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宫颈癌细胞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宫颈癌细胞范文(精选10篇)

宫颈癌细胞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宫颈癌Caski细胞由作者实验室保藏;华蟾素注射剂由安徽金蟾制药厂提供 (批号:010602) 。

1.1.2 试剂

MTT细胞增殖试剂 (Promega公司) ;细胞色素C抗体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 ;活性氧 (ROS) 检测试剂盒 (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

1.1.3 仪器

EPLCS XL流式细胞仪 (Becman Coulter公司) ;Infinite TMF200多功能荧光酶标仪 (瑞士Tecan集团公司) ;Gel Logic-200凝胶成像仪 (Kodak公司) ;全波长酶标仪 (Thermo Electron公司) 。

1.1.4 培养基

细胞培养液RPMI 1640 (美国Sigma公司) 。

1.2 方法

1.2.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收集生长状态良好的Caski细胞, 调整细胞浓度至4107个/L, 接种到96孔板内, 每孔容量为100μl。待细胞贴壁后, 去除上清, 于孔内加入不同浓度的华蟾素/RPMI 1640培养液100μL。继续培养24h、48h、72h后, 吸去上清, 每孔加入100μL浓度为2.0 mg/m L的MTT/RPMI 1640 (-) 培养液, CO2培养箱中4 h后终止培养, 吸去孔内上清, 每孔加入DM-SO 150μl, 振荡至结晶溶解, 多功能酶标仪下检测570nm处的OD值。细胞抑制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细胞抑制率=[1- (实验孔OD值-空白孔OD值) / (对照孔OD值-空白孔OD值) ]100%

1.2.2 DNA片段化分析

分别用0μg/m L和2.0μg/m L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72h, 收集细胞, 用DNA片段化裂解液500μL (50mmol/L TrisHCl p H 8.0, 0.5%Triton X-100, 20mmol/L EDTA) 在4℃裂解细胞20~30min, 12 000r/min, 离心10min去除细胞核, 上清转移至新的1.5m L EP管中。加入500μL酚/氯仿抽提核酸, 离心后转移上清至新的1.5m L EP管中, 加入1/10体积3mol/L醋酸钠 (p H 5.2) 和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 置4℃、30min后, 12 000r/min, 离心10min, 核酸沉淀用240μL 0.1SSC缓冲液溶解后, 加入10μL 10mg/m L DNase-free RNase, 37℃水浴30min, 加入2.0 mol/L的Na Cl至终浓度为1.0 mol/L, 等体积加入酚/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 最后用20μl dd H2O溶解DNA片段, 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3 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细胞用2.0μg/m L华蟾素处理12h, 去除细胞培养液, 加入含10μmol/L DCFH-DA的RPMI-1640无血清培养液。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孵育30min。去除含DCFH-DA的培养液, 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洗涤细胞3次。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细胞荧光的强度。

1.2.4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将生长状态良好的Caski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 37℃、5%CO2细胞培养培养24 h后,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处理细胞24h。收集细胞, 用含25nmol/L Dioc6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 置于37℃水浴中孵育30min。1 000r/min离心去上清, 1PBS洗涤细胞1次, 加PBS重悬细胞, 调整细胞密度后, 按等细胞数接种于96孔板中, 用多功能荧光检测仪检测每孔的荧光值。

1.2.5 FCM检测细胞凋亡

0μg/m L和2.0μg/m L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48 h后, 收集细胞去上清, 加入500μl固定液 (每毫升含无水乙醇0.8m L, 0.5mol/L EDTA 0.1m L及PBS 0.19m L) , 4℃固定过夜, 1PBS洗涤细胞后, 加入500μl细胞打孔液 (每毫升含PBS 0.85m L、10mg/L RNase 50μL及1%Triton X-1000.1m L) 和0.5 g/L PI染色液100μl, 室温避光反应30 min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

1.2.6 Western印迹法分析细胞色素C

不同浓度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48h, 收集细胞, 1PBS洗涤, 加入细胞裂解液 (70mmol/L sucrose、10mmol/L HEPES p H 7.2、0.2 mmol/L EGTA、210mmol/L D-mannitol、5mmol/L sodium succinate、1%Cocktails-PIS和100μg/m L digitonin) , 细胞在室温裂解5min后, 700r/min、离心10min, 将上清转移至新的EP管中, 12 000r/min, 离心10min去除线粒体, 上清中的蛋白制样后, 经15%SDS-PAGE分离, 转至PVDF膜上。4℃、5%脱脂奶粉封闭过夜, 加入1TBST (0.05%Tween-20, p H 7.4、150mmol/L Na Cl和20mmol/L Tris-HCl) 稀释鼠抗人细胞色素C (1:500) , 室温孵育2~3h, 然后加入TBST稀释的羊抗鼠-HRP (1∶3 000) , 室温孵育1 h, 化学发光显色。

1.2.7 统计分析

华蟾素处理组和对照组统计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 实验数据以mean±SD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的半数抑制剂量 (IC50) 利用SPSS Probit模块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华蟾素对Caski细胞生长的影响

MTT分析结果显示, 华蟾素在浓度大于0.5μg/m L时, 对Caski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 且这种抑制随着药物浓度增大和药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即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表1) 。在处理时间为48h的条件下, 华蟾素IC50为1.68μg/m L。

Note:x±s, n=4, *P<0.05, **P<0.01νs 0μg/m L cinobufacini group.

2.2 华蟾素诱导Caski细胞凋亡

2.2.1 华蟾素诱导Caski细胞的DNA片段化

分别从对照组和2.0μg/m L华蟾素处理72h的Caski细胞中分离胞浆DNA, 1.5%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实, 与对照组相比, 经华蟾素处理后可诱导凋亡细胞出现典型的梯度排列的DNA Ladder (图1) 。

2.2.2 华蟾素增加细胞内ROS含量

细胞内高活性氧 (ROS) 水平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华蟾素对Caski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作用于Caski细胞12h后, 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内ROS含量的改变。实验用能与ROS发生化学反应的荧光探针DCFH-DA对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后, 荧光显微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华蟾素作用于Caski细胞后, 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升高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 (图2) 。

2.2.3 华蟾素影响人宫颈癌Caski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和跨膜电位降低是细胞凋亡早期的不可逆事件。为分析华蟾素对Caski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24h后, 用荧光染料Di OC6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结果表明:华蟾素可显著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并对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 (图3) 。

2.2.4 流式细胞术测定华蟾素对Caski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分别收集2.0μg/m L华蟾素处理48h和对照Caski细胞,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显示, 2.0μg/m L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后, 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而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性下降, 同时出现亚凋亡峰 (凋亡细胞) , 提示华蟾素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而影响Caski细胞的正常生长, 并同时诱导Caski细胞发生凋亡 (图4) 。

2.2.5 Western Blot分析华蟾素对Caski细胞胞浆中Cyt-C水平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48h后, Western Blot分析Caski细胞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 华蟾素能够促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细胞浆中释放, 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 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逐渐增加 (图5) 。

1.Control Caski cells;2.Caski cells treated with 2.0μg/m L cinobufacini;3.DNA marker.

1-5:Caski cells treated by 0μg/m L, 0.5μg/m L, 1.5μg/m L, 2.0μg/m L, 3.0μg/m L cinobufotalin, respectively.

A:Each bar presents the x±s (n=3) ;*P<0.05, **P<0.01 vs 0μg/m L cinobufacini group.B:Caski cells stained by Di OC6, a-d:Casi cells treated by 0, 1.0, 2.0, 3.0μg/m L cinobufacini, respectively.A: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as monitored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B: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ce.

A:Control Caski cells;B.Caski cells treated by 0, 2.0μg/m L cinobufacini.The arrow indicates the position of sub-G1.

1:Control Caski cells (0μg/m L cinobufacini) ;2-4:The Caski cells treated by 1.0μg/m L, 1.5μg/m L, 2.0μg/m L cinobufacini respectively.A:Western blotting result;B:Cytochrome c/μ-actin ratio.

3 讨论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常见恶性肿瘤, 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9]。目前, 化学治疗仍然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现有的大多数化疗药物在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人体正常细胞亦会造成损害, 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研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项研究表明华蟾素, 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及抑制肿瘤微血管的形成等发挥抗肿瘤效应[10,11]。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药华蟾素所含的活性成分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影响, 结果发现, 华蟾素能显著性抑制Caski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呈浓度与时间的依赖性。随后我们从细胞凋亡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华蟾素抑制Caski细胞增殖的机制。染色体DNA片段化降解是凋亡细胞的典型特征, 本实验发现, 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后, 在胞浆中出现大量梯度性排列的小DNA片段, 提示华蟾素处理诱发了染色体DNA的降解, 并且这些降解后的小片段DNA分子通过核膜进入到细胞浆中。流式细胞分析也发现, 华蟾素处理不仅使Caski细胞发生凋亡 (出现亚凋亡峰) , 还能抑制细胞周期, 将细胞阻滞与G2/M期。细胞凋亡主要有外源性细胞凋亡和内源性细胞凋亡两大类, 而线粒体在内源性细胞凋亡的发生中占据中心地位[12,13]。本研究发现, 华蟾素处理Caski细胞后, 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大量释放进入胞浆之中, 作为一种关键的促凋亡蛋白, 胞浆中细胞色素C将启动一系列的级联反应, 最后活化Caspase类蛋白酶, 导致细胞凋亡发生。活性氧 (ROS) 是已知能激发细胞凋亡的重要应激分子, 本实验的分析发现, 华蟾素能大幅度增加Caski细胞中的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这可能是华蟾素能诱导Caski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华蟾素能显著性抑制Caski细胞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而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分裂有关, 具有用于宫颈癌临床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华蟾素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鉴定凋亡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细胞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 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变化, Dioc6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华蟾素能显著抑制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 抑制效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其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值 (IC50) 为1.68μg/mL;华蟾素可诱导DNA片段化, 升高细胞中活性氧 (ROS) 含量、促进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向胞浆中释放, 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同时抑制细胞分裂, 将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华蟾素能显著性抑制Caski细胞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而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分裂有关, 具有用于宫颈癌临床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宫颈细胞学检查 第2篇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为宫颈病变首选的初筛方法,也是对宫颈癌筛查最为有效的方法,如果大范围、规范地开展TCT,并随之科学规范地诊断、处理、随诊,可以显著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如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用TCT配套的毛刷,取材的部位应在宫颈外口的移行带区域。取材后将毛刷置于TCT特殊的液体瓶里搅拌,尽量获得取材的脱落细胞。标本在实验室处理后由计算机阅片结合细胞学专家的鉴别,最后得出结论。

取材时要求患者24小时内无性交或清洗阴道;非月经期;停用阴道内抗生素或抗霉菌药1周后;在进行阴道双合诊检查前进行。对于绝经期前后或宫颈治疗等原因使鳞柱交界部上移,以及宫颈腺癌可能原发于宫颈管,可以同时加取宫颈管的涂片,以提高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如何评价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

TCT的报告系统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①标本量对诊断评价的意义,满意(>40%为满意)、不够满意或不满意。②诊断范围,正常、良性细胞改变或上皮细胞异常。③描述性诊断,包括伴有感染的良性细胞改变、反应性或修复性改变。④上皮细胞异常包括对诊断无决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001年Bethesda 系统在ASC中除了ASC-US,另增加了不能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igh)。其高危性处于ASCUS与HSIL二者之间。⑤腺细胞异常,包括对诊断无决定意义的非典型腺细胞、子宫内膜细胞、宫颈内膜腺癌、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外、非特异性腺癌。⑥激素评估(仅在阴道细胞涂片时使用)。

宫颈细胞涂片诊断的准确性,国外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为67%~929%。国内统计为843%~934%。总的说来,宫颈细胞学涂片诊断HSIL和浸润癌的特异性较高,但对于LSIL的特异性较低,目前虽无假阳性的具体统计,过度诊断的病例并不少见。宫颈细胞学涂片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国外统计其假阴性率可在20%左右,其发生主要与取材的技术和是否及时固定有关。

如何诊断、治疗及随诊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

鳞状细胞病变:①ASCUS:有关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处理。《指南》推荐的对于ASCUS处理包括三种方案:重复两次宫颈细胞学涂片,立即阴道镜检查,以及对高危亚型HPV的DNA检测。a如选择重复细胞学涂片的方法,应间隔4~6个月对患者进行重复的宫颈细胞学涂片。重复结果仍为ASCUS或更高等级的细胞异常,立即行阴道镜检查。连续2次重复结果均为正常,转入常规的细胞学筛查(见图1)。b.如选择立即阴道镜检查,未发现CIN者,随诊12个月时重复宫颈细胞学涂片。发现CIN则按相应原则处理(见图2)。c.如选择高危亚型HPV的DNA检测,对结果阴性者,随诊12个月时重复宫颈细胞学涂片。结果阳性者,则行阴道镜检查。如阴道镜下的活检未发现CIN,分别在随诊6个月和12个月时,重复宫颈细胞学涂片;或在12个月时重复高危亚型HPV的DNA检测。如重复出现ASCUS或更高等级的细胞异常,或HPV阳性,应重复阴道镜检查(见图3)。②ASCH:《指南》推荐的对于ASCH处理为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未发现病变,建议再次复习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检查的结果,如与前不同,按相应的原则处理。如仍为ASC-H,分别在随诊6个月和12个月时,重复宫颈细胞学涂片;或在12个月时重复高危亚型HPV的DNA检测。如重复出现ASC-H或更高等级的细胞异常,或HPV阳性,应重复阴道镜检查。为了避免过度治疗,诊断性的电切(LEEP)不应常规用于缺乏组织学CIN证据的ASC-H治疗(见图4)。③LSIL:推荐阴道镜检查下的宫颈活检。如检查操作满意,移行带清晰,还应行宫颈管活检,特别对无肉眼可见病变的病例。对于未暴露出移行带的不满意阴道镜检查术,应行宫颈管活检。上述检查未发现CIN,分别在随诊6个月和12个月时,重复宫颈细胞学涂片;或在12个月时重复高危亚型HPV的DNA检测。如重复出现ASC-US或更高等级的细胞异常,或HPV阳性,应重复阴道镜检查。诊断性的电切(LEEP)不应常规用于缺乏组织学CIN证据的LSIL治疗。a.阴道镜检满意:见图5。b.阴道镜检不满意:颈管活检(-)——细胞学及HPV。④HSIL:对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处理为阴道镜检查下的宫颈活检和宫颈管活检。对于组织学证实CIN的HSIL,按宫颈组织学异常的2001临床处理指南治疗。如阴道镜结果满意,活检仅为CINⅠ,建议再次复习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检查的结果。重复阅片的结果支持HSIL,或不能再次复习,对非孕期者建议行宫颈诊断性切除术。对于阴道镜检查也提示HSIL者,可首选宫颈诊断性切除。对这类患者可省略宫颈管活检。对于缺乏组织学CINⅡ和Ⅲ证据的年青生育期妇女的HSIL,可以选择间隔4~6个月复查细胞学和阴道镜的方法随诊1年,如疾病进展再按相应的原则处理。

HSIL——阴道镜检及颈管活检。

腺细胞病变:推荐所有类型的AGC和AIS都应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管活检。对于>35岁或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的年轻妇女,还应行子宫内膜活检。阴道镜检查未发现浸润癌,对于倾向恶性的AGC或AIS应采用冷刀锥切。阴道镜活检仍为非典型腺细胞,每4~6个月随诊宫颈细胞学涂片,连续4次阴性转入常规筛查。

AGC或AIS——阴道镜检,镜下活检及颈管内活检。

宫颈癌细胞 第3篇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WHO报道, 目前约有78%的患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 虽然宫颈癌筛查、诊疗技术得到了长足进展, 使一些宫颈癌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的诊治, 但其在中国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1]。宫颈癌目前已成为女性肿瘤致死的第二位原因, 其5年生存率不足60%。许多临床研究提示, 肿瘤的病理分期、类型、肿瘤直径等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近期, 有研究发现, 炎症在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外周血细胞种类、炎症细胞因子等[3]。一些研究表明, 术前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 是肺癌、胃癌患者预后指标, 高NLR值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4], 但其与宫颈癌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246例不同术前NLR水平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探讨术前N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05年7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46例, 年龄29~62岁, 平均年龄 (46.9±3.1) 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前已接受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措施者;围手术期死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入院前1个月有感染性疾病者。

1.2NLR的测定及分组根据相关文献资料[5]进行测定, 术前1 周采集患者血标本, 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 计算NLR。246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正常。术前NLR均值为2.94±1.70。根据ROC曲线, 结合敏感度和特异度, 最佳分界点为3.57。将NLR≤3.57患者112例纳入低NLR组;NLR>3.57的患者134例纳入高NLR组。

1.3随访情况随访采用电话及信件方式进行, 术后第1年内每隔3个月复查1次, 术后第1~2年内每隔半年复查1次, 术后第3年后每隔1年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腹部超声、盆腔超声、CA125 检测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根据上述复查结果任何一项或超过一项可诊断为复发。宫颈癌术后复发指大体肿瘤被完全切除且切缘病理阴性, 术后复查新发肿瘤灶。随访时间截止2015年4月, 随访时间为5~7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随访时间结束时仍存活及失访时数据作为最后数据进入统计分析。无复发生存期指术后第1天到再次出现新的肿瘤灶或死亡的时间;总生存期指术后第1天到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描述,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高NLR组在年龄≤50岁、肿瘤大小>4cm、FIGO分期分布在Ⅲ或Ⅳ期、病理类型为腺癌、病理分级为Ⅲ、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在深间质、HPV感染阳性、CA125≥35U/ml方面比例明显高于低NL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累及脉管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两组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高NLR组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 (10.6±3.2) 个月、 (28.2±5.0) 个月;低NLR组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 (22.7±3.9) 个月、 (63.9±6.3) 个月。高NLR组的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明显短于低NL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31, 49.539, P=0.00) 。

2.3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将患者年龄、肿瘤大小、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累及脉管、HPV感染阳性、CA125水平及NLR值纳入Cox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FIGO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NLR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P<0.05) , 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对肿瘤的深入认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肿瘤与炎症细胞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肿瘤相关炎症细胞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 因此对肿瘤患者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炎症细胞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其中中性粒细胞能释放某些炎症因子, 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及抗凋亡因子 (NF-κB) 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7], 同时趋化其他炎症细胞参与和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引起氧化损伤, 诱发DNA基因片段突变, 改变肿瘤微环境, 加剧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变, 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8]。

肿瘤相关中性细胞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 从而减弱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9]。而宫颈癌患者机体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和癌细胞所释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减少和功能减弱。近期许多研究表明, 外周血淋巴细胞可用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9]。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及抗肿瘤免疫的主要物质之一, 其减少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 (IL) -2、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加重炎症反应程度。由此可见, 肿瘤患者NLR值越高, 其预后越差。Kobayashi等[10]研究表明, 高NLR时, 肿瘤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引起淋巴细胞诱导肿瘤免疫功能降低的原因。高NLR的胃癌、肝细胞癌、卵巢上皮癌等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低NLR者差[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较高NLR的宫颈癌患者年龄≤50岁、肿瘤大小>4cm、FIGO分期分布在Ⅲ或 Ⅳ 期、病理类型为腺癌、病理分级为 Ⅲ级、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在深间质、HPV感染阳性、CA125≥35U/ml的比例明显高于低NLR组, 说明术前NLR水平与宿主因素及肿瘤本身特征有关。肿瘤体积大、患者年龄较小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小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高, 盆腔血液供应充足, 利于肿瘤生长引起[12]。 Ⅲ 或 ⅣFIGO分期、腺癌、Ⅲ 级病理分级、有淋巴结转移、深间质浸润、HPV感染阳性、CA125≥35U/ml多表明患者肿瘤负荷较大, 机体免疫功能较低, 提示预后不良。 进一步研究发现, 高NLR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较低NLR组明显缩短,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 FIGO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NLR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张维维等[13]报道, 采用NLR值可对CA125 阴性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 且能预测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结合本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 NLR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其联合CA125 既能对宫颈癌进行早期的筛查, 还可作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宫颈癌细胞 第4篇

方法 对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异常的251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诊断为标准,分别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以及阴道镜、细胞学联合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CIN灵敏度为25.0%,特异度为92.4%,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92%;阴道镜诊断CIN灵敏度为52.5%,特异度为87.7%,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5%。阴道镜与细胞学并联诊断灵敏度为82.5%(66/80),特异度为93.6%(160/171),与病理符合率为90.0%,与单纯阴道镜、单纯细胞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单纯阴道镜诊断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阴道镜联合宫颈脱落细胞学并联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关键词】 阴道镜;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51-02 中图分类号:R 71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16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其最严重的结局是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本文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脱落细胞学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l月在我院门诊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 检查发现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上的患者251例,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活检送病理检查。患者年龄23~61岁,平均(35.99±11.83)岁。孕0~8次,产0~6次,性生活为3~30年;绝经者已绝经的时间1~20年。其中宫颈糜烂者167例,宫颈光滑者84例。临床表现:接触性出血21例,不规则阴道出血20例,白带异常72例,无明显症状的妇科普查者138例。

2.TCT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将宫颈表面分泌物拭净,用细胞刷置于宫颈管内,达宫颈外口上方10 mm左右,在宫颈管内旋转5周后取出,将刷上标本洗脱于ThinPrepR保存液瓶中,并用ThinPrepR2000处理器制片后进行巴氏染色和TBS分级。结果判断采用Bethesda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分为:①正常范围(within normal limits,WNL);②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a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③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GUS);④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owgrade 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⑤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⑥鳞状上皮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⑦腺癌。

3.阴道镜下检查及活检 采用美国welch Allyn公司的电子影视阴道镜检测系统,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常规暴露宫颈,阴道镜下涂抹5%冰醋酸,观察宫颈转化区的上皮、血管的细微变化,对出现醋白上皮、白斑、点状血管、镶嵌、异形血管、碘阴性区等病变区域进行活检,活检深度应足够以获取适当的间质组织,不满意阴道镜者行常规3、6、9、12点活检,所有的组织送病理检查。部分细胞学检查阳性而阴道镜下检查宫颈未见明显异常者,行宫颈搔刮,并分多点活检。采用Reid评分系统,以阴道镜的4个征象,即边界、颜色、血管和碘反应作为评分定级标准,量化阴道镜图像诊断。总分0~2分为HPV感染/CINⅠ,3~5分为CINⅠ~CINⅡ,6~8分为CINⅡ~Ⅲ。

4.分析方法 以组织病理诊断为标准,分别将TCT检查结果以及阴道镜、TCT联合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将TCT及阴道镜报告为LSIL及以上者定为筛查阳性,病理报告宫颈炎者作为阴性,病理结果中CIN与宫颈癌作为阳性。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软件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CIN灵敏度为25.0%(20/80),特异度为92.4%(158/171),假阳性率为7.6%(13/171),假阴性率为75.0%(60/80),正确诊断指数为17.4%,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9%(178/251)。见表1。阴道镜诊断CIN灵敏度为52.5%(42/80),特异度为87.7%(150/171 ),假阳性率为 12.3%(21/171),假阴性率为47.5%(38/80),正确诊断指数为40.2%,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5%(192/251)。见表2。单纯阴道镜诊断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01,P>0.05)。阴道镜与细胞学并联诊断CIN灵敏度为82.5%(66/80),特异度为93.6%(160/171),假阳性率为6.4%(11/171),假阴性率为17.5%(14/80),正确诊断指数为76.1%,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226/251),与单纯阴道镜、单纯细胞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29.21%和16.53,P均<0.01)。见表3。

讨论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局限于子宫颈上皮内的一组癌前期病变,是宫颈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阶段。CIN及早期宫颈癌患者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少部分有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及白带异常等表现,妇科检查仅见宫颈糜烂。因此,对CIN及早期宫颈癌的尽早诊断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 

宫颈细胞学检查已普遍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传统的巴氏涂片有一定的假阴性率,而TCT检查弥补了巴氏涂片的缺点,可制成均匀薄层涂片,薄片中的细胞结构和背景清晰,易鉴别,不易漏诊,提高了细胞学诊断的符合率。TCT检查操作简单、无创、可以重复,易被患者接受。但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参考指标,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假阳性率,本研究发现假阳性率为7.6%,假阴性率为75.0%;CINⅠ~CINⅢ级患者中,TCT检查为ASCUS有60例,占23.9%(60/251),这与文献报道[1]在ASCUS患者中有10%~20%为高度病变相仿。

阴道镜检查是利用光学放大技术,观察宫颈的形态学变化,可以发现醋酸白色上皮、镶嵌、点状区及异形血管等。阴道镜能见到完整转化区时,采用Reid的评分可以提高阴道镜的诊断准确性,超过液基细胞学的诊断符合率[2]。对于宫颈脱落细胞学阳性患者,阴道镜检查可提供准确的活检部位,在异常图像区定点活检宫颈上皮,从而大大避免活检的盲目性,提高活检阳性率。阴道镜检查可以弥补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不足,在筛查中应用使诊断准确率提高。而对TCT结果提示异常者,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宫颈表面无异常者,或可疑宫颈管内病变者,应搔刮宫颈管同时常规分点活检以免漏诊[3]。本研究阴道镜诊断符合率略高于TCT诊断符合率,且有1例宫颈癌患者在TCT检查中未发现,通过阴道镜检查发现。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查,两者并联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率,降低漏诊率。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宫颈癌是互补的方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对细胞的性质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不能定位;而阴道镜检查是对病变引起的局部上皮及血管形态学改变的观察提出诊断,并提出可疑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弥补了细胞学检查不能定位的缺陷[4]。两者互补,可提高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最大限度的避免漏诊。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宫颈脱落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以及阴道镜下对宫颈表面血管和形态的观察以评估病变,两者并联检查,可以互补,能明显提高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及时进行相应治疗,这对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1):47-49.

[2]张 健,刘晶慧.阴道镜结合液基细胞学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率[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80-4781.

[3]黄 楠,程 玲,丁永芬.TCT及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54-155.

[4]付 军,辛 海,华 沛.液基薄层细胞学/TBS检测方法、阴道镜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583-1586.

(收稿日期:2010-07-13 修回日期:2010-09-04)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共5427例,年龄21~70岁,平均36.2岁。细胞学筛查为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在本院进行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

1.2 法

1.2.1 液基细胞学取材

采用特制塑料刮板和颈管刷分别收集宫颈外口和颈管的脱落细胞,将收集的细胞洗入盛有Thinprep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高精密度过滤膜过滤,取滤后的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20 mm的薄层细胞于载玻片上,固定、巴氏染色后,由细胞病理学医师阅片诊断。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TBS分段系统[1]进行细胞学诊断。细胞学阳性诊断是指ASC及以上病变。

1.2.2 经阴道镜取病理活检

细胞学阳性或可疑阳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图像异常或碘不着色部位取活检。如果阴道镜下没有发现显著异常病灶,则在移行带3、6、9、12点处取活检。病理学诊断:(1)正常或炎症;(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CINⅠ、CINⅡ、CINⅢ);(3)浸润癌;(4)其他。

1.2.3 分析方法

以阴道镜活检诊断为标准,细胞学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结果对照。细胞学阳性诊断包括ASC以上病变,TBS系统LSIL相当于组织学的CINⅠ,HSIL相当于组织学的CINⅡ和CINⅢ。检测及统计分析采用双盲法。

2 结果

2.1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5427例受检样本中除14例为不满意样本外,其余5413例资料全部纳入分析。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者为5135例占94.9%,ASC为181例占3.3%,LSIL为63例占1.2%,HSIL为32例占0.6%,SCC为2例占0.04%。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共278例,阳性率为5.1%。

2.2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

278例液基细胞学阳性或可疑阳性的患者进行了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TCT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较高:LSIL为41/63(65.1%),HSIL为24/32(75.0%),SCC为2/2(100.0%)。TCT检出的181例ASC中,经组织学证实154例为炎症或其他,而余下的27例则为CIN和SCC。见表1。

3 讨论

液基细胞学技术是一种将脱落细胞保存在液体中,并通过特殊设备将细胞均匀分散贴附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的技术[2]。其取材方便,灵敏度及准确性均很高,属无创性检查,也是宫颈病变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本组病例中TCT筛查阳性检出278例,占5.1%。

近年欧美一些国家提倡使用的TBS诊断标准,用描述细胞形态的方法对细胞形态的改变进行报告,目前本法在我国一些大型医院也已逐渐推广使用。本组278例细胞学阳性患者中ASC为181例占3.3%,LSIL为63例占1.2%,HSIL为32例占0.6%,SCC为2例占0.04%。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应该看作是进行下一步检查的依据,起到确定哪些病人真正需要做阴道镜活检,哪些病人是不需要做阴道镜活检的作用。本资料液基细胞与阴道镜活检病理符合率较高,显示该技术对宫颈高度病变有较好诊断价值,为诊断早期宫颈癌前病变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组检测病例中,ASC所占比例最大,5413例TCT检测结果中ASC为181例,占3.34%。ASC意为鳞状细胞异常,表示那些比反应性改变更为严重的异常细胞,但在质或量上又不够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ASC可能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上皮细胞有关,但现有证据还不够充足。ASC可能包括不典型化生、修复、角化不良及萎缩性细胞改变。研究提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的妇女,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差异较大,可以是正常宫颈组织,也可以是炎症,还可以是早期浸润癌,CIN占较大比例,且有宫颈癌可能[3]。2001年版TBS方案允许有ASC诊断,但作为医院应努力保证标本制作的高质量,细胞病理学医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读片水平,尽量减少这种诊断。对于ASC,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应根据患者经济、随访条件及高危因素决定下一步诊治方案,建议患者及时复查或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活检。

参考文献

[1]Solomon D,Davey D,Kurman R,et al.The 2001 Bethesda System: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JAMA.2002,287(16):2114-2149.

[2]乐杰.妇产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2.

宫颈癌细胞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本市一项目县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人员24 313例, 所有人员均为已婚女性, 年龄35~64岁, 平均40.6岁。其中35~39岁9624例, 40~49岁12 423例, 50岁以上2266例。

1.2 方法

充分暴露被检查人员的宫颈, 用棉球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擦净, 以宫颈外口为中心, 采用木质刮板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的交界部位刮取一周, 然后将刮取出的物体均匀抹在载玻片的三分之一处, 随后将载玻片放到无水乙醇中持续30 min, 最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进行阅片[3]。需要注意的是在刮取标本的时候, 有宫颈糜烂的患者应该在糜烂边缘和正常组织交接部位刮取标本, 有白带增多的人员要首先采用棉球将黏液轻轻擦去, 然后刮取标本。在宫颈病例活检中采用的主要是钳取法, 在阴道镜的帮助下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选择单点钳取或者是多点钳取, 将钳取的组织固定在10%的甲醛溶液中, 经过石蜡包埋后制片、阅片。

1.3 细胞学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诊断标准按照全国宫颈癌防治协会的规定, 以巴氏分级法和TBS描述为依据, 采用以下五种诊断报告形式。Ⅰ级 (诊断未发现核异质细胞) :背景干净, 存在正常的上皮细胞。Ⅱ级 (存在轻度核异质细胞) :有炎症表现, 且上皮细胞核略微增大, 染色质呈现细粒状, 可见胞浆内空泡和核周晕以及小核仁。Ⅲ级 (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 :上皮细胞核可观察到增大, 染色质表现出增粗、深染。多见修复细胞和生化细胞。Ⅳ级 (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 :核浆比例不平衡、上皮细胞呈现明显异型, 核有明显增大症状, 核大小不一、深染, 染色质有明显增粗现象。Ⅴ级 (看见癌细胞) :在涂片中能够看见典型的散的或者是成团的癌细胞, 细胞恶性调整明显, 数量较多。对于在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的患者需要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活检。

2 结果

2.1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经过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24 313例报告中未见核异质细胞7999例 (32.90%) 。轻度核异质细胞15 974例 (65.70%) , 340例 (1.40%) 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在34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中, 35~39岁102例 (30.0%) , 40~49岁158例 (46.5%) , ≥50岁80例 (23.5%) , 详见表1。

2.2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病理活检结果

5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 进行宫颈活检发现CINⅠ级13例, CINⅡ~Ⅱ级28例, 5例原位癌, 7例浸润癌。在5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患者中30~40岁患者中检出浸润癌1例, 41~50岁患者中检出原位癌1例, 浸润癌2例;51~60岁患者中检出原位癌2例, 浸润癌2例, 在60岁以上患者中检出原位癌2例, 浸润癌2例。详见表2。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来看女性宫颈癌是第二大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 就我国而言, 每年有大概10万女性发病, 此类疾病对女性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慢性宫颈炎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 也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发因素, 慢性宫颈炎中较为常见的是宫颈糜烂, 宫颈癌是一个可防治的疾病, 经过早期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必须重视妇科普查工作, 对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阻断癌症的病变进程, 从而避免慢性宫颈炎发展成为宫颈癌[4]。

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能有效发现宫颈疾病。此种检查中被检查人员承受的痛苦较小, 无损伤, 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 价格低廉, 适于在各个地区开展[5]。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必要的时候要辅以宫颈活检对可疑病例进行确诊。在本组研究中, 24 313例报告中未见核异质细胞7999例 (32.90%) , 轻度核异质细胞15 974例 (65.70%) , 340例 (1.40%) 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相对较高。

在临床中应用宫颈刮片脱落检查宫颈癌中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检查技术, 如宫颈液基超薄制片技术、刮片电脑分析技术等, 通过提高制片和阅片的质量, 减少漏诊率。要降低宫颈癌对女性健康的威胁, 需要每年对已婚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建立病例档案, 有效保护女性的生命健康。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三阶梯中的第一项检查, 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后更要规范操作, 提高制片和阅片的质量, 减少漏诊率, 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 降低死亡率, 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通过对24 313例妇女的宫颈刮片进行分析, 探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普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巴氏涂片、人工镜检方法筛查, 以TBS分级系统标准报告诊断结果。结果:24 313例报告中未见核异质细胞7999例 (32.90%) , 轻度核异质细胞15 974例 (65.70%) , 340例 (1.40%) 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5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 进行宫颈活检发现CINⅠ级13例, CINⅡⅢ级28例, 5例原位癌, 7例浸润癌。结论:采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妇女宫颈癌的检查操作简单, 准确率高, 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慢性宫颈炎

参考文献

[1]李燕.宫颈刮片12888例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的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2) :76-77.

[2]吴恩纲.宫颈刮片22566例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9) :1132-1133.

[3]贾兴盛.宫颈刮片9852例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的结果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2 (4) :490-491.

[4]康平, 王贞, 袁瑜.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6) :839-840.

宫颈癌细胞 第7篇

1 项目方案

由江苏省人口计生委成立领导小组,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鼓楼医院为项目参加单位。各项目区县 (市) 相应成立本地区项目领导小组, 负责本地区项目工作的实施。省计生科研所、南京 (福山) 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包括建立各级检查监督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1.1 抽样方法

1.1.1 项目点的选择: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项目点。按苏南、苏中和苏北分为3层, 各层按1/3的比例抽取项目县。全省共107个区县 (市) , 共抽取37个区县 (市) 作为项目点, 各项目县随机整群抽取项目乡镇, 对抽取项目乡镇的全部35~65岁的妇女进行普查, 各县分年度按计划组织实施。

1.1.2 目标人群:

选择2006年12月1日零时止年满35~65周岁常驻已婚妇女为筛查对象。本项目共筛查80万名35~65周岁的已婚妇女, 对其中20万名进行隔年复查, 复查比例为25%, 截止2011年项目结束, 共筛查35~65周岁已婚妇女100万人次。各项目县接受调查的人数按照该项目县35~65岁的妇女人数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在全省35~65岁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配。

1.1.3 调查对象筛查前要求:

处于月经期的妇女不能进行妇科检查及取样;检查前3天妇女禁止阴道内用药、冲洗;检查前3天妇女禁性生活;宫颈切除者不参加取样。

1.2 现场组织

采取宫颈筛查项目与生殖道感染防治普查 (RTI) 工作同时进行。现场分为接待登记区、问卷区和体检区 (包括体检室、妇检室) 3个功能区。具体为:

1.2.1 接待登记:

对调查对象进行登记, 登记筛查序号及对象编码, 避免重复;发表:35~65周岁的已婚妇女发表2张, 小于35岁的已婚妇女发表1张;

1.2.2 问卷调查区:

35~65周岁的已婚妇女接受“子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表”的问卷调查;

1.2.3 体检区:

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妇科检查:35~65岁的已婚妇女做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及宫颈刮片, 小于35岁的已婚妇女做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B超检查和乳腺仪检查以及盆腔、乳腺情况的检查。

1.3 检查结果报告

1.3.1 35~65岁已婚妇女宫颈刮片检查结果报告, 由省“生育健康科技发展中心生殖健康筛查中心”出具, 并按项目点反馈;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 由专人将阳性结果送达筛查对象, 做好随访和后续服务。现场的其他检查结果由项目点负责发放, 并提供后续的服务;

1.3.2 小于35岁的已婚妇女的检查结果报告由项目点负责发放, 并提供后续的服务。

2 项目方案的实施

2.1 项目操作流程

2.1.1 注册登记:

35~65岁符合条件的当地所有妇女。

2.1.2 组织发动:

包括告知筛查注意事项, 如时间、地点和联系人;带好身份证/妇女信息卡;记好末次月经日期。

2.1.3 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

签署知情同意书, 告知参加筛查的权益;告知调查询问及体检流程;领取调查问卷和体检表格。

2.1.4 询问调查、体检、标本采集及处理:

基本情况的调查:详细填写各项内容, 包括姓名、年龄、编号、避孕节育情况和病史等;妇女问诊、常见RTI的筛查和相关检查;宫颈细胞的取样、固定和保存。

2.1.5 实验室筛查:

标本通过快递送到省生育健康科技发展中心生殖健康筛查中心, 由南京 (福山) 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和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阅片并报告筛查结果。

2.1.6 筛查结果管理和随访:

对涂片筛查阳性和阴性的对象分类管理;对可疑病例给予复查、转诊、随访和跟踪服务;反馈筛查报告结果;提供健康处方。

2.2 实施步骤

2.2.1 实施前的准备:

完成项目文本、实施方案撰写及专家认证工作;完成项目工作指导手册编写;完成宫颈癌筛查相关表格的设计、知情同意书及预实验等;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2.2.2 人员培训:

包括项目点管理人员、调查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批培训。

2.2.3 具体操作:

⑴问卷调查:调查是掌握宫颈癌的流行现状, 制定适合我省计划生育系统的规范和制度。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目标人群的一般情况、月经史、婚孕史、卫生习惯、吸烟饮酒、避孕史和家族肿瘤史等。⑵体格检查:测血压、量身高体重、B超盆腔检查、全身和妇科检查。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颈刮片等 (体检完毕由妇检室服务人员审查有无漏项, 验收体检表) 。⑶标本的运输和接收:各项目县 (市) 指定专人负责本地区标本及相关材料的运输与接收, 并与当地申通快递公司联系并签订相关快递协议, 及时将采集的标本送到省生育健康科技发展中心生殖健康筛查中心细胞学实验室待检;接收时执行查对制度, 检查所有标本是否有明显的标识 (对象姓名、地区和编号) ;核对标本数和调查表格数是否一致, 并记录核对结果。⑷实验室筛查:巴氏涂片筛查技术及DNA定量分析诊断技术。2.2.4宫颈细胞取材要求:⑴病人取截石位, 用一次性无菌窥阴器, 插入阴道充分暴露子宫颈。⑵用一根去菌长棉拭子, 擦拭宫颈表面的黏液弃去。⑶将宫颈刷的中央刷毛部分轻轻地深插入子宫颈的通道内, 以便较短的刷毛能够完全接触到子宫颈。柔和的向前抵住采样器, 并按同一个时针方向转动扫帚状采样器5周整。⑷用宫颈采样器从载玻片的左侧约1/3处向右侧刷过一笔, 不需要重复刷, 厚薄须适宜。立即 (3秒钟之内) 把涂片放入95%的酒精固定液中, 固定30分钟。⑸每日上午、下午结束后, 检查医生和助手必须再次核对玻片编码和调查表编码顺序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将玻片毛面朝向自己, 依次装入标本盒中, 分别标明标本盒的序号。

3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3.1 数据处理

按项目设计要求对调查资料采用光电阅读机录入,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有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 , 并采用TBS系统报告筛查结果。

3.2 质量控制

质控除负责审查调查表外, 还需要审查体检表的质量及是否漏项, 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各功能区的工作人员 (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 , 必须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

4 随访及转诊的后续服务

阴道分泌物检查阳性的对象在当地进行治疗, 疑难病例进行转诊。

细胞学检查结果: (1) 细胞学检查阴性 (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 , 每年复查1次, 连续3年阴性, 可延长筛查时间间隔。但对有临床症状的妇女, 建议阴道镜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2) 炎症, 建议治疗; (3) 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 定期复查 (6个月) 。有条件的可进行阴道镜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做相应的处理; (4) 不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HSIL (ASC-H) , 建议阴道镜检查、活检; (5) 低级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不典型腺细胞和腺细胞癌建议阴道镜检查、活检; (6) 对患者的转诊及治疗情况进行重点随访; (7) 对癌症对象进行转诊治疗。

5 TCT技术及TBS系统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5.1 宫颈癌病变的趋势及防治

通过对就诊患者年龄的分布分析发现, 宫颈病变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 且趋于年轻化。宫颈病变的程度与宫颈炎症的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 宫颈癌筛查人群的范围要扩大, 针对有生育年龄的妇女子宫颈疾病的筛查仍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

5.2 TCT技术及TBS系统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宫颈及阴道脱落细胞学诊断的精确性依赖3个环节, 即标本的采集、染色技术和严格的阅片制度。液基细胞学薄层涂片技术, 又称为TCT技术, 是目前最先进的细胞学检查方法。TCT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薄层分布、形态清楚, 医生易于观察诊断, 对于低度的宫颈病变比传统的巴氏涂片的检出率提高了65%。TBS报告反映了当代对子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最新认识, 提出了统一的诊断术语, 对各种病变均有明确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而且面向临床, 对各种病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在提高我国妇科细胞学诊断水平的同时与国际诊断模式接轨。

5.3 TCT技术和TBS系统的临床应用

基层为降低成本采用玻片加95%的无水酒精固定代替液基, 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此项检查技术具有科学性、新颖先进性和经济实用性, 有利于子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能够使其在癌前病变时期得以诊断和治疗, 极大程度地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而且操作无创, 受检者无痛苦, 易于接受, 消除了患者就医的恐惧心理。

宫颈癌细胞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0例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 (HLA-A2) 阳性宫颈癌患者系我院妇科住院病例, 无其他合并症, 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且病变组织匀浆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确定HPV16阳性者 (因实验仅仅针对16型抗原特异性的检测, 故不检测是否合并其他亚型感染, 对照组方法一致) , 年龄28~54岁, 平均为41.2岁。正常对照组10例HLA-A2阳性女性为无性传播疾病史、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宫颈组织HPV16阴性者, 27~52岁, 平均为40.4岁。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FITC标记的鼠抗人CD8单抗和PE标记的重组HLA-A20201-HPV16E749-57五聚体购自英国Proimmune公司, 表位肽HPV16E749-57 (序列为:RAHYNIVTF) 由第三军医大学免疫研究所合成, PE-Cy5标记抗CD69、CD45RO单抗, 鼠IgG2a, FITC标记抗CD45单抗, 鼠IgG1, RPMI1640培养基, 胎牛血清等试剂由重庆辛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2 体内相关细胞的检测

抽取术前宫颈癌患者 (术后病理确定为Ⅰ期或Ⅱ期、PCR病原学检查符合条件者检查结果纳入统计) 和对照组个体外周血, 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液洗涤后重悬调节至2107/ml, 取50 μl细胞悬液加PE标记的五聚体复合物10 μl, 室温下避光染色20分钟, 洗涤后加FITC标记的抗CD8+单抗10 μl, 冰浴中孵育30 分钟, 2次洗涤并弃上清, 以2.5%甲醛固定液500 μl重悬, 经流式细胞仪Cell Quest自动软件获取并分析2105细胞/管, 五聚体和CD8+抗体染色双阳性细胞为HPV 16E7抗原特异性CTLs[4]。CD8+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和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按文献常规技术进行, 不需要五聚体技术的运用[5]。

1.2.3 表位肽体外诱生抗原特异性CTLs的检测

患者和对照组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 经RPMI 1640培养液洗涤后重悬调节至2106/ml, 加入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 以表位肽 (浓度为10 μg/ml) 刺激共3次, 每次间隔时间为1周, 每次刺激前均需洗涤和重悬PBMC并加入IL-2 (浓度为100 U/ml) , 最后一次刺激3天后, 检测HPV16E7抗原特异性CTLs[6]。

1.3 统计学方法

对检测结果, 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 进行非参数统计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 并予以分析。

2 结 果

患者及对照组体内CD8+细胞毒性T细胞 (CD8+) 、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CD8+CD69+) 、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 (CD8+CD45RO+) 、HPV 16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以及体外诱生的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见表1。

其中, 宫颈癌患者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体内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 (CD8+Pent+) 计数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统计结果分别为P=0.0801, P=0.4609, P=0.4473) , 但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CD8+ CD69+) 计数低于对照组 (P=0.0322) 、体外经抗原肽刺激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 (体外CD8+Pent+) 计数高于对照组 (P=0.0068) 。

3 讨 论

宫颈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妇科恶性肿瘤, 其病因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资料表明, 感染因素, 特别是HPV 16、18型的感染, 与发病密切相关。约90%以上的患者, 在肿瘤及附近组织可持续检测到与肿瘤发生极为相关的HPV两种非结构蛋白E6和E7[7]。作为一种良好的靶抗原, 该蛋白在CD8+CTLs介导的免疫治疗中作用非常关键。诱导抗原特异性CD8+CTLs的生成, 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是目前治疗性疫苗的主要目的[8]。检测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 特别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对于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的状况、治疗反应以及进行复发和预后分析极为重要。

传统的MHC-肽四聚复合物法能直接检测抗原表位特异性CTLs的比率, 而不需要靶细胞系统来评价CTL活性、活化及功能, 该技术的应用彻底地改变了抗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的研究方法, 解决了长期困扰免疫学界的诸多难题, 使抗原特异性CTLs活性检测达到特异、高效和直接定量的程度, 目前已成为检测这类细胞的金标准, 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9]。而重组的MHC五聚体能模拟特异性靶细胞表面的MHC I类分子-肽复合物, 识别并结合T细胞群中的抗原特异性CTLs, 以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检测其数量及功能, 从而更全面了解它们的表现性状。抗原特异性CTLs在外周血中数量较少, 因此检出率较低, 五聚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弥补以前检测手段的不足[10]。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尽管病毒感染后可以诱导体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增殖, 但比例较低。以表位肽在体外进行刺激, 可以明显提高特异性CD8+T细胞的诱生比例。治疗性肽疫苗尽管目前已经用于临床实验, 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1]。充分发挥五聚体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则有望成为临床的一种诊断工具, 检测体内针对HPV抗原特异性的CTLs, 对于早期诊断和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抗原特异性CTLs对肿瘤细胞显著的细胞免疫效应, 该检测亦可用于过继性免疫治疗和疫苗疗效的监测, 以及进行预后的判断分析[12,13]。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 (HPV16) 阳性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 了解其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采取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肽五聚体技术, 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8+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及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宫颈癌患者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体内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 (P=0.322) , 体外经抗原肽刺激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 (P=0.0068) 。结论: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数目减少, 表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抗原表位有效的诱导是提高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 运用五聚体技术检测宫颈癌患者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可初步反映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并有利于进行复发和预后分析。

宫颈癌细胞 第9篇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境下活检;宫颈癌病变;早期筛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99-02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乳腺癌。随着妇女HPV感染的增加,宫颈癌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从癌前病变到发展成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基本的防治策略[2-3]。本文就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结合在宫颈癌病变的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宫颈病变患者540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36.7岁。孕产1-6次,平均2.16次。均有性生活史,无既往宫颈手术史。症状为宫颈糜烂或接触性出血。

1.2 诊断方法

1.2.1 液基细胞学检查 观察患者子宫颈的情况,如果分泌物太多,使用干棉签擦拭干净后,将特制的宫颈取材刷沿宫颈口平行插入,然后沿着同一个方向转旋3-5圈,采集宫颈外口和宫颈管的脱落细胞,用德立森保存液制成标本薄片。采用TBS诊断系统报告结果:正常范围(WNL),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腺细胞(AGUS),腺癌(AC)。根据TBS系统,其中LSIL即CINⅠ,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

1.2.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主要根据四个征象来反应病灶是否存在异常,即病灶的颜色、边界形态、血管结构和碘反应。先用干棉签擦拭掉宫颈内过多的分泌物,初步观察后保留图像,再用3%的醋酸溶液做醋酸实验:在宫颈表面涂上3%的醋酸,1min后在镜下观察宫颈上皮的病变范围、色泽轮廓、血管形态及对醋酸的反应情况。然后做碘溶液试验,着色为碘试验阳性区。阴道镜检查诊断:图像为醋酸白色上皮,伴模糊镶嵌,拟诊为CINⅠ;醋酸白色上皮,磷柱交界区转化明显,边界较为清楚,拟诊为CINⅡ;醋酸白色上皮,同时出现点状血管镶嵌,边界清楚,碘反应阴性,拟诊为CINⅢ。

1.2.3 阴道镜活检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CINⅠ以上或者阴道镜检查出现异常,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用10%甲醛溶液固定活检组织送到病理科切片检查,追踪记录诊断结果。

1.3 诊断标准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诊断包括ASCUS以上病变,同时,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结果录入SPSS软件,经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对比,LSIL符合率为75.0%,HSIL符合率为82.3%,SCC符合率为100%,详细结果,见表1。

2.2 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24.2%,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的阳性率为81.7%,两者联合应用后检查的阳性率为93.2%,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 论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常规的筛查宫颈疾病的方法,它操作简单,患者不会感觉疼痛,使细胞的额变形率降低,提高了收集样本的效率,使病变的敏感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阴道镜检查可以将宫颈外观微小的变化放大,无创伤,可以重复检查,更容易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提高准确率和阳性率,降低疾病的漏诊率,在早期子宫疾病筛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单靠一种方法筛查结果并不精准,宫颈癌的早期筛查需要靠多种方法联合进行检查。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所发生的人群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由于宫颈癌发病的病程较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我院通过对妇科患者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结合筛查早期宫颈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

[2] 郎景和.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7,29(5):575-578.

[3] 罗晓琼,李妹燕,张彩湖.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醫学,2008,36(2):183-184.

宫颈癌细胞 第10篇

关键词:RKIP基因,宫颈癌,肿瘤细胞转移

有研究认为,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可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并且对宫颈癌研究报道,宫颈癌细胞转移后,淋巴结组织中RKIP表达呈下降改变,并推测RKIP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密切[1]。因此,本研究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ssRKIP cDN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宫颈癌细胞,观察RKIP基因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KIP基因与宫颈癌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择人宫颈癌细胞Caski细胞系,使用0.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和0.05CO2培养箱内培养,温度37℃。真核表达载体pcNDA3.1 (+)及含ssRKIP cDNA质粒,Matrigel基角质,牛血清清蛋白、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G410,羊抗人RKI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羊二抗。

1.2 方法

(1)筛选RKIP基因转染及阳性细胞。转染前Id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进行培养,达到细胞融合标准后使用转染试剂将pcNDA3.1 (+)及ssRKIP cDNA质粒转染到Caski细胞。48h后使用G418进行筛选。挑取G418抗性克隆,再根据之前浓度进行培养,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2)检测转染前后RKIP转染表达水平。将细胞裂解液加入转染及未转染细胞,保存30m in后离心处理,提取细胞总蛋白。将120g/L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加入30μg细胞总蛋白,将分离的蛋白转移至PVDF膜,放入脱脂奶粉室保存2h。再分别进行一抗室预温2h和TBST缓冲液洗膜三次,使用ECL试剂发光、显影和定影。结果使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以细胞转然前后RKIP蛋白与β-actin蛋白灰度值比值作为RKIP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回执细胞生长曲线,分析增殖能力;进行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克隆形成平均数,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最后进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并计数穿过膜的细胞数。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染前后RKIP基因表达

ssRKIP细胞、空载体pcDNA3.1 (+)及为转染细胞的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2.13、1.12和1.08,转然后ssRKIP细胞的RKIP蛋白表达水平上条明显,pcDNA3.0(+)细胞的RKI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详见图1。

2.2 转染前后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体外侵袭能力比较

ssRKIP细胞的克隆形成分数、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PcDNA3.1 (+)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PcDNA3.1 (+)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克隆形成指数和穿膜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细胞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原因,既往众多研究显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内生存率为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5~3倍[2],明确宫颈癌肿瘤转移的机制并阻断肿瘤转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甚至达到根治肿瘤目的。RKIP属于新型肿瘤抑制基因,国外对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研究研究已经证实,RKIP是一种新的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目前,有研究报道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上皮内瘤便组织的RKIP表达差异较小,而与宫颈癌变组织的RKIP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并低于宫颈癌变组织的RKIP表达水平,因而该研究推测RKIP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瘤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为进一步探讨RKIP基因在宫颈癌转移中的作用,本文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建立RKIP基因表达上调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分析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

目前,RKIP基因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也在不断被挖掘,最新研究报道,RKIP基因可用于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恢复RKIP表达可以改变肿瘤细胞恶性侵袭和肿瘤细胞的抗药性。并且国外已将Raf活性调节剂用于临床研究,并取得显著疗效[1]。本研究结果显示,RKIP基因转染后细胞吸光度值和克隆形成数显著低于未转染细胞,提示是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Caski细胞体外增值和锚定非依赖性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与部分研究相似,但也与部分研究结果不同,国外研究报道,RKIP基因对其无任何影响[5]。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RKIP基因表达上调导致细胞体位侵袭能力下降,表明RKIP基因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具有抑制效果。在RKIP基因上调表达后,Caski细胞替我增殖、克隆形成数、穿膜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细胞,提示,RKIP基因不仅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功能,还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6,7]。由于RKIP基因上调表达对原初肿瘤细胞生长不具有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RKIP基因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具有抑制效果,因此可初步推断RKIP表达基因可能是宫颈癌抑制基因[8]。

综上所述,RKIP基因可能属于抑癌基因,RKIP表达上调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效果,可作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1]吕庆凤,纪新强,王娟,等.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3.3:203-206.

[2]胡春杰,刘磊.RKIP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6):503-506.

[3]张晓梅.谷欢,严璐,等.RKIP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6):1-8.

[4]曾帆.伍家燕,高月.等.ALEXI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10:1447-1451.

[5]阳志军,俸艳英.张玮,等.FXRI基因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6):413-418.

[6]吕庆凤.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青岛:青岛大学,2013.

[7]王越.杨洁,高燕,等.RKIP基因与卵巢上皮性癌转移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7):522-528.

宫颈癌细胞范文

宫颈癌细胞范文(精选10篇)宫颈癌细胞 第1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材料宫颈癌Caski细胞由作者实验室保藏;华蟾素注射剂由安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