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医师质控标准
妇科门诊医师质控标准(精选3篇)
妇科门诊医师质控标准 第1篇
质控医师职责
1.按照医院质量控制方案,在医院医疗质量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好本科室的质量控制。
2.开展科室全院质量教育,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在科室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负责科室质量的检查、分析、评价。
4.负责检查落实科室质量控制管理执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研究改进对策,并对整
改效果做出评价。
5.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病督促落
实。
6.根据本科护理质控人员的特点,合理分工。
7.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交流。
妇科门诊医师质控标准 第2篇
1存在的问题
首先以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及《河南省医院管理评价标准》为依据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于形式,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独立的洗消间,器械洗消流程及包装欠规范,特别是口腔专用手机数量不能满足一人一用一灭菌,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手卫生消毒重视程度不够,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同一患者复诊时复用),台帐记录不完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处理欠规范等。
2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召开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2.1充分开发决策层的作用优化房屋布局结构,增加必备硬件设施,调整人员结构,人员外出培训,医师的配合程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均取决于院决策层的支持,因此护理部会同科主任、院感控科,抓住关键点与领导沟通,最大限度的争取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继之,彻底改造口腔诊疗室、口腔科洗消间,使其区域划分、人物流向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增添超声清洗器、热水器等相应的硬件,增加手机等器械数量,配置感应水龙头、抗菌皂液、快速手消毒剂等。
2.2规范消毒隔离工作
2.2.1健全制度强化培训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及各项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岗位质量标准等,拟定考核标准并落实,同时观看国内外医院感染案例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增加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2.2.2加强口腔科器械消毒及管理督促协助掌握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及原则,采取参观学习外院先进经验,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定较规范洗消流程:可复用器械使用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2%戊二醛浸泡1 h(原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由于其对器械腐蚀性大,易锈蚀,之后改用2%戊二醛浸泡1 h,手机除外)-多酶超声清洗-蒸馏水清洗-干燥包装-高压蒸汽灭菌-监测灭菌效果并记录等程序进行;检查器械采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不耐热器械采取2%戊二醛浸泡10 h-用前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更换、记录。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口腔组织的各类器械(包括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手术刀、牙铤、填充器、洁牙器等),必须灭菌合格;凡接触患者完整黏膜可能暴露在体液或唾液中的器械(印模、口钳、吸唾管等)及可能被污染的手,必须达到消毒合格;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腔探针、口镜、弯盘等),采用一次性无菌口腔治疗包,有效期内使用。
2.2.3加强工作人员预防标准措施落实,确保双向防护:治疗时操作者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患者血液、体液飞溅时,带护目镜,一次性乳胶手套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规范。
2.2.4环境卫生管理落实保洁制度,物表、地面消毒液湿式清洁消毒;熟记环境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要求;无菌储藏间按Ⅱ类环境卫生标准管理,器械灭菌间、诊疗室等按Ⅲ类环境卫生标准管理,保持各室内空气质量和降低物表菌落数量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2.2.5医疗废物管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2.6强化质量控制,实施院科二级质控体系,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月接受全院质量大检查一次,院感控科每周、护士长每天检查、督导。前期,包保口腔科质控小组的成员,组织贯彻岗位质量标准,督促示范协助整改,建立较规范的工作模式;之后,采取日查、周查、随机抽查及月查等方式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同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纳入工作改进之中,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3讨论
自2005年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以来,经过多循环的整改与规范,从院领导至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人力、设备得到补充,布局得到相应优化,完善了各项制度,规范了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增强了防护意识和自律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确保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到位,各项监测指标均合格,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减少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充分开发医院决策层的作用,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硬件设备,规范消毒隔离工作,强化质量控制。结果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医院及上级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护理质控是规范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口腔科,医院感染,护理质控
参考文献
妇科门诊医师质控标准 第3篇
2016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相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地、讓老百姓得实惠之上,议案、提案也会提出一系列推动改革发展取得实效的举措建议。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评价改革成效要看“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以此标准狠抓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五年起步的当口,“两个是否”评价标准的提出,科学、及时地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事实上,持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持续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是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始动力和最终目标。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压力与阻力,更要抓住“两个是否”标准这个试金石,在多元利益博弈和矛盾中“试”出解决问题、推进改革的关键举措,让“真金白银”的改革发展理念和举措产生实效,也会让“干打雷不下雨”的形式主义假改革露出马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改革举措从案头设计,最终转化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呢?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保证改革落地、见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这个质控体系中,首要环节就是质控负责人。负责牵头实施具体改革的地方和部门尤其是各地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做改革实干家,还要树立“两个是否”标杆,自觉担当改革“质控员”。从“质控员”角色出发,对经办的改革举措要全程负责、全程检验,始终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尺”与老百姓心里的“秤”而不是部门、地区和个人的表面政绩来丈量改革成果的落实情况。
任何质控体系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有过硬的质量标准。“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体现了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改革“向何处去”的答案,掌握好这个评价标准,全面深化改革方能有底气、有力量、有成效。改革者只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贴近实际、走入基层,才能真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脉搏,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脱离社会和人民的实际需求,任何良好的改革设计都可能陷入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困境。
建立和运行这个“深改系统工程”的质控体系,需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今天的改革和三十多年前开始的那场改革相比,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状况和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天壤之别。面对今天的发展环境和任务,深化改革要取得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双丰收”,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改革的全局框架、全程方案和重要节点的前提下,强化不同方面改革举措之间的配套和协同;需要着力“末段攻坚”,给基层一线配足力量资源,强化调查研究和基层创新,推广应用优秀经验,集中精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需要推动“精准施策”,对改革中的顽疾、病灶实施“靶向治疗”,对改革政策出台和推进的时点、范围实现“精确控制”。
妇科门诊医师质控标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