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力量范文
父亲的力量范文(精选4篇)
父亲的力量 第1篇
有一次, 班级里搞活动。一个名叫莫里的矮个子小男孩爬上自己的课桌, 向全班同学宣布:“我有爸爸了!”他非常骄傲地告诉同学们, 他的爸爸是一名海军上尉, 是一个很有风度、很有修养的人, 现在正在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服役。
莫里由于个头较矮, 常常被大个子的男孩欺负。艾米丽明白, 他之所以宣布他有爸爸, 是想利用爸爸的威力, 震慑一下欺负他的同学。后来, 艾米丽打电话给莫里的妈妈。莫里的妈妈告诉她, 她确实与孩子的爸爸联系上了。艾米丽很为莫里高兴。她知道, 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 那就是拥有一个爸爸, 并且最好是一个英雄或明星爸爸, 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 有这样一个爸爸是他们的骄傲。莫里后来的表现正是这样, 自从他宣布自己有一个上尉爸爸之后, 他比过去勇敢多了, 也绅士多了。
为什么不帮助其他四位同学找爸爸呢?哪怕是虚拟的爸爸!艾米丽想。也许这样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
这个想法产生之后, 她决定先从班里的那个小足球明星入手。小足球明星叫桑普斯, 是学校少年足球队的中锋, 球踢得好, 人也长得帅气, 缺点是脾气暴躁, 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时甚至还有暴力倾向。
为了稳妥起见, 艾米丽首先与桑普斯的妈妈取得联系。桑普斯的妈妈得知艾米丽的想法后, 深表赞同。她只知道桑普斯的爸爸是滑雪运动员, 她和他在瑞士相遇。分手后, 她才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 他俩当时并没有相互留下地址。“桑普斯知道自己是运动员的儿子, 但他不知道到底是谁。但愿你能给他找一个运动员爸爸。”
一次, 桑普斯搞恶作剧, 把一个同学的帽子当足球在教室里踢来踢去。艾米丽看到后, 叫住他, 说:“你应该向你的爸爸学习, 做一个足球绅士。”桑普斯听到这句话, 非常惊愕。艾米丽接着把他叫到办公室, 告诉他说:“这是一个秘密, 只有校长和我知道。你是罗伯特詹姆斯的儿子。为了他的荣誉, 我希望你也能保守这个秘密。”罗伯特詹姆斯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最有价值的足球运动员, 这位著名的传奇射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吃过一张红、黄牌, 是欧洲公认的足球绅士。可惜, 上世纪90年代初, 他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
桑普斯知道自己的爸爸是罗伯特詹姆斯之后, 几乎一下子成熟起来。他把介绍罗伯特詹姆斯的书找来阅读, 并把自己想象成罗伯特詹姆斯。他开始变了, 变得不再像过去的自己。
后来, 艾米丽又通过同样的方法给其他孩子找到了爸爸。
二十年过去了, 那些通过艾米丽找到爸爸的孩子, 最后大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们后来才知道, 他们的爸爸并不是那些名人,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去找艾米丽算账。相反, 他们非常感激艾米丽, 因为这些“爸爸们”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父亲的力量随笔 第2篇
一
中考那年,我除了按照父母的意愿填报了师范学校,还自作主张报了康杰中学。父母亲从经济的角度希望我考上师范学校,那样家里就会减轻负担。但命运没有这样安排我,而是让我在1983年8月收到了康杰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是一个让父母很为难的选择。在我们那个小村里,还从没有人能考上康杰中学,面对这么一份录取通知书,村人们似乎忧虑多于高兴。犹豫不决中,我的班主任亲自赶到家里开导我的父母,要他们从长远看,他预言只要我努力,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9月初,父亲领着我去运城参加了康杰中学的新生体育考试。那天在体育场,我拼命往前跑,跑出了我学生生涯中最好的800米成绩。当天下午,父亲领着我挤上最后一班客车。这辆车走走停停,到了临猗县城时已是日落时分。司机让车上的乘客都下车,说是车子到站不走了。这让车上要去万荣的乘客很恼火,但又没办法,只能无奈地下车。
这里距离我家还有60多里地,父亲看了我一眼,说:“咱们往回走!”我跟在父亲身后默默往前走。
从临猗县城出来,先要上一个五里的坡。走到坡顶时,太阳已经钻入地平线,很快,天边的晚霞也消失了。夜幕降临了,公路两旁的庄稼在夜风中沙沙作响。我自小就怕黑,不由得跟紧了父亲。他察觉到了,放慢了脚步。不知走了多远,饥渴与疲乏一阵阵袭来,走一阵,我就会满怀渴望地问父亲:“快到了吗?”父亲每次都会回答我:“快了!”这样的问与答重复无数次之后,我知道那不过是父亲安慰我而已,便不再问了。我的腿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极了,脚掌也由刺疼转为麻木,只能机械地往前走。
父亲年轻时在西安的银行工作,“六二压”时回乡务了农。因为子女多,生活过得十分窘迫。父亲能吃苦,在我很小的时候,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几十里外的孤山拉石头送往黄河滩,往返一次得50多里。专门为拉石头的人修建的“石头营”离我们村几里地,我跟哥哥放学后常去那里等父亲,用一条绳子挎在平车边帮他出点力。“石头营”每礼拜有一次改善生活,父亲能领到两个混着白面的砖馍和一碗有肉的大烩菜,他舍不得吃,就把肉夹到馍里带回家让我跟哥哥们解馋。冬天农闲时,父亲领着大哥下盐池拉芒硝,为的是挣点钱贴补家用。在我的记忆里,冬天的时候,父亲的两只大手总是爱裂口子,要经常用胶面糊住,防止出血我想,也许这一次长途跋涉是父亲领着我走向新的起点;也许这是父亲陪着我对初中三年来回奔波的一次总结。父亲默默地领着我向前走,我的心里踏实而温暖。
那天晚上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时分,我倒头就睡,觉得浑身已经散了架。
二
1983年9月,我走进了康杰中学的教室,开始了高中生活。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感受着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年少的心五味杂陈。但很快我便在学习中忘却了一切来自贫困的烦恼。那是真正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代,高中生活留给我更多的是欢笑与快乐的记忆,在我的眼里,那是一个课外社团、兴趣小组遍布的乐园,学生思维活跃,老师们学问师德俱佳。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饥饿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跑出来袭击我。为了维护自己敏感自尊的少年心情,我常买一种运城当地产的豆瓣酱,晚自习后舀一勺冲在碗里热乎乎地喝下去,慰藉即将睡眠的身体。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高三下学期,高考在即,冲刺的时候到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在清明节后来学校看我了!万荣距离运城有100多里地,父亲骑着家里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到学校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在我们宿舍里,父亲品尝了学校的伙食,不知是不是太累了,他吃得很慢,很少。饭后他稍微歇了歇就要返回去。他给我送来几个清明节蒸的白馍,说是让我饿了吃。送父亲出校门时,要路过教学楼下面的通道。那时,地区中学竞赛活动刚刚结束,我连续得了五六个奖,奖状就张贴在通道那里。父亲推着车子走到那里时停住了,他一定是看见了那些奖状,赞许地看了看我,没有说话。从小到大,我受过老师们的许多表扬,但父亲很少当面夸奖我。对我而言,这种无声的赞许与鼓励,更熨帖些。
出了校门后,父亲跨上车子,显得很吃力。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初中时他骑车子带着我来运城配眼镜的事情。也是在这样有些微凉的天气,也是这样来回200多里地地奔波。从运城到万荣一路慢上坡。父亲说咱们家那带是全地区地势最高的地方,坡自然就多。我坐在车子后边听见父亲边骑车子边喘气,总忍不住要跳下来。
三
1986年7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高考。高考前一天,收到父亲的来信,他在信里告诉我,家里种的西瓜熟了,要我考完后回去品尝。我读后心中颇多安慰,我能读懂父亲的心情。
8月中旬我回学校领取通知书时,家住运城的.同班同学邀请我去他家吃饭。吃完饭他父母说天气太热,挽留我等下午凉快些再回,我就一直等到太阳偏西才搭车回家。远远地,我就看见父亲在路口四下里张望。父亲一看见我就说:“你怎么才回来!”我从包里拿出录取通知书,他立即兴奋起来。他用自行车驮着我,只要碰见熟人就说:“丽娃考上南开大学了!”回到家妈妈说:“你爸急得到路口都等了你四回了!”
父亲戴上老花镜坐在枣树下,将录取通知书前前后后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便开始为我准备行囊。学校让自备蚊帐,父亲花了六元钱从我本家的一个堂兄手里买了一顶;又把他跟母亲结婚时的一口木箱子倒腾出来,用油漆反复刷新,给我装行李。我一个人出远门他显然不放心,于是骑上车子跑了六七十里地到一个同学家约定出发时间。
很快,报到的日子就到了。临行前一天,母亲发好面,拣好芝麻、花椒叶,烙了几个锅盔馍让我带着路上吃。
1986年9月8日,天不亮父母亲就起来了,特意包了几个饺子为我送行,弟弟们在边上看着我吃。父亲说,你们在家以后有的是机会吃。小弟弟嘟囔道:“老是说有机会”父亲瞪了他一眼,对我说:“你要出远门,多吃点,多吃点”
吃完饭,天还没亮,却下起了雨。父亲与大哥把我的行李放到小平车上,去赶头班车。雨越下越大,我与父亲、大哥在泥泞中推着小平车慢慢走向等车的路口。车到运城时,雨更大了。从汽车站到火车站有四五百米的泥泞路,路边有出租自行车的,五毛一次。父亲看也没看,把草帽往我头上一扣,扛起箱子,拎着铺盖卷,说:“快走,别淋湿了!”我跟在父亲后边一路小跑奔向火车站。父亲帮我买好车票托运完行李,开始四处寻找约好的同学。那一天,火车站候车室里挤满了学生,很快,我们去天津的八个同学相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第二年暑假,我去临猗的同学家。她的父母谈到一年前的车站送行,沉吟了一下有些惊讶地告诉我:“你父亲看到列车远去之后,竟然在站台上哭了起来!”我一听,眼泪立刻便禁不住了,先前热闹欢谈的气氛一下子便尴尬起来。后来我同学说:“你那天那么激动,把我父母都吓坏了,他们还以为你父亲怎么啦呢。”
父亲的力量 第3篇
那是在我六岁那年的夏天,大队买了一辆十二马力手扶拖拉机。这在那个偏僻的山村可是难得一见的新鲜东西,一时间,全村男女老少都围拢过来看热闹,七嘴八舌,赞叹不已。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家的孩子都已早早地坐在上面,等着驾驶员开出去美一圈儿。以我家在村里所处的地位来判断,我意识到自己可能不享有这种资格和权利,但是发自童心的强烈冲动促使我也想试着爬上去。我的心动了一下,身体似乎也向着目标动了一下,也许仅仅是那样一个意念的涌动,表现出了身体某个部分的一种趋向,就立刻被一种早就守候在身边的力量阻止了。扭过头,仰面向高处看去,我发现是民兵连长伸出来的一只果断而有力的手按住了我的向往和冲动。这时拖拉机已经开动了,我屈辱、失望而又留恋地站在旁边不想离开。突然,一双并不是很有力却很坚定的手把我抱了起来,挤开人群朝拖拉机冲去。是父亲,是身材瘦小的父亲!是一直被我和别人认为缺少家庭责任感的父亲!在我的经验里,没有什么人和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实现一点超出意料的愿望。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太多的屈辱、忍让和自卑。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来的,我猜想,也许他也是来当一个普通的看客,一直就在人群里看热闹?也许是他发现了民兵连长对我的欺压激起了愤怒,从远处赶过来的?也许他原本就在我身边,却因为我忽略了他的存在视而不见?
他抱着我冲到了拖拉机跟前,用力往车上放。车厢里挤满了孩子,没有人让出空地。慌乱中,父亲试了几次,推了几下,都未能把我放上去。拖拉机已经“突突突突”地开走了,越开越快了。围观的人们仍旧在围观,还发出了阵阵笑声,但没人阻拦,当然更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我想,那种强大的力量再没有出来阻拦,一不是出于仁慈,二不是出于无奈,三不是反应不及,多半是想看戏,是想使这场戏更有看头些。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和闭塞的小山村,人们对一切进入他们视野的新鲜东西都给予了超乎寻常的兴趣和关注。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出意外的好戏,看这场戏,远比单纯地看拖拉机这玩意儿有趣多了。他们静静地看着戏往下演,不想打扰戏的进程,免得这出戏变得没意思,不精彩。但是,父亲没有放弃,那双瘦硬的手抱着六岁的我继续往前奔,拼命地追赶拖拉机,十分吃力,却毫不犹豫。我在父亲的怀中也努力配合着,意识和身体都凝聚成一种趋向拖拉机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伸长了双臂和整个身体。耳边响着拖拉机的突突声,男人们的吆喝声,女人们的喧哗声,小孩子们的笑骂声。各种声音夹杂着飞扬的尘土,还有飞溅的唾沫——大人小孩吼叫呼喊的副产品亦或是直接喷射物,将我和父亲包围淹没其中。我、父亲和拖拉机三点一线,一会儿断开了,一会儿又联上了。就这样,这场戏在尘土飞扬的乡村路上表演了很长时间。父亲那弱小的身躯随着不断加速的车轮奔跑着,推送着,终于,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全力一推,竟然把我推进了车厢里。人们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居然也都接受了。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坐机动车,也是父亲第一次以一种可依靠、可爱戴的形象印在我心中。在我漫长的山村岁月里,面对大队书记的权势欺压,我敢于表达愤怒,敢于反抗,这种勇气和底气很大程度上就来自父亲那有力的一推。在我走出山村后的生命历程中,每当遇到巨大困难一筹莫展时,每当面对严峻挑战想要退缩时,每当遭到恶势力的打压心存畏惧时,我的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出父亲抱着我追赶拖拉机的那一幕,刀刻一般地清晰,就像刚刚发生一样,一种深远而强大的力量也蓦然从心底涌起。
这些年,每当与别人谈起有关父亲的话题时,我总要讲这个故事,而且从内到外,都洋溢着一种不可比拟、无法言说的自豪与骄傲。
父亲·力量作文 第4篇
再后来,我开始学会走路了。爸爸心疼,常常将我从臂下一抱,举至头顶,我则咯咯地骑在他头上,爸爸便像抬着公主一般乐呵呵的甘愿做马。爸爸笑着与我谈起那段往事,忍不住敲一敲我的脑袋――“那时我头发可被你摧残惨啦!小东西!”
到了六年级,当时还沉浸在升学压力中的我,在回家的路上常常不禁乏惫地倚着妈妈睡着。妈妈不忍心吵醒我,只好让爸爸下来抱我上楼。爸爸轻柔地抱着我,小心翼翼地趋步上楼。迷迷糊糊中只闻到爸爸身上淡淡的香味,便知是爸爸抱着我,便觉得很安心,很安心。
可是就是这样在我眼里无所不能的爸爸,还是老了。
当年的护卫公主的骑士,如今却常常扶膝忍痛。爸爸的力量在悄悄地散失,如今,他已承受不住我日益趋长的身躯,岁月抹不去他的童心,但依然留下了丝丝衰老。当年与我嬉戏的爸爸,现在只能笑望着我独自蹦跳着离开“我在老去,你在长大。我的力量,正在转化成你的力量呢。”爸爸看似不经意的一语,一下子正中我的痛处,我顿时泣不成声。
力量的转换,却也承载了爸爸多少爱的浇灌啊!
父亲的力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