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非典型英语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非典型英语范文(精选10篇)

非典型英语 第1篇

关键词:典型英语,非典型英语,中动结构

英语中中动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家族相似或原型特征,而其中具有原型特征的中动结构则被称之为典型中动结构,而具有家族相似特征的中动结构则被称之为非典型中动结构。 本文整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和梳理一下典型和非典型英语中动结构的相关内容。

一、英语中动结构简析

英语中动结构的基本特征分为句法特征与语义特征两种。其中英语中动结构句法特征为非事件性与描述性,故而中动词不像其他动词能够于时态上导致句子形式变化。英语中动结构语义特征为:主语非施事性、施事隐含和非事件性相关。其中主语非施事性相关指的是受事主语允许出现受事外如处所和工具类似的角色主语;施事隐含相关指的是语义层面上中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在逻辑上存在一个事件主语(施事角色),而在实际的句法上又不予体现。通常认为,该施事角色并没有具体指代,而是指向不确定的施事角色;非事件性相关,多数学者赞同EMC具备非事件性特征,简单而言,就是说中动句只表示状态和属性,而不表示事件,故而中动词没有形态上的变化,类似表状态的动词都不能在祈使句与现在进行时中使用。

二、典型英语的中动结构

典型英语的中动结构语义类型探析:基于表达语义范畴而言,典型英语中的中动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其分别是便捷性或事件易发生中动句和事物适意性中动句两类。该类中动结构在实践应用中其语用意义具有评价功能。

1.类型一:便捷性或事物易发性中动句。该类型的中动句,在典型英语表达中通常采用with no trouble、without any difficulty、effortlessly、easily等修辞词汇,而使用该类修辞的中动句是最为典型的中动句,因此很有必要从该类中动句开始来解析英语中动结构。

(1)Handle apricots gently because these fragile fruits bruise easily.

(2)Watch carefully because nuts burn easily.

(3)A good tent puts up in less than six minutes.

其中例句(1)和(2)中easily都表示便捷性,(3)中in less意思是不足什么什么,在句子中也表达了便捷性。

2.类型二:事物适意性中动句。该中动句主要用来表达某事物使用和操作的适意性,也可以说是灵便性或舒适性。该中动句中常用副词主要包括smithlty、comfortably、well等。

(1)The pack handles comfortably.

(2)These QRs close smoothly and firmly if you keep the pivot points lub ed.

其中例句(1)中comfortably表示舒服的,在句子中则在表达施事适意性中的舒适度,smoothly和firmly表示平稳和牢固的,也在表达某事物操作的适意性。

三、非典型英语中动结构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语言是边界模糊且难以界定清楚的,简单而言,就是说语言本身没有所谓的共同特征和同质性。自然语言的使用者是人类,但并不独属于人类,也即自然语言有其特定的规律,而非单纯作为人类语言工具存在。 其特征主要为:范畴成员基本都有原型和家族相仿性特征, 简单而言就是成员拥有典型性特征。具有典型性特征成员还具有典型特征逐步衰减的趋势,也就是说,该典型特征成员存在于典型和边缘典型特征之间,是具有较宽范围的成员区间。具体到英语中动结构中,该特征依然存在,因此英语中动结构定义大致也可以进行这样粗略定义的。

在设计特点中动句被称之为中动句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和适意性及易发性都拥有和句子中动词、主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特征。而这种动宾结构特征,则被称之为中动句首要界定属性。第二个共同特征,则是该类型中动句都具有非事件性与通指性。在这两点共同特征之外,该类中动句不适用其他限制条件约束。因为该类句子不以表达实施动作与行为情状为目的,主要以表达主语特性为目的,故而不具有蕴涵施事,对于情景责任发生的归属主语也没有暗示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该类句子的设计特点的中动结构在形态上具有自成一体的特征。

在事物适意性与事物便捷性和易发性两种中动句外,还有另外一个大类的中动句,该中动句主要表达事物设计特点,其修饰用语主要为独立结构、介词等复合型修饰用词。

1.Palyset folds up into a storage case with handle for easy carrying.

2.This dress buttons in the back.

其中例句1、2中使用的虽然都是介词短语,例句1使用的独立引用结构,例句2则表示了处所。

“非典型贪官”的典型意义 第2篇

近日,陈锡诚案经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三罪数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12年的消息于媒体报道后,在公众间引发许多疑惑。连云南省检察院反贪局办案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吐露出不解:“这是贪官吗?”这位身居建设规划部门要职的官员不仅贪腐数额“少得可怜”,而且没有时下贪官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情妇、二奶或“与多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绯闻,实在是匪夷所思。

于是,大家给陈锡诚送上一个颇具意味的称号——“非典型贪官”。

纵览陈锡诚从青年成长到中年得志,以及在年过半百后走向堕落的历程,的确有许多“非典型”成分。作为一名老红军后代,他是在恢复高考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大学毕业后,由于为人低调,踏实肯干,被组织选派到边远山区担任副县长;经过基层历练进入省建设厅的他,很快从副处长、处长再升任副厅长。从大学毕业到担任副厅长,陈锡诚仅用了11年时间。这个阶段的陈锡诚,给人的印象时工作努力、生活简朴、业务过硬、作风严谨,是公认的专业型、学者型领导。无论就他自己的“心气”还是大家的印象,都应该是前程无量、仕途平坦。

让陈锡诚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是在仕途上的“趴窝”。一直希望干出点政绩再进一步的他,却在副厅长位置上一干就是15年。期间,建设厅先后换了四任厅长,但他始终未见动静,这与此前的一路顺风形成强烈的反差。特别是他以前的部下“超越”反成了他的上级后,心理更加失衡。从此心灰意冷,底线失守。可在大肆收受贿赂的同时,他还保持着“学者官员”的清高,坚决不染吃喝嫖赌,宁愿成天混迹于各种不入流的小游戏室去玩游戏,以此来麻痹自己。这样的另类,显得更为“非典型”。

无论是“典型”也好,“非典型”也好,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不能说陈锡诚贪腐的“非典型”,就失去了对其他党员干部的警示意义。尤其对年青同志来讲,陈锡诚从一个有为干部蜕变为贪官的过程,更值得大家深刻思考,警钟长鸣。

导致陈锡诚“破罐子破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感到仕途受阻,升迁无望后的思想崩塌。这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其实都是不可避免的考验。“当时一是想做好工作,报答组织上对自己的提拔;二是想干出点成绩,靠能力再进一步。”陈锡诚这样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在党政机关工作领导干部的追求,其本身没有什么错。可现实最基本的规律是,仕途升迁犹如金字塔,官职越高位置就越少。人人都往“进步”上努力,但不可能人人遂愿。这种基本规律注定了在每一个层级上能进步的只能是更为优秀的佼佼者。在此过程中,平级者脱颖而出,原来的下级超越而上,都是正常现象,也是党的干部路线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一时止步不前,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失守底线、自甘堕落,甚至破罐子破摔,那就只能自毁前程。

这几年,众多“70后”“80后”青年陆续走上领导岗位。而刚刚结束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数百万青年争先恐后,一拼实力。许多进入党政机关的青年对未来规划的“蓝图”,都将“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作为明确的追求目标。一些人还总结出在什么年龄段达到什么级别,衡量为是否正常进步的标志,并归纳出若干“仕途宝典”。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是,若干年后很多人必然会面临像陈锡诚遭遇的“瓶颈”。到时何去何从,今日已有前车之鉴。

被判刑后的陈锡诚在法庭上动情说:“现在被查处其实对我是好事。如果再发展下去,以我手中的权力,肯定会滑向更深的深渊。到那个时候,恐怕就真的是典型的腐败样本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典型贪官”深含的教育意义,足够典型。

非典型英语 第3篇

一、典型报道:源起与界定

典型报道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新闻界在报道形式上的一大创新。就现有资料来看, 1942年4月30日刊登于《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的一条消息可以被视作“典型报道”的滥觞, 这篇名为《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的报道塑造了一位特定时代的英雄人物“吴满有”, 而报道本身也确实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除了在实践层面上推动了延安大生产运动之外, 在新闻报道宣传阵营里则是推出了“典型报道”这一独特样式。

那么, 如何界定“典型报道”?首先看看“典型”一词, 新闻学者张威曾经做过考证, 他认为需要严格甄别文学或美学意义上的“典型”概念与新闻学意义上的“典型”概念。[1]在笔者看来, 文学 (美学) 典型与新闻 (学) 典型的区别最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 文学典型具有虚构性, 往往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将多个人物的特质集纳在一个人身上, 新闻典型则必须“有一说一”, 绝不能向壁虚构, 也要反对所谓的“合理想象”, 即以写作者的思维逻辑去推测报道对象“应该”发生的情况;第二, 文学典型只要体现出时代精神, 不一定要具备当下性, 而新闻典型则与新闻的“时效性”生命线一脉相承, 要讲求特定的时间点。由此可以看出, 新闻典型是专属于新闻报道的一种人物或事件的存在形态。

根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普遍意义, 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 影响要大, 包含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 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 主要是指同类事物中最先进的事物, 以及少数最恶劣的事物。典型报道的强化, 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 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2]对于这一定义, 有两点非常值得特别指出:一是典型报道要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 亦即是说无论报道的是人物还是事件, 都要具有可推广的示范效应;第二, 典型报道往往是适应特定的工作需要而推出的, 带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

应该说, 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典型报道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甚至成为中国新闻报道模式与西方报道模式的一道分水岭。然而,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 典型报道越来越呈现出某种颓势。

二、典型报道呈现颓势的原因探究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工作中, 新闻单位不仅负责发现、报道典型, 而且还要承担宣传、推广的任务。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指出:“一个先进人物的树立, 一个先进经验的推广, 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绝不是把新闻发出去了, 就等于先进经验已经推广了, 这中间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 不仅负责介绍, 而且负责推广。”[3]这种定位当然没错, 问题在于当新闻传媒走向市场时, 依然坚持“报道推广一肩挑”就有些不堪重负, 直接导致用力不均, 顾此失彼。

确实,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典型报道就越来越遭遇各种挑战, 甚而引发了“弱化论”与“强化论”的争议, 直接讨论典型报道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笔者认为,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还是要追溯典型报道“何以至此”。对典型报道出现此般颓势的原因,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 新闻媒体市场化的副产品

略一对照典型报道如日中天与日渐式微出现的时间节点, 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势转换恰好发生在新闻媒体“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应该说, 这绝非偶然。如上所述, 自延安时期推出以来, 典型报道备受关注, 塑造了吴满有、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一大批典型人物和事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报道大体上均出自宣传的需要, 有些还带有较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以后, 新闻报道方面就在形式上越来越追求“短、平、快”, 内容上越来越突出“民生新闻”, 而典型报道就自然不再像以往那样受重视了。

(二) 社会风气变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市场经济为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的同时, 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风气。而这直接反映在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上就是更强调个人旨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 市场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个体化意识崛起的时代, 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 再加上媒体自身要追求经济利益而不得不迁就受众需求, 以往带有较强宣传色彩的典型报道越来越不受待见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了。不过, 还是得指出, 这里所说的社会风气变化的“必然”结果, 其实还是一种表象。换言之, 今天的受众不是不需要或不接受典型报道了, 而是他们对典型报道的兴趣已经发生了位移;同样, 今天的媒体也不是不再提供典型报道了, 而是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已经发生了结构转型。比如后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陈力丹就认为, 目前的典型报道理念就已经从原来的塑造“高大全”演变为“弘扬社会道德”。[4]

(三) 媒体形态演变带来的巨大冲击

近几十年来, 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日新月异, 表现在传媒领域则是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这个时代的传播以极强的时效性、互动性为特征, 而随之带来的后果则是受众阅读的移动化、碎片化。在此姑且不去评判阅读形态改变的得失, 但毫无疑问的是, 移动化、碎片化阅读直接导致受众对新闻人物和事件都停留在浅层把握上, 而相对来说, 传统的典型报道往往篇幅或时长比较长, 已经不适合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

可以概括地说, 正是遭逢着媒体自身、受众乃至社会层面的深刻转型, 传统的典型报道生存空间才日渐逼仄。但是, 若由此得出结论说, 典型报道已经将要或必须寿终正寝, 则不仅是不负责任, 而且还是一种罔顾事实的偷懒之举。借用新闻学者童兵的话来说, 典型报道有着重要功能, 它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过、今后还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5]

三、专业报典型报道的“非典型生存”:延续与变革

肯定典型报道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 还必须意识到其“生存姿态”亟待改变。像陈力丹就认为, 典型报道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在理念上从原先的塑造“高大全”转向“弘扬社会道德”, 具体到新闻实践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像CCTV最近这些年所做的“感动中国”系列, 就在努力探索这种典型报道转型之道, 而且, 受众也可以发现, 新世纪的典型人物或事件, 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都呈现出与以往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以说也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不过, 可以断言的是, 在探索典型报道转型道路的过程中, 有一个原则不能忽视, 那就是不同的媒体形态或媒体定位, 在具体的典型报道改革实践中会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性, 因此典型报道的“生存之道”需要在一个大方向下量身“私人订制”。

笔者所在的《海峡资源报》是一家面向全国发行的专业性报纸, 其前身是1987年9月创办的《福建地质矿产报》, 迄今已经走过27个年头。在这段历程中, 报纸不仅从报道的范围上从地质拓展到地质矿产再到国土资源, 而且在2000年成功更名为《海峡资源报》, 更重要的是, 作为一家受众群体比较固定的专业性报纸, 《海峡资源报》在典型报道的转型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非典型生存”之道。

(一) 从“宣传模式”向新闻专业主义范式转变

前面曾经提到, 典型报道创立之初就带有很突出的宣传意味和政治色彩, 而诸多攻击典型报道存在必要性的论调也多从此入手。不过,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逻辑上的误区, 即典型报道与宣传需要相伴而生, 并不表示它不能脱离宣传模式, 相反的, 从各媒体近年来较为成功的实践来看, 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范式将使典型报道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这一点上, 《海峡资源报》可谓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作为一家专业报, 其读者群比较固定,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置身于国土资源行业之中, 对本行业的关注、了解程度比较高, 因此, 在典型报道的改革尝试中, 《海峡资源报》就适时地调用了这一优势, 直接从专业领域的事件和视角入手, 这样不仅符合新闻价值标准中的“接近性”, 而且还将特定部门的人物或经验迅速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如《为了4万人的“饭碗田”》这篇典型报道, 涉及的是将乐县灾后耕地复垦工作, 显然这对于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的福建省乃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报道就从工作的成功经验入手, 以专业视角和平民情怀讲述其中故事, “眼睁睁看着已经黄熟的稻谷付水东流, 当时蹲在田边, 当真是六神无主, 欲哭无泪。”“今年我们这里又发大水了, 还好及时修好了防洪堤, 要不又完了, 光是整田就没得闲。”文中多处直接引用当地农民的话语, 不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而且其耕地复垦经验具有可推广的示范效应。正因如此, 这篇报道获得了第十三届福建省新闻奖二等奖, 成为事件类典型报道的一个范本。

以新闻专业主义范式来指导典型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就避免了以往的典型人物或事件“高高在上”、“脱离日常生活实际”这样的窘境。因为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报道遵循客观、中立和为公众服务, 所以像早年描写英雄黄继光时出现的那种“合理想象”就不可能有存在理由, 而它的为公众服务的要求也势必引导媒体眼光向下, 关注典型人物或事件生活化、常态化的闪光点。

(二) 从图谱化叙事转向生活化叙事

对早年典型报道的诟病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 就是对典型人物的描写过于脸谱化, 以至于大众一想到典型人物就是“自己带病继续工作”、“家人生病不去探视”等, 这样的结果不仅让典型人物“没人性”, 而且也适得其反, 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

在探索典型报道的“非典型生存”过程中, 《海峡资源报》的做法是典型人物要具有生活化, 这不但要求人物源自于实实在在的生活, 做到让事实说话, 而且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抓住更多视觉化、生活化的细节和具体感人的事实, 并在写作中舍弃那些没有视觉感的形容词, 舍弃晦涩术语、套话、行话和空洞的概念性词语。莆田市人大代表、市国土资源局的普通干部翁德章曾被作为典型人物报道, 在这篇题为《“人民没有选错他”》的通讯中, 标题本身就是来源于采访过程中发现的感谢信的内容摘录, 报道内容也没有刻意去营造翁德章“高大全”的形象, 反而是用一系列平凡生活的闪光点, 乃至带有几分俏皮的语言予以呈现, 如文中写到翁德章下水库救人时所说, “5分钟过后, 不见我上来, 就用力拉绳子!”。在描写翁德章救助遭遇车祸昏迷不醒的谢彩维时, 用简单的字语来铺呈细节, “翁德章从围观的人群中挤进去, 蹲下身, 使劲掐谢彩维大拇指甲两旁的穴位, 5分钟过去了, 仍不见动静, 他赶紧又换掐另一只手的穴位, 又过了2分钟, 哎哟!’谢彩维终于喊出声来, 两眼慢慢睁开了, 在场人悬着的心一下子松了下来。”这样的描述不仅显示出典型人物智慧和冷静的一面, 而且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常态, 于常态中见不凡, 正是这样的典型报道发挥“正能量”之所在。

(三) 从单点式报道向立体化呈现转变

几乎和所有传统媒体一样, 像《海峡资源报》这样的专业报也面临着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常言道“受众为王”, 报社的一个普遍共识是, 在典型报道的转型过程中必须适应这一点。读者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方式, 这就意味着典型报道必须摒弃原先那种动辄数千上万的长篇写作, 而要向现实的短小精悍转变。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通常来说, 典型报道一般都要寻求一种意义的呈现与阐发, 这从以往的典型报道 (如改革初期对步鑫生、年广九的报道) 中记者总是要站出来点评可以看出来。而这种意义的呈现与阐发往往很难在一个短篇幅的报道中落实, 对此, 一个较有效的做法是:针对典型报道“缩微化”之后带来的意义呈现与阐发难以落实, 可以用其它形式的做法予以补充。如《海峡资源报》在报道对厦门市“金包银”工程调查时, 考虑到这是一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事件, 除了刊出通讯文章《希冀》外, 还特别配发了一则不到600字的“采访札记”, 以这样的方式让记者站出来说话, 同时又有效地缩短了报道篇幅, 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又如《海峡资源报》去年12月策划了一组“土地整理大家谈”系列报道, 先后推出《让土地焕发“光泽”》、《螺蛳壳里做道场》等7篇从不同层面反映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典型报道, 形成一定宣传声势, 达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对以上做法, 笔者将之归纳为从“单点式”报道转向立体化呈现。

简而言之, 笔者坚持认为, 一方面必须要认识到当下的情势已经对典型报道的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 还必须将典型报道做好。正确的原则是必须因时而动, 寻求典型报道的蜕变之道。新闻工作要“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如何将典型报道从理念到实践都来一次大革新, 则需要新闻媒体结合自身特点, 不断地探寻。套用新闻学者张威的一句话就是, “只要理想主义还存在, 只要正面报道还存在, 典型报道就依然会存在。”[6]更进一步, 只要新闻媒体还愿意坚持, 只要新闻记者不断创新, 典型报道就一定会有千姿百态的呈现和万紫千红的春天。

摘要:典型报道是新中国新闻实践中在报道形式上的一大创新。这一滥觞于延安时期的新闻样式在经历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后, 正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重现典型报道的辉煌, 如何结合媒体自身特性走出一条独特的典型报道转型之路, 是新媒体时代亟待回答的课题。作为专业报, 《海峡资源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典型报道,专业报,“非典型生存”

注释

1[1][6]张威.典型报道:渊源与命运[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 (2) :40, 47.

2[2]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143.

3[3]穆青.新闻工作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3:18.

4[4]陈力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典型报道演变的环境与理念[J].当代传播, 2009 (5) :4.

号脉“非典型肺炎” 第4篇

今年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广东、北京、山西等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广大读者非常关注,并希望了解有关的知识。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国卫生部有关专家。

专家介绍说,“非典型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聚集感染现象。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本次疫情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痊愈,愈后状况良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发病时间是在呼吸道传染病容易高发的冬、春季节。潜伏期为2~12天,通常是4~5天。②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部分病人有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少数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在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方面不同于典型的肺炎。⑧从流行病学表现来看,本病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④此病是可以治愈的,绝大部分患者已经康复出院。此次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病原目前尚未最终确定,国内专家在5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身上所取的标本中发现有衣原体样颗粒,而境外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种病毒,包括冠状病毒或副粘液病毒。国内专家已排除了鼠疫、肺炭痘、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军团病等病原,现正集中研究确证是否属于冠状病毒、衣原体等几个重点病原。

(据最新资讯: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4月16日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定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非典”病原体的发现非常重要,这使科学家能够集中研究病毒,开发疫苗和新药,或者筛选现有药物。)

患者谈“非典型肺炎”

一位被非典型肺炎患者传染的医生,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后痊愈。日前,他亲述患病和治疗经过时说,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不必盲目服用药物预防,重要的是要休息好,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某医院急诊科工作的白医生,今年年初收治了一名后来被确认为患有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当时这名病人病情很重。几天后,因无法确定病因被转去广州治疗,但就在这名病人转院三天后,白医生也病了!“最初的症状就是畏寒、高烧”,“冷得盖两床被子仍然浑身发抖,高烧烧到40度,没有打喷嚏、流鼻涕。”起初,白医生并未在意,只是按照普通感冒治疗,可用药两三天后这些症状仍未缓解。之后,白医生住院拍了X光片,结果显示右下肺出现阴影,接着出现干咳,显现肺炎症状。“当时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所以整天提心吊胆”,说起当时的情景,白医生现在仍然心有余悸。1月中旬,白医生转到广州陆军总医院治疗,此时他的两肺都出现了阴影,血象偏低。“早上烧退一些,傍晚又开始发烧,痰少,胃口不好。”从发病到痊愈,白医生的高烧大约持续了10天。住进陆军总医院的第三天,白医生的病情开始好转,高烧消退,肺炎症状也基本消失,期间,他一直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十天后再拍片时,两肺的阴影已被吸收,前后经过二十余天的治疗,白医生痊愈出院。现在,白医生除偶感疲惫外,身体跟得病前没什么两样。白医生说,他平时喜欢打篮球,体质很好。他估计自己患病的原因除了跟病人接触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自己没有休息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由于要搞科研,发病前我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只睡两个小时,那段时间身体状况很差,要是我一直休息好也不至于这么容易染病。”他说,盲目服用板蓝根等药物,不如每天按时睡觉,“良好的身体状态比吃什么药都好。”他还说,对非典型肺炎不要过于恐慌,此病的传染也是有限的。白医生说,住院期间大哥曾在身边照顾过他,甚至还帮他接过痰,却一直安然无恙。白医生知道此病的传染性后,就没再让妻子、孩子来看他,家里熏了些醋做预防,家人也都没事。陆军总医院的专家说,白医生得以康复可能是抗生素起了作用,同时也不能排除这种疾病自愈的可能。白医生的大哥之所以没被传染,可能是他照顾白医生时,白医生的病已经过了传染期。专家说,这种病初期的传染性较强,医院有些医护人员就是在接触处于初期的病人时被感染的。由于目前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所以这位专家说,他只是针对白医生的情况做了上述一些可能性的推断。

预防专家谈“非典型肺炎”

实践证明,“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预防措施包括:

(1)户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2)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3)对出现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应进行医学监测,并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采取消毒措施。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5)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6)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要加强卫生宣传,还要在病人周围加强监测,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群众性集会。

(7)要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运行,并经常清洗隔尘网,保证商场、超市、影剧院等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必要时应对供送气设备进行消毒。

直面“非典型肺炎”

1997年,美国学者皮特·布鲁克史密斯在《未来的灾难——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一书中写道:疫苗、抗生素以及近年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型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

非典型肺炎的发生是否正被这位美国学者不幸而言中呢?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吗?长期以来,人们创造了一个抗生素的神话。伴随着某些商业利益的驱动,人们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世纪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国家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安全水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飞速发展,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尤其值得警惕。

历史好像开了一个令人回味的玩笑。1978年,人类满怀信心地提出“限期消灭传染病”的乐观口号,联合国成员国并共同签署了《全人类健康2000年》的协议,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将在21世纪到来之前,彻底消灭传染病。然而协议签署不过20余年,越来越多的病毒和细菌就向人类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了卷土重来的势头。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病例800万,死于结核病的达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再者,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就连禽流感这个过去仅在家禽内传播的疾病也开始肆虐人类;炭疽热恐慌;疯牛病报警;艾滋病推波助澜;人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虚弱,到了如此不堪一击的程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科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竟是人类发明出来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某些药物。

其实,细菌、病毒和人类共存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不仅细菌有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之分,就是所谓的病毒也不过是人类染色体中的不同DNA片段而已。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本身是在共存中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彻底消灭它们。任何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抗生素尤其如此。当人类大量使用药物杀灭细菌和病毒时,其实人类的免疫屏障也被无情地破坏了。因此,我们不可能指望发明一种药物把细菌和病毒全部消灭,而人类却安然无恙。非典型肺炎的出现,使我们再一次受到启示,人类不要指望彻底消灭细菌和病毒,特别不要指望靠抗生素和“病毒灵”去与细菌和病毒搏斗。归根结底,人类的健康必须依靠自己,依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所处环境的平衡协调,依靠人类自身免疫机制和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非典型猪瘟的发病原因 第5篇

1 流行特点

非典型猪瘟多有散发性和地方性特征, 流行速度较慢, 发病较为温和。主要表现为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型 (临床上不表现症状, 但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 长期带毒, 成为猪瘟病毒持续性散播源头, 母猪的潜伏感染危害更为严重) 、垂直感染或胎盘感染型 (临床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 、免疫耐受或免疫力低下型 (对疫苗免疫应答差, 甚至多次免疫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期望保护水平) 。以哺乳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病, 母猪表现繁殖障碍, 该病常与其他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等并发或继发。

2 临床症状

2.1 新生仔猪

新生仔猪多于1周龄内发病, 病猪精神沉郁、体弱、吮乳困难、拉黄色糊状稀便, 断而出现死亡;部分病猪在断奶前后有呕吐、震颤症状, 多以死亡转归, 病死率较高;幸存猪亦为僵猪, 无饲养价值。

2.2 断奶仔猪

病猪食欲降低或废绝、精神不振、体温升高 (41℃左右) , 呈稽留热, 衰弱、腹泻, 断而出现死亡, 病死率可达15%左右, 但少见急性死亡, 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多数病猪腹部、四肢末端可见充血或轻度淤血或发绀, 耳朵尤其耳尖充血或发绀明显;部分病猪皮肤可见出血点或紫斑点或坏死痂。

2.3 怀孕母猪

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或不发情、不孕等繁殖障碍症状。

3 剖检特点

多数感染非典型猪瘟的病猪出现典型猪瘟病变的示病几率较少, 且病变程度相对较轻, 综合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但纵切面少见典型猪瘟示病病变的大理石样出血病变;脾脏不肿大, 少见边缘突出性出血性梗死;肾脏不肿胀, 苍白贫血, 表面多有散在且较为陈旧的小出血点, 纵切面可见肾乳头呈点状出血;会厌软骨少见出血;扁桃体充血或出血, 多见点状脓性病灶;膀胱粘膜少见典型猪瘟示病病变的出血点;盲肠与回肠交界附近可见个别雏形溃疡, 病程长的可见钮扣状溃疡;肺多不肿大, 有出血斑点;心脏浆膜和粘膜多有出血斑点;胃浆膜多有出血点, 胃底部黏膜多有充血或出血斑点或溃疡点;胆囊肿大, 胆汁浓稠。

4 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的免疫与用药情况, 初步判断该病是病毒性疾病, 再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 结合病猪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等综合分析, 现场初步诊断为非典型猪瘟。采取脾、淋巴结、流产胎儿等病料进行RT-PCR猪瘟诊断试验, 得以确诊。

5 发生原因

5.1 免疫混乱, 免疫程序不科学

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 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猪场不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常规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 免疫效果不理想, 多种疫苗混合接种免疫, 疫苗间相互干扰, 导致抗原抗体发生中和, 保护抗体水平低下, 致使猪只发病。

5.2 母源抗体的干扰

感染猪瘟的带毒母猪, 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 母猪所产的后代出现木乃伊胎、死胎、弱仔, 其所产的仔猪不但长期带毒易产生免疫耐受, 而且遇到应激易发病。

如果没有给母猪做过猪瘟疫苗 (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 免疫, 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就出现无名高热、便秘、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及后期下痢的非典型猪瘟变化。

5.3 免疫抑制性疾病

1) 当被免疫猪患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时, 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猪的免疫力下降, 致使机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 即使接种了猪瘟疫苗, 猪瘟的抗体不能达到需要的水平, 难以起到完全保护作用, 易发生非典型猪瘟。

2) 免疫期间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如地塞米松和一些抗菌药物, 可导致免疫抑制;在免疫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消毒药物会影响免疫效果, 所以在免疫前后2~3 d最好不要使用药物, 可投喂电解质, 维生素, 以减少应激增强免疫效果。

5.4 疫苗质量不合格

1) 疫苗保存和运输不当。绝大多数的疫苗必须在低温下保存运输, 如猪瘟疫苗应在-15℃条件下保存运输, 并严禁反复冻融。但基层经销售商大多用冰柜0℃保存, 反复冻融现象极其普遍, 疫苗的质量和效价也随之下降。

2) 疫苗稀释液不合格。稀释的比例不当或使用过期的稀释液, 不按疫苗的有效时间来注射, 导致免疫失败。

5.5 免疫技术不规范

1) 器械消毒不严。当注射器消毒不严遇到猪瘟潜伏期的猪只, 不但使注射器和针头带毒, 而且会造成整瓶稀释液或疫苗污染而使猪只带毒感染。

2) 免疫接种剂量不足。要选择合适的针头注射, 如果针头短而粗, 针孔大而浅的话, 疫苗注射在皮下脂肪层中, 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吸收, 同时造成疫苗从针孔中向外流出, 减少有效疫苗剂量, 进入机体的抗原量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3) 消毒药品使用不当。注射疫苗时, 只用碘酊做局部消毒而不用酒精脱碘, 或碘酊使用过多、碘酊未干就急于注射疫苗, 使碘酊接触疫苗, 造成疫苗失活, 效价降低, 失去免疫效力。

5.6 饲养管理不规范

1) 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 接种猪瘟疫苗后14 d才能产生免疫应答, 而在这段时间之内机体抗体没有产生或抗体效价较低, 如果此时猪场病毒污染严重, 对发病猪或病死猪处理不当, 暴露在强毒包围的环境中, 感染率极高;作为群体免疫应答的生物, 即使是频繁接种猪瘟疫苗, 免疫也不可能产生100%保护率, 因为群体中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存在差异, 当强毒感染猪群后, 少数免疫不确实的个体就可能出现非典型猪瘟。

2) 营养不足。猪是通过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当营养物质缺乏时, 由于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影响抗体的产生和吞噬细胞的功能, 容易导致发病。通过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水平, 提高饲料的质量, 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 每天供给猪足够的饮水, 以提高猪群对其它病原体的抵抗力, 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猪体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和锌、铁、硒等微量元素, 或接种时患有某种疾病, 均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可使猪只发病。

3) 饲料发霉变质。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 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或坏死, 淋巴结出血水肿, 严重破坏机体免疫器官, 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

4) 消毒防疫意识淡薄, 防疫措施形同虚设。控制猪瘟的流行, 预防接种固然是主要途径, 但也不能忽视综合性防治措施。农村养殖户普遍缺乏相关知识, 往往不对发病猪进行隔离封锁;有的将病死猪随意抛弃, 污染环境, 加快了病原的传播;还有的发病猪死后, 对周围环境和猪圈不进行消毒处理就引进新购入的猪, 结果把病毒传染给新购入的猪, 产生恶性循环。

5) 应激的发生。在仔猪断奶的时候换料和改变饲养环境, 使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应避免不必要的转群调栏, 改变饲料要逐渐进行。

6) 不实行自繁自养。从外地购进的仔猪, 由于未能了解此猪种健康的背景, 补种疫苗带有盲目性, 有可能造成该接种的时候不接种, 没必要的时候重复接种, 人为的减少或延长免疫间隔时间, 如果此时仔猪不幸感染猪瘟病毒, 就会表现出非典型猪瘟。

由于非典型猪瘟没有典型猪瘟的典型性, 所以要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方面来诊断, 否则会造成误诊,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引起猪只发生非典型猪瘟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混乱、免疫抑制性疾病、母源抗体的干扰及饲养管理, 所以应综合防制非典型猪瘟。对非典型猪瘟的发生和存在应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 因它是由于机体免疫方面的问题及环境卫生引起的, 所以, 要有效的控制非典型猪瘟, 一定要理清思路, 提高对健康养殖的认识, 改善养殖环境, 优化养殖模式, 加强饲养管理, 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方案, 尽量排除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夏, 陈义强, 覃芳芸, 等.广西规模猪场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 2006, 37 (2) :200-202.

[2]张家峥, 刘小燕, 牛桂玲, 等.对猪瘟防治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今日养猪业, 2005, 39 (2) :20-22.

[3]黎霞, 吴健敏, 吴文采.广西某市免疫猪瘟疫苗后出现猪群发病死亡的情况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 2006, 22 (5) :202-203, 232.

[4]史旭升, 王玉兰, 陈斌.非典型猪瘟是猪夏季高热病的重要疫病之一[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 (1) :109.

[5]蔡葵蒸, 张明林, 靳国琴, 等.猪瘟流行地区仔猪免疫程序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 2002, 32 (4) :23-24.

[6]谭海, 陈忠, 王刚.规模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诊断及综合防制[J].动物医学进展, 2003 (5) :15-16.

非典型猪瘟的诊治报告 第6篇

关键词:非典型猪瘟,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

猪瘟 (Hog cholera, classical swine fever) 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 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症状的病程。由于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存在很大差异, 凭临床经验已经难以作出确诊, 给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 延误病情, 对养猪业造成极大影响。

2013年3月, 鞍山某猪场个别仔猪出现发病症状, 经实验室病原学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确诊为非典型猪瘟, 及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临床治疗, 使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试验设计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存栏200头育肥猪, 在2013年2月份个别仔猪发病, 3月份后舍内仔猪陆续发病, 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仔猪。共发病48头, 发病率为24%;死亡6头, 死亡率为3%。

2 临床症状

猪群发病突然, 体温40℃以上, 长期稽留, 食欲废绝, 体况较差, 精神沉郁, 似流感症状, 呼吸急促, 呼吸极度困难, 咳嗽, 呈现肺炎症状, 注射消炎解热药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不久复发, 反复几个回合后死亡。仔猪出生时状态正常, 出生9天后发病, 高热, 腹泻, 停食, 耳、颈、腹下、四肢末梢有淤血和发疹, 尾部坏死, 猪生长速度缓慢, 多数成僵猪表现。个别母猪有流产和死胎现象, 体温40℃左右, 皮肤发白, 少食, 粪便干燥, 眼结膜充血, 流泪, 并流浆性鼻汁, 尿液黄色, 四肢关节肿大跛行, 行走困难或卧地不起, 触诊局部有波动感。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变集中在心、肺和肠道, 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扁桃体、淋巴结水肿, 充血, 无大理石样外观, 肺基本正常, 有少许出血点, 肝、脾稍肿大, 肾肿大、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有的表面不平整。淋巴结肿大呈暗褐色, 尤其是腹股沟的淋巴结。

4 实验室检验

采取发病猪病料7份 (4头存活, 3头死亡) 和发病猪血清20份进行实验室检验。

4.1 实验室血清学检验

对2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 采用ELISA方法, 15份血清样品抗体检测为阳性, 5份血清样品抗体检测为阴性。

4.2 实验室病原学检验

将7份病死猪的肝、脾、肺、肾、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猪瘟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检验。结果在5头病猪的脏器组织病料中检出猪瘟病毒阳性。

5 诊断结果

根据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结果诊断, 该疫病最后确诊为非典型猪瘟。此次发病48头, 发病率为24%;死亡6头, 死亡率为3%。由于实验室诊断及时准确, 并及时对此次疫病进行对症防治和治疗, 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6 综合防治

6.1 预防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猪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考虑猪瘟在本地流行情况及规律、年龄、母源抗体和饲养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参考依据, 制定适合自身猪场的免疫程序。注射时要做到一猪一针并更换吸头, 做到不漏注。焚烧病死猪后深埋, 隔离可疑病猪, 污染的猪舍和用具等每天用氢氧化钠消毒1次。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 既要保温防寒, 又要通风透气, 降低饲养密度, 提高猪群抵抗力, 饮水饲料要充分煮沸消毒, 猪舍要经常打扫、消毒, 禁止闲杂人员和其他动物进入猪舍。

6.2 治疗

非典型新城疫诊治一例 第7篇

1 病例介绍

2008年11月16日, 泰安宁阳县的一养殖户来山东农业大学兽医院給鸡就诊, 饲养蛋鸡4 000只, 日龄200 d, 40 d前饮了IV系新城疫疫苗, 3 d以前鸡群出现精神差, 采食下降, 产蛋率下降, 软壳蛋畸形蛋增多, 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粪便比以前稀, 颜色未见异常, 尚未出现鸡的死亡。

2 剖检症状

病鸡见于粘膜卡他性炎症, 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 并不严重, 腺胃肿大比较明显, 内含有气体和粘液, 腺胃乳头及交界处均未见出血, 十二指肠后段淋巴滤泡肿涨, 卵泡充血, 输卵管卡他性炎。其他器官未出现病变。

3 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依据为腺胃肿大明显, 内含气体和粘液, 淋巴滤泡肿大 (示病症状) , 还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排稀便。另外不排除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 以新城疫为主。出现的非典型鸡新城疫症状是免疫效果与病毒毒力抗争的结果。

4 治疗原则

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 关键靠预防免疫, 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出现病毒性疾病之后也要用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IV系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 组织抗原性也好, 点眼滴鼻产生抗体快 (靠近哈德氏腺) 。为防止疫苗刺激粘膜, 使抵抗力降低, 诱发喉炎等呼吸道病, 可提前用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另外, 除禽流感用金刚烷胺效果较好外, 对病毒病特别是慢性非典型的, 中药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5 防治措施

用IV系苗点眼或滴鼻或立即IV系苗饮水 (加脱脂牛奶效果更好) , 并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广谱抗生素等。

除用IV系外, 可以紧急接种I系, 剂量增加1~3倍, 接种后3~4 d产生免疫力, 7~10 d后病情得以消除。同时注意加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 第8篇

猪瘟 (Fever) 又名猪霍乱 (HogCholera, HC) , 它是由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 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 引起全身广泛性小点出血, 脾梗死。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为猪主要传染病之一, 并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

本病根据其临床症状, 可划分为典型性猪瘟和非典型性猪瘟。目前, 由于CSFV毒力强弱不一, 免疫程序不合理, 疫苗剂量不够等因素致使近年来猪瘟流行发生了变化, 典型性猪瘟趋少, 而非典型性猪瘟逐渐增多, 以散发性流行。主要表现为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型 (即临床上不表现症状, 但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 长期带毒排毒, 成为猪瘟病毒持续性散播源头, 母猪的潜伏感染危害更为严重) ;垂直感染或胎盘感染型 (即临床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 ;免疫耐受或免疫力低下型 (对疫苗免疫应答差, 甚至多次免疫但抗体水平仍达不到期望的保护水平) 。以哺乳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病, 母猪表现繁殖障碍, 本病常与其他疾病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等并发或继发。

由于非典型性猪瘟的临床症状及其病理变化不及典型性猪瘟病例明显, 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缺乏传统典型猪瘟所特有的示病指征, 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并成为猪瘟发病的主要类型。给猪瘟的诊断尤其现场诊断带来困惑, 因误诊或防控措施延误而造成养猪业较大经济损失。寻求有效的猪瘟控制措施成了当前兽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 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主要以实验室诊断为主, 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个方面。本文就以发生在我省的一起非典型性猪瘟病例的诊断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011年5月20日, 某猪场某栋猪舍内2头断奶仔猪突然食欲减退, 身体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顿;一段时间后以上症状有所减轻, 发病仔猪腹部下方、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体温略有升高, 两眼或单眼结膜炎, 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 没有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而后仔猪原先出现红疹区的部位大面积起皮, 鼻端有溃烂现象, 四肢皮肤发绀, 耳朵、尾巴发生干性坏疽, 体温先是略有升高, 而后正常。观察种猪场内的母猪则无明显临床症状。

2 剖检变化

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 仅见下颌淋巴结、腮下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周边都有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针尖大小出血点, 切面呈大理石样。扁桃体肿胀;肺脏、脾脏、胰脏、心房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肾脏苍白, 也有针头大小出血点;胆汁为黄色, 呈糊状;小肠及其浆膜上有充血、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培养

采集病死仔猪心、脾、肺、肾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上, 未分离出致病菌。

3.2 夹心ELISA诊断

3.2.1 器材

酶标仪、单道微量移液器

3.2.2 材料

猪瘟病毒抗原血清检测试剂盒6份母猪血清和6份仔猪血清

3.2.3 试剂的准备

从2~8℃的冷藏室中取出试剂盒, 恢复至室温 (18~25℃) 。将试剂轻轻涡旋混合均匀。将浓缩的洗涤液确保结晶的盐溶解后, 用去离子水10倍稀释后备用。

3.2.4 操作步骤

(1) 取出微量反应板, 1、2两孔作为阳性对照孔, 3、4两孔作为阴性对照孔, 其余作为检测孔, 每孔一个样本。在每孔中加入50μL检测抗体, 然后在1、2孔中加50μL阳性对照, 3、4孔中加50μL阴性对照, 其余每孔中加50μL待检血清。用封条封闭微量反应板, 放于37℃条件下孵育2h。

(2) 甩掉反应板孔中的液体, 用洗涤液洗板5次, 每孔300μL每次静置3min后倒掉, 最后一次在干净吸水纸上拍干。

(3) 每孔加10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标记的抗猪瘟病毒的酶标抗体, 用封条封闭反应板, 室温下孵育30min。

(4) 洗涤3次, 方法同 (2) 。切记最后一次在干净吸水纸上拍干。

(5) 每孔中加100μL底物溶液, 混匀, 避光室温条件下放置10min。

(6) 每孔中加100μL终止液终止反应 (顺序同步骤 (5) ) 。

(7) 用酶标仪测量OD值。

3.2.5 被检样品OD值的计算公式

S-N=样品A450-NCXA450

3.2.6 判断标准

S-N>0.300为阳性, S-N0.100为阴性, 0.100

3.2.7 结果

由以上结果得出所检测病猪的血液样品均为阳性, 即其血液中猪瘟抗原阳性。

4 实验结论

根据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的综合分析, 确诊送检病猪患有非典型性猪瘟。

5 分析讨论

C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传染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病程变长的非典型性猪瘟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生形式, 持续感染普遍存在, 疫苗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 给本病的防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一般认为是猪感染了CSFV变异毒株后发生非典型性猪瘟, 这种变异毒株是在免疫压力下出现的毒力变异毒株。

5.1 病因

猪瘟病毒只有毒力强弱之分。当CSFV低毒株感染妊娠母猪时, 起初常不被发觉, 但病毒可侵袭子宫中的胎儿, 分娩时排出大量CSFV。这种先天性感染的仔猪虽出生时正常, 保持健康, 几个月后会发病, 并且在此期间可作为病毒散布的持续感染来源而很难被辨认出来。该送检病猪中的仔猪发病极有可能是经过垂直感染而引起的。另外, 通过询问养殖场场主得知, 其免疫程序设计不合理, 从而导致了疫苗免疫合格率不高。场主于仔猪20日龄以后才开始接种猪瘟疫苗, 而母猪乳中的母源抗体在产后15d已开始下降, 期间出现一个猪瘟免疫空白期, 这对一个如果被CSFV污染的猪场来说是很危险的。极有可能引起猪瘟的发生。

注:实验有效性判定。阴性对照OD值0.02<0.5;阳性对照OD值-阴性对照OD值>0.5故该试验有效。

5.2实验室诊断

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免疫状况不同, 同一猪瘟毒株会引起不同结果。有些猪会感染死亡, 而另一些猪却呈现隐性感染, 免疫抑制, 向体外排毒, 传染其它猪,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隐性及非典型猪瘟的诊断十分重要。经对本次非典型猪瘟确诊病例分析表明, 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示病意义的典型眼观病变较少出现。对非典型猪瘟病例, 传统的猪瘟临床诊断方法已不适用于当前猪瘟的发病新特点, 因此必须进行实验室快速确诊。ELISA是用96孔微孔反应板, 采用特异性抗体, 可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猪瘟病毒, 可应用于大批量的抗原检测, 适用于规模化猪场对猪瘟野毒的监测。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夹心ELISA来诊断。夹心ELISA诊断结果均为阳性, 可能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该猪场确实患有严重的猪瘟病毒感染。 (2) 由于样本是场主送来的, 且样本数量较少, 所以, 尽管本实验的猪瘟阳性率很高, 但是并不能代表该猪场的猪瘟阳性率也一定这么高。

5.3 防治措施

若猪场有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种猪存在, 可能会引发种猪的免疫耐受, 导致免疫失败, 仔猪先天带毒, 时刻都有猪瘟发生的危险。因此及时的发现隐性猪瘟及非典型性猪瘟对该病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防治本病需坚持“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加强饲养管理, 健全防疫卫生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预防措施, 定期消毒。对该猪场的种猪应全部做猪瘟抗体和抗原的检测。测定抗体水平为本场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的依据, 而测定抗原才可以发现病原, 确定隐性带毒猪, 及时淘汰隐性带毒猪。通过检疫和淘汰逐步净化该猪场的猪瘟。

参考文献

[1]常艳燕, 等.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J].甘肃畜牧兽医, 2008, 38 (2) :26-29.

[2]刘金彪, 等.一例慢性猪瘟并发副伤寒病例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动物检疫, 2009, 26 (12) :52-53.

[3]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第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201-206.

[4]谢文青, 等.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J].养殖与饲料, 2009, (7) :49-50.

[5]石军, 等.非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防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1) :88-91.

[6]杨小燕, 等.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 2006, 42 (6) :29-30.

[7]周绪斌, 等.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与综合防制实践[J].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会刊, 2006, 3:254-257.

[8]刘有昌, 等.监测及淘汰带毒种猪在猪瘟防制中的重要意义[J].养猪, 2005, (5) :33-34.

[9]亢文华, 等.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和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 2005, 32 (11) :58-59

[10]龙梓黔, 龙子权.猪瘟的临床诊断及防制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08, (7) :119-119.

非典型跳槽 第9篇

1973.3.23/95公斤/1.93米/主教练/密尔沃基雄鹿

去年夏天,篮网任命了刚退役且毫无执教经验的贾森·基德为球队主教练,一年后,他们再度令世人震惊:基德要求获得比球队总经理比利·金更大的权力,包括监管篮网的篮球运营部,但遭到了球队的拒绝,于是基德决意离开篮网。篮网方面认为,基德仅担任了一年的主教练,还不足以胜任他要求的那种职位,球队允许基德接受其他球队的面试。

在此之后,雄鹿与篮网取得联系,获得了与基德接触的许可。雄鹿新老板马克·拉斯里和韦斯利·艾登斯都是基德的好朋友,他们准备给基德提供总教练职位。

6月30日,雄鹿和篮网最终达成协议,基德将担任雄鹿主教练,作为对篮网的补偿,雄鹿将送出2015年和2019年的次轮选秀权。随后,雄鹿宣布解雇了前主帅拉里·德鲁。

基德的这次跳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关于他跳槽的原因,有人说,基德很有野心,想成为道格·里弗斯和格雷格·波波维奇那样的角色。也有人觉得,今年史蒂夫·科尔和德里克·费舍尔被高薪聘请担任主教练让基德心生嫉妒。

回顾基德的职业生涯,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向球队管理层发难。早在2004年,基德当时还作为球员在篮网效力,他就曾多次发难,最后迫使时任篮网主帅的拜伦·斯科特下课。

不管怎样,基德的这次逼宫事件可能会导致他在新赛季成为教练圈的众矢之的,毕竟没谁愿意像拉里·德鲁那样无端遭到解雇。基德想拥有更大的职权或许无可厚非,但他选择的方式显然有些操之过急了,他执教篮网才刚刚一年,而且执教成绩(44胜38负)就篮网的豪华阵容而言也算不上理想。要知道里弗斯在成为快船的篮球运营总裁前,已经在魔术、凯尔特人和快船执教十余年,更不消说波波维奇带领马刺这么多年取得的卓越成绩。

所以,基德这次的逼宫事件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正常。正如教练协会主席、小牛主教练里克·卡莱尔所言,“这是流动性和激烈商业竞争的副产品,我们认为这个交易非常反常,短期之内不会再发生。”

谈到这次事件,基德本人表示,“我承认,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你犯了错,这个错误就会永远跟随你。” ——欧跃

落马者败于“非典型性” 第10篇

“许多相关工作的推进计划是市府年初就已决定好的, 申报试点是后来的事, 所以有些工作还会按部就班, 而有些工作根据国家政策情况可能会稍缓。”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表示。

重庆:2010年3月18日, 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和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签订《局市工作会商议定书》。黄奇帆市长表示, 将以广电网络为中心推动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 支持重庆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的试点以及高清电视、网络电视台建设等内容。

“不入选不具决定性影响”

重庆是此次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申报中“意外落马”的一大热门城市, 前述其工作人员经历了此次申报过程, 尽管其间十分紧张, 也抱有一定期待, 但最终的结果也并未使这些工作人员感到太大落差。

就申报而言, 其目的不外乎争取国家对当地相关政策、产业、资金的支持, 不过以重庆来看, 这座城市目前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等多领域在西部的高地, 并不缺乏各方面的大力度支持。

对于同样遭遇“意外”的另一热门城市天津, 以及前期同样较受追捧的成都、广州等地区而言, 情况或许是类似的。

这些城市的政府都对三网融合有着不同程度的热情和规划, 本身即愿意在此方面投入, 即使未成为试点城市, 该做的还将延续下去。这些基础条件也是使得它们在前期成为热点的原因。

天津:2010年政府信息化主要措施的第二条即是“积极稳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事实上对于在申报之列的大多数城市而言, 即使不入选对他们几乎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国家也很清楚这一点。”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政策领域刘姓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争取是为了更多获益, 而不是说争取不到就将阻碍其发展。”

特殊性的缺失

落马或入选, 不是因为基础问题, 这已是业界公认显而易见的事实。

“多个地方虽说都有一定网络基础, 但其实好不到哪去, 也差不到哪去。而业务方面, 目前许多地方的用户数实际上也都很有水分。”前述广科院刘姓研究员表示。

不可否认, 此次试点申报, 各地政府及当地产业力量在其中成为了关键性的推动因素, 不过工信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重庆等地的落马也与其在所属城市层次中不具特殊性和典型性密切相关。

“比如在直辖市群体中, 北京的政治性, 上海的经济性、需求和全球形象, 自然盖过重庆和天津;而后两者的产业集群、城市规模、消费能力、市场竞争程度等情况, 前者也类似, 试点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和代表后者。”该工信部人士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

除了多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城市, 山西忻州曾被誉为“样板”与这些城市一同出现并获得较高呼声, 最后也一同落马。

“忻州的问题很简单, 只做网络和用户绝对不够, 当地没有强势产业的推动是不行的。对于国家来说, 如果将前期宝贵的名额和投入放入这一地方, 无法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也无法为后期全国大范围三网融合提供厚实的产业支撑。”前述广科院刘姓研究员一针见血地指出。

备战下轮

正如重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人员所说, 在三网融合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重庆的相关工作还在继续。

“毕竟这只是试点, 而且也只是首批, 不能代表什么, 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重庆而言, 他们将继续准备好自己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包括基础网络准备、一些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关键性软件的开发、业务开发、市场前期培育等等。

“长期的平稳发展更重要。”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对这件事平稳了心态。

而在许多人士看来, 首批试点之后, 三网融合的脚步应该适当加快。

非典型英语范文

非典型英语范文(精选10篇)非典型英语 第1篇关键词:典型英语,非典型英语,中动结构英语中中动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家族相似或原型特征,而其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