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音特征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发音特征范文(精选10篇)

发音特征 第1篇

1基于LPCMCC特征的音素发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本文的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预处理之后, 提取LPCMCC特征;建立HMM模型, 将待评价语音特征与标准语音模型进行匹配, 获得概率;再通过评分机制, 将分数输出。

2 LPCMCC特征提取

语音信号样点之间存在相关性, 可用过去的若干个样点的线性组合预测现在或将来的样点值。通过使实际语音采样值和线性预测语音采样值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 得到一组唯一的线性预测系数 (LPC) 。LPCC是在LPC的基础上对其系统函数求倒谱所得。

Mel频率的数值和频率在1000KHz以下时呈线性关系, 在1000KHz以上时呈对数关系, 符合人耳的听觉模型, Mel频率与实际频率的可用式1表示, 其中, f为实际频率。

利用式 (1) 的非线性特征, 将LPCC系数进一步按符合人耳听觉特性的Mel尺度进行非线性变换, 形成LPCMCC特征。

本文在特征提取过程, 设置采样频率8KHz, 预加重系数0.9375;采用半帧交叠方式分帧, 帧长20ms;选用窗长160的Hamming窗。

3语音质量客观评价系统的设计

本文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 (Hidden Markov Models, HMM) 模型来实现语音质量的评价。录制两位女专家和三位男专家对44个音素的发音, 提取特征后, 进行训练形成44个HMM标准模型库, 其中20个元音音素, 24个辅音音素。

对待评价语音, 进行预处理后, 提取LPCMCC特征, 调用对应的标准模型, 利用HMM模型对其进行距离计算, 并输出概率, 最为评分机制的输入。评价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4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为了验证文章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录制10位学生的音素发音, 并输入到系统中, 得到系统评价结果。同时, 请3位大学的英语教授对学生录制的音素进行评分, 最后平均得到最终的专家评分结果。为分析评价结果是否一致, 对每一个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求相关系数,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 有7名学生的相关系数能达到0.8以上, 平均相关系数为0.7556, 说明的了系统的评价结果与专家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也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PCMCC特征的英语音素发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经实验验证, 这种方法在能快速地提取语音特征, 提高评价效率。同时, 采用对比的分析方法, 将专家评价结果与系统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7556, 说明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所构建的系统可直接用于音素的发音质量客观评价。在后续的研究中, 将本文的方法拓展到音节、单词层面的评价, 不断扩大评价粒度, 最终实现句子、篇章级别的发音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Min-feng Y, Xin-guang L, Jiang-hao L, et al.A new approach to pronunciation assessment of English sentence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IEEE Joint International, 2011:177-180.

[2]方凡泉, 李心广, 王桂珍等.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研究及实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1) :65-69.

发音特征 第2篇

【关键词】英式英语 美式英语 发音 转变

我们最初在中学时期学习的英语是标准的英式英语,但是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有不同的语言变体。最近的一个世纪中,美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另外,随着传媒娱乐行业的全球化,越来越多原版的美国电视剧、美国电影等涌入我国。人们在观看了《华尔街之狼》、《西雅图未眠夜》等美国电影和《老友记》、《越狱》、《生活大爆炸》等美剧后,不免会产生对美式英语的喜爱之情,也想要讲出这种新型、流行的英语。其实,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要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对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发音重点练习,才能更好地在原有的英式英语发音基础上向美式英语发音进行转变。

一、英式英语标准音的简介

英式英语标准音即Received Pronunciation,缩写为RP,是以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发音为标准语,它不带地方口音,被称为上流社会的英语发音。BBC在1920年左右,便把RP作为自己的标准发音规范,使得RP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为人们所熟知。

二、美式英语标准音的简介

美式英语标准音即General American English,缩写为GA,是以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方言为标准语的一种英语语言变体。它广泛地被美国各大媒体所使用,并逐渐从美国本土流行于全世界。

三、两者在语音上的主要不同

(一)、在元音上的发音差异

1.如果重读闭音节中含有字母o时,RP中发成短音/?/,但在GA中则发成

/ɑ/,如单词box、hot等。

2.当单词中出现字母a,并且a位于-s、-t、-f、-n、-l等字母前时,RP中将其发成短音/ɑ:/,但在GA中则发成/?/。如单词ask,英国人将其读作/ɑ:sk/,美国人则将其读为/?sk/。

3.RP中元音/ ? /为中后元音,发音位置较靠后,但是在GA中,该元音的发音位置较靠前,舌位也较高。

(二)、在辅音上的发音差异

1. 在GA中只要单词中有辅音r,就必须要将这个音发出来,即都要卷舌。但是在RP中,只有当r 后面跟的是元音时,才需要将这个音发出来。如单词bird,英式英语发音为/b?:d/,美式发音为/b?:rd/等。

2.清辅音被浊化的差异。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s后面的清辅音如果是重读音节都需要浊化,如单词school、stay等。但是,在GA中,如果重读元音和非重读元音中出现清辅音/t/,也常常需要浊化为/d/,如waiter、matter、later等。

(三)、在重音上的差异

在RP中,单词的重音往往位于单词中较靠后的音节上,但GA中习惯于将重音放在单词靠前的音节上,如单词migrant、dictate的发音。

(四)、在語调方面的差异

在语调方面,RP中,英国人讲究抑扬顿挫,节奏感较强,语调分明,语句大多为升调。但在GA中,美国人讲话低沉,节奏感较弱,语句多为降调。

四、英式英语发音向美式英语发音转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元音发音/?/不到位

RP中元音/ ? /为中后元音,发音位置较靠后,但是在GA中,该元音的发音位置较靠前,舌位也较高。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习者往往会把GA中的该音发成RP中的中后元音,出现发音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发音不够标准。因此,要严格按照发音规则,科学练习。

(二)、卷舌音/r/的发音不够准确

卷舌音/r/在美式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发音也有所不同。在GA中,发该音时要将舌头向后卷,双唇向外撅。但学习者在从英式英语发音向美式英语发音转变时往往会出现双唇向外撅的力度太轻,导致发出的卷舌音听上去不够标准。

(三)、卷舌音的发音过于频繁

美式英语中有较多的卷舌音,因此学习者在讲英式英语向美式英语转变的过程中,会加大卷舌音的练习力度。但是,有的学习者在发音时由于刻意注重卷舌音,养成了随意卷舌的坏习惯,将本来没有卷舌音的单词中也加入了该音标。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学习者习得标准的美式英语,导致说出来的英语句子几乎个个都有卷舌音,听上去十分别扭。因此,学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单词的音标,科学地按照音标进行发音。

(四)、忽略部分单词发音的变化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除了在同一个音素上发音有所变化之外,还有部分单词的整个发音均有所变化的情况,如单词schedule、tomato等。为了习得一口标准流利的美式英语,就不能忽略这些单词读音的变化,以免出现在使用GA发音时却读出了单词的英式发音。

(五)、语调的转变过于生硬

良好的语音语调是口语的基本功,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语调也有较大差别,但是语调的转变重在多加练习,练习过少就会出现语调生硬,影响口语的质量。

五、结论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都属于英语的不同变体,两者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通之处。学习者在讲英式英语发音向美式英语发音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传统语言学习的方法,从每一个音标开始进行练习,借助镜子、录音等,规范自己的语音语调,进而习得标准的美式英语。

【参考文献】

[1]刘媛琳.英式英语发音向美式英语发音转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08)

[2]吴丁敏.议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发音的区别[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0)

[3]丁田甜.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简介[J].快乐阅读,

发音特征 第3篇

人们在进行言语交流时, 相互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信息, 还包含着丰富的韵律信息。韵律信息属于超音段信息, 主要反映着说话人发音的抑扬顿挫 (节奏) , 强调 (重音) , 语调和语气等。一方面, 韵律信息有助于说话人更清楚、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的信息, 提升语言的自然度水平和可理解程度;另一方面, 韵律信息有助于听话者更清楚、准确地理解所听到的信息, 甚至包含对说话人意图、情感、态度、语气等多个方面的把握和理解。

在发音质量自动评测任务中, 对韵律发音质量进行评测是非常必要, 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从音节层到音步层, 声调连读会产生变调;从音步层到句子层, 声调会受到句调的影响再次发生变化;从句子层到语篇层, 句调还会受到基调的影响, 句调的高低、强弱、宽窄、长短将再次发生变化[1]。因此, 对韵律发音质量进行准确评测, 难度很大。本文首先对现有韵律发音质量评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接着介绍了可用于韵律评测的相关特征, 主要包括现有文献中的主流的声学特征, 并增加了一些语言学统计特征;其后介绍了用于韵律评测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 以及基于浮动思路的SFFS特征筛选算法;最后是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同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外研究中, 韵律发音质量自动评测大多是从整体听感质量的角度进行评测, 而针对具体子项的发音质量评测, 比如重音发音质量评测、节奏发音质量评测等, 仍相对较少。Chen等人先利用语音识别器进行音段切分和识别, 然后在各音段上与参考语音进行比对, 分别计算音量、基频、后验概率等方面的距离, 并进行加权平均, 最后映射为韵律得分[2]。Yamashita等人以基频、时长、能量为主要特征,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去计算待评测语音与参考语音的相似度, 再转化为韵律等级[3]。Jia等人则采用多个标准语音作为参考语音, 分别从声调、基频走势和节律组织三个方面计算待评测语音与其多个标准参考语音的韵律模式间的相似度[4]。Huang等人还提出了在Micro和Macro两个层次上进行评测的多韵律匹配算法, 并可以进行模板的自动获取, 在国内中学生外语口语考试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上述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却需要为每一条待评测语音都提供至少一个参考模板 (即标准发音人的标准语音) 作为对照, 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也有少量研究不需要提供参考模板, 而是直接从语音信号中提取各种可能的韵律相关发音特征, 对韵律发音质量直接进行评测。Teixeira等人即选择了语调、词汇重音分布、段长、停顿等多种特征集合, 并利用线性回归、分类器融合等技术手段, 获取可靠韵律等级[6]。Maier等人又综合了文本相关和文本无关的韵律特征集共187维, 利用SVM分类器对待评测语音进行了韵律评测[7]。上述这些不需要提供参考模板的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广泛优选多种类别的韵律相关特征, 优选合适的分类模型, 分类的同时实现评测, 相对比较困难, 评测的人机相关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韵律相关的发音特征

与韵律感知相关的三个最常用的声学特征是音高、音强和音长, 以及与其对应的统计特征和动态特征, 但是到底哪些特征对评测真正有效, 现有文献还未给出一个广泛而统一的共识[8]。因此, 本文首先选择传统韵律评测文献中已经实验验证的与韵律相关、且较为显著的声学相关特征, 具体可参考文献[7-8], 而且又特别增加了语音学统计特征。

2.1 声学相关特征

首先提取最基本的声学特征参数, 包括基频、能量、清音段和浊音段。然后针对每一个音节, 提取如下声学特征:基频、能量及其相关特征, 以及音节时长, 共21个。下面即以基频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参见图1。能量相关的各类特征与基频相关特征类似, 其具体表征含义则如下:

A1-A4:基频开始点、结束点的时间和幅值。

A5-A8:基频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和幅值。

A9-A10:基频的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残差。

A11-A20:能量相关的各类特征。

A21:音节的时长。

针对每一个句子, 计算如下16个声学特征:

U1-U4:整句的嗓音频率微扰Jitter和嗓音振幅微扰Shimmer的均值和标准差。

U5-U13:整句中清音段、浊音段和静音段的数量、平均时长和最大时长。

U14-U17:整句中清音段数量和浊音段数量的比值, 清音段时长占整个语音段时长的比值, 浊音段时长占整个语音段时长的比值, 静音段时长占整个语音段时长的比值。

U18:整句中基频变化的幅度差。

针对以上39个特征, 研究即在语篇级上计算其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方差四种统计特征, 总共可得156维特征。

2.2 语言学统计特征

语言学统计相关特征如下:

L1:每分钟正确读出音节的速率。这个特征代表说话人在朗读语段的过程中正确朗读的语速, 和语速密切相关。如果漏读、多读或者错读都记为错误, 不进行统计。

L2:每分钟的读出音节的速率。

L3:音节重复的数量占音节总数的比值。音节被重复朗读的次数和朗读的流畅度密切相关。当说话人读错, 或者自我修正时, 常常会出现重复的现象。

L4:朗读句子的速率变化。自然度水平高的朗读者无论句子难度的大小, 其朗读语篇中每个句子的速率基本相同。但是自然度水平低的说话人由于个别句子中出现的比较困难的音节, 将会导致不同句子的速率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L5:整句标点符号 (比如。、?、!) 处的相关特性。通过VAD程序检出的整句标点符号处静音段的个数和对照文本中出现的这类标点符号的个数的比值。

L6:句中标点符号 (比如, 、:、;) 处的相关特性。通过VAD程序检出的在句中标点符号处的静音段的个数和对照文本中出现的这类标点符号的个数的比值。

L7:标点符号处对应的静音段的平均长度。

L8:标点符号处对应的静音段时长和语音段中全部非语音时长的比值。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是朗读水平低的说话人的显著特征, 本特征将有效检测这种情况。

L9:两个静音段之间的音节的平均数目。这个特征非常适合检测说话人的流利度。

L10:单位时间内静音段的个数。

根据上述方法一共得到10维特征, 如图1所示。

3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的模式分类技术。该技术通过结构风险最小化 (Structural Risk Minimization, SRM) 准则和核函数 (Kernel function) 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习系统复杂性 (complexity) 与普适性 (generalization) 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来, SVM在手写识别、指纹识别、文本分类、语音识别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并通常表现出优于其他学习机制的良好性能[9]。为此, 本文选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模型, 实现对韵律发音质量的有效评测。

样本集中有m个样本 (xi, yi) , i=1, 2, , m, xi为一个N维输入特征, xi∈Rn, yi为分类类别 (两类) , yi=±1。

定义分类超平面wTx+b=0, 其中x∈Rn, w, b∈Rn, 满足:

可以统一表示为:

当样本线性可分时, 存在无数多个这样的超平面。满足上述条件且使‖w‖2最小的分类超平面就是最优分类超平面。两类样本中距离分类超平面最近且平行于最优分类超平面的样本点即可称作支持向量。

此时, 样本分类问题可转化为求解最优分类超平面, 进而表示成一个约束优化问题, 其对应目标函数为:

这是一个严格凸规划问题, 可转换成拉格朗日问题进行求解, 具体求解过程可参见文献[10]。

对于近似线性可分问题, 并不要求所有训练样本都满足约束条件yi ( (wTxi) +b) ≥1, 为此对第i个训练样本 (xi, yi) 引入松弛变量 (Slack Variable) ξi≥0来“软化”约束条件, 即将约束条件放松为yi ( (wxi) +b) +ξi≥1。同时, 为避免ξi太大, 还需在目标函数中对ξ进行惩罚, 即引入一个惩罚参数C>0, 新的目标函数可演变为:

4 特征筛选

对于SVM为标志的分类器, 当输入信息量噪声太多, 知识集太杂时, 经常会造成“维数灾难”, 此时, 分析特征和训练模型的时间都非常长, 模型构建更显复杂, 但推广能力却有所下降。此时, 可以通过特征筛选的方式对特征进行降维, 将高维特征中与目标无关的特征予以去除, 只保留有用特征, 以提高模型的精度, 进而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依据以上分析, 本文将采用基于浮动思想的SFFS (Sequential Floating Forward Selection) 算法[11]以展开后续研究。SFFS是一种贪婪算法, 和传统的特征筛选方法SFS (Sequential Forward Selection) 相比, 可以在正向选择特征过程中考虑加入回退准则, 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 适当地剔除一些与当前特征集组合时影响性能的特征。在SFFS算法中, 每一步都利用贪婪算法将一个最好的特征加入到当前特征集, 同时引入Floating机制。Floating机制的基本原则是, 如果剔除一个最无用的特征之后, 性能较上一步迭代有所增加, 即进行删除, 反之则继续加入。评价函数选择封装器方式, 并采用分类器的分类错误率作为评价标准。由于引入了回退机制, 在大多数据集上, SFFS的性能都较传统算法更具优势, 由此而成为目前主流的特征筛选方法。

5 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数据集

实验数据集限定在国家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现场录音数据集范围内, 并于被评为一级乙等学生的朗读短文中抽取部分语音数据, 共1 498段, 每段语音数据约170个音节, 长度约1分钟。这些学生的发音标准度很高, 基本上没有发音错误和口音, 为此可将这个数据集记为Prosody Eval1498, 并聘请语言学专家进行听辨和评判, 评判结果分为优秀和良好。过程中聘请3名专家进行评判, 而且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最后的仲裁结果, 专家间的相关度为0.776, 0.792, 和0.873, 平均值为0.817, 相关度明显偏低, 这也说明高水平发音人群的韵律评测 (优中选优) 的难度比较大, 相关性较低。

5.2 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将Prosody Eval1498的数据集随机拆分成一半训练集、一半测试集, 采用SVM分类器, RBF核函数, 并通过十次实验求取平均作为韵律评测的性能。

从表1可以看出, 在韵律发音质量评测任务中, 加入语言学统计特征后, 评测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人机相关度从0.753提高到0.779, 相对提高3.45%。通过对特征集进行特征筛选后, 特征维数明显降低, 从166维减少到67维, 同时评测性能也略有提升, 人机评分相关度从0.779提高到0.784, 相对提高0.64%。

6 结束语

广泛提取韵律相关的声学特征是韵律发音质量评测的基本方法, 本文在韵律相关的声学特征提取的基础上, 进一步融合了语言学统计特征, 并选用SVM作为分类模型, 实现了对韵律发音质量的有效评测。同时, 采用SFFS算法对评测特征进行筛选, 去除了特征集中一些目标无关的特征, 进一步强化了系统的评测性能, 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泛化能力。此外, 在本文提出的技术框架下, 还可以引入更多不同信息源的多种类别的韵律相关特征, 比如听觉感知特征、韵律模型参数特征等, 期望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评测性能。接下来, 关于如何提取更多的韵律相关的显著特征, 以及如何选择更好的特征筛选方法即已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曹剑芬.基于语法信息的汉语韵律结构预测[J].中文信息学报, 2003, 17 (3) :41-46.

[2]CHEN J C, LO J L, JANG J S R.Computer assisted spoken English learning for Chinese in Taiwan[C]//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IEEE, 2004:337-340.

[3]YAMASHITA Y, NOZAWA K.Automatic scoring for prosodic proficiency of English sentences spoken by Japanese based on utterance comparison[J].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2005, 88 (3) :496-501.

[4]JIA H, TAO J, WANG X.Prosody variation:application to automatic prosody evaluation of Mandarin speech[C]//Proc.Speech Prosody, 2008:547-550.

[5]HUANG S, LI H, WANG S, et al.Exploring goodness of prosody by diverse matching templates[C]//Proc.of INTERSPEECH, 2010:1145-1148.

[6]TEIXEIRA C, FRANCO H, SHRIBERG E, et al.Prosodic features for automatic text-independent evaluation of degree of nativeness for language learners[C]//Proc.INTERSPEECH, 2000:187-190.

[7]MAIER A, HNIG F, ZEIβLER V, et al.A language-independent feature set for the automatic evaluation of prosody[C]//Proc.INTERSPEECH, 2009:600-603.

[8]BOLANOS D, COLE R A, WARD W H, et al.Automatic assessment of expressive oral reading[J].Speech Communication, 2013, 55 (2) :221-236.

[9]HENGNIAN Q I.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verview[J].Computer Engineering, 2004, 30 (10) :6-9.

[10]CHANG C C, LIN C J.LIBSVM: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J].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TIST) , 2011, 2 (3) :27.

韩语发音教学方案探究 第4篇

关键词:韩语;发音教学;发音教学的范围;发音教学的内容;发音教学方法

一.前言

发音教学是整个韩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接触韩语的第一课,入门基础课。把语音基础打扎实,能说一口发音标准,语调地道的韩国语,对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顺利完成下一步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逐步成为优秀的语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通过总结国内外韩语教学者的语音教学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整理出了韩语发音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并针对各个部分的教学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最后总结了在韩语教学的各个阶段中较为切实可行的发音教学方法。

二.韩语发音教学的范围和内容:

发音在音韵论学上被分为 “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和“超音段音位”(suprasemental phoneme)两部分。音段音位主要指元音(vowel)和辅音(consonant),而超音段音位包括音调(intonation)和韵律(rhythm)。其中音调又分为音高(pitch)和语尾线(也称终端调形)(terminal contour);韵律又包括音强(stress),音长(length)和音渡(juncture)。

韩语发音教学范围除“音段音位”教学和“超音段音位”教学以外还包括使音素发生变化的各种“音变规则”共3个部分,而各个部分在具体的发音教学过程当中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

1.音段音位教学,

音段音位教学即元音和辅音的教学,是韩语发音教学的最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元音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向学生具体说明发音时:1)舌的高度;2)舌的前后位置;和3)嘴唇的形状。在辅音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的内容是:该辅音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即辅音按发音位置可分为:双唇音,舌尖上齿音,舌面硬腭音,舌根软腭音和喉头音,而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破裂音,破擦音,擦音,鼻音和边音。韩语所有辅音发音体系如下图所示:

此外,韩语的特殊性在于除元音和辅音以外还包括其他语言很少出现的收音部分,这也是中国学生接触韩语发音时的一个难点部分。在收音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收音发音的基本规律---“只具其形,不发其声,点到为止”。教师要注意纠正在收音学习中,学生容易进入的两个极端,即收音出声和收音省略。实际教学中发现,收音出声一般是学生受英语发音的影响所致,这类学生只要经老师提醒,反复练习短时间即可纠正;而收音省略则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因受母语的影响,无意识下经常犯的错误。所以这需要教师在发音教学阶段结束后的半年教学中不断地提醒和纠正。

2.超音段音位教学

超音段音位教学是在结束最基础的音段音位教学后,进入单词和句子后的发音教学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韩语的音调平缓,音韵柔和,强弱起伏不是很明显,因此在这个阶段,不必针对每句话都从音高,语尾线,音强,音长和音渡等方面具体讲解,只在开始时进行总结性,规律率性讲解即可。但在音强,语尾线等对文章意思产生影响时要做具体的解释说明和标识。其中:

1)音调中的音高可分为3个等级,分别用3(高),2(中),1(低)来标识。

2)而语尾线也分为3个等级,分别用↘(降调),↗(升调),→(平调)来标识。

如:2누가2왔습니까1? ↘(谁来过?)

2누가2왔습니까2? ↗(有人来过?)

3)讲解音韵中的音强时可总结为:在每个语节的第一个音上加重即可。如:′저는 ′언니가 ′있습니다。

4)讲解音长时可总结为:对于部分词汇,如果加长其中某个音节的长度可使得意思和语感发生变化。如可表达反义的情况:좋다/좋:다; 잘 한다/잘: 한다。

5)对音渡可总结为:“开放音渡”和“紧密音渡”的位置可以使句子的意思产生变化如:아빠가﹢ 엄마와 나를 때렸다。(爸爸打了妈妈和我)/아빠가 엄마와﹢ 나를 때렸다。(爸爸和妈妈打了我)

3.音变规则

韩语的音变规则主要包括连音现象(이것은-이거슨),紧音化现象(국법-국뻡),同化现象(국물-궁물)和送气音化现象(좋다-좋타)等等。国内外的教材对此都有具体的说明和总结。对于音变规则,部分韩国学者(如:허웅)和部分教科书(如: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编著的《韩国语教程》)主张将“ㄹ”的脱落(如:놉니다)和“ㅅ”的脱落(如:나아요)等音变规则也在发音教学的初级阶段予以讲述。但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音变规则是发音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是韩语音变规则较多,较繁琐,学生记忆起来较为困难,强行要求记忆的话会使学生产生抵触,但如果随着学生语法知识的积累,将“ㄹ,ㅅ,ㅎ”等脱落现象结合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综合性理解记忆的话,比发音阶段机械记忆效果要好很多。

三.发音教学的方法

1.展示阶段的对比法

发音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给学生们展示单个音,单词或者句子,这个阶段称为展示阶段。因为语言惯性的原因,学生们在接触老师展示的陌生音后会不自觉的拿来与中文或英语中相似的发音做对比。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进行统一的对比教学,让学生们首先对这个音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如讲解收音“ ㄱ”的时候,可以将“북”与英语中的“book”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其不同之处,体会收音的独特之处。

2.说明阶段的判别练习方法

展示阶段结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该音从发音部位,舌位,唇形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讲解,这个阶段称为说明阶段。说明阶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如用双手模仿口腔和舌头,给学生们展示发音时的形状和舌位。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该音各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兼顾复习以前的发音,在这个阶段最直接有效的练习方法是判别练习方法。判别练习法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如:

1)统一练习:老师:[불, 불]

学生:一样;

老师:[도끼, 토끼]

学生: 不一样。

2)选择练习:老师:①[달] ②[딸] ③[달]

学生:①③。

3)选号练习:老师:“오”是1号, “어”是2号, 덥습니다

学生:2号。

3.反复阶段的跟读练习法

展示和说明阶段后进入到反复阶段,反复阶段是语音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部分。在这个可以说是贯彻学生整个韩语学习过程的阶段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跟读练习法。跟读练习首先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坚持不懈则可以使学生形成“听感”;同时跟读是的模仿是改善学生发音的最好方式。跟读练习要遵循由易到难,有慢到快,循序渐进的规律。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学内容的难易进程采用不同的形式:最初阶段可以采取课堂上跟教师读;然后到录音跟读练习;直至影视剧实景跟读练习等。

四.综述

当今社会,外语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流利的口语表达;标准的发音;地道的语调是外语学习者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也是众多外资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趋势。因此,韩语的发音教学作为韩语教学大树之根基应当引起韩语教育者的重视,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的发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才能最终使韩语教学大树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⑴노대규.외국어로서의 한국어 교육[M].한국푸른사상,2007.

⑵杨磊.以发音为主的基础韩国语教学方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6,(10):86~90

发音特征 第5篇

一、辅音丛的实证研究

1.就辅音丛长度的影响而言,Carlisle以来自7个不同的国家的11个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做实验,为了探究辅音丛长度对增音的频率的影响。他选择的单词以/ S /音素开头的单词,这些词本身是违反西班牙音位组合规则的。结果表明,/ SCC / 音节首的加音频率明显高于/ SC /音节首,这表明学习者在三个辅音组成的辅音丛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比起由俩个辅音组成的辅音丛。Cornelian Jr与Abrahamson’s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研究巴西的英语学习者以/ SC /和/ SCC /开头的辅音丛的产出对增音的频率的影响。事实证明,这些学习者往往在长的产生更高的增音率。

2.就语音环境的影响而言,Carlisle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索语音环境对增音的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 S /开头的辅音丛中,辅音后增音的平均比例是51%,元音后是35%,这可以强烈说明辅音后增音比元音后更频繁。Koerich研究了巴西人习得以-ed结尾的英语单词。他专注于讨论前面语音环境对产出的影响。数据也表明,辅音后元音增音频率高于元音后。Cho and Mc Queen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是否知觉恢复从韩国英语学习者辅音丛的简化策略的知觉恢复是否基于特定的语言的语音环境知识,结论表明听者会根据语音输入多少信息是可用的,利用不同层次的信息。Davidson and Shaw探索了在辅音丛感知过程中除语音系统外其他感知错觉的来源。结果发现,除了音位系统的干扰,感知错觉的来源包括特定语言的语音知识,刺激项目的声学相似度,任务本身以及实验中对错误序列的修改次数。

3.关于响度和标记性。Eckman和Iverson(1993)对11位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广东的学习者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认为擦音相对于塞音是有标记的,浊音相对于清音是有标记的,因此前者都比后者难习得。他们还指出“浊擦音十流音/滑音”音节首比“清塞音十流音/滑音”音节首难习得;“塞音十滑音”辅音丛比“塞音+流音”辅音丛难习得,因此,前者比后者标记性更强。

从非音位的角度研究辅音丛,一些学者认为辅音丛的习得可能会受到文体正式程度,接触目标语时间长短等非音位因素的影响。

(1)就文体正式程度而言,Major (2002)以2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做实验。他通过四个正式程度不同的任务形式收集关于英语词首辅音丛的语料。他发现文体正式程度越高的任务,学习者增音的频率越高。而删除和替换的使用频率会增加当任务变得不那么正式。Mc Leod and Arciuli (2009)研究了儿童辅音丛的习得,尤其是/s/和/ r /辅音丛。得出结论是小学生/s和/ r /辅音丛产出的准确度不受到诱发形式的影响。对5-8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图片与文字相比是更高效的。对9-12岁的儿童,俩种形式都同样有效。

(2)就接触目标语时间长短而言,Abrahamson (1999)对一个母语为西班牙语的人进行了一项纵向调查研究,主要研究他的词首/ SC(C)/辅音丛的产出。他不仅讨论了语音环境和辅音丛长度影响增音的频率,而且接触目标语时间长短对其的影响。他发现就时间而言,学习者增音频率表现出一个u型模式。

二、国内对辅音群的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辅音丛产出过程中的不同的音节修改策略以及使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英语学习者经常采用三种音节的修改策略略,即元音增音或辅音删除,经常用CV结构代替CVC(C)或CCV结构,或者替换一个辅音,不改变音节结构,这些经常出现在英语学习者中。Chan A.Y.W.讨论了母语为粤语的英语学习者使用不同策略来应对他们词首辅音丛中的问题。6个中学生和6个大学生被要求进行四个任务:朗读单词,图片描述,朗读三个段落和对话采访。研究结果表明,删除和替换是学习者常用的,但实际上没有元音增音。某些音素片段,如流音,比其他部分更加困难。

陕西方言发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 第6篇

关键词:陕西方言,普通话,英语语音,影响

引言

在二语习得中, 正确的发音是保证相互理解的前提条件。行为主义的语言理论认为, 第二语言习得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以前的语音习惯对第二语言语音的干扰 (史清泉, 2002) 。中国的地区语言差异很大, 汉语的地域变体各有特点。因此, 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环境都处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双重影响下。语音的研究在我国一直比较薄弱, 我国目前的英汉对比研究大多侧重于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学习者的发音特点, 即普通话对英语习得的负迁移作用。桂诗昆、高远等曾就汉、英语音进行过对比探讨, 国内亦有学者对中国部分地区方言发音进行对比研究, 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人将陕西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陕西方言和英语语音的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 有目的地提高陕西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水平。

陕西方言的特点

方言 (dialect) 是指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现代汉语词典》, 2005:384) 。它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差异。一般说来, 方言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邢福义、吴振国, 2002:301) 。

陕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正是表现在语音上。陕西方言属于北方方言, 它延续了中国汉语发音的特点, 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发音, 因此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也不同, 本研究即从这里开始。

汉语及英语发音测试

为了切实了解陕西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本研究对全省各大方言区的学生进行抽查测试, 并将结果应用于英语语音学习和研究。主要测试方法是:将陕西地方方言分成三个部分, 即陕北、陕南、关中地区, 着重对这三个地区的学生进行抽查, 利用录音机和发音器对学生的发音进行分析, 并选择对地方方言有针对性的发音资料, 如利用陕西方言中有明显口音的50个汉字和拼音 (这、血、一、怒、恼、读、书、是、分、出、院、林、全、素、师、水、条、造、山、真、音、爱、被、鞋、来、老、外、组、入、猪、寻、丢、啥、省、说、完、蓝、类、提、谁、支、累、圆、熟、择、点、荣、调、能、瞎) 和常见英语单词40个 (light;road;soup;soap;find;map;should;tire;you;time;door;bed;something;the;sun;woman;window;world;word;lock;sofa;she;want;give;hand;these;bank;shop;hat;bike;back;moon;teacher;student;we;name;province;interesting;survive;rose) 。

为了帮助被测试学生能更快地进行发音练习, 排除对某些英语单词的陌生感, 可以在每个单词后面注明音标, 以加强实验的准确性。准备工作就绪后, 将这些材料发放给被测试的学生, 要求他们分别用方言和普通话 (即陕西方言普通话) 朗读给出的汉字, 接着朗读英语单词。与此同时, 记录者按照学生序号进行无记名记录。

测试结果与分析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陕西方言对英语语音产生较大影响, 浓重的方言口音更是阻碍着学习者的英语发音。陕西方言发音本身与英语发音有一些共同之处, 因此, 陕西方言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发音时表现出相同的问题, 方言发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主要表现是:

首先, 英语中的爆发音[b]、[p]、[t]、[d]、[g]、[k]与汉语声母b、p、t、d、g、k在陕西方言发音中有一定相似之处, 学习者很难准确把握两种发音之间的不同。如果上述声母在陕西方言发音中夹带了一些韵母, 如:a、o、e、i、u等, 学习者就更加难以分辨和掌握了。因此, 当英语中的这些音素位于词尾时, 很多学生就自然地在平时发音的基础上加一些元音, 如:[э]和[u]等, 把“back”、“map”、“should”等分别读作 和 等。

其次, 无论在陕西方言还是普通话中都没有[θ]和 这对摩擦音, 与之有相似的是拼音声母中的 (s) 、 (z) , 所以, 在发音时, 很多学生把这两个音发成了[s]、[z]音, 单词faith被误读成了[feis];they被读成[zei]。

同样, 陕西方言中也没有[r]等摩擦音, 大多数学生在发音时就用汉语 (r) , 甚至以汉字“日”加以代替, 在实际发音上就带有浓重的地方方言口音。如不少学生将“road”发为 (roud) ;“usually”发为 (youruolei) 等, 方言口音之重, 略见一斑。

陕西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1.[u]、[эu]不分

从西安市临潼区、户县、周至等地方言发音来看, 英语发音也有其特点。首先, 地区方言将普通话中的“读” (dú) 发成 (doú) , “努” (nǔ) 发成 (noǔ) ;“图” (tú) 发成 (toú) 。

在英语发音中, [u]是单元音, 发音时, 舌位不动, 口型不变, 元音性质恒定;[эu]是双元音, 舌位移动, 口型变动。如果把两个音混淆或发音不清楚, 将[u]发成[藜u], 就会产生以下错误现象:将单词book[buk]发成[bэuk];单词foot[fut]发成[fэut];单词good[gud]发成[gэud]。其后果是不仅无法读准这个单词, 而且极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

2.[ei]、[en]发音不分

在陕西白水、淳化、长武一带方言中, [en]音节和[b][p][m][f]相拼时, 就很容易把[en]发成[ei], 如将“本” (běn) 读作 (beǐ) ;盆 (pén) 读作 (peí) ;“分” (fēn) 读作 (feī) 等。

在英语发音中, [ei]是双元音, 发音时, 口型由[e]向[i]滑动;在滑动过程中, [e]音重且长, [i]音轻且短, 刚刚滑动到[i]音, 发音即告结束;舌位由低到高, 口型由大到小。发[en]音时, 先发元音[e], 然后发鼻辅音[n], 要求舌尖全部抵住上齿龈, 让气流过鼻腔发音。在[en]音的发音过程中, 这个音节有较重的鼻音特点, 称为“鼻化”音。如果在英语发音中将[en]发成[ei], 就会改变词语的本意, 例如:hen-hey;pen-pay;mend-made.

3.[l]、音[n]不分

陕西乾县、礼泉一带及陕南地区的方言中, (l) 和 (n) 是不分的, 将普通话中的“类” (leì) 读成 (neì) ;将“奶” (naǐ) 读成 (laǐ) ;将“那” (nà) 读成 (là) ;将“宁” (níng) ;读成 (líng) ;“兰” (lán) 读成 (nán) 。以上例子不难看出, 音位[l]和[n]发音部位接近, 带有这些地区方言的学习者在普通话中也容易发错, 在英语发音中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例如:“name”被读成[leim];“like”被读成[naik];low被读成等[nэu]等等。

在英语语音中, [n]是鼻辅音, 发音软腭用力下沉, 舌前部分四分之一处贴在牙龈内壁, 气流从鼻腔通过并发出;[l]是舌侧音, 发音时, 要用舌尖抵住上牙龈内侧, 气流随软腭上升, 从舌两侧发音, 这才是正确的发音方式。普通话中 (n) 和 (l) 的基本音位和舌位和英语音素中的[n]、[l]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后者在发音时绝不带任何的元音音素, 例如[э]等。这两个音在发音中有不同的作用和发音感觉, 在汉语中不能混淆, 在英语发音中更是不能混淆。如果没有成功区分[l]、[n]音, 在英语发音中就会出现方言英语发音的情况。例如:let和net;line和nine;lice和nice等。相互混淆, 这种情况不仅发音错误, 还直接导致了意思的改变。

对策与方法

通过分析上述测试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陕西方言对英语发音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方言发音语音上的错误十分明显。严重影响了学习者英语发音的准确性, 同时也极大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因此, 很有必要对学习者的英语发音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正音指导和训练, 加强正音练习, 帮助学习者克服影响英语发音的现状。

1. 加强英语语音输入

首先, 保证学习者在最初阶段有标准语音的输入。这是学习者掌握规范英语语音的前提。在听音材料上, 应选择现代英语标准发音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英国英语标准音) 或G.A (General American:美国英语标准音) ;同时, 保证学学习者有足够的语音输入。只有足够数量的听音、辨音练习, 学习者才有可能对标准语音产生条件反射, 为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语音表达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英语朗读练习

加强英语语音基本训练, 朗读时把握音位发音、单词重音;英语单词之间的重音连接有间隔, 节奏感强, 而方言则是字数越多, 朗读的时间就越长, 缺乏节奏感。

为了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节奏感较强的诗歌、儿歌、说说唱唱等进行练习, 让学生了解英语语音的节奏感, 体会英语的优美流畅, 感悟英语的抑扬顿挫, 增强对英语的喜爱和兴趣。

3. 加强纠正语音环节

学习者在接触英语时, 已经基本或完全掌握了母语和方言。母语和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 尤其是语音方面的干扰是很大的。因此, 加强对英语学习者, 特别是方言区的英语学者的英语语音纠正很有必要。纠正语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短元音和长元音的区别;单元音和双元音的区别;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辅音和元音相邻时的连读;辅音连缀时的读音规则;同一音位在清辅音或浊辅音前面有音的长短或音的轻重变化;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句子的降调、升调、降升调;句子停顿等等。把握好了这些重要环节, 一个良好的英语语音习惯就基本形成了。

4. 强化普通话练习

普通话是汉语发音的基本, 要使学习者掌握规范的英语发音, 就要培养学生讲好普通话的好习惯, 对学好英语发音大有裨益。测试表明, 讲普通话的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远远高于讲陕西方言的学习者。

陕西方言发音给陕西学生学习英语发音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完善学习者的汉语发音;同时, 还要不断琢磨英语发音的特点和规律, 从中汲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努力掌握英语标准发音 (R.P) , 为进一步讲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陕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省份, 方言种类较多, 差异较大,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从小就受到地方文化熏陶, 有很重的地方口音, 以致在学习英语发音时出现很多困难和障碍, 使英语发音带有很重的方言色彩,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为此, 本研究对陕西当地学生的英语发音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认真分析了陕西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 希望能对陕西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音水平, 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变得相对容易可行。

参考文献

[1]汪福祥, 李孚声.国际音标与语音[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

[2]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张凤桐.现代英语标准发音[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和音系学[M].成都:成都大学出版社, 2002.

韩语发音教学刍议 第7篇

一、教元音、辅音的顺序

因辅音要结合元音方可实现其具体的发音, 所以一般来说, 先教元音再教辅音。但并不是将单元音和双元音全部教完之后, 再教辅音。而是以单元音、辅音、双元音的顺序教韩国语即可。在韩国语中虽然每个元音都具有其独特的发音, 但是如“ㅏ, ㅓ, ㅣ”等一个元音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韩国文字。所以做为标记辅音的位置是空的, 可在元音前加上“ㅇ”标记。进行个别的发音指导之后, 将进行书写练习。对学生们说明每个单元音与“ㅇ”结合书写的方法与笔顺, 使学生们自行发音及书写。

对单元音学习完之后, 再进行辅音的学习。在辅音当中, 首先要教辅音当中的基本辅音/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ㅅ, ㅈ, ㅎ/。将各辅音与元音“ㅏ”结合在一起, 进行发音示范, 再让学生们发音。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进行拼写练习, 将单元音横着写在最上边, 再在最左侧竖着写上基本辅音, 最后将元音和辅音一个个组合拼写。

教完基本的辅音之后, 教/ㅋ, ㅌ, ㅍ, ㅊ/。最后教双辅音/ㄲ, ㄸ, ㅃ, ㅆ, ㅉ/。通过进行与单辅音相同的练习过程, 书写一个由元音与辅以组成的韩国文字, 并让学生们读出来。特别是要提醒“ㄱ”系列的辅音与元音相结合时元音在辅音的右侧于下面时, 其书写方法的不同之处。不要出现书写的错误。

教完辅音之后, 应进行双元音的教育。双元音首先教/ㅑ, ㅕ, ㅛ, ㅠ/, 其次教/ㅘ, ㅝ, ㅙ/.最后教出现频率少的/ㅖ, ㅒ, ㅞ/及需要特别注意的/ㅢ/。教完全部的元音及辅音之后, 进行将两者相结合的书写、发音的练习。最后进行收音的授课。

二、元音的指导

韩文的元音是结合宇宙的基本原理而创造的, 是由天 (·) , 地 (ㅡ) , 人 (ㅣ) 构成。由这三种部首相结合成各种元音的。教元音时, 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发音, 还需要结合可表现出发元音时口中舌头的位置形态的图形。使用表现舌头位置高低、口形张合的元音图将起到更加有效的发音。教师发出声音时, 也应将口形的变化告之初学者, 矫正错误之处。

母音的分类基准

(1) 舌尖的最高点高度:高母音中母音低母音

(2) 舌的前后位置:前舌母音中舌母音后舌母音

(3) 口形:平唇圆唇

1、单元音是元音中的基础, 因此辨别这些元音的声音, 并准确地发音是在韩语发音初级阶段最重要的部分。

在上述图表中/ㅟ/和/ㅚ/, 实际上存在于由单元音转变为双元音的过度阶段。因此将其用括号表示。

舌位置的高低可用将掌心放在下巴下面的方法, 让初学者自行体会。

下面谈一下对于韩国语初学者最难的元音/ㅓ/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诱导学生/ㅓ/是/ㅏ/与/ㅗ/的中间发音。如同发/ㅏ/的音时, 将嘴张开。舌尖是发/ㅗ/的音时一样, 此时下嘴唇发出/ㅗ/的音。即可发出与/ㅓ/相似的音。

/ㅗ/与/ㅓ/是韩国语初学者们难区别的元音当中的一个, 可使用将手背放在下巴的下面, 亲自体验下巴位置高低的方法。即/ㅗ/的下巴高度比/ㅓ/稍微高。还有利用手指, 观察口形的方法。发音时, 嘴里可伸进大拇指时为/ㅓ/, 能伸进小指头时为/ㅗ/。口形圆时为/ㅗ/, 否则为/ㅓ/。

在单元音中, 挑选一些发音相似, 易产生混淆的组成一组, 要单独重点的进行练习。以区别元音“ㅓ/ㅗ”的发音差异为例, 尽兴具体得练习。

(1) 以由/ㅓ/和/ㅗ/组成的字 (如거/고) 为例, 让学生们读。

(2) 听老师的发音, 跟着读。

(3) 将/ㅓ/与/ㅗ/的发音差异用听觉感受

(4) /ㄱ/与/ㅓ/相结合, 发出‘거’的音, 并一边看着镜子, 将自己大拇指放入嘴中, 确认口形是否成平形。

(5) /ㄱ/与/ㅗ/相结合, 发出‘고’的音, 并看镜子确认看口型是否成圆形。

(6) “거, 고, 거, 고……”的反复读, 并用镜子确认发“거”与“고”时, 嘴的张开程度及口形的形状。

(7) 练习“거”、“고”一样, 将其他辅音与“ㅓ”、“ㅗ”相结合, 反复发音。

(8) 使用有着/ㅓ、ㅗ/的单词, 进行听写训练, 确认初学者们是否真正掌握。

2、重元音

重元音是一个元音和另一个半元音相结合而成。发音的时候, 发音器官的模样并不维持一定的形状, 而是有着变化的元音。例如发/ㅑ/的音时, 开始时从/ㅣ/开始, 逐渐转变为/ㅏ/。所以舍的位置, 最高点的高度, 口形等都是开始和结束时有着不同。

3、中国人学韩国语时, 发音的难点。

(1) /ㅓ/

韩语的/ㅗ/与/ㅓ/同属于后舌元音。汉语的/O/与韩语的/ㅗ/很相似。但是舌的高度稍微低

因此中国学生有可能会认为韩国语的/ㅗ/与/ㅓ/是相似的。汉语当中也有与/ㅓ/相似的发音, 但是要找出一个完全相似的还不好找。因此最好使用韩语的发音结构图。

(2) /ㅡ/

首先利用韩国语的发音结构图。因/ㅡ/在/ㅣ/的后面, 所以先发出/ㅣ/的音, 之后将嘴向两侧裂开。并将舌头往后拉一下即可。教师要做示范, 再让学生跟着做。

(3) /ㅢ/

韩国语的/ㅢ/依据所处环境不同, 可有三种不同的发音。做为第一音节出现时, 没有辅音相结合时, 发出双元音的/ㅢ/的音。发双元音/ㅢ/的音时, 要将元音/ㅡ/与/ㅣ/紧跟着发音, 但是/ㅡ/的音要短暂。有些韩国语初学者中, 将/ㅢ/的音发成更方便的/ㅟ/的时候也有。

第一音节时与辅音相结合, 发出/ㅣ/的音, 做为助词‘의’使用时, 有转变成/ㅔ/.

민주주의의의의

(4) /ㅚ/与/ㅟ//

/ㅚ/和/ㅟ/的发音并不难, 只是在初期认字的时候易产生混乱。/ㅚ/是从/ㅗ/开始, 转变为/ㅣ/的发音, 而/ㅟ/是从/ㅜ/开始, 转变为/ㅣ/的发音。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们熟记这两种。

三、中国人学韩国语时的发音难点

破裂音

单辅音与双辅音

中国人学韩国语的时候, 将单辅音发成双辅音的倾向很多, 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们从听觉上感受到两者的区别, 之后使用纸张让学生们记得更加深刻。具体方法如下:教师将一张薄纸条放在嘴边, 分别发出单辅音与双辅音, 让学生看到此时纸条振动的情况。练习发音的时候, 首先重点练习单辅音的单词, 之后练习双辅音的单词, 最后将两种单词结合在一起练习发音。

学收音做为辅音出现的单词发音时, 有一定的难度。在韩语发音时, 破裂音收音后面有元音时转变成连音、有鼻音时转变成鼻音化, 有别的破裂音时后边的破裂音转变成轻音化。

弹舌音

辅音/ㄹ/的发音又叫弹舌音, 在汉语的发音当中没有此类发音, 因此很多人将此发音

用汉语的/L/代替。但是这是错误的。首先练习라라라라….的发音, 让学生们自己体验一下舌尖在口腔上鄂中部上一碰即掉的感受, 之后依次练习러러러러……로로로로……, 루루루루…….这些发音。此时如果还有些学生因汉语卷舌音的影响而将舌头往喉咙里卷进去的时候, 可使用将筷子放在舌头上压住舌头的方法, 防止舌尖往里卷进去。

卷舌音

在韩国语发音当中/ㄹ/收音的字发出卷舌音。此种字的发音记住一点, 要把舌尖贴到口腔

上颚上即可。例如;달, 말, 발

在学习韩国语的初期, 应多做一些韩国语音律的个别发音、中化规则、单·双收音的发音等基础发音的练习。让学生牢牢记住其区别。对于同化和轻音化的发音, 在初级里出来的单词为例, 可以进行适当的练习, 但是具体的音律规则需要在中级以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阶段性的进行学习。不需要让学生记住具体的发音规则名称, 这只会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但是对于中国学生可以用汉字写出规则的名称, 因为看到汉字之后, 学生们对于发音的规则会有更加形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先福.《韩国语的标准发音》, 韩国教育科学社 (1989)

谈歌唱发音的“位置”问题 第8篇

一、何谓高位置

高位置是指共鸣的焦点 (即集中点) , 是正确歌唱发音的一种声音效果, 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引导声音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和优美的音色, 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声乐教学中, 对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高位置。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就是头声越多, 位置就越高, 好似在头顶发出, 并有嗡嗡的声响和震动感。女高音歌唱家伊莉莎白舒曼告诉学生, 她让学生每个音均应在口、面、鼻部、前额部等共鸣区, 由小字2组的G音开始, 就脱离口、鼻腔共鸣, 转入头部共鸣, 这些高音唱得完美时, 好像脱离歌唱者, 而漂浮在空中似的, 女高音唱到头声时, 可将犬齿露出, 这是女高音头声的高位置。

二、如何形成高音位置

高位置虽然是歌唱发音的一种感觉, 声音效果具有抽象性, 但它却又是由许多具体的发音器官、歌唱状态、歌唱的心理素质等因素, 有机配合、整体发音产生的综合效果。其要点有;自然的深呼吸;恰当的喉头位置;兴奋地歌唱状态等。

1. 高位置与呼吸的关系

呼吸在歌唱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 是歌唱的基础、声音的生命。有气才有声, 有声必有气。如果没有正确、自然的深呼吸, 就没有正确的发音, 更谈不上高位置。在教学中往往有学生呼吸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急着唱大歌找高音, 找高位置, 显然是不可能获得高位置的。因此获得高位置的第一条件, 就是要掌握正确的、自然的深呼吸, 也就是我们要求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2. 高位置与喉头位置的关系

什么是最恰当的喉头位置呢?作为基本功而言, 良好恰当的喉头位置是带有自然的面部表情、半张口深呼吸气时的较低的喉头位置。就同一个歌唱者来说, 演唱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感情的作品, 甚至一个歌曲中不同句子的不同表情都要求喉位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作某些调整。但喉头位置的任何微小调整都不能使舌颚肌紧张。舌颚肌紧张, 下巴僵硬, 就不可能产生高位置, 要想得到高位置就必须张嘴打开。

3. 高位置与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的关系

仿生形态的模拟创造由来已久,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本世纪60年代后的事。美国空军军官JE斯蒂尔少校1958年首创仿生学。仿生学研究如何制造具有生物特征的人工系统, 模仿是仿生学的基础。枫树的果实借其翅状轮廓线外形旋转下落、飘飞得很远, 受此启发, 便出现了陀螺飞翼式玩具, 这是目前螺旋桨的雏型, 现代飞行器的仿生原型来自天空中的飞鸟。仿生形态设计是人们在长期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 经过积累经验, 选择和改进其功能、形态, 而创造的更优良、多样化的形态。因此,

声乐教学中我们提倡快乐, 轻松的课堂气氛, 目的是当学生在课堂中有一个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那他的歌唱状态就是容易得到高位置的状态。课堂中, 我们要求学生无论音域上有什么变化, 个种字与元音有什么变化, 都在后咽壁上贴着不动。

三、“高位置”的训练方法

1. 要有正确的起音, 柔和平滑的起音是获得高位置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 正确的声音走向:

把声音引向“面罩”, 集中在鼻腔顶端的眉心和前额到头顶的地方, 摆脱喉头肌肉紧张用力的干扰, 克服喉音和过于靠后的声音, 使声音远离喉头、脱离喉头。这样能达到声音的高位置。

3. 用闭口和开口的哼鸣位置练习, 找到头腔共鸣的集中点, 从而得到最好的声音位置。

4. 用“ī”母音的练习, 找到头腔共鸣的通道, 把声音引向头腔的位置, 从而获得高位置。

5. 要有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的状态。

打开喉咙是为了得到最佳的声音位置。口咽腔的充分打开, 后咽壁的挺立和喉头位置的稳定, 对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有其特殊的作用。

6. 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良好的气息支持。

在歌唱中, 深呼吸与高位置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 只有通过正确的气息支持, 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位置。

通过以上方法, 不但气息能够保持平稳, 喉头也能保持稳定, 声音能够保持立体感, 歌唱者心里自然就会保持高度镇定及头脑清醒的最佳歌唱状态, 遇到高音不慌乱, 遇到低音不松懈, 高位置自然就会保持住了。

四、“位置”训练中几种错觉及纠正的方法

1. 误将鼻音当位置

有的学生误将鼻音当位置, 以鼻音代替位置。这种错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声音的方向问题, 将往鼻子里唱的前哼鸣改为向后哼着唱的感觉。这种发声方向的心理调整, 为软腭上抬和打开鼻咽腔及头声高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低音的位置问题

有的学生中声区位置很好, 当旋律下行唱低音时, 思想放松了, 良好的歌唱状态也垮了, 位置自然也就失去了。面对这样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上口盖和眉心处“挂住”之前的音色和字头, 这样头腔共鸣的音色就不会随着音区的下行而变低了。

总之, 歌唱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在平时的积累过程训练中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学习声乐技术时不可操之过急, 也不可能做那种望而却步的懦夫, 一定要埋头苦干。“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树立真确的声音观念, 目标明确, 小心精细的练习, 一旦掌握位置的正确运用的歌唱方法, 那么歌唱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歌声也会更加嘹亮、更加动人。

人类造物的信息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仿生模拟创造。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时代, 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于过去, 只注意功能的优异领先, 而是追求清新、淳朴, 注重返朴归真和探讨个性的自律。提倡仿生设计, 让设计回归自然, 赋予设计形态以生命的象征是人类对精神需求所达到的共识。

论小提琴发音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弓弦接触点弓速弓压发音教师

小提琴是一件极富魅力的乐器,数百年来,世人无不惊叹于它千变万化的色彩和出神入化的表现力。发音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是很难掌握好的,也是最有训练价值的部分。演奏出优美纯净、动人心弦的声音,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必须重点训练好的。优美纯净的发音,是揭示作曲家创作意图,表达音乐情感必要的手段之一。纯净优美的发音被认为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灵魂,也是评价小提琴演奏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纯净优美的小提琴发音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弓弦接触点、弓速与弓压。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别对以上三要素加以分析解释。

一、弓弦接触点

1,弓弦接触点应用的基本原则

在演奏强力度和高把位音区旋律及长音时,弓弦接触点要靠近琴码,同时揉弦要求密度快而大,也就是左手运指的反压力的配合,发音才会纯净、明亮,极具穿透能力。例如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中

谱例1

这个乐句是表现并描绘了一个喝醉酒的农民想跳舞又跳不成的形象,要求做到演奏的沉重,作曲家采用了乌克兰民间歌曲特征,影射俄国当时政治不稳定。像个醉汉,东倒西歪的形象。

该片段要求在G弦高把位上以f的力度演奏,此时弓弦接触点必须靠近琴码获得的音色才能扎实、浑厚、饱满。

在演奏強力度时。弓弦接触点要在琴码与指板的中间部位,如果需要可再向上移动至琴码。而遇到弱力度时。尤其是要求在低把位演奏时,弓弦接触点则耍靠近指板。要细分应用:可分至以四个接触点,根据乐曲需要而用。例如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中

谱例2

这两句似孩童般天真的问句要求以p的力度短的运弓,歌唱性的发音演奏,此时弓弦接触点就要选择略靠近指板的部位,这样似孩童般天真、单纯、充满渴望的音色才能表现出来。

2,弓弦接触点的混合应用

我们在实际演奏中,往往由于力度、把位、弓法变换频繁,音型、节奏交替迅速以及情感的特殊表现的需要。使得上述原则必须混合起来应用。例如《梁祝》中第1段

谱例3

此段为小快板,旋律活泼,力度中强(mf),把位偏高,这里弓弦接触点的选择就不能按照基本原则进行,而必须根据旋律的起伏做相应的横移。也就是说,旋律开始处,接触点应选择在中间偏向琴码的部位,当把位不断增高,弓子也要相应地向琴码方向移动,而当把位降低时,弓子则要向中间部位横移。

在弓弦接触点需要横移变化的例子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高低把位大跳的一类情况。例如《金色的炉台》一曲中,开头引子处。

谱例4

该段第一个B音和第二个B音的八度大跳要在同一条弦(G弦)上完成,这就要求弓弦接触点必须相应做出改变,弓子在中间部位拉完第一个B音之后,要立即横移到琴码附近。而在演奏接下去的GcBEG FE几个音时,弓子又要从琴码附近迅速向中间移动,直到第一把位的B音再次出现为止。在这里,如果处理不好弓弦接触点的横移问题,发音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表达出刚劲,豪迈地气质。

我们在实际演奏中,还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弓弦接触点必须相互抵消着运用。例如《梁祝》中第16段

谱例5

此段为慢板,力度弱(p),情绪是哀伤,倾诉的。若按照理论要求,演奏弱的旋律弓子应靠近指板。而演奏慢板旋律弓子则应该靠近琴码,当这种矛盾产生时,我们只能选取第三种方法,即弓子在琴码和指板中间演奏。这个部位的发音很像单簧管的音色,非常适合表现本段的乐思。

3,弓弦接触点在演奏双音及和弦中的应用

演奏双音及和弦时,弓弦接触点的选用。原则上讲需要靠近琴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要根据把位高低、力度变化、运弓快慢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演奏者在演奏双音复调音乐时,往往只注重加大弓子压力而忽视了弓弦接触点的科学选择。那么,究竟如何科学选择弓弦接触点呢?我们要清楚,双音是在两条弦上演奏。且两个音的把位也往往有高有低,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判断和分析。例如贝利奥特《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119小节

谱例6

该片段低声部是空弦音G,高声部即旋律声部在D弦上。此时弓弦接触点的选择要分清主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旋律声部即D弦上旋律发音的需要,而弓子在G弦上拉奏的部位要服从于D弦,因此,在演奏这段双音旋律时,弓子应该放在中间部位,并且要随着把位的增高逐渐向琴码方向移动。

与单、双音的演奏相比。三音、四音和弦的演奏要复杂一些。首先来看一下时值较短的三音和弦。由于三个音分别在三条弦上,且音乐效果上要求三音同时奏响,而我们都知道,靠近指板处弧度较小,因此,弓子应先选择靠近指板处抓住三音后。迅速地向琴码方向移动,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弓子的压力重心要放在中间音所在的弦上。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较长时值的三音和弦,这类和弦在音乐效果上要求发出两组双音音响,即低音与中音组,中音与高音组。演奏时应首先抓住低音与中音所在的两弦所构成的第一平面,然后再迅速抓住中音与高音所在的两弦构成的第二平面,注意,在由第一平面向第二平面的过度中,弓子要向琴码方向横移。例如《梁祝》中,第12段的第2小节

谱例7

弓子应先抓住D弦D音与A弦G音所在的第一平面,再抓住A弦G音与E弦c音所在的第二平面,在此过程中,弓子向琴码方向横移。

最后荐来看一下四音和弦。四音和弦的演奏在理论上,要求四音同时发声,但从实际出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只能是尽可能地贴近理论要求而已。它的具体演奏方法与三音和弦类似,值得强调的是,弓子压力的重心要放在中间两条弦上,在加大压力的同时,接触点也要由近指板处向琴码处横移。

二、弓速与弓压

由于重音是音色家族中极其重要的成员。所以在这里,笔者借用对弱重音的演奏,我们可以通过减小弓压,减少弓段所用的长度与暴发力来实现。强重音的演奏则需要加大弓压。加长弓段所用的长度来获得。要求做到弓速突快具有暴发力,而又突然减慢弓速,强的重音就会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加快弓速为主要技术手段。这里所提到的加大弓压是极富技术性的,它需要手和手臂在充分松弛的状态下给予音符以弹性的加压。从而使得这种压力转化成强大的冲力。以激发琴弦充分的振动,左手运指同时给予反压力,就可以获得饱满、纯净、浑厚、圆润、完美的发音效果。

在实际演奏中。上述影响发音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在运用过程中。要

根据具体作品的具体要求,作出合理的结合与应用。例如圣·桑斯《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第5、6小节,描绘了具有强悍、锋利的性格、具有疯狂的力量。有时像闪电、有时像疾风暴雨下的落叶,音乐形象极富感染力。要求把重音做好,才能表达完美。

谱例8

下面再讲讲弓速的变化,压力,接触点这三个要素的不同结合与不同的选择应用会产生不同的发音风格與色彩变化。

道理在于运用弓速变化作为力度变化来源时,用的弓段较短。压力相对小,弓速也慢,接触点离琴码也就远一些,而靠近指板,发音会比较松弛、清纯……。而用的弓段长,压力相对大,弓速就快。弓的接触点靠近琴码,发音就会宏大,具有穿透能力。由于弓速,弓压变化及接触点的不同,也就形成发音及色彩鲜明、丰富多彩的变化。作为每一个演奏者必须会运用这两种发音基本原则及两者混合运用的技术手段。只有学会掌握,应用才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色调变化。在发音色彩变化的同时。要注意左手运指,各种揉弦的运用及细微的变化,多方面有机的结合运用,使之达到音乐作品的完美表达。富有个性的演奏目的。

教师:

作为一位称职的教师必须要教育学生,教好学生掌握选择正确地弓与琴弦的接触点,在掌握训练好熟练的、完善地运弓技巧外。还必须训练学生掌握内在听觉,能有正确的发音标准,发音色彩变化概念的灵敏要求。所有的技术、技巧必须与优美、纯净、浑厚、圆润的发音结合才会表达完美的音乐。

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小提琴音色多样化的特性。并学会掌握特性,要掌握接触点随音乐表现变化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手段,不可轻视它对小提琴发音的巨大作用。

小提琴的音色变化极为丰富生动,E弦具有花腔女高音的音色;A弦具有次女高音的音色;D弦近似女低音的音色;G弦近似抒情男高音的音色。

在演奏多声部的复调作品中。特别是巴赫的作品。有时是在模仿管风琴的音色,而在帕格尼尼的作品中有时又是在模仿吉他等音色。人工泛音象最美的花腔女高音、鸟儿歌唱等音色

小提琴音色近似入声,由于接触点不断变换,还可奏出各种乐器的音色,当接触点靠近指板时,很近似长笛的音色,接触点变换到琴码与指板中间时。很近似双簧管的音色等。由此可见小提琴弓与琴弦接触点选用正确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如画家像调色版上的各种多彩的颜色。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情感,不同意境的乐句中去。做到细微、鲜明。只有运用丰富的色彩变化,才能充分表达出音乐的思想内容与作曲家意图。

法语语音发音学习难点探讨 第10篇

音长, 也就是长短音问题。这根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汉语拼音方案》中未涉及长短音, 但长短音在拉丁语中有着重要作用, 长短音也是法语语音学习的难点, 长短音的掌握关系着发音的标准以及语义的准确。汉语母语者学习法语过程中, 经常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毕竟汉语中没有长音, 因此, 出现了长短音很难界定的疑问。下面介绍一些法语的长音。法语中有两种不同的长音。

(1) 节奏长音:在以[v][z][r][ʒ][j][vr]结尾的重读闭音节中, 紧接在这些音前的元音要读长音, 这类长音受重音变化的影响。

例如:vive[vi:v], valise[vali:z], car[ka:r], cour[ku:r], tige[ti:], sage[sa:ʒ], famille[fami:j], professeur[pr fε`sœ:r], professeur français[pr fεsœr fr sε]

(2) 历史长音:[o][Ø]和鼻化元音在词末闭音节时都有长音, 这一类长音不受重音变化的影响。

例如:étudiante[etydja:t], étudiante belge[etydja:t-bεlʒ]不管是哪一种长音, 汉语中都是没有的, 学习法语过程中一定要尽快适应法语的发音方法和发音规则, 经常听, 经常练。

二、音强

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子, 汉语的重音划分多样且复杂, 单词有前重型, 弱重型等等。句子的重度规则也相对复杂。而法语则不然, 法语语音的主要特征是:绝大多数的音节是开音节, 无二合元音, 重音落在词末最后一个音节上。这些特点并非法语自古有之, 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法国学者和法语语言学家们的辛勤劳动的结果。古法语的语音与现代法语的语音有很大区别, 例如, 古法语有很多闭音节, 后来多数变成了开音节;古法语有二合元音, 甚至三合元音, 后来都消失了, 变成了单元音, 如contean;在古法语时, 有相当多的词的重音是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的, 后来词尾e脱落, 重音也就落在该词的词尾。法语语音的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13世纪到17世纪之间。法语句子可以按照意义和语法划分为节奏组。节奏组以实词为主体, 一切辅助词都和有关的词共同组成节奏组。每个节奏组中只有最后一个音节有重音, 叫做节奏重音。

例如:C'est Annie Dufour.||C'est une chemise.||Elle vaàla gare|avec sa valise.||该句有两个节奏组正常的重音只起节奏的作用, 它并不表示什么意思。但是, 法语还有非正常重音 (accentabnormal) , 它不是落在通常的音节上, 而是落在其他音节上。例如:由于受惊而说C'estépouvantable (这真可怕) , 重音应该落在pou和table上, 这叫感情重音, 而正常情况下, 重音则落在table上。由于思想感情的缘故, 正常的节奏组的重音也可能改变, 例如由于某种需要而强调句子表达的价值, 让听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在宣读科研论文时和在大中学校教学中就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这叫强调性重音 (accent d'insistance) 。

例如C'est une verite relative, ce n'est pas une verite absolue (这是相对真理, 这不是绝对真理) 。在政治性演讲时, 演讲人常常把两种非正常重音感情性重音 (accent d'émotion) 和强调性重音混合使用, 收到良好的效果。

法语中还有一些是通过法语中特有的调号来表示重音, 类似à, éçîêè, 这样元音上有特殊的调号, 有一些由于历史原因, 差别已经不那么明显, 而有的则差别很大, 一个重音符号往往决定了词义的不同。这也体现了重音在法语中的重要性。比如eleve, 不加重音符号, 读作[εlεv], 这个词不存在élevé这样的是[elεve]意思是举高的élève这样的是[elεv]意思是学生意思差的很多还有français读[fr sε], 如果c上没有软音符号ç, 就是[frgε], 就不对了。但是反过来à和a在读音上[a]没区别, 意思就不一样了。

三、音高

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也就是所谓的四声, 汉语的声调在世界语言中是比较复杂的。而像法语这种拉丁语言, 音高反应在语调上, 语调在普通的法语陈述句中一般都有一个上升部分 (结尾处音调较高) , 然后有一个下降部分 (结尾处音调较低) 。L''armée a défilé。军队列队走过。Il viendra après son travail.他下班后会来的。J''ai réponduàsa lettre.我已经给他写了回信。音调的变换处或者在名词主语后 (此时动词没有补语) , 或者在动词后 (此时动词后面有补语) 。事实上语调的变化很大, 特别是比较长的句子变化更大。而疑问句和感叹句, 语调多数上扬, 是根据说话时的语境决定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法语音节要素的分析, 简要概述了和汉语有所不同的法语语音难点问题, 法语单词发音其实很有规律, 尤其是跟我们的母语象形文字比较而言, 只要掌握发音规则和语音规律, 见到法语就可以轻松地读出来, 这不可不算是一个大大的优点。无论是对于语言学习还是对外汉语, 法语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摘要:法语学习的第一课, 就是语音学习, 语音学习直接影响了整个二语习得过程。法语语音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每个音素都很明晰、清脆、响亮。这与法语发音的基础部位主要位于口腔前部不无关系。法语的音出自口腔前部, 它就会显得清脆明快。这些都是法语的语音特征。但是, 母语为汉语的法语学习者在习得法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音困难。在语音习得方面, 毕竟法语和汉语的语音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试图从音长、音强、音高几方面分析汉语母语者在学习法语过程中语音学习的难点和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希望对汉语母语者的法语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法语,发音,难点,讨论

参考文献

[1]罗国祥.《浪漫之国—法国》.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发音特征范文

发音特征范文(精选10篇)发音特征 第1篇1基于LPCMCC特征的音素发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本文的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预处理之后, 提取LPCMCC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