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宴会礼仪与禁忌
国外宴会礼仪与禁忌(精选4篇)
国外宴会礼仪与禁忌 第1篇
出席正式宴会的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所选择、穿着的服装不仅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被视为其身份、地位、修养与品位的客观体现。
具体而言,男士标准着装藏蓝色、灰色的西服套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领带。
穿着西装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新西装穿着之前,务必要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拆除。
二是要熨烫平整,使西装线条笔直,显得平整而挺括、美观而大方。
三是要扣好纽扣。穿西装时,双排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三粒扣则系上边的两粒衣扣,或单系中间的衣扣;单排二粒扣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
四是穿着西装要做到不卷不挽。一定要注意保持其原状.不能随意将衣袖、裤管卷起。
五是要慎穿羊毛衫。在西装上衣之内,除了衬衫与背心之外。最好不要再穿其他任何衣物。万一非穿不可时,最好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领羊毛衫。
六是要巧配内衣。西装的标准穿法,是衬衫之内不穿棉纺或毛织的背心或内衣。衬衫必须为单一色彩。
七是要少装东西。
在西装上衣上,左侧的外胸袋除可以插入一块用以装饰的真丝手帕,不应该放钢笔、眼镜等任何物品。
作为男士主要的正装礼服就是西服,穿着西服必须佩戴领带。领带的作用主要起装饰、美化与点缀的作用。从色彩上讲,领带有单色、多色之分。
单色领带适用于公务活动和隆重的社交场合,并以蓝色、灰色、黑色、紫红色为佳。
多色领带一般不应超过3种色彩,可用于各类场合。打领带时,应注重掌握正确的领带打结方法、领带长度、位置及佩饰的选择。
与西装、皮鞋相配,袜子的颜色以深色、单色为宜,最好是黑色,忌穿白色袜子。
色彩搭配“三一律”
在国外,人们在评价一位男士的服饰品位时,往往要看其是否遵守“三一律”。
所谓“三律”,就是要求男士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应当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对于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必须遵守“三色原则”,也是选择正装色彩的基本原则。
它的含义是要求正装的色彩在总体上应当以简洁为宜,最好将其控制在3种色彩之内。这样有助于保持正装庄重、保持总体风格,并使正装在色彩上显得规范与和谐。正装的色彩若超出3种色彩,一般都会给人以繁杂之感。
正装的色彩,一般应为单色、深色为主,并且最好无图案。
标准的套装色彩主要是蓝色、灰色、棕色与黑色。
衬衫的色彩最好为白色;
皮鞋、袜子、公文包的色彩也最好为深色,以黑色最为常见。
我们再看看靳羽西的观点:
曾问过一个专家,如果某人的经济条件只够买一套西装和一条领带,那该买什么颜色?
他说第一套是深蓝色,领带是红色;
如果再买的话,深灰色、黑灰色是好的。
他不赞成买橄榄绿、浅咖啡色,这两种颜色使中国人的脸看上去更黄,但很深的咖啡色的西装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深色西装较好,不容易脏。
如果是夏天,可以穿浅色西装,比如乳白色的西装,但是很容易脏,要每时每刻注意保持清洁。西装面料要比较好的,可以比较长时间地保持成色。
如果你的套装一般是有暗条图案,很大方,而且常常都很流行;或者是有花样的,或有大的格子,你要遵守两个单色,一个图案的规则,让你的衬衫和领带配以单色的最好,或者是有很暗的图案。
这是最简单的原则,好好记住它,可以使你很容易就搭配得体。
西装总体上分三种
一种是套装,西装上装与裤子面料统一,显得比较正规。
一种是运动夹克西装,运动夹克与裤子面料可以不统一。运动夹克也可以与牛仔裤搭配,虽不太正规,但比较休闲。
第三种是三件套套装的西装,也是比较正规的。
西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但肩的样式只有两种:
按人的肩自然下斜的或者是直肩,后者很挺,类似军服。
这两种肩不存在哪一种比另一种好,而是应按每个人体形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式样。
大部分亚洲人的肩是比较斜的,所以如果你的肩较斜,我建议你用直一点的肩,看上去可以显得高和直一点,但不要过分的大。
西装的翻领,有的较窄,有的较宽,各种设计师有他们不同的风格,潮流也会不停地变化,但如果你买宽度适中的翻领就永远不会使它过时。
怎样保养西装呢?
西装只能干洗,不能水洗。
因为好的西装的肩膀部分结构很复杂,水洗会使它变形。
西装不穿时,要用一个质量好的专用西装衣架挂起来,千万不要用一些便宜的细的衣架。这样西装才不会变形,才能穿得持久,穿起来好看。
如果西装上有一点儿皱,要用熨斗小心烫平。以防有些面料是很容易出“镜面”,亮亮的。熨时用一条薄的手帕垫在上面来保护它的面料。
商界男士要注意西装的穿法。商界男士在穿着西装时,不能不对其具体的穿法备加重视。不遵守西装的规范穿法,在穿西装时肆意妄为,都是有违礼仪的无知的表现。
根据西装礼仪的基本要求,商界男士在穿西装时,务必要特别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西装的具体穿法问题:
第一,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在西装上衣左边袖子上的袖口处,通常会缝有一块商标。有时,那里还同时缝有一块纯羊毛标志。在正式穿西装之前,切勿忘记将它们先行拆除。这种作法,等于是对外宣告该套西装已被启用。假如西装穿过许久之后,袖子上的商标依旧停留于原处,好似有意以此招摇过市一样,难免会见笑于人。
第二,要熨烫平整。欲使一套穿在自己身上的西装看上去美观而大方,首先就要使其显得平整而挺括,线条笔直。要作到此点,除了要定期对西装进行干洗外,还要在每次正式穿着之前,对其进行认真的熨烫。千万不要疏于此点,而使之皱皱巴巴,脏脏兮兮,美感全失,惨不忍睹。
第三,要扣好钮扣。穿西装时,上衣、背心与裤子的钮扣,都有一定的系法。在三者之中,又以上衣钮扣的系法讲究最多。一般而言,站立之时,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起身而立之后,西装上衣的钮扣应当系上,以示郑重其事。就座之后,西装上衣的钮扣则大都要解开,以防其“扭曲”走样。惟独在内穿背心或羊毛衫,外穿单排扣上衣时,才允许站立之际不系上衣的钮扣。
通常,系西装上衣的钮扣时,单排扣上衣与双排扣上衣又有各不相同的具体作法。系单排两粒扣式的西装上衣的钮扣时,讲穿“扣上不扣下”,即只系上边那粒钮扣。系单排三粒扣式的西装上衣的钮扣时,正确的作法则有二:要么只系中间那粒钮扣,要么系上上面那两粒钮扣。而系双排扣式的西装上衣的钮扣时,则可以系上的钮扣一律都要系上。
穿西装背心,不论是将其单独穿着,还是穿着它同西装上衣配套,都要认真地扣上钮扣,而不许可听任其自由自在地敞开。在一般情况下,西装背心只能与单排扣西装上衣配套。它的钮扣数目有多有少,但大体上可被分作单排扣式与双排扣式两种。根据西装的着装惯例,单排扣式西装背心的最下面的那粒钮扣应当不系,而双排式西装背心的全部钮扣则必须无一例外地统统系上。
目前,在西裤的裤门上“把关”的,有的是钮扣,有的则是拉锁。一般认为,前者较为正统,后者则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不管穿以何种方式“关门”西裤,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将钮扣全部系上,或是将拉锁认真拉好。参加重要的活动时,还须随时悄悄地对其进行检查,西裤上的挂钩,亦应挂好。
第四,要不卷不挽。穿西装时,一定要悉心呵护其原状。在公共场所里,千万不要当众随心所欲地脱下西装上衣,更不能把它当作披风一样披在肩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将西装上衣的衣袖挽上去。否则,极易给人以粗俗之感。在一般情况之下,随意卷起西裤的裤管,也是一种不符合礼仪的表现。因此,绝对禁止商务人员如此这般。
第五,要慎穿毛衫。商界人士要打算将一套西装穿得有“型”有“味”,那么除了衬衫与背心之外,在西装上衣之内,最好就不要再穿其他任何衣物。在冬季寒冷难忍时,只宜暂作变通,穿上一件薄型“V”领的单色羊毛衫或羊绒衫。这样既不会显得过于光哨,也不会妨碍自己打领带。不要去穿色彩、图案十分繁杂的羊毛衫或羊绒衫,也不要穿扣式的开领羊毛衫或羊绒衫。后者的钮扣不少,与西装上衣同时,令人眼花缭乱。千万不要一下子同时穿上多件羊毛、羊绒的毛衫、背心,甚至再加上一件手工编织的毛衣。那样一眼望去,其领口之处少不了会层次分明,犹如不规则的“梯田”一样难看;而且还会致使西装鼓涨不堪,变型走样。
第六,要巧配内衣。西装的标准穿法,是衬衫之内不穿棉纺或毛织的背心、内衣。至于不穿衬衫,而以T恤衫直接与西装配套的穿法,则更是不符合规范的。因特殊原因,而需要在衬衫之内再穿背心、内衣时,有三点注意事项:一是数量上以一件为限。要是一下子穿上多件,则必然会使自己显得十分臃肿。二是色彩上宜与衬衫的色彩相仿,至少也不应使之较衬衫的色彩为深,免得令二者“反差”鲜明。在浅色或透明的衬衫里面穿深色、艳色的背心、内衣,则更易于招人笑话。三是款式上应短于衬衫。穿在衬衫之内的背心或内衣,其领型以“U”领或“V”领为宜,在衬衫之内最好别穿高领的背心或内衣,不然在衬衫的领口之外很可能会露出一截有碍观瞻的“花絮”。此外,还须留心,别使内衣的袖管暴露在别人的视野之内。
第七,要少装东西。为保证西装在外观上不走样,就应当在西装的口袋里少装东西,或者不装东西。对待上衣、背心和裤子均应如此。要是把西装上的口袋当作一只“百宝箱”,用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它塞得满满的,无异于是在糟踏西装。具体而言,在西装上,不同的口袋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在西装上衣上,左侧的外胸袋除可以插入一块用以装饰的真丝毛帕,不准再放其他任何东西,尤其不应当别钢笔、挂眼镜。内侧的胸袋,可用来别钢笔、放钱夹或名片夹,但不要放过大过厚的东西或无用之物。外侧下方的两只口袋,则原则上以不放任何东西为佳。
在西装背心上,口袋多具装饰之功能,除可以放置怀表之外,不宜再放别的东西。
在西装的裤子上,两只侧面的口袋只能够放纸巾、钥匙包或者碎银包。其后侧的两只口袋,则大都不放任何东西。
最后,商界男士要注意西装的搭配。熟知西装着装规范的人,大都听说过一句行话:“西装的韵味不是单靠西装本身穿出来的,而是用西装与其他衣饰一道精心组合搭配出来的”。由此可见,西装与其他衣饰的搭配,对于成功地穿着西装,是何等地重要!
出席宴会的礼仪以及禁忌
1.准时出席
晚到固然不好,早到也给主人添麻烦。有时由于交通堵塞,无奈迟到了,应表示歉意。参加座席式的晚宴和午宴,至多提前5分钟至10分钟到达,迟到15分钟也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如果到得较早,应该在周围转一转,到时间再进,这是对主人最礼貌的作法。
2.注意向主人致礼
在招待会上,主人需站在会场入口处问候客人,客人也要彬彬有礼。但有些人似乎不懂这些,置主人于不顾,径直走进场内,这种人是不礼貌的。
3.点头哈腰未必合适
问候通常是以握手的方式进行的。外国也有鞠躬的礼节,但那是对国王或教皇等地位很高的人,或是仆人对主人。一般来说握手时微笑着平视对方就可以了,外国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碰到点头哈腰者容易报之以轻视的态度。
4.座次安排有讲究
客人就位宣告宴会开始,但对土人来说座次的安排同客人的安排同等重要,是宴会成功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东西方人的文化存在差异。西方人则将聚餐当作与人交往、加深友谊的机会,主人坐末席客人就会感到气氛不对。因此西方人聚餐时的座次是主人坐在离主宾最近的地方,这也是土人对主宾的一种敬意。
5.宴会上不要有“噪音”
“喝汤时不要弄出声音”,这似乎已成为宴会礼节中的金科玉律。西方人从小所受的教育使他们认为吃东西时响声大作不雅,因此当他们碰到对这一点不注意的人时,会觉得他粗俗野蛮。其实不光喝汤,喝红茶、吃牛排都不该弄出大的响动。
6.撤盘也有学问
在西方人的宴会上,最重视聚餐者同一步调,因此绝对不要过早地把吃空的盘子撤掉。只要剩下一个客人没吃完,把其他客人的盘子撤掉就等于对那位客人催促,因此只要不是人规模的宴会,就要等到主客全部吃完之后再撤盘子。
社交场合的宴会礼仪
(一)明确对象、目的、形式
1.对象。首先要明确宴请的对象。主宾的身份、国籍、习俗、爱好等,以便确定宴会的规格、主陪人、餐式等。
2.目的。宴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为表示欢迎、欢送、答谢,也可以是为表示庆贺、纪念,还可以是为某一事件、某一个人等等。明确了目的,也就便于安排宴会的范围和形式。
3.范围。宴请哪些人参加,请多少人参加都应当事先明确。主客双方的身份要对等,主宾如携夫人,主人一般也应以夫妇名义邀请。哪些人作陪也应认真考虑。
对出席宴会人员还应列出名单,写明职务、称呼等。
4.形式。宴会形式要根据规格、对象、目的确定,可确定为正式宴会、冷餐会、酒会、茶会等形式。目前世界各国礼宾工作都在改革,逐步走向简化。
(二)选择时间、地点
主人确定宴会时间,应从主宾双方都能接受来考虑,一般不选择在重大节日、假日,也不安排在双方禁忌日。选择宴会日期,要与主宾进行商定,然后再发邀请。
地点的选择,也要根据规格来考虑,规格高的安排在国会大厦、人民大会堂,或高级饭店。一般规格的则根据情况安排在适当的饭店进行。
(三)邀请
宴会一般都要用请柬正式发出邀请。这样做一方面出于礼节,一方面也是请客人备忘。
请柬内容应包括: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地点、主人姓名。请柬要书写清晰美观,打印要精美。请柬一般应提前两周发出,太晚了不礼貌。
(四)安排席位
宴会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便参加宴会的人都能各就各位,入席时井然有序。席位的安排也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
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座次的高低,考虑以下几点:
1.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
2.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右手位置。
3.主人方面的陪客,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插,便于交谈交流,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
4.译员安排在主宾右侧。
5.席次确定后,座位卡和桌次卡放在桌前方,桌中间。
(五)拟订菜单和用酒
拟订菜单和用酒要考虑以下几点:
1.规格身份、宴会范围。
2.精致可口、赏心悦目、特色突出。
3.尊重客人饮食习惯、禁忌。
4.注意冷热、甜咸、色香味搭配。
宴会中主人的礼仪
(一)迎宾。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在大厅门口迎接客人。对规格高的贵宾,还应组织相关负责人到门口列队欢迎,通称迎宾线。客人来到后,主人应主动上前握手问好。
(二)引导入席。主人请客人走在自己右侧上手位置,向休息厅或直接向宴会厅走去。休息厅内服务人员帮助来宾脱下外套、接过帽子。客人坐下后送上饮料。
主人陪主宾进入宴会厅主桌,接待人员引导其他客人入席后,宴会即可开始。
(三)致词、祝酒。正式宴会一般都有致词和祝酒。但时间不尽相同。我国习惯是在开宴之前讲话、祝酒、客人致答词。在致词时,全场人员要停止一切活动,聆听讲话,并响应致词人的祝酒,在同桌中间互相碰杯。这时宴会正式开始。
西方国家致词、祝酒习惯安排在热菜之后,甜食之前,至于冷餐会和酒会的致词则更灵活些。
(四)服务顺序。服务人员侍应,要从女主宾开始,没有女主宾的,从男主宾开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规格高的,由两名服务员侍应,一个按顺序进行,另一个从第二主人右侧的第二主宾至男主宾前一位止。
(五)斟酒。斟酒在客人右侧,上菜在客人左侧。斟酒只需至酒杯三分之二即可。
(六)用餐时,主人应努力使宴会进行得气氛融洽,活泼有趣。要不时地找话题进行交谈。还要注意主宾用餐时的喜好,掌握用餐的速度。
(七)客人用餐完毕,吃完水果后,在客人告辞时,主人应热情送别,感谢他的光临。◎赴宴的礼仪
宴会是否成功,主人处于主导地位,主人要以客人的需要、习惯、兴趣安排一切。而应邀赴宴的客人的密切配合也是决不可忽视的。
(一)应邀。接到邀请后,不论能否赴约,都应尽早作出答复。不能应邀的,要婉言谢绝。接受邀请的,不要随意变动,按时出席。确有意外,不能前去的,要提前解释,并深致歉意。作为主宾不能如约的,更应郑重其事,甚至登门解释、致歉。
(二)掌握到达时间。赴宴不得迟到。迟到是非常失礼的,但也不可去得过早。去早了主人未准备好,难免尴尬,也不得体。
(三)抵达。主人迎来握手,应及时向前响应,并问好,致意。
(四)赠花。按当地习惯,可送鲜花或花篮。
(五)入席。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入座。注意在自己的座位卡入座,不要坐错了位置。
(六)姿态。坐姿自然端正。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往后倒靠在椅背上。肘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托腮,眼光随势而动,不要紧盯菜盘。
(七)餐巾。当主人拿起餐巾时,自己便也可以拿起餐巾。打开放在腿上。千万不要别在领口,挂在胸前。
餐巾是用来防止菜汤滴在身上,和用来擦拭嘴角的,不可用来擦餐具,更不要用来擦脖子抹脸。
(八)进餐。进餐时要文明、从容。闭着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喝汤要轻啜,对热菜热汤不要用嘴去吹。骨头、鱼刺吐到筷子上、叉子上,再放入骨盘。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剔牙时,用手遮住。就餐时,不得解开纽扣,松开领带。
(九)交谈。边吃边谈是宴会的重要形式,应当主动与同桌人交谈,特别注意同主人方面的人交谈,不要总是和自己熟悉的人谈话。
话题要轻松、高雅、有趣,不要涉及对方敏感、不快的问题,不要对宴会和饭菜妄加评论。
(十)退席。用餐完毕,应起立向主人道谢告辞。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第2篇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发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者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系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在许多地区还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分“角羌”、“过羌”,“替羌”等形式。所谓“角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饮酒人提前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没酒认为是不礼貌的,故而需罚酒一杯。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后,饮酒人还未饮完杯中之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替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时,饮酒人也正好将杯中酒饮掉,但在杯底还剩有少许酒,哪怕是几滴,也要罚酒。人们认为杯中剩酒,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无诚意,对这样的人要给予惩罚。不会饮酒的人,可以说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而藏族社会上很少有不会饮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过洒歌后,有人偷偷地将酒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严厉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时将歌词唱错或是忘记歌词等,也要罚酒一杯。有时,敬酒者唱的酒歌极其出色,饮酒人可以接过酒杯,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这杯酒则称为“勒羌”,意为好酒,表示对敬酒者歌唱的赞赏,在座者会一致要求唱歌者饮下这杯好酒。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兴演唱的,诙谐幽默。
要么就请喝酒,
要么就请唱歌。
饮酒唱歌之间,
任你挑选一个,
请听吧,文成公主,
请喝吧,伦波噶瓦。
要么饮酒,要么唱歌,二者必居其一。酒歌还请出了最受藏族人敬爱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尔·东赞域松来劝酒,不善饮酒者也定会举杯豪饮。
我们在此相聚,
祈愿永不分离。
祝福聚会的人们,
永远无灾无疾。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酒歌,在西藏各地都能听到。酒歌歌词简朴却饱含深情,表现了人们对欢聚的祈盼与珍视,并表达了人们对无病无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深祝福。
藏族的饮食禁忌表现为忌食某些类别的食物和对锅灶火塘的禁忌上。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绝不吃马、驴、骡、狗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鸡蛋也不食用。鱼、虾、蛇、鳝以及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大多为青年)少量食用外,广大农区和特区的群众一般不食。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但孕妇不得食用,据说违禁食用生下的孩子会成豁嘴。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要过一天才食。当天宰杀的肉称为“宁夏”(意为“日肉”),人们认为牲畜虽已宰杀,但其灵魂尚存,必须过一天后灵魂才会离开躯体。对鸟类、山鸡藏族从不捕食,尤其如“拉恰贡姆”这样的雪山鸡藏族人视之为神鸟,忌讳捕猎。
在肉食禁忌中,忌食鱼肉的情况较为复杂,忌食与否与地域密切相关。在藏东地区,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认为鱼、蛙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人们一般认为藏族不食鱼是受佛教不杀生观念的影响所致,而藏东地区不食鱼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昌都卡若遗址靠近澜沧江,至今鱼产丰富,却未在遗址中发现钓钩、鱼标、网坠等渔猎工具,也未发现鱼骨。这一现象是耐人寻味的。因此,考古专家们推测,卡若居民们(即藏东藏族的远古先民们)当时就有以鱼作为“禁忌食物”的习惯,不食鱼的观念和习俗在佛教传入后进一步得到强化,以致藏东居民至今普遍不食鱼。
然后,雅鲁藏布江流域同藏东三江流域的情况却大为不同。雅鲁藏布江最大支流拉萨河流域的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从事渔猎生产的网坠,还有鱼骨。雅鲁藏布江的又一支流尼洋河流域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居木遗址、云星遗址、红光和加拉马等遗址和采集点均发现了捕鱼的网坠,如居木遗址采集到网坠3件。网坠“皆用扁平砾石加工而成。分两式,一式将扁平砾石侧打成两缺口;另一式将扁平砾石四周打成四个缺口。”这一现象说明,西藏腹心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广阔范围内的藏族先民曾从事渔猎生产活动,普遍存在食鱼习俗。
国外旅游的言行禁忌 第3篇
游客到这些国家游玩时绝对不能做哪些事情?让我们来看看自己是否曾经中招。
英国
不要插队:插队是唯一能让英国人恨得希望恢复死刑的“罪行”。
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
不要邀请别人到你家做客:除非你真的跟对方非常熟!
印度
不要在公共场所接吻:在有些地区,当众接吻会让你因“公众场所猥亵罪”坐牢。
不要跟异性有肢体接触:在印度大部分地区,人们仍然不太能接受异性之间拥抱和握手。除非当地人主动跟你拥抱或握手,否则千万别这样做。
日本
不要给人小费:日本文化中没有“小费”这个概念。也不要留下零钱,不然日本人会追着还给你。
到别人家里不可以穿鞋:如果你看到其他人脱鞋,那你也照做吧。(注意:一进门有一小块地方叫“玄关”,通常比屋内其他地方要低一些,是用来脱鞋子的。不必在屋外脱鞋。)
不要拥抱别人: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拥抱,尤其是老人。
电梯上不要站错边:在东京要站在电梯的左边,在大阪则站在右边。观察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吧。
俄罗斯
不要送偶数的鲜花作为礼物:那是送给死人的。1、3、5、7朵花的花束比较得体。
不要以为有信用卡就够了:很多地方只接受现金。
新加坡
在新加坡,你可能会因很多事情而被罚款,包括:喂鸟、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小便、吸烟、在公共交通车辆上吃喝和乱丢垃圾等等。
法国
不要奢望有很多素食可选择。跟其他一些国家比起来,法国的素食主义者很少,虽然这个情况正慢慢有所改观,但法国人的素食主义意识和接受度依然不高。尤其是一些老人会觉得这很古怪甚至偏激。
别谈钱:打个比方,你可以说因为工资太低自己辞职了,但不可以直接把具体工资说出来。法国文化有不少有关谈钱的古老禁忌,很多人觉得谈钱太俗了。
别指望法国人讲英语: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只懂一点蹩脚的、口音很重的英语,还可能会一点德语或西班牙语。
德国
不要盯着人看:你会显得没文化或者神经病。
不要过于热情友好:德国人比较慢热,喜欢花时间慢慢了解对方,不会一见面就自来熟。
不要预祝对方生日快乐:这源于一种迷信——如果你这么做,对方在生日到来前会遭遇厄运(可能会死),但注重这个的可不仅仅是迷信的人。哪怕是活泼理性的德国人提前收到生日祝福,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因为这很不合礼数。
挪威
不要盯着裸露的人:人们对裸体的态度很轻松,比如无论男女都会在公共沙滩上直接换衣服,完全不会遮遮掩掩,但你绝不能盯着人家看。
送花作为礼物时,不要先拆开花束。
不要向人们打听教堂: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去教堂。这么问会显得冒犯、无礼,也特别奇怪。
不要奢望得到特别礼遇:这里的人都很随意,除了国王以外,人们一般都互相以名字相称。哪怕是挪威首相也经常被人直呼其名。编辑/刘洋
不同国家的礼仪禁忌 第4篇
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礼仪,这使游客们经常无法意识到自己触犯了禁忌。无论你到哪里旅行——你绝不能对当地人做无礼的事情特别是无视他们的风俗习惯。下面是一些在日本,法国,俄国和印度的禁忌事项。
Japan
No tipping. Tipping your servers in Japan will just confuse them.
Escalators have one side for standing and one side for passing. Make sure you’re on the correct side. But keep an eye on what people are doing since in some cities you stand on the left, and in other cities you stand on the right.
Don’t walk around while you eat. This is just not acceptable in Japan.
日本
没有小费。在日本给服务生小费会让他们无法理解。
扶梯的一侧用来站立另一侧用来通行。请确定你在正确的一边。但也要注意其他人的做法,因为有些城市你需要站在左侧,而另一些城市是右侧。
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四处走动。这在日本也是不可接受的。
France
Parlez francais. Don’t expect to get by with English in France. The French have great pride in their language, and are somewhat resentful of its decline on the world stage. They don’t appreciate switching from French to another language at home.
Avoid talking about money issues. The French have a strong distaste for discussing financial matters openly. You’ll put people in an uncomfortable spot to talk about how much they make or spent on something.
Don’t rush while you eat. If you eat your food quickly, people will assume that you are a slob. The French take great pride in their cuisine, so savor what you eat. French lunches are known to last three hours long!
法国
说法语。不要期待在法国可以用英语来应付。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感到无比自豪,对它在世界舞台上的没落有些心怀不满。他们不喜欢在自己的祖国使用另一种语言。
不要讨论钱的话题。法国人很讨厌公开讨论资金问题。讨论他们的收入和花销会让人们感到很不自在。
不要狼吞虎咽。如果你吃饭很快,人们会觉得你很粗俗。法国人对自己的美食也非常引以为傲,所以要享受你的饭菜。持续三小时的法国午餐也为人们所熟知。
Russia
Leave home without it: you probably won’t find that many places where your credit card will be accepted. Cash is king.
Avoid making casual political criticisms. Russians view these kind of statements from tourists as personal insults, as if you consider them personally at fault for these problems, and not the government.
Don’t go with the flow. If a situation arises and you’re not sure what is going on, try to ask someone. If you keep quiet, people will assume you understand what’s happening and won’t go out of their way to help you.
If you bring someone flowers, make sure the bouquet has an odd number of flowers in it. Even numbered bouquets are reserved for funerals. A dozen roses would creep Russians out.
俄国
不用带信用卡。你很可能找不到几个可以刷卡的地方,现金是王道。
不要随便评论政治。俄国人把游客的这种言论看做是个人攻击,尽管只是你个人认为这些问题本身不对,而不是政府的错。
不要随波逐流。如果有情况发生而你并不清楚怎么回事,尝试去问别人。如果你保持沉默,别人会认为你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就不会竭力去帮助你。
如果你送花给别人,请确认花束里的花有奇数朵。即使花束是为葬礼准备的,12朵玫瑰也会吓到俄国人。
India
Do not complain about the food. It is insulting to your host. Don’t eat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to eat, but don’t offend the people who served it to you.
No public kissing. This can even result in jail time.
People usually don’t socialize while eating in India, and may take offense to being interrupted while they eat.
印度
不要抱怨食物。这是对主人的侮辱。不要吃不想吃的东西,但也不要冒犯招待你的人。
不要在公共场合接吻。这甚至有可能让你坐牢。
人们通常不在吃饭的时候进行交谈,打断他们吃饭可能是很无礼的行为。
(陈会文 摘)
国外宴会礼仪与禁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