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范文
骨盆骨折范文(精选11篇)
骨盆骨折 第1篇
骨盆骨折分类方法很多,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部位分为:①撕脱性骨折;②骨盆环的孤立性骨折;③骨盆环的双骨折或骨折脱位;④骶、尾骨骨折;⑤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这种分型对合并损伤和估计预后有指导意义。
另一种分类系统集中在损伤机制上, 基于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外力的作用将骨盆骨折分为A、B、C三型, 每型又分为三个亚型。从A至C型其序号大者的疗效及预后均较序号小者为差。
将骨盆分为三柱结构, 骨盆骨折AO分类法骨盆三柱结构图C型骨折累及前、中、后三柱结构, 造成耻骨联合分离, 一侧或双侧耻骨支骨折, 预后差。
2 骨盆骨折的诊断
骨盆骨折常危及生命,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需再次检查有无并发症出现, 如四肢骨折、胁骨骨折、血气胸、颅脑和腹部脏器损伤。在骨盆骨折诊断中, 影像学诊断占有重要地位。
2.1 X线检查
应包括三个标准的骨盆像, 即前后位、入口位、出口位、对怀疑合并髋臼骨折和软骨损伤的患者加摄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检查骨盆像入口位 显示骨盆环的完整性, 半骨盆环的前后移位。其中不稳定征象有:骶臀线不连续, 坐骨结节撕脱, 骶髂关节骨折并错位, 半骨盆向后方或后上方移位≥1 cm, 说明半盆骶髂后韧带及骨间韧带全部损伤显示骶骨、髂骨翼、髋臼和髂耻稳定部位的骨折。不稳定征象有:L5横突骨折、髂骨翼骨折≥5 mm, 耻骨联合分离≥2.5 mm等。
2.2 CT扫描
显示骨盆骨折整体不及X线片好, 但能较好地显示局部微小损伤, 如骶骨裂缝骨折和椎板骨折、骶髂关节的粉碎骨折、髋臼顶弓部骨折、坐骨棘和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等。Magid等认为CT为骨盆骨折的诊断基础, CT快速诊断有助于了解损伤范围, 确定是否有连续出血和并发症。
2.3 螺旋CT
螺旋CT三维重建是利用表面轮廓重建技术或容积性重建技术, 将保留的CT扫描物体的表面数据或扫描物体的内、外部所有数据, 经过软件处理, 以不同的灰白度、颜色、透明度来衡量密度, 从而形成了清晰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 使骨盆完整、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 并且可使图像任意轴向各角度旋转, 选择暴露病变的最佳视角观察, 对于判断骨折的类型和决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精确的骨折相对位置,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4 旋转数字成像 (DRI)
DRI可显示骨盆和髋臼的多斜位影像, 提供最佳的髂骨闭孔斜位投射相。动态DRI快速系列可提供一个三维构象, 尤其适合髋臼骨折的诊断和分型。
3 骨盆骨折的治疗
3.1 急诊处理
目前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内脏损伤及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 然后处理骨盆骨折。对腹腔脏器损伤, 无论是实质性脏器损伤或空腔脏器破裂, 均应在抗休克的基础上早期探查治疗。对较大动脉损伤, 可采用放射性介入治疗, 经导管选择性栓塞损伤动脉, 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也可应用气囊导管控制髂动脉破裂出血, 便于后续处理。常用的临时固定方法有骨盆带捆扎、沙袋侧方挤压、髋关节制动等。最近的研究表明, 早期应用骨盆夹或骨盆稳定器有良好的作用。Riemertal等报道, 创伤早期应用外固定可使急救期的死亡率从22%降到8%。
3.2 稳定性骨折的处理
根据Tile分类, A型骨折稳定、移位小, 卧床休息4~6周, 骨折即可愈合或接近愈合。
3.3 不稳定性骨折处理
3.3.1 外固定治疗
利用外固守架治疗骨盆骨折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Dennal和Sutherland。多数学者认为骨盆外固定架对于旋转不稳定的骨盆环骨折可提供牢固的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而对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则无牢固的固定作用。提出应用外固定架的指征为:①需要复苏的患者;②临床固定以方便患者做其他检查;③为后期开放复位内固定创造条件;④治疗垂直稳定但旋转不稳定骨折。
3.3.2 内固定治疗
①耻骨联合分离:采用Pfannsnstiel切口暴露耻骨联合部, 挤压两侧髂骨或巾钳复位, 用6孔可弯曲的3.5 mm骨盆重建钢板或2孔4.5 mm窄式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如果骨盆环后部不稳定, 可用自径7.0 mm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将髂骨固定在骶髂翼上;②耻骨枝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者, 可用3.5 mm骨盆重建钢板跨过耻骨联合将骨折与脱位一并固定, 耻骨根部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用钢板或髓内螺钉固定, Simonian等认为使用逆行的耻骨枝髓内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钢板;③骶髂关节损伤:前方入路优于后方入路, 前路固定可直视下处理骶髂关节易清创和关节复位, 同时可避免皮肤坏死, 但应注意骶髂关节前方的血管、神经解剖, 防止损伤。可采用2孔和3孔3.5 mm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也可用中空松质骨螺钉经皮内固定;④骶骨骨折:采用后旁正中切口, 暴露骶骨骨折处, 轻巧复位后使用后侧张力钢板、骶骨棒等固定, 或闭合复位后用螺钉经皮将髂骨、骶髂关节S1椎体固定在一起, 螺钉固定的方向应与骨折线垂直, 注意避免神经孔压缩, 防止医源性神经损伤;⑤髂骨翼骨折, 髂骨翼开放复位的指征:移位或不稳定髂骨骨折合并有严重的皮肤撕脱或开放伤口;严重移位的或粉碎性的髂骨骨折;内脏从髂骨骨折部疝出;移位的骨折块压迫皮肤;不稳定的髂骨骨折产生的疼痛影响肺功能。采用与髂嵴平行切口, 复位后髓内螺钉或钢板固定。
4 展望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创伤大、技术要求高的治疗方法, 文献报道B型骨折的手术固定率为28.9%~37.6%, C型为46.7%~74.1%;而B型手术的优良率为74%, C型仅为27%, 距圆满解决重度骨盆骨折这一难题仍有相当距离。故临床上应积极、稳妥地开展骨盆骨折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参考文献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2篇
【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44-01
骨盆是由髂、耻、坐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尾骨构成的坚固骨性环,后方有骶髂关节,前方有耻骨联合,它起支持脊柱和保护盆腔內脏器的作用。骨盆骨折大多是一种严重多发伤,常由车祸、塌方、坠落伤所致,常合并骨盆内大出血、内脏损伤等,且并发症常比骨盆骨折本身更为重要。因此,针对骨盆骨折损伤重、出血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卧床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我们积极抢救,准确判断及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对61例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61例,男40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合并失血性休克39例,并发伤情况:脾破裂10例,泌尿系损伤15例,直肠损伤9例,其他部位骨折21例,经积极护理61例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休克的观察与护理。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易引起广泛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一般失血量大于身体总血量的20%时.导致休克,应及时处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防止心、脑、肾等荤要器官受到损害。②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输液途径应建立于上肢或颈部.便于测量中心静脉压,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000~3000n1I/h。③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向医师提供准确的信息,随时调整治疗方案。④密切观察精神状态、皮肤温度和色泽等的变化,发现患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渴、脉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及时报告医生。⑨对已有轻度休克表现的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以免加重休克。
2.2 膀胱、尿道损伤的护理。膀胱、尿道损伤是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合并损伤,常发生在耻骨及坐骨骨折,因此使会阴部的三角韧带可能有撕裂和位移,造成尿道的完全断裂或部分撕裂.也可以是尖锐的崩片直接刺伤尿道,一般表现为排尿困难受尿潴留,尿道口流血或有血迹,或会阴、下腹部胀痛,导尿时尿管不易插入膀胱。故护理时:①常规留置导尿管。操作应轻柔,应放置尿管2周。并应特别注意防止尿管脱出及尿外渗,如果导尿管插入深度已达膀胱,但无尿液排出或只有少许尿,多为膀胱损伤;或经导尿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若排出量减少,疑有膀胱破裂的可能。如尿道口流血,导尿管难以插入膀胱内提示有后尿道损伤的可能,报告医师进一步检查确诊。②对有膀胱、尿道损伤的病人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尿管护理,每天饮水2000~2500ml(禁水病人除外),防止泌尿系感染。
2.3 直肠损伤护理。轻的直肠损伤可不手术,此时应注意肛周的清洁,保持被褥洁净,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如行暂时性的结肠造口,注意对造瘘口的护理。
2.4 神经损伤的护理。骨盆骨折并发骶神经、坐骨神经损伤时,病人一旦出现下肢肌力减弱,应及早鼓励并指导病人做抗阻力肌肉锻炼,定时按摩理疗、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
2.5 康复护理。①对不稳定型骨折,卧硬板床休息,并进行上肢活动,第2周开始半坐位,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第3周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后主动;第8周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第12周可弃拐负重步行。②稳定型骨折,早期严禁坐立,可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伤后1周可半卧位或坐位练习,并做髋关节、膝关节的伸曲运动,如全身情况尚好,可逐渐加大活动量,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活动时间由短到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
3 体会
通过对上述61例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到骨盆骨折创伤重,病情复杂,若不能及时的观察护理,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评估病情,给予正确的护理,对不同患者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才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志道重度骨盆骨折的现代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8):453—455.
[2]赵定鳞.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02~906.
[3]刘志容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0~41.
骨盆骨折的急诊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38岁。车祸伤2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或跌伤5例。
按照Tile分类,本组患者A型19例,B型12例,C型2例。
1.2 合并伤情况
单纯骨盆骨折无其他脏器合并伤者8例,有合并伤者25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18例,腹盆腔脏器破裂12例,颅脑创伤6例,肾创伤5例,血气胸1例,失血性休克8例。
1.3 治疗情况
单纯骨盆骨折无合并伤患者均系稳定型骨折,行外固定、牵引或卧床休息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积极抗休克治疗。实质或空腔脏器破裂出血者行剖腹探查术。颅脑创伤根据具体病情予以开颅手术清除血块或保守治疗。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肋骨外固定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的护理
2.1.1 气道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若无自主呼吸或因其他原因存在气道阻塞情况时,应及时清除异物和呕吐物等,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呼吸通道。(1)置管成功后,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患者胸部随呼吸的起伏运动有无异常,有无因肋骨骨折、气胸等原因造成的胸廓反常运动。后者引起的纵隔摆动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2)闭式引流的护理: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应注意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引流量变化。观察气体引流情况、液平面变化,保持通道畅顺。
2.1.2 循环护理
由于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所以骨盆骨折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抗休克。患者有明显外出血时,应及时压迫止血。患者出现休克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1)快速建立有效、充足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浅静脉切开或者深静脉插管,保证液体通道的畅通。(2)液体入量应遵循“先快后慢、晶胶体并重”的原则[2],首先补够血液胶体渗透压和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应及时输血。(3)抗休克治疗疗效的观察: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出现血压上升、中心静脉压正常、意识清晰、心率减慢、皮肤温暖、尿量增加等表现都说明抗休克治疗有效,此时继续维持适当速度、适当容量液体输入,对于老年患者或者具有心脏、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液体入量过多。若经积极抗休克治疗,血压不上升或上升后很快又下降,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在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探查。
2.2 急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常常合并多个脏器的复合损伤,在急诊诊疗过程中常需转运患者往返于多个科室之间。对于严重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检查转运过程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这一过程的护理同样重要却往往被忽略。(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必须在休克初步纠正、急救及复苏初步完成以后进行。(2)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床边完成相关检查,减少对患者搬动。对于CT等必须搬动患者的检查,首先,应有医护人员陪同,使用便携式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急救车随行以便意外出现时及时就地抢救。(3)在搬动患者过程中尽量避免徒手搬动、随意变换患者体位,最好能使用担架或床单整体过床,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避免加重原有损伤。(4)完成检查后等待结果过程中,应有预见性地开始相关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
3 小结
骨盆骨折本身并不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反而是其合并的多器官严重复合伤以及失血性休克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所以,骨盆骨折急救的重点应集中在积极纠正休克、尽快明确复合伤方面。抗休克初期,重点是保障液体的快速输入,大通道、多通道的建立、加压器材的使用等等十分重要。液体种类的选择、输血(全血)的应用也能有力提高疗效。抗休克中后期,应根据血压变化、尿量多少等综合判断患者情况,进一步巩固抗休克治疗。患者在休克得到纠正后,需转运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时,护理重点应放在加强监护、平稳轻柔转运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蔡郑东.骨盆外科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52~65
骨盆骨折业务学习教案介绍 第4篇
骨盆骨折是什么? 骨盆骨折是怎么回事?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疾病概述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其发病率较高。骨盆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近3%。成年人骨盆骨折致伤原因主要包括:机动车碰撞占57%,行人被车辆撞伤占18%,摩托车碰撞占9%,高处坠落伤占9%,挤压伤占5%。青少年患者骨盆骨折发生率较低,大约在0.5%-7%,其最多见的原因是机动车辆事故、行人被车辆撞伤以及高处坠落伤。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和工伤等意外伤害的增加,高能量损伤致骨盆骨折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约占7%-2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率在5%-30%之间。
疾病原因
(一)诊断失误
1.漏诊骶髂关节脱位或分离
(1)原因分析:病人有髋部、四肢等合并损伤,疼痛主要部位不在骶髂关节;摄片体位不正,x线片存在伪影或质量不高;医生阅片不仔细;双侧骶髂关节同时脱位,因为双侧对称而漏诊。
(2)预防措施: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摆正摄片体位,提高X线片质量,必要时作CT扫描;医生仔细阅片,熟悉正常的骨盆片的表现,防止双侧骶髂关节损伤漏诊。
2.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误诊为稳定性骨盆骨折
(1)原因分析:查体不细致;摄片体位不正,x线片存在伪影或质量不高致x线
片未能显示骨盆后壁的损伤;阅片不仔细。(2)预防措施: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骨盆后面的压痛和叩击痛等提示骨盆后壁的损伤;摆正摄片体位,提高x线片质量,必要时作cT扫描;医生仔细阅片,防止骨盆后壁损伤漏诊而影响治疗方案和预后。(二)治疗失误 1.抢救措施不得力
(1)原因分析:抢救步骤杂乱无章,输血输液速度太慢,未迅速处理并发伤,骨折未及时复位固定。
(2)防治措施: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是一种严重创伤,抢救若手忙脚乱,抢救步骤杂乱无章,可能丧失抢救有效时机而死亡。为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按照McMur.ray所提出A-F方案来抢救骨盆骨折危重病人,容易抓住“救命第一”这个中心主题依次开展有序高效的全面抢救工作。a.呼吸道的处理;b.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处理;d.消化系统损伤的处理;e.泌尿系统损伤的处理;f骨折的处理。②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是出血性休克的根本原因,也是骨盆骨折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输血输液速度,应至少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大量输血输液时应密切观察尿量及尿比重的变化,有条件应测量中心静脉压,以作为输液数量的依据。③骨盆骨折病情稳定或经抢救后病情趋向稳定时,对并发伤如膀胱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神经损伤及女性的阴道损伤等,应抓紧时间处理。④骨折及时复位固定可减少损伤和出血、避免内脏器官或血管神经等的进一步损伤。
2.探查腹膜后血肿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1)原因分析:为了制止出血,盲目打开后腹膜,企图找到活动性出血点,结扎髂内动脉,但往往出血更为严重,手术台上可发生严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为往往为多个血管出血和渗血,打开腹膜后压力减小,出血渗血更严重。在血肿中很难找到髂内动脉和出血点,而只能用纱布填塞,终止手术。
(2)防治措施:腹膜后血肿出血无需手术探查止血,可经动脉造影(DSA)寻找出丑点并予以栓塞止血,或经非手术治疗,待血肿内压增高自行压迫止血。
3.应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后骨折移位加重
(1)原因分析:“翻书样”损伤应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时,应用不当,骨盆兜只起到悬吊作用,而没有起到兜(侧方挤压)的作用,反而引起骨折移位加重。适应证选择不当,“闭书样”损伤应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2)防治措施:“翻书样”损伤应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时,应注意骨盆兜重要的是专侧方挤压)的作用,其次是悬吊作用。正确选择适应证,“闭书样”损伤禁忌应用骨孟带悬吊牵引。4.复位失败、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1)原因分析:①初始牵引重量小,牵引时间不足;骨盆束带悬吊时臀部未离开床:摄片不及时;过分依赖保守治疗,没有及时手术。②手术时因骨盆环移位较重,复位不良和缺乏有效固定,术后继续发生旋转、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使骨折移位。如果不及时补救将畸形愈合或不愈合。(2)防治措施:①初始牵引重量要足,及时摄片调整牵引重量;待骨折脱位稳定后,再撤除牵引;骨盆束带悬吊时臀部必须离开床面;全身情况稳定后,如果需要手术,即应马上手术治疗,以免延误。②手术中争取解剖复位并进行有效、可靠的固定如果手术后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移位将影响功能者,可考虑再次手术复位固定。5.骶髂关节脱位复位后再脱位
(1)原因分析:骶髂关节的稳定完全依赖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骶髂关节脱位后韧带组织完全损伤,脱位复位后要等韧带组织修复后才能稳定。如果保守治疗时,太早减轻牵引重量或去除牵引,负重太早;手术治疗时,太早负重均可引起再脱位。
(2)防治措施:骶髂关节脱位牵引时间必须超过8周,减轻牵引重量必须6周周后12周后可扶拐下地逐步负重活动;手术复位固定6周后,可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8-12周后可扶拐下地逐步负重活动。如果发生再脱位,仍需手术或牵引治疗。6.骨牵引后皮肤坏死与感染。
7、手术中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1)原因分析:透视技术不佳、对骨盆三维解剖的认识不足、手术操作不熟练
手术方法选择不当等可能损伤骶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损伤髂总、髂内、髂外动静脉或股动静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2)防治措施:需要很好的透视技术和对骨盆三维解剖的充分认识,熟练仔细手术操作,防止随意钳夹、电切、电凝组织。
透视下经皮将螺丝钉由髂骨后面拧人骶骨体用于治疗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的方法,但这一操作有可能损伤L5神经根、骶骨体前方的髂血管以及被骨性结构包绕的骶髂神经根。由于经骶孔的骨折(Denis2型),发生神经损伤者占40%,一些学者建议对这类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对受累神经孔减压。对于不伴后方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建议行前路腹膜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后方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这种方法在经皮技术之前即已被提出。Toumel等提出在行骶髂关节的后方固定时,应将一手指通过坐骨大切迹来触摸钻头,以保护神经血管结构。Impson等报道用经腹膜后的前入路在骶髂关节前方放置钢板,因从该入路可直接观察到关节,效果很好。应用这一入路进入骶髂关节时,须仔细保护臀上动脉和L5经根。疾病分类
(1)依据骨盆骨折后形态分类:可分为压缩型(compressiontype)分离型(separationtype)和中间型(neutraltype。
①压缩型:骨盆侧方受到撞击致伤例如机动车辆撞击骨盆侧方,或人体被摔倒侧位着地,夜间地震侧卧位被砸伤等骨盆受到侧方砸击力鵻先使其前环薄弱处耻骨上下支发生骨折应力的继续,使髂骨翼向内压(或内翻),在后环骶髂关节或其邻近发生骨折或脱位鵻侧方的应力使骨盆向对侧挤压并变形。耻骨联合常向对侧移位髂骨翼向内翻骨盆为环状伤侧骨盆向内压、内翻使骨盆环发生向对侧扭转变形。
②分离型:系骨盆受到前后方向的砸击或两髋分开的暴力,例如摔倒在地俯卧位骶部被砸压;或俯卧床上骶后被建筑物砸压健康搜索两髂前部着地,两侧髂骨组成的骨盆环前宽后窄反冲力使着地重的一侧髂骨翼向外翻,先使前环耻坐骨支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应力的继续髂骨更向外翻,使骶髂关节或其邻近发生损伤骨盆环的变形是伤侧髂骨翼向外翻或扭转,使与对侧半骨盆分开,故称分离型或开书型由于髂骨外翻h使髋关节处于外旋位。
③中间型:骨盆前后环发生骨折或脱位但骨盆无扭转变形。
(2)依据骨盆环稳定性分类:前环骨折如耻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均不破坏骨盆的稳定性,后环骶髂关节及其两侧的骨折脱位和耻骨联合分离,都破坏了骨盆的稳定性,为不稳定骨折
(3)依据骨折部位分类:除前述稳定骨折的部位外不稳定骨折的骨折部位和变形如下。
①骶髂关节脱位(fracturedislocationofsacro-iliacjoint)鵻:骶髂关节的上半部为韧带关节,无软骨关节面,在骶骨与髂骨之间有许多凸起与凹陷互相嵌插借纤维组织相连,颇为坚固。骶髂关节的下半部有耳状软骨面小量滑膜及前后关节囊韧带,是真正的关节,比较薄弱常见骶髂关节脱位又分为3种: A.经耳状关节与韧带关节脱位。
B.经耳状关节与骶1、2侧块骨折发生脱位。
C.经耳状关节与髂骨翼后部斜骨折发生脱位鵻。前者脱位的骨折线与身体长轴平行脱位的半侧骨盆受腰肌及腹肌牵拉向上移位很不稳定,不易保持复位,后者髂骨翼后部斜骨折线对脱位半侧骨盆向上移位有一定阻力。②骶髂关节韧带损伤(ligamentinjuryofsacro-iliacjoint):施加于骨盆的暴力使骨盆前环发生骨折,使骶髂关节鵻的前侧韧带或后侧韧带损伤,该关节间隙张开但由于一侧韧带尚存而未发生脱位骨盆的旋转稳定性部分破坏发生变形。
③髂骨翼后部直线骨折(straightfractureofposteriorwingilium):骨盆后环中骶髂关节保持完整,在该关节外侧髂骨翼后部发生与骶髂关节平行的直线骨折,骨折线外侧的半个骨盆受腰肌腹肌牵拉向上移位。④骶孔直线骨折(straightfracturethroughthesacralholes):骶髂关节完整在其内侧4个骶骨前后孔发生纵骨折各骨折线连起来使上4个骶骨侧翼与骶骨管分离该侧半骨盆连骶骨侧翼被牵拉向上移位,由于骶1侧翼上方为第5腰椎横突,该侧骶骨翼上移的应力,可撞击第5腰椎横突发生骨折此类型损伤,骨折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靠近体中线向上牵拉的肌力强大,故很不稳定,该侧骨盆上移位较多可达5cm以上。复位时需要强大的牵引力。
以上4类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后环损伤部位都在骶髂关节或其邻近其损伤机制及骨盆变形有共同的规律。
在骶髂关节脱位髂骨翼后部直线骨折及骶孔直线骨折中,均可见到压缩型、分离型与中间型。在骶髂关节后侧韧带损伤,前环耻、坐骨支骨折骨盆向对侧扭转变形;其分离型,骶髂关节前面韧带损伤前环耻坐骨支骨折伤侧髂骨翼外翻,骨盆向伤侧扭转变形无中间型。
⑤骶骨骨折:多为直接打击所致骶骨发生裂隙骨折,未发生变位者不影响骨盆的稳定性。由挤压砸击所致的骶骨骨折严重者亦发生变位及前环骨折,就成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由于骶骨管中有马尾神经存在,移位骨折可致马尾损伤。Denis等将骶骨骨折分为3区:Ⅰ区为骶骨翼骨折,腰5神经根从其前方经过,可受到骨折的损伤;Ⅱ区为骶管孔区骶1~3孔区骨折可损伤坐骨神经,但一般无膀胱功能障碍;Ⅲ区为骶管区,骶管骨折移位可损伤马尾,其表现为骶区肛门会阴区麻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4)Tile分类:Tile总结了各种骨盆骨折的分类后提出了系统分类: A型(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移位不大未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如耻骨支坐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髂翼骨折等。B型(旋转鵻不稳定型):骨盆的旋转稳定性遭受破坏,但垂直方向并无移位仅发生了旋转不稳定根据损伤机制不同分为B1开书型即前述分离型骨折B1①骨盆裂开<2.5cm,B1②骨盆裂开>2.5cmB2骨盆侧方压缩骨折即压缩型,受伤的同侧发生骨折B3骨盆受侧方压缩对侧发生骨折同前述压缩型骨折。
C型旋转与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即发生旋转移位,又发生垂直移位C1单侧骶髂关节脱位C2双侧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并有髋臼骨折。发病机制
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鵻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亦可造成其起点处的骨盆撕脱骨折。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因此,骨盆骨折常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多发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0%机动车创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5%~84.5%。
骨盆骨折是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颅脑伤和胸部损伤。损伤后的早期死亡主要是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感染等所致在严重的骨盆创伤的救治中防止危及生命的出血和及时诊断治疗合并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局部表现受伤部位疼痛,翻身及下肢活动困难。检查可见耻骨联合处肿胀、压痛,耻骨联合增宽髂前上棘因骨折移位而左右不对称髋关节活动受限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即两手置双侧髂前上棘处鵻用力向两侧分离,或向中间挤压,引起剧痛;亦可于侧卧位挤压有腹膜后出血者,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膀胱或尿道损伤可出现尿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直肠损伤时肛门出血,肛门指诊有血迹。神经损伤时下肢相应部位神经麻痹。
2.全身情况出血多时即表现神志淡漠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尿少脉快、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征象,多为伴有血管损伤内出血所致。疼痛广泛,活动下肢或坐位时加重。局部肿胀,在会阴部、耻骨联合处可见皮下瘀斑,压痛明显。从两侧髂嵴部位向内挤压或向外分离。临床表现
1.骨盆环骨折:骨折线贯穿骨盆环状结构,使骨盆环中断。单发骨折常见有单侧耻骨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单侧髂骨骨折、髋臼骨折和单侧骶髂关节半脱位伴有小片骨折。多发骨折常见有两侧耻骨支骨折、耻骨支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伴髂骨骨折和耻骨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2.骨盆边缘骨折:常见的有髂骨翼骨折,耻骨单支部分骨折,髋臼边缘骨折和骶尾骨骨折等,骨折线形可呈横形或斜形,移位可不甚明显。3.骨盆撕脱骨折:骨折的部位常位于强大肌肉附着的地方,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和坐骨结节等,骨折碎片常较少,并常有移位。引发病症
1.肤膜后血肿。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肤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肤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故必需严密细致观察,反复检查。
2.尿道或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应经常考虑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3.直肠损伤。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发生在反折以下,则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4.神经损伤。多在骶骨骨折时发生,组成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臀肌、腘绳肌和小腿腓肠肌群的肌力减弱,小腿后方及足外侧部分感觉丧失。骶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跟腱反射消失,但很少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予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轻度损伤予后好,一般一年内可望恢复。疾病诊断
骨盆骨折多系高能量外力所致常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脏器伤。临床检查首先要对患者全身情况作出判断尤其要注意有无威胁生命的出血及呼吸和神智状态;其次要确定骨盆有无骨折和骨盆环鵻是否稳定同时必须明确有无合并伤。1.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
一般认为,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骨盆正位X线片即可明确有无骨盆骨折。询问外伤史时应了解外力的性质、方向及外力大小以便于估计伤势轻重、判断骨折部位与骨折类型。骨盆环连续性未受损害的骨盆边缘骨折的主要表现是局部疼痛与压痛,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阴性;而骨盆环单处骨折者的挤压与分离试验为阳性。骨盆环前后联合骨折或骨折脱位时则骨盆不稳定并多有骨盆变形疼痛也广泛在急诊室,初步诊断骨盆骨折的依据是,骨盆部有受暴力冲击或挤压的外伤史;有较广泛的局部疼痛或肿胀活动下肢时骨盆部疼痛加重,局部压痛显著,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阳性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患者有下列表现:(1)下肢不等长或有明显的旋转畸形(2)两侧h的脐-髂前上棘间距不等。(3)耻骨联合间隙显著变宽或变形。(4)伤侧髂后上棘较健侧明显向后凸起。(5)骨盆有明显可见的变形。
对疑有骨盆骨折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检查要轻柔,询问外伤史和视诊是最基本的。骨盆分离挤压及伸屈髋关节检查应尽量避免,以免加重出血和疼痛。2.放射学检查
(1)骨盆后前位X线片:X线平片检查一般可明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其移位情况,亦常能提示可能发生鵻的并发症。全骨盆后前位X线片可显示骨盆全貌对疑有骨盆骨折者应常规拍摄全骨盆后前位X线片以防漏诊对骨盆后前位X线片上显示有骨盆环骨折者,为明确了解骨折移位情况还应再摄骨盆入口位和出口位片。
(2)骨盆入口位片:患者仰卧,X射线从颅侧投向尾侧,与片盒成60°倾斜摄片本位片可显示耻骨段骨折移位;骨盆向内、向外旋转和向内移位的程度;骶髂关节向后移位及骶骨骨折是否侵犯椎管;同样可显示坐骨棘撕脱骨折。
(3)骨盆出口位片:X线是从尾侧投向颅侧,与片盒成45°角本片可显示桶柄型损伤与耻骨体骨折,对确定半骨盆有无向上旋转移位是很有用的,在本片上同样可显示骶骨或髂骨骨折移位情况。
CT检查对骨盆骨折虽不属常规但它可在多个平面上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或髋臼骨折的移位情况,因此凡涉及后环和髋臼的骨折应行CT检查骨盆三维重建CT或螺旋CT检查更能从整体显示骨盆损伤后的全貌,对指导骨折治疗颇有助益但应铭记对血流动力学鵻不稳定和多发伤患者,后前位全骨盆X线片是最基本和最重要鵻的放射学检查不要在拍摄特殊X线片上花费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复苏。疾病治疗
应根据全身情况,首先对休克及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进行处理。
(一)休克的防治。患者因腹膜后大量出血,常合并休克。应严密观察进行输血、输液、骨盆骨折的输血可多达数千毫升,若经积极抢救大量输血后,血压仍继续下降,未能纠正休克,可考虑结扎一侧或两侧髂内动脉,或经导管行髂内动脉栓塞术。
(二)膀胱破裂可进行修补,同时作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对尿道断裂,宜先放置导尿管,防止尿外渗及感染,并留置导尿管直至尿道愈合。若导尿管插入有困难时,可进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及尿道会师术。
(三)直肠损伤,应进行剖腹探查,做结肠造口术,使粪便暂时改道,缝合直肠裂口,直肠内放置肛管排气。
(四)骨盆骨折的处理
1.对骨盆边缘性骨折。只需卧床休息。髂前上棘骨折病人置于屈髋位;坐骨结节骨折置于伸髋位。卧床休息3-4周即可。
2.对骨盆单环骨折有分离时,可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固定。骨盆兜带用厚帆布制成,其宽度上抵髂骨翼,下达股骨大转子,悬吊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为宜。5-6周后换用石膏短裤固定。
3.对骨盆双环骨折有纵向错位时,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复位方法是病人仰卧时,两下肢分别由助手把持作牵引,用宽布带衬厚棉垫绕过会阴部向头侧作对抗牵引,术者先将患侧髂骨向外轻轻推开,以松介嵌插,然后助手在牵引下将患侧下肢外展,术者用双手将髂骨嵴向远侧推压,矫正向上移位,此时可听到骨折复位的“喀嚓”声,病人改变健侧卧位,术者用手掌挤压髂骨翼,使骨折面互相嵌插。最后病人骶部和髂嵴部垫薄棉垫,用宽15~20厘米胶布条环绕骨盆予以固定。同时患肢作持续骨牵引。3周后去骨牵引,6~8周后去固定的胶布。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收缩和关节活动的锻炼。三个月后可负重行走。
4.对有移位的骶骨或尾骨骨折脱位可在局麻下,用手指经肛门内将骨折向后推挤复位。陈旧性尾骨骨折疼痛严重者,可在局部作强地松龙封闭。5.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除患肢作骨牵引外,于大粗隆处宜再作一侧方牵引。予以复位。
6.对累及髋臼的错位性骨折,手法不能整复时,应予以开放复位内固定,恢复髋臼的介剖关节面。疾病护理
1急救护理措施。(1)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加压输血、输液,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
(2)迅速止血、止痛是抢救的关键。多数骨盆骨折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因此,必须有效的止血,及时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可以减少骨折端的活动,防止血管的进一步损伤,同时可以减轻疼痛,为下步治疗提供条件。(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改善缺氧。
每15min观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留置导尿,详细记录,及时汇报医生,为抢救提供有力的依据。骨盆骨折休克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应给予低流量吸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合并尿道损伤的护理。
(1)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脱落。导尿管及尿袋应置于低体位,引流管及尿袋每日更换1次,防止感染,尿管每周更换1次。
(2)保持引流通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1次,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冲洗液,防止血块及分泌物堵塞尿管。(3)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排尿。
(4)每日用新洁尔灭棉球清洗尿道外口2次,用温水擦洗会阴部,防止感染。后腹膜血肿及内脏损伤的护理。
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还必须观察腹部情况,注意腹肌紧张度,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随时和医生联系。本组病人中有12例出现后腹膜血肿。后腹膜血肿常与休克同时发生,所以,在抢救时除抗休克外同时要迅速查出出血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及术前准备。在病情稳定后又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多为血肿刺激引起肠麻痹或神经紊乱所致,可通过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来缓解症状。4 骨盆吊带及下肢牵引的护理。
骨盆牵引必须持续3周以上,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所以要防止并发症发生。病人床铺要保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护骨隆突处,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合理使用气垫,防止褥疮的发生。吊带的宽度要适宜,牵引时必须双侧同时牵引,防止骨盆倾斜,肢体内收畸形。指导病人进行功能练习,逐渐恢复肢体的功能,早日康复。5 心理护理。骨盆骨折的病人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起病急,同时病人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所以,病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迫切想了解病情,担心自己会致残。我们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针对病人的具体思想动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病人了解病程的发展规律,解除思想负担,取得对我们医护人员的信任,使病人对我们无话不谈,有心理依赖,有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思想上建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我们发现积极、主动、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基础;合理科学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和质量,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并发症
1.腹膜后血肿。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腹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腹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故必需严密细致观察,反复检查。
2.尿道或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应经常考虑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3.直肠损伤。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发生在反折以下,则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4.神经损伤。多在骶骨骨折时发生,组成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臀肌、腘绳肌和小腿腓肠肌群的肌力减弱,小腿后方及足外侧部分感觉丧失。骶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跟腱反射消失,但很少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予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轻度损伤予后好,一般一年内可望恢复。
疾病预防
骨盆骨折无特殊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
而术后的功能锻炼对病人较为重要应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与方法功能锻炼方式依骨折程度而异
(1)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
①单纯一处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复位者卧床休息仰卧与侧卧交替(健侧在下)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
②伤后1周后半卧及坐位练习并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③伤后2-3周如全身情况尚好可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渐加大活动量
④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
(2)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
①伤后无合并症者卧硬板床休息并进行上肢活动
②伤后第2周开始半坐位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足趾伸屈等活动
③伤后第3周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后主动
④伤后第6-8周(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
骨盆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第5篇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盆前环外固定 前后环同期内固定 前环外固定加后环同期内固定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lvic fracture efficacy.Methods:The hospital in January 2009-January 2011 38 cases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each patient before use of the pelvic ring external fixation,external fixation before the ring after ring the same period is fixed,ring the sam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fixation.Results:38 patients with bone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treatment,length of stay is 19~57d,an average of 37d.After nine to 33 months of follow-up radio and X-ray film review,fractures were healed.Conclusion:Pelvic fractures should be treated in the surgery w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fixed,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s while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lvic fractures;External fixation of pelvic ring before;Ring the sam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fixation;External fixation before the ring after the ring the same period fixed;Clinical efficacy
骨盆骨折多是由于高处坠落、压砸、轧碾、撞击等造成的严重创伤,多伴有内脏损伤、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总结治疗经验,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38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17~71岁,平均49.6岁。按Tile骨盆骨折分型:A型5例,B型14例,C型9例。38例均有其他骨关节的骨折,受伤距入院时间40分钟~1天。
诊治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骨盆前环外固定、前环外固定加后环同期内固定、前后环同期内固定[1]。7例Ⅰ期接受外科合并伤和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其中尿道、膀胱损伤4例,肠破裂2例,其他原因1例。对严重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闭合复位后骶髂固定术或腰骶髂固定术4例。髂骨骨折、骨盆前环骨折、复位后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骨盆后环采用骨盆后方重建钢板内固定1例,骶髂前方钢板内固定5例,闭合复位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14例。骨盆后环内固定5例,骨盆外固定治疗5例。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于术后3~7天开始活动锻炼。
结 果
38例骨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9~57天,平均37天。经过9~33个月的随访和复查,骨折均愈合。
讨 论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式的选择:应综合骨折类型、患者全身情况、医师技术和设备条件进行考虑,如骨盆前环骨折合并膀胱、尿道损伤,行尿道会师术时同期行前环固定术,但若存在阴部损伤或会阴裂伤时则应十分谨慎[2];对肥胖、腹部有损伤手术史、骶骨骨折史者,不宜选用骶髂前方钢板固定术;当存在髂后嵴骨折、骶管及骶孔区骨折时,应用骶髂空心螺钉不能达到牢固固定[3,4];当患者有肋骨骨折或严重胸、腹部损伤,不能俯卧等情况时,对骨盆损伤的治疗提出了挑战。所以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应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手段。
骨盆骨折的手术操作技术:复杂骨折需要手术配套器械,以便螺钉的准确置入,避免损伤血管、神经。术前应进行骨盆骨折分类和骨折稳定性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骨盆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骨盆后环在骨盆稳定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对骨盆骨折应首先重建骨盆后环的力学稳定性。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便于护理,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从生物力学角度看稳定性最好[5,6]。
本组对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骨盆前环外固定、前环外固定加后环同期内固定、前后环同期内固定。结果表明,38例骨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9~57天,平均37天。经过9~33个月的随访和X线射片复查,骨折均愈合。骨盆骨折在手术应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固定,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亮,甄相周.应用腰骶髂固定术治疗严重骨盆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6):423-424.
2 Mc Cormick JP,Morgan SJ,Smith WR.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diagnosis of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J].J Orthop Trauma,2003,17(4):257-261.
3 龙贵珍,裴红,姚琼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28-129.
4 Kabak S,Halici M,Tuncel M,et al.Functional out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completely unstable pelvic ring fractures(type C):a report of 40cases[J].J Orthop Trauma,2003,7(8):555-562.
5 胡登明.骨盆骨折的外科处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2):92.
6 Follis HW,Koch MO,Scott MW.Immediate managemement of prostatomembranous urethral.J Urol,1992,147:125-126.
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体会 第6篇
关键词:骨折,骨盆,护理
骨盆骨折是指一处或多处骨盆壁的连续性中断, 多由于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 并伴有合并症和多发伤。常见病因有交通事故、意外摔倒或高处坠落等, 年轻人骨盆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引起, 而老年人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原是摔倒。骨盆起着支持脊柱以及保护盆腔脏器免受损伤的作用, 且骨盆的血管及静脉丛丰富, 骨折常合并静脉丛和动脉出血及盆腔内尿道、膀胱、女性生殖器等脏器损伤, 病情变化迅速, 致残率及致死率高, 预后较差[1]。因此, 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全面正确的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了36例骨盆骨折患者, 由于出血多、损伤重、病死率高以及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导致护理难度加大, 本院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颇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骨盆骨折患者中男25例, 女11例;年龄24~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 高空坠落伤10例, 砸压伤5例。急诊入院时伴发失血性休克者8例, 合并膀胱尿道损伤3例, 发生后腹膜血肿2例, 合并腹部内脏损伤1例, 合并直肠、会阴部撕裂伤1例。
1.2 治疗
36例骨盆骨折患者急诊入院后, 首先积极给予抗休克治疗, 留置导尿, 腹部内脏损伤者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膀胱破裂者行急诊膀胱修补术, 开放性损伤者行急诊清创及内固定术, 闭合性损伤则行骨盆悬吊牵引, 髋臼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行损伤侧股骨髁上骨牵引。
1.3 护理方法
1.3.1 休克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首先应迅速了解患者的意识、呼吸等, 对于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将患者的头和下肢均抬高30°左右, 以使回心血量增加, 改善脑部血流, 同时利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支持;护理人员应快速给患者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道, 选择双上肢或颈部静脉穿刺, 迅速行血容量扩充以纠正休克, 应尽量将上肢的两条静脉通道集中在患者的一侧肢体, 以便另一肢体用于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吸氧,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给医师, 以便随时进行治疗方法的调整;仔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必要时可对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观察, 以便指导输入液体量及医生的抗休克治疗, 从而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表现为轻度休克的患者要尽量减少搬动, 以防加重休克程度。
1.3.2 腹膜后血肿及内脏损伤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的变化, 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 注意其有无腹胀、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及肠鸣音减弱等症状。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出血的原因, 进行对症处理, 做好术前准备, 随时准备急诊手术。若患者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可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以缓解症状。
1.3.3 膀胱及尿道损伤的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 如果尿管深度已经达到膀胱, 却未见尿液流出或只见少量的血尿, 多提示存在膀胱损伤, 进一步经尿管注入0.9%氯化钠溶液, 排尿量很少, 则可能存在膀胱破裂;若导尿管插入困难或尿道口流血则提示可能存在后尿道损伤, 应及时向医师报告, 以行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在对症治疗膀胱及尿道损伤患者的同时应积极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对行膀胱造口的患者术后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折叠或者扭曲, 造口管应常规留置10~14d, 拔管前要先夹闭造口管, 以便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行排尿, 若存在切口处漏尿或排尿困难则应延期拔管。不完全尿道撕裂的患者留置尿管2周。尿管留置期间应进行妥善固定, 以避免尿管脱落, 尿管应每周更换一次, 尿袋则需每日更换, 以防止发生感染。为预防分泌物造成尿管堵塞, 应使用250~500ml的0.9%氯化钠溶液对膀胱冲洗, 1~2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排尿。每日还应进行会阴部的清洁, 温水擦洗会阴部, 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外口, 2次/d。
1.3.4 疼痛护理
为防止骨折再移位或疼痛加重, 应使患者休息于硬板床, 鼓励患者表达疼痛及不适感, 给予其心理安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准确、轻柔, 避免剧烈且粗暴的操作加重患者的疼痛;疼痛剧烈者, 可请示医师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减轻患者痛苦。
1.3.5 牵引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肢体的活动情况, 保持正确及有效的牵引状态。骨牵引的针眼处无需加盖敷料, 每日以酒精棉签进行消毒1次, 以防止针眼发生感染。
1.3.6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为意外受伤所致, 患者毫无心理准备, 受伤后疼痛、担心预后的好坏以及忧心是否会导致残疾等, 通常情况下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 可与患者交流一些积极的病例, 像亲人般的关心患者,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增强其对治疗的安全感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另外, 由于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而导致厌烦情绪, 应协同患者家属对患者多开导、多鼓励, 共同制定并实施康复计划, 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情绪。
1.3.7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 预防褥疮和便秘:长期卧床的患者最易导致褥疮和便秘, 故对褥疮及便秘的预防亦十分重要。为预防褥疮的发生, 患者的床铺应保持干燥、平整、无碎屑, 并应对骨隆突处施以保护, 可每日数次采用红花酒精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以活血散瘀, 并且可以合理使用一些防压器具来预防压疮。为预防便秘的发生, 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经常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情况下为利于排便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2)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 应鼓励其深呼吸、咳嗽、咳痰, 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侧卧位, 协助排痰, 必要时可予雾化以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从而防止发生肺部感染[2]。
1.3.8 康复护理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以及治疗方案, 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并指导其实施。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即可完全持重, 行牵引的患者需12周后才能持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需练习深呼吸、进行肢体肌的等长舒缩, 每天多次, 5~20min/次。允许下床后, 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 以使上下肢共同分担体质量。
2 结果
36例骨盆骨折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出院, 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3 讨论
骨盆骨折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及时抢救及纠正休克均十分重要, 同时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亦至关重要, 对患者存在的并发症及为预防某些并发症所实施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伤残率, 心理护理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促进了患者的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贺贵梅.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1) :119-120.
骨盆骨折患者护理干预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7月~2012年5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21岁~70岁。跌倒损伤10例,高处坠落伤15例,压砸伤23例,交通事故伤28例。伴尿道损伤8例,伴内脏损伤6例,合并出血性休克5例,伴神经损伤1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给予补液、输血纠正抗休克,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对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手术,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复位骨盆,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合并内脏损伤患者,诊断明确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和解剖特点,以手法复位、牵引复位、骨盆兜悬吊或骨盆固定带固定进行治疗。
1.3 治疗结果
根据Matta评分标准[1](包括疼痛及行走程度和活动范围),本组优38例,良27例,一般8例,差3例。有跛行患者6例,运动后腰骶部疼痛3例,其余患者均能进行基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时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入院时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入院后减少搬动,平卧气垫床,头高脚低位,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并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补液遵循先晶后盐的原则,确保静脉通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肛门等变化,对严重的患者给予动脉血氧分析监测,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急诊手术进行备血。
2.2 体位及牵引护理
骨盆环完整的患者,1周内平卧硬垫床,1周后可以半坐位练习,骨盆环不完整的患者2周后半卧位练习,患者抬高15°~30°,保持中立位。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有利于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牵引治疗期间,躯干放直,骨盆摆正,脊柱与骨盆要垂直。双下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2],保持牵引和反牵引的正确位置。骨盆骨折常用的牵引方式有骨盆悬吊牵引、皮肤牵引、股骨髁上牵引。骨盆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者,术前采用牵引治疗;骨盆骨折合并股骨骨折者,做骨盆悬吊及股骨髁上牵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观察患者的体位、牵引的重量、牵引的位置、角度,如有异常,需要及时矫正,以免造成骨盆倾斜、下肢畸形。做骨盆兜悬吊牵引者,吊带宽度、长度适宜,且要保持平衡,防止发生褥疮。骨牵引部位每日用75%乙醇消毒1次,针眼处不用任何敷料,防止感染。每日管床护士交接班时,观察其患肢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3 泌尿系损伤的护理
骨盆前环骨折常会损伤膀胱和尿道,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尿困难、尿道口流血、血尿等。尿道不完全撕裂的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2周,选择细软的导管轻柔放入,有效避免导尿管再次损伤尿道。前尿道断裂患者需要施行断端吻合术、会阴尿道修补或膀胱造瘘术,后尿道断裂采用尿道会师复位术,术后均需要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要严格的无菌操作,每日尿道口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2次,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同时定期做尿检、更换引流袋,行膀胱造瘘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感染发生。患者如有排尿障碍、尿道出血等要及时调整处理,有血尿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4 腹膜外血肿护理
腹膜外血肿是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骨盆位置血液循环丰富,盆地血管丛密集,骨折引起短时间的大量出血,引起血肿。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胀、排尿、排气停止。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做细致的体征检查等,来判断采用保守治疗还是需要手术治疗。对腹痛腹胀烦躁不安者,应警惕腹膜后大出血[3]。
2.5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由于暴力引起,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受伤,在心理上很难承受意外损伤而且担心功能恢复情况,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急救、入院时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释处理、治疗的方式及恢复情况,给患者以信心,并且应用精湛的护理技术,让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宣教治疗的方法及相关医疗知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和担心,接受可能出现的后果,使患者情绪平和。骨盆骨折患者需要积极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指导患者尽早的自理,并且积极的进行指定的活动或锻炼项目,帮助患者尽快的适应康复项目,促进疾病的恢复。
2.6 功能康复的护理
骨盆骨折的治疗最终目的是使机体功能恢复,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促进骨质愈合,恢复关节活动障碍的情况。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的关节活动限制和关节粘连,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的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一般早期进行肌肉收缩练习,中期增加临近关节的运动,固定除去后对关节和肌肉进行全面的锻炼。骨盆环完整的患者,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足踝运动,卧床休息仰卧与侧卧位交替,伤后1周半卧及坐位练习,并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伤后2~3周练习下床缓慢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好的患者也可进行下蹲动作练习;伤后3~4不限制活动,但不能负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需要卧硬板床,进行上肢功能锻炼,2~3周开始进行下肢的肌肉收缩锻炼,预防关节的粘连,逐步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6~8周拆除牵引,逐步扶拐行走。4个月后,患者能独立行走。
3 体会
骨盆骨折的治疗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护理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规范化护理的同时,应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在急救、术前、术后、牵引等方面每个细节均应做到护理零误差,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的支持和理解,在患者住院期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Tornetta P, Matta JM.Outcome of operativelytreated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disruptions[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6, 8 (329) :186-193.
[2]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75-283.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8篇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5—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4例、砸压伤3例。其中单纯性骨盆骨折4例、四肢骨折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7例、颈椎骨折2例、膀胱破裂21例、颅脑外伤2例、尿道断裂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
2护理
2 1对骨盆骨折昏迷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气管插管, 氧气吸入。对骨盆骨折出血的患者必须正确判断是否手术, 如果对难以控制的出血不及时手术处理, 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早期不要因为一些不致命的小伤而实施手术占用有效的抢救时间, 丧失进一步的抢救时机。
2.2骨盆骨折最常见, 最紧急,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失血性休克, 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注重生命体征的观察, 骨盆骨折常伴有盆腔脏器或血管、神经的损伤, 应采取心电监护, 掌握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为抢救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一旦发生失血性休克应早期、适量快速的补充血容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上肢浅静脉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根据补液原则有计划的输入。并为患者保暖, 忌用热水袋。
2.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眼结膜是否苍白, 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每15—30min测量一次, 并做好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2.4腹部情况的观察: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和腹膜刺激症, 有无压痛, 了解有无腹膜后血肿。骨盆骨折患者病情稳定后会出现腹胀、腹痛, 排便困难等症状是由于血肿刺激引起的肠麻痹或神经损伤所致。
2.5有些闭合性损伤, 损伤初期出血量不多, 休克体征不明显, 其他辅助检查也很难发现, 随着时间的延长, 出血量增加, 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还应观察患者有无血尿、血便, 阴道流血等出血和腹胀情况, 及时发现。如有小便困难、血尿、尿潴留, 应留置尿管, 如尿管插入困难, 应考虑尿道损伤, 不易勉强插入, 应报医师处理。如处理骨盆骨折时已经抗休克治疗, 休克情况不见好转, 应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 应考虑盆腔脏器破裂的可能。
2.6体位护理骨盆骨折分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可取仰卧与侧卧交替, 健侧在下。不稳定骨盆骨折因骨盆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躯体制动, 防止搬动, 以免引起反复出血, 必要时多人平托。患者因需绝对卧床休息, 肢体还需要制动, 容易形成褥疮, 因此要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
2.7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应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如尿管、吸氧管、输血、输液管道,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2.8做好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患者由于意外致伤, 对患者和家属打击很大, 极易产生悲观情绪。由于损伤重, 出血多下肢活动困难, 患者表现为恐惧, 焦虑担忧的情绪, 甚至不配合治疗。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给予心理支持, 并以娴熟的护理医疗技术控制病情的发展, 减少患者的恐惧, 主动与患者沟通, 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 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3体会
3.1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 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腹腔脏器, 大血管损伤, 且这些并发症较骨折更为严重, 首先要处理危机生命的并发症, 然后再进行骨盆骨折的处理。
3.2骨盆骨折患者往往遭受的暴力较大损伤严重, 失血量可达2000—4000ml, 如合并脏器损伤, 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危及患者的生命, 应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骨盆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第9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32例, 女8例;年龄19~77岁, 平均41岁;受伤原因:车祸15例, 挤压伤11例, 高处坠落伤14例;并发症:合并脾破裂3例, 肝破裂1裂, 膀胱损伤2例, 尿道损伤5例, 直肠损伤2例。
1.2 结果
40例患者经过抢救、手术、牵引及骨盆吊带悬吊或石膏固定治疗, 38例患者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95%;2例患者死亡, 均死于重度失血性休克, 死亡率为5%。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
确认患者呼吸道通畅, 取休克卧位[2], 立即测血压、吸氧、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全力进行抗休克治疗。扩容做到早、快、足, 先输入平衡液, 后输血或羟甲淀粉 (代血浆) , 二者比例为2∶l或3∶1, 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000~3000m L/h, 以维持有效循环[3]。
2.2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立即采血样、备血, 叮嘱患者禁食、水, 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备皮。留置尿管可以了解尿量变化, 休克病人单位时间内尿量可直接反映休克的程度, 可为输液量及速度提供又一可靠的依据[4], 同时通过观察尿的颜色, 可初步了解有无泌尿系损伤, 尿管留置亦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如导尿过程中插管困难且血性液体溢出应怀疑有尿道损伤, 或插管顺利未见尿液引出而只导出少量血尿, 常为膀胱破裂的可能, 另外, 护士还要观察肛门有无疼痛或出血、触痛现象, 发现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 牵引外固定的护理
对行骨盆托带悬吊牵引者, 吊带要保持平衡, 以防压疮。吊带要离床面约5cm, 并要保证吊带宽度、长度适宜。使用便器时, 不要解掉吊带, 可用便器放于托带与臀部中间, 大小便污染时要及时更换。下肢牵引者, 一般是双下肢同时牵引, 要置双下肢外展位, 不能仅牵患者一侧, 使骨盆倾斜, 容易造成下肢内收畸形, 影响走路的功能。
2.4 心理护理
患者受外伤后产生极度的痛苦, 患者表现为焦虑、恐惧, 担心疾病愈后生活不能自理, 给亲人造成麻烦或经济困难等,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以友善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和依靠, 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能获得安全感, 积极配合治疗。
2.5 疼痛的护理
早期不盲目用止痛药, 因骨盆骨折患者多为多发伤及复合伤, 易掩盖病情。在了解原因情况下, 要及时解除疼痛, 预防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 减少搬动和骨折断端的活动, 以免骨折端再擦伤血管、神经, 加重或造成继发损伤, 同时可以减少疼痛。
2.6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 由床上到床下,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骨牵引患者也应尽早开始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 所以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 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建立治疗信心, 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以早日康复。
3 讨论
骨盆骨折大多是一种出血量大且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病情重[5], 并发症常比骨盆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常见的并发伤是失血性休克, 并常合并有脾脏、尿道、膀胱、直肠等脏器的损伤, 病情复杂、发展快, 因此, 积极地配合抢救, 准确地判断及全面而细致的观察病情, 精心护理, 是病人恢复病情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41.
[2]时玉芝, 牟善娟.25例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9, 30 (9) :2432~2433.
[3]朱义用, 汪建良.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救治[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 (11) :1084~1085.
[4]原忠青, 王翠梅.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122~123.
浅谈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10篇
骨盆为一完整的闭合骨环,它由两侧髋骨及骶骨组成,前方由耻骨联合相连接,后方由髂骨与骶骨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骨盆结构坚固,损伤多由高能量外力所致,挤压、撞辗或高处坠落等损伤是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其损伤类型复杂,常伴有多种脏器损,病情严重而复杂,并发症多,尤其是并发出血性休克时,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不当时,则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护理难度大,对护理工作要求高。
1护理措施
1.1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由于骨盆骨折断端的活动,可以造成继续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应立即监测T、P、R、BP、意识、瞳孔,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积极适当地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有无腹腔脏器的损伤,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当有膀胱、尿道损伤时,耻骨部位有向会阴、直肠或下肢放射性疼痛,血尿或无尿,尤其患者腹痛加剧、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出冷汗、血色素迅速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心理护理骨盆骨折多由较强大的暴力所致,常常引起严重的合并症,病人伤势较重,易产生恐惧心理,担心生命危险及残疾。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1.3饮食护理患者应加强饮食营养,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以补充失血过多导致的营养失调。食物应易消化,且根据受伤程度决定膳食种类,若合并有直肠损伤或有腹胀腹痛,则应酌情禁食。必要时静脉高营养治疗。
1.4牵引的护理骨盆骨折常用皮肤牵引、骨盆悬吊牵引、下肢牵引进行骨折复位或维持骨盆骨折复位的位置。牵引时随时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及时整理,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去,应保持悬空。牵引期间,患者躯干要与脊柱保持垂直,牵引重量与体重保持平衡,防止失去牵引力。保持骨牵引针眼部位不受感染,2次/天针眼部位滴75℅乙醇。当牵引针向一侧偏移,不可擅自将牵引针推送回去,造成骨感染的机会,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下肢牵引者,一般是双下肢同时牵引,要置双下肢外展位,不能仅牵患者一侧,使骨盆倾斜,容易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走路的功能。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预防垂足畸形将下肢适当抬高,足部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外旋,认真检查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无受压,因腓总神经通过该处,当腓总神经受压损伤后,可出现足背伸无力而发生垂足畸形
2.2预防褥疮牵引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骶尾部、足跟部等长时间受压,局部血循环受阻,出现褥疮。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皮肤,进行皮肤护理,向患者讲解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每2h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或用棉球、气圈垫骨隆突处。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擦洗。教会患者及家属增强预防知识。
2.3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牵引患者尤其年老体弱者,长时间卧床,呼吸变浅,咳嗽反射受影响,分泌物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帮助患者咳嗽排痰,減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4防止泌尿系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营养缺乏,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道,让患者习惯床上排尿,病情允许者可抬起上身,有利于排净膀胱中的尿液。
重症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 第1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通化市人民医院从2001年2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重症骨盆骨折47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9例, 年龄16~64岁, 平均40岁, 汽车肇事时两车相撞11例, 汽车肇事翻车砸伤9例, 摩托车肇事12例, 高处坠下摔伤5例, 合并髂外动脉损伤1例, 尿道损伤4例, 膀胱损伤2例, 直肋损伤1例, 坐骨神经损伤2例, 所有病例均为X线片、螺旋CT或三维成像以及手术后所证实。其骨盆骨折的类型为耻骨上下肢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住, 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 骨盆多处骨折及耻骨骨折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中心脱位。
2 治疗方法和结果
2 例死亡患者, 均为重度休克患者, 虽经积极抢救, 终因伤情严重, 分别于入院后1、3h先后死亡。手术治疗27例, 其中骨盆外固定架固定2例, Marcus法固定骶髂关节1例, 空心拉丁镙钉固定骶髂关节2例, 其余病历均以重建钢板固定, 保守治疗18例, 双侧股骨牵引1例, 骨盆带悬吊牵引3例, 余者均为单侧股骨髁上牵引, 手术及保守治疗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
3 护理方法
3.1 病情观察
3.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入院立即测血压、脉搏及呼吸, 并且留置导尿以便观察尿量。对血压的观察应特别注意脉率快、脉压差小的早期变化。在休克代偿期时, 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其收缩压可以正常, 也有舒张压增高, 其脉压差<30mmHg, 此时脉率明显加快, 这是休克前期的表现, 应引起注意, 否则容易误诊。在休克时, 肾脏血灌流量不足, 尿的过滤量下降使尿量明显减少, 这也是观察休克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患者口温的情况, 面色苍白的程度, 手足皮肤的温度以及浅静脉充盈度可粗略估计患者失血量, 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脉率、血压、呼吸及尿量可以大致估计骨盆骨折合并休克为轻度、中度或者是重度, 及时报告给医师、可便得到及时处理。
3.1.2 特殊部位的观察
细微地了解伤情、详细地询问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细心地观察皮肤是否肿胀及淤血, 如出现在腹股沟有淤血, 伴有下腹部压痛及轻度紧张, 用双手掌分别压住左右两侧髂前上棘, 并用力向外向后挤压患者有明显疼痛时, 首先要想到骶髂关节分离或骨盆骨折。如会阴部有淤血肿胀, 下腹部彭隆伴有尿道口出血要考虑尿道损伤;如下肢部存在压痛及肌肉紧张, 导尿为血性要想到膀胱破裂, 在肛门内出血时要想直肠损伤;若是下肢肢体凉, 足背动脉触不清, 有髂外动脉损伤可能;若下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 足不能跖屈就有坐骨神经损伤的可能
3.2 急救护理
3.2.1 抢救休克
重症骨盆骨大部分都是由强大的暴力所致, 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 此时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给患者有效足量的止痛药, 从而减轻痛苦, 以防避免因剧痛而发生休克, 在把患者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 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如果静脉输液不通畅, 要及早的进行动脉切开, 然后快速输入平衡液血浆代用品, 备好血后, 立即输入血浆或全血, 以便及时尽快地补足所丧失的血容量, 此时要持续地监测血压、脉博、尿量、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
3.2.2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对于重症骨盆骨折, 特别是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 需要手术治疗时, 应在短时间迅速做好一切术前准备, 做好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凝等相关的各项化验, 同时准备好足够的血量, 以备术中急用。
3.2.3 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
骨盆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不外乎是股骨牵引、骨盆吊带的悬吊牵引以及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等措施, 其特殊性就是所需要的时间长, 还要特殊的体位, 这就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消除他们对其采取治疗措施的错误认识, 使他们充分认识只有自己主动参与配合治疗, 才能达到日后的健康, 同时也要做好家属指导工作, 取得其协助及良好的配合。
对于骨牵引或外固架的针眼处要每日消毒2次, 同时观察好牵引重量以免过牵, 对骨盆外固定架的镙丝要调整好松紧度防止脱落, 对于骨盆带固定悬吊的患者, 要调整好高度, 根据悬吊的时间也可适当地让患者休息, 防止时间过长引起患者不适而不配合治疗。
骨盆骨折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