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腹主动脉瘤手术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腹主动脉瘤手术(精选10篇)

腹主动脉瘤手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手术重症监护病人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 (1) 经CTA扫描、DSA血管造影检查确诊, 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均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2) 均为择期手术病人, 行腔内隔绝术治疗; (3) 均自愿参与研究; (4) 无沟通、认知能力障碍; (5) 无精神病、中枢神经疾病; (6) 听力正常,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7) 术后意识清楚, 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12分~15分。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 (2) 术后死亡或昏迷者; (3) 合并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者; (4) 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者; (5) 肝肾功能不全者; (6) 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观察组30例, 男16例, 女14 例;年龄55岁~77 岁 (67.5岁±10.5岁) ;腹中动脉瘤直径5.4cm~8.3cm (5.4cm±2.1cm) ;伴有糖尿病3例, 高血压12例, 心脏病5例, 高血脂2例。另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腹主动脉瘤手术重症监护病人设为对照组, 男13例, 女17例;年龄52岁~76岁 (66.7岁±11.2岁) ;腹中动脉瘤直径5.0cm~8.2cm (5.2cm±2.0cm) ;伴有糖尿病3例, 高血压11例, 心脏病6例, 高血脂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由股动脉入路将覆膜支架置于合适位置后释放, 扩张, 使之与动脉壁充分贴紧, 防止内漏。术后送入重症监护室 (ICU) 监护,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1 并发症的细节护理 (1) 心脑血管疾病:术后应严密监测, 维持血压稳定, 通过微量注射泵给予盐酸乌拉地尔等控制血压小于140/90mmHg (1mmHg=0.133kPa) , 并发糖尿病者控制在130/80 mmHg, 防止血压偏高和心力衰竭。病人术后吸痰、拔除气管前后容易躁动, 可采用丙泊酚等镇静药物。 (2) 出血:准确、及时地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 保证血药浓度。密切观察股动脉伤口情况, 有无皮肤、牙龈黏膜出血[2]。尤其注意股动脉切开处是否有渗血或血肿形成。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 (3) 动脉血栓:密切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 双侧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若出现麻木、疼痛、皮温下降, 考虑为动脉栓塞, 立即处理。 (4) 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被动、发热, 提前告知病人, 消除忧虑。症状轻微无需处理, 症状严重者给予对症处理。 (5) 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多翻身、叩背, 可采用机械振动排痰, 给予雾化吸入, 每天2次。做好口腔护理, 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口腔, 每天3次。 (6) 肾功能:术后24h密切观察病人的尿液的颜色、量, 保持尿量>25 mL/h;抽血了解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 控制血压, 防止肾动脉痉挛。 (7) 内漏:术后检查病人的腹部体征, 观察腹部包块的大小、血压变化和有无腹痛、腹胀等出现。

1.2.1.2 ICU环境的细节护理病人清醒后介绍ICU内的环境, 包括相关的仪器设备和管道的作用。控制ICU内的噪声, 将呼吸机和监护治疗仪器的声音调至适合大小。把需要进行的护理操作集中在一起, 避免打扰病人的睡眠。在ICU病房内播放较为平缓、柔和的音乐, 如《寂静山林》《仙境》《春野》等以起到安神、宁志的效果[3]。病人与病人之间采用布帘隔开, 避免相互影响。

1.2.1.3 护患沟通的细节护理 (1) 强化护患沟通:主动与病人交流, 告知病人手术成功。通过表情、手势、眼神、抚触等非语言沟通手段, 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对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等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病人, 可采用画册、卡片、写字板等与病人交流, 指导病人采用睁眼、闭眼或者口型、唇语等方式传达需求[4]。在进行各种操作护理前, 首先向病人操作的名称、目的、过程和可能会产生的不适, 尊重病人, 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将一些好的检查结果传递给病人, 告知其正在逐渐恢复, 减轻其心理负担。 (2) 社会支持:让病人的家属或亲近的朋友穿隔离衣与病人进行短暂交流, 给予心理激励和安慰, 帮助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 (3) 个性化的心理视频:通过iPad或手机等播放一些图、声、文于一体的视频, 视频的内容包括腹主动脉瘤的医学知识、腔内隔绝术的治疗优势、预后等, 同事关心、家人关爱、时事新闻以及成功案例分享等, 于每天完成治疗护理操作后播放, 时间10min~20min。

1.2.2 观察指标 (1)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征、内漏、动脉栓塞、肾功能受损、感染等。 (2) 沟通效率:按照护士与病人的沟通程度情况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况。病人可理解护理操作, 护士能够及时、正确了解病人的护理需要以及病痛, 在5min以内可完成沟通为有效沟通;护士不能理解病人的表达内容, 病人不理解护士的操作, 5 min内不能完成沟通为无效沟通。 (3) 焦虑程度:由病人的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以及配合程度进行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评分范围0分~10分, 0分为无焦虑, 10 分为非常焦虑、有自行拔管、拒绝配合治疗及护理等行为。1分~3分为轻度焦虑, 4分~7分为中度焦虑, 8分~10分为重度焦虑。 (4) 生理应激情况:记录病人侵入性操作前后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重点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要发病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腹主动脉无症状, 仅在体检偶然发现。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 随着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和人造血管移植技术的发展, 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疗方法。该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典型优点, 而且更适合于肥胖、高龄、体质差及有合并症的病人。腔内隔绝手术的护理重点不同于传统手术的护理, 其护理的重点应该主要放在覆膜支架植入后引起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上[5]。而且对于术后送入ICU监护的清醒病人, 大多心理负担较重, 一些甚至出现了ICU综合征, 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因此,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应该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心理护理。

3.2 细节护理减少了腹主动脉瘤手术重症监护病人的并发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腔内隔绝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细节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 符合现代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宗旨, 通过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 旨在提高护理质量[6]。王金萍等[7]的研究认为, 细节护理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病人术后出血、感染、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 对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病人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控制血压、加强肢体血液循环及出血倾向的观察、注重内漏的护理、预防肾衰竭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关键[8]。本研究在制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时, 以循证医学为指导, 从细微处入手, 对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采取防护措施, 使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护理方式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有据可循, 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 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有效避免了护理的盲目性,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3 细节护理缓解了腹主动脉瘤手术重症监护病人的焦虑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病人与护士的沟通效率, 缓解术后焦虑情绪和术后侵入性操作时的生理应激反应。有研究报道, ICU清醒病人的焦虑发生率可高达50%[9]。这种心理压力可侵入机体防线, 引发整个系统失调, 破坏机体防御系统, 影响病人的术后康复。故对腹主动脉瘤术后重症监护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中实施细节护理, 通过提高强化护患沟通、社会支持、个性化心理视频的制作, 缓解了病人的恐惧及焦虑情绪, 增强了机体对刺激的耐受能力[10], 促进机体适应性反应, 帮助病人建立了治疗的信心, 提高了治疗的顺应性。画册、卡片、写字板等应用, 提高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效率, 让病人知晓自身的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 减少了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综上所述, 细节护理能够减少腹主动脉瘤重症监护期间的并发症, 降低焦虑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延茹, 陈静, 李晓聪, 等.DSA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4) :35-36.

[2]张春艳.腹主动脉瘤围术期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5) :1423-1424.

[3]林燕虹, 罗秀娟, 黄少娅.音乐疗法和抚触对ICU清醒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9) :18-19.

[4]周红.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7) :23-24.

[5]刘双双, 罗艳丽.高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9) :70-72.

[6]郭惠丽, 岳宏, 杨晋仙.细节护理服务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2A) :360-361.

[7]王金萍, 王欣, 张耀红.做好细节护理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5) :39-40.

[8]范锦兰, 彭静君, 梁佩.临床护理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广东医学, 2012, 33 (1) :146-148.

[9]陈媛媛, 沈锐, 陈静, 等.耳穴贴压对ICU患者紧急抢救时邻床清醒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3, 12 (11) :42-45.

腹主动脉瘤需要处理吗 第2篇

云南 陆先生

陆先生: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直径超过3厘米,或超过正常直径的1.5倍,就像轮胎鼓了个“包”,可以说,它是人体的“不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但不可能自愈。在初期没什么特别的症状,人们往往会摸到自己肚子有肿块,并且有一跳一跳的搏动感。当有肚子痛、腹胀的感觉时,预示着有可能破裂出血。如果疼痛不断加重,就是动脉瘤即将破裂的先兆,一旦破裂,疼痛感会遍布腰腹部,导致休克,随时可能要命。瘤体直径越大,破裂风险越大。综合这两点,不管有没有症状,当瘤体直径大于3厘米,就要看医生;大于4厘米时要及早处理。当腹主动脉瘤变大的速度每年超过1厘米,破裂出血的风险更大。

腹主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像恶性肿瘤一样转移,但是,引起腹主动脉瘤的原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可能会遍布全身血管,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也会形成新的动脉瘤,这不是动脉瘤转移,而是动脉瘤多发,所以不能小觑。

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 曾国军

半月板损伤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前不久,我在打羽毛球时不慎扭伤,当时没在意,现在感觉不舒服、酸痛,经检查发现是半月板损伤,由于工作太忙一直疏于治疗。请问会有什么后果啊?

江西 刘先生

刘先生: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上面连着大腿骨(股骨),下面连着小腿骨(胫骨),前面是髌骨,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膝盖骨。因为关节经常活动,所以需要有“保护装置”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首先,大腿骨和小腿骨上各带了个“帽子”,也就是关节软骨,即股骨髁软骨和胫骨平台软骨;同时,两根骨中间,还有一个 “垫片”,就是我们常说的半月板。

如果把关节看作一个轴承,半月板就像轴承中的珠子,用于减少轴承的摩擦。可是,一旦轴承中的珠子碎裂了,就不能发挥减少摩擦的作用了,反而像是轴承中卡了石头一样,不断卡住关节,磨损关节软骨,最后形成骨关节炎。简单说,就是正常的半月板对关节起保护作用,而损伤后的半月板会有破坏作用。早期半月板出现撕裂时只是一个裂缝,此时只需在关节镜下做半月板成型手术,将半月板损坏的部分切掉,正常的部分保留,就可以继续发挥保护关节的作用。即便关节已经开始退变,手术解决了半月板的损伤,也能延缓退变的进程,不让骨关节炎快速发展到晚期。

我们曾治疗过一名内侧半月板Ⅲ度撕裂的马拉松爱好者,手术后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半年左右她就又回到了赛场。然而,很多患者在半月板早期损伤时没有进行处理,等到一段时间后,半月板边缘会逐渐发生退变,大腿骨上的软骨出现纤维化。如果这时仍然没有处理,再过一段时间,半月板就会向外移位,大腿骨上的软骨有的位置就会被“磨破”(出现局部剥脱)。如果还不处理,小腿骨上的软骨也会出现剥脱。发展到最后,半月板在关节镜下看就像一团棉花,对关节没有任何保护作用,软骨也会完全剥脱,这时离做关节置换术就不远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主任医师 孙铁铮

没有疼痛感的腱鞘囊肿需要处理吗

我手腕上长了包块,但没有疼痛感,医生说是腱鞘囊肿,需要处理吗?会不会自愈?

四川 范先生

范先生:

得了腱鞘囊肿后,手腕上会鼓一个包,这个包很光滑,而且不疼。最开始看到鼓包时,很多人以为是得了肿瘤。事实上,腱鞘囊肿并不是真正的肿瘤。为了确诊腱鞘囊肿,并与其他一些真正的肿瘤相区别,建议做B超检查。如果在B超中看到包块内有液体,基本可以确诊为腱鞘囊肿。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下囊肿形成的原因。正常的关节里都有滑液,这些滑液被包裹在一个完整的关节囊内。有些人天生关节囊就比较薄弱,或者关节囊受损后形成一个薄弱的地方。当关节活动时,关节囊中的滑液就会从薄弱的地方鼓起来。这有点像吹气球,如果气球有一个地方比较薄,吹气时薄的地方就会鼓起一个包。由于腱鞘囊肿内包裹的是液体,而肿瘤不是,所以通过B超能够很好地区分开。

得了腱鞘囊肿后,如果不疼也不痒,而且包块凸起不是太明显,这时不用处理,定期观察即可。因为很多腱鞘囊肿能够被身体慢慢吸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也能治疗腱鞘囊肿,例如医生将囊肿挤破;或者用一本很厚的书将囊肿打碎;甚至用针头抽吸囊肿中的液体。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方法均可行,但需要医生操作,患者最好不要自行处理。而且这些方法复发率会比较高,大约在50%以上。

确诊为腱鞘囊肿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做手术:

第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囊肿不但没有被吸收变小,反而越长越大,甚至感觉囊肿要破了,这时建议手术;第二,腱鞘囊肿开始出现疼痛感。有的人稍微用手撑桌子就会感到明显的疼痛,严重时生活、工作都受到影响,此时,建议手术治疗。

患腱鞘囊肿的多数是年轻女性,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所以很多女孩害怕手术会在手上留疤。如果使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腱鞘囊肿,确实需要切一个相对较大的切口。但近年来,腕关节镜逐渐开始使用,它是一个微创手术,只需在手腕上切两个直径约为0.5厘米的切口,就可以将关节内的腱鞘囊肿切除。腕关节镜的手术效果与传统的手术效果差不多,但留下的疤痕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两种手术的复发率也差不多,都在20%左右。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波

腹主动脉瘤手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6月收治的3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 其中女10例, 男21例;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6岁;均经CT或MR检查确诊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至髂总动脉起始部, 瘤腔的最大直径4~8cm。13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20年, 血压波动范围为160~210/90~105mm Hg, 均需服降压药物治疗。8例有吸烟史3~15年, 2例合并冠心病病史, 1例有外伤史。

1.2 方法

31例患者常规术前准备, 经静脉全麻, 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左侧肱动脉, 置入5F血管鞘, 行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造影术后, 由外科医生分离双侧股动脉后, 介入专科医生从右股动脉送入“人”字型支架的主体部分, 再从左股动脉送入其左肢体部分, 行球囊扩张, 造影复查支架置入成功后逐层缝合血管和皮肤, 术毕。

1.3 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

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适应手术的条件, 存在的危险因素。术后护理干预是预防引起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发生, 如防止血压波动、避免腹压增高、稳定情绪等。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或腰部的疼痛程度, 因剧烈疼痛是动脉瘤破裂前征象, 监测下肢循环情况, 如肢端的皮温、颜色、血运等。针对个体化差异, 加强对症护理。

2 结果

本组3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均获得满意效果, 平均住院天数为l3d, 无发生瘤体破裂、出血、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 术后复查CT检查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置入支架未见移位, 管腔通畅无内漏。

3 讨论

3.1 准确评估病情, 控制高血压, 避免高危并发症的发生

植入术前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很重要, 如临床症状、体征等, 脐部周围或上中腹部是否有膨胀性搏动的包块、压痛、血管杂音、高血压等。关注患者的超声和CT等相关检查结果, 以判断适应症和禁忌症。本组有13例患者, 经评估后发现血压波动在160~210/90~105mm Hg的范围。如何控制高血压及血压波动范围, 是护理的重点。临床认为, 术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 保持大便通畅, 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 让遵照医嘱行为达到100%的有效护理措施。术后严密检测血压, 血压高的患者每15min测量1次, 应控制收缩压在130~140mm Hg (1mm Hg=0.133k Pa) , 稳定后每2小时测量血压1次。个体化地做好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利于控制血压。

3.2 重视疼痛程度, 备预案防动脉瘤发生破裂

腹主动脉瘤最大的危险是发生破裂, 导致患者病死率高达70%[3]。腹压增高是引起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之一, 脐部周围及中上腹部疼痛是破裂前的常见症状, 动脉瘤侵犯腰椎时, 可有腰骶部疼痛, 若疼痛进行性加剧, 预示瘤体濒临破裂。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避免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预防感冒, 防止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等措施要逐一落实, 及时发现患者的突发腹痛和腰背痛并及时处理是防止破裂的关键, 本组案例未发生动脉瘤破裂。

3.3 预防术后出血, 观察肢体血液循环

手术的创伤及使用抗凝药物等, 可引起术后出血。因此, 术后需平卧24~48h。观察患者的伤口有无渗血、血肿、皮肤有无瘀斑、大小便颜色等。护理操作中, 动作要轻柔, 尽量使用留置针, 减少创伤性操作。关注患者检验血液凝血功能结果,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腹主动脉瘤常伴有附壁血栓。手术中可能会有栓子脱落, 导致下肢血管栓塞形成。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包括皮温、血运、静脉充盈情况, 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等情况。

3.4 术后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常见有血管支架内漏、血管支架管道移位、血管支架断裂[4]。术后要重视患者的主诉, 发现包块再次出现, 疑为有内漏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应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措施。患者出院的健康指导包括: (1) 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如打球、跑步等, 这样有利于血管内膜的生长。 (2) 定期复查, 按医嘱定时复查B超、CT或X线检查, 指导患者自我检查腹部是否有搏动性包块, 若有不适应随时来院就诊。 (3) 指导患者继续正确服用降压药, 并定期复查血压。

综上所述, 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已逐渐成为部分高危患者最佳选择。由于腹主动脉瘤容易受体内外环境影响造成破裂出血及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引起出血, 也可能出现血管支架内漏、血管支架管道移位、血管支架断裂等严重并发症, 无一不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 准确评估病情和疼痛程度, 备预案防动脉瘤发生破裂, 观察潜在并发症等, 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1月~6月收治的3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 采用经双侧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 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后的病情变化, 实施预防瘤体破裂的护理干预。结果 3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平均住院天数为l3d, 无发生瘤体破裂、出血、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 术后复查CT, 显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置入支架未见移位, 管腔通畅无内漏。结论 准确评估病情和疼痛程度, 备预案防动脉瘤发生破裂, 观察潜在并发症等, 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郭修海, 金辉.腹主动脉瘤的病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9, 15 (5) :725-728.

[2]吴巍巍.腹主动脉瘤:人体的定时炸弹[J].医药与保健, 2010 (04) :12-13.

[3]黄福华, 孙立忠.血管支架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 27 (3) :320-323.

微创治腹主动脉瘤,“保髂”很关键 第4篇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腹主动脉壁失去正常结构,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压力增大,使腹主动脉持续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尽管不是人们常说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腹主动脉瘤却像腹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在血压升高、咳嗽、情绪激动、外伤等刺激因素出现时,随时有可能破裂导致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据文献报道,瘤体直径为7厘米的腹主动脉瘤,未经治疗5年内瘤体破裂率高达90%。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治疗首选微创腔内修复

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见图)凭借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腔内修复术无需“开膛破肚”,只需在大腿根部采用细针穿刺股动脉,在导丝导管的配合下,将支架推送入腹主动脉瘤病变区,在X线透视下精准释放支架,将瘤体隔绝,从而避免高压血流继续冲击动脉瘤壁。

近半数腹主动脉瘤累及髂动脉

约43%的腹主动脉瘤累及单侧或双侧髂动脉,其形态复杂,腔内治疗棘手,术后易发生内漏、髂支闭塞、瘤体破裂等并发症。为防止内漏、保证支架隔绝效果,往往需要在腔内修复时,封闭一侧或双侧髂内动脉。

髂内动脉是盆腔的主要供血血管,其分支可与对侧髂内动脉,同侧腰动脉、股深动脉,以及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侧枝循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肠系膜下动脉和双侧腰动脉均被封闭,髂内动脉仅与对侧髂内动脉和同侧股深动脉相交通。若再封闭髂内动脉,容易导致侧枝循环不足,使相应组织器官缺血,进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臀肌间跛、臀部疼痛、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髂”修复技术多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髂内动脉的重要性已被逐渐认识,“保髂”成为业内共识。在腔内治疗技术不断革新的浪潮中,多种保留或重建髂内动脉的方法得以发展。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腔内技术和杂交技术,而腔内技术因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巨创而受到青睐,包括喇叭腿技术、三明治技术、髂动脉分支支架技术、翻山烟囱技术和三分叉主体支架技术等。

以上技术各有优缺点:喇叭腿技术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但只适用于形态相对简单的主髂动脉瘤;三明治技术受瘤体解剖因素影响较小,适用范围广,且无需定制支架,容易开展;髂动脉分支支架是最近研发的、专门应用于髂内动脉保护的髂动脉支架,适应证广泛,成功率高;翻山烟囱技术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数据报道;三分叉主体支架技术需要两枚以上主体支架,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目前已少用。

总之,髂内动脉对盆腔脏器及脊髓供血有重要意义,在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时需重视对髂内动脉的保护。

专家简介

张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仁济医院南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擅长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动脉瘤、脉管炎和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的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

腹主动脉瘤3例误诊分析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患者中年男性,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夜晚突发腰背部疼痛来院急诊就诊。查体:腹稍胀, 无压痛、反跳痛, 双肾区叩击痛阳性, 肠鸣音3~4次/min, 行腹部B超检查示左肾积水。诊断:左输尿管结石?予以对症处理, 次日腹痛加剧, 再次来院就诊后猝死急诊, 引发医疗纠纷, 事后尸检证明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 失血性休克死亡。

1.2 病例2

患者老年女性, 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d入院就诊。查体:腹稍胀,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弱。诊断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 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发现右下腹搏动性肿块大量出血, 死亡, 术中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 因误诊引发医疗纠纷。

1.3 病例3

患者老年男性, 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腹胀, 全腹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活跃。立位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 诊断急性肠梗阻收治入院, 予以胃肠减压对症输液治疗腹痛症状不见缓解, 行腹部CT检查诊断腹主动脉瘤转上级医院治疗。

2 讨论

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老年人, 自50岁后发病率逐渐上升, 据报道为 (3~117) /10万之间, 在过去的30年中, 其发病率上升了3倍。疼痛是腹主动脉瘤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约1/3患者表现出疼痛。一般认为疼痛是瘤壁的张力增加, 引起动脉外膜和后腹膜的牵引, 压迫临近的躯体神经所致, 但是具备腹痛和背痛, 腹部搏动性包块和低血压典型症状者仅占1/3[1]。常有30%因酷似其他急腹症, 如肾绞痛、阑尾炎或胃肠出血而被误诊。

病例1中患者可能由于腹主动脉瘤压迫或炎症性腹主动脉瘤侵犯输尿管出现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液, 并且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可出现腰背部胀痛、剧痛, 由于解剖学关系, 左侧输尿管最易受累。病例2中患者可能由于腹主动脉瘤发生位置为右髂动脉, 比邻阑尾区, 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3中患者可能由于腹主动脉瘤压迫肠道, 出现腹胀、恶心、呕吐, 排气、排便停止等肠梗阻症状而误诊。

3 经验教训

虽然造成腹主动脉瘤误诊由临床表现多变的客观因素存在, 但主要原因还是临床医师对此病不熟悉、经验不足。随着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不断增高, 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 然而部分医生把其当作少见病, 对突发腹痛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思维单一, 局限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肠梗阻等疾病从而造成误诊[2]。

临床工作中对那些根据临床表现不能确诊且年龄>5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急腹症患者来院就诊应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其他辅助检查非常重要[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探查动脉瘤准确性高, 可发现腹主动脉的管腔增粗, 清晰的显示其外形及附壁血栓等, 为目前优选的方法[4]。

参考文献

[1]阴大伟, 李小鹰.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诊治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 2007, 9 (6) :418-420.

[2]景在平, 冯睿, 冯翔.副主动脉瘤破裂的误诊误治[J].临床误诊误治, 2001, 14 (1) :1-4.

[3]田磊, 赵志春, 冯睿, 等.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诊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 2007, 15 (5) :296-298.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第6篇

1 腹主动脉动脉瘤的病因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腹主动脉壁弹力蛋白衰竭、压力负荷转嫁至胶原后, 使胶原成为主要抗张力成分, 在各种因素继续作用下最终导致胶原蛋白衰竭的必然结果。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评价中, 主要因素是瘤体直径、扩张速度、舒张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COPD) 等。瘤体直径被认为是决定性因素, 据报道瘤体直径在5~6cm的年破裂率为6.6%, 直径达7cm时为19%;有人报道最大瘤径为4cm的腹主动脉瘤的5年破裂率为10%~15%, 5cm时约20%, 6cm时约33%, 7cm以上时为75%~90%, 提示瘤径达6cm以上时破裂的危险性很大, 是手术绝对适应证。

2 腹主动脉动脉瘤的症状

腹主动脉瘤破裂临床表现笃重而复杂, 对于短期内有明显大出血者, 可存在“三联征”, 即:剧烈腹痛或腰背部疼痛、低血压甚至休克及腹部搏动性肿块。约80%~90%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时有突发的腹部剧痛, 可伴有腰背部疼痛, 疼痛常向侧腹部或腹股沟部放散, 多见于左侧。患者因大出血可使循环状态迅速恶化而呈休克状态, 出现头晕、意识丧失、口渴、手足湿冷、尿量减少等, 可有血压下降, 脉搏细数, 结膜苍白等表现, 如破入腹膜后腔可因血肿的填塞作用, 血压一度下降后可有恢复, 因而需注意:少数患者初诊时可无休克表现。

3 影像学检查

3.1 血管超声

腹主动脉瘤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达到100%的确诊。血管超声检查具有很多优点。它避免了电离辐射, 为无痛性的非创伤检查, 检查费用相对比较低, 在血管横向及纵向上均能探测成像描记瘤体的大小, 还可以提供瘤壁结构的详细情况, 有无动脉硬化斑块及附壁血栓, 检查患者方便。目前已被作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检测方法。

3.2 CT检查

CT获得的是关于主动脉和身体其他结构的横截面图像, 处理后能够准确、清晰、形象地提供关于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三维影像。是目前检查主动脉瘤的最好方法之一。对于胸腹主动脉瘤或瘤体涉及到髂总动脉领域均能提供确切的影像学数据。同时对于排除腹部的其他疾病或明确瘤体和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瘤体是否破裂均有意义。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它能够准确地描记动脉瘤的直径, 附壁血栓的数量及存在部位, 是否有夹层动脉瘤, 同时可了解腹主动脉各分支血管的情况, 为术式的选择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3.3 MRI检查

MRI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可以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等任何断层像及三维图像。它不需要使用造影剂, 却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其分辨率为0畅8mm。可以准确地区分内脏和其他周围组织的动静脉。在确定瘤体直径方面准确率与B超和CT相符。而在判定是否有主动脉分支血管特别是肾动脉有否受累, 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90%以上的患者中, 肾动脉可以清晰地成像, 其不足是设备昂贵, 且检查时间较长, 显像易受呼吸、脉搏和体位变化的影响。对于安置心脏起搏器和术后置金属夹的患者不适用, 因此其临床应用还不如B超和CT广泛。

4 腹主动脉动脉瘤的治疗

对于伴明显失血的开放型与限制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不言而喻, 紧急于术治疗是最有效的诊疗方法。鉴于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手术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性腹主动脉瘤手术, 对于高度怀疑此诊断者亦应尽快剖腹探查。Darling曾报道仅10%存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症状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可存活6周, 但未见存活3个月以上者, 对于限制型破裂者, 随时有病情恶化可能, 故亦应急诊手术。有人提出, 对于此类患者若来诊时存在明显心肺、肾等疾患, 可在ICU监护条件下尽快改善全身状态后急诊手术, 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则随时立即手术治疗。另有研究表明, 存在腹主动脉瘤破裂前驱症状者, 其手术疗效与择期腹主动脉瘤基本相同。故对此类患者亦成尽早手术治疗。

5 腹主动脉瘤术后调理

动脉瘤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原则是:进食容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 少吃多餐, 不宜过饱。不要吃一些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 人要保持平和。绝对戒烟戒酒, 病情平稳的时候适当运动 (量力而为, 要适度, 比较容易做到又适合的散步和太极拳) , 避免过度劳累。

(1) 多吃复合碳水化合物 (如淀粉) 和植物蛋白 (如豆制品) , 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 (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 (2) 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 维C可促使胆固醇羟基化, 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3) 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因食物纤维不易被人体胃肠道所消化, 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 增加排便量, 使粪便中胆固醇及时排出, 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4) 多吃些水产海味食物, 如海带、海蜇、淡菜、紫菜、羊栖菜、海藻之类, 这些海产品都是优良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 以及各种无机盐的良好来源, 在人体内具有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作用。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 故经常食用, 可以软化血管。 (5) 应该低盐饮食, 食盐中的钠, 能增加血浆渗透压, 促使血压升高, 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6) 多吃红辣椒、牛奶和鱼。尤其是高胆固醇者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科学家们发现, 红辣椒中含有一种番椒素的物质, 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种乳清酸物质, 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而且牛奶营养丰富。鱼内含有鱼肝油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腹主动脉瘤是整个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原因和我们整个生活模式的转变紧密相关, 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也关系非常密切——脂肪物质积聚于血管壁中, 令血管失去了弹性及弱化, 或由于压力太高形成了很大的动脉瘤, 破裂后就形成了大出血。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中胆固醇过高、肥胖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因此, 诸如禁烟、定期量血压 (有问题要请教医师) 、均衡合理饮食及运动等均是预防腹主动脉瘤的好方法。此外, 如果家族曾有心脏血管疾病史的, 亦应找医师检查一下。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 第7篇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护理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出现永久性、局限性扩张, 较附近正常腹主动脉直径大于50%以上的复杂性疾病, 该病病情凶险,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 且多合并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等高危疾病, 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主要, 而围术期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下文将结合我院实践对其护理方法展开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51~87岁, 平均 (64.0±1.1) 岁, 男性均有吸烟史, 病史4 d~14个月, 合并症:冠心病8例, 慢性支气管炎14例, 糖尿病10例, 高血压10例。其中, 40例患者采用瘤体切除术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 2例患者术前因瘤体破裂而病死。40例患者均给予腹主动脉瘤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并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36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4例术后形成单侧深静脉血栓疾病, 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普遍年龄偏大、自身免疫机制下降、耐受力较差, 具有较大的手术实施风险, 因此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 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1.1 心理护理

腹主动脉瘤为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 患者及家属因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 认为该疾病较难彻底治疗。所以在实施护理中, 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多媒体文件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相关情况, 以及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勇气。

2.1.2 适应性训练

术前7 d引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锻炼以及深呼吸, 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的方法, 必须叮嘱患者戒烟戒酒14 d以上[1]。

2.1.3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患者完善磁共振成像 (MRI) 、CT、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肺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工作及术区的皮肤准备, 告知患者术前12 h禁食、禁水, 同时在术前晚上以及手术当天清晨各进行1次灌肠;常规放置胃管, 便于确定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疾病;留置导尿管方便观察肾功能情况;准备充足的血源。

2.2 术后护理

根据麻醉实施后护理以及外科常规护理等给予患者综合护理, 将患者送入监护室, 取平卧体位, 给予吸氧,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体位, 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因手术实施难度较高, 术后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急性下肢缺血、肾衰竭等疾病, 病情严重者会诱发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 因此在术后护理工作中要做好预防及监测工作。

2.2.1 呼吸系统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 且合并术中胃管刺激以及全麻气管插管, 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易咳嗽, 出现肺不张等情况, 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节律以及频率, 并注意调整给氧流量、吸氧方法, 并辅助患者顺利排痰。

2.2.2 消化系统

48 h内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痛以及腹胀情况, 听其肠鸣音, 并观察肠蠕动以及排气排便情况, 若有腹痛或血便, 应及时告知医生。本次研究中, 3例患者出现黏液便, 及时发现后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引流情况良好, 注意观察引流物颜色以及性状, 便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给予对症治疗[2]。

2.2.3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实施操作, 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顺畅呼吸道;辅助患者翻身, 引导患者如何有效咳痰, 给予患者实施口腔护理, 每日2次;对留置导尿患者, 护理人员每天需采用2.5%碘仿擦洗患者尿道口、更换1次引流袋, 详细记录尿量情况;观察切口敷料以及体温情况, 若出现异常, 及时告知医生。

2.2.4 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

因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病史, 告知患者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性, 并叮嘱患者遵医嘱要求用药, 调节患者心理状况, 防止出现高脂血症。待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患者降糖及降压药物, 叮嘱患者养成戒烟戒酒的好习惯, 需定期接受复诊检查, 护理人员做好必要的随访观察。术后早期可给予患者肠外营养, 待胃肠蠕动恢复, 肛门顺利排气排便后, 患者可适量食用流质饮食, 根据胃肠恢复情况, 而逐渐开始食用半流质饮食、软食直致正常食物。

3 讨论

腹主动脉瘤为一种严重的疾病, 目前多数患者对于该疾病缺少正确的认知, 丧失了治疗的信心, 这对患者成功治疗十分不利。因此, 在为患者展开手术前, 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还应为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主动为其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 促使其掌握正确的排痰、床上排便的方法;在术后送患者至监护室后, 应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对术后感染加以预防, 同时应给予正确的饮食护理, 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辅以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 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彩云.浅谈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 (20) :425-426.

中老年人须谨防腹主动脉瘤 第8篇

临床表现

1.无症状

超过50岁的病人在常规体检触及中上腹部搏动性硬块,听诊可能有收缩期杂音,部分病人因其他原因作腹部X线检查或超声波检查而检出腹主动脉瘤。

2.症状

1/4~1/3病人主诉腹部有强烈搏动感,可以有持续或间歇轻微疼痛,骶背部亦有不适感。物理检查可以得出诊断。少数病人动脉瘤内壁小血栓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部分病人有腘动脉瘤并存。

3.破裂

(1)穿破入游离腹腔(free rapture):腹主动脉瘤穿破入游离腹腔表现为突发腹痛,迅速出现低容量性休克和进行性腹胀,腹腔穿刺可获得血性液。多数病人于送院前已死于休克。

(2)包裹性穿破(contained rupture):病人常有高血压史及腹部包块史,突发剧烈腹痛及背痛,局部有压痛,多数伴有低血压。红细胞压积降低或正常;心电图可能出现心肌缺血;70%病人腹部X线片(尤其侧位)证实有腹主动脉瘤壁钙化影;95%病人腹部CT或MRI能证实动脉瘤存在。

(3)破裂入下腔静脉腔:少数情况下,腹主动脉瘤直接穿破入下腔静脉腔,病人不一定先有腹痛和背痛而呈虚脱,继而出现高排出量心力衰竭。常可触及脐上方搏动性肿块。

(4)穿破入相邻器官:主动脉瘤穿破可以侵入相邻脏器,尤其曾因动脉瘤或闭塞性动脉病变做过主动脉和髂动脉旁道手术的病人,缝合缘有假性动脉瘤形成时。穿破最常进入十二指肠或结肠,临床表现为高位或低位胃肠道出血,而病人不一定预先有腹痛和背痛,很少触及腹块。

诊断

病人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如能触及腹部搏动性包块应意识到腹主动脉瘤穿破的可能性。70%病人常规侧位X线腹平片可发现动脉瘤的血管壁钙化影。超声检查、CT扫描或MRI可以发现动脉瘤存在。静脉注入造影剂的CT扫描可以证实瘤体渗漏。部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选择性腹主动脉造影对了解病变范围及分支受累及情况仍很有必要。

治疗

腹主动脉远段动脉瘤可选择切除和移植人工血管,手术指征为:(1)腹主动脉瘤直径大于6cm者;(2)动脉瘤无论大小但进行性增大,每年直径增大超过0.4cm者;(3)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4)引起主要动脉栓塞者;(5)伴有症状和胃肠道受压迫者;(6)出现腹部及背部髂窝疼痛往往是动脉瘤破裂先兆,应急诊手术。

主要手术方式为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和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嵌入移植术。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急性破裂紧急手术死亡率可逾50%。

对无症状的动脉瘤直径稳定在4~6cm的病人,对是否手术或严密追踪观察仍有争议,长期用β-受体阻滞剂有可能减慢动脉瘤增长速度。

预后

腹主动脉瘤手术 第9篇

1.1简要案情

2012年3月份,周某和同单位的郑某因琐事发生争吵,争吵过程中郑某用脚踹在了周某的腹部,后被别人拉开,周某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当天夜间由于腹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后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1.2尸体检验

尸长180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暗红色,分布于体背侧未受压处,指压褪色。尸僵形成于双下肢各大关节。发长11cm,黑色长发。角膜轻度混浊,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0.7cm。双侧球、睑结膜苍白。左右外耳道、双鼻腔、口腔无血迹及异物,牙齿无松动及缺失。

左眉内段下方0.3×0.3cm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右眉中段下方0.4×0.3cm、0.1×0.1cm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左下唇粘膜1×1cm瘀血。

左锁骨处11.5cm手术切口愈合瘢痕。右腹部纵行11.5cm手术切口愈合瘢痕。左腹部及右下腹部手术切口,切口处粘贴医用创口贴。打开医用创口贴,左腹部24.5cm手术切口缝合,右下腹2cm手术切口缝合。左前臂中外侧可见针眼一处,周围瘀血。左腕桡侧针眼一处,周围瘀血。右肘窝穿刺针眼一处,周围瘀血。右腕前8.5×6cm青紫色皮下出血。右足背见针眼一处,周围瘀血。

常规冠状切开、分离头皮。头皮内、头皮下无出血,颅骨无骨折,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无出血,脑组织无损伤,颅底无骨折。常规切开、分离颈、胸、腹部皮肤。颈部肌肉及皮下组织无出血。胸部左侧第3-6肋于锁骨中线处骨折,胸骨体于第3-4肋间处骨折,局部软组织瘀血。右侧第3-5肋骨于锁骨中线处骨折,局部软组织瘀血,胸腔无积血、积液,组织器官未见损伤。腹腔内积血约150ml,并见少量黑紫色凝血块。肝、脾、胰腺未见损伤及异常。脊柱前左侧及后腹膜纵行12cm手术缝合,右侧后腹膜15×7cm开放状态,其周围缝合结扎。右肾周软组织瘀血,双肾未见损伤及异常。回肠见一1cm创口缝合,小肠系膜散在浆膜下片状出血。

1.3摘抄医院病历材料(426584)

1.3.1首次病程记录:主因腹部外伤后疼痛19小时后入院。不能平卧,贫血貌,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克菲氏征阴性,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腹穿抽出不凝血。

1.3.2手术记录: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部分切除、腹膜后血肿清除、腹腔冲洗、腹腔引流术。取左中上腹旁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吸出约800ml,查肝、胆、脾未见异常。右侧腹膜后血肿,上至肝曲、下至右髂窝,中部见长约3cm破裂口,血液流出。乙状结肠根部及后腹膜血肿,于乙状结肠根部见一肿物,约7×4×3cm大小,中间破裂,见肿物内有褐色内容物,清除后见肿物内有动脉出血,圆针4号线缝扎止血。肿物基底部与腹主动脉粘连牢固,无法切除,将肿物前壁切除,剪开右侧腹膜,见有大量暗红色血块,清除血块,见广泛渗血,小圆针4号线缝扎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于右下腹另切一小口,放置二条胶管引流于右侧腹部和盆腔。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安返病房,切除物送病理。

1.3.3手术记录: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于5点50分入手术室,原手术切口逐层拆开缝线,见腹腔内大量血凝块及暗红色液体,吸引器吸出约2000ml,凝血块约600ml,见原腹膜后肿瘤破裂口再次出血,呈喷溅状,用手指按压出血点以上血管,有搏动感。肿瘤上端与血管相连,位于脊柱右侧,与脊柱紧密相连,考虑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瘤破裂,无法止血。术中患者两次心跳停止,行心外按压后复跳。于9:45再次心跳停止,抢救至10:15患者心脏无复跳,患者临床死亡。

1.4病理学检查报告(22697)

大体所见:送检粉红色凝血块样组织一堆,总体积1.5×1×0.6cm,质软。病理诊断:送检物中见有多数红细胞、纤维素样坏死及少数内皮细胞样结构;未见到囊壁样结构及肿瘤性病变。

1.5病理学检查报告(22701)

大体所见:送检不规则组织多块,其中见有囊壁样结构,最大者4.3×3.5cm,囊壁薄厚不等,最厚者0.7cm,薄者0.1cm,切面灰红色及暗红色,质软韧。病理诊断:送检组织中见有纤维素样坏死及凝血块,囊壁组织为血管壁,壁内见有扩张充血的小血管,周围并见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及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弹力纤维断裂;病变考虑为体动脉扩张性动脉瘤。

1.6病理诊断报告书(A-187)

送检脏器大体及镜下所见:脑:重1425克,体积18×14×10cm。大脑两半球基本对称,脑沟变浅,脑回增宽,表面血管充血。小脑扁桃体未见明显压迹。冠状书页式切开大脑,皮、髓质界限清,椎动脉直径0.2cm,壁厚0.1cm。镜下软脑膜、脑组织血管充血,大脑及脑干神经细胞轻度肿胀,周围出现空隙,神经毡略疏松。皮质浅层略疏松。心脏:重330克,纵径12.5cm,横径11cm,前后径6.3cm,心外膜较光滑。左心室壁厚1.8cm,右心室壁厚0.5cm。二尖瓣周径7.5cm,主动脉瓣周径6cm,肺动脉瓣周径6.5cm,三尖瓣周径11.5cm。各瓣膜尚光滑。左冠脉直径0.2cm,壁厚0.1cm,右冠脉根部直径0.25cm,壁厚0.1cm。镜下:左心室血管扩张、充(淤)血,局部心肌纤维断裂,心肌间质少数红细胞渗出。右室壁轻度脂肪细胞浸润。主动脉及左、右冠脉未见特殊改变。肺:左肺重330克,体积18×14×5.5cm。右肺重440克,体积21×17×5.5cm。肺膜较光滑。切面灰褐色、暗红,质中等。镜下:两肺血管扩张、充(淤)血,小支气管腔上皮脱落,支气管周围散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左肺下叶、右肺中下叶区哉性肺泡间隔消失,肺大泡形成,双肺上叶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充血。肾脏:一侧肾脏重165克,体积11×6×5cm,另一侧肾脏重164克,体积10.5×6×4.7cm。脂肪囊易剥离,被膜光滑,切面皮髓质界限清楚。镜下:双侧肾脏血管扩张充血,肾实质无明显改变。腹主动脉及周边组织:腹主动脉1段,长22cm,直径2.0-5.0cm,距上端13cm处(肾动脉水平以下)至下缘管腔增粗并为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呈暗红色,7.5×3×2cm大小,管腔前面自上至下有多数缝合线结,纵向剪开缝合线,可见管壁增厚质硬,内壁较粗糙,其后面两处扩张膨出,直径1.0-1.2cm。后侧管壁见一破口直径0.8cm有缝线缝合。镜下:增厚扩张的管腔内见出血及纤维素样坏死物,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及纤维胶原化,部分区域钙化,有夹层形成,其间可见大量红细胞,腹主动脉周围包裹的结缔组织纤维胶原化,多数慢性炎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含铁血红素沉着。胰腺:重75克,体积12.5×6×2cm,灰红色,切面灰白。镜下未见异常。食管及气管一段,长21cm,食管断端直径2cm,气管断端3.0cm,气管腔内及食管腔内无异物,镜下未见异常改变。

病理诊断:①腹主动脉符合外伤性动脉瘤形成伴管壁纤维化及钙化。②软脑膜、脑组织血管充血,大脑及脑干神经细胞轻度肿胀,脑组织轻度水肿。③左心室及室间隔局部心肌断裂,心壁血管扩张充血。④双侧肺充血,局部肺气肿形成。⑤肾脏血管扩张充血,未见明显异常。⑥胰腺、气管、食管等未见异常改变。

1.7分析论证

第一,死者头部及颅内未见损伤,排除颅脑损伤死亡。第二,死者颈部无损伤,无窒息征象,排除机械性窒息死亡。第三,面部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系擦蹭形成,胸骨及肋骨骨折,结合手术记录,分析为抢救形成。第四,根据尸检所见小肠系膜散在浆膜下片状出血,承德市中心医院、围场县医院病理诊断及围场县医院手术记录描述,分析外力致腹主动脉瘤破裂为死亡原因。

腹主动脉瘤误诊致破裂死亡病例分析 第10篇

讨论:腹主动脉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 50岁以下者少见。正常情况下, 动脉壁结构的改变是与年龄相伴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动脉壁的弹力蛋白纤维发生降解、断裂和钙化, 老化的主动脉壁无法抵制引起动脉瘤性扩张因子的作用, 动脉中层结构破坏, 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 在老年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一般认为腹主动脉直径超过4cm时即可以确诊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危害极大, 美国每年约有15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 占死因的第13位, 因此对该病应予以足够重视。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是诸多引起主动脉壁薄弱和增加其负荷的因子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吸烟、炎症、创伤、高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对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慢性持续的动脉瘤的扩张乃至最后的破裂, 腹主动脉瘤破裂, 病死率高达50%~80%。动脉瘤的直径是决定破裂的最重要的因素。根据Laplace定律, 管壁的负载压力与瘤体的半径成正比。瘤体的直径越大, 则其破裂的危险性越大。资料表明, 腹主动脉瘤5年内的破裂率为:瘤体直径在4cm以内者10%~15%、5cm以内者20%、6cm者33%、7cm以上者为75%~95%。瘤体向腹腔内的开放式破裂即瘤体前壁的破裂, 临床表现多以重度的失血性休克为主, 难以救治, 患者多于短期内迅速死亡。该病例即为此种情况, 因此,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惟一有效手段。

腹主动脉瘤的主要表现首先是疼痛:疼痛是腹主动脉瘤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约在1/3的病人表现出疼痛。其部位多位于腹部脐周, 两肋部或腰部, 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一般认为疼痛是瘤壁的张力增加, 引起动脉外膜和后腹膜的牵引, 压迫邻近的躯体神经所致或因瘤体急性扩张撕裂动脉壁引起。其次是肠道压迫症状:胃肠道是腹主动脉瘤最常压迫的器官, 由于十二指肠的活动性较小, 受到压迫可早期出现症状, 如腹部不适, 饱满感, 食欲下降, 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不全或完全性肠梗阻等症状, 多半误诊为胃肠道的其他疾病, 延误了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再者是栓塞症状:腹主动脉瘤多形成附壁血栓, 一旦脱落栓子栓塞至下肢动脉, 则出现相应肢体的疼痛, 脉搏减弱以至消失, 肢体缺血坏死。

误诊原因:该患者腹主动脉瘤出现的疼痛、胃肠道压迫及肢体动脉栓塞症状, 虽经20多天对症治疗, 因临床对病人症状表现重视不够, 查体不彻底, 忽视了肢体动脉栓塞的原因, 没有及时明确诊断早已存在的腹主动脉瘤, 未能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而致动脉瘤继续扩张最终破裂造成病人死亡。依据本症病程缓慢的特点, 结合腹部脐周围或中上腹扪及搏动性包块, 可同时伴有下肢急性或慢性动脉栓塞的缺血症状, 即可怀疑腹主动脉瘤, 进一步行彩色超声检查、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 即可明确诊断, 对症施治, 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刘艳高龄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后康复干预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3, 34 (2) :139.

[2]将米尔, 刘晓兵.破裂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救治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12) :997-1001.

[3]苏旭, 李滨, 刘育健.腹主动脉瘤破裂16例的外科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 (3) :308-309

腹主动脉瘤手术

腹主动脉瘤手术(精选10篇)腹主动脉瘤手术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手术重症监护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