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肝外伤范文
复杂肝外伤范文(精选3篇)
复杂肝外伤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 男40例, 女16例。年龄最大的55岁, 最小的5岁, 平均年龄31.5岁。钝性损伤42例, 锐性损伤14例。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的14例。Moore肝实质损伤程度分类法I度30例, Ⅱ度12例, Ⅲ度6例, Ⅳ度4例, 另外4例为包膜下血肿。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治疗
输血、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100 g/L、血细胞压积不低于30%;监测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 及时发现继续出血、再出血及血肿压迫、胆道出血、胆漏、肝脓肿等并发症[2];防治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1.2.2 手术治疗
剖腹后应按规定进行仔细探查, 根据肝脏损伤具体情况, 采取缝合、结扎、止血以及手术切除等办法。剖腹后若发现表浅性肝裂伤、渗血, 但无活动性大出血时;可用带线肝针或大弯圆针以7~10号丝线, 作褥式或间断缝合肝脏裂口;针距裂口边缘1~1.5 cm。对肝创面内血管、胆管断端直接结扎, 是最有效的止血法;如果分离血管有困难, 可于创面出血处用丝线作“8”字缝合、结扎止血。前者是在清创时, 将失去活力、脱落和损毁的肝组织碎块、部分肝叶、肝段切除后, 直接在创面止血;对个别严重肝破裂伤或贯通伤, 患者生命体征尚平稳, 可考虑作相应的肝叶、半肝或三叶切除术。无论采用何种肝脏手术方法, 术后必须在肝创面周围, 放置引流物, 吸尽积血, 以利于创面愈合。如果胆总管或左右主肝管在肝门处同时受损伤, 可放置胆道引流“T”形引流管或胆囊造瘘术。
2结果
本组52例痊愈出院 (包括4例保守治疗) , 术后无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胆瘘, 经保守治疗后, 治愈出院。1例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 1例合并继发出血死亡。
3讨论
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 血运丰富、组织脆弱, 尽管肝脏在胸廓深面, 一般的碰撞不容易造成肝脏的损伤, 但是枪击、暴力和交通事故仍使肝外伤有较高的发生率。肝外伤主要临床特征为腹腔内大出血以致出血性体克、腹膜刺激征。症状有腹部剧烈疼痛、肌紧张、压痛明显、腹胀以及移动性浊音;患者面色苍白、脉速、恶心呕吐等。肝包膜下血肿或肝实质内血肿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上腹部出现包块或进行性贫血等。肝表浅裂伤出血和胆汁外溢:轻者一般仅出现右上腹疼痛, 疼痛范围逐日缩小;重者可引起腹膜炎及其相应的症状、体征。中央型肝挫伤或贯通伤:由于肝组织广泛破裂、较大胆管及血管裂伤、出血、胆汁外渗等;患者可迅速出现低血压、休克等[3]。肝门大血管、下腔静脉破裂:由于大出血, 迅速出现休克、昏迷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可迅速致死。
肝外伤的早期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根据损伤的部位, 伤后脉搏增快, 血压下降, 以及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等, 均有助于肝外伤的诊断。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是诊断肝外伤的重要措拖, 阳性率可达90%~100%。腹穿阴性而腹部体征明显时仍应考虑剖腹探查。肝外伤原则上应采取紧急手术治疗。但少数症状不明显的小的包膜下血肿, 或无大量出血表现者, 采取卧床休息、止痛、应用抗生素、止血剂和控制饮食等, 可获得治愈。肝脏严重破裂大出血时, 多伴有休克;必须及时发现, 立即采取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措施。对轻度肝实质损伤、血压下降等, 经处理后血流动力学尚平稳、无腹腔脏器合并伤、B超等检查肝裂伤深度<3 cm者;给以卧床休息、止血、止痛以及抗感染等保守处理即可。在早期诊断、处理的同时, 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 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掌握好手术指征, 及时手术处理。一旦确定为肝破裂大出血者;经抗休克等治疗后, 病情仍不稳定者;可疑合并其他腹内脏器损伤者;创伤后腹内活动、进行性出血者;以上具有其中之一条者, 都应立即手术探查。
摘要:目的 探讨肝外伤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方法 本组56例肝外伤中, 4例行非手术治疗, 52例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结果 52例痊愈出院, 2例出术后出现胆瘘, 2例死亡。结论 肝外伤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探查。重症外伤性肝破裂休克发生率高, 及时诊断尽早手术治疗,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外伤,肝破裂,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05-407.
[2]张跃, 华积德.成人钝性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现状.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2) :83.
20例肝外伤的治疗体会 第2篇
【关键词】 肝外伤;治疗;体会
在腹部损伤中肝外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约占腹部损伤的15%~20%。据我国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肝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占居第三位,而且严重的肝外伤危险性极大,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到60%。如何加强肝外伤的救治方法与成功率,已获得了临床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探讨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外科收治的肝外伤患者20例,其中严重肝外伤18例。现将本组研究肝外伤的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肝外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7岁。因车祸造成肝外伤患者9例,45%;因跌伤造成肝外伤患者4例,占20%;因撞伤造成肝外伤患者3例,占15%;因上腹拳击伤4例,占20%。其中合并胸腹腔内脏损伤患者5例,占25%。
1.2 临床表现 其中表现为腹痛患者19例,占95%;有呕吐症状表现患者7例,占30%;表现昏迷症状患者3例,占15%,休克患者10例,占50%。
1.3 治疗方法 对于临床体征以及患者全方位的检查肝包膜保持完整、学流动力学稳定、肝破裂小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定期对其进行CT、B超以及全身体征的检查和检测,如果病情恶化即转为手术治疗。对于大部分肝损伤患者在调整休克治疗的前提下,为患者及时进行腹部检查,及时进行肝修补手术,处理合并伤,做好肝下及盆腔的引流。
2 结果
本组患者20例,经过手术治疗患者16例,占80%;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占20%;本组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占5%,死亡原因为早期失血性休克。
3 讨论
3.1 肝外伤的治疗
3.1.1 非手术治疗 本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4例,占20%。4例患者在入院时均表现神志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经过B超检查显示肝部损伤为轻度,并且4例患者生命体征均正常,没有腹膜炎体征。非手术治疗肝外伤的主要方法是输液、输血、镇静、止痛。在患者早期保证严格卧床休息,禁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利用B超、CT等观察肝功能的情况。经过本组对肝外伤患者治疗体会总结,适合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依据要求患者必须满足下列指征:①血液动力学稳定,一般正常标准为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脉率低于100次/分;②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③没有其他内脏合并复合伤;④B超、CT检查患者肝功能力损伤情况在Ⅰ~Ⅱ级。在满足以上指征的前提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程度,肝功能的情况,采取大量输液、输血。本组非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和严格处理全部治愈。
3.1.2 手术治疗 肝外伤的手术处理原则是彻底止血、清除失去活力的碎裂肝组织和安置腹腔引流以防止继发感染。止血是处理肝外伤的关键,能否有效地控制出血直接影响肝外伤的死亡率。已失去活力的碎裂肝组织将坏死分解,聚积的血和胆汁都最终都会继发感染而形成腹腔脓肿。
在手术探查时,首先要正确判断出血的来源。对于创缘比较整齐,并且创腔内没有发现大血管出血及胆汁流出的肝损伤患者一般可采用游离大网膜填塞缝合。对于肝失活组织一定要彻底清除,彻底结扎创面血管和胆管。而对于大片的肝组织损伤并且无法修复的患者,应采取部分或全部肝切除。有些严重肝外伤合并大血管破裂,出血量大,虽经积极快速大量输血仍未能使血压回升和稳定。此时应当机立断,在加紧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剖腹,控制活动性出血,休克好转再作進一步下列手术处理。肝外伤手术治疗的指征:(1)肝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2)腹腔出血超过500ml,或进行性出血;(3)合并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4)腹部开放性损伤。
4 结论
如今各种意外事故的频发也造成了肝外伤发病率的迅速增加,肝外伤已经成为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的急腹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探研,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相互协作,对于肝外伤的早期诊断已经十分精确,对肝脏损伤程度以及出血量等的准确提示,对治疗的正确指导和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这些相关联技术的提高,达到了患者减少痛苦并且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吴孟超;肝外伤的处理(48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朱玉琨,杨继震;46例肝外伤的临床处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张晓华,吴孟超;肝外伤的处理(附48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4] 卢伟,马玉林;闭合性肝外伤(附32例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2009年02期
[5] 马玉林;肝外伤诊断和治疗的若干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09年06期
89例肝外伤诊治体会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70例,女性19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4.5岁;闭合性损伤81例,其中交通事故69例,坠落伤9例,挤压伤3例;开放伤8例均为刀刺伤;4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根据AAST分级标准Ⅰ级伤15例,Ⅱ级伤22例,Ⅲ级伤36例,Ⅳ级伤12例,Ⅴ级伤4例。
1.2 治疗方法
23例影像学示肝内或肝包膜下血肿者行单纯保守治疗。5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缝合32例,清创缝合10例,清创性肝切除8例。6例伤后1h内死亡。
2 结果
全组89例中,23例保守治愈;57例手术治愈,其中4级伤患者术后并发胆瘘,膈下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2例肝右叶粉碎性破裂合并肝后下腔静脉损伤,分别死于空气栓塞及失血性休克;6例伤后1h内死亡。
3 讨论
3.1 肝外伤的诊断
腹腔穿刺诊断肝外伤简单易行而敏感,但是缺乏准确定位,B超、CT的应用极大的提高肝损伤的诊断,腹部B超对肝损伤的敏感性81.5%,探测腹腔内出血的特异性高达99.7%。但B超没有CT所具有的高分辨率。CT在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能更好辅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它能准确的显示肝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及血肿程度,以利于肝损伤的分级,所以在判断闭合性肝损伤是否可非手术治疗,CT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当然,当各种临床特征及临床或影响学辅助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行剖腹探查,有条件是可行腹腔镜检查,判断损伤的部位、程度,指导具体治疗方法。
3.2 保守治疗
近10~20年以来,肝损伤的保守治疗有增多趋势,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单纯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肝损伤保守治疗的指征:(1)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或稍经补液后稳定,无腹膜炎体征及其他合并症。(2)肝损伤为轻度(Ⅰ~Ⅲ级),腹膜积液较局限。(3)具有有效生命体征监护。(4)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可以随时开腹。
3.3 手术治疗
对于肝外伤较重的患者,手术是制止出血、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其中的原则:确切止血,清除失活肝组织,消除胆瘘,正确处理其他合并伤,建立通畅有效引流[1]。(1)止血。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减少继续出血极为重要。其要点是在快速输血、输液等复苏措施同时,迅速用Pringle手法阻断肝血流,快速清除血块,查明肝损伤情况及是否合并其它腹腔脏器损伤。(2)肝伤口的处理。本组57例行缝合修补术,包括:(1)单纯缝合术,用于Ⅱ~Ⅲ级肝损伤;(2)清创性缝合术,肝有深度裂伤伴有失活组织时,应先清除失活组织,处理大的血管胆管后,给以缝合。(3)清创性肝部分切除术对有肝大块组织失活、碎裂,无法以缝合等方法修复的严重肝外伤,目前主张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本组8例均属肝部分切除术。(3)肝周填塞术。纱布填塞法曾是二次大战前主要的方法,现在多作为临时止血措施,在技术条件有限,患者需转院再手术时使用,因其易继发感染引起继发性出血或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它对静脉出血效果显著,对动脉效果不佳,目前已较少用。本组没有患者应有此法治疗。
3.4 肝后下腔静脉和肝主静脉损伤
肝后下腔静脉和肝主静脉损伤出血异常凶猛,是肝外伤最难处理的合并症[2]。本组6例在伤后1h内死亡的患者,考虑这种伤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未做尸检,没能有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10~1316.
复杂肝外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