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废线路板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废线路板范文(精选4篇)

废线路板 第1篇

关键词:线路板,电路板废旧,专利申请,统计分析,发展路线

引言

电子废物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和热点问题[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全世界产生数量庞大的电子废物大多数被出口至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而电子废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2]。本文通过专利信息的分析对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1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专利发展趋势分析

图1是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年份统计数据。从图1中可以看出, 中国范围涉及的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专利技术申请最早从1995年就开始了, 从总体上看, 专利申请量呈递增的状态。在1995年至2000年间, 在中国有关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还比较少, 只有几件, 由此可见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还处在萌芽阶段;经过几年的探索, 在2000年至2005年间, 专利申请量有了小幅稳步的增长, 可见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说明电子产品的使用在增加、废线路板的数量在增加, 废线路板对环境的污染及回收价值等因素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从2005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量开始快速增长, 说明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普遍, 废线路板的数量已经非常巨大, 人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致力于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此时,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已处于技术高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了顶峰, 当年共有160件专利申请, 相比2005年专利申请量增加了120件, 当前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发展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一般需要满18个月才被公开、国外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做出中文公布需要时间的跨度较大等因素的制约, 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2013年和2014年的专利申请量统计数据尚不完整, 因此在申请逐年分析中, 为了更准确地获得申请量的变化趋势, 笔者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这两年的申请量。

图2是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年份统计数据。从图2中可以看出, 全球范围涉及的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专利技术申请最早从1990年就开始了, 从总体上看, 专利申请量呈递增的状态。在1990年至1995年间, 在全球有关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还比较少, 只有几十件, 由此可见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还处在萌芽阶段, 说明全球内产生的废线路板并不多,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对废线路板进行回收;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索, 在1995年至2001年间, 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稳步的增长, 可见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说明电子产品的使用在增加、全球内废线路板的数量在增加, 废线路板对环境的污染及回收价值等因素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从2002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量开始快速增长, 说明全球内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普遍, 废线路板的数量已经非常巨大, 人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致力于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此时,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已处于技术高速发展阶段;到2008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了顶峰, 当前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发展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而2008年以后, 全球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 说明全面范围内, 废线路板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 人们已经渐渐开始转移焦点。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到公布需要时间的跨度较大等因素的制约, 专利文献数据库中2013年和2014年的专利申请量统计数据尚不完整, 因此在申请逐年分析中, 为了更准确地获得申请量的变化趋势, 笔者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这两年的申请量。

2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专利申请产出国和目标国分布

专利申请产出国通常是指一项技术的原创技术国, 通常来说, 一个国家拥有的原创技术越多, 说明其在该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也越强[3]。

通过对所检索到的专利文献产出国进行统计分析, 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为日本、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 并且排名前两位的日本和中国的申请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显示出极度的开发研究活跃度。

专利申请目标国通常是指一项技术的专利申请地国家, 通常来说, 一个国家的相关专利的申请量越大, 说明该项技术的该国家的市场份额及发展价值越大[3]。

通过对所检索到的专利文献目标国进行统计分析, 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日本、美国, 并且前两位的日本和中国的申请量高于其他国家, 显示出极高的市场关注度。

日本和中国有关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专利技术的发展势头强劲, 无论是申请量还是技术原创度都排在世界前列。这一方面说明了, 日本和中国对于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研究活跃度较高,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相关技术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的电子产品发达, 以及中国国内对于发展原创性发明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市场对于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高关注度和技术的渴求度。

3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专利申请人分析

在341件中国专利申请中, 申请人主要以公司和大学申请为主体, 其申请的数量总和占比高达75%, 这正说明了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及应用, 并同时获得较多公司和大学的重视, 大量的高校和公司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以期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尤其是高校研究, 为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提供最优的处理方法。而合作专利申请量相对整体申请量较少, 其占比仅为8%左右, 由此可见, 国内申请中, 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个人的合作申请很少,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还需要进一步拓宽。

在702件国外专利申请中, 申请人主要以公司为主体, 其申请的数量总和占比高达65%, 这正说明了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开始深入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中, 并获得较多公司的重视, 大量的公司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以期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更好的抢占市场;而合作专利申请量相对整体申请量较多, 其占比达到了25%左右, 由此可见, 国外申请中, 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个人的合作申请较多,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以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分析可知, 明显说明中国的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仍处于大量研究的阶段, 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个人的合作申请较少,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还需要进一步拓宽, 而国外已经侧重于应用的阶段, 获得较多公司的重视, 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个人的合作申请较多,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以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 国内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 尽快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 将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中, 以保护环境, 回收资源。

4 结语

从以上对专利申请的分析来看, 目前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的专利申请在中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而且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大, 参与技术投入的竞争者数量也随申请量的快速增长而增长, 这表明该领域的技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并且,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广泛认识到专利制度对科研工作的推进作用, 但从我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内容和专利活动的范围来看, 中国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相关技术已经远远落后国外, 同时随着科技发展, 国外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已经逐步得到了市场上的认同及应用, 而在这方面我国还仍然处于研发阶段, 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市场应用, 通过专利申请方式促进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型, 从而将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落到实处。

根据上述的专利分析结果, 结合我国废线路板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 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国内申请人个体及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较弱, 建议各企业、研究机构和院校加大合作力度, 共同投入较多的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快速产业化;其次、要积极重视国外申请人在中国进行的专利申请, 并对国外申请人的专利进行技术分析, 一方面做到专利侵权风险预警, 另一方面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为自主创新打下基础;再次, 各企业、单位、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创新鼓励措施, 对于有重大创新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更多的技术支持, 并帮助加快其实现产业化的步伐早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参考文献

[1]张继享.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现状及建议[J].资源再生, 2011 (1) :48-49.

[2]梁新宇.废弃电子线路板中湿法回收金的实验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废线路板 第2篇

本文以废弃PCB非金属残渣为研究对象, 将其掺入水泥砂浆, 测试其抗折和抗压强度, 并检测了重金属浸出毒性, 以确定水泥砂浆中用PCB非金属残渣作为细集料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由废弃PCB经过初碎、细碎、磨碎后再静电分离得到非金属残渣, 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 其细度为0.1~0.5 mm;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密度2.98 g/cm3, 比表面积3420 cm2/g, 化学成分见表1;砂:细砂, 细度模数2.4;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水:普通自来水。

%

1.2 试验方法

砂浆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按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进行测试。

重金属浸出毒性试验按GB 5086.21997《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进行测试。

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按US EPA SW846 (TCLP) [2]毒性浸出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重金属浸出毒性

废弃PCB经粉碎后分离出金属和非金属残渣, 但非金属残渣中仍然含有部分重金属, 在某些条件下, 废弃PCB非金属残渣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会释放溶出, 导致二次环境污染。为减少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 对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进行测试, 并与GB 5085.3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废弃电子线路板非金属残渣中含有重金属离子, 其中Pb、Zn浸出浓度较大, 虽然没有超过国家废物废水的排放标准, 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2.2 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重金属浸出毒性

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试验配比和抗折、抗压强度见表3, 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各龄期重金属浸出毒性测试结果见表4。

mg/L

由表3可见, 将废弃PCB非金属残渣作为原料之一配制水泥砂浆, 不仅可以资源化利用PCB非金属残渣, 解决其处置问题, 同时制得的水泥砂浆也具有较高的抗折和抗压强度。

由表4可见, 采用GB 5086.21997的水平振荡法测试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 其重金属离子浸出量均远小于GB 5085.31996的排放要求。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 各水泥浆体对重金属元素的束缚能力大大增强, 重金属浸出毒性大大降低。56 d时, 水泥砂浆体中重金属浸出毒性浓度已经很小, 重金属被牢牢地固化在水泥砂浆体中, 很难浸出, 大大低于固废排放限量要求。

2.3 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水泥砂浆的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

参考US EPA SW846 (TCLP) 毒性浸出试验方法, 测试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体中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与GB 5086.21997试验方法相比较,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浸出液的p H值。GB/T 5086.21997规定采用蒸馏水作为浸出液, p H值为5.8~6.3;TCLP标准规定在浸出液中加入醋酸, p H小于5。试验考虑到酸雨环境, 采用TCLP分析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 在更严格的条件下 (p H=3的冰乙酸浸出液中) 进行测试。表5为按TCLP方法测得的非金属残渣中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

由表5可见, 按TCLP方法测得的重金属浸出浓度高于按GB 5086.21997方法测得的浸出浓度。由此可见, 在酸性条件下, 废弃PCB非金属残渣中的重金属比中性条件更容易浸出, 对环境的污染更大。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各龄期的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见表6。

mg/L

由表6可见, 参照TCLP方法测试的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水泥砂浆的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比水平振荡法略有上升, 但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 重金属浸出量显著减小, 当养护到56 d, 水泥砂浆体中浸出的重金属含量已微乎其微了。

2.4 废弃PCB非金属残渣中重金属稳定固化于水泥砂浆的机理分析

(1) C-S-H凝胶的吸附作用。水泥水化产物的微孔数量多, 其晶体颗粒极小, 具有很大的表比面积 (C-S-H胶体约10~50 m2/g) , 能大量吸附重金属离子。

(2) 重金属以其它方式结合在水泥砂浆体中, 包括生成新的化合物, 取代Ca或者Si的位置进入到硬化砂浆体中, 重金属以这些方式进入水泥砂浆体中, 被稳定固化在水化产物中, 从而降低了其浸出量, 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人体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结语

(1) 废弃PCB非金属残渣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 按GB5086.21997规定的水平振荡法测试结果显示, 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能够有效地束缚重金属离子, 其重金属浸出毒性远小于国家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要求。

(2) 为更接近实际情况, 按TCLP标准对砂浆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重金属最大浸出毒性比水平振荡法略有上升, 但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3) 对掺PCB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安全性能的研究表明, 把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用于水泥砂浆以及制备各种水泥基的建筑材料, 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为废弃PCB非金属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拓展了思路。

摘要:测试了掺废弃电子线路板非金属残渣水泥砂浆的抗折和抗压强度, 分别采用GB 5086.2—1997和EPA SW—846 (TCLP) 2种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 对废弃电子线路板非金属残渣和掺其制得的水泥砂浆重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掺废弃电子线路板非金属残渣的水泥砂浆其重金属的浸出量远小于GB 5085.3—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规定的限量, 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废弃电子线路板非金属残渣,水泥砂浆,强度,安全性,重金属

参考文献

[1]沈志刚, 蔡楚江, 邢玉山, 等.废印刷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J].化学工程, 2006, 34 (10) :59-63.

废印刷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 第3篇

1 印刷电路板的组成及特点

印制电路板, 简称印制板, 它是一块具有规定尺寸大小的以绝缘板为基材的连接, 为了连接的方便其上方还分布有孔 (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 , 这种电路板的制作过程能实现批量的印刷生产制作, 故又被称为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元器件, 是电子产品的主要支撑部件, 它主要由线路与图面、介电层、孔、防锈油墨、丝印等部件组成。

2 废印刷电路板的组成及回收的必要性

印刷电路板的基材通常为玻璃纤维强化的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 其上焊接有各种构件, 成分非常复杂, 其中含有多种金属, 具有很高的资源回收价值。PCB含有如铝、铜、铁、镍、铅、锡和锌等基本金属和金、银、钯、铑、硒等贵金属稀有金属, 含量约为电路板质量的25%玻璃纤维强化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废印刷电路板中包含的金属材料、塑料、玻璃纤维材料等物质都是有用的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其中金属物质相当于普通矿物中金属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而且还有一定量的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 因而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大量的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是印刷线路板回收的一大推动力。废旧印刷电路板基材中含有大量的被树脂包覆的玻纤, 因而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 可以用作复合材料的填料, 降低成本,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废电路板进行回收是当前这一行业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对于废旧的电路板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回收, 这样能尽可能的保护已有的自然资源, 并且能将部分重金属卤素聚合物, 如铅、镍、溴的聚合物等进行合理的回收, 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废印刷电路板基材的回收工艺

废电路板中存有大量的非金属物质, 应当进行必要的回收, 目前废旧印刷电路板基材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回收法和化学回收法两种。下面文章主要从回收工艺方法上, 介绍废印刷的回收工艺方法及相关技术等。

3.1 物理回收法

常规使用的物理回收法事机械粉碎后进行分层筛选分类回收, 进行回收前先将电路板进行机械破碎, 粉碎后的物质由于其材质的不同再通过静电、磁力、重力等分选方式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进行分离。将非金属物质分离出后, 进行分类备用, 通常情况下机械粉碎后的非金属粉末大小粒度为3~5μm, 主要是一些玻璃纤维、热固性环氧树脂和各种添加剂材料, 这些非金属的微细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后, 可以作为复合材料的原料。由微细颗粒加工制得的复合材料, 不仅具有密度小、吸水率低、硬度高的特点, 同时还能与常规无机材料的填充物相媲美。

3.2 化学回收法

化学回收方法需要进行三个步骤, 第一步应先将废气电路板进行初步粉碎, 第二步使用相应的化学方法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碳氧化合物气体, 第三部利用化学方法将填料和纤维进行分离。化学回收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解回收法。热解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 使非金属物质 (树脂类物质) 中的化学键打断, 有机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后进行回收处理。目前对废电路板基材中的非金属材料主要使用的处理工作是直接加热分解法, 这种方法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对非金属材料进行加热, 当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时将发生热解, 生成气体、固态焦状物等产物。这其中的固体焦状物主要含有废电路板中的金属成分和玻璃纤维, 进行热解法后再使用磁力等方法进行物理分离筛除金属材料后, 再对非金属材料进行回收。直接热解法是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在惰性气体中进行的, 可以避免产生热解的毒气, 同时防止由于机械粉碎后非金属粉末过细的情况。2) 溶剂回收。可以使用某些化学试剂, 将基板材料中的高分子基体分解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将各部分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通过化学方法能够将各种物质进行分层的分离, 使各组分易于分离和回收。3) 关于回收技术的讨论。对于热固性的印刷线路板基材来说, 物理回收不需要改变基材树脂的化学状态, 操作简单方便, 能耗低且污染物质较小, 废弃物全部得到利用, 能缓解焚烧、填埋带来的环境压力。不足之处在于线路板成分和性质的差异以及杂质的存在会造成再生产品性能的下降或降级使用。

各种不同的回收方法, 各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例如:热解法对环境能源消耗较大, 对整体处理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故这种方法适宜于大批量的处理。而溶剂回收法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不高, 较适宜于小批量的加工, 但是这种方法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 适用对象较为单一。而物理回收法整体处理较为简单, 对环境、设备要求都不高, 成本消耗也较低, 是当前我国废印刷板基材回收处理的主要方法。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 可以了解当前废电路板印刷回收处理的相关技术, 在当前社会资源日益匮乏、环境保护不断受到重视的情况下, 从旧电路板中有效回收非金属材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资源再利用途径。利用这种材料作填料制备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但当前我国的相关处理技术仍不够成熟, 消费市场的认知程度还不够, 今后应不断在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真正实现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利用。

摘要:废印刷电路板中存有许多有用的非金属资源, 对于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当前众多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对印刷电路板的组成、废印刷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讨论, 为废印刷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材料,回收

参考文献

[1]沈志刚, 蔡楚江, 刑玉山, 麻树林.废印刷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J].化学工程, 2006.

[2]沈志刚.废印刷电路板回收处理技术进展[J].新材料产业, 2006.

废线路板 第4篇

为加强输电线路防污闪能力, 河南电网输电线路采用复合绝缘子取代瓷绝缘子、耐张串瓷绝缘子喷涂RTV涂料的技术措施, 有效防止了输电线路污闪故障的发生。目前复合绝缘子在河南电网已有十几年的运行经验, 使用数量超过20万支, 耐张串瓷绝缘子基本完成RTV喷涂, 应用地区覆盖了工业、山区等运行环境恶劣地区, 绝缘子和RTV涂料总体运行情况较好。但是, 复合绝缘子及RTV涂料随运行时间的加长会发生老化, 其电气和机械性能的下降程度、老化绝缘子的判废标准及轮换周期、RTV涂料的失效和复涂周期等一系列问题尚未有相关标准, 给生产运行单位判断绝缘子运行状况以及决策是否继续运行带来很大困难, 也给电网安全带来隐患[1]。

2 输电线路防污闪技术研究方法

1) 从河南电网典型环境、典型地区抽取实际挂网运行复合绝缘子, 对这些试品进行材料性能、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试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盐 (灰) 密、伞裙材料性能、憎水性及迁移特性和污秽闪络性能等常规检测试验;并对部分试品进行界面性能试验, 包括水煮后泄漏电流和陡波试验等;同时针对不同型式绝缘子进行机械性能的对比试验。通过上述三大类试验, 分析在不同运行条件下, 复合绝缘子的各项理化参数的变化情况, 并找出能够表征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参数。

2) 在完成宏观试验的基础上, 对试品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微观性能的试验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是建立在分子振动和转动的基本理论上的光谱技术, 它提供了官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频率。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对抽样复合绝缘子不同部位的Si-CH3和Si-O-Si官能团的吸收峰面积求平均值进行检测分析, 研究在运复合绝缘子老化均匀程度和老化进程等微观机理[2]。

3 输电线路防污闪技术方案及实施

本课题主要针对挂网运行在河南各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年限的复合绝缘子进行抽检与试验, 以评估运行复合绝缘子的污秽状况和性能。在河南各地区取样不同运行环境和运行年限的复合绝缘子48支, 其运行年限分布情况如下。

1) 对全部绝缘子进行外观检查, 主要包括:含污秽情况下的外观检查、含污秽状态下的憎水性测试、自然污闪试验、盐密灰密测试。清洗所有绝缘子, 并在洁净状态下对绝缘子进行详细的补充外观检查。

2) 将不同电压等级、运行年限及运行环境的绝缘子分成4组 (A~D) , 分别进行以下试验:

A组进行人工污闪试验。

B组先进行水煮试验, 及水煮试验前后的直流电压———泄漏电流特性试验, 然后进行陡波冲击试验, 试验完毕后详细检查绝缘子的界面情况。

C组对绝缘子的伞裙和护套进行切片并剥离出芯棒, 利用静态接触角法研究切片表面憎水性、憎水丧失及恢复、憎水迁移性;对切片处理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切片电气性能、力学性能试验;伞裙阻燃性试验。

D组连同A组人工污闪试验及其它保存完好的绝缘子一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

4 输电线路防污闪技术效益及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对在运复合绝缘子运行性能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 并通过在河南电网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有针对性开展复合绝缘子和RTV涂料的运行和检修工作。目的是减轻了运检维护的工作量,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停电时间, 为单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4.1 经济效益

1)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复合绝缘子的试验方法, 通过选择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状态参数, 按照不同的试验步骤对复合绝缘子剩余寿命进行评估。从而能够针对不同复合绝缘子的运行情况, 减少不必要的试验项目, 节约了检测时间和经费, 每年能够节约检测费用约80万元。

2) 通过对在运复合绝缘子进行评估, 延长运行状态良好复合绝缘子的运行时间, 减少复合绝缘子的更换量, 每年可节约复合绝缘子轮换大修技改资金约120万元。

3) 通过试验检测, 能够发现性能不能满足运行要求的复合绝缘子, 并进行更换, 大大降低了线路因复合绝缘子老化引起闪络故障的风险, 因减少停电损失而取得间接经济效益近800万元。

4.2 社会效益

1) 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是输电线路最重要的运行设备,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对复合绝缘子运行状态进行判断, 从而及时发现并消除线路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保障了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大大降低线路因复合绝缘子老化引起闪络故障的风险, 从而保障了工矿企业、机关单位、社会居民的供电可靠性, 能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2) 本课题开展的复合绝缘子老化评估, 将有利提高河南电网掌握线路在运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状态, 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持;同时也对中国其他地区运行线路复合绝缘子老化评估及运行性能检测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5 结语

本课题通过宏观试验、微观分析和人工老化试验, 对河南电网不同运行条件下复合绝缘子和RTV涂料老化性能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对运行中的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和运行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 找出了相关性更高的复合绝缘子老化性能判断方法。本课题为生产运行单位及现场运行维护人员掌握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提供了依据, 提高了运行和检修效率, 大大缩短了停电时间。

摘要:介绍一种输电线路防污闪涂料和复合绝缘子剩余寿命与判废标准, 着重从电网安全可靠、广泛经济社会效益等角度介绍了复合绝缘子剩余寿命与判废标准的重要性、科学性的优势, 以促进了中国电网不断发展, 具有良好的可推广前景。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污闪,绝缘子

参考文献

[1]曾昭桂.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第3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王莉英.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浅析及防雷反事故措施的研究[J].西北电力技术, 2003 (5) :67-72.

废线路板范文

废线路板范文(精选4篇)废线路板 第1篇关键词:线路板,电路板废旧,专利申请,统计分析,发展路线引言电子废物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和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