化產業基金不是慈善事業,也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因此,需要成立權威性的評審機構(真正的專家為主),慎重評審和批準研發類文化項目的申請。
“創業生產基金”用於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創意)項目逐步進入生產階段,從成果向產品轉化,從設計向中試和生產(活動)轉化。獲得本類基金支持的項目應當具備從構想或設計向活動或產品轉化的能力,項目實施的最終成果應當達到能夠小批量生產,或者能夠開業或正式舉辦活動的水平。基金對於此類項目的支持面要適中,支持力度稍大。爲了規避風險,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基金發放分階段進行,在中期檢查評審後根據項目進展情況確定繼續支持還是撤銷立項。
“產業化基金”用於支持已進入創業生產階段的優秀文化(創意)項目逐步轉入大批量生產、大規模運作,實現產業化。對此類項目的支持力度要較大,政策優惠要更加明顯。但對項目的評審批准要從嚴掌握,同時可以制定配套的政策,建立此類項目產業化進程中獲取經濟效益後的返還機制,從而促進基金的自我完善。
二、功能優化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是功能優化,其核心便是上文述及的“培育造血功能,建立和逐步完善自我發展壯大的機制”。具體言之,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應當建立適宜的“返還機制”、“流通機制”和“補償機制”。
“返還機制”是針對產業化基金板塊建立的運作機制,規定獲得產業化基金支持的項目,一旦獲得經濟效益,應將盈利部份按照適當的比例予以返還。這個比例不一定很高,但一定要體現獲得基金支持的項目在受惠後對社會的回報。返還資金可以分成兩部份,一部份用於補償產業化基金的支出;另一部份可以轉入另外設立的“商業化基金”進行運作。
“流通機制”是指將盈利的產業化項目返還的部份資金轉入另設的開放型“商業化基金”,然後發揮融資投資功能,進入流通狀態,使這部份資金增值,盡可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補償機制”是指將商業化基金的新增價值一分為二,一部份留存在商業化基金內,使之逐步擴大;另一部份用於補償沒有回報的“研發基金”和“創業生產基金”,逐漸沖抵、減少政府的投入,直至完全市場化。如果政府投入部份不需要沖抵,則可全部投入商業化基金,使之逐漸做大做強,發揮更大的作用。
由文化產業的強大生命力決定,文化產業基金也必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期待著即將出台的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通過自我完善機制而不斷優化功能,成為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強勁推動力。
妈祖文化在澳门 第5篇
莆田湄洲妈祖是世人共同崇拜的海上女神,湄洲妈祖庙又是世人共认的妈祖祖庙—妈祖文化在澳门的传播.是由去澳门贸易的福建商人带去的。明嘉靖十四年(1535),葡萄牙人开埠时询问地名,老百姓以为问是妈阁山,遂答道“妈阁”。该山上有一座澳门最早的妈祖庙一弘仁阁,就是奉祀妈祖的。有一副石刻楹联云:“圣德流光莆日福曜,神山挺秀镜海恩波。”万历三十年(1605),由福建商人在澳门南端正式兴建第一座的妈祖庙——天妃庙、崇祯间又在澳门北部的莲峰山下建一座天妃庙。
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有关帝、天妃古庙-乾隆五十年{1785),建有乙仔天后宫—乾隆五十七年(1792),建有望厦康真君庙内的天后圣母殿、同治四年(1865)建有的渔翁街天后古底澳门是弹丸之地,竟建有六座以上的天后宫(妈祖庙),足以反映澳门崇拜妈祖风气之盛、莆田九牧林后裔、清道光间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9月2日巡视澳门时,其巡行终线以原称天妃宫的连蜂庙开始,以到妈阁庙进香为终点:林则徐虔诚地在妈阁庙向天后进香膜拜。
因为妈祖为林姓的莆田女子,澳门的林氏宗亲会——林西何堂,也以供奉妈祖为凝聚力,形成传播妈祖文化的载体。该堂创立于清光绪年间,已逾百年的历史。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妈祖文化在澳门迅速扩展开来。
1998年10月,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主办了澳门妈祖雕像开光大典:这尊由120块汉白玉石装嵌组成的妈祖雕像高1999米,重1060吨.是世界上最高的妈祖圣像、它象征着1999年澳门回归开光那天。庆典隆重。参与典礼的信徒有三万多人:澳门还从莆田湄洲妈祖祖屈虔请一尊天后神像云澳门奉祀,盛况空前,从而增进了莆澳之间妈祖文化交流。
2003年10月,澳门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有来自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妈祖信众2000多人参加庆典,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
2004年10月21日,莆田湄洲妈祖金身神像首次巡安澳门—妈祖神像于21日‘下午由福建专机飞抵澳门,澳门出任妈祖基金会在澳门国际机场举行哇重的接驾仪式时锣鼓喧天,瑞狮劲舞,数千虔诚的信徒焚香膜拜,基金会陈副主席等为妈祖金身披上金披风。
挂驾仪式后,妈祖金身神像运至澳门中华妈祖文化村,安驾子天后宫,接受信徒朝拜:22日上年十时移驾到福建籍居民集中的北区佑汉公园供信众膜拜,当日傍晚六至九时从佑汉公园巡游至妈阁前地;24日返回湄洲祖庙。
澳门中西文化创意产.. 第6篇
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在澳門的興起為己任,以推動兩岸四地和中外文化創意產業緊密合作、中西文化廣泛交流為宗旨,澳門中西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辦、推介和開發,關注文化、經濟與社會的相關熱點問題。
自2009年9月在澳門登記成立以來,澳門中西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團結匯聚兩岸四地資深專家、知名學者和企業界成功人士,跋涉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園地,努力耕耘,積極探索:
參與2010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並擔任評委與副主編;
參加“中國工藝文化創意產業峰會”並在論壇發表專題演講;
簽約參與“中國(蘇州)工藝之都”戰略合作項目;
簽約進駐蘇州“中國工藝文化城”;
參加“兩岸四地電影發展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
參加“2010中國高校創新教育學朮研討會”並發表主題演講;
應邀參與呈煇工藝文化城(中國)有限公司赴臺灣商務考察;
應邀出席澳門澳亞衛視“澳門萬象”專題節目;
出席日本創造學會32屆年會並發表基調演講;
組織作品參加“中國工藝大師精品展”;
組織作品參加“2010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組織作品參加“第六届國際纖維藝術展暨研討會”;
環藝設計作品入選《中國設計年鑒2008-2009》
室內設計作品入選2010亞太室內設計雙年大獎賽
著作《走近染布坊》獲中國創造學會2010年科技成果二等獎
策劃、參加2011年全國旅游品、禮品設計大賽
主辦:2011年澳门中西建筑艺考察比较研讨会
主辦:2011太湖中国旗袍秀
承办:2011世博經濟與澳門發展
澳門辦公處:澳門和樂大馬路116號宏信大厦第2座20樓F
上海辦公處:上海市虹口區武昌路恒升半島國際酒店2412座
上海工作室:上海嘉定區綠苑路388弄萊英郡別墅163號
聯 繫電話: 66990061(澳門)***(上海)
澳门文化中心导游词 第7篇
澳门文化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澳门文化史上的新纪元。中心提供优质而多元化之表演、会议及展览场地,普及各类型的文艺活动,既可满足深受中葡文化熏陶的市民之需求,同时又可提升都市的生活素质。
在设计方面,造座宏伟的新型建筑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标志,所占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由景观公园、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文化中心总造价为9.6亿元,其中8.4亿元为建筑总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结构方面的工程费用;雕塑群、音乐喷泉与一般设施;7,000万元用于施工、顾问和监管方面费用;5,000万元用于专业设备和装饰。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 1,114 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小剧院则有座位 393 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
两个场地均设有同声翻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和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它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九十二平方米,楼高五层。内设有五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四千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此外,中心还设有餐厅、咖啡座、酒吧、售票处和询问处。
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澳门文化产业 第8篇
一、发展空间不同
1、周边环境不同
拉斯维加斯地处沙漠之中, 几乎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古城。因此拉斯维加斯赌场的建筑模式就是将各种娱乐活动集中在一起, 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所有服务。相反, 澳门紧邻珠海, 稍远一点是香港, 深圳及广州, 游客可能不会像拉斯维加斯游客那样待在赌场里完成一切休闲娱乐活动。
2、地域面积不同
拉斯维加斯人口与澳门相当, 但其面积却是澳门的11倍左右。除了自身的管辖的范围之外, 周边还有广大的沙漠可供开发利用。这些都为它建造大型的赌场和各种规模宏大的主题建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使其能够接待众多的游客, 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攫取高额利润。相反, 澳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 在空间上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客源市场的差异
澳门的主要客源市场是中国大陆, 占了游客人数的一半左右, 其次是香港、台湾和其他国家。相反, 拉斯维加斯的游客多数来自美国。
三、游客消费模式的差异
基于以上原因, 两地游客的消费模式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由图1和图2可见住宿和餐饮都是旅游消费支出的最大部分, 所以游客消费模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住宿业和餐饮业的差异。
拉斯维加斯的游客从居住地出发到结束旅程, 几乎全过程的消费都是在拉斯维加斯完成的, 但澳门的游客消费有很大部分都不是全程在澳门。这种消费模式使澳门的旅游业特别是餐饮和酒店的发展同游客数量的增长不同步, 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
1、澳门餐饮发展受到制约
在拉斯维加斯, 餐饮是游客除赌博以外在拉斯维加斯的第二大消费, 占旅行期间在当地消费的30%。旅客的高消费和拉斯维加斯的地域特点使得其餐饮业发展迅速。
但由于与周边地区距离太近, 到澳门的游客并不在餐饮上有很大的消费, 因此游客的大量增加并不能使澳门的餐
2、澳门酒店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两地的旅客平均逗留日数相同, 但拉斯维加斯的酒店业入住率比澳门高, 另外其酒店数量多, 因此拉斯维加斯的酒店业收入比澳门高。
以上分析说明澳门和拉斯维加斯面临的客源市场、消费模式都是不同的, 在发展旅游的模式上应结合未来的变化趋势给出应对战略。
四、澳门旅游营销应对战略
1、利用珠海的互补性资源发展战略, 积极开拓内地客源
如果善用珠海的互补性资源在珠海开设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 就有可能为澳门带来更多的游客, 进而促进澳门博彩旅游产业的发展。
2、集中资源吸引高端游客
由于澳门的空间有限, 不可能向拉斯维加斯那样发展家庭旅游, 应将有限的资源专注于能给澳门带来最大收益的旅游环节, 包括购物、博彩等。
3、加快开发新型的旅游景点, 完善旅游辅助设施
国际旅游业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为主, 澳门地域狭小、自然旅游资源贫乏等缺点极大地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因此, 澳门必须开发具有特色和规模的新型旅游景观。
4、加强与澳门其相关行业协作
应将旅游及其相关各行业联合起来, 组成旅游策略联盟, 积极进行宣传推广活动, 这样不但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客源市场、发展空间、游客消费模式等方面比较了澳门和拉斯维加斯的主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发展旅游业的影响, 分析了澳门未来的变化趋势, 提出了旅游营销应对战略。
关键词:客源市场,消费模式,应对战略
参考文献
[1]、DSEC.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网站http://www.dsec.gov.mo.2010
[2]、陈敏《.澳门旅游经济发展启示》, 新重庆, 2006年第2期.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第9篇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肩负着促进经济多元进程的宏大使命,影响澳门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在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基础和优势,澳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澳门的中西文化长期並存,交相辉映。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向,在於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遊业的融合发展为重心,以文化创意项目为突破,以区域合作为依托。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对澳门的特殊意义
回归十年,澳门特区经济突飞猛进,卻陷入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经济越发展越依赖博彩业”的怪圈。因此,澳门各界社会人士普遍希望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能推动经济转型,朝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转变。这个思路和意见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认同,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便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发展旅遊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适度多元化”成为澳门经济政策中的“元政策”,成为澳门特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指导精神。依靠第二屆澳门特区政府对於“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阐释,“经济适度多元化”並不意味着四处作战,也不是要削弱博彩业的发展,而是在巩固博彩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第二屆特区政府推进“经济适度多元”进程的施政实践来看,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包括会展业、文化产业以及中医药产业等等。其中,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二屆特区政府为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而重点培育和寄望的核心产业。为此,第二屆特区政府组织专门的文化产业培训班和参观考察团,並提出要以“饮食文化”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
第三屆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兑现了崔世安特首的参选政纲中“传承创新 共建和谐”的承诺,既传承了第二屆特区政府“经济适度多元”的基本理念,即“巩固博彩业的同时发展其它产业”,又在如何实现“经济适度多元”的策略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一方面,新一屆政府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诸如会展业、文化产業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产业人才,体现政府资源对新兴产业的倾斜。另一方面,特区政府更为集中和重点地体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新一屆政府在首份施政报告中便着重提到,“文化创意产业为推动本澳经济多元的重要一环”,承诺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並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同时在文化局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
因此,与其它地区相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澳门的经济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除了一般的“促进经济发展、拉动GDP上升等”的经济增长价值之外,澳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肩负着推动经济多元进程、促进经济转型、減轻对博彩业发展、拓宽青年人就业空间等的重任。这种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使命,就往往超出了经济发展本身而上升为关乎整个社会发展以至整个地区发展的高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於“全球第一赌城”的澳门特区来讲,意义尤为凸出和明显。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澳门特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並不是盲目跟风,澳门特区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首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城区,是澳门发展文化产业紮实的根据和基础。其次,澳门作为一个以博彩业发展闻名於世的国际旅遊城市,旅遊休閒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基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更是显示澳门旅遊业发展的强大后劲。这意味着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的支撑。
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积淀及“世界文化遗产”,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正是由於这个原因,崔世安在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委员会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切实保护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很多澳门人都以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而感到光荣和自豪。所谓“经济香港、文化澳门”,澳门並不简单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赌场,澳门富有特色而被世人所了解的一面在於澳门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特别是在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之后,全澳上下从政府到民间,无不极力宣传澳门的文化形象。“文娛之都”等各种城市定位的提出,则进一步表明澳门特区政府对於文化的重视程度。文化,是澳门除了博彩之外的另一张城市名片。依靠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是澳门特区政府施政的一项主要内容。
除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外,发达的旅遊业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另一个核心优势。根据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潛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遊业关係非常密切,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於拓宽旅遊业的发展空间,比如很多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表演等本身就是旅遊吸引物,文化创意的理念更可以渗透进旅遊产品的开发、旅遊景区的设计等方面。反过来,成熟、发达的旅遊业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基础。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珠江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设定的一个发展定位,是澳门未来城市发展的指挥棒。“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澳门将进一步朝向国际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旅遊胜地发展,同时将产生国际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旅遊客源和旅遊需求,这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对於有着中西文化並存特色的澳门文化,可以向西方遊客提供有东方文化韵味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又可以向内地遊客展销欧洲文化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有望成为一个国际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平台。
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向
如何发展澳门的文化创业?这是现时澳门特区从政府到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当前特区政府的文化创意规划和政策框架,以下几个方面是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
首先,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和重心在於做好文化与旅遊的结合,切实形成文化创意与旅遊的融合发展。以当前澳门发展得最为成熟和最为成功的旅遊博彩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较为可行的策略。对此,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明确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心所在,是旅遊业和相关产业。“澳门旅遊已具有相当规模,关键是如何做得更好,尤其是如何将文化与旅遊结合,真正实现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力或生产力。”实际上,比如“水舞间”等表演业和博彩旅遊业的渗透和融合,已经悄悄拉开帷幕。然而,如何在现有的博彩旅遊业带领下,借助澳门作为国际旅遊城市的条件,利用多元而庞大的旅客市场,滋生更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贸易,促进更多的文化消费,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其次,文化创意项目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当前,特区政府已经设立了並具体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短中期计划,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创意项目。以“有基础、有特色、有前途”的标准,澳门文化局已经列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八大重点发展项目,即视觉艺术、设计、电影錄像、流行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服装及动漫。其中,以“视觉艺术”和“设计”先行先设。
最后,加强並融入区域合作,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托。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内地正蓬勃发展,珠江三角洲的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具有雄厚的实力。特别是在最近广东省推出“文化强省”政策后,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有利时机下,澳门需要充分利用区位的优势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广东省及内地其它兄弟省市开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一方面通过和内地的合作带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内地相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机会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並积极创新跨境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都是未来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门社会文化司拟优化自由行 第10篇
澳门特区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农历年初一至初七的入境人数为108万人次,内地旅客约82万,两个数据均较去年同期上升。人潮集中在大三巴、议事亭前地、新马路等地区,也引发了对澳门旅游承载力的关注。
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未来数月将与内地部委商讨自由行政策。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强调,商讨目的.并非要取消自由行、限制入境旅客人数或大幅降低旅客人数,而是优化自由行政策,加强分流旅客,保障澳门居民的生活素质。
“香港方面,内地有城市有一签多行(一年内可多次访港),我们澳门完全没有这种方式或政策,广东省方面是否要限制,我们完全没有任何一个定案。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控制,一定要好好优化行程,特别是游客,要分流他们。”
澳门文化产业 第11篇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澳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2.理解澳门的经济特征,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发展。3.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学重点
1.了解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2.掌握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以及变化发展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组成、范围的不断扩大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也从澳门的回归、主要经济支柱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澳门的人文环境。
因本节教材是接香港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在许多方面有共性,为了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材将部分内容省略。如:澳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香港一致,气候类型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澳门与其相邻的经济特区珠海之间的联系类似香港与深圳的关系。本节内容重在突出泱门的特色,澳门的人口集中在澳门半岛,澳门的经济支柱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博彩业。而对澳门旅游业的介绍也抓住了它的特点:一是澳门历史较长—现存的历史古迹较多、编者用阅读材料和照片介绍了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在澳门半岛图上也能找到澳门的其他历史遗存。二是澳门自然环境幽雅,终年花繁叶茂,有一海上花园之美誉。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澳门与香港都有“填海造陆的城市扩建工程。
本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活动题,通过这些“活动”建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识图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引导学生复习香港的自然环境特征,或利用“澳门地图”让同学们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况。
方案二:组织学生欣赏或齐唱《澳门岁月》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组成
澳门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这从课本的阅读材料和课本三幅澳门地图的变化中可看出来,说明澳门人民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进行“填海造地”。结合香港的内容以及已学知识,可让学生做对比:
位置:香港—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澳门—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 组成: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人口密度可见澳门和香港一样均属于地狭人稠的地区,因此澳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与香港相同的情况。
1.老师可让同学阅读教材的正文,并设计以下的一组讨论思考题:
2.澳门的经济特点如何?请依照上述方法列出有关香港和澳门经济特点的对比表。(从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趋势等多方面对比。)
参考:
香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贸易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澳门—以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以及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
点评:香港整体要比澳门活跃,除了占据重要的地理为知之瓦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也为香港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澳门的经济特征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二)“海上花园”的美誉和经济的发展
1.澳门在16世纪已成为一个国际商业港口,澳门的对外贸易早于香港,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
参考:(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南面和西面有诸岛屏障,风平浪静,适合船队停泊。最早辟为渔港,在明代海上帆船运输时期,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到了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澳门附近海域水浅,国际贸易地位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点评:老师在香港和澳门的比较中,可适当补充史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澳门和香港的异同点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既然澳门与香港存在着发展中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澳门将如何发展?(澳门应同香港一样,同内地共繁荣,加强和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合作。)澳门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澳门素有南海之滨“海上花园”之称,这里有山,有水,有古老的寺院、教堂,也有20世纪崭新的建筑群,环境幽雅,景致别具特色,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古城。它也是世界上宗教建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及伊斯兰教建筑林立。澳门旅游景点众多:氹仔岛有菩提园、住宅博物馆、赛马场;路环岛有黑沙湾、竹湾两驰名海滩和郊野公园;澳门半岛有三大巴牌坊、白鸽巢公园、妈阁庙、大炮台、东望洋山灯塔。澳门的博彩业吸引了很多旅游者。澳门是自由港,有“购物天堂”之称。
讨论:
(1)在“澳门半岛”图上找到上述的有关景点。
(2)对比说说澳门和香港的旅游业各有何特色,旅游资源有什么不同?
老师在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可安排小组讨论:对比香港和澳门的地理概况,找出两者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共同点。通过小组竞赛看哪一组找到的共同点最多。
课后活动:搜集资料,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及寓意。
教学后记
澳门文化产业 第12篇
1.澳门特别行政区由哪些部分组成A 澳门半岛、九龙、氹仔岛B 澳门半岛、新界、路环岛
C 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D 氹仔岛、九龙、新界
2.和香港相比,下列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多、面积大B 博彩业发达C 主要由岛屿组成D 先于香港回归祖国
3.关于澳门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珠江口西岸B 毗邻广东省深圳市
C 西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D 位于暖温带
4.有关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B 毗邻广东省珠海市
C 西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D 是国际贸易中心
5.2013年12月20日上午,澳门特别行政区在金莲花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区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4周年,同时也是香港回归16周年。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原因是
A 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B 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岛屿
C 香港和澳门都是重要的港口D 香港和澳门的居民都是广东人
6.香港、澳门的居民祖籍以
A 福建最多B 广东最多C 上海最多D 广西最多
7.下列地理事物作为澳门象征的是
A 天坛B 赤嵌楼C 大三巴牌坊D 蓬莱阁
8.下列说法属于澳门的是
A 购物天堂B 海上花园C 自由港D 东方之珠
9.与香港和澳门毗邻的经济特区分别为
A 深圳、汕头B 珠海、深圳C 海南、珠海D 深圳、珠海
10.下列关于澳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澳门的工业以生产重工业产品为主B 澳门的工业产品主要销往祖国内地
C 澳门的商业发达,商业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D 澳门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和博彩业收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1.关于港澳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 港澳地区第二产业很发达
C 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D 港澳地区人多地狭
12.港澳地区人多地狭,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往往采用“上天”和“下海”的方式,对这两种方式的正确理解是①建设高层建筑②建设海底城市③向青藏高原移民④填海造陆
A ②③B ③④C ①④D ②④
澳门文化产业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