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范文
反对本本主义范文(精选6篇)
反对本本主义 第1篇
《反对本本主义》——读书笔记
学号:201524801057
姓名:刘燏
近期拜读了毛特概杨磊老师推荐的《反对本本主义》、《论持久战》等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的理论原著学习参考书目,第一次耐着性子慢慢研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政治理论原著,有不少新知和体会,在此聊表感慨。但是不管读什么书,都要联系作者经历、写作背景才能读懂,所以阅读之前,我先在网上查阅这两篇著作的写作时间、背景,联系时代特征以及参考现代名家学者的评价,对这些著作先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还好,相对篇幅长、内容又有点难懂且偏军事政治的《论持久战》,《反对本本主义》篇幅较短,语言平直不晦涩,语言激昂有力,态度鲜明,读起来不算吃力,我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一下。
背景《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1930年5月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1927年-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1930年完成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著作的之前,我党经历了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之后进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新时期。红四军建立后不久,党内关于红军建设和发展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毛泽东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重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反对单纯的军事观点等等,但是这些意见在军党之中总有反对意见,并且意见分歧和斗争在1929年激化起来。二月来信、刘安恭的做法照搬苏联军队的一长制,最终证明是错误的。七大结束后,时间和事实最终证明了毛泽东的思想主张是正确的。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四军军党内的分歧才基本解决。毛泽东同志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于这一争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写成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著作。
内容“本本主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教条主义”,就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大概就是我们平时骂别人“书呆子”、只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变通的人是类似的意思吧。文中第一部分如一把锐利的尖刀,直刺我们愚钝人们的心脏。毛泽东用犀利霸道不可臵疑的口吻说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完全体现了毛泽东的大气、坚定和智慧过人。这部分也是开门见山的一个观点,直接提出调查的绝对重要性,否定了不调查而瞎说一顿的错误行为。
后面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本本主义的行为具体体现,比如领导干部不调查具体情况就纯主观地发表政见、指手画脚,领导工作者自认无法解决问题而逃避推诿工作。这其实都是因为这些领导者没有迈开两脚,到工作范围各部分各地方去走一走。他不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况,他当然一窍不通,他当然找不到困难问题的来源和现状。为此毛泽东以比喻的手法幽默地指出了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而人们往往是搞倒过来了,所以做出的方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甚至可能添乱,我们应是以为诫。就比如我们学生平时的学业,踏踏实实的积累知识的过程与经历是“十月怀胎”、是调查,而最终的考试只是“一朝分娩”的解决问题,没有平时一点一滴对知识的调查和积累,最终能分娩出什么东西呢?
又比如毛泽东在文中提到的形式主义,按部就班的遵循上级指示或者生搬硬套上了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的确确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说是怠工的最妙方法。这样的松懈果然是难逃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火眼金睛。拿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说吧,学习偷懒的最高境界就是对老师说的话和安排的任务说一不二。老师说课后自己阅读第五十七页我就单纯的看一遍五十七页,至于五十七页说了什么内容,设计什么相关概念和相关史料文献我一概不管,也不管第五十六页对五十七页的承前启后作用,也不管第五十八页对五十七页的深化总结。因此学习任务看似是完成了,实际上达到的效果不及十分之一。又或者是平时学习只按照书本的纯理论知识盲目行动,不联系实际情况,不做相应变通,这都是本本主义的行为。还好读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发人深省的著作,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纠正这种本本主义的办法,那就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接下来第五第六部分,体现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论述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也是发展到后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这是高中政治学过很多的内容。
最后,文中还有较大篇幅的针对“调查的技术”做的说明,说到了调查的形式、调查的对象、调查力度、调查纲目以及细化要求等等。这是毛泽东个人重视调查工作的体现,也证明了毛泽东及其领导团队在进行领导工作时的负责和才华。
启示 针对文中各个部分的细化的启示,在上文已经陈述,再次不再赘述,只做一个总述性的总结。仅就我个人的学习以及未来人生规划而言,不教条、注重实际、积极调查研究讨论这一思想将一直作为我的指导思想之一,相信前人的智慧是可以在今后祝我一臂之力的。另外,我还是将坚定相信毛特概杨老师以及以前的政治老师教我们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能动的观点看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前途是光明的,祝福我们祖国更强大!
反对本本主义 第2篇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1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犹如一声惊雷,又恰似一把利剑,击碎了,更伤透了一拨书生的心!凭什么?凭啥就没有发言权?书上这么写的,文件是这么说的......暴怒吧,呐喊吧,撒泼吧,懒得理你,就是因为书中这么写的,你也这么编了,文件这么说,你就跟着掰,还拿着稿到处讲,千篇一律,八股作风,脱离实际。书中好似说蓬莱有仙岛呢,你找给我看一看!这是犯了本本主义,知道吗?一帮书呆子!在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反对本本主义》中,我认为这句话是最霸道,但又最具情理的,很有伟人的风范,读之畅快淋漓,试想若是当着那些领导的面前说这么一句话,便是做鬼也值得啊!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虽不能说耳熟能详,但这实践主义的“幽灵”,依然漂浮在社会主义的上空,警醒世人,奈何现今的某些人,鬼见了都会愁,还拿着一帮秘书的活儿,对这群众大肆宣读,“如今啊!GDP屡创新高,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已经啊,跨人了小康生活啦......”,大腹便便,还说得带劲。要是那GDP能从你肚子里流出那么一丁点儿,民工们也不会磨刀霍霍,想拿你开膛破肚了!不仅本本主义,还本本主义得令人发指,见过瞎掰的,没见过这么能掰的。毛主席在文中强调过,“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简单的十四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毛主席生前就注重整风,当今,不仅知识分子,党内人士更要整整风了,面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语,蒙蔽了党的眼睛,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话虽然重了点,但对于我们正确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知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值得谨记!“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这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这告诉我们,惟有深入的展开调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文中,他还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只有进行了艰苦的“十月怀胎”似的调查,才能有“一朝分娩”似的迅速解决问题。是的,很多人却在生活中把这颠倒,“一朝怀胎”,“十月分娩”,不仅不符合实际,更整死人!那到底怎么纠正本本主义?老-毛有指示,做调查,“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里能够产生的,他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文中还对那些“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调查调查”的人作出严厉批评,事实上,这些吃社会主义墙脚的人今天依然大量存在,危害不可忽视,要“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去!”
怎么深入实际调查?毛同志不愧是见多识深,他指出首先“要开调查会做讨论似的调查”,“那种不开调查会,不做讨论似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的”,的确,有这种思想的人,很容易一个人主义为中心,一定要改!要“亲自出马”(师弟出马不行),“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点要亲自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古时书生不出屋就知天下事,那是不可靠的,连皇帝都知道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为什么现在的人还不行呢?!如果你不行万里路,也得不到客观情况,光讲烹调不行,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才知其意无穷。我们不仅要调查一处地方,还要调查别处地方,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才能找到出路。文中最后还强调,“要自己做记录”,只有动笔头,才能引导自己思考。以上方面,与现实,现今,任何人,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通过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站到群众中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话虽如此,做起来并冒得那么简单!文-革后,党内坚持两个两个“凡是”的思想,教条主义的理解毛主席的话,让活人寒心,也让英灵不得安身!如让毛主席知道,不抽他们几个耳光子那还行?正是因为错误的思想,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困难重重,徘徊难进。毛主席曾在文中指出:“盲目的表面无异议的执行上级的政策,这不是真正执行上级的政策,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手那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何以如此?不东脑筋啊,不深入调查,具体的制定具体方案,只顾生搬硬套,造成损失,却因看上去“未犯错”而难以罪责,美哉,妙哉!损失在谁?还不是国家。我认为,对这种不作为的领导,应该重责!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机械的执行上级的政策,文本办事,出了篓子还牛气十足,政策和上级精神就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他们以为没人治得了他们。我曾经多次遇到那样的情况,不管是办贷款,还是交学费,找院里,院里说是校方的决定,没办法。真没办法吗?我看是懒得想,没有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领导还有何用?本本主义!民间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怎么帮起群众就没有那股子聪明劲了呢? “八-九”学-潮中,一些同学也是因为受本本主义的影响,差点踉成大祸,江-主-席曾说过,这群学生,头脑太简单,只知道一味学书中东西,不知实际情况!其间,当他还是上海市市长时,去交大抚慰学生,在学生追问下,他说:“我一到校园,映入眼帘的都是要求建立‘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大字报。”...“这是1863年11月19日,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说的。”接着他开始用流利的英语富有感情的背完全文,他说:“你们必须领会亚伯拉罕.林肯的深层含义,你们知了解他的表面意思,而不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如果一个人只有肤浅的认识,那她就不会明白在中国实行美国式的民-主有多么危险。”最后他从中国的实际分析问题。这件事表明学生本本主义的扎根性和恐怖性。
看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广大群众,学生都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我们说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生活才会更像生活,和-谐与进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书中没有黄金屋,群众中才有你想找的!我在阅读毛主席的《反对本本主义》的时候深受启发,因为这篇文章深入浅出,相对而言浅显易懂,却又不失深邃和深刻,是毛泽东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不仅对党的工作有深入的指导意义,对我们处理自己的事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927年到1935年,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失误最多、使中国革命损失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决抵制了国际国内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总结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 理,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就是那时候毛主席的代表著作。例如:如果没有调查就不要胡乱的发言。不了解情况没有调查现实情况不知根知底,就对某个问题发言便是瞎说一顿,所以我们要注重调查,反对瞎说,要有依据。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了解问题的根本,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不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妄下结论,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只是叹气 不能解决。同时 遇到问题不要呆在那里冥思苦想,不要格物致知。要通过实践和调查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当然上了书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但并不代表“上级领导”说的就完全是对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不要一味盲目执行。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需要理论并不代表需要马克思这位先哲,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做调查,没有实际调查,是机会主义或者盲动主义,在做某件事之前,不仅要有计划 还要留心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更不要看见一点就胡乱得下结论 胡乱处置,必须洗刷唯心精神。争取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会剖析调查的对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决定出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调查,不偏不倚,两手抓两手都不误。思想要与行动相结合,不要把思想一直停留在以前 要紧跟时代思潮。全面发展,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根据实际知道自己怎么做 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 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8]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是不对的。缺少一种创新意识,墨守成规,就会使人们逐渐的生活在一个圈子里,没有创新意识,思想慢慢会被禁制住,思想会变得腐朽。然而过分的创新意识也不去那是对的。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创新据有深厚的基础,如果不遵循以前的经验。只是一味的创新,那只是空穴来风,要不得,不能要,那只是空中楼阁,假的 虚的。“红军中显然有一部分同志是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提倡所谓“无产阶级就是这样”的错误思想,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取,保持一颗进取的心,面对光明的目标出发,无论道路是多么的曲折,只要一心向前就可以到达,不要以自己的那点社会经验就去炫耀或者不知进取,沉浸在自己的虚幻的世界里,最终梦会醒的,泡沫会散的 “ 速速改变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不论如何实践是重要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实践了才能和理论相结合,促进自己的进步 “纸上谈兵”是不现实的,不管是在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里思想与实践要统一,这样才会进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人拾柴火焰高”做什么事都要集思广益,遇到事要多问多讨论,在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是一直对的,无论是伟人还是科学家,平常人,逼近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思维是不宽广的,只有要论过吸收大家的想法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或者决议,在讨论的时候要明确中心问题,否则得不出正确答案 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家有一老犹有一宝”,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有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 社会上需要这种青年。调查要全面,只有这样才具有代表性,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这样会影响调查的结果。调查时并不是人越多越好,要在调查人的指挥能力范围之内,人多在调查作出结论的时候能得到正确的回答,但容易造成场面的混乱,至于人少,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能力。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要深入调查,列出明确的纲目,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Fan3 另外,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深驻于农民心中的本本主义思想,即使是政府官员,开口闭口也是“拿本本来”。而《反对本本主义》提倡则是切身实践,立足实际,调查研究,指出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反对本本,告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因此,他指出首先“要开调查会做讨论似的调查”,“那种不开调查会,不做讨论似的调查,只凭自己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的”。的确,有这种思想的人,容易以个人为中心,所以一定要改正!另外,“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点要亲自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古时有书生不出屋就知天下事的,但那是不可靠的,连皇帝都知道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为什么现在的人还不行呢?如果你读万卷书却不行万里路,也是得不到客观情况,光讲是不行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知其意无穷。另外,我们不仅要调查一处地方,还要调查别处地方,这样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才能找到出路。文中最后还强调,“要自己做记录”,只有动笔头,才能引导自己思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神。
重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第3篇
一、提出扼止教条主义的基本方法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开篇就提出“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 这一观点就是为了有效扼止这股教条主义思潮, 并且提出洗刷唯心精神, 注重实际调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当时的形势下, 全新而又复杂的中国革命事业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阻碍革命发展的问题, 那些遵循教条主义的人认为凡是上级讲的就是绝对正确的, 他们不打折扣地绝对听从来自上级领导的指示, 这些人遇到问题只知道形式主义地顽固执行上级命令。
毛泽东认为, 无论如何, 必须坚决反对这种错误思想。他认为, 上级领导的指示不一定都是没有错误的, 这是因为, 有些领导只是教条主义, 苦思冥想提办法, 打主意, 根本不做任何调查, 或者仅仅看到一点表面, 一个枝节, 就认为了解全局, 指手画脚, 毋庸置疑, 这肯定不能提出好办法、打出好主意, 这是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
同时,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 共产党人必须采取措施, 就是要洗刷唯心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展实际调查。毛泽东曾经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并且形象比喻,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 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而不是在它的先头[1]。毛泽东号召领导同志去实际当中做调查, 去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明白历史与现状, 或者召开调查会弄清楚问题的“来源”, 这样就不至于瞎说一顿了。他说:“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 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1]所以, 只有来自上级领导的指示或者已形成的“本本”的内容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和主观情势, 能够适应现实斗争需要的时候, 它们才能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共产党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摈弃那种保守路线, 绝对不能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 始终实事求是, 引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走向不断胜利的只有也只能是这条思想路线。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主义本本与中国实际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第一次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在思想史上, 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大多怀有这种良好愿望, 即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然而在现实斗争中他们却未能如愿, 反而使中国革命一次次地遭受失败和挫折, 这些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当中有些人最后甚至走上反革命的道路。对于这个问题, 毛泽东曾指出:“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 成了革命叛徒, 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2]
《反对本本主义》创造性的阐释, 对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 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些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先哲”, 当成神秘的东西从而不分时间地点生搬硬套的做法在实践中是必然要碰钉子的。第二, 掌握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绝对不是单纯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 照搬照抄。第三, 开展实际调查在这之中是不可漏掉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马克思主义“本本”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最终桥梁。总起来说, 我们必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本本”, 但这种学习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也就是说, 我们只有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才能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三、树立开展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1], 是毛泽东在该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正确而又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通过这条途径取得共产党人解决问题和领导革命的发言权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正确思想。在实际中, 毛泽东本人通过调查研究,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实际状况中。举例说来, 仅在1930年, 他就深入实际亲自作了《寻乌调查》、《东塘等处调查》、《兴国调查》和《木口村调查》, 除此之外, 他还亲自记录整理了《分田后的富农问题》、《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等专题报告, 可谓是光辉典范。[3]
通过开展这些实际调查, 毛泽东得以进一步了解根据地农村和农民的真实生活, 同时也开始懂得一些城市商业状况, 通过不断思考, 发现和纠正了村乡两级苏维埃在分配土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最终明确提出了如何在农村解决富农问题的正确方法。
四、阐明行之有效的调查技术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总结的行之有效的调查技术———倡导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这是最简单易行又忠实可靠的方法。
毛泽东指出, 为了达到调查所预期的目的, 必须在调查中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 关于参加调查会的人选问题, 要请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并且在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参加。比如说, 在年龄上, 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 应该是最好的人选;同时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思想进步、目光敏锐也要参加。在职业上, 要根据所调查的问题请有关人士参加, 各行各业的从业者, 包括社会各个阶层, 比如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士兵, 甚至流氓都应该成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在人数上, 参加调查会的至少要3人, 多则可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4]要根据现实际具体情况再来确定, 人数太少不能全面地了解情况, 人数太多又往往不容易把握会场, 调查的人选和数量要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 作为调查者也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在这方面, 毛泽东就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出马, 有计划地抓几个地方和几个问题, 真正在这些问题上进行实际调查, 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要更好地展开调查, 就要亲自拟定调查纲目、主持会议、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最好亲自做会议记录。[5]当然, 调查者自身要怀有满腔的调查工作热情, 有决心通过调查发现问题, 不断求知, 始终秉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还要注意, 调查者观察问题对于已经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也不应熟视无睹, 这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应当深入进去不断钻研思考, 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弄清在这些问题中的症结所在, 想办法出主意, 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虽然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初, 但其中蕴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精髓, 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雏形, 也为毛泽东思想注入了活的灵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打破思想僵化, 破除本本迷信, 端正指导思想, 这样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少走弯路, 从而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和速度。
摘要:《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方法的开山之作, 无论是对于中国革命, 还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都是一篇维系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否端正的文章。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概括其核心思想为四个方面“提出扼止教条主义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间环节”、“树立开展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阐明行之有效的调查技术”。
关键词:本本主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G]//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3]王欢《.反对本本主义》的写作背景及历史作用[J].传承, 2007, (5) .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G]//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反对本本主义 第4篇
从中译文的处理谈起。我觉得,之所以造成列宁似乎是在批判计划经济的弊端这样的印象,是由于旧的中译文在表达上不够确切、不够严谨。问题出在这两句话中的头一句上。头一句话的原文为:“Целый,цeльный,наcтоящий,ппан для наc теперb=《бюрократичeскаяyтоnия》。”(《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第五十二卷第76页)现在,《列宁全集》中文新版在收载这封信时已把这句话改译为:“完整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列宁全集》中文二版第五十卷第130页)旧译文把“计划”和“官僚主义的空想”直接划等号,这样处理是不恰当的;按原文,应是等号前的全部词语等于等号后的“官僚主义的空想”,由于在表上忽略原文的句式,致使列宁讲这句话的语气有所变化,使批评的落脚点转到计划上来了。其次,旧译文中“计划”前的修饰语“无所不包的”尽管没有译错,但在此处的语言环境下;含有讽意、贬意,使人觉得列宁是在讥讽和贬低经济计划。新译文按列宁的句式来表达,遣词注意了准确,恢复了列宁的本意。
从新译文不难看出,列宁的本意是在批判官僚主义,而不是经济计划本身。列宁的这句话意在说明,订得再好的经济计划,由于官僚主义也会落空的。请注意这句话等号前、紧挨着等号的“目前对我们来说”一语。可以说列宁写信时的心声尽在其中:列宁对当时经济建设中的十分猖獗的官僚主义是多么痛心疾首!通读列宁的这封信,完全能体会到列宁的锋芒所向。列宁在这封信的开头就已指出:“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国家经济计划问题官僚主义化。”列宁同时提到经济计划和官僚主义,是为了指出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联系,说明苏俄当时的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所起的消极影响。他与此同时写的《论统一的经济计划》一文(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明确提到,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它的贯彻和落实在“大官的官僚主义习气盛行的环境中是不太容易实现的”;大官们“用纯粹官僚的态度葬送实际工作”(同上,第四十卷第349和351页)。列宁提到的经济建设中的官僚主义有多种,如“官场的拖拉习气”、经济主管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经济领导工作中的人事纠纷和弄权渎职,还有经济工作领导者对行政手段的热中以及由于“不学无术的自负”而表现出的对专家、学者的科学成果的鄙薄,等等。苏俄的官僚主义并不是转入和平经济建设后才出现的,而是早已存在了。这正是列宁对之大加挞伐的原因。列宁由揭露和批判官僚主义,进而提出了改善国家机关的问题。这样的思想,他始终不渝地加以宣扬,这从他逝世前所写的文章也是能够看出的。他在指出官僚主义危害的严重性时,也清醒地看到它的克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官僚主义既给苏俄的经济建设带来危害,而它的产生也有着经济根源。苏俄尽管已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却仍是一个小农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人民受教育程度差,文盲很多,这是滋生官僚主义的肥壤沃土。官僚主义的根除,除政治领域本身的有力措施外,治本的办法在于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列宁在谈论官僚主义问题时,殷切希望苏俄“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等等的马上(同上,第四十三卷第392页),即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现代化。
从上述列宁的这封信,人们的确难于看出列宁是在反对制订经济计划。在这里,要交代一下,列宁所说的经济计划就是指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上制定的“统一的经济计划”。早在一九一八年,苏俄即着手编制电气化计划。这项工作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也未完全中断。列宁认为,恢复和改造苏俄的国家经济必须以全国电气化计划为基础,全国电气化是使经济遭到破坏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家的唯一正确的途径。一九二○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全国电气化计划终拟订出来了。同年十二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一计划。列宁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经济计划”、“广泛的经济计划”,称之为“第二个党纲”(同上,第155页),并由此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同上,第156页)。为了在电气化计划的基础上制订“整个国民经济的国家计划”,全国电气化委员会改组成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一直主持全国电气化委员会工作的克尔日扎诺夫斯基被任命为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负责人。全国电气化计划实际上是一项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运用于经济建设以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为保证这一规划的实现,必须相应制订短期计划以及部门计划和地区计划等。这些都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总揽其成。列宁在这期间同克尔日扎诺夫斯基之间的书信来往是较为频繁的。我翻检了列宁在此期间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全部十多封信,没有发现列宁有反对经济计划的意思。相反,列宁在这些信中,不管是谈总的计划还是局部计划,不管是谈长远设想还是近期安排,他都力促计划的落实和实现。
列宁的上述那封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写于停止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酝酿改行新经济政策之际,列宁所说的“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一提。我想说明的是,作为“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前身的电气化计划的制订虽然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但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它的制订并不是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事实是,苏俄改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并未放弃全国电气化计划。1921年12月,列宁在写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另一封信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同上,第五十二卷第40页)苏俄改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前此苏俄经济建设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人们通常认为,列宁此时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问题上有所领悟。这的确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巨大进展。我觉得对列宁思想的进展也应实事求是,由此认为列宁当时已看出计划经济的弊端,那就过头了。改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到了商业的重要,市场的重要,但直到逝世始终都没有得出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更没有从理论上阐述它们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当然,列宁所倡导的新经济政策并不因此而失却其伟大意义。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上面谈论的是列宁对“经济计划”的态度,而不是对“计划经济”的态度。“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的经济学家们已对它们作了严格的科学区分,这不必多说。我只想指出的一点是,不能把列宁的“全国统一的经济计划”同后来斯大林所搞的计划经济混为一谈。列宁有没有谈到“计划经济”呢?谈到了,但那不是在给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里,而是在别的地方。例如,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列宁在写给美国著名电工学家查理·施泰因梅茨的信中明确说道,代替了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制度“将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并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同上,第四十三卷第142页)。“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列宁全集》中文旧版中被译成了“实行计划经济”,这也是与原文不符的,因为列宁并没有直接使用过“计划经济”的确定概念。尽管如此,我们从新译文中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在揭露计划经济的弊端,而是充分肯定地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将对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反对本本主义 第5篇
我觉得《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里的东西,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想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反对本本主义》的第一个部分。“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这犹如一声断喝,矛头直指那些不深入实际调查就针对某个问题胡乱发言的人。就是在今天,读到这里,如果我们对某个问题没有深入实际调查就胡乱发言、随便决策,依然犹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
紧接着文章用了 14 个字,4 个感叹号,分四个自然段,近乎深恶痛绝的指出了对有些共产党员不深入实际调查的愤慨:“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对文字的这种处理方式在我以前读过的文章里面是没有见到过的。仔细品位,这些非常平凡、经常在口头上说的 14 个字的力量在这里胜过了洋洋洒洒的千言万语和鸿篇巨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这就告诉我们惟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比喻“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只有进行了艰苦的“十月怀胎”式的调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才可能会有“一朝分娩”式的迅速解决问题。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这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于向社会作调查。文中对那些“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的人,大声疾呼,发出了“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的号召。要深入实际调查,但怎样才能搞好调查呢?文章又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提出了正确开展深入调查 的方法——“调查的技术”,毛泽东在文章第七部分重点谈了七点“调查的技术”,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同志仍然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首先指出“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那种只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接着指出“调查会到些什么人?”“开调查会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自出马”,指出“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强调“要深入”,特别是针对没有从事过调查研究的人给出了方法,“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就容易找到门路了。”最后强调“要自己做记录”,只有自己亲自做调查记录,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这七个方面都讲得非常详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反对本本主义》对于我们实际的指导作用,可具体为以下几点: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维原则和思想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这条路线,就要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反对消极保守。其次,它是反对我们实际工作中产生主观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表现形式。《反对本本主义》既反对把个人的局部经验绝对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又反对不懂得从工作实际出发,只知背诵的教条主义。再次,它为党员养成并保持优良的思想作风指明了方向。“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针对上级指示和书本上的理论一味盲目执行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出了一剂药方:“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这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于向社会作调查。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党员干部克服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养成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党员作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意识到我们原有认识中已经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错误,使我们能够尽可能不受减少旧有的、错误的观念所影响,而更接近事物本身。
所以作为新一代党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反对本本主义》精神,他对我们当今的实践有很大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要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
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第6篇
平时说起马克思主义好像都是一些理论上的套话,其实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你看不完《资本论》没有关系,你的书桌上是否摆放毛泽东、邓小平选集也没有关系,但你要真正理解到一个共产党员要以什么为第一,并将什么作为自己的终身准则。所以毛主席在文章中很直接的给我们答案共产党员就是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
人要有信仰,有信仰才能将自己区分于行尸走肉。身为共产党员,就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总会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样那样的阻力,这样那样的不愿意思想苗头一多,人就会渐渐放弃一些本应该坚持的原则,投靠向更轻松更容易解决的那方,无论其结果是否会有害于团体,有害于个人。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就是要我们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也许在做到的过程会很艰难,但不去做就是违背了正确的原则,也是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反对本本主义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