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11年通州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
关于举办2011年通州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精选2篇)
关于举办2011年通州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 第1篇
关于举办2011年通州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
通知
各中小学校:
“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是北京市青少年重点科技活动之一。为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中小学围绕论坛主题“参与科技实践,求真知,促成长”,组织学生开展考察、调查、观察、实验、试验等科技实践活动。
2、征集评比中小学生当年科技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成果,并对获奖项目颁奖。
3、举办论坛。通过论坛,学生们使用PPT展示项目,专家提问,并就相关的问题和观点展开充分的讨论。
二、近期活动安排
11月2日之前各学校进行校级评比。
11月3日(周四)各学校将参评项目的材料交到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群文活动处汇艺楼212室。需交研究方案1份、研究报告或论文2份(3000字以内,并上交电子版)、原始资料1份(包括研究记录、工作日志及其他体现研究过程的资料等)。(工作日志是指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可以包括研究过程中每个环节采用了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新的发现,心得,感受,研究或与专家、同伴讨论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想法等。这部分不做统一格式的要求,可以有文字记录,也可以有绘制的观察图等,手写记录即可,不需要整理打印,只要反映出学生研究过程中真实的心理和行动过程即可)。辅导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填写“2011年通州区金鹏论坛报名表”,上交电子版。
11月18日(周五),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现场论坛,聘请专家对学校上交的项目进行评审。(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11月21日——30日,参加市级比赛的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对金鹏科技论坛项目进行修改。
12月1日(周四),学校将修改完成的材料完整上交活动中心。
12月初活动中心将优秀项目送交到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少年金鹏科技论坛。
三、具体工作要求
1.参评项目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且未参加过其他类似的评比活动。
2.参评项目以个人或小组为基本单位申报,2人以上为集体项目,集体参评项目作者人数不超过5人(含5人);每个项目辅导教师不得超过2人。(集体项目获奖证书不单独署名)
3.每个参评项目的全部材料装在一个档案袋中,在档案袋的正面注明区(县)、学校、年级、作者姓名等。研究报告一式两份(封面格式见附件1)。
研究报告包含研究题目和正文即可,不出现学校、学生姓名、辅导教师等信息。所有上交材料,均不退还,请保留备份。
为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倡导参与和体验,不提倡将上报成果过度包装。
四、评比办法及评比标准
1.评比办法
由通州区金鹏科技论坛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小组。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分组,进行初评,并对其中的优秀项目进行答辩,确定最终奖项。
2.评比标准
科学性:选题明确,方案可行,方法科学,过程严谨、结论可靠。
先进性: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立论有创意,具有 一定的科学价值。实用性:研究结果具有现实意义。
自主性: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研究或制作、自己撰写。
五、奖项设置
设学生优秀项目一、二、三等奖、教师辅导奖及优秀组织奖。
联 系 人:李颖电 话:8155 421
2通讯地址: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群文活动处(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09号)邮编:101100E-mail:lyly602@163.com
同时希望各学校将本学校组织此项活动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及时发送给我们,以便向全区进行宣传和交流。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2011年10月
附件1:封面格式
项目名称:
区县:
申报人姓名:
学校:
年级:
辅导教师:
联系电话:
材料清单:
同意无偿提供项目申报资料,授权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活动组委会合理使用(包括编印优秀项目汇编、或学习交流)。
项目申报者签名:
关于举办2011年通州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 第2篇
科学普及低碳新生活
开幕式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在沧江园广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广场科普活动。“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进低碳生活”、“防治动物疫病,保障人体健康”、“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等内容的科普知识专版展出吸引了诸多市民和学生的驻足观看;来自云南省内的医疗专家也在广场上进行义诊活动,免费为市民测血糖、量血压,前来问诊的市民排起了长队;临沧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出动科普大篷车,在现场设置科普展板、科普展品,发放科普资料。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多种,计1万余份,展出展板426块,参加活动群众5000余人,义诊530人次。
与此同时,2011年“百名专家科技下乡”活动首场专题讲座在临翔区会议中心举行,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院长陈路以《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理念、推动低碳经济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精彩讲座。
陈路教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从绿色低碳经济的现实基础、绿色低碳经济与人民生活、绿色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等四方面,讲解了绿色低碳经济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绿色化和绿色的产业化;目标是构建符合节约、绿色、低碳要求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农业技术专题培训为群众增收上保险
活动期间,参加活动的专家们分赴临沧市临翔、凤庆、云县、沧源、双江等县(区),开展农业技术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为当地的群众答疑解惑。
在沧源县,西南林学院副教授王春连为11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了题为《竹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专题讲座。王春连从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竹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竹产业发展发展趋势等6个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讲解,为沧源县领导干部讲授了一堂生动的竹子产业理论课。目前,正是沧源县竹子种植管护季节,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沧源县竹子产业发展提出了科学的意见。
在临翔区马台乡,云南省农科院徐云研究员徐云为全乡200余名乡村干部及烤烟种植户作了《烟叶病虫害预防与防治》的专题培训,对烤烟栽培及生产过程中6个时期的主要病虫害识别、流行条件、发病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培训。马台乡属新烟区,群众缺乏烤烟病虫害预防与防治技术,专家的现场培训无疑是“雪中送炭”,为种烟农户提供了防治技术保障,为群众增收添加了一层保险。
在凤庆县,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罗坤教授为当地的干部职工作了《科学种桑养蚕》专题讲座。罗教授从云南发展蚕桑产业的机遇、现状、凤庆如何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入手,对如何做好种桑养蚕规划、如何采取保障措施、如何选择地块、如何提高科技含量等全面进行讲解。凤庆县郭大寨乡邦贵村的副支书王兴伟听完讲座后说:“我们村共有桑园870亩,有14个村民小组280种桑,今年春季实现养蚕收入7.8万元,种桑养蚕给农民鼓起了钱袋子。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们将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种桑养蚕的农户,加大对桑农的培训力度,采取措施,不断改进种桑养蚕技术,提高产出率,让乡亲们能够得到更多实惠。”
在双江县,云南省林业规划所副总工程师张嘉宾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师刘发万在县政府礼堂和勐勐镇两个会场分别为311名干部群众培训授课。在勐勐镇会场,刘发万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为103名双江坝区的菜农举办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专题讲座。结合双江坝区的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优势,刘发万向参会干部群众讲授了芦笋的育苗、定植、幼株期及成株期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技术。沙河乡允俸村忙孝一组村民俸贵明听完讲座后说:“以前我们只认准种植洋芋,感觉每亩收获五六千元就满足了,今天听了讲座,让我耳目一新,依靠科技种植,每亩收入可以翻10倍,今后我们村应该引进芦笋来种植。”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学生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本次活动关注的重点,来自云南省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心理学会的心理专家们同时来到学校、医院,开展心理健康、青少年科技创新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和讲座。
云南省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叶存春为云县一中高二年级230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课。叶存春教授从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达到心理健康等方面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整个讲座将案例融于心理学知识当中,纠正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种种误解,突出了当前高中生的心理现狀、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培养等问题,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了解,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合作;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适度的行为反应;学会理解和谅解,学会尊重别人”,做一个阳光的高中生。
云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陶云为临沧师专的500多名师生带去了题为《跨越人生的激情》的心里讲座。陶云教授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动式的讲座引起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大学生活意味着什么?面对困惑怎么办?有没有就业压力?有多少人谈过恋爱的请举手?一连串的问题得到学生热烈反应。陶云教授接着从心理影响的能力、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等方面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陶云教授引导大学生不但要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知识,还要学会思想,建立起人生的高起点,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创新。面对纠结和困惑,要学会做心理调适,要多做“有氧运动”,自我调节,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陶云教授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百名专家科技下乡”活动,是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云南省科协为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以为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展示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和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为目的,积极搭建科技专家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之一。通过此次“科技下乡”活动,倡导大众树立低碳生活绿色理念,推动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云南省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编辑:毛剑锋 周)
关于举办2011年通州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