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服饰手工艺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服饰手工艺范文(精选3篇)

服饰手工艺 第1篇

一、服饰手工艺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1. 服饰手工艺的介入更好地塑造角色

在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千奇百怪的装饰材料为设计师们塑造角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服饰手工艺的魅力在于它的选择不受任何限制, 只要想得到、用得上的东西都可以为剧中服装锦上添花, 使演员更好地表现剧情。增强人物造型的艺术感染力, 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腻刻画。如体现角色高贵的珠绣、单纯质朴的蜡染等, 都是设计师刻画角色心理、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技巧。

2. 服饰手工艺增强了影视服装的整体审美情感

综观影视服装设计, 总是不同程度地映射出拍摄年代的主流审美意识。影视作品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视角, 生活情趣, 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达到气氛感染, 引导观众。因此影视服饰手工艺的细节加工手段必须以历史为基础, 融入当代审美元素。在符合整体廓型和色彩的前提下, 加入适当的装饰, 增强服装的整体审美情感。无论时代怎么变, 服饰手工艺都可为其注入整体装饰的元素。

二、中外影视服装中的手工艺

在影视服装设计领域, 人们关注服装的造型、款式的变化、色彩的搭配、面料的质地。殊不知, 在这个领域, 设计师除致力于服装款式的设计与变化外, 还应调动各种手工艺技术手段, 使服饰更完美、更饱满、更具特色。服饰手工艺的种类繁多, 运用在影视服饰设计有镶色、嵌线、滚边、花色结扣、刺绣、编结、布料造型。服饰手工艺正是极富表现力, 极富特色的一种能赋予影视服装个性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 刺绣

刺绣是用针和线在布、编织物、皮革等材料商进行刺绣、镂空、贴补绣、镶嵌等装饰技巧的总称。影视服饰中的刺绣以彩绣、珠绣为主。装饰的部位常见于颈、胸、肩、腰、袖、裙摆、门襟等部位, 其中以上半身为重点装饰区域。影视服装的刺绣前提是符合人物所处时代和环境, 用刺绣来突出主题, 增加服装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形象, 最终满足观众的视觉审美需求。

热播连续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服饰, 以刺绣手工艺最多。其中武媚娘的服装设计二百多套, 刺绣有细化云、龙绣纹、牡丹团花等图案。刺绣纹样装饰的服装中以武则天登基时的王服最为华美。大麾的背后装饰3D巨龙刺绣, 呈半浮雕感, 昂首浮凸, 奢华之及。

2. 编结

根据人物形象的需要来选择编结的材质、粗细、色彩。不同的组合造型既能表现精致的格调, 也可表现出粗犷随性的人物特征。在古代, 军戎服饰包括两大类型服饰:一是戎服, 二是防身护体的甲胄。甲胄是军人作战时用于防护的装备。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获得影片《圣女贞德》中贞德的服装取材富有创意, 并采用编结的手工艺, 用皮条按照纵向和斜向的组合编成战袍。

3. 镶色、嵌线、滚边、花色结扣

镶色、嵌线、滚边这类以布料拼接、镶嵌为主的装饰方法能增强服装的造型美感, 丰富形态构成和色彩效果。在实际使用时能适应不同服饰装饰的需要, 产生情趣的装饰效应。《橘子红了》演绎的社会背景是清末的江南小镇。服饰特色为里长外短的双层喇叭袖、衣服上的滚边、刺绣、绣花鞋, 最终聚焦到胸前精致的盘花扣上。服饰细节的手工艺刻画, 间接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聪慧、多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三、手工艺赋予影视服装唯美的审美特色

影视中的服装, 用无声的设计语言通过银幕, 向观众传递影片的信息。服装对影视作品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影片由服饰中的手工艺的精美而产生唯美的意境。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影视服装中手工艺, 分为主观审美和客观审美特色。客观源于手工艺的形式和色彩的组合, 主观源于手工艺对影视服装产生的审美意识。

服装的款式在影片中是叙述时代和地域文化等特征最直接的形式。体现这一特征的设计元素中, 服饰手工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同时期的服饰手工艺, 有着不同的时代痕迹。对于影片中的服装塑造, 要选择合适的手工艺形式和色彩的搭配。以所处时代造型为原版, 加入当代时尚的设计元素, 增加影片的审美性。《武媚娘传奇》服装造型设计师陈敏正用永泰公主墓壁画、簪花仕女图等史料阐释“唐代质感”——丰腴的身体、低垂的领口、曼妙的轻纱。剧中手工艺做工精致, 以精美增加作品的唯美价值, 把观众带回到唐代, 细细品味唐朝的文化意境。

作为重要装饰手段的的手工艺, 色彩组合会影响作品的整体基调和风格。玛丽皇后的服饰穿着与奢华皇宫对应。大裙撑、紧身胸衣, 低低的领线, 服装上还大量运用透明的蕾丝花边、带有金丝银丝的彩色缎带、以假乱真的布艺绢花、弯弯曲曲的立体褶饰花边、精致考究的刺绣、薄如蝉翼的丝绸飘带、宽窄各异的裘皮毛边、色彩艳丽的羽毛、剪裁流畅的自然荷叶花边、五彩缤纷的穗饰流苏、昂贵的珍珠金银宝石首饰等装饰物。刺绣、珠绣、布料造型、编结、流苏等各种手工艺结合, 色彩以纯白、粉红、天蓝、淡黄等轻柔的色调为主, 营造了轻佻、细腻的风格, 与影片塑造的社会环境18世纪皇室贵族的浪漫情调相吻合。在影视服装设计中, 观众可以由不同手工艺的特色, 感受影视生命的韵味。

四、结语

手工艺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作为影视服装设计师, 在充分了解影视服装中手工艺特点的同时, 更应深刻掌握手工艺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在影视服装设计操作中, 不断地探索手工艺在影视服装中的运用技巧和原则, 积累经验, 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影片社会背景、环境氛围, 营造丰富的画面装饰效果、色彩效果, 突出人物形象、性格、具有时代感、产生震撼力的影视服装手工艺设计。

摘要:在影视作品中, 服饰作为一个特殊的道具存在, 服饰的细节设计依赖于多种手工艺技法的运用。本文介绍影视中常见的刺绣、镶色、嵌线、滚边、编结、花色结扣、布料造型, 分析服饰手工艺对构建作品人物形象, 反映特定历史特点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服饰,手工艺

参考文献

[1]靳长缨, 车卫东.论影视服装的细节设计[J].当代电视, 2010 (10) .

[2]日本服装学院 (日) .文化服装讲座服饰手工艺篇[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3]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4]郑苗秧, 朱秀丽.影视服装的功能与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 2007, (03) .

服饰手工艺 第2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服饰 工艺 现代服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02-02

民族传统服饰发展时间较长,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将有关工艺融入到服装教学之中,可以发挥出民族传统服装工艺的优势。民族服饰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特征,学习民族服饰有关历史文化,让学生在课程之中学习到较为良好的服装设计技能。

一、民族传统服饰工艺对现代服装教学的影响

回顾历史,当今的服饰发展都是从远古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起来的,有着非常漫长的历史,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服装的纺织技术出现了较大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带有怀旧情怀的民族服饰工艺逐步开始朝着时尚圈发展。

在服装教育专业当中,都安排了民族传统服饰方面的内容。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开设与民族传统服装工艺有关的内容,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大,让学生在学习之中借鉴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当中的精华。其次,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相关课程,教授有关的学习内容,培养这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民族服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民族传统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教学当中的安排流程

民族传统服饰工艺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科学利用民族传统服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与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对以往的民族服饰文化有所了解,知晓相关工艺的发展历程,对这些服饰的制作过程和细节进行观摩。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初、中、高级的方式安排有关课程。对于初级阶段的教学课程而言,主要就是对民族服饰工艺的基本信息进行讲解,然后布置有关的资料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服饰的形式、特点以及功能,让学生对这个方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欣赏观摩,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有良好地学习习惯,为进入中级阶段努力。

在随后的阶段之中,教师可以对苗族、瑶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进行讲解,对其外在形式、特点以及制作工艺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展示各种工艺的具体流程,分析材料的使用。让没有服装工艺基础的学生可以顺利地学习到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掌握集中扎染方法。学生在具备初步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联系,让其朝着有创意的方向发展。最后的阶段也是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部分,以学生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开拓思维,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创意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单一工艺方法的演练,将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分解成各个部分,让学生学会扎染制作的方式,掌握扎染图形控制方式。随后让学生综合利用学习到的方法。学生的作业作品要进行展示,教师负责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指导学生作品投入到市场之中的可行性。也要引导学生填写写作报告。每个教学阶段都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彼此之前互相联系,构成教学体系,利用这些课程内容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民族传统服饰工艺在服装教学中应用解析

1.提升学生借鉴民族服饰工艺的能力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服饰的制作工艺多种多样,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与其他艺术形式完全不同。在服装设计教学之中,在提升学生民族服饰工艺借鉴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得到提升,不仅可以让这些工艺精华对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也能让学生的设计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进行教学当中,要紧密结合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对服饰工艺的内涵进行拓展,进而实现创造性的转变。

2.加大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教学

服装的设计工艺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但是需要文化性的内容进行衬托,才会体现出应有的意蕴。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民族服饰的工艺需要对应的服饰文化教学进行辅助,让学生对工艺的理解和鉴赏水平得到提升,对促进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意义。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的形式分解展示这些工艺,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观察这些工艺的步骤和细节,逐渐产生兴趣,让学生对工艺能有深层次的了解。教师要带着学生进入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观察当地人的服饰品味,与当地人进行交谈,了解当地人们对这些工艺的看法和心得。适度增加少数民族服饰的课程,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服饰知识有更多地积累。

3.注重对服饰图案工艺的应用

民族服饰的图案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后的历史积淀,在工艺技法方面也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织、绣、挑等。这些三种工艺有很强类的个性。前者主要就是将各种眼阿瑟的线条进行编织,形成表意丰富的图案。绣主要是使用各种类型的小细针,采用上下穿刺的方式,编织出各种类型的图案。挑就就是在织物经纬形成的针眼的基础上,在丝或棉的辅助下,编织出一字型的小图案单位,最终组合成为各种图案。使用的工艺不同,最终形成的图案自然也就不同。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让当前的服装设计教学应用这些工艺面临较大的挑战。为此,要让学生知晓这些工艺的价值,了解其特征,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借鉴这些工艺之中的优点,让工艺能为服装的局部增添新的特色,灵活运用各种工艺技法,对设计行为形成良好的辅助作用,促进服装事业健康发展。

四、总结

我国的服装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优秀的设计师不断出现,我国的服装设计事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服装设计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教师要重视民族服饰工艺的作用,带领学生有步骤地了解各民族的服饰传统文化,对各项工艺的内容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然后再逐渐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刘晓东.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25(01):176-177.

[2]郭莉.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江苏纺织,2014,14(08):54-56.

[3]黄俊敏,李响,杨兆麟,邬红芳,王锐强,肖妍妍.浅谈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符号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20):261-263.

论湘西苗族服饰手工艺的特点及应用 第3篇

一、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寓意

湘西苗族的服饰一直以来都以艳丽的颜色、复杂的纹样、精致的手工艺为世人著称。在很多服装设计展览、设计大赛或者很多公众场合,都可以看到模仿或是借鉴了湘西苗族服饰其中的元素的设计。浓浓的民族风味和美丽的色彩图案是众多服装设计师和时尚爱好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有趣的是,很多民族,比如汉族,在平日生活里是不会穿着汉服或者是唐装;再比如现在的朝鲜族也不像以前总是穿韩服,一般都会到特定节日或特殊日期才会着装民族服饰;但是,真正的湘西苗族人,一年四季,或者说一辈子,都会身穿自己本民族的服装。在湖南吉首市实地调研的时候,经常可以在街头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的苗族民众。

通过访问街头身着民族服饰的苗族人民得知,身着本民族服装之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习惯,平日无论是劳作、赶集、上学、工作还是节日,都会穿着民族服饰。民族服饰对他们来说就像便服对于汉族人一样普通。问及他们为什么更喜欢穿着民族服装,原因有三:一是习惯成自然,风俗文化的养成让苗族人的特有服饰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二是面料舒适,苗族服饰面料没有现代工艺所生产的化学纤维,全部是棉、麻等天然纺织品;三是色彩鲜艳、图案喜庆、服饰美观,苗族人对自己的服饰文化相当自豪,并且有着充分的保护和发扬意识。

二、湘西苗族服饰制作工艺

说起湘西苗族服饰就一定要提到其服饰中的手工艺。苗族人民向来心灵手巧,手工艺制品都非常精致,工艺精良,并且价格不菲,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苗族人喜爱用在服饰当中的手工艺主要有三:一是苗绣;二是蜡染;三是锻银。

1、苗绣

湘西苗族服饰手工艺中,苗族刺绣可谓是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无论是男女老少,衣帽鞋包;都能够在上面见到苗绣的装饰。而且苗绣在服饰中还不仅仅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苗族人更愿意用它作为主要装饰图案使用。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湘西苗绣虽然图案复杂,形式繁多。但是刺绣的图案元素是有限定的。一般是分为两大类:花草类和动物类。其中又以花草类为多,虽然花的种类很多,但是其刺绣图案的形式又是以简形的形式。苗绣不像苏绣或粤绣,后者绣出来的绣品往往是以写实风格为主。而湘西苗绣则会根据物体的原型进行简化,取其精髓、去其繁琐,最后绣出来的绣品形态简单大方,生动活泼,但又与实际有着一定的区别,看得出人为化的艺术修改,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艺术修养与智慧。

虽然在物体形态上,苗族人民更偏好简单写意,但是在绣品的色彩上,苗族人民却是精益求精。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一朵山茶花,其花瓣上都会有不少于四种颜色。再加上花蕊、叶片、花枝、花苞等元素,一幅单图至少会有八九种颜色。这也是湘西苗绣色彩丰富的原因。

正是因为苗绣图案好看,色彩瑰丽,寓意吉祥,苗族人民才会把它作为服饰上最主要的装饰来应用,而现在很多追求民族风的设计也经常会收到苗绣的启发和影响。

2、蜡染

蜡染也是湘西苗族服饰手工艺所比较常用的一种,不过它的应用与苗绣不太相同。苗绣更多是直接绣在人们所穿的衣服上,而蜡染则更多是用在制作服饰配件上,如包、伞、披肩等。蜡染分两种形式:单色蜡染和多色蜡染。其中单色蜡染因为制作工艺更为简单,色彩调子比较清雅,所以比较起多色蜡染普遍的出现在服饰当中。多色蜡染因为其工艺复杂性更多则被制作成展示型工艺品。

在调查过程所得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不论是做苗绣还是蜡染,都非常喜欢花草鱼兽等图案。但比起苗绣,蜡染所要表现的物体应该更为丰富。毕竟染制工艺相较刺绣工艺应该是要简单一些,所以也更容易做出更大更丰满的画面。蜡染图案的元素除了花草鱼兽之外,还经常绘制村落、城镇、山水等大型图案。但是蜡染从色彩感上,不及苗绣鲜亮。一方面是因为其采用的靛青底色一开始就压低了整个画面的色调;另一方面是蜡染的颜料本身种类就不多。所以这些原因造成了蜡染不会大面积的在穿着服装上出现,而是更多的运用在服饰配件上。

3、锻银

银饰应该是苗族服饰中最为亮眼、最具特色的服饰品之一。银饰的制作方式非常复杂,而且耗时很长。但是一套好的银饰制品是极其美丽、制作精良、美轮美奂的。据当地人说,一个女子一生必须要拥有一套高档的银饰,结婚的时候必须要戴上它出嫁。

湘西苗族银饰上基本是用小巧的花朵型做装饰缀满整个头饰,符合女性柔美娇小的形象特点。而项圈、手环、银片上则多錾刻圆形的凹凸不平的形状;此外银铃铛也是银饰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挂上银铃铛后的少女走起路来会发出清脆每妙的声音,更显得摇曳生姿。

银饰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银冠,银冠的制作也最为复杂。银冠上面会缀满银花,头顶会装有银凤,银牛角;上面都还会刻有细腻复杂的花样。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

三、结语

经过对湘西少数民族自治州的苗寨的实地调研后,可以看出苗绣、蜡染和锻银三种手工艺是湘西苗族服饰手工艺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方法。它们为湘西苗族服饰增添了民族特色,提升了民族品味,发扬了民族文化。也反映着这个民族的服饰之美丽精致,这个民族的人们勤劳和聪颖。同时告诉所有人,现存的我国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要靠大家一起保护、传承和发扬。

摘要:湘西苗族服饰一向以独特的民族风格,鲜艳的色彩,复杂的图案,精美的手工,各式各样的工艺方法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在诸多的服饰手工艺方法中,其中有三样手工艺最让人惊叹也是最具有苗族特色,这就是苗绣、蜡染和锻银。全文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湘西苗寨,走访苗寨人家,观看手工艺制品。在当地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来分析湘西苗族所特有的苗绣、蜡染和锻银的手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关键词:湘西苗族,服饰手工艺,实地调研法,苗绣,蜡染,锻银

参考文献

[1]周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卷: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2]田特平,田茂军,陈启贵,石群勇.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http://baike.baidu.com/javascript:void(0).

服饰手工艺范文

服饰手工艺范文(精选3篇)服饰手工艺 第1篇一、服饰手工艺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1. 服饰手工艺的介入更好地塑造角色在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