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价值论范文
广义价值论范文(精选5篇)
广义价值论 第1篇
一、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及相应分配理论的概念界定
(一)广义价值论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
广义价值论由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在他的著作《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以及《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原则》等书中都有详细的阐述。蔡继明提出:“根据广义价值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创造。”①也就是说,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劳动降格为一个生产要素,同资本要素、土地要素一同创造了价值。价值理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分配理论,关系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有什么样的价值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分配理论与之对应。在广义价值论的基础上,蔡继明教授与谷书堂教授共同提出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所谓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②这大体上也就是今天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的理论基础。
(二)狭义价值论及按劳分配理论
当我们看到“狭义价值论”这个名字时,或许感到陌生,其实所谓“狭义”只不过是与“广义”相对应的一种说法,狭义价值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劳动不是一种生产要素,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③。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者坚持的分配理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即劳动作是为衡量分配的唯一的标准。
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辩论无解
(一)来自广义价值论的各种质疑
其实,所谓广义价值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它只不过是200多年前法国人萨伊所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的一个翻版,但毕竟取了一个新鲜的名字,于是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学者抛出了种种观点,并对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提出了种种质疑。
他们认为劳动价值论无任何逻辑一致性的证明,比如,蔡教授写到“亚当·斯密曾以鹿和海狸的交换为例说明价值决定,认为,1只鹿之所以能和两只海狸相交换,是因为捕获1只鹿和捕获2只海狸耗费了同量劳动,因此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但是,他马上指出,“上述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规律,只适用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之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而在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积累产生以后的进步社会,价值就不是由劳动时间,而是由工资、地租和利润这三种收入决定了。”④由此,蔡教授认为在斯密的价值体系不是二元的,它其实仅存在一种价值理论,即生产费用论,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二元的价值论只是在不同的前提假设下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规定。我们通常认为亚当·斯密是相对较早地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但是广义价值论者否认了斯密在研究之初对于劳动价值论的认可,以此否认劳动价值论在斯密那里的存在。而从历史的观点与阶级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劳动价值论在亚当·斯密那里确实存在过,斯密之所以在价值理论上背离了他最初坚持的劳动价值论,无非是主体性在作怪。在斯密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时候,他所从属的资产阶级还不是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还需要辛苦的劳动,社会的统治阶级是无所事事的封建势力,而为了论证资产阶级存在的合理性,斯密才坚持劳动价值论。而当斯密所从属的资产阶级进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在斯密的有生岁月推翻了封建势力,成为统治阶级后,资产阶级不再需要辛苦的劳动,他们终于有了可以使唤的阶级———工人阶级,于是为再次论证资产阶级的合理性,斯密开始在价值理论上背离劳动价值论。因此,广义价值论者抛出的这个置疑其实是主体性的问题。
广义价值论者又认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指的是功能性分配,也就是基于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把各个生产要素所创造的收益转归各个生产要素所有者。广义价值论者认为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好一个“所有权”!谈到所有权的问题,笔者不禁要问:那个被你们叫作劳动力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者所创造的价值在谁那里?如果说资本所有者因其资本要素在财富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而昂首向前,那么劳动者为何尾随其后?因为劳动力并没有参与分配,它只是进行了可怜的交换;因为工资从来就不是收入,它只是成本。劳动仅仅是资本家手里的一种生产要素,它从来都没有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它仅仅是作为资本家购买到的一种生产要素而获得了资本家所支付的成本价格。
(二)主体性分析
诸如上面的辩论有很多,但是无论有多少辩论,都会限于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怪圈,都是无解的。作为一个劳动者,笔者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与学习者,初次接触广义价值论时,试图逐条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应《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那本书当中对劳动价值论的种种质疑。但后来发现,陷于这场无解的辩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着不同的主体性,对利益问题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主体性”的问题就是“我是谁”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置身于这个社会当中,不管你承认与否,你都具有主体性与阶级性,没有人是公平的使者,尤其是那些自称为是客观公正的代表全人类利益的学者们更是如此。“迄今为止,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分别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劳动者为主体。”⑤我们不应该流于谁对谁错的表面现象,应该对不同观点的提出者进行归类,首先明确一个学者的主体性与阶级归属,然后便可以明确他的观点的立场,他是为谁说话的。我们对现在的政治经济学者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代表资本所有者阶级的学者,与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学者。显然,当双方处于不同阶级主体辩论阶级主体利益时,辩论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不在于谁对,而在于你是谁。
三、走出辩论本身,接受理论与现实的考验
(一)强者为王
我们说不同主题之间就主体利益的辩论是无意义的,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谁主沉浮?强者为王!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在物质力量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上也占统治地位”,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人的文化。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最终能够掌握利益分配的话语权与主导权,这要看哪个阶级最终掌握了物质力量。中国历史上的“盐铁论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谈到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重农抑商”,农为本、商为末,但重农抑商的政策不是中国古代从来就有的,中国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的周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发达的商品经济,《周易》中有大量的关于商业活动的记载,春秋时的齐国,以发达的商业而称霸一时,战国时更是涌现了诸如范蠡、吕不韦等为代表的大商人。但中国的商品经济却在进入集权官僚制社会之后经历了与西欧的商品经济完全不同的命运,西欧的封建贵族们只看到了商业的发展会给他们带来金银财宝,而忽略了与这些金银财宝一起成长起来的另一个与之相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于是,在西欧商业资本发展成了产业资本,资产阶级推翻桎梏他们的封建势力而成为统治阶级。但情况在中国古代却截然不同,封建势力害怕大商贾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重农抑商这一基本国策,在秦统一后大体确立。汉昭帝始元六年,由霍光组织召开了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也就是“盐铁会议”,“会议上,桑弘羊的重商主义与重农抑商主义就盐铁专卖与农商关系展开一场大辩论。辩论结果是霍光一派获胜,这同时也是儒家道统的胜利。至此以后,重商思想很少再有人提及,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由此确立。”⑥为什么以霍光一派为代表的重农抑商主义会赢得那场辩论的胜利,当时的封建领主的势力已经由于井田制的瓦解以及各种分权政策而被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在社会当中不是物质力量的统治者。
(二)资本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与现实上的没落
那么回到我们这场关于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之争,既然辩论本身已经没有意义,那么在辩论之外,究竟哪个阶级主体会最终胜利?我们要回到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去一探究竟。
以辩护论为方法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命已经渐趋终结。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护论的方法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之上的,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人在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利他。我们说利他源于利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利己不见得能够利他,利己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道德的沦丧,因此个体的理性不等于总体的理性,你根本就感受不到看不见的手,因为它真的不存在。辩护论的方法还“将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规定为自然规律的表现,是天然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的自私本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个人私利的唯一的社会形式。”⑦从这一点上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未免太过于确定与绝对化了,那种宣称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的终结制度的论断是极其露骨的辩护。辩护论的方法留于现象描述的方法,不探讨本质规定,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我们看到他们把经济体系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部分,有的加进中观部分,但都是孤立地看问题的方法,看不到个体与总体的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掩盖了矛盾。他们分析生产就是生产,分析消费就是消费。辩护论的方法还片面强调数学化,认为应用数学的复杂程度是检验理论是否有深度的一种重要的标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这种倾向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已经越来越明显。刚刚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他们因为还未步入社会而不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他们当中有的人有出国学习的机会,在国外刻苦的学习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掌握了高深的金融工程,但作为学生,就像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一样,他们同样不了解国外的情况。他们当中有的人毕业后回国工作,用的就是在国外学会的数学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种在不了解国情的情况下的置空的理论是解决不了中国的现实问题的。辩护论的另一个特点是庸俗的实用主义,之所以称之为庸俗,是因为它为追逐创造财富这种有用性而不择手段。
资本主义的没落是资本的没落。资本曾经作为财富增长的手段,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那个时候,资本与人具有同一性。但是今天,当资本越来越投向既存收入,而不是投向新增收入时,资本是不顾劳动者而在虚拟经济领域牟利,资本的增长与国民财富的增长不一致了。于是,当资本总体脱劳动时,资本不再同一于人。它已经再无合理性而言了。⑧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义价值论 第2篇
本文定义了几种(h,ψ)-广义凸性及(h,ψ)-广义单调性,讨论了广义(h,ψ)-方向导数与Clarke方向导数,广义(h,ψ)-梯度集与Clarke梯度集等的相关关系.利用此关系证明了这些广义凸性与广义单调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还揭示了这些广义凸性、单调性与通常广义凸性、单调性存在的内在联系.
作 者:袁德辉 刘晓玲 杨圣云 赖国明 Yuan Dehui Liu Xiaoling Yang Shengyun Lai Guoming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系,广东省潮州市,521041 刊 名:运筹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OPERATIONS RESEARCH TRANSACTIONS 年,卷(期):2008 12(2) 分类号:O22 关键词:运筹学 Ben-Tal代数运算 (h,ψ)-广义凸 (h,ψ)-广义单调 广义(h,ψ)-方向导数 Clarke方向导数 广义(h,ψ)-梯度★ h戏范文
★ hⅰ是什么意思
★ h教学反思
★ 社会实践报告f范文
★ 枣子绕口令
广义价值论 第3篇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简称“林德叉车”)是德国林德物料搬运在亚洲的生产、销售、服务及技术支持基地,也是目前国内乃至亚洲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叉车制造商。进入中国20多年来,林德叉车通过引进世界领先的叉车技术(如林德静压传动技术)、创造性的全方位服务理念,在中国外资叉车品牌中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领先地位。2013年,林德叉车提出了打造全价值链服务(Full-ValueChain)的全新战略定位,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选型、销售、租赁、培训、售后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谈及中国的叉车后市场,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德安先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叉车销量增速放缓、叉车保有量快速上升,中国叉车行业已经进入“后市场时代”,相关服务需求大幅增长,市场前景颇为广阔。
记者作为全球叉车行业的领先者,林德叉车对叉车后市场有怎样的理解?
谢德安:我认为叉车后市场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狭义的叉车后市场即传统的叉车售后服务业务,包括叉车维修、保养、备件供应等相关服务等;广义的叉车后市场指叉车销售之后为客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全方位服务,其中包含:传统的售后服务以及客户现场规划方案(包括充电区、停车区、维修保养区规划,安全警示标识等),车队管理、技术培训等相关服务,在这之后还有叉车翻新、二手车服务等,帮助客户更好地使用设备的同时,实现设备投入的价值最大化。
2013年林德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及二十年中国市场经验提出了“全价值链服务”的概念。
记者据了解,林德叉车提出的全价值链服务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那么林德叉车是如何来衔接这些服务的?请介绍其中比较有特色或规模比较大的服务项目。
谢德安:目前,林德叉车全价值链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售前的仓储物流规划、设备选型配置,售中的新车业务、租赁服务、系统集成,以及售后的叉车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维保合同、叉车改造翻新、现场规划、客户培训、车队管理、回购置换、二手车、等内容。这些服务之间的衔接主要是基于客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最终实现客户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在全价值链服务体系中,每项业务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这里仅以租赁和车队管理业务为例进行介绍。
林德是最早在中国全面推广叉车租赁理念的企业。2002年,林德叉车成立了专业的租赁部门,引入国外先进的叉车租赁理念。目前我们的叉车租赁业务已经在全国45个分公司全面开展,并拥有国内最大的叉车租赁车队,租赁规模在5000台左右。
叉车租赁的主要形式包括经营性租赁(长租、短租)和融资租赁。为了能够及时响应客户(尤其是短租客户)的随机性需求,林德叉车建立了9个租赁车队基站,分布在长春、大连、北京、苏州、上海、成都、武汉、厦门、广州9个叉车租赁核心地区,并对一些租赁规模较大的客户提供现场驻点服务,融入客户的运作体系,更好地配合客户的工作流程。比如根据客户的生产计划,避开作业高峰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等。此外,林德叉车还使用专门的租赁管理系统,对整个租赁业务提供IT系统方面的支持。
在融资租赁方面,林德叉车也不断加大投入,与专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合作,解决客户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而叉车车队管理,其目的是在有效保障客户的物流运作并提高车队整体作业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控制成本。早在2008年前后,林德叉车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全面推广叉车车队管理的理念。林德车队管理系统包括现场管理和车队管理在线系统两部分内容。现场管理从车辆停放、充电、维修等场地科学规划,叉车行走路线规划,EHS (环保、健康、安全)管理,结合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相应的流程制度,从而保障叉车的运行安全与生产安全,提高叉车作业效率。车队管理在线系统则是通过林德创建的管理网站,结合车辆上安装的车载无线终端自动记录车辆的信息并输出管理报表,为客户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近几年林德叉车也在积极推广二手车业务,并在每个大区设有二手叉车翻新中心。该业务是在确保叉车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采取三星、四星、五星等不同的翻新等级,提升旧车的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记者林德叉车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叉车后市场的发展特点以及客户对相关服务的需求情况?
谢德安:目前,中国市场上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购买的方式来获得叉车使用权,叉车租赁数量只占总销量的5%~8%,但是近年来租赁市场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市场资金的导向性引起的,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而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途径和能力有限,采用租赁方式一次性投入小,使其能够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更大的发展。同时,目前中国市场上70%~80%为通用型叉车,随着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个性化改装服务会逐步增加。此外,企业对安全、环保、资产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加强。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客户对叉车相关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客户对服务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商行业要求响应速度极快,这对我们的人员到位的时间、对故障的判断能力、备件供应速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客户对服务的专业性要求大幅提升。随着市场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强,我们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走专业化道路,与叉车相关的服务对于客户来说属于非核心业务,所以他们更愿意将这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化公司来管理。
第三,客户对成本的关注度不断加强。为了更好地控制叉车整个生命周期的运维成本,越来越多的客户都在全面考虑如何在效率提升、服务加强的情况下能够使得这部分成本最小化。
第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上升。由于作业环境的多样化、季节性变化等多种原因,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
记者以上这些变化无疑给你们拓展叉车后市场业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那么林德叉车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谢德安:的确,机遇和挑战并存。林德叉车在拓展叉车后市场业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
在政策方面,目前中国的叉车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标准不够完善。例如:二手车翻新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相关的检测机制,难免使得部分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生产进度以及人员安全;从业资质监管力度不足,从业人员资质未经审核就上岗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对整个维修市场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市场方面,目前国内叉车厂商对后市场的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后市场的服务供应商鱼龙混杂,不利于后市场的服务品质提升和市场规范的形成。
针对上述情况,林德叉车将坚持全价值链服务的方向,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品质,以价值取胜,向着高效率、更专业、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努力。同时,我们呼吁行业标准的建立,将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合理的行业标准审核机制。目前林德叉车所有的工程师都通过了资格认证,是全国首家全面通过认证的叉车企业。
记者基于国内外多年的发展经验,林德叉车如何看待中国叉车后市场的发展前景?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谢德安:中国的叉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中国市场叉车销量增速放缓、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中国叉车行业已经进入“后市场”时代,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未来林德叉车会继续加大后市场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去研究和细化客户的需求,大力发展全价值链服务。为此,我们将积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租赁车队资源投入。目前林德叉车在中国拥有18000家左右的庞大客户群,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为客户群服务,明年林德叉车租赁车队基站将由9个增加到15个。
二是加强与融资性租赁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林德叉车融资性租赁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融资手段。
三是拓展二手车业务。以星级的翻新标准让客户享有高品质的二手车,未来更可能以集约化的方式进行再制造工厂的运作。
四是积极推广叉车车队管理服务。让客户可以更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并实现高效物流运作和有效成本控制。
五是进一步加大服务网络的密集度。在目前多级备件仓的基础上,林德叉车未来还将建立RDC备件仓,以便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
浅析广义大众媒体 第4篇
一、广义大众媒体的符号化表现
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事物被人为的赋予其一定的含义时,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这就是广义的大众媒体。它可以是通俗的, 可以是暂时的, 但只要它是为大众所服务的, 便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意义。并且这样的媒体在一定的程度上消解了“精英文化”。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到:在消费关系中, 消费者的需求瞄准的“不是物, 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也就是讲今天的人们在消费中更受吸引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功能, 而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象征性的符码意义。
有学者指出:“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 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 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我们的所指所感都存在一定的符号表达方式, 而在这一系列的符号的背后则隐含着更为深沉的含义。比如豪华跑车, 名牌时装, 珠宝首饰等, 人们在消费这些物质实体的同时, 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品牌符号来体现购买者与之相匹配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符号价值虚构的世界下, 通过符号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获得社会认同感。而此时人们对事物的消费不仅限于对其功能的使用, 同时也注重这一事物所传达出来的相关信息, 转变为一种对物质符号的象征, 人们在呈现这样的符号的同时希望他人作为受众通过这些符号来感知自身的某种特质, 并得到他人的认可。此时的广义的大众媒体向人们阐释的是人和社会的某种关系。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说法, 当媒介承载某种特定的含义的时候, 媒介自身便传递着某种信息, 而放在广义的大众媒体之下, 也是得当的。有学者指出:“当人们在面对广义大众媒体下的符号表达时, 一旦加入人自身的理解进去后, 世界就不在是单纯的世界, 而是人化的世界, 而世界一旦人化, 就变成符号与物的混合。”在消费社会,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陈述自己的主张, 表达自己的思想, 人们的各种行为, 大到生活方式, 小到家庭琐事, 甚至于人们的身体, 精神状态等都是一种生活主张, 上述所有主张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能指和所指是任意性的。事物的具象是人们所能看见的, 但当人们赋予事物一定的含义时。隐含在这样一个事物背后的便具有了一种特定的含义, 也就是一种创作或者说一种文本,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文本的作者, 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作语言的工具来进行自己生活文本的创作。
二、广义大众媒体与我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待广义的大众媒体, 我们不难发现, 如今人们在这样一个消费的社会里, 广告商正是抓住这样一个方式向人们阐释出其商品呈现的深层含义, 并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让消费者赞同这一商品带给其的符号的意义。例如钻石象征爱情、豪车象征身份、潮流服饰象征时尚……而人们追求这些商品的同时也刺激了市场的不断翻新与改进。广义的大众媒体扩大了“物”的符号化意义, 但并不是单纯的用于营销手段, 对于社会来讲人们也可以通过广义的大众媒体表现出其他特定的含义。例如成都的熊猫, 一直以来熊猫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示人, 而作为国宝的熊猫一直也作为和平的使者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人们通过熊猫能了解这是中国的国宝, 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思想等等各个方面。此时的熊猫也成为一种符号, 一个特定的代表中国文化与精神的符号。也例如我国各地的文化遗产, 各地的小吃, 在某种程度上, 这些都是向国人以及世界展现我国文化与魅力的窗口。
总之, 在伴随“广义大众媒体”不断更新换代, 借由大众传媒或个人对事物的阐释和赋予的符号意义使得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符号形式, 而受众应该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方式来感知这些符号化的大众媒体。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这一系列的大众传媒, 从而迎接这样一个广义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法]让·鲍德里亚, 著.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广义BOM时间建模 第5篇
关键词:BOM,时间约束网络,模糊时间,生产计划
0引言
飞机、舰船等大型复杂装备具有构型变化和历史状态变化多而复杂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数据一致性很难保证。基于单一产品数据源的思想,波音公司构建了DCAC/MRM系统,空客公司随后跟进了该技术的研究。国内对单一产品数据源技术也展开了相关研究,文献[1]提出一种单一企业物料清单,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效率;文献[2]提出主-子模型的集成模型,基于历史状态驱动模型变化,解决了构型管理的问题。扩展型物料清单[3]、制造过程语义模型[4]等则通过BOM语义的扩展以提升对制造过程的描述能力。现有研究给出了解决BOM一致性的思路和方法,但仍采用传统的时间表达方法,如文献[1]中的计划开工日期、计划完工日期、实际开工日期、实际完工日期。工程实际中,由于信息量的不足,BOM时间具有模糊性[5],仅能给出一个可能的时间范围。此外,现有方法难以区分不同的时间约束类型,增加了计算机求解难度。本文针对BOM时间的模糊性 和时间约 束的多样 性,提出一种BOM时间的多色图模型,并给出基于时间约束网络的求解方法。
1BOM 时间模型
1.1BOM时间参数选择
BOM模型往往会 给出BOM节点 (制造活动)的基本运行时间,以满足各级生产计划编制的需要。传统方法中,制造活动的运行时间为确定值,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物料需求的提前期、制造活动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项目的总工期等时间参数。BOM建模时,由于许多工作缺 少经验,或者任务信息难以获取,从而使得活动运行时间存在随机性、不知性和模糊性,制造活动运行时间的不确定性通常是这三者的综合反映[6]。由于制造活动运行时间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其本身信息的不确定性,而是工程人员对该不确定性信息的主观反映,因此,采用模糊数学表达制造活动运行时间更为合理。一般地,定义制造活动运行时间为三角模糊数:
式中,dmin、dmst、dmax分别为最短运行时间、最可能运行时间和最长运行时间。
BOM时间参数同时包含了时间点和时间区间两种类型,如制造活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时间点,而活动的运行时间、活动开始时间范围为时间区间。因此,在建模和计算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BOM中除了制造活动运行时 间外,还需要描述活动之间的约束关系。根据Allen的时间区间代数,对其13种关系进行整理可以得到BOM中两个制造活动之间的4种约束关系:开始-开始时间约束(start-to-start,STS)、开始-结束时间约束(start-to-finish,STF)、结束-开始时间约束(finish-to-start,FTS)和结束-结束时间约束(finish-to-finish,FTF),如图1所示。
在BOM中需要表达制造活动运行时间和4种时间约束。4种时间约束可采用式(1)描述,而活动运行时 间可以转 换为STF时间约束,则BOM中的时间参数为4种时间约束,隶属度函数统一表达为
式中,dcs,min、dcs,mst、dcs,max分别为最 短时间约 束、最可能时间约束和最长时间约束。
1.2BOM模糊时间模型
定义1BOM时间模型是一个多色图:
BOM =(ACTIVITY,LINK,TIME)
其中,ACTIVITY=A = {ai|i=1,2,…,n}是BOM节点的集合,表示制造活动,i为节点序号。LINK={L,F,L×F}为BOM联系的多 色集合,L={〈ai,aj〉|i,j=1,2,…,n}是BOM联系的集合,表示制造 活动之间 的关联关 系;F ={logical,Ⅰ,Ⅱ,Ⅲ,Ⅳ}是联系的“颜色”,表示关联关系的属性:逻辑联系logical、Ⅰ类时间约束、Ⅱ类时间约束、Ⅲ类时间约束和 Ⅳ类时间约束;L×F表示边的“着色”,即确定联系的类型。关联关系的属性之间为“或取”关系,即一个关联关系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属性,或者没有属性,任意一联系的属性表达为F(l)=F1(L)∨F2(L)∨F3(L)∨F4(L)∨F5(L),l∈L。TIME={D,L×D]}是BOM时间约束 的多色集 合,D ={〈dcs,min,i,j,dcs,mst,i,j,dcs,max,i,j〉|i,j=1,2,…,m}是时间约束集合,i,j为节点序号。
2BOM 时间网络
2.1BOM时间网络模型
时间约束网络能较好地描述时间知识和时间约束,并采用图论方法对约束满足问题进行推理和求解。相较于 模糊时间BOM的普通求 解方法,时间约束网络在求解时间参数的同时,实现了BOM时间约束的冲突检测。
定义2BOM时间网络是一个加权有 向图GT={X,E,W},其中,X是时间点的集合,E是时间约束关系的集合,W =〈diS,j,diL,j〉|i,j=1,2,…,n}是时间约束的集合,且(Xi,Xj,i<j)→(diS,j≤Xj-Xi≤diL,j),diS,j和diL,j分别表示i、j两节点之间的最短时间约束和最长时间约束。
定理1BOM时间是一致的,当且仅当对应的BOM时间约束网络GT中不存在负环。
定理2若给定BOM是时间一 致的,节点Xi+、Xi为BOM节点ai在时间距离图中的象,则节点ai的开始可能时间为[-di+,0,d0+,i],终止可能时间为[-di,0,d0,i]。d为时间距离图中起点0与i点时间距离,“+”、“-”分别表示某一活动的开始节点和结束节点,下标“i,0”表示节点i到起始节点0,下标“0,i”表示起始 节点0到节点i,i=1,2,…,n。
2.2BOM模型变换
令λ为模糊时间隶属度函数的截集阈值。
规则2若F2(li,j)∨F3(li,j)∨F4(li,j)∨F5(li,j)=1,有以下四种情况:
规则3若F2(li,j)∨F3(li,j)∨F4(li,j)∨F5(li,j)=0且F1(li,j)=1,则diS,j ≤Xj+-Xi≤diL,j,其中,diS,j=-∞,diL,j=0,i,j=1,2,…,n。
规则4若F1(li,j)∨F2(li,j)∨F3(li,j)∨F4(li,j)∨F5(li,j)=0,则有
定义DT为BOM最小时间距离矩阵,di,j为活动节点i到活动节点j的最小时间距离。DT的求解是图论中的最短距离问题,选择算法时需考虑图中的负环。若di,j ≥0,则BOM时间约束是一致的,且
式中,tSi、tFi分别为i节点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若di,j<0,则BOM时间约束存在冲突。此时,需松弛相关时间约束,最小松弛量为
3应用实例
某大型装备部件A的基本结构和时间约束如图2所示,其BOM时间模型为
对图2所示的BOM映射后得到图3所示的时间约束网络,其中,S0、F0分别为总开始节点和总终止节点;内部节点中,S表示开始节点,F表示结束节点,如S1001为BOM中1001对应的开始节点,F1002为BOM中1002对应的结束节点。根据规则1得到时间约束网络。
基于Floyd-Warshall算法[7]求解该BOM时间约束网络:
floatDis[n][n];//BOM时间约束网络
for(intk = 1;k〈n;k + + )
for(inti= 1;i〈n;i+ + )
for(intj= 1;j〈n;j+ + )
Dis[i][j]= min (Dis[i][j],Dis[i][k]+Dis[k][j])
λ=0.8时的时间约束矩阵为熿01.912.91.9
矩阵中空白 处的元素 为0;dS1001,S1001、dF1001,F1001、dS1002,S1002、dF1002,F1002、dS010,S0010、dF010,F0010均小于0,即时间约束网络中存在负环,由定理2可知BOM中的时间约束存在冲突。由式(3)逐步调整,并使BOM汇点协调时差为0,有
调整后的矩阵中无负环。因此,可得λ=0.8时的制造活动的时间范 围;同理,可求出λ =0.9时BOM中各制造活动的时间范围,如表1所示。
4结语
广义价值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