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维生素B片
复合维生素B片(精选4篇)
复合维生素B片 第1篇
1 仪器与试药
ZRS-8G智能溶出试验仪,UV-2550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维生素B2对照品(中检所,批号:100369-201103),冰醋酸与氢氧化钠为分析纯,复合维生素B片为市售品,批号分别为1008021、1010280、10112302、100403、100506、1011020、101101、110203、101001、110202、101101,共11个厂家,11个厂家分别以A到K标记。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出介质
以醋酸盐缓冲液[1](以冰醋酸3mL,4%氢氧化钠溶液18mL用水稀释至600mL,摇匀,调节pH值至4.3)为溶出介质。
2.2 对照品贮备液制备
避光操作。精密称取105℃烘至恒重的维生素B2对照品(含量:98.7%)10.51mg,置500mL容量瓶中,加以醋酸盐缓冲液(pH4.3)150mL,置80℃水浴上加热10min,时时振摇,至维生素B2完全溶解,放置室温,加醋酸盐缓冲液(pH4.3)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2.3 稳定性实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5mL置50mL量瓶中,加缓冲液(pH4.3)稀释至刻度,摇匀,在0h、0.5h、1h、2h、3h、4h,在444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值为0.222、0.222、0.220、0.219、0.219、0.217,RSD%为0.9%表明在4h内比较稳定。
2.4 干扰性试验
按照处方称取不含维生素B2的药物主成分与辅料,在460~350nm波长段进行紫外光谱扫描测定,结果显示辅料对维生素B2测定无干扰,结果见图1。
2.5 标准曲线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mL、1mL、1mL、2mL、4mL,10mL分别置50mL、25mL、10mL、10mL、10mL、10mL量瓶中,加缓冲液(pH4.3)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在444nm波长处分别测定上述各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将所得吸光度(A)与相应浓度(C)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A=0.0332C-0.0012(r=0.9999),表明维生素B2浓度在0.4102~20.5098ug/mL范围内与测定结果成线性。
2.6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浓度溶出液6份,各10mL,共分3组,分别置20mL量瓶中,分别加入对照品贮备液0.4mL、0.5mL、0.6mL,加缓冲液(pH4.3)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44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平均回收率。见表1。
2.7 精密度试验
分别于同一溶出杯中,取供试品溶液6份,滤过,取续滤液在444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值,结果,平均值为98%,RSD=0.6%。表明选用的测定方法精密度能满足溶出度分析要求。
2.8 药物溶出度测定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中第三法(小杯法),转速100转/分钟,在溶出介质即醋酸盐缓冲液(pH4.3)溶液进行溶出度测定,溶出介质250mL,分别在2、6、10、15、20、25min取样滤过,取续滤液在44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值,同时补充液体,溶出曲线图见图2。
从11家复合维生素B片在醋酸盐缓冲液(pH4.3)中溶出曲线判断在20min时,有两家溶出量低于标示量的80%,标示厂牌为K与C。
以标示厂牌为E的复合维生素B片为参比,以醋酸盐缓冲液(pH4.3)为溶出介质,用f2因子法[2]评价另外10个厂家的溶出相似性,结果见表2。
当f2≥50时,认为两个厂家溶出曲线相似。表中可以看出B、G、J厂家生产的复合维生素B片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相似。
3 讨论
3.1
分别以水、pH1.2溶液、缓冲液(pH4.3)缓冲液、pH6.8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进行溶出度测定,经过试验表明在pH6.8缓冲溶液中维生素B2不稳定,在水与pH 1.2溶液中维生素B2不能完全溶解且不稳定,则采用醋酸盐缓冲液(pH4.3)作为溶出度测定释放介质。
3.2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维生素B2片项下规定条件20min时,溶出限度不得低于标示量的75%,由本实验显示A至K厂家溶出度差异比较大,由此也看出各个厂家生产工艺的存在差异。现行标准应该增加溶出度测定的检查项。
摘要:目的 利用维生素B2在紫外光444nm处有最大吸收,监测复合维生素B中维生素B2的溶出度,通过定时测量溶出量反映出不同厂家药片的质量差异。方法 以醋酸盐缓冲液(pH4.3)为溶出介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44nm处检测吸收值,进行溶出量监测。结果 11个厂家的溶出曲线不相似,真实的反映了各厂家之间药物溶出的差异。结论 以醋酸盐缓冲液(pH4.3)为溶出介质可直接检测各厂家的维生素B2的溶出量,反映各厂家的质量,同时也可为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2的质量控制提供检验依据。
关键词:复合维生素B片,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98.
复合维生素片说明书 第2篇
【拼音全码】FuHeWeiShengSuPian(AiLeWei)LiuHeTaoZhuang
【主要成份】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为复方制剂,每片含:12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3、维生素E、叶酸、烟酰胺、泛酸钙),7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性状】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为黄色椭圆形覆膜状药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满足妇女怀孕时及产后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额外需求。预防孕期由于缺铁和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规格型号】30s*6盒
【用法用量】一次一片,一日一次,与早餐同时服用,或遵医嘱。如存在晨起恶心现象,建议在中午或者是晚上服用。
【不良反应】1、爱乐维耐受良好,少数病例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便秘),但一般不需停药。某些敏感的妇女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度兴奋,故此类病人避免在晚间用药。2、如出现任何不良事件或反应,请咨询医师。
【禁忌】患高维生素A和(或)维生素D血症,或存在肾功能损坏、铁蓄积、铁利用障碍、高钙血症、尿钙过高等疾病时禁用爱乐维。
【注意事项】1、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不推荐儿童使用。2、请严格按推荐剂量服用。3、由于含铁、本药可改变粪便的颜色使之变黑,这无临床意义。4、对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请将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儿童用药】不建议儿童服用。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含铁药物和四环素可互相影响对方的吸收,故不能同时服用。爱乐维如必须和四环素同时服用,两种药物的服药间隔需2小时以上。
【药物相互作用】1、含铁药物和四环素可互相影响对方的吸收,故不能同时服用。爱乐维如必须和四环素同时服用,两种药物的服药间隔需2小时以上。2、不宜与其他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药物同用。3、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不宜与卡马西平、苯妥英、扑米酮及巴比妥类药物并用。4、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缺乏时可导致代谢障碍,引起多种疾病。维生素类药构成多种辅酶,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利用和合成,促使骨骼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结构完整,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微量元素的重要生理功能有:参与酶的构成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及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激素及维生素的合成;调控自由基的水平。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 六盒套装所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量,尤适用于计划怀孕、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要。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30s*6盒/套。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H0560
【生产企业】BayerS.A.(阿根廷)
复合维生素B片 第3篇
仪器试剂:UV-210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100m L量瓶、5.0m L移液管、电子天平 (BP210S编号:19997813) 、漏斗、维生素B1空白辅料、维生素B1贮备液0.2500mg/m L;维生素B1贮备液5.0000mg/m L、HCl (9→1000) 。试药:维生素B1片 (规格10mg×100片, 产品批号20110734, 生产日期2011.07.10, 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 原理
维生素B1是由氨基嘧啶环和噻唑环通过亚甲基链接而成的季铵类化合物, 噻唑环上季铵及嘧啶环上氨基, 为两个碱性基团, 可与酸成盐。维生素B1分子中具有共轭双键结构, 在紫外区有吸收峰, 并且维生素B1的紫外吸收峰随溶液p H的变化而不同, p H=2 (0.1mol/L) 时, 最大吸收波长在246nm处, 吸收系数为421, 根据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含量[1,2,3]。
3 实验方法
3.1 处方分析
根据处方量分析, 维生素B1含16.39%, 辅料含83.61%。平均片重约61mg, 取相当于25mg维生素B1的片粉约0.15g。表1为处方。
3.2 测定条件选择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精密称取维生素B1对照品25mg, 用溶剂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定容至100m L, 在精密量取上述溶液5m L, 用溶剂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定容至100m L制成12.5μg/m L对照液, 用盐酸溶液 (9→1000) 作空白,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00~400nm波长处扫描, 即得维生素B1的最大吸收峰 (图1) 。
3.3 含量测定
取供试品2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称取片粉适量 (约相当于维生素B125mg) , 置100m L量瓶中, 加盐酸溶液 (9→1000) 约70m L, 振摇15min使维生素B1溶解, 再加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干燥滤纸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m L, 置另一100m L量瓶中, 加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的供试品溶液;取维生素B1对照品适量, 用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制成12.5µg/m L的对照品溶液。照分光光度法 (Ch.P2010年版第二部附录IVA) , 在246nm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用百分吸光度和对照品比较法分别进行计算 (按C12H17Cl N4OS.HCl的吸收系数 (E1%—1cm) 为421计算) 即得。平行测定三次。同法制作空白辅料为紫外测定时的空白校正溶液。标示量测定见表2。
3.4 方法验证
3.4.1 线性和范围
标准曲线。精密称取维生素B1对照品25mg, 先用少量盐酸溶液 (9→1000) 溶解, 再定容至100m L, 摇匀。得浓度为250ug/m L的维生素B1的对照溶液。分别取上述对照液3.00、4.00、5.00、6.00、7.00m L置100m L量瓶中, 加 (9→1000) HCl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浓度为7.5、10.0、12.5、15.0、17.5ug/m L的对照品溶液, 在246nm所得最大吸收波长处测A, 以C对A作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 并根据回归方程得到线性良好的浓度区间。线性检验见表3。
3.4.2 准确度试验
维生素B1回收率:分别精密量取该溶液4、5、6m L置已加入比例量辅料 (0.15g, 1/10000天平) 的100m L量瓶中 (一式三份) , 同法操作, 制成低、中、高浓度样, 用对照品比较法计算含量。配制浓度为4.00mg/m L的维生素B1对照液, 称取空白辅料0.12g/份共九份分别置100m L量瓶中, 分为低、中、高三组, 每组三份。从低、中、高组中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液4.00、5.00、6.00m L, 加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至刻度、摇匀, 过滤, 精密量取续滤液5m L, 另置一100m L量瓶中, 加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浓度分别为10.00、12.50、15.00µg/m L的对照品溶液, 照分光光度法在246nm处测定吸光度A, 以单点对照法计算回收率及其RSD。结果记录于表4。
3.4.3 专属性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B1对照品25mg, 用溶剂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定容至100m L, 在精密量取上述溶液5m L, 用溶剂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定容至100m L制成12.5μg/m L对照液, 用盐酸溶液 (9→1000) 作空白,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00~400nm波长处扫描, 即得维生素B1的最大吸收峰, 结果见图2。
同法测空白辅料、维生素B1片A-λ图 (图3) 。用吸收曲线面积积分法评价专属性。
3.4.4 精密度试验
取供试品2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称取片粉适量 (约相当于维生素B125mg) , 一式5份, 置100m L量瓶中, 加盐酸溶液 (9→1000) 适量, 振摇15min, 再加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m L, 置另一100m L量瓶中, 加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约含维生素B112.5mg/m L的供试品溶液。
另取维生素B1对照品适量, 用盐酸溶液 (9→1000) 稀释制成12.5μg/m L的对照品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46nm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用百分吸光度和对照品比较法分别进行计算, 即得。
3.4.4. 1 重复性
重复性检验见表5。
3.4.4. 2 中间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检验见表6~8。
3.4.4. 3 重现性
方法重现性检验见表9。
4 讨论
维生素B1结构典型, 除了本实验用到的方法以外, 维生素B1分子中含有硫、氮、氯杂原子, 分子中的硫在共轭环内。故可以用氧瓶燃烧法前处理后测定氮元素或者硫元素;回滴定法或电位滴定法测样品中的氯元素;高效液相色谱精确分离后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甲醇-乙腈=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 (含1%三乙胺) (9∶9∶82) ;用磷酸调节p H值至5.5检测波长254nm理论板数按维生素B1峰计算不低于2000[3], 对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进行鉴别。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 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维生素B1原料药中相关杂质含量限度很低0.5%[3]、并且硫酸盐、硝酸盐、铁盐等一般杂质在原料药中已控制且限度低;维生素B1片剂中的辅料为淀粉、糊精、硬脂酸, 在提取过滤后与对照品相比吸收紫外扫描曲线有一定的偏差, 尤其是在200~240nm处;综合考虑操作方便性及可操作性, 并加以方法学验证可知:本实验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测定维生素B1片剂中维生素B1的含量, 但参考专属性实验结果, 可以综合考虑吸光度值和片剂与标准品的吸光度偏差值调整测定吸收波长, 使误差降到最低。
维生素B1在p H 2的盐酸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 稳定性良好, 但p H>5时, 将会分解。此外维生素B1吸光度受p H值影响大, 为选择适宜的p H测定条件, 本实验在实际测量前应先确定最大吸收波长[4]。
紫外法测定维生素B1含量不确定因素主要有:重复性测定、天平的称量、吸收度的测定、供试品溶液的稀释均对合成不确定度, 这说明在片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 一方面应重视仪器性能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尽量使用精度高、性能先进的仪器, 加强对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减小不确定度的来源, 另一方面要注意尽量避免小容量液体体积的量取和定容, 以减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5]。
方法验证结果: (1) 精密度:RSD=0.8%≤1% (n=6) , 符合要求。 (2) 准确度:平均回收率=98.04%, 在98%~102%之间 (n=9, RSD=0.63%≤2%) , 同时, 从专属性检验图谱中可知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 符合要求。 (3) 线性范围: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溶液 (n=5, 吸收度A在0.2~0.8间) , 用浓度C对峰面积A进行回归处理, 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9≥0.999, 截距r=0.001趋于零, 符合要求。由此说明本方法测维生素B1片中维生素B1含量可行。
5 结论
维生素B1片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在246nm波长处以标准曲线为测定含量依据。测定样品中各取样样本标示量%平均值95.45% (n=6) 符合Ch P2010中维生素B1片项下维生素B1片含量规定 (90.0%~110.0%) ,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摘要:目的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片剂中维生素B1的含量并进行方法验证。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样品以标准曲线为测定含量依据, 在246nm波长处测吸光度。并根据规定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专属性。结果 维生素B1在70.29101.5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414x+0.001 (R=0.9998) 。结论 测定的3个不同批号样品其含量均在标示范围之内, 该方法简便、准确度、专属性、灵敏度高。
关键词:维生素B1片,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
参考文献
[1]吴秀生, 张爽, 张丽媛, 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 1含量[J].黑龙江医药, 2011, 24 (2) :170-171.
[2]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部) [S].2010:附录IVA.
[3]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部) [S].2010.
[4]杨政, 蒋俊春, 孙硕远.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 1片的含量[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15) :108.
复合维生素B片 第4篇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390例主要表现为腹胀的小儿, 年龄最小2天, 最大8岁。平均年龄 (2.0±0.65) 岁。其中男212例, 女178例。入组标准, 以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 排除疝气、肠梗阻、肠套叠及其它先天性消化道发育不全等器质性病变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0例, 其中男88例, 女72例, <6个月76例, >6个月84例, 对照组 (1) 116例, 其中男64例, 女52例:对照组 (2) 114例, 其中男60例, 女54例。
1.2 诊断标准
(1) <2岁小儿以纳差、哭闹、睡眠不安为主要症状, 查体有腹大、腹膨隆, 叩诊有明显鼓音。 (2) >2岁小儿常诉有腹痛, 可伴有纳差、哭闹、睡眠不安、腹泻, 查体有腹大、腹膨隆, 腹部叩诊有鼓音。腹胀程度制定标准:轻度:腹部稍隆起, 不影响呼吸;中度:全腹明显膨胀, 并高于胸骨平面, 使呼吸困难, 但无发绀;重度:全腹极度膨胀, 不但高于胸骨平面, 而且两侧超出肋部, 呼吸困难且有发绀。
1.3 疗效标准
显效:腹胀完全消失, 患儿纳差、腹痛明显缓解, 哭闹消失, 听诊肠鸣音恢复正常。有效:腹胀明显减轻, 患儿纳差、腹痛、哭闹明显缓解, 听诊肠鸣音基本正常。无效:腹胀无减轻或加重, 患儿纳差、腹痛、哭闹无缓解或加重, 听诊肠鸣音减弱。
1.4 研究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肠炎和肺炎表现者, 给予抗感染、补液及化痰止咳治疗。单纯表现为腹胀腹痛者仅给予下述各组的治疗。观察组小儿给予乳酶生、维生素B1片、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治疗。其中<6个月组:乳酶生给予半片, 每日三次;6个月~2岁乳酶生为一次一片, 每日三次;2~5岁, 乳酶生每次两片, 每日三次;5~8岁, 乳酶生每次三片, 每日三次;维生素B1片, <6个月, 每次半片, 每日三次;>6个月, 每次一片, 每日三次。四磨汤口服液 (10mL) , 新生儿为四分之一支, 每日三次;1~3个月每次三分之一支, 每日三次;3-6个月每次二分之一支, 每日三次;6个月-2岁每次三分之二支, 每日三次;2~8岁每次一支, 每日三次, 对照组 (1) 只给予乳酶生和维生素B1片口服, 对照组 (2) 给予汉森四磨汤口服, 剂量同观察组。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各组患儿腹胀缓解的程度和缓解的时间。观察组和两个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分析见表1, 观察组内部<6个月和>6个月组治疗效果分析见表2。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处理表示应用统计软件, SPSS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内部<6个月和>6个月患儿, 在腹胀缓解程度和缓解时间上治疗前后的比较, 结果见表。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 在腹胀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上差异有统计意义,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对照组两组间在腹胀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内部<6月龄儿和>6月龄儿在小儿腹胀缓解程度和缓解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胀是小儿, 特别是小婴儿的临床常见症状, 可见于单纯性消化不良、胃肠炎、术后及支气管炎、肺炎后期, 各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的患儿, 表现为腹痛、哭闹、纳差、腹泻或便秘, 本方中乳酶生的主要成分为乳酸菌, 为人体肠道中主要的有益菌, 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1]。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 在人体内不能合成, 主要来源于食物, 人乳和牛乳中含量较少。维生素B1缺乏可使人体的神经和肌肉内的能量来源受到影响, 维生素B1还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故维生素B1缺乏时, 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乙酰胆碱的水解加速, 使神经传导受到影响, 可造成胃肠蠕动减慢等消化系统症状;四磨汤的主要成分为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主要功能是顺气降逆, 消积止痛。三药合用治疗腹胀, 小儿缓解快, 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用[2]。此组方特别适合于<6个月的婴儿, >6个月的小儿肠道微生态环境优于<6个月的婴儿。>6月儿多已添加辅食, 维生素B1来源于食物中的摄取增加, 维生素B1缺乏的程度较轻是否于此有关, 尚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乳酶生、维生素B1片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门诊和住院就诊的以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小儿390例, 分为观察组 (160例) 和对照组①116例、对照组②11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乳酶生、维生素B1片和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照组①用乳酶生和维生素B1片口服, 对照组②单用四磨汤口服液。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腹胀减轻的程度和时间。结果 观察组小儿腹胀减轻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 腹胀缓解的时间短于两个对照组 (P<0.01) 。两个对照组比较, 上述各个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内部年龄<6个月和年龄>6个月两组相比, 上述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乳酶生、维生素B1片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腹胀临床效果好, 特别适合于<6个月的小婴儿。
关键词:乳酶生,维生素B1,四磨汤,小儿腹胀
参考文献
[1]王秀献, 王伟, 邵一.外敷方治疗小儿腹胀56例疗效观察[J].家庭科技, 2008, 17 (2) :34.
复合维生素B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