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范围不经济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范围不经济范文(精选3篇)

范围不经济 第1篇

1.1 范围经济概念

关于范围经济的定义在理论界一直颇具争议, 国内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范围经济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 (Panzer) 和威利格 (Willing) 于1975年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 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 强调生产的范围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 (1990) 将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的经济”, 具体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强调的是生产和销售的范围经济, 比生产的范围经济更进一步。

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在《微观经济学》 (第六版) (2006) 一书中提出, 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 (两个企业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 , 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成本低于单独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时, 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经济。

丁晓正 (2005) 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 或联合市场计划, 或共同管理, 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一定义说明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 拓展了生产、销售意义上的范围经济。

叶华光 (2008) 认为范围经济是相对于规模经济而言的,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与企业的扩张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递减, 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而内部范围经济是指某个企业通过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支出低于多个厂家单独生产每种产品的支出从而产生的经济效应。

尽管国内外经济学家提出的范围经济的概念有所不同, 但在范围经济的内涵上存在相同之处:第一, 将范围经济与联合生产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 企业通过范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范围经济的计量研究

范围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研究对象的成本来确定, 当两种或多种产品被联合生产出来, 计量这种成本节约的范围经济模型为:

式中, C (Q1) 表示生产Q1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C (Q2) 表示生产Q2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C (Q1, Q2) 是生产两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当产出的物质单位可加时, 可表示C (Q1+Q2) 。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 联合成本低于各自单独成本之和, 因此, 当SC>0时, 表示为范围经济;当SC<0时, 则表示为范围不经济。总之, SC的值越大, 范围经济的程度就越高。

2 范围经济产生的机理研究

从本质上来看, 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共享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 (如原材料、技术和管理等) 原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合理充分利用, 而通过实现范围经济, 企业提高了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 从而避免了企业的范围不经济。纵观国内外文献, 发现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

Panzer和Willing (1981) 认为, 范围经济产生于分享的投入或者分享的准公共投入, 例如, 可以用于其他生产过程的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就是一种外在经济。此外, 范围经济利用很多相同的原料和半制成材料, 并用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 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数目的增多, 降低了每一产品的单位成本, 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2 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

Tease (1980) 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 (the common and recurrentuse ofproprietaryknowhow) ”, 它包括技术和管理上的诀窍。Prahalad和Hamel (1990) 把它称为“核心竞争力”。当技术诀窍的交易成本很高时, 企业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此外, 当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 由于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 生产的技术投入成本明显节约, 从而创造了范围经济。

2.3 范围经济可能产生于市场的内部化。

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不稳定性以及时间空间的差异性等方面所导致的企业间交易成本上升, 而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则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交易内部化, 从而有利于交易成本的减少, 产生范围经济。

2.4 国内学者对范围经济产生机理的相关研究

尹义省 (1997) 指出, 范围经济产生于营销网络的共享, 企业利用原有的营销网络进行相近产品的营销时, 只需增加少量投资, 分配和销售的成本会在各产品中分摊, 从而节约相关费用。徐二明、王智慧 (1999) 基于企业的价值链角度, 指出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价值链在某些环节上可能存在交迭或一定的战略匹配关系, 即不同产品或业务的生产经营可能会实现某种程度的协同效应或共享, 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基于微观视角, 叶华光 (2008) 认为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核心, 管理诀窍的扩展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关键, 知名品牌的整合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保证, 生产材料的节约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补充。

3 范围经济与相关多元化投资的关系

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企业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为基础的, 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是以范围经济为内因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范围经济的存在, 企业才会选择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 同时企业也能从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中获得范围经济。

安索夫认为相关多元化能产生“1+1>2的协同性”, 从而实现范围经济。波特强调了相关多元化“协同作用”的重要性, 并指出相关多元化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钱德勒认为相关多元化经营比无关多元化经营的获利水平高。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认为基于追求范围经济的相关多元化是多元化经营最有效率的一种形式。

从企业的价值链角度出发, 相关多元化包括流程、技术、管理、市场相关四种。这一分类法更好地解释了相关多元化产生范围经济的原因, 总结各个学者的观点,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见表1。

4 范围经济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三网融合

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像技术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出现了“三网融合”的趋势, 即原先相互独立设计、分开运营的传统电信网, 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向于相互的融合和渗透, 三类不同的业务, 市场和产业也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 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 都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表现为技术层上趋向一致, 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 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 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 朝着向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 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就是由于各类产品之间有大量的共用成本。联合生产则降低了公共成本, 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了平均运营成本。范围经济的存在正是促进三网融合的直接因素, 现阶段电信网, 有线电视网, 计算机网三大网络并存, 电信网主要提供通信业务, 与计算机网之间融合比较充分。有线电视网主要提供有线电视业务, 而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基本上仍然处于独立建设, 独立运营的状况, 远远谈不上融合。而三网融合之后, 每一种网络均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提供电信, Internet和广播电视业务, 这显然要比分别建设三个网络完成三种业务的加总成本更低。即:

其中, C表示成本;T表示电信业务;D表示数据业务;B表示广播电视业务, 即使用一个网络来实现三网业务, 成本低于分开建设三个网络分别运营三种不同网络业务的成本之和, 或使用一网实现两网业务的成本也低于分别运营两个网络成本之和。因此, 范围经济是三网融合的内在经济推动因素。

参考文献

[1]丁晓正, 胡正荣.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J].视听界, 2005, (4) :13-16.

[2]田苗苗.范围经济研究评述[J].市场论坛, 2010, (3) .

[3]叶华光.微观视角下厂商范围经济的形成机制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3) .

[4]杨大强.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基于广义超对数成本函数的范围经济检[J].金融发展研究, 2008, (3) .

关于范围经济的文献综述 第2篇

第一, 从不同角度给出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Teece (1980) 、Panzar和Willing (1981) 基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指出:当两个或多个产品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不同企业更节约时, 就存在范围经济。Baumol、Panzar和Willing (1982) 进一步指出, 当产品生产投入是共享的或联合利用的, 就会产生生产中的范围经济。Chandler (1999) 将其定义为联合生产和经销经济, 即利用同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在微观经济学方面, RobertS Pendyck (2000) 在《微观经济学》一书中表述, 范围经济是指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物时, 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的情况。我国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也有建树。丁晓正 (2005) 认为范围经济是因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 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说明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

第二, 计量分析。范围经济具有可度量性,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Panzar和Willing提出的范围经济程度 (SC) 来计量。当SC>0时, 存在范围经济;SC<0, 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主要的计量方法有:生产函数方法、成本函数方法、工程成本法、生存技术法。而范围经济研究的函数模型一般采用Cobb-Douglass (CD) 类型成本函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TCF) 、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GTCF) 、复合成本函数。

二、范围经济的形成机制

从本质上看, 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剩余或称闲置资源,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不经济性, 而通过实现范围经济, 企业提高了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

Chandler (1980) 认为范围经济带来显著的成本减少, 源于用很多相同原料和半制成材料、以及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 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种类的增多, 降低了每一产品的单位成本。Panzer和Willing (1981) 认为, 范围经济来源于分享的投入或者分享的准公共投入, 即一种投入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对于其他产品的生产也有帮助。Tease (1980) 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the common and recurrent use of proprietary know how”, 包括技术上的和管理上的诀窍, Prahalad和Hamel (1990) 称其为“核心竞争力”。此外, Besanko、Dranove和Shanley (1996) 指出, 当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 由于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 生产的技术投入成本明显节约, 创造了范围经济。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交易内部化, 从而有利于交易成本的减少, 即交易市场的内部化也可产生范围经济。

三、范围经济的应用

第一, 范围经济与相关多元化。范围经济在管理学上常被用来解释企业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原因, 因此关于范围经济的应用研究主要围绕范围经济与相关多元化研究展开。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基于有形资源的范围经济, 也可以基于无形资产的范围经济, 着重在研发、生产投入要素和营销方面。

Chandler (1980) 把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和分工及生产专业化联系起来, 用实证方法解释了范围经济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起到的作用。陈章武、李朝晖 (2002) 从范围经济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探讨了范围经济为企业带来的生产成本、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及抵御风险等方面优势。孙晓峰 (2003) 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各类模式, 指出能否达到范围经济是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彭祖湘 (2006) 指出, 企业多元化经营既可能产生正面效应, 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第二, 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目前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某个行业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的经验检验, 其中以银行和保险业相关研究为最多。

MichelDetach (1993) 通过对法国商业银行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研究, 运用了一个TCF模型来论证法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性。具有同样结果的研究还有Meador、Ryan、Schellhorn (1998) 应用TCF对美国寿险企业的研究。但其他一些学者, 如Yuegert (1993) 、Grace和Timme (1992) 应用GTCF对美国1987年寿险业的研究则表明该行业不存在范围经济。可见, 由于所选择的研究方法、所研究行业、行业所处国家不同及其他客观原因, 实证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

一些国内外学者对其他行业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SumitonAssai (2006) 通过运用对称广义McFadden成本方程的估计来测量日本地面广播公司的范围经济以及边际成本, 确定电视和广播服务中存在着范围经济。成刚 (2006)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中范围经济的研究得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多产出的产业, 产业经营有赖于适当的经营规模和范围, 才能充分运用资源, 发挥其效能。

摘要:范围经济 (economyofscope) 不仅是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组织结构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微观主体进行经营决策和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同时又是影响企业微观效率的因素之一。文章总结了范围经济相关理论及实际应用的发展和实例, 并指出该理论体系的可能性拓展方向。

关键词:范围经济,相关多元化,综述

参考文献

[1]、党曼.范围经济研究[J].网络财富, 2010 (4) .

[2]、王恕立, 刘文武, 胡宗彪.企业范围经济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 2010 (2) .

从范围经济角度看春兰退市 第3篇

春兰 (集团) 公司是集制造、科研、投资、贸易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公司, 是中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下辖42个独立子公司, 其中制造公司18家, 并设有春兰研究院、春兰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春兰拥有电器、自动车、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 主导产品包括空调器、洗衣机、除湿机、中重型卡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高能动力镍氢电池、摩托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等。

春兰集团的前身是连年亏损的泰州制冷机厂, 该厂的空调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几十家企业中居倒数第二, 年产值仅1 000万元。其在1987年, 开始逐步形成空调批量生产能力;到1989年, 春兰年产空调近10万台, 产销量、利税均跃居全国空调业之首;到1990年, 春兰制冷设备总公司成立;1993年, 春兰空调器厂二分厂建成投产, 主产挂壁式空调, 该厂当年便收回全部投资并实现利润7 200万元, 春兰空调的年产量也由此上升为50万台;到1994年, 春兰空调的年产量达到150万台, 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世界空调七强之一;1994年底, 春兰在收购泰州本地一家制造摩托车的军工机械企业的基础上, 投资20多亿元兴建了年产100万辆摩托车和100万辆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线;1997年11月, 春兰集团以7.2亿元入主南京东风汽车公司, 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 进军中型卡车行业, 经过长达3年的技术改造, 2001年3月, 春兰豪华中型卡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同年10月, 春兰生产的中型载货汽车产销量直逼一汽、东风, 跃居国内第三位。到2003年, 春兰卡车首期投资已经全部收回。2002年9月,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春兰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春兰成为国内首家具备生产系列化高能动力电池能力的企业, 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0022003年两年春兰集团一直连续排名中国家电制造综合实力第一, 还获取“2003年度中国最具革新力企业”的殊荣。然而, 从2005年开始, 春兰结束了连续11年的盈利历史, 首次亏损2 595万元;2006年亏1.98亿元;2007年亏3.15亿元;2008年上半年, 再度亏损9 510万元, 同年4月30日“春兰股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停牌, 暂停上市交易。

二、理论基础

(一) 范围经济的定义

关于范围经济的定义, 经济学界有多种表述: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书中明确给出了范围经济的定义, 即“联合生产和联合经销的经济”具体地说, 就是“利用单一的经营单位内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并说明了范围经济的好处, 他说:“联合生产经济即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减少也很显著。这方面的成本利益来自于很多相同的原料和半成材料并用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数目的增多, 降低了每单一产品的单位成本”。另外, 经济学家斯托帕和哈里森等人通过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的对比, 指出范围经济取决于生产过程的专业化程度, 外部规模和范围经济与生产相关, 促进了系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并刺激了内部的创新变化。后来, 我国学者又进行了多种表达。如北京大学教授平新乔把范围经济定义为:“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其产出超出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国内还有学者把范围经济定义为:“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或由此而产生的节约。”

(二) 范围经济的类型

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主要有二种类型:

1. 纵向一体化。

指沿着某种产品生产链扩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 在企业内部连续完成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和最终产品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生产。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 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 横向拓展产品链。

即增加内容产品数量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 增加产品种类, 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三) 范围经济的表达式

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 它可以用“成本的劣加性”来说明。范围经济的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式子左边是联合生产两种产品或两种劳务的总成本, 右边是生产A产品企业的成本与生产B产品企业的成本之和。

左边联合生产的成本水平低于右边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 说明范围经济的存在。范围经济并不绝对存在, 如果企业的联合产出成本高于企业单独生产的成本, 这个生产过程就是范围不经济。

春兰集团20世纪90年代在空调行业取得龙头老大的地位之后, 并不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就, 又把目光转向了除湿机、中重型卡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高能动力镍氢电池、摩托车发动机等行业, 开始了自己多元化的经营道路, 希望通过横向扩展经营范围, 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三、春兰退市原因分析

1994年, 春兰空调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基地, 随后春兰开始了自己的多元化征程。春兰的多元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家电制造业, 这是春兰的基础支柱产业;第二, 汽车产业, 主要品种是重型卡车产品;第三, 新能源产业。镍氢电池项目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863成果产业化基地。春兰集团这3大产业的利润分布如下:

从这张利润分布图, 可以很清楚看出, 春兰集团的最大利润来源是家电产业, 特别是空调板块, 通过其多年的努力, 在研发、制造和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经作为空调业的领头羊, 春兰被称为“中国规模最大, 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性家电企业”。1994年, 春兰空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位居全国之首。但在一系列多元化扩展之后, 这块业务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 2002年其市场占有率一度跌到3%, 居全国第八。第二大利润来源是汽车行业, 由于春兰集团看好未来汽车业的发展, 于1994年年底投资20多亿兴建了年产100万辆摩托车和100万辆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线, 迈出了多元化生产的第一步。单从排名上来, 春兰集团中型载货汽车的产销量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一汽和东风, 位居第三。然而, 春兰在这一块并没有十分强劲的竞争力和优势, 其想超越一汽和东风获得更大的提升基本也是不可能的。最后一块利润来源就是新能源板块了, 21世纪, 新能源确实是很有潜力的发展项目, 但是其能给春兰的利润总体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

从上面的利润分析可知, 春兰集团的立足点是建立在家电行业, 由空调业的巨大成就和收益奠定了其走多元化道路的可能, 春兰集团希望通过横向拓展方式使其多元化经营达到范围经济的效果。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是建立在多元化经营基础上的由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而带来的经济性。然而, 范围经济的本质优势在于企业生产多个产品可以共享资源, 特别是一种产品可以使用另一种产品的剩余资源;由于特定的生产投入都有最小规模的要求, 这种投入在生产一种产品时, 可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 就能使这种投入成本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摊, 使单位成本降低, 从而产生范围经济。很明显, 春兰集团横跨的三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 或者说相当微弱, 那么, 这三个产业之间资源共享的机会也相当微弱。这就意味着, 这三个产业都需要春兰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资源剩余。而且, 春兰进入的这些行业, 都是竞争非常激烈, 需要长期投资和经营的行业,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支持, 春兰几乎同时进入这些行业, 但春兰集团当时的资金和其他条件并不能支撑其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这时, 曾给春兰带来无限风光的支柱产业空调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投入就会大大削弱, 所以, 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支柱产业的优势丧失。最终, 春兰集团面对的局面就是在三个产业都没有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和发展, 形成一种规模不经济的局面, 从而出现始于2005年持续亏损, 最终退市。

四、总结

春兰退市事件可以看出, 企业在走多元化道路, 实现范围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前进的步伐, 稳扎稳打, 着重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保持核心竞争力。春兰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空调, 正是因为空调板块的发展给春兰的多元化进程创造了可能, 但是春兰在以后的多元化道路中, 丢失了自己的根本, 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到了其他产业, 忽略了原本优势产业的保持和提升, 最终使格力、美的后来居上, 使自己过去多年来积累的市场逐渐丧失。然而, 在其他产业由于经验和其他资源的限制, 很难一时间取得核心竞争力, 取代下滑的核心产业, 所以, 最终无法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

2.控制多元化的范围。范围经济的优势在于企业生产的多个产品可共享资源, 从而实现成本共摊, 达到范围经济的效果。因此, 在多元化的进程中, 不可贪多, 应该以自己的支柱产业为核心, 尽量向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行业扩展。本案中, 春兰集团就是贸然从家电行业突然转向汽车行业, 由于短期无法超越一汽和东风这些企业, 只能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无法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参考文献

[1]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2]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章武, 李朝晖.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J].工业企业管理, 2002, (12) .

范围不经济范文

范围不经济范文(精选3篇)范围不经济 第1篇1.1 范围经济概念关于范围经济的定义在理论界一直颇具争议, 国内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