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习起点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复习起点范文(精选9篇)

复习起点 第1篇

一、投石问路, 降低教学起点

由于是借班上课, 课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甚了解, 只听说基础差。于是上课的第一步在黑板上板书了一组热身题让每一位学生。

热身题: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各题

(1) x2=2,

(2) x2-2x=0,

(3) x2-2x-3=0,

(4) x2+2x-1=0.

学生在下面做的过程中, 教师一边巡视督促指导, 一边观察学生解题的方向, 让有代表性解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 对学生板演解错了的题, 鼓励下面的学生上去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解答写在旁边。由于起点低, 题目简单, 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初步调动起来。

二、逐题讲解, 及时上升归纳

对热身的4题评讲时, 不只是判其对错, 主要让学生重现感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从而上升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学生感到思路自然, 不空乏, 容易掌握。

具体讲解过程如下:

评讲题 (1) 后, 引导并写出:

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一直接开平方法, 适用对象:形如x2=a (a≥0) , 结果:

评讲题 (2) 后, 引导并写出:

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二因式分解法, 适用对象:方程左边能够分解, 而右边等于零。

评讲题 (3) 后, 归纳并写出: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配方法, 适用对象:不限

评讲题 (4) 后, 归纳并写出: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四公式法,

适用条件:

(1) 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 (a≠0)

(2) b2-4ac≥0.

高考物理高起点知识要点复习 第2篇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钮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G的值。

3、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荷兰的惠更斯确定单摆周期公式并发明机械摆钟。

4、开尔文创立热力学温标-273.15℃(即0K)为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5、奥斯特(丹麦)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建立电场线、磁感线的概念。

6、安培(法)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7、麦克斯韦(英)建立电磁理论并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8、折射定律是荷兰数学家斯涅尔总结出来的。

9、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复习起点 第3篇

文言的“历久不变”和“脱离口语”两个特点, 既为我们阅读古诗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七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对于诗歌已不陌生, 但对文言文却一无所知。所以我视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为起点教学。当一开始接触到这些文言文时, 学生会看不懂, 也不知道要怎么学, 这样他们不自觉地用现代文的思维去理解, 结果却与实际意义大相径庭, 于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感。他们会认为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 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还要去学习古文?这对于信息化的社会有什么意义?由于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及这一大堆的疑问得不到解决, 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阅读文言文有一系列心理障碍。在这个起点年级若我们的基础没有打好, 学生的心理障碍没有消除,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极不利的。所以, 我们在七年级文言文起点教学中要找到学生的弱点, 对此做分析, 采取方法, 才能让学生很好地吸收和积累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七年级的教学中, 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以下的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因素导致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出现“盲点”。

1. 认识不足, 走抵抗路。

一些崇尚实际的学生一开始就对文言文存有误解, 根本不知道学习文言文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诗歌还有一定的用处, 但文言文又用不着, 认为是没有多大价值, 这样就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种抵抗心理。对这部分学生而言, 学习文言文无疑是浪费时间。

2. 学, 难于上青天。

一些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发怵, 先有了为难情绪。这类学生认为要学文言文, 但难学, 况且时代背景不同, 要理解也非常难。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但收效并不大。正因为难,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满足感, 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的耐心不足, 吃苦劲头不够, 这就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

3.缺乏兴趣, 苦于约束。

一些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理解能力较强, 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文言文的字词都是有一定的固定模式, 已是约定俗成的了。而恰好七年级的学生喜欢有趣的东西, 教师的一贯性教学缺乏趣味性, 这样就使其逐渐对文言文产生厌恶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多年来都按照一种教师“解词串讲翻译”的模式在教学, 尤其在七年级, 学生第一次接触, 很多教师怕学生不懂, 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对学生来说, 文言文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负担。根据“新课标”要求,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1.导读为先, 引导预习。

长期以来, 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 尤其是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 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 通常采取“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教学方法, 也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条条框框, 因为它是固定不变的。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记就行了。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应试上收到一点成效, 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这就成了一种强迫性学习。因而从七年级开始就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 这样就为八年级、九年级甚至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七年级的起点教学上改变教学方法, 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主。“初语”新课标明确了一点要求:“让学生多读, 通读, 诵读, 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 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 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七年级学生才刚刚接触文言文, 要在上课前的初步阅读明白文章大意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在学生读课文之前, 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课前提示, 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给学生自读文言文创设一定的条件;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示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 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在给予提示之后, 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要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 勾出生字、词,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 疏通文章文意,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 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 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解决, 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 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字典随身带, 边看边查;开动脑筋, 边看边想;笔不离手, 边看边画;防止遗忘, 边看边批;为讲故事, 做好准备。这种导读方法, 训练了学生阅读思维、理解、表述等能力。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过去对文言文的教学, 总把“讲读”错误地理解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和读, 以“教”统治“学”, 代替“学”, 久而久之就会压抑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课堂上就非常依赖教师。没有了活力的学习就不会有创造, 这样学生没有办法去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学习, 也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及不能体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串讲到底, 包办翻译”的做法, 先让学生把自学中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提出来, 由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请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立足课堂, 知识外延伸。

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我们只把目光放在课堂教学上是不行的, 我们还要把课堂的知识带到课外, 做到内外的结合。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 在把握好教材, 把握好学生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这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着力点。因此, 课堂教学方法、形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再说七年级学生对学习还是以兴趣为先, 他们喜欢的就会非常卖力地学。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的效果, 是视其对课文内容喜欢的程度而定的, 故事性强的, 学生学起来兴趣浓一些, 反之, 则弱一些。在设计教学形式时, 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 设计多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课标要求的文言知识, 还能迁移所学知识, 阅读课外的文言文文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在形式上, 采用演出式、绘画式、讲述式、演唱式 (演唱诗歌) 、朗诵会、欣赏影碟等。这些形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一些故事性强的作品, 就可以下载一些动画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 然后让学生对此故事做一些最直接的理解。比如《晏子使楚》的教学演出中, 课前让学生对服装、道具、剧本进行一些设计, 在即兴演出时, 等演到晏子到楚国城门时有学生就学几声狗叫来指明那是狗洞, 这样就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趣味。这些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 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唱、表演、绘画的能力。学生学文言文不再感到苦恼, 反而感到克服困难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把学习文言文当作一种享受, 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 一种负担。

七年级的学生若在课堂上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在课外的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增强了。

文言文教学, 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 终极目标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所以, 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引起重视, 在起点的时候就能让学生学会不断积累, 克服心理障碍, 这样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真正地让学生去领略我国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个人的修养, 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教材把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增加了, 内容的含量也增加了, 这就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上应该拓宽路子, 让学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 尤其是要做好文言文的起点教学。

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上册重点句复习 第4篇

I _________ to Wuhan.我去了武汉。

Wuhan is in Hubei ________.Hubei is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China.武汉在湖北省。湖北在中国的南方。

2、What_____ ____ ____ _____ in China.There is Xi’an.在中国有什么可看的?有西安。

3、_______ Xi’an _______ _____?It’s famous for _______ ________.西安以什么而出名?它以兵马俑而出名。

4、Where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 this winter vacation? I’d like to go to Moscow?

今年寒假你想去哪里?我想去莫斯科。

5、Where is Moscow? It’s in _______._________ is in ________and _________.莫斯科在哪里?它在俄罗斯。俄罗斯在亚洲和欧洲。

6、What do you ______ _______ Paris? Iit’s in France.It’s famous for the ________________.关于巴黎你知道些什么?它在法国。它以埃菲尔铁塔而出名。

7、What _______ do people speak there? People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那里的人讲什么语言?那里的人讲法语。

8、_________ is the only ________ ________ oceans all round.大洋洲是唯一周围有海洋包围的大洲。

9、What animals did you see at Animal World? I saw crocodiles.你在动物世界看到什么动物了?我看见了一些鹗鱼。

10、What kind of animal are sharks? They are mammals.鲨鱼是什么种类的动物?它们是哺乳动物。

11、Where is the whale from? It’s from the ocean.鲸是来自哪里的?它来自海洋。

12、How heavy is it? It’s 150 tons.它多重?它150吨。

13、How tall is a penguin? It’s one meter tall.企鹅有多高?有一米高。

14、A hummingbird is as small as a thumb.蜂鸟和大拇指一样小。

15、A n ostrich is as tall as a person.鸵鸟和人一样高。

16、My dog made my room a mess.I’m angry.我的狗把我的房间弄的一团糟。我很生气。

17、I won the race.I ’m excited.我赛跑赢了。我很兴奋。

18、Lucky was sad because the cat took away his bone.Lucky很伤心因为猫拿走了他的骨头。

19、I’m nervous because I’m going to sing in front ofmy class.我很紧张因为我将要在全班唱歌。

20、Do you know about Mei Lanfang? He was anactor.你了解梅兰芳吗?他是一位演员。

21、Why is Qi Baishi famous? He’s famous because he painted shrimps.齐白石为什么出名?他出名因为他画虾。

22、Nie’er is famous because he composed national anthem.聂耳出名因为他写国歌。

23、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I’ll be an astronaut.将来你会成为一名什么?我将会成为一名宇航员。

24、Where will you live in the future?将来你会住在哪里?

25、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26、There will be no wars.Robots will do the housework.将没有战争。机器人将会做家务。

复习起点 第5篇

一、分析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的现状

1.心理特征方面

(1) 非零起点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非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已经在高中时期学习俄语三年, 俄语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听说能力欠佳, 所以大多数非零起点的学生更加注重听说能力的表达, 而一部分学生在思想方面认为要比零起点学生起步早, 学习一定比非零起点学生强, 这样对于这部分非零起点学生来说就进入了思想误区, 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中的成绩和效果。

(2) 零起点学生的心理特征

由于零起点学生接受过中学时期的英语学习, 而俄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新知识、新外语, 所以他们对俄语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期待和兴趣, 并且非常愿意接受俄语学习, 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与非零起点学生的起点不同, 所以他们在学习中缺乏自信, 一部分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共同参加比赛或者就业竞争时有种恐惧心理。

2.学习兴趣与信心方面

零起点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俄语, 起初的学习内容局限在背单词、学语法, 所以不敢张口说, 听力课皱眉头。与此同时非零起点学生则把更多的时间练习听说, 培养听说能力, 也彰显了非零起点学生的优势, 由于在专业基础知识上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相差较大, 却要和非零起点学生一样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的强度较大, 心理压力也较大, 信心不足。但是经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 一定会大大的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从实际出发, 激发学生兴趣

在俄语教学中, 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起点不同,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更新观念, 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研究大纲、钻研教材, 优化课堂结构, 让学生积极训练, 通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缩小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的差距, 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俄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让学生产生迫切的需要感, 零起点学生受到挫折碰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去勇敢面对困难, 不应讽刺挖苦, 要耐心开导, 让他们像优秀的学生学习, 而不是惧怕有基础的学生, 培养他们学习俄语的兴趣。

2.指导学生通过“拉、帮、带”的形式, 带动学生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平均4~5人一组, 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平均分配, 相互学习与讨论, 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组对话、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在课堂上进行演练 (教师每节课给学生留10分钟左右时间演练) ,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每个学生感到学有所成, 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各个小组要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个人目标, 这样可以督促每个人学习, 以此提高零起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也更加激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明确学习目标, 共同进步。

3.开展小型竞赛和兴趣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同起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教学法、直观法、演示法、游戏法、竞赛法等交叉使用, 利用实物、图片导入新单词、新对话的学习;由教师单独演示, 教师与学生配合演示、学生演示等完成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引导、巩固;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进行听说训练, 培养听说能力, 提高零起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翻译比赛、话剧表演、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丰富学生的俄语生活, 活跃俄语气氛, 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兴趣。

4.培养学生早晚自习学习的自觉性

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晚自习, 最初跟着发音标准的学生朗读单词、文章等, 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内容, 并且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学习,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缩小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的差距。

5.选择适用的教材

选用高职高专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6.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传送教学内容, 在网上实施教学、管理教学, 并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交流的一种新模式。学生通过自主进行课文学习、完成作业、听力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口语训练、词汇语法训练、讨论等进行俄语学习, 根据起点不同、爱好不同,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从俄语试题库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 不仅资源共享, 而且增加了资源的多样性。在这种丰富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被赋予大量的锻炼机会,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及教学系统平台提供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解决学生的说俄语开口难的问题,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不仅大大的缩小了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的差距, 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 在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俄语人才。

摘要:近几年, 各高校出现了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的情况, 而“零起点”的教学同“非零起点”的俄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别,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根据“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在俄语学习方面呈现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俄语专业,零起点学生,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淑英.“零起点”班入门阶段教学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 1990.

[2]刘艳.学习策略指导的俄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2) .

[3]范洁清.俄语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之探讨[J].中国俄语教学, 1996, (2) .

复习起点 第6篇

1了解学生———低起点教学的原点

美国著名教育 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 曾经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成一句话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是鲜活富有个性的生命, 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只有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了解学生, 才能防止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才能防止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觉得茫然不懂, 或过浅而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案例1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几分钟后学生所画图像主要有以下4种 (如图1—图4) , 然后师生对所画的图像探索交流十几分钟, 其间教师对学生所画的图像不断给予否定, 最后学生失去继续画下去的信心, 教师最终展示课件……

分析与思考教师拟改变学生单一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亲生感受和经历“发现”数学的过程, 同时为了体现较为“前卫”的探究教学,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数学知识, 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来讲是有一定的激励效果, 但将学生的认知放回“零起点”, 一切从“零”开始, 加上教师一直否定学生的画法, 学生越来越感到一头雾水, 不知所措, 不要说基础较差的学生什么新知都发现不了, 就连优等生也不会有成功的体验.本案例是人教版《数学》 (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课时, 在学八年级下册时, 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的研究经验, 知道函数图像的一般画法, 但本案例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 让学生对“二次函 数图像”画法的学习又回到了“零起点”.苏霍姆林斯基在讲“如何获取知识”时说:“在我看来,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本案例中, 如果结合学生已有经验, 先复习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 再分析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自变量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特点等, 最后根据一般步骤画图, 各自画好后再交流.这样层层铺垫, 让学生通过努力“够得着桃子”, 学生学起来顺畅,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必然有利于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 面向全体———低起点的梯度练习设计

农村初中生数学教学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整体水平较低, 且参差不齐.因此, 教师不能想当然的认为, 只要例题教好了, 学生就应该会做习题了.其实, 很多学生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 往往在听的时候感觉听懂了, 但做的时候却无从下手或是错误连连.因此, 教学时设计的练习跨度不能大, 要有为中下游的学生特意准备的铺垫性题目, 为他们搭好梯子, 采取“扶一把”“送一程”的小步子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

案例2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师讲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后, 通过对比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 使学生认清多项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两个平方差公式的互逆关系, 然后讲解例题并板书示范, 接下来学生练习巩固, 练习题目如下: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1) 3m2-12n2,

(2) -m2+ (m-4n) 2,

(3) (3m+2n) 2- (m-4n) 2,

(4) 9 (3m+2n) 2-4 (m-4n) 2.

学生解答的结果让教师大失所望.

分析与思考“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看似简单, 好像只需直接套用公式就行, 但学生初学时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往往会出现这样4个问题:1没有想到先提公因式容易出错;2符号容易出错;3搞不清公式中的a, b不仅可以代表一个数、一个字母而且还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 容易出错;4分解不彻底容易出错.恰好这一组练习中的题目同时具备了所有的易错点, 例题到练习的跨度太大, 练习的起点显然太高, 于是学生全军覆没也就正常了.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这样一节课后, 什么收获都没有, 长期下去必然导致数学教学越来越被动, “差生”队伍越来越大, 最终还要责备:这班学生数学怎么这么差.

本案例中教师应将练习的起点降低, 缩小步伐, 在例题和练习之间再插入一组和平方差公式相互匹配的基础性题目, 让学生开始时有一个抓手, 对比平方差公式模仿例题进行训练, 达到掌握和初步应用平方差公式的目的, 再通过一些高层次的例习题, 形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 提升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轨道中, 不仅学生学起来轻松、学习效果好, 而且能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所收获, 不同的学生也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课程改 革纲要》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出发点.

3层层深入———低起点实现“高收益”

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多年来数学学习的经历, 特别是对数学学习时的一种失败的经历, 在一些数学难题、综合题面前往往是望而却步、不战而降.一些老师有时也人为地放大这些题目的难度, 更使学生在这些题目面前产生畏惧感.如何使农村初中生在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题上产生“高收益”?首先, 教师善于找到这些题的原型,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形式呈现一道题,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趋向深刻,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用较低的问题起点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的、真正的参与思考、解决问题, 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提高其数学素质.

案例3一个数学模型在复习中的教学设计的问题串.

问题情境人教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阅读与思考”中提到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根据3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等于直角梯形的面积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如图5) .

建立模型如图6,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CB=90°, BC=AC, 点C在直线PQ上, 分别过A, B两点向直线PQ作垂线, 垂足分别为D, E, 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解决问题如图7, △ABC中, AG⊥BC于点G, 以A为直角顶点, 分别以AB, AC为直角边, 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 过点E, F作射线GA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P, 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延伸如图8, △ABC中, AG⊥BC于点G, 分别以AB, 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 射线GA交EF于点H .若AB=kAE, AC=kAF, 试探究HE与HF之间的数 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思考本案例以美国第20任总统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为背景并从中提炼出基本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几次变式而得.“问题情境”开始就几乎吸引了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下一步问题的解决充满了欲望;“建立模型”起点较低、题型开放、容易完成, 能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解决, 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同时又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架起了桥梁;“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模型”而又比“模型”上升了层次, 很多学生还是能顺 利完成的;而有了“解决问题”作为铺垫, 学生的认知基础提高了、思维深刻了, “拓展延伸”虽然作为中考的“压轴题”之一, 也变得不那么难了.

总之, 普通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教学的低起点既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 又能改变学生的厌学数学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其思维品质、培养其探索精神, 还能减少数学教师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劳动, 最终实现“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初中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余旭红.初三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讲题的几点做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2, (12) .

王者迎来新起点 第7篇

毋庸置疑,头顶世界业余新星冠军和全国业余冠军的杨超和谭轶凌是中国标准舞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物。在赛场上,身材颀长的杨超俊朗潇洒,眉宇间英气勃发,眉清目秀的谭轶凌娴熟典雅,举止中透着高贵气质,姣好的身材和形象使得他们一站在场上就先声夺人。他俩堪称“天作之合”,但翻越顶峰后会发现另一座顶峰,对他们而言,亚运会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春天,他们在舞蹈的世界苦苦挣扎;夏天,收获了一滴露水一朵茶花;秋天,夺得亚运冠军的他们决定再次出发。相信明年的此时,他们的梦想已经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尚舞》:你们收获两块金牌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事,那对于自己这次的表现,你们作何评价?

杨超:难道你们专业媒体对我这么有信心?其实第一场快步舞对阵日本最优秀的选手石原正幸感觉并不轻松,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倒是愿意参加其他单项舞蹈的比赛,因为相对而言,快步舞要累得多

谭轶凌:我们参加快步舞决赛的时候,中国已经拿了三块金牌了,后出场的压力肯定很大。

《尚舞》:难道说你是个爱“偷懒”的人?

杨超:差不多吧,如果是平时以个人的名义参赛,也许我会偷懒,但这次不一样,我们是代表国家参赛,意义和心情跟平时有很大的不同,我感觉好有压力,尤其是最后的标准舞全能,我的队友们已经拿到了九块金牌,我和谭轶凌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裁判会不会联手打压我们,不让中国队包揽全部的金牌。

《尚舞》:那对于最后的结果,你自己满意吗?

杨超:比全能的时候,我觉得压力要比跳快步舞时大一些,主要是担心裁判偏心,看结果裁判还是很公正的,虽然只得到了216分。

《尚舞》:你的分数已经很高了,超出第二名很多了,你还觉得不够高吗?

杨超:我算了一下总分,每个舞的分数应该是45分,5个舞应该是225分,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拿个220分差不多,后来拿了216分,关键是拿到这个分数有点丢脸,标准舞全能比赛前,我和石磊打赌,说自己的分数一定会超过他和白羽跳拉丁舞全能的分数,结果后来只有216分,跟他们一样。不过他好像忘记打赌的事情了,也没有来问我:杨超,你输了,是不是请大家吃个饭?

《尚舞》:和预期的差距不算太大,下次有机会再打赌赢回来?

杨超:这倒没问题,关键是我不知道那些分扣在哪里啊。如果打分更清晰些就好了,比如每一项评分标准,我们各得了多少分,每一个裁判给我们的是多少分,这样我们失误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_

《尚舞》:回顾整个亚运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候?

杨超:应该是颁奖的时候。平时的比赛,颁奖都是前六名在一起,人数比较多,而且大家只是站成一排,颁完奖杯发完证书就OK了。这次完全不同,特别是国歌响起来的时候,顿时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感觉自己得到的这份荣誉是实实在在的,分量很重。而且从头到尾,队友们都在关注你,和你一起开心,和你一起担心。

《尚舞》:那你们觉得这两块亚运会的金牌,对你们自己意味着什么?

杨超:亚运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从亚运会开始,争取更好的成绩。

谭轶凌:我希望能把和欧洲选手的距离再拉近一点,在舞蹈上,我相信自己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教练说沈毅(国家队标准舞主教练)

在快步舞单项上,杨超/谭轶凌赢得其实并不轻松。作为日本标准舞的领军人物,石原正幸/久保斐美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快步舞,看得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不仅舞蹈的编排合理讨巧,舞蹈和音乐的吻合程度也比杨超/谭轶凌好。当然,石原正幸/久保斐美在现场展示了很高水准时,杨超/谭轶凌也一显大将风采,将形态优美、身体垂直度灵活度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精致。对比之下,杨超/谭轶凌舞蹈的质量感、运动过程中重心的掌控能力和弹性要强于石原正幸/久保斐美,他们凭借这几点优势,最终赢得了冠军。

由于日本、韩国最优秀的选手已经在四支单项舞中依次亮相,并各参加了两支舞蹈的比赛,从战术上看,他们已经放弃了标准舞五项舞的冠军争夺,杨超/谭轶凌夺冠毫无悬念可言。比赛完全成了杨超/谭轶凌的表演赛,他们一路遥遥领先,最后完美收官,夺得了本次亚运会中国体育舞蹈军团的第十枚金牌,成就了十全十美的美名。

裁判说李建安(亚运会体育舞蹈裁判)

作为中国标准舞的最大对手,石原正幸/久保斐美的舞蹈编排非常出彩,不论是华尔兹舞还是快步舞,整个舞蹈的节奏非常适合他们演绎。他们的快步舞是具备夺冠实力的,42.5分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倘若不是杨超/谭轶凌出战,任何一对中国选手出战都没有胜出的可能。

新起点新畅想 第8篇

在这送旧迎新之际,让我们来盘点“十一五”,看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都有哪些亮点?看我们的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十二五”有哪些值得期待?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11%左右,GDP总量从18万亿到40多万亿,财政收入从3万亿增长到10万亿,实现了新的跨越。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事频繁,经济亮点频现: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从举世瞩目的高铁建设,到西部开发;从粮食在40多年中首次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到城镇化建设加快;从外汇储备到对外投资,从节能减排到新能源开发,处处可圈可点。

巨大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了20多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节能减排、调整结构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打压、国内汶川舟曲地震等天灾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这份成绩单实在难能可贵。

在巨大成就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要被数字迷昏头脑。我们的经济在多年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产业结构失衡,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通胀风险初步显现,这些问题,均涉及国计民生,是“十二五”必须认真面对的。

2010岁末,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本期我们在“特别报道”栏目,编发了会议精神和要点。在本期“封面文章”栏目里,我们特约新华社记者为本刊撰写了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稿,作为本刊2011年的开篇文章,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展望“十二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大挖内需,调整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建设公平社会,推进改革

热议新起点 第9篇

作为一份专业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行业期刊, 回眸“十一五”期间的民生, 我们豪情满怀。在过去的五年规划中, 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劳动者权益保障得到加强,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在多重挑战面前, 党和政府带领广大群众战胜困难,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伟大成就。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今后的五年,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大趋势下, 在国家大力实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大背景下, 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无疑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就业与保障》作为这一行业的专业期刊, 将继续秉持“大就业大保障”的宗旨, 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提供舆论阵地, 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今后的五年, 同样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重要的发展时期, 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各级财力将进一步增强, 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更加关注、支持和充满期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们只有紧抓机遇, 坚持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 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一定能够在新的挑战面前取得新的辉煌。

历史起点是一个新的开始, 准备着新的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愿意同广大读者一起, 分享已有的改革成果, 为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今后的五年开创出更为美好的新天地!

2011年1~2期合刊启事

复习起点范文

复习起点范文(精选9篇)复习起点 第1篇一、投石问路, 降低教学起点由于是借班上课, 课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甚了解, 只听说基础差。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