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精选6篇)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 第1篇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
命题人:陈丽丽田方园
一、基础知识(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拙(zhuó)劣憎(zènɡ)恨犄(jī)角白雪皑皑(ái).....
B.扎(zā)染恫吓(hè)刽(ɡuì)子手半身不遂(suí)....
C.凝噎(yè)缄(jiān)默炽(chì)热一哄(hōnɡ)而散 ....
D.颛(zhuān)臾崔嵬(wēi)菲(fěi)薄惘(wǎnɡ)然若失 ...
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亲睐编纂一炷香流芳百世B.陷阱融洽发帖子诤诤誓言
C.辨驳暮霭记念册金榜提名D.锤炼冒然渡难关白头偕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有责任在语言交流中正确使用母语,抵制一切污染、亵渎母语的不良倾向,尤其在写作时应当自觉抵制故意用错别字、成语以及乱造词语一类的做法。
②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表示,因剧情主线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故事,影片所描写的领导人彼时不到30岁,故《建党大业》将全面年轻的创作班底及青年演员。
③自《蜗居》播出以来始终处于大热状态,有网友表示剧中人物影射了某市官员及房产商,而海藻的则是东方卫视的某女主持人。
A.曲解 起用 原型B.误解 起用 原形C.误解启用原形D.曲解启用原型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针对日本媒体炒作中国调查船“入侵”钓鱼岛一事,外交部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海监船在中国管辖海域正常巡航是无可非议的。.....
B.富贵闲愁让人沉闷,可有钱让生活花样百出,时尚游戏首当其冲。AA制、情人节玫瑰、....
诗意的栖居„„时尚的车轮滚滚向前,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C.也许我的家乡比起北平来很不显眼,纯属凤毛麟角,可是它却有小桥流水的灵巧,有枕水....
人家的温婉,有菊韵稻香的风雅。
D.在桐乡市体育馆内举行的世乒赛热身赛上,国乒队小将许昕对球迷的震天呐喊充耳不闻,....一举发力,扭转前两局的被动局面,以3:2险胜马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日前透露,我国至少已研制出了十几架月球车,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移动,并完成探测、采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机器人。
B.造成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左右但平均寿命仅2.9岁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一员工素质不高,二创新能力不强,三开拓市场手段缺失。
C.高峰论坛将于10月底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世博中心举行,届时会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将建立在各参展方对全球城市发展问题共识基础上的一份意愿性宣言。
D.“钓鱼”的说法因2009年10月上海的一起查“黑车”事件而引起关注并流行,成为执法人通过“钓钩”别有用心地诱人从事违法活动,然后实施执法行为的比喻说法。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们搞不明白,辛德勒和那些男人呢,那些名单又在哪儿。她们颤抖着,是恐惧,还是寒冷?谁也说不清楚。
B.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最遭嫉恨。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
C.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有生的音乐,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就是最好的写照。
D.杨利伟这样的偶像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成为一个民族实力和精神的标志,让国人扬眉吐气;二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科技,为中国的未来积蓄力量。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①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像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②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③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④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减为零⑤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⑥如果把人生比做长途旅行
A.⑥①⑤②③④B.②⑥④③①⑤C.①⑤②⑥④③D.④③②⑥①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所守或匪亲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予三十年前主唱之三民主义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国何茫然(广远辽阔的样子)B.青泥何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敛气,屏住呼吸)D.念去去(越去越远,表示行程遥远)....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既来之,则安之/填然鼓之B.移其粟于河内/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斯固百世之遇也D.请以战喻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全都相同一项是()
①直可惊天地,泣鬼神②砯崖转石万壑雷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侧身西....望长咨嗟⑤养生丧死无憾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⑦昨夜西风凋碧树...⑧七十者衣帛食肉⑨相如前进缶⑩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A.②③⑦⑧B.③⑧⑨⑩C.④⑤⑥⑨D.①②⑦⑩
12.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非我也,岁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树之以桑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主要作品为现实主义戏剧,代表作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其中处女作四幕正剧《雷雨》的发表和演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该剧创作基本运用了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三一律”。
B.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贯穿其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和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的创作主张,通过塑造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等对比鲜明的形象体现了这一思想。
C.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登高》是七律。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自由,句法灵活,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一般汉魏以下常题名为 “歌”“行”“引”“吟”“曲”等。《蜀道难》是旧题乐府诗。
D.写词时依据的乐调叫做“词调”,依据乐调繁简而形成长短不一的诗篇,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北宋前期词调仍以小令为主,至柳永开乐调形式之先风,采用流行乐曲,大力发展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的上阕,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涉世不深,对 “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阕的核心。
B.“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C.词的下阕,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D.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反衬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二、语段阅读(本题有11小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但它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若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但也令其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才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幡然觉悟。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持不同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
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各自做出努力,共同行动。目前,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可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当前世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在“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就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节选自《“低碳生活”创新生活》)
1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低碳生活”理念的实质是约束人们的消费生产活动,倡导“勤、俭”的中国传统文化。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未来,虽是新概念,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16.下列对“低碳生活”理念带来的挑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改变生产消费理念,以相应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B.要避免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冲突,实现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共赢。
C.要以低碳为目标调整行业经济,使整体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D.要借助发达国家的优质资源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高碳生活。
1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世界的主流经济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却促成了大量损害人类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幡然醒悟。
C.在现阶段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许多难题,就能使人们接受低碳生活理念,就能解决世界气候问题。
D.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1题。(本题有4小题,共11分,选择题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河内凶收成不好,荒年B.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C.勿夺其时夺取D.王无罪岁怪罪,归罪于 ..
19.下面的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B.寡人之民不加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C.或五十步而后止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D.谷不可胜食也刑人如恐不胜 ....
20.下列各项对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围绕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问题展开。梁惠王先陈述政绩,后列举“移民移粟”的治国措施,证明自己治国已经尽心了,接着提出问题。孟子借题发挥论述自己的治国之道。
B.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孟子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用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引诱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说明“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不用心没有本质区别。
C.第4段,孟子从正面阐释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先陈述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养民、富民与教民,后指出统治者行“王道”应持的正确态度“无罪岁”,并回答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
D.孟子善喻,本文就运用了“非我也,兵也”“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等比喻,把抽象道理分析得具体形象,使说理生动而精辟。孟子又长于雄辩,多用排比句式论辩,使得文章气势恢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5分)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4题。(共15分)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①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
衬衣也检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
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③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④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
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22.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处从鲁侍萍的神态动作中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十分复杂,有悔恨有悲愤也有幻想,说明
她还是希望周朴园能够认出自己,对自己还抱有真情。
B.②处的问话和动作鲜明地显示了周朴园的疑惧和紧张心理,因为鲁侍萍说出了绸衬衣上的“梅花”和“萍”字使他更加怀疑并感到大祸临头。
C.③处“低声”说明周朴园虽然难以接受鲁妈就是侍萍的现实,但他对侍萍还是旧情难忘,不禁回忆起30年前的美好时光,一时陷入到往昔的爱恋甜蜜里。
D.④称呼和人称的变化反应鲁侍萍内心的激动,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年前相恋的时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说明她对周朴园存在单纯的幻想,希望对方也真情流露。
23.当证实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被自己抛弃的梅侍萍时,周朴园的态度为什么突然改变?请结合选段分析其形象特征。(4分)
24.请写出划线句子的潜台词。(2分)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5.面对周朴园的责问,鲁侍萍回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有人认为鲁侍萍太软弱;又有人认为这是生活的真实,是悲愤。对此,你怎么理解。(6分)
三、默写语用(本题有2小题,共10分)
2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选做三小题,共6分)
(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7.请你针对下列情况,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2009年9月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推出了《蚁族》一书,崭新的汉语单词“蚁族”应运而生。“蚁族”指的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面对蚁族整个群体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北京市已展开调研,希望能通过立法改善北京市蚁族群体的现状,而也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如著名主持人杨澜表示建议蚁族群体不应聚集在大城市,而应去二、三线城市就业。针对不同人的看法,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四、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30分)
一群游客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建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这时,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内心深处涌来的温暖。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 第2篇
班级请将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入表格当中,只填入原题后面括号不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计60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和亲 和畅 和衷共济 曲高和寡....B.哄闹 诱哄 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C.阿胶 阿其所好 阿谀奉承.附 阿...D.提防 提携 提纲挈领 提心吊胆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有一日能大展宏图。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 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用“优秀”二字来表扬我,实在是过奖了。..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蒙您及时送回丢失的支票,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B、有型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C、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光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D、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6、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的是()
A.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B.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又有生气。
C.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D.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7.小说的三要素是()
A.时间地点人物
B.开端发展结局
C.时间人物情节
D.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10.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卖白菜》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莫言,《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
B.《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我国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使人的善良程度加深,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C.《好雪片片》的作者林清玄和《永远的蝴蝶》的作者陈启佑都是台湾作家。
D.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和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是两篇文艺随笔,《咬文嚼字》是谈学习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二、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舒婷《致橡树》)
4、静女其姝。(诗经《静女》)
三、现代文阅读(7分)
拿来主义(片段)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4.“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分别比喻什么?(4分)
5.“孱头”、“昏蛋”、“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怎样?(3分)
四、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声非加疾也(疾病)B假舟楫者(凭借)
C 而绝江河(横渡)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
1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错误的一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 通 又 ,暴 通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者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 制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13、对“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B 结构助词,将定语后置。
C 结构助词,把宾语前置。
D 结构助词,译为“的”。
14、文中以“骐骥”设喻,其用意是()
A 说明一个人即使天分很高,要是不发挥他的才能,也不会取得成就。
B 说明一个人即使天资高,如不专心,也不会取得成功。
C 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恒心,也不会取得成就。
D 用名马类比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轻而易举。
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第二部分(写作,共计60分)
五、语言运用(5分)
根据下列要求写条据。
教室有一把椅子坏了。郭宇向王老师借了一把榔头,准备修理。借的日期是2007年12月25日。准备第二天用完后归还。请替他写一张借条。
六、作文。(55分)(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作)
1、目光是有质量、有重量的,有湿度、有温度的,有能量、有热量的。你还记得你体验到的各样的目光吗?温暖的、严肃的、沉思的、焦灼的、顿悟的、澄明的、幸福的、狂喜的、悲悯的……你还曾感受过来自历史的、未来的、自然的、宇宙的目光吗?请以“目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少于600字。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 第3篇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 (选择题) 和第II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答第I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 听力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非选择题答在第II卷上。
3. 第II卷答案一律写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第II卷。。
第 I 卷 (共 94 分)
第一部分:听力 (共三节, 满分30分)
听力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为第1至16题;非选择题为第62至65题。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的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can’t the woman give the man directions?
A. She is too weak to say much.
B. She hasn’t been here long either.
C. She is very much afraid.
2. How does the man feel?
A. He is sorry about his illness.
B. He is happy about lying in bed.
C. He is upset with the woman’s words.
3. Where i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ing place?
A. On a plane. B. At the airport. C. In London.
4. Why won’t the woman go to the concert?
A. She will watch TV.
B. She will see her friend.
C. She will look after some children.
5. Who is the man probably talking to?
A. His daughter. B. His doctor. C. His patient.
第二节 (共11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16.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 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 回答第6至第7题。
6. Who will Lily send the postcard to?
A. Her parents. B. Her friend. C. Her grandparents.
7. When will they gather to celebrate Lily’s birthday tomorrow?
A. At 6 pm. B. At 6:15 pm. C. At 6:50 pm.
听第7段材料, 回答第8至第10题。
8. What does the man learn about animals and insects?
A. They have their own words.
B. They have their own languages.
C. They can talk with each other.
9.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chine?
A. Wonderful. B. Common. C. Expensive.
10.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 a machine like that?
A. She is curious about the machine.
B. She needs to do research on animals.
C. She wants to understand her dog better.
听第8段材料, 回答第11至第13题。
11. When will they go to the ruins?
A. Today. B. Next week. C. Tomorrow.
1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room?
A. Clean and comfortable.
B. Clean but uncomfortable.
C. Dirty and uncomfortable.
13. 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A. Teachers. B. Students. C. Guides.
听第9段材料, 回答第14至第16题。
14. Who cooked a lot in David’s family in the past?
A. His father. B. His mother. C. David.
15. What did they fi nd interesting?
A. David doesn’t know how to cook.
B. Young husbands usually help cook.
C. Mothers usually do all the cooking.
16. Which country does the woman’s mother come from?
A. Britain. B. Australia. C. China.
第三节 (共4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6分)
听第10段材料,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 在表格中第62至第65小题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单词, 使信息完整。每空填一个词。 ( 注意:请将本题答案写在二卷指定位置 )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 满分4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7. The World Cup is a world-famous event, _______ everybody on the planet loves talking about.
A. which B. where C. that D. what
18. The visitors are so amazed at the snow here that they _______ for another two days.
A. stay B. have stayed C. are staying D. stayed
19. Margot won the fi rst place and she got her _______ of a seven-day journey to New Zealand.
A. reward B. charge C. value D. bargain
20. Peter doesn’t wa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 when he grows up, nor _______ to live in the city.
A. will he want B. he will want C. does he want D. he wants
21. We _______ the harm and will take steps to prevent it happening.
A. inspect B. recognize C. select D. ignore
22. Rescue workers are on the way to save those who _______ in the mountains because of the heavy snow.
A. were trapped B. trapped C. are trapping D. are trapped
23. I was frightened to death. It was several minutes _______ I realized what was happening.
A. before B. since C. until D. after
24. She is determined to get what she wants, _______ she will have to wait 18 years for it.
A. as if B. only if C. if only D. even if
25. December is that time of year _______ we pack up our thoughts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year.
A. where B. that C. when D. which
26. — Owen just has had no luck with job-hunting. — _______. He should have worked harder in college.
A. Yes, I agree B. You are correct
C. No way D. I’m sorry, but I don’t agree
第二节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hen I was small, my mom would use toast ( 土司面包 ) for dinner. I remember one __27__, after working all day, she still wanted to do something special for __28__. On that evening, my mom __29__ a plate of eggs, sausages and very burnt toast in front of my dad. I waited to see if anyone noticed. __30__ my dad just took his toast, __31__ at my mom and asked me how my day at school had been. Though I don’t __32__ what I told him that night, I do remember watching him put butter and jelly ( 果冻甜品 ) __33__ that toast. He ate it up __34__ , every single bite. After dinner, I remember hearing my mom say sorry to my dad for __35__ the toast. I’ll never forget what he said: “Honey, I love burnt toast.”Later that night, I went to kiss Daddy good __36__ . I asked him if he __37__ liked his toast burnt. He __38__ me in his arms and said: “Your Mommy worked very hard today. She’s really __39__ . And besides–a bit of burnt toast never hurts anyone!”
Life is full of imperfect things. __40__ is perfect. I’m not the best at anything. But I’ve learned something important over the years. We need to __41__ each other’s mistakes. We need to appreciate each other’s __42__. These two things are the keys to creating healthy, growing and lasting __43__. This rule goes for any relationship – friends, family, and even the people you __44__ on the bus. __45__ is the basis of everything, whether between a husband and wife, a parent and child or just between two friends. Don’t get __46__ if the toast gets burnt. Remember, burnt toast never hurts anyone. It’s the kind thoughts that count, and the people with those kind thoughts who make life worth living.
27. A. morning B. evening C. afternoon D. noon
28. A. herself B. dad C. us D. me
29. A. threw B. removed C. packed D. placed
30. A. But B. And C. So D. Or
31. A. shouted B. smiled C. laughed D. looked
32. A. recognize B. understand C. like D. remember
33. A. in B. beside C. on D. under
34. A. on purpose B. in relief C. as usual D. in a way
35. A. breaking B. burning C. softening D. boiling
36. A. night B. bye C. evening D. day
37. A. exactly B. really C. extremely D. quite
38. A. carried B. kept C. held D. controlled
39. A. tired B. caring C. stubborn D. determined
40. A. Everybody B. Nobody C. Anybody D. Somebody
41. A. accept B. know C. forget D. enjoy
42. A. shortcomings B. similarities C. successes D. differences
43. A. friendship B. power C. relationship D. attitude
44. A. meet with B. care about C. turn to D. deal with
45. A. Helping B. Ignoring C. Protecting D. Understanding
46. A. frightened B. upset C. amazed D. excit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两节 ; 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20分)
阅读下列短文, 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 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accident happened just a few months after I picked up my new car. It was clearly not my fault ( 过错 ) . The other guy was so busy on his cell phone that he went right through a red light and ran into my car. My new and very beautiful car was destroyed. It was even frightening because my niece was asleep on the back seat and her father, my brother, was in the front passenger seat. He was not happy.
The police arrived and began taking statements. I explained that I had been going at about 55 kmph. “So you were going about 50 kmph…”he said.
“No, I said I was doing about 55 kmph, ” I said.
“Right, so you were doing about 50 kmph…”again he repeated.
In a slightly angry voice because I felt I wasn’t being heard, I said: “No! I was doing about 55 kmph!”
“OK, if that’s the way you want it, ” this time the offi cer simply replied.
I didn’t realize it at the time. The city speed limit is 50 kmph. My insurance company paid me for the damages to my car. However, I ended up getting 50 percent less than I would have from the other guy’s insurance company because I had insisted I was doing 55 kmph.
I thought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again. It suddenly struck me that the traffi c policeman had been trying to help me out. He had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insurance that I had not. I might have insisted that I told the truth, but I could at least have said “Thank you” to him instead of acting so rudely.
Sometimes the hardest thing to do is to have a listening ear - let other people talk while you simply shut up and listen. Never forget - to hear, you have to be able to listen.
47. The writer was frightened because _______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
A. the other driver was too careless B. his new beautiful car was destroyed
C. he had two passengers on his car D. he was making a phone call while driving
48. The policeman repeated the writer was going 50 kmph to _______.
A. question him on the city speed limit
B. help him to get out of the trouble
C. make him angry by ignoring him
D. show him he took careful statements
49.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 the writer learned from the accident is _______.
A. never to make a phone call while driving
B. never to make dishonest statements to police
C. to learn the details of the insurance items
D. to let others talk and be a good listener
B
Some desert animals can live through the summer heat and dryness because they are very unusual. The camel, for example, can experience and bear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its body and its blood of 9℃without anything bad happening to it. In addition, it can drink a lot of water at one time; then store enough water in its body to supply its needs for two weeks or more. The kangaroo rat ( 长鼻袋鼠 ) , on the other hand, gets all the water it needs from water that it produces when it breathes. However, most animals can’t bear it if their body temperature rises more than 5℃ . Nor can they store or produce water in their bodies like the camel and kangaroo rat. So, because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a typical summer day, most of them are active only in the night. Only after the sun has set does the desert come fully to life. The night is relatively cool, and the darkness provides protection, not only from the sun, but also from other animals and the birds. So the coming of darkness is the signal for most animals and insects to start again their search for water and food. When morning comes, most of them seek shelter again.
For many kinds of insects, living in the desert is easier than for animals. Like many desert plants, they have a waterproof skin which prevents water loss because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some insects spend all or most of their life below ground. Here, for most of the year at least, there is some water, and it is generally cooler than on the surface. In the case of ants, only grown-up ants leave the underground nests ( 巢穴 ) , and they do soonly to gather food or to defend the nest against attack.
50. The camel and the kangroo r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animals in that _______.
A. they are animals not usually seen in the desert
B. they can bear a great increase in body temperature
C. they can get the water they need through breathing
D. they can either store or produce water in their bodies
51. The desert is full of life _______.
A. when animals look for food and water at summer nights
B. when it is morning and everything becomes active
C. when dangerous animals and birds sleep in the summer sun
D. when it is evening and animals begin to look for shelter for safety
52. The underlined word “waterproof”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A. something that keeps you dry in wet weather
B. something that stops water passing through
C. something that gets damaged by water
D. something that tells you that you need water
5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serve a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Living Actively at Nights in the Desert.
B. Looking for Food and Water in the Desert.
C. Surviving Heat and Dryness in the Desert.
D. Finding Shelter from Enemy in the Desert.
C
Mountains & Valleys Tour
This 8-day tour takes you up and down, through coffee country, tobacco fi elds and farms. You’ll travel from the land of horses and cowboys to the ground that produces some of the country’s sweetest fruit, seeing high hilltops to Central America’s largest body of water.
Destination ( 目的地 ) : Managua, Nicaragua
Trip Length: 8 days
Price: From $1750 to $1850 per person
Age: 7 to 65+
Do It Yourself W-Trek
This do-it-yourself hiking is so designed that you need walk to the lookout point to the famous Towers, the rushing French river and the hanging glaciers, sleeping in mountain hotels. And of course, it takes plenty of strength.
Destination: Santiago, Chile
Trip Length: 11 days
Price: From $1850 to $2050 per person
Age: 18 to 65+
Society Islands, Tahiti
The islands of Tahiti in the South Pacifi c offer tourists a great destination. From our Tahiti hotels, sail out and enjoy the 118 islands. With high mountains, white sand, blue houses and green waters, this island ha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Destination: Tahiti, French Polynesia
Trip Length: 7 days
Price: From $4000 to $6000 per person
Age: 6 to 65+
City Tour around Italy
Italy is perfect for those who enjoy the arts, architecture, breathtaking scenery, and beautiful beaches. Thejourney begins with Venice or Milan, then Florence and Rome. A quick train ride will get you to the beautiful waters at Amalfi Coast. Your last night will be spent in Naples.
Destination: Amalfi Coast; Florence; Naples; Rome; Venice; Milan, Italy
Trip Length: 16 days
Price: From $2500 to $ 3500 per person
Age: 8 to 65+
54. With a week to afford for a vacation, Willie will fi nd the trip to _______ best suits his schedule.
A. Santiago, Chile B. Tahiti, French Polynesia
C. Italian cities D. Managua, Nicaragua
55. The Jones are taking their nine-year-old son on an art trip, they would probably choose “_______”.
A. Mountains & Valleys Tour B. Do It Yourself W-Trek
C. Society Islands, Tahiti D. City Tour around Italy
56. Older people might refuse to consider Do It Yourself W-Trek because _______.
A. the price is too high B. the trip lasts a bit long
C. the hiking is tiring D. the age limit is loose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短文内容, 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注意:选E涂AB;选F涂AC;选G涂AD)
D
Effects ( 影响 ) of Television
Television affects the way people spend their time and what and how they learn.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V has a greater infl uence on young people than on adults ( 成人 ) .
●Effects on free time
A typical ( 典型的 ) adult spends more time watching TV than doing anything else except sleeping and working. ___57___ It takes time away from other activities of adults, such as reading, conversation, social gatherings, and exercise.
●Effects on learning
Television is of great help to what home viewers learn. ___58___ However, TV also may add to people’s bad impressions of the world.
1. ___59___
No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ever provided so many people with new experiences as television has. Without leaving their homes, TV viewers can see how people in far-off lands look and live. Television takes viewers to deserts, jungles ( 丛林 ) , and the ocean f loor. A TV viewer can see how a famous actor performs the role of Hamlet…
2. Harmful impressions
Television programs often show people who lead more wonderful lives and are richer than most of us. ___60___ As a result, the expectations of us are raised. One harmful effect results when people fail to achieve the success they see on TV.
●Effects on young people
___61___ Parents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amount ( 数量 ) of time young people spend watching TV. Studies have connected watching a lot of television with poor performance in school. However, some experts don’t believe that TV viewing actually causes students to perform poorly.
A. Enriched experience
B. Fast communication
C. It improves people’s learning by widening their experience.
D. Watching television improves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school.
E. There is little agreement about how television affects young people.
F. In addition, TV advertisements try to persuade us to buy many unwanted goods.
G. Watching television may be the most time-costing free-time activity among adults.
第 II 卷 (共 56 分)
听力:非选择题部分 (共4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6分)
第四部分:填空 (共三节, 满分2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 (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 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每空只写一词)
66. She gladly gave up her part-time job and_______ ( 专心于 ) herself entirely to her art.66. ___________
67. The government sent millions of dollars’ _______ ( 价值 ) of supplies to the disaster-hit area. 67. ___________
68. Women and girls must be treated _______ ( 平等地 ) if a country is to grow. 68. ___________
69. This year, Buick got the fi rst place as the most _______ ( 可靠的 ) car in the world. 69. ___________
70. It will take the scientists six weeks to _______ ( 探测 ) the underwater mountains. 70. ___________
第二节:完成句子 (共5小题。每空1分, 满分10分)
根据所给汉意, 补全下列英文句子, 每空只填一词。
71. 让我们携手保护濒危物种, 使其不致灭绝。
Let’s work together to ________ endangered species ________ dying out.
72.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见到了保罗。
________ wasn’t until after many years ________ I met Paul.
73. 戴茜仍在和双方商谈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Daisy is still talking to both sides ________ ________ of a way to solve their problem.
74. 最终决断前你一定要花时间去真正地了解他。
Take the time to really learn about him before you ________ ________ your mind.
75. 她在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困难。
Never before in her life has she _______ _______ such diffi culties.
第三节:短文填空 (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在短文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单词, 使短文意义完整, 逻辑通顺。答案写在短文后面的指定位置。 (每空只填一词)
Do you know why English has changed over time?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Old English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It was 76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Then, English gradually became 77 like German because the settlers, who spoke fi 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 78 Britain between about AD 800 and 1150. These new settlers enrich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its vocabulary.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79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 Now, English is also spoken 80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76. ________ 77. ________ 78. ________ 79. ________ 80. ________
第五部分:写作 (共两节, 满分30分)
第四节: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读下面的短文,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 , 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 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 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 (从第11处起) 不计分。
3. 必须按答题要求做题, 否则不给分。
Hi Susan,
We’re planning a party for Xiaoming’s birthday, that will be held at 8 pm this Friday after the evening classes. We’d like to invited you to the party. We want to give him a surprise, so please keep quietly about it. We’ll gather at the Students’ Club, and each of them will prepare a little present. When he comes, and we’ll light the candles and sing “Happy Birthday” together for him. Then the cake will cut and we’ll sing several song and play games. The party is going to last about a hour. It’ll be nice to see how exciting he will be. I’m sure you would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too.
Yours,
Li Hua
第五节:书面表达 (满分20分)
最近, 某英语报社就要不要继续寻找丢失的琥珀屋 (Amber Room) 展开了讨论。请你就以下要点写一篇短文 :
1. 它由精选稀有的琥珀制成, 并用金子和珠宝加以装饰。
2. 它的设计风格奇特, 具有很大的艺术学习价值。
3. 它是珍贵文化遗产, 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4. 寻找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 所以值得寻找。
注意:1. 可以根据要点适当增加细节, 字数80左右。
2. 开头已给出, 不计入总词数。
Recently, w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continue to search for the Amber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I 卷
听力:1. B 2. C 3. A 4. C 5. C 6. C 7. B 8. B 9. A 10. C 11. C 12. A 13. A 14. A 15. B 16. C
单项选择:17. A 18. C 19. A 20. C 21.B 22.D 23. A 24. D 25. C 26.D
完形填空:27. B 28. C 29. D 30. A 31.B 32. D 33. C 34. C 35. B 36. A 37. B 38. C 39. A 40. B 41. A 42. D 43. C 44. A 45. D 46. B
阅读理解:47. C 48. B 49. D 50. D 51. A 52. B 53. C 54. B 55. D 56. C 57. G 58. C 59. A 60. F 61. E
II 卷
62. stadium 63. transport / transportation 64. English 65. Green
(62-65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在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建议:62、63题中如有一个字母的拼写错误, 或64、65题中首字母小写, 可给分。)
66. devoted 67. worth 68. equally 69. reliable 70. explore
71. protect…from 72. It…that 73. in search 74. make up 75. gone through
76. based 77. less 78. ruled / governed / controlled 79. use 80. as
短文改错
Hi Susan,
We’re planning a party for Xiaoming’s birthday, will be held at 8 pm this Friday afterthe evening classes. We’d like toyou to the party. We want to give him a surprise, so please keepabout it. We’ll gather at the Students’ Club, and each ofwillprepare a little present. When he comeswe’ll light the candles and sing “HappyBirthday” together for him. Then the cake willcut and we’ll sing severaand playgames. The party is going to last abouthour. It’ll be nice to see howhe will be.I’m sure youhave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too
Yours,
Li Hua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Most ofus think it is well worth doing. Firstly, several tons of rare amber were selected to make the Amber Room, which was also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Secondly, the design of the room was in such a fancy style that artists today can learn a lot from it. In addition, as a cultural relic,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history. Finally, while searching for it, we are also doing a kind of research. So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our search.
听力录音稿
Text 1
M: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if this bus goes to Park Square?
W: Sorry, I’m afraid I can’t. I’ve only been here a few weeks myself.
Text 2
W: Why do you still lie in bed? Just look at the rubbish all around you.
M: You shouldn’t speak like that. I feel a bit sick today.
Text 3
W: When will we be arriving in London?
M: We still have to fl y another forty minutes before we arrive at Gatvick.
Text 4
M: If you’d like to go to the concert this Friday, my sister will give me two tickets for tomorrow.
W: Thank you, but I promised my friend that I’d watch her children.
Text 5
W: I’m not feeling so well.
M: Get some rest and take these three times a day and you will feel better. If you don’t, come back and see me.
Text 6
M: Hi, Lily.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W: Oh, yes. I’d like to send a postcard to my grandparents. Where’s the post offi ce?
M: 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 ce after school. Shall I post it for you or shall we go together?
W: Let’s go together then.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Will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M: Wow, how great! I’d love to. I will bring you a gift.
W: Thanks. Oh, by the way, I don’t have many friends yet. Would you like to bring your friends too?
M: That will be wonderful. I’ll ask my best friends to join us. Can we gather at 6 pm after the classes?
W: Better a little later, say, 6:15 at the hall?
M: OK. We’re sure to have a good time.
W: Thanks a lot.
Text 7
M: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nimals and insects have their own languages.
W: Really? Tell me more!
M: Well, their languages are not like ours. They have no letters or characters.
W: Then how do you decide what they are?
M: It depends on what you see and hear. For example, bees can talk by dancing.
W: I see. I’m always wondering why my dog barks in certain ways. If I knew his language, I would get along with him better!
M: Actually you can. Someone in Japan has invented a machine to translate a dog’s bark.
W: Great! I’ve got to buy one — I hope it won’t be diffi cult to buy a machine like this.
Text 8
W: Hi, Sam, 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go to the ruins today. We can also go to the ruins tomorrow.
M: Let’s go tomorrow. The students are all too tired today. One said that the room was not clean and that it was not very comfortable, either.
W: Well, I think the rooms are very clean and comfortable and I have slept very well in mine. Did you notice that Marco and Peter didn’t come to the talk?
M: I suppose they were tired, but that’s not a very good excuse. Well, after visiting the ruins tomorrow, we can then have a rest. We can go to the Indian Restaurant.
W: Good idea! That’s a very popular restaurant. I’m sure our students will like it.
Text 9
W: David, do men help out while women cook in your country?
M: I think it’s changed a lot over the years. Now, men are supposed to help cook and clean.
W: Does your father cook at home?
M: No. Usually, my mom makes the meals. But actually, what I fi nd interesting is that many young husbands will help cook.
W: That’s interesting. What about you, David? Do you cook at home?
M: Well, I don’t know how to cook. The best cook in our family is my dad, actually. And he actually used to get home earlier than my mom. So he would do most of the cooking.
W: Did you ever want to learn cooking?
M: No, I’m quite ashamed. I never did really learn cooking from my parents. Did your mother show you how to cook?
W: She did because she wanted me to learn more about her mother country, but it’s so diffi cult to cook Chinese meals.
Text 10
When choosing a city to host the Olympics,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fi rst is the sports facilities. The city must have an Olympic stadium and also has to provide fi rst-class training grounds. The chosen city should also have plenty of good hotels and must have 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nearby.
The city itself should be clean and public transport ought to be fast and convenient. If there were lots of good restaurants in the city, this would make it more attractive.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第4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镣(liào)铐
本分(fèn)
卓(zhuó)有成效
纵横捭(bǎi)阖
B.给(jǐ)予
离间(jiān)
言简意赅(gāi)
余勇可贾(gǔ)
C.恫(dòng)吓
伺(cì)候
命途多舛(chuǎn)
诗味隽(jùn)永
D.犄(qí)角
哄(hōng)笑
方兴未艾(ài)
时乖命蹇(jiǎ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他(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_____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他们承诺给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
(3)即便是遭了笞刑,卡西莫多也没有认识到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_____,内心却自私阴险。
A.而且权力文质彬彬
B.而且权利道貌岸然
C.但权利道貌岸然
D.但权力文质彬彬
3.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主张君王应施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她以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为依据创作,自成一家,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因词作风格相似,与辛弃疾并称“二安”。
C.唐初,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记述盛会的序文,是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D.《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名篇,也是宋代文赋的典范。该篇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立意新颖。
4. 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不超过10字。(6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外一面墙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瞬间,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1)甲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乙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5.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在送水一幕中,爱斯梅拉达并没有说话,请你以爱斯梅拉达的身份对卡西莫多说一句话,字数在10~20之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尔扎克葬词(节选)
雨 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中。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6. 作者说“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天才”一词在演讲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揣摩下面的不同译文,任选一句,说说哪种译法更好及理由。(3分)
(1)A.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B. 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人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句好,理由:
(2)A.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B.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
句好,理由:
9. 仿照文中画线语句的结构形式,另写一句话。(3分)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雷雨》的多种阐释(节选)
钱理群
曹禺正是在提醒读者、观众要注意他的《雷雨》的诗性特征:他的主体生命的投入,情感、情绪以及对宇宙间、人的命运中一些不可理解的东西,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探寻……于是,人们穿透过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注意到了曹禺的意象与观念。
首先是“郁热”。这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雷雨》是一出“夏天的戏剧”。同时,这也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于是,人们发现,《雷雨》里,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追求绝对理想的精神幻梦。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一点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_____________但所有人物的所有这一切“情热”(欲望与追求),人在剧中又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的力量压抑着,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的“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二者的撞击,就造成了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由此而引发出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近乎疯狂的,白热,短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这是一种自我毁灭。
于是又有了“挣扎”与“残酷”的发现。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救——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一起走到理想地,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我们的真世界”里去;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而周萍,他是把四凤作为能够“把他从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的“心内的太阳”的,他要借助于流动在四凤身上的青春的热血,灌注于自己的生命的空壳内,使之有力量打开“狭的笼”,离开“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噩梦似的老房子”。在这里,无论是周冲,还是鲁妈,周萍,都表现出一种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然而不但他们自身没有自我挣扎、自我解救的力量,而且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也没有发现任何足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外在力量。于是,他们就只有心造出一个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这就是四凤。而这一切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一个没有文化,多少有些虚荣心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前述所有的人的挣扎的努力,在四凤的感觉中都成了一种威逼:周冲逼她一起飞,鲁妈逼她对天发誓,周萍逼她幽会,这都隐含着一种残忍,而且令人恐惧——舞台上那一声声的雷响,正加深着这种恐惧感。这不仅在生理上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且精神上的压力也已超过了这些善良的男女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于是,他们终于走到了最后——最有理由活着,对于死亡最没有思想准备的四凤与周冲死了,而经历了这一切,最不愿意活着的侍萍与繁漪却偏偏活了下来——这结局是残忍并且令人恐惧的。这样,我们终于把握住了在曲折的情节背后蕴含着的曹禺式的观念:“挣扎”与“残酷”。这在《雷雨•序》里,已有过明确的表述。
这“挣扎”与“残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悲凉”与“恐惧”,都是曹禺对生命,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审美形态的独特发现。
10. 第一段“曹禺的意象与观念”是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发“郁热”的?(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教材,仿照第三段中对“情热”的几个例释,在横线处填上鲁侍萍或周朴园的“情热”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颇耐寻味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B.无乃尔是过与
是寡人之过也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欲与廉颇争列
D.则将焉用彼相矣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 襟三江而带五湖
B.之:① 吾恐季孙之忧
② 乃其一气之余烈
C.于:①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②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以:① 何以伐为
②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6. 孔子不赞成“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文句任选两条加以评点。(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评点:季氏借发兵讨伐颛臾以削弱鲁君实力的“醉翁之意”,一语道破;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任意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选择一个造句。(4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翻译下面的文句。(6分)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秋 声 无 形 也 却 写 得 形 色 宛 然 读 之 使 人 悄 然 而 悲 肃 然 而 恐 真 可 谓 绘 风 乎 矣(钟惺《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修庐陵全集》卷一引)
五、(16分)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描绘了景物的特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曾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句填空。(8分,任选8题)
(1)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4)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
(8)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六、(60分)
23. 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自己全力以赴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 A[B.离间(jiàn)C.隽(juàn)永 D.犄 ( jī )角]
2. C(“但”表转折;“而且”表并列、递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道貌岸然”形容形态庄严,现多讥讽意;“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朴实或文雅有礼貌)
3.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词多婉约;辛弃疾,字幼安,词多豪放,为两派代表人物。并称“二安”,是因号与字,而非风格)
4.(6分)(1)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2)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5.(3分)提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场合。
6.(4分)① 高度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② 照应本段开头一句话。
7.(4分)① “天才”一词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的意义,是对巴尔扎克最好的评价。 ② 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
8.(3分,选出好得1分,理由2分)(1)A句,理由:反复强调巴尔扎克是受国家、人民尊重的天才,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2)A句,理由:“奔向”强调过程,而“奔到”强调结果;B是病句。
9.(句式1分,内容符合要求1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1)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2)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10.(6分)① “郁热”(或:欲望与追求); ② “挣扎”与“残酷”; ③ “悲凉”与“恐惧”。
11.(4分)① 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 ② 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12.(2分)(即使是侍萍,周朴园)对充满痛苦的初恋的极其复杂的感情反应,正表明了对曾经有过的情爱的难以摆脱。(周、鲁两人任选其一即可,答案必须包含矛盾、复杂的感情反应以及难以摆脱之煎熬两方面1分,另语句衔接通顺1分)
13.(4分)① 他们都表现出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但自身却没有自我挣扎、解救的力量,也没有发现任何外在力量。 ② 四凤是他们心造的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而这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这是一种“残酷”。(答案必须包括“挣扎”和“残酷”两方面,意对即可)
14. C(职位、位次。A.古代战争、祭祀为军国大事;事物。 B.指责,责备;过错。D.辅助的人;指代对方)
15. B(助词,的。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C.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D.介词,“因为,凭”皆可解;连词,表目的,来)
16. ① 先王封国,不可伐; ② 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 社稷之臣,不当伐。
17.(4分)(1)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将责任推给季氏。(2)孔子抓住了要害,用比喻指出是管理者、辅佐者的过失,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3)一针见血,指出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
18.(4分)“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造句略。
19.(6分,每条2分)(1)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整文德教化来使他们臣服。(2)认真地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3)关山路远,行步艰难,有谁来可怜走投无路之人?
20. 秋声/无形也/却写得形色宛然/读之使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真可谓绘风乎矣
21.(1)(2分)“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与江流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寥廓高远的境界;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2)(2分)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3)以下两说均可。① 古人说法不正确。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侧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构思巧妙,言有尽而情无穷。 ② 古人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4分,意对即可)
22.(8分,任选8题)(1)难于上青天(2)不尽长江滚滚来(3)同是天涯沦落人(4)此情可待成追忆(5)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6)杨柳岸晓风残月(7)怎一个愁字了得(8)秋水共长天一色(9)望尽天涯路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 第5篇
语文试卷
注意:l.考试时间l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糟粕(pò)湖泊(pō)如法炮制(páo)鳞次栉(zhì比 ....
B.颈(jìng)椎悄(qiāo)然面面相觑(qù))断壁残坦(yuán)....
C.两栖(xī)赝品(yàn)买椟(dú)还珠咎由自取(jiǖ ....
D.饿殍(fú)长篙(gāo)有的放矢(shǐ)引吭高歌(kà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揣磨迫不及待一脉相成B.经典奇葩穿流不息英雄气慨
C.筵席炫耀嘎然而止插科打浑
D.赌博牢骚连篇累牍良辰美景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
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
②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局豆花。”他
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的风雅,和一十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
③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她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
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A.木讷 淡薄 然而 唯独B.木然 淡泊 然而 偏偏
C.木然 淡薄 因为 偏偏D.木讷 淡泊 因为 唯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来滥发乱贴小广告现象依然严重,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不足,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这对残疾人夫妇靠着自己几年来的惨淡经营,把手工制作工艺品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
C.iPhone4S上市以来.受到热烈追捧,但苹果手机的始作俑者乔布斯却未能等到这一天。....
D.科学家认为,人类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第六次物种火灭绝就会到来,这并非杞人忧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家工厂虽然不大,但曾三次被授予省优秀企业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B.心脏猝死的诱因,是由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酗酒饱餐及气候异常等诱发的。
C.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杂着密集的雨点,瞬息之间就哗哗地下了起来。
D.为了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采取了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证化肥供应等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曾祺,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故乡人》描绘了打鱼人、瓦匠头、钓鱼的医生等普通
人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人质朴、勤劳、诚实等美好品格的赞美。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屈原自的《离骚》,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再别康桥》体现了现代诗歌的三美——“音
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
D.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牡丹亭》讲述了青年女子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动
人故事,其中《游园》一出,语言精美,人物内心画细腻,令人陶醉。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阻断 .
C.茂林修竹修:高 .
D.木直中绳中:合乎 .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水之归下也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B.此者将进之 .
会稽山阴之兰亭 .
C.绝江河 .
闻者彰 .
D.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敢有不尽力者乎 .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②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
③齐彭殇为妄作④又郊败之 ..
A.④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把水引来作为漂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排列坐在水边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何况寿命的长短,完全听凭造化安排,最终归结于消亡
三、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问。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
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
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更,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
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太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与李白齐名。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邕奇其材奇:奇怪 .
B.擢河西尉擢:提拔 .
C.亡走凤翔亡:逃亡 .
D.罪细,不宜免大臣细:轻微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贼所得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
輮以为轮 .
C.因许甫自往省视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
B.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如果判杜甫有罪,就会闭塞言路
C.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
杜甫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身体衰弱得几乎饿死
D.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
以前的人说杜甫的诗典雅庄重,李白的诗洒脱自然,(这样)神圣的时代,就是他们所造
就的啊
1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杜甫才华横溢,唐玄宗祭祖时杜甫做赋三篇,皇帝很赞赏,便让他到集贤院待命。
B.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想投奔到肃宗所在之地,却落叛贼罗网,被迫担任左拾遗。
C.杜甫流落剑南,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建草堂。严武因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很友善。
D.桂甫客居耒阳时突发大水,十来天吃不上饭。县令派船相助,并为杜甫准备酒肉。
四.本大题共l2分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旬。(12分)
①桑之落矣。(《诗经•氓》)
②蟹六跪而二螫,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国田居》)
④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⑦,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⑧,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⑨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10,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本大题共l0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耶①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
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暮年时,身体消瘦。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描绘初春景色:风儿吹拂,薄云贴水而飞,雨过天睛,池边燕子衔泥筑巢。
B.第三句用沈约典故,说自己瘦弱多病,流露出与充满生机的春天不太协调的伤感。
C.“沙上不闻鸿雁信”,是说鸿雁不给自己传来书信,含蓄地表达出对亲友的思念。
D.“竹间时听鹧鸪啼”,只有竹林间鹧鸪的一声声欢快的啼叫,还能给词人一点安慰。②请联系全词,用两个词语(每个词语不能超过6个字)概括本词最后一句中的“此情”
是怎样的“情”。(3分)’
③请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一句中“惟有落花知”的含意。(4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7—20题
母心似天空
记得读过一首题名《雨》的诗:
我嚷着要妈妈给糖吃,从八点吵闹到十二点。
妈妈一声不响地走到窗前,转过脸来对我说:
天空伤心,所以下雨了。
我看见妈妈的眼泪如雨般落下来,妈妈,您是天空吗?
我一遍遍地读,想起幼年时,常常仰望最空,看母亲落泪。当时并无意伤母亲的心,如今身为人母,才知道天空中的雨水,原来无有止时。
天空有时晴明万里,有时阴霾密布。可是天空原无一个具体的“我”,只是无边无际地孕育着万物,万物承受雨露滋润,发育成长而不自知。
有一位母亲叹息似地说:“我但愿自己能活一百岁、两百岁,不是贫恋人生,而是想能够一直牵着儿孙的手,带领他们平平安安走完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啊!
时至今日,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代沟”与“反抗期”等新理论成了做父母的必修课
程。成长中的子女,对于父母的“责望”远过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之心。当年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如今是天下无车是的子女。可曾有哪一位游学西方的权威学者,提醒做子女的勿忘父母罔极之恩呢?
我旅行到爱荷华农庄,探望一位美国老友时,正逢她女儿生日,母亲兴冲冲忙着为女儿做蛋糕,女儿却是笑吟吟地为母亲献上一束芬芳的康乃馨,一张自制的丝质贺卡上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每到我生日,我更感谢你们,想念你们,尤其在我自己做了妈妈以后。因为你们给了我这么完美的生命,这么丰富的智慧,这么幸福的人生。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永远永远。”
母亲读着卡片,欣慰得泪如雨下,我在一边也禁不住泪水盈眶。她抹去眼泪对我说:“记得我曾在信中对你说过吗?‘儿女幼年时,踩在你脚尖上,长大了却踩在你心尖上。’可是到了儿子成人,女儿出嫁以后,我愈来愈感到不是这样。我们父母子女永远是心连心,互爱互赖。”
听了她的话,我好感动,也好感慨。我不忍心告诉她我们台湾青少年今日的心态。我只给她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我五岁时坐在母亲怀中,母亲在和姑妈聊天,没有像平时似的搂得我那么紧,我忽然心生妒意,用手帕把自己的小小食指紧紧缠绕起来,缠得指尖发紫,然后放声大哭。我的目的只是要母亲注意我,全心全意对我。母亲急忙把手帕解开时,小食指尖已紫得跟樱桃似的,母亲连忙把它放在口中吸吮,软软的舌头包卷住指尖,好暖好暖,我仰头望母亲,母亲的泪水一颗颗掉下来,可是脸上却带着笑,因为她看我已经不哭了。
我当时虽只是五岁的孩子,却已经不止踩在母亲的脚尖上,而是踩在她的心尖上了。和朋友叙述这个幼年故事时,又忽然想起那位诗人的句子:“天空伤心,所以落下雨了。妈妈,您是天空吗?”
我曾请教一位少年辅导所的负责人,他是一位黑人。我说:“两代之间,真有代沟的存在吗?”他咧开大嘴坦诚地笑笑说:“代沟如同一级一级的楼梯,父母亲向下走,子女们向上走。彼此伸手相扶,那是一种和谐的幸福而不是问题。”他又耸耸肩幽默地说:“我们美国的学者专家们把所谓的代沟看得太重了,难道你们中国也这么严重吗?我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我只记得父母亲有多爱我,我有多爱我的子女,所以我更爱我的父母亲,我的子女们也更爱我。”
我又想起《雨》那首诗:
天空伤心,所以落雨了。
我看见妈妈的眼泪如雨般落下来,妈妈,您是天空吗?
(取材于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母心似天空》,有删节)
17.下面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主要回忆作者年幼时的成长经历,借童年视角写出了母亲的坚韧。
B.作者认为学校应该把西方的“代沟”“反抗期”等新理论作为必修课程。
C.作者不满今日台湾少年的心态,认为应该提醒他们别忘记父母的恩情。
D.手帕缠指的细节描写,生动写出了儿童渴望母亲全心关爱自己的心理。
E.本文语言华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普天下父母的美好祝愿。
18.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8分)
①如今身为人母,才知道天空中的雨水,原来无有止时。
②儿女幼年时,踩在你脚尖上,长大了却踩在你心尖上。
19.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小诗《雨》,有什么作用?(6分)
20.文中说:“代沟如同一级一级的楼梯,父母亲向下走。子女们向上走。”请简要概括这
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实际或者读过的其他作品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8分)
七、本大题共l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其实,世上绝大多数人做的都是这一木一石。
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 第6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成人”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节选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月08日《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
【答案】B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不正确,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C项,“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有误,这只是陆九渊的观点,而非“古代书院”,且他认为“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而不是“不必读书”。D项,“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正确,文中是说“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二至四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不正确,从文中来看,本文是总分总式结构,第二段“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第三段说“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第四段说“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由此可知并非是层进式结构。另外,“从古到今”的说法也不准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当今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D.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充分挖掘,继承,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误,充分条件不成立。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并没有说这样“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二)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 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 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 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情节安排,BD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A项,“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 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①淡泊名利。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②任劳任怨。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③耿直不阿。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④多才多艺。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⑤性格沉静。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等情节概括“淡泊名利”、根据“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等情节概括“任劳任怨”、根据“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概括“耿直不阿”、根据“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概括“多才多艺”、根据“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概括“性格沉静”等性格特征。
6. 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
【解析】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情节的角度,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车马炮”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主题看“车马炮”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解释文章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的7.2亿人次,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材料二:
20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 除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 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 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答案】B
【解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本题,从材料二所给的图中可以看出,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也是有所减少的。所以B项“除20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说法是错误。故选B。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 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 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答案】B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A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目前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形式非常多,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项,“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不正确。原文材料二是“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E项,无中生有,“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于文无据。故选BC。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材料一中,仔细阅读材料一,可在材料筛选出“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比对各选项,关键在“曰陕土瘠而民劳”和“吾抚之不暇”两处断句,“曰陕土瘠而民劳”的意思是:他回答说:“陕地贫瘠,百姓穷苦”,“曰”后不应断开,“吾抚之不暇”是“我抚慰他们还来不及”据此排除其他几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 太仓,既指京城和各地的储粮的仓库,还可以是官名,掌管仓廪出纳。
C. 辇,车名,古代用人拉或者推着走的车子,专指天子或皇后坐的车子。
D. 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B项“太仓”指京城的储粮仓库;C.“辇”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D.“赠”给已死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B. 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 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D. 崔郾居家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C 项“不赡私”指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赡养父母;“不赡私”和“安暇恤民”都是崔郾的假设,不是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5分)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5分)
【参考答案】(1)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并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
(2)(崔郾)用宽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没有鞭打过一个人。等到了鄂州任职,却施用严法重罚,对罪犯一概不予宽免。
【解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的关键点:“侍讲”,担任侍讲学士;“历”,经过”;“副”,相配,相称。第二句关键点:“经月”,整月;“莅”,到;“贷”,宽免。
【参考译文】
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每次选拔官吏,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多次升迁后担任谏议大夫。穆宗登基,荒废政务,沉溺于游猎,在宫中纵饮放荡恣意放纵,天亮了还不能上朝处理政务。崔郾进谏说:“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拥有广大的疆域,众多的百姓,天下安定还是混乱,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从崤山往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就失去了。西望敌寇的营垒,距离宗庙只有十舍的距离,百姓憔悴,没有积蓄。希望陛下亲自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有幸。” 穆宗十分感动深表谢意,提拔他为给事中。敬宗继承帝位,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不久又升任他为中书舍人,他入宫谢恩说:“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并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惭愧地说:“我不久一定向你请教。” 高釴恰好在旁边,趁机进言说:“陛下乐意向善却没有咨询什么,这样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愿。”敬宗又自责道歉,都赐给他们锦缎财物。崔郾与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编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便于皇帝阅读思考。崔郾升任礼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观察使。先前,上供朝廷的财物缺乏,就剥夺官吏的俸禄来资助进献的费用,一年大概有八十万钱。崔郾说:“官吏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哪里有精力抚恤百姓呢?我一个人不能治理好地方,怎么能会使自己富厚呢?”就拿官府日常费用代替上供的缺额。皇上又下诏将征收的粮食运到太仓,一年有数万石,老百姓苦于运输,还要用车子把粮食运到河边。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设置粮仓收粮,修建通道将粮食装入漕运船。百姓高兴,减轻了转运的辛苦。崔郾改任鄂州、岳州等地观察使。自从蔡州人反叛,鄂州、岳州的百姓常常苦于战乱,长江和两湖一带盗贼公开横行。崔郾修造铠甲兵器,制造战船,穷追紧随,上下千里,一年之内盗贼全都被捕获平定。又担任浙西观察使,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死在官任上。他死后被追赠为吏部尚书,谥号德。崔郾不积蓄财物,有了钱财就周济亲朋故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他居家怡然自得,不训斥子弟,但子弟们都自然得到教化。他的房屋地势低洼,地面泥泞,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只能打着伞穿着木屐站在屋外。(崔郾)用宽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都没有鞭打过一个人。等到了鄂州任职,却施用严法重罚,对罪犯一概不予宽免。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陕地贫瘠,百姓穷苦,我抚慰他们还来不及,唯恐打扰了他们;鄂地肥沃,百姓剽悍,夹杂有夷人风俗,不用威严就无法治理。所以说为政贵在知道变化。”听到这话的人无不佩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瓜洲夜泊
郑燮①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②,数声清角五更哀。
【注】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以多才多艺、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称于世。②铁瓮,指铁瓮城,京口(今江苏镇江,与瓜洲隔江相对)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写诗人夜泊江上,船边苇花如雪,远处楼台被隔;江上雾气弥漫,本来近在咫尺的金山隐在雾中,不见了踪影。
B. 颔联所写情景一远一近,远处有惨淡的点点渔火;邻船也是羁旅之人,诗人想与对方说说话,但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C. 颈联景物更有动感,江风吹拂,江涛汹涌;北斗星运转一周又回到原处,鸡鸣之声隐约传来,长夜将尽,天近拂晓。
D. 尾联写五更时分,长江对岸传来几声凄厉的号角声,诗人想起那里是京口这个吴楚咽喉要地,油然而生苍凉之感。
E. 雾起江面、惨淡秋灯、荒鸡啼鸣、北斗星回、五更清角”诗中的这些画面既是诗人秋夜的所见所闻,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答案】B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B项,“诗人想与对方说说话,但听不懂对方的语言”误,应是邻船有夜话声朦胧传来;C项,“北斗星运转一周又回到原处”误,“回”在诗中的意思是运转、移动。
15. 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诗昭示着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诗中昭示着一个长夜难眠、愁思难解的诗人形象。他关心国事,心系民生,身在客船,敏感的心灵却关注周围的一切。苇花如雪、秋灯惨淡、北斗星回他看在眼里,邻船夜话、荒鸡唱晓、清角哀鸣他听在耳中。他心事浩茫,愁思百转,以致彻底未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以写景为主”“怎样的诗人形象”“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抓住关键“以写景为主”的“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具体分析情感,不结合诗句分析,要适当扣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氓》一诗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或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宴”“晏晏”“诞”“殇”“妄”“蜉蝣”。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既有对国家顶层设计的看法,也有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还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将愧对我们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④中华大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⑤部分电商平台的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然后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
⑥五月的大青山,阳光温暖而不炙热,山林苍翠而不乏味,置身其中,让人分外惬意,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①谆谆告诚:恳切耐心地劝告。使用正确。②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望文生义。③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指专心地听,谦辞。适用对象不当。④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⑤名不副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⑥如坐春风:指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望文生义。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今年入冬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不过,据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 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不法商贩不时碰撞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达到赚取更多不义之财的目标。
D. “闯黄灯扣6分”的新交通规则在民间引发争议,虽然公安部日前下发通知,表示闯黄灯暂时以教育为主,但不少业内外人士都表示朝令夕改伤害法律权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搭配,应去掉“天气”。B项,暗换主语,“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非“社会热点事件”。C项,句式杂糅,“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达到赚取更多不义之财的目标”句式杂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 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
B. 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C. 上周末,我光顾了新华书店,经理惠赠了我这本名著。
D. 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
【答案】B
【解析】A项,家兄,对外人称己兄;愚弟,兄长对外人谦称自己的弟弟。C项,光顾,商店敬称他人的来访;惠赠,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敬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D项,抛砖引玉,自谦之词,喻指先谈出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见解,试图引出别人的高见宏论;狗尾续貂,贬义词,也可用作谦辞。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①____;第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②___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③__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参考答案】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
②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③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文“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和后文“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可知,应该填写“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第②空根据前文的“第三是奉献”和“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应该填写“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第③空根据前文的“不仅”和后文“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可知,应该填写“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意思对即可)
21. 年12月15日,“盐城交警”发了一条微博,其内容是两张海报,提醒骑电动车的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其中一张海报的文案为“像我们这个年纪,骑电动车一定要记住戴安全头盔,否则会被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
请你对以上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要求态度明确,语言简练、连贯,不超过60字。(5分)
【参考答案】示例:①这样的交通安全宣传语能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也充满轻松调侃意味,符合大众接受心理,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②交警是执法部门,宣传语可以有创意,但要坚守底线,要有原则,不能不顾及“三观”,否则,不是幽默,而是“下流”。
③这种交通用语无疑是在煽动社会贫富对立,这样没有价值立场的交通宣传语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也难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效果。
④交警安全宣传也应注重价值观导向,该宣传价值观导向错误,是明显的嫌贫爱富,是“媚俗宣传”。
⑤该微博虽然“言者无意”,但受众的阅读重心很容易滑向道路上不同交通工具所带来的身份贫富属性。
【解析】题干要求“对以上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要求态度明确,语言简练、连贯,不超过60字”,评价微博内容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形式上注意用语用词的特点,如口语书面语、方言等;句式上的特点可从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角度分析;内容上可从微博的内容对人们的影响等角度展开。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要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人却说,我不去走我想走的路,又怎能走的漂亮?不去走想走的路,人生有何趣味和意义?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卷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