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精选2篇)

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 第1篇

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以前农村没有出售对联的商家,春联都是自家或请人写。小时候,每年腊月二十九,三十两天,家里最忙的人要数哥哥了。爸爸父亲非常重视读书,家里再苦再难,我们兄妹五人个个都上学,温和的父亲对我们的学习却要求很严格,无论是成绩还是书写。在老家那偏远的湖汊,正读高中的哥哥算是最高的知识分子了,而且在爸爸的要求下,哥哥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所以一到腊月二十九,小村庄里的每家每户都拿来一瓶墨水,一枝毛笔,还有卷成长筒的一白一红两筒纸(白的一张是用来写后贴中堂的,红的两张是用来写对联的),请哥哥帮他们写对联,这也让我们几个小萝卜头忙得不亦乐乎。折的折,裁的裁。白纸不用裁,一张红纸竖着对折两次均匀裁成四长条,用来写两副对联。大门两侧一副,中堂两边一副。另外一张红纸裁成一副比贴大门外一副稍小的,用来贴屋后门,剩下的横对折后裁成两正方形,用来贴大门上(以前的大门都是对开的木门,当然也有的是买两张门神画一一秦琼,程咬金,张飞,关云长等贴上的)。裁好后,长条红纸均匀折成七等份,再沿对角线对折两次,一展开,书写时每字刚好落在对折线交点处。

最让我乐乎的事是:哥哥写一字,我就拉着顶端往上拉一下,一边念一字,不会的字哥哥就教我,直至一联七个字都写完了就小心翼翼地放到早已整理干净了的空旷的地方晾干,然后又开始另一联。一整张白纸上要么写一首七律诗,要么是一首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长征-七律与百万雄师解放南京等等,是贴在中堂上的。就在这时,我朦胧地理解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雄浑,“大江东去”的豪迈,“乌蒙磗磅走泥丸”的雄壮,“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果敢。到第二天上午才算完成,家里整个厅堂都摆满了。中午,他们都满意地领走各自的对联,当然不忘啧啧称赞和连连感谢。正月,亲戚朋友来我家拜年又是一翻赞许:“嗯,里只崽俚真不错!”

正月里,父亲带着我们去访亲走友,每每经过一家贴着字写得很好的或拟得好的对联门前,父亲都会驻足良久,像专家点评似的:“哪个字,哪个字的点或横或提等等等等写得好;这副对联拟得好,哪个字哪个字用得妙”从此,我不但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朦朦胧胧懂得了一些对联知识,更主要的是引起了我们几个小萝卜头对中国古文诗词的喜爱。这使得后来我们兄妹几个都读了文科。

那时的婚嫁迎娶,贺礼都是送一块匾额,但匾额上要写字,村里人每逢此时都要请哥哥代写。别看一块小小匾额上写字,不仅是字要写得漂亮,其间学问可大着呢。上联的称呼,下联的落款,格式等等,弄不好高挂厅堂,三亲六眷前来观看会闹笑话的。别急,这些我父亲懂的,父亲说,哥哥写,我们几个小萝卜头在傍观看。还有,每年正月初一拜宗谱年,村里新添了男孩的要上谱薄,这时又要请哥哥执笔,请爸爸为其取名,而且得三个:学名,派名,字名。取名也是一门大学问,古代人取名名与字要有关联,而且兄弟几个的名与字也要关联,不仅仅是有共一字,而且关联起来意义深远。比如:我曾祖父在姓氏派别是“会”,兄弟两个分别叫“会友”“会朋”,字名分别为“方远”“方来”,关联起来:“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像如今的人取名,只要好听,甚至还可取个洋名,比如“露西”“彼得”什么的。

从那时候起,认为哥哥真了不得。简直就是我们这群小萝头心目中的偶像。父亲是我们心中的神,因为在我们心目中,没有父亲不懂的事。受哥哥影响,更是受父亲醺陶,两个弟弟的字也写得很不错。大弟弟读高中时,每天宁可吃榨菜,将爸爸给他少得可怜的用来买菜的钱节省下买书法书,小弟弟将平时的作业本没写完的撕下来,用针线装订成厚厚的三本,硬是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一字不落还包括注释给工整地抄了下来。

想想,小时候物质生活真是苦啊,但我们是快乐而充实的。

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古诗词 第2篇

摘   要:爱学古诗词  搜集得法  创设情境  课外延伸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的奇葩,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语言高度凝练的古诗词虽然富于节奏和韵律,适于儿童朗读,但不少诗词意境深远,哲理深刻,情感丰富,一些词句的内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古诗词很美,但教起来似乎又无从下手——讲深了,教师一言堂;讲浅了,学生没收获。古诗词教学因此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让他们跟几百、几千年前的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古诗词,提高课堂诗词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一、课前搜集要得法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进行有效搜集。

对第一次接触的诗人,学生可以先了解他们所处的年代,作者的字、号,主要的诗集或作品集,诗人的主要创作风格等。这些文化常识,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很大作用的。第一次学生也许稍感深奥,但搜集多了,则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他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另外,很多诗词创作的背景应该是课前搜集的主要内容。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帮助。如《早发白帝城》,只有了解到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作,才能领悟到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再如《示儿》,学生如果了解到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此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就能很自然地理解诗人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二、情境创设要多样

古诗词都有丰富的意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意境,进而在自己的脑海中重建意境。何谓重建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词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由此完全受到激发。但是单靠学生的凭空想象,很难把古人心中的意境完全想象出来,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1.借助音乐渲染氛围。选用同题音乐作品来渲染氛围是最易操作的情境创设方法。比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朋友》,促进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意境的开拓,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又如,听一曲《长相思》,在哀叹悲凄、千回百转的的乐曲中,去吟咏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选用同题的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播放录音,或教师演唱,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欣赏力。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符合诗词特点的旋律来辅助教学。如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可借助一些轻缓中又带有淡淡哀伤的笛子或长萧演奏的旋律;教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可伴用上轻快明朗的民族乐器(如古筝)演奏的曲目;教《望天门山》时,可使用上激昂有力的钢琴曲。这些音乐的介入,烘托、渲染了诗歌的内涵,表露了诗人内心情感,更激起孩子们学诗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诗的热情,使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让学生心领神会,省去了教师大量苦心孤诣而又收获甚微的唇舌。

2.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寻找或创设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角色扮演深悟诗歌意境。比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让学生将这对友人在黄鹤楼前分别时的情景表演出来:(1)上船前,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怎样说呢?(2)孟浩然乘舟而下,渐行渐远,诗人李白又会怎样呢?(也许是伸长了脖子在远眺,或是踮起脚尖在寻找孟友人的船只;也许是久久伫立江边,谁也拉不回去)学习《所见》时,让学生也试着将一二句展现出的“牧童行歌图”和三四句展现出的“牧童捕蝉图”演一演,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必定会被学生演得栩栩如生。就这样,孩子们融入到了文本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所描绘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和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交流对话或思想碰撞,长此下去,学生的情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就会得到较好发展。

3.巧用绘画丰富意境。于永正老师在公开课上对《草》一诗的教学就让人深切感受到绘画在古诗教学中的魅力。于老师借助简笔画,画尽了草的枯荣,画出了草的生命力,更是以简洁的图画引领二年级的小朋友领悟了草的精神。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再加上他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语言,让孩子们与在座的听课老师一样既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又得到了诗画艺术的享受。而在常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尽情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学完《小池》,可让他们用图画表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清新;学完《梅花》,可让学生画一画不屈不挠的寒梅。学生也许笔法还很稚嫩,但他们的心可以融入其中,这是一种沉醉。就是在这样的沉醉中,学生与诗人走得更近了,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美的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拓展形式要丰富

能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追求。教师要用心对待,拓展形式才能丰富起来。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入诗词。如春节,读读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让学生背诵《清明》;中秋节,读苏轼的《水调歌头》;重阳节,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天里,让学生背诵描写春日风光的诗句;秋天里,让学生收集那些描写秋日美景的诗;大雪纷飞时,和学生一起吟诗诵雪;教师节,让学生整理赞美老师的名诗句;母亲节,带上学生一起用诗句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整理古诗词也是课外拓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同一主题作品的整理。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就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送别诗”,出一期同一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他们会发现王维以酒送元二,李白以目光送孟浩然。离别时,高适对董大充满了勉励,而白居易心中又是那样的凄凉。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凝聚主题(如“思乡”“爱国”等),学生就容易把握诗情。二是同一作者作品的整合。如举办李白诗歌朗诵会、杜甫诗歌交流会等,都会激起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古诗词的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唯有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古诗词的特点,不断思索,不断探究,才能获得更好的教法,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古诗词。◆(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

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精选2篇)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 第1篇父亲让我们爱上古文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