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精选10篇)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82例,年龄23~4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紊乱,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TCRP组)42例,TCRP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TCRP+妈富隆组)40例,TCRP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疗程。两组年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血、尿、粪便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常规,TCT,心电图,胸片,确诊无生殖道急性炎症、肝肾功能衰竭等禁忌证。术前禁食6 h。术前3 h阴道后穹隆放置0.4 mg米索前列醇以软化宫颈。

1.2.2 手术器械

德国WOLF宫腔电切镜,膨宫机,冷光源,膨宫液为5%葡萄糖液或5%甘露醇,膨宫压力100~150 mm H(1 mm Hg=0.133 k Pa),电切功率60~80 W,电凝功率50~60 W。1.2.3手术操作选用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导尿。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至10号,置入宫腔电切镜检查,探察息肉部位,大小及数目,环状电极切除内膜息肉蒂部及基底部子宫内膜组织。切下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

1.2.4 药物服用

治疗组病理检查报告为子宫内膜息肉后,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次,1次/d,连续服用21 d为1个疗程;下次服用时间为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方法同前。一共连续服用3个疗程。

1.2.5 术后随访

治疗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按规定时间随访1、3、6个月,每次均行妇科检查并复查阴道B超,了解阴道流血、月经恢复和子宫内膜情况,术后第6个月复查宫腔镜。宫腔镜检查见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1.3 诊断标准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参照《妇科内镜学》[1]。阴道B超检查以《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为标准[2]。组织病理学诊断参照《妇产科诊断病理学》[3]。月经改善包括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至以往正常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6个月行疗效判定,治疗组月经改善率为85.00%,复发率为12.50%;对照组月经改善率为64.29%,复发率为33.33%。两组月经改善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14,P=0.032<0.05;χ2=4.995,P=0.025<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患者有的无任何临床表现,有的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不规则或绝经后出血、不孕,常常被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往多采用非直视下的盲目刮宫,有些甚至行子宫切除手术。自宫腔镜发明以后,大大减少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成为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内膜情况可以及时准确地诊断出子宫内膜息肉,并且可以在直视下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方式有子宫内膜摘除术和TCRP两种。宫腔镜定位后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虽然手术过程中在宫腔镜直视状态下将息肉摘除干净,但因为术中难以刮净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原本增殖活性较高的这些部位术后易再次发生过度增生的而再次形成息肉,所以这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较高。Bouda等[4]报道,宫腔镜下定位息肉摘除术后息肉复发率明显高于宫腔镜下电切术组,且复发间隔时间短。而TCRP在宫腔镜直视下电切内膜息肉蒂部以及其内膜基底层,能很好地预防息肉的持续存在和复发,故目前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应用更为普遍。虽然TCRP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方式,但随着宫腔镜电切术的广泛开展,临床上仍有不少研究报道TCRP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故如何解决TCRP术后复发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师探索的关键。

本临床试验研究TCRP术后配合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术后复发的观察,旨在寻求减少TCRP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方法。要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关键要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形成机制及导致其复发的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生及复发与雌激素关系密切:(1)Peng等[5]分析了子宫内膜息肉和息肉旁正常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子宫内膜息肉中ER的量高于息肉旁正常内膜,而PR的量却低于正常内膜。(2)长期的乳腺疾病、绝经延迟、肥胖、三苯氧胺服用者均为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高危因素。(3)另有研究认为,息肉邻近内膜异常增生或有子宫内膜增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息肉的复发率明显增加。以上研究均说明,局部子宫内膜雌激素高水平以及孕激素的缺乏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关系密切,子宫内膜受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以致局部内膜呈现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所以如何防止子宫内膜局限性过度增生是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关键。妈富隆化学名为去氧孕烯炔雌醇,每片含去氧孕烯150μg、炔雌醇30μg,是以孕激素为主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因其对孕激素受体亲和力强故可使子宫内膜由增生状态转变成分泌状态,从而避免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通过以上笔者可以判断:TCRP术后配合妈富隆治疗,能及时有效地阻止子宫内膜受单一或过高雌激素的刺激,使增生期子宫内膜及时地转化成分泌期的子宫内膜,从而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故能有效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和预防复发起了很好的疗效。本篇临床研究报道虽然显示TCRP+妈富隆组术后复发率较单纯TCRP组明显减少,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资料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不够长,并且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还与炎症等其他方面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与预防复发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40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疗程。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复发14例(33.33%),月经改善27例(64.29%);治疗组术后复发5例(12.50%),月经改善34例(85.00%),两组月经改善及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妈富隆,复发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72.

[2]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330.

[3]陈乐真,雷道年.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8-179.

[4]Bouda J,Jrrtky L.Hysterospic polypectomy ver SUS fracdonamt euret-tain the treatment of corporal polyp6-nxnce of corporaloolyp6[J].Ct LaCynekol,2000,65:147-151.

子宫内膜息肉32例临床病理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病因;分析;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的重要原因,目前E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EP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和漏诊。为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征,以期对其诊治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行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2例,回顾性收集其全部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其病理切片由病理科医生专门复查。EP的诊断标准按陈忠年等[1]所定进行诊断及分类,并结合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术后切除标本大体及镜下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全部病理标本均经再次证实。

1.2 病理分析

1.2.1 标本观察 多发性息肉18例(56.3%),单发性息肉14例(43.7%)。多发息肉位于宫腔内多个部位,单发性息肉大部分位于宫底或宫角部;息肉呈舌状、球形、甚至葡萄状,灰紅色,质地较软,表面多比较光滑,部分息肉表面可见出血、坏死。

1.2.2 镜下检查 起源于未成熟型宫内膜26例(81.3%),息肉直径多>1cm,质地硬,其间质纤维化,有厚壁血管、腺体和间质或呈静止形态或表现为单纯性或复合性增生改变,其中,单纯型增生14例(43.8%),复杂型增生12例(37.5%)。起源于成熟型子宫内膜6例(18.8%),息肉直径多<1cm,质地软,受雌、孕激素影响,其腺体大小、形态、间质成分和疏密度与周围子宫内膜大致相同,表现出周期性改变,其中呈增生期改变6例,混合型4例,分泌型2例。伴发平滑肌瘤5例,腺肌病3例,32例患者中无恶性病例。

1.3 治疗方法 对来源于成熟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用雄激素或孕激素治疗,以对抗相对/绝对过剩的雌激素作用。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未成熟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采用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或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 患者的年龄平均为45.2岁(30~70岁),其中<40岁5例(15.6%),40~50岁20例(62.5.0%),50~60岁4例(12.5%),≥60岁者3例(9.4%)。

2.2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其中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6例(81.3%),绝经后出血4例(12.5%),2例(6.3%)月经无明显改变。本组EP中81.3%经量增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息肉组织使宫腔面积增大,尤其是多发性及较大的息肉;②EP患者子宫多增大,加重了出血。未成熟EP,尤其是位于宫底和宫角部者,诊刮时易漏刮。绝经后出血是老年妇女患EP的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内膜息肉表面被覆层立方腺上皮,中间部分形成纤维性中轴,其内含有血管,在上皮下与纵轴间是内膜腺体与间质,多内膜息肉的腺上皮与基底层一样是一未成熟上皮,间质有梭形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以及大的厚壁血管组成。子宫内膜息肉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2]。息肉的形成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息肉来自于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同部位雌激素水平不同,造成对雌激素受体效应的差异,导致局部内膜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并周围内膜表现为息肉样增生,患者大部分病理提示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可证实上述观点。内膜息肉的发生虽然与雌激素相关,但与子宫内膜增生不同,主要不是表现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内膜普遍增生,而是由于局部内膜对雌孕激素反应不正常的局限性异常增生。

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如来源于成熟型子宫内膜,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期可部分或全部脱落,有自愈可能,可配合刮宫治疗。如来源于未成熟型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药物治疗往往无效。传统治疗是在明确诊断后行刮宫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者行子宫全切术。近年来,多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生育要求行宫腔镜手术。宫腔镜可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选择手术方法,可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保持盆腔正常解剖结构[3]。不开腹直接观察,定位准确,较彻底摘除病灶。在息肉切除的同时切除病变的子宫内膜可防止息肉的复发,且术后并发症少,逐渐成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方式。当内膜息肉呈复杂性增生时,应以癌病变处理。

总之,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雌激素局部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对不同类型的息肉可采取药物或手术的不同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主编).妇产科病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133

[2]徐素欣,张杰英,杨银芝.子宫内膜息肉32例临床病理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1):47.

[3]夏恩蓝.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72.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而入院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9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52岁, 平均46岁, 均为已婚已产妇女, 且均未绝经,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 病程1~14个月。

1.2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

术前完善白带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 于月经干净7天内行宫腔镜手术。手术步骤: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暴露宫颈, 予异丙酚静脉麻醉后常规扩张宫颈至10号, 放置宫腔镜, 5%葡萄糖液膨宫效果满意后做全面检查, 按顺序依次检查宫底、宫腔四周及颈管, 了解息肉大小、数目及所在宫腔内位置, 明确后于宫腔镜下行息肉电切术, 将息肉从蒂部完整切除并取出送检, 再次探查宫腔, 宫腔内膜平整、无息肉残留, 术毕。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d。

1.3 分组

术后待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后, 按自愿原则分组。对照组43例, 术后未予处理;观察组47例, 术后次月月经来潮3~5天来院B超定位下放置曼月乐。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情况大体一致。

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 分别为术后3、6、12、18、24个月, 随访患者的月经情况及月经第5天子宫内膜情况。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8cm (双层) 且回声欠均匀, 或B超提示宫腔内有弱强回声占位, 考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再次行宫腔镜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 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息肉复发情况

对照组复发7例 (16.3%, 7/43) , 观察组复发1例 (2.1%, 1/47) ,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 4, P<0.0 5) 。

2.2 息肉复发时间

对照组宫腔镜术后3个月随访时复发1例, 12个月时新增复发者1例, 18个月时新增复发者2例, 24个月时新增复发者3例;观察组1例为术后18个月随访时发现。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 子宫内膜局部雌、孕激素受体 (ER、PR) 表达异常是形成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时, 雌、孕激素水平及时相异常, 导致子宫内膜ER、PR表达发生异常, 不同部位内膜性激素受体表达不平衡, 使内膜对雌、孕激素反应不一致, 各处内膜增生不平衡, ER表达较高的内膜在雌激素的刺激下过度增生[2]。而孕激素可调节ER, 减弱子宫内膜受雌激素的作用不断增殖, 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生长, 预防子宫息肉的发生。

对于目前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主要选择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宫腔镜直视下对可疑病灶定点活检, 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88.8%[3], 从而摈弃了以往盲目诊断性刮宫带来的漏诊率高、复发率高, 容易损伤周围正常内膜组织的弊端。同时, 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能够将深达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彻底切除, 比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更能降低复发率。有研究发现,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率为10.3%,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率高达37.5%[4]。然而, 近10%的复发率, 仍然困惑着广大患者, 也时常给临床医生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曼月乐是一种含有左炔诺孕酮的新型宫内节育器, 其在宫内持续释放孕酮, 能有效地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并使增生过度的内膜向分泌期转化。宫腔镜电切术后放置曼月乐, 以其持续高效的孕激素作用机制, 对抗术后局部子宫内膜处在高雌激素水平的环境, 达到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目的。本研究的数据也显示, 宫腔镜术后放置曼月乐, 能够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后复发率, 但在复发时间上, 尚没有足够数据说明复发时间与术后是否放置曼月乐相关。左炔诺孕酮避孕药放入宫腔内可缓慢而稳定的释放低剂量的左炔诺孕酮 (20μg/d) , 其在宫腔局部的浓度约是血液循环浓度的1000倍[5]。因其主要是通过局部左炔诺孕酮对子宫内膜的抑制, 而不是通过对卵巢排卵功能的抑制, 血循环内浓度极低, 对卵巢功能几乎无影响, 系统不良反应轻微[6]。曼月乐宫内放置有效时间可持续5年, 患者乐于接受, 依从性好。当然, 曼月乐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良反应, 主要有:放置初期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但往往量少, 绝大多数在3个月后该症状能完全消失。放置前应做好相关的宣教工作, 让患者对该节育器得以充分了解。

摘要:目的 了解曼月乐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宫腔镜下电切术术后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90例患者, 按自愿原则分为单纯宫腔镜组 (对照组) 43例和宫腔镜术后放置曼月乐组 (观察组) 47例, 随访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对照组复发率16.3%, 观察组2.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应用曼月乐, 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曼月乐,复发

参考文献

[1]Robboy SJ, Anderson MC.Russel Peditors[M].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2:285-303.

[2]Dallenbach-Hellweg G.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M].陈志龙, 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44-79, 119-123.

[3]Hachisuga T, Miyakawa T, Tsujioka H, et al.Krasmutation in tamoxifen-related endometrial polyps[J].Cancer, 2003, 98 (9) :1890-1897.

[4]陈正云, 林俊, 张信美.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 8 (1) :19-21.

[5]邓姗, 郎景和, 冷金花, 等.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 2006, 26 (10) :592.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4篇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疾病;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06-01

Clinical Analysis of 128 Cases of Endometrial Polyps Treated with Hysteroscopy

Liu-Junyi

(The people hospital of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 510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polyps. Methods There were 128 case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polyps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8 in our hospital. All cases treated with progestational hormone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were followed up. Results:The shortest operation time was 16 minutes, the longest 85 minutes, the average was 32 minutes. Shortest time stayed in hospital was 2d, the longest-7d, an average was 3.54d. 128 cases were follow-up 3 months-18 months. 113 cases of all patients improve a lot,effective rate was 89.84% .Conclusion:Hysteroscopic surge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endometrial polyps. It will be extensively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

【Keywords】endometrial polyp, hysteroscopy, surgery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雌激素影响的局限性增生,慢慢向上生长突出子宫内膜表面。临床上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孕、恶变等症状就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出血在所有子宫异常出血者占第2位,仅次于子宫内膜增殖症[1]。据报道,国外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25%左右,国内报道率为6%左右。宫腔镜手术治疗因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子宫内膜息肉等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2]。2005年~2008年共有128例患者在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电切子宫内膜息肉,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检查确证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28例。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0±7)岁,其中35~50岁81例(占63.28%)。合并月经过多82例、贫血35例、不孕症者18例。

1.2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宫腔镜检查:镜下可见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有蒂柔软的赘生物,大小不等,小者仅1~2mm,较大者可充满整个宫腔,表面呈粉红色或桃红色,有淤血时可呈紫褐色,加压膨宫时,赘生物颤动而不脱落;宫腔镜下诊断以夏恩兰主编的《宫腔镜学及图谱》为标准[3],即显微镜下内膜息肉是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有蒂向宫腔突出。

1.3手术方式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术野冲洗、消毒、铺巾、导尿,括宫术后置镜再次检查宫腔,以确定息肉的数量、大小部位等。单发息肉切除根蒂后完整取出;多发型息肉,并且需要保留生育者,同时行浅层内膜切除,即切除内膜功能层;无生育要求者,行息肉切除同时行内膜切除,即切除内膜浅肌层;绝经后患者,用滚球电极电凝破坏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术中注意生命体征及膨宫液量平衡检测。

1.4随访手术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

2结果

2.1手术基本情况子宫腔最小6.2cm,最大11.8cm;手术时间最短16分钟,最长85分钟,平均32分钟。术后住院时间最短者2d,最长者为7d,平均3.54d。

2.2术后出血状况本研究中出血最少者12mL,最多者95mL,平均出血量为48mL。其中,宫颈肌瘤切除术后5~8d渗血较多。

2.3随访情况128例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其中月经改善有效者113例,有效率89.84%,其中包括月经量正常者75例,25例月经减少,13例闭经,15例无效,占10.26%。术后有3例6个月后复发,伴有下腹部剧烈疼痛,原因是环形电极切割的组织未达到切割深度的应有要求。再行切除术后3个月再次B超宫腔镜检查,并行刮宫术,刮出增生内膜及机化组织18g,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围绝经期前后发病率最高,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者甚至切除整个子宫,且由于该病常隐藏于宫腔内极易漏诊。目前该病导致不孕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子宫出血、胚泡种植异常等因素有关。国内有研究表明[4],子宫内膜息肉占宫内病变所致不孕症的19%,息肉切除后,妊娠率显著增加。

研究表明,62.3%的子宫息肉发生于绝经前。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某些研究认为与炎症、内分泌紊乱及雌激素关系密切,服用三苯氧胺及激素补充治疗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的几率。宫腔镜+病理是诊断和治疗宫内病变的金标准,对于该病的准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宫内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5],可直视病变的形态、大小、表面光滑度等。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应用,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子宫息肉的治疗方式有两种:宫腔镜定位后行切除术和宫腔镜直视下的息肉切除术。宫腔镜定位后即行子宫内膜息肉钳夹摘除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极少和基本不影响卵巢功能及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但易使组织破碎不利于病理学诊断,并且不能根除息肉基底部,复发率高。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局限,出血少,效果确切,尤其切除了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能够显著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在手术治疗后,服用雌激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群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宫腔镜手术直视下的手术治疗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28.

[2]王世红,卢培玲,郑学双.腹腔镜阴式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28,10.

[3]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8-560.

[4]张宏伟,沈蓉,张蕾,等.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10(2):38.

[5]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8.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妇女,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具有宫腔镜检查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禁忌症,合并糖尿病、精神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5.11±5.12)岁,其中单发性息肉19例,多发性息肉31例,病灶大小4.5~24.3 mm,平均病灶大小(10.66±3.21) mm;对照组50例,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35.15±5.09)岁,其中单发性息肉20 例,多发性息肉30 例,病灶大小4.7~24.4mm,平均病灶大小(10.54±3.18) mm。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ystem, LNG-IUS)。 LNG-IUS由德国芬兰拜耳先灵制药公司提供,在德国STORZ宫腔镜辅助下采用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术后5 d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西门子G60S超声诊断仪引导下放置LNG-IUS。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5 d给予安宫黄体酮片(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g×100片)8 mg/d,连续服用21 d,停药后,待停止出血第5 d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总疗程3~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2年复发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年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与孕激素(progestin,P)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1 年、2 年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 年、2 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2、P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导致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重要原因,且与不孕症具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EMP发生率呈增高的趋势,其发病原因与复发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关文献显示,EMP的发病机制与内分泌系统紊乱、炎症反应具有紧密的关系[3]。其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平衡失调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增生过度而形成息肉[4]。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是治疗EMP的主要方法,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具有高度安全性,同时不损伤正常子宫内膜[5]。但如何避免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复发已成为临床妇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关文献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采用孕激素治疗有助于降低EMP复发。宫腔放置的LNG-IUS通过稳定而缓慢释放小剂量(20 μg/d)左炔诺孕酮,局部高效孕激素作用是LNG-IUS治疗的核心环节。通过宫腔放置LNG-IUS,有助于发挥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的作用[6]。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片)是常见的孕激素制剂,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抑制EMP形成与复发[7]。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腔放置LNG-IUS的患者手术后1年、2 年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应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片)治疗的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宫腔放置LNG-IUS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EMP复发的疗效更佳,其原因可能与局部高效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而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片)需要3~6 个月周期性治疗,无法确保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强度[8]。手术前后,宫腔放置LNG-IUS的患者与应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片)治疗的患者的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揭示了宫腔放置LNG-IUS与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片)在避免低雌激素血症与高雄激素血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9]。因此,宫腔放置LNG-IUS与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片)在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患者治疗中具有的药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LNG-IUS有助于显著降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风险,且可避免低雌激素或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处理方案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对照组患者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5d给予安宫黄体酮片,比较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年、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_2、P水平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有助于显著降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复发风险,且可避免低雌激素或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术后,复发,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悦,赵慧,黄冰玉,等.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0(3):648-651.

[2]赵剑虹,沈岚,刘玲,等.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4):1625-1628.

[3]罗琼秀.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宫腔镜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9):56-57.

[4]肖雁群.曼月乐和妈富隆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7):729-732.

[5]孙雪竹,卢美松,李萌,等.子宫内膜息肉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985-987.

[6]杨晓梅.宫腔注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30-31.

[7]陈勇,张少霞,陈小燕.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预防宫腔镜术后息肉复发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4):2213-2215.

[8]陈雪媛.曼月乐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Meta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3(3):262-265.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6月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前经阴道彩超及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排除宫颈恶变、合并内外科疾病史、多次手术史患者。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42.69岁,其中合并经量多、经期长76例,不规则出血35例,不孕症5例,绝经后出血4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无合并乳腺疾病及服用三苯氧胺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于月经结束后行TCRP手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8 mg/次,1次/3 d,共计3个月。对照组仅接受TCRP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48 h。

1.3术后随访

术后124例患者于术后1、3、6个月行门诊随访,了解月经周期正常率及月经量变化,复查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记录身体不适症状;术后第6个月行阴道超声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对于阴道超声发现内膜厚度异常及可疑复发者行宫腔镜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月经及经量的影响

观察组用药后,除2例绝经后患者外其余全部出现闭经,51例停经26~49 d月经恢复正常,8例围绝经妇女绝经。

2.2 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

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对照组中24例复发,复发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2.3 药物副作用

观察组用药期间5例患者出现潮热现象,4例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3例出现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对雌激素的异常反应形成的局灶性增生,是从子宫内膜表面突出的良性结节,有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4],按WHO标准分为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腺肌瘤性息肉及绝经后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经量增多及不孕,并有一定的恶变率。一般认为,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0.5%,绝经后的恶变率目前尚有争议,Anastasiadis等[5]报道,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为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为10%,但Orvieto等[6]通过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研究,认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可能性极小[6]。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尤其对于有异常阴道出血的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他莫昔芬服用者、绝经后患者及息肉较大者(>1.5 cm)均应尽早手术。目前TCRP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手术方法,治愈率达80%[2],但对于有生育要求和希望保持正常月经来潮的女性,行TCRP仅切除浅层内膜[3],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高可能与此有关,另外可能与年龄、绝经、子宫内膜炎及宫颈息肉有关[7]。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仍在探讨中,对于有生育要求和希望保持正常月经来潮的女性,如何防止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问题[8]。

综上所述,TCRP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可以有效地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但远期疗效,尤其是对于生育期女性,仍待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定位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TCRP治疗的对照组(64例)及小剂量米非司酮辅助TCRP治疗的观察组(60例)。观察术后两组间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对照组24例复发,复发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P<0.01)。结论 TCRP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息肉,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

参考文献

[1]于云英,冷金花.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1):59-61.

[2]段华,林俊,申爱容,等.宫腔镜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讨论.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801-815.

[3]陈正云,林俊,张信美.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因素分析.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4,8(1):19-22.

[4]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4.

[5]Anastasiadis PG,Koutlaki NG,Skaphida PG,et al.Endometrial polyps:prevalence,detection,and malignant potential in women with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Eur J Gynaecol Oncol,2000(21):180-183.

[6]Orvieto R,Bar-Hava I,Dicker D,et al.Endometrial polyps during menopause:characterization and significance.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1999,78(10):883-886.

[7]罗雪梅,程秋蓉,孟晓军,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588-590.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0例。入选标准:经门诊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排除其他内科及妇科疾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0.1岁。单个息肉82例,多发58例。生育年龄及围绝经期患者123例,绝经期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前告知预防息肉复发的方法,按患者自愿选择类别分为三组,A组:术中放置曼月乐预防复发组(曼月乐组)45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9.7岁。单个息肉20例,多发25例。生育年龄及围绝经期患者42例,绝经期患者4例。);B组:术后口服妈富隆预防复发组(妈富隆组)45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38.7岁。单个息肉27例,多发18例。生育年龄及围绝经期患者39例,绝经期患者6例。);C组:仅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单纯电切组)50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1岁。单个息肉30例,多发20例。生育年龄及围绝经期患者42例,绝经期患者7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后2~3天病理结果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并排除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恶性病变。曼月乐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491)1枚;妈富隆组,口服妈富隆(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144),1片,qd,连服21 d,停药后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口服下1疗程,连续口服3~6个月。单纯电切组:仅选择宫腔镜电切术。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月经量(嘱患者使用同一规格卫生巾,以PBAC法记录月经量[1]);(2)息肉复发情况:阴道彩超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宫腔有无占位,如有占位,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如有息肉样新生物存在同时行电切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考虑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相比较

对比治疗6、12、24个月后的月经量,治疗前三组间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随访时段内,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月经量由少到多依次为:A组(曼月乐组)<B组(妈富隆组)<C组(单纯电切组)(P<0.05)。见表1。

2.2 3组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段,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比较。

由低到高依次:曼月乐组2.2%(1/45),妈富隆组6.6%(3/45),单纯电切组8%(4/5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24%~25%[2]。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学说,但激素刺激学说被广泛接受。激素学说认为是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与周围正常内膜分布不均,息肉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偏低,而使孕激素不能拮抗雌激素的增殖作用,使局部内膜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子宫内膜息肉[3]。

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但面对子宫内膜息肉较高的复发率33.33%~52.00%[4],如何能让广大女性免受反复手术的痛苦,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曼月乐又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含左炔诺孕酮52 mg,5年内20 mg/d的剂量缓释于宫腔。可使子宫内膜腺体间质萎缩、间质蜕膜化,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使子宫内膜均匀变薄,从而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妈富隆又名去氧孕烯炔雌醇,每片含30μg炔雌醇、150 mg去氧孕烯,为一种以孕激素为主的短效口服避孕药,与PR亲和力强,可使子宫内膜由增生状态转为分泌状态.因在增殖期就加用较大剂量的孕激素,故可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5]。

该研究显示:在经量减少方面,放置曼月乐6个月时评估患者经量为(45.78±15.90)m L,显著低于同时期口服妈富隆患者的(70.56±19.66)m L。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放置12个月后,曼月乐组患者的经量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27.12±10.09)m L,并在接下来的1年内保持较低水平,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性闭经。而妈富隆组患者由于结束疗程或自行停药等原因,经量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较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不论是自身的横向比较还是二者间的纵向比较,曼月乐都较妈富隆在经量控制方面更好。在息肉复发方面:曼月乐组患者于放置后的12个月内无复发患者,24个月后回访,仅有1例复发。而妈富隆组则在12个月后复发2两例,第24个月新增1例复发,研究时段内总计复发3例。显著高于曼月乐组。这与刘琴[6]、武艳玲[7]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曼月乐局部用药,优于妈富隆全身用药,其作用直接、释放恒定,由医师于术中一次性放置。曼月乐虽有个别因各种原因不耐受而取出的患者,但大部分可坚持使用的患者五年内无需后续操作,治疗过程简单、持久且依从性高。而妈富隆需按周期每日服用,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中断,中断后引起的周期紊乱及异常出血常增加患者就诊的次数,较多患者因其繁琐复杂而主动中断治疗。杭晨等人[8]的研究结论也显示TCRP术后放置曼月乐效果优于口服避孕药。

综上所述,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预防息肉复发的治疗方法比较中,使用曼月乐月经量的减少程度较妈富隆明显,息肉复发率较妈富隆低。且对于患者使用方便,依从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Janssen CA,scholten P C Heintz A P.A simple vi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menorrhagia and normoal menstrual blood loss[J].Obstet Gynecol,1995,85(6):977-982.

[2]黄丽华,向梅.子宫内膜息肉研究新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1):43-46.

[3]Narin R,Nazik H,Aytan H,et al.A giant endometrial polyp in a postmenopausal women[J].J Obstet Gynarecol Can,2013,35(2):105.

[4]杭晨,杨炜敏.宫腔镜电切术后不同方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分析[J].新医学,2014,45(1):45-48.

[5]Tabrizi AD,Vahedi A,Esmaily HA.Malignant endometrial polyps: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with emphasize on recent advances[J].J Res Med Sci,2011,16(4):574-579.

[6]刘琴,朱莉.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116-118.

[7]武艳玲,黄树峰.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与宫内放置节育器预防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5(22):102-104.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 其中未育24例, 伴有不孕症16例 (原发不孕5例, 继发不孕11例) , 绝经8例, 年龄23~59岁, 平均 (35.4±2.2) 岁, 均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不规则阴道出血31例, 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24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表面对有突出的结节, 大小不等, 为单发或多发, 结节表面光滑。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50例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未育17例, 伴有不孕症10例 (原发不孕3例, 继发不孕7例) , 绝经5例, 年龄平均 (32.9±1.2) 岁。

1.2 治疗方法

术前均给予血尿常规、凝血、B超、宫腔镜等检查, 于月经后3~7 d进行, 术前3 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 采用被动式可旋转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 以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介质, 膨宫液流速150~200 mL/min, 膨宫压力17~19 kPa, 切割功率60~70 W, 电凝功率40 W, 在宫腔镜直视下行电切术。

静脉麻醉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术野消毒、铺巾, 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 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内, 明确息肉的数目、位置、大小、根蒂部位, 根据患者生育要求进行电切术, 钳夹宫颈前唇, 以环状电极沿息肉完整切除, 切除时不宜过深, 尽量保留周围正常内膜, 以免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子宫穿孔。对有保留生育要求患者只切除内膜功能层, 无生育要求者可行息肉切除同时切除内膜功能层、基底层的2~3 mm范围, 送检。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 d。

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米非司酮10 mg/d, 口服, 连用3个月。

1.3 随访

术后随访3个月~1年, 于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治愈、息肉复发与妊娠情况。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两组均数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

两组手术均为1次成功, 手术时间 (52.6±7.4) min, 出血量 () 85.3±12.1) mL, 住院时间 (5.4±0.7) h, 术后均无感染、子宫穿孔、出血、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术后随访疗效评价

两组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进行复查, 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 对照组在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中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5) ;观察组于术后9个月出现异常子宫出血, 共出现6例, 复发率为10.9%, 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出现异常子宫出血, 共出现16例, 复发率为32.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有5例患者得以妊娠, 占20.8%。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2例, 减轻剂量后好转, 有潮热症状7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临床上常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缺乏典型的症状, 临床上多以宫血进行处理, 从而导致了误诊、漏诊的发生。资料表明其发病机制与炎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特别是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由于妇女内分泌紊乱、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处于过高的环境[5]。多数学者认为[6], 子宫内膜息肉多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 尤其是内膜基底部, 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比例失调, 导致内膜呈现过度增生形成息肉, 而且有发生恶变性的可能。因此, 及时诊断和切除息肉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重要保证。

宫腔镜技术以其直观、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治疗彻底、不影响生育功能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刮宫或子宫切除。特别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 可将子宫内膜根蒂部全部完整切除而不影响其余正常子宫内膜[7], 使内膜在短期内重新恢复, 受精卵容易着床, 在有效缓解子宫内膜息肉所产生的症状, 降低再次复发几率的同时, 增加了受孕率, 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为理想的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是从子宫内膜表面突出的良性结节, 米非司酮可有效拮抗受体水平孕激素, 抑制及拮抗内膜增值, 从而减少内膜血管生成[8], 使内膜萎缩、变薄。而且米非司酮可直接作用于垂体, 抑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释放, 连续使用可使小息肉明显萎缩消失, 有效预防了息肉的再次复发。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息肉复发时间和复发率中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由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和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有一定影响[9], 服用米非司酮会引起月经的改变, 本组资料结果中, 对照组在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中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5) 。停药后月经周期会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从而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建娟, 杨红, 尹香花.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24) :92-93.

[2]王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6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1) , 240.

[3]王云.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7) :4272-4273.

[4]宋军玲.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0例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15) :85-86.

[5]韩钦维.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68例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0 (27) :120.

[6]宫血梅.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5) :3974-3975.

[7]张乾, 李晓琳, 万晓洁, 等.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 (17) :1450-1453.

[8]孟丽, 赵肖丽, 李芳.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8 (1) :78-80.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9篇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息肉

随着宫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已为广大妇产科学者所公认[1]。为探讨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子宫内膜息肉而要求切除的患者适宜的宫腔镜切除手术方式,本研究观察12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行单极环形及汽化电切术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切除手术患者126例,年龄22~68岁,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个月~1年,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成两组,A组60例,B组66例。

术前宫腔镜检查指征:①久治不愈的异常子宫出血;②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异常回声;③不孕症。所有患者术前宫腔镜下均明确诊断为息肉,并在将切除的标本送病检,病理证实为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参照《妇科内镜学》[2]。病理学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病理学》[3]。

方法:术前行常规辅助检查,阴道准备,糖尿病患者术前控制血糖。手术前下午用16号硅胶导尿管行宫颈插管。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可旋转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膨宫液为5%葡萄糖,膨宫液流速100~120ml/分。单极环形电切时切割电流功率80W,电凝功率60W;行汽化电切时,膨宫液为生理盐水,切割电流功率200W,电凝功率80W。A组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术,即切除内膜功能层,镜下可见多数内膜腺体开口。B组行息肉切除+息肉旁浅层内膜汽化电切术,即在术中获取组织标本后,用高频电流汽化子宫内膜,切除深度达浅肌层的3~4mm。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在阴道出血少或干净3天内;不孕症患者于月经干净后的1周内,经后无性生活;绝经后的患者无时间限制。于手术后1个月行门诊随访,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术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息肉的大小、息肉个数、息肉的位置,手术时间包括电切时间、取标本时间及器械进入宫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术中术后的舒适度,用模糊视觉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舒适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进行连续参数变量,X2检验变量用于分类。以Mann-Whitney U检验是用于非参数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7±6.6岁和38±5.8。两组中均有1/3的患者为绝经后,2/3患者为经产妇。宫腔镜检查的指征,A组中异常子宫出血为36例,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例,不孕症为15例,而B组分别为31例,13例和22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个数为1~4个,单个息肉A组为33例,B组为37例,在A组中共切除有107个息肉,大小为15.2±7.5mm;B组共切除有112个,大小为14.8±8.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电切时间为5.9±1.5分,明显短于B组的7.8±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器械进入宫腔的时间A组为4.2±0.9秒,明显长于B组的1.2±0.7秒,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取标本时间A组为2.6±2.1秒,明显短于B组的3.5±3.3秒(P<0.05),但两组总时间相同。手术中液体吸收量相同,分别为312.2±176.8ml与278.7±189.4ml。患者术中术后舒适度显示,术中A组VAS为2.1±0.5,明显高于B组的1.2±0.3(P<0.05),两组术后2小时及24小时舒适度无明显差异。

兩组的息肉性质与手术方式资料的比较,见表1。

并发症:无1例出现感染、出血过多、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周围脏器损伤、电解质紊乱、水中毒及低钠性脑病等并发症。仅有5例术后1~2天有一过性体温升高>38℃。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性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常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等症状。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目前已有多种内镜设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经宫腔镜下单极环形电切术[4]。

经宫腔镜下环形单极电切术时需扩张宫颈管至9~10mm,患者需住院,在麻醉下完成。在行宫腔镜诊断时所用的设备与治疗是不同,导致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的增加[5]。近年来,随着汽化电针的发明,在行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无须更换镜体,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允许手术在门诊完成,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治疗质量,减轻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降低患者的费用,并且汽化电切时的膨宫介质为生理盐水,术中可以有效降低液体的吸收量,避免术后的水中毒及低钠性脑病等宫腔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126例患者被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宫腔镜下单极环形电切和宫腔镜下汽化电切术。本研究中患者液体的吸收量及手术时间要明显低于Preutthipan等[4]的研究,可能是本研究组中患者的息肉比较小,液体计量的误差及取标本的方法不同。

为了研究手术方法的利弊,将手术时间分成宫腔镜下电切时间,取标本时间及器械进入宫腔时间。除外宫腔镜检查及更换器械所需时间外,两组的一般情况及息肉的数目、大小及位置无明显差异,在总手术时间,液体的吸收量,手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在本研究中的两种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单极电切术中器械进入宫腔的时间明显长于汽化电极,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患者在术中疼痛感明显增加,还增加了宫颈撕裂及以后流产的风险;而汽化电切时由于用检查镜,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明显降低了术中的舒适度。对于较大的息肉,多发性息肉及宫底部、输卵管开口周围息肉,单极电切的时间明显短于汽化电切。而对于子宫前后壁及侧壁的内膜息肉,可以利用汽化电极针前的金属部分产生横向电切效果,明显缩短电切时间。

进一步对两组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单极电切术并不受息肉的个数,大小及位置的影响;相反,行汽化电切术时当患者息肉较大较多,或息肉位于子宫底部、输卵管开口周围部时由于电切面积较小,须多次电切,导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若子宫内膜息肉为直径≥2cm时,或息肉位于子宫底部、输卵管开口周围时,行宫腔镜下单极环行电切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否则可行宫腔镜汽化电切术。

总之,以上两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式均较简单,安全,手术切除率高,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操作者较易掌握。但对于较大的息肉,或位于子宫底部输卵管开口周围的息肉,选择宫腔镜下单极电切术可以更为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 Konig M,Meyer A,Aydeniz B,et al.Hyste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prevention[J].Contrib Gynecol,2000,20:161-170.

2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72.

3 陈忠平.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5-125.

4 Preutthipan S,Herabutya Y.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in 240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Fertil Steril,2005,83:705-709.

5 Garuti G,Cellani F,Colonnelli M,et al.Outpatient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in 237 patients:feasibility of a one-stop "see-and-treat" procedure[J].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2004,11:500-504.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6例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采用超声下穿刺进行治疗。46例患者年龄20~35岁, 平均27.6岁, 均为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后并经病理证实为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其中开腹手术25例, 腹腔镜手术21例, 术中均行一侧或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 术后复发时间为6~24个月, 平均13.2个月。

1.2 仪器及配制

采用美国生产Acuson XP/128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 配制的穿刺引导架, 穿刺针16~18 GA, 200 mm长, 针尖呈斜面, 带针芯。

1.3 治疗方法

穿刺前常规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CA125和血常规、凝血系列检查, 无乙醇过敏、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史。于月经干净3~7天内, 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及方向。常规消毒, 铺无菌洞巾, 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用16或18号穿刺针通过引导架沿引导线进入指定位置, 拔出针芯, 抽吸囊液, 观察颜色、性状, 采集标本送检。后继续抽吸至囊液消失, 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囊腔, 直至冲洗液透明, 再注入2%利多卡因0.5 ml后插入针芯, 拔出针头, 结束手术。术后观察2小时无特殊可回家。术后随防1年, 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复查B超。

2 结 果

46例患者共52个囊肿, 全部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中单侧卵巢内膜囊肿40例, 双侧卵巢内膜囊肿6例。囊肿类型:单房型46个, 多房型3个, 混合型3个。囊肿直径6 cm者10个, >6 cm者42个。囊液均为黏稠的咖啡色或深红色液体。标本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 部分可见破碎的红细胞。随访结果:3个月复查, 无复发病例;6 个月复查, 1例复发;12个月复查, 7例复发。

效果评价:46例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患者1年内治愈率为84.8% (39/46) , 复发率为15.2% (7/46) 。

3 讨 论

3.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后复发情况

目前, EMT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与药物治疗相比, 手术可以切除病灶, 分离粘连, 恢复盆腔解剖结构, 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生育以及减少复发, 是EMT的基本治疗方法。但是作为一种慢性活动性疾病, 无论给予什么治疗, 患者总是处于复发的危险之中, 特别是年轻、行保守性手术的患者。国外学者报道保守性手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约为13.5%~30%, 5年达36%~55%[2], Busacca等[3] 报道366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随访4年, 复发率为11.7%。国内乔光莉等[4]回顾性分析23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患者, 术后总复发率31.2%, 其中保守性手术复发率为33.3%。现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复发与疾病的期别、以往手术史、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及采用术式有关。疾病期别越高, 粘连越重, 以往有过腹部手术史者复发率较高, 保守性手术较半根治手术及根治手术复发率高。

3.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治疗

EMT术后复发的治疗, 目前临床无特别有效的方法, 主要的方法仍为药物治疗和再次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盆腹腔是否出现新的EMT病灶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对痛经等临床症状较轻或者单纯出现小的EMT病灶, 可继续予药物治疗, 而对于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患者,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 但是异位囊肿不易消失, 且停药后很快复发, 因此手术切除复发异位囊肿仍然是有效的选择。 Busacca等[3] 报道366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随访4年, 再次手术率为8.2%。但是再次手术可能会造成患者更大的手术损伤, 造成新的腹腔粘连,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出于对再次手术的恐惧, 因此大多数患者往往不易接受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 有些患者被迫接受根治性手术,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超声下穿刺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意义

近年来,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 由于无水乙醇对细胞有较强的脱水作用, 当注入囊肿内时, 可使囊肿内壁上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的蛋白凝固、变性、坏死, 失去分泌的功能, 产生无菌性炎症, 导致囊腔凝固, 萎缩, 使之缩小至消失。张宇虹等[5]报道106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治愈率为84%。汪龙霞等[6]比较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 发现超声介入治疗后患者复发率 (18.8%) 及妊娠率 (9.0%) 与手术组 (18.5%和8.5%) 相似, 对复发者可反复进行治疗, 因此认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是简便易行、治疗效果好而值得重视的治疗方法。本组患者经超声引导穿刺均一次成功并全部注入乙醇治疗。治愈率为84.8%, 复发率为15.2%, 且无明显副反应, 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 我们认为经超声介入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有以下优点:①与再次经腹手术相比, 无需开腹, 不造成新的腹腔粘连及其他手术损伤;②与药物治疗相比, 短时间内清除了囊肿, 效果确切、迅速;③能防止囊肿短时间复发;④可反复治疗, 且副反应小, 不损伤卵巢组织, 不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⑤费用低;⑥门诊治疗, 时间短, 无需住院治疗;⑦患者依从性好, 易接受。

综上所述, 超声介入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有效、简便、微创, 治疗费用低, 可反复应用, 因此可作为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下穿刺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 经超声引导穿刺, 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观察随访1年。结果:46例患者共52个囊肿, 超声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 穿刺均1次性成功。39例治愈, 7例复发, 治愈率为84.8%。结论:超声下介入治疗对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是一种安全、简单、微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Koga K, Takemura Y, Osuga Y, et al.Recurrence of ovarian endom-etrioma after laparoscopic excision[J].Hum Reprod, 2006, 21 (8) :2171-2174.

[2]Coronado C.Franklin RR, Lotze EC.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colorectal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 1990, 53 (3) :411-416.

[3]Busacca M, Marana R, Caruana P, et al.Recurrence of ovarian endo-metrioma after laparoscopic excision[J].Am J Obstet Gynecol, 1999, 180 (3Pt1) :519-523.

[4]乔光莉, 张灵武.23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 30 (6) :714-716.

[5]张宇虹, 关莉茹, 陈秀慧, 等.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6 (2) :34.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精选10篇)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