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精选8篇)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诊断为寒热错杂证的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24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120例,男性85例,年龄( 62. 30 ± 4. 33) 岁,女性155例,年龄( 61. 44 ±4. 57) 岁。
1. 2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4]。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5]。
中医辨证标准: 寒热错杂证的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
1. 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 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 2) 符合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辨证标准; ( 3) 神志清醒,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者; ( 4) 患者已签有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 1) 尿道综合征( 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 : 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多次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5/ ml,尿中红、白细胞数增加不明显( < 10 / HP) ; ( 2) 乳糜尿、膀胱癌、肾结核及各种结石的病例; ( 3) 血肌酐>442 μmol/L的慢性肾炎病例; ( 4) 因尿路解剖畸形而发病的病例; ( 5)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5岁的病例; ( 6)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7) 不愿意合作者( 指不能按规定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者) 及精神病患者; ( 8) 合并有心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
1. 4观察指标与方法
入组后分别行1次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判定寒热错杂证主症: 尿频不畅,解时刺痛; 次症: 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心烦,下肢冷,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具备主症+ 次症2项或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将症状按轻重程度用-、+、+ +、+ + + 四个等级表示,主症赋分0、2、4、6分,次症赋分0、1、 2、3分,病情轻重分级规定: 尿频尿急、尿痛主症≥4分为重,主症2分为轻。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分布。将240例寒热错杂型rUTI患者按伴发或不伴发糖尿病、不同病程及病情轻重进行分层,分别比较不同分层下各组的中医证候分布和证候积分。
1.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分层证候分布情况比较
2. 1. 1以不同伴发疾病分层的证候分布比较除尿频尿急、尿痛主症外,寒热错杂型rUTI患者的证候分布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下肢冷、乏力、腰酸、 心烦、口干、口苦、发热。将伴发糖尿病组和不伴发糖尿病组的证候分布比率分别进行 χ2检验,伴发糖尿病组的乏力、腰酸、心烦、口干的证候分布比率高于不伴发糖尿病组,而下肢冷的分布比率低于不伴发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或P < 0. 01) ,见表1。
注: 与不伴发糖尿病组比较,aP < 0. 01,bP < 0. 05
注: 与病程1年以上组比较,aP < 0. 01,bP < 0. 05
注: 与病情重组比较,aP < 0. 01
2. 1. 2以不同病程分层的证候分布比较将病程1年以下组和病程1年以上组的证候分布比率分别进行 χ2检验,病程1年以下组的口苦、发热的证候分布比率高于病程1年以上组,而下肢冷、乏力、腰酸的分布比率低于病程1年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或P <0. 01) ,见表2。
2. 1. 3以不同病情分层的证候分布比较将病情轻组和病情重组的证候分布比率分别进行 χ2检验, 病情轻组的下肢冷、乏力的证候分布比率高于病情重组,而心烦、口苦、发热的分布比率低于病情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见表3。
2. 2分层证候积分比较
将按照伴发或不伴发糖尿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分层的层内两组的证候积分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按照伴发或不伴发糖尿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分层的证候积分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见表4。
注: P值为按照不同分层分别组内比较,aP < 0. 01
3讨论
寒热错杂型rUTI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学“淋证”范畴,其证候分布特点受到年龄等混杂因素的影响[3]。证候诊断对于临床研究极为重要,在研究开始时可作为类证鉴别或剔除病例的依据,而研究结束时各项证候积分指数的变化通常作为疗效评价的依据。临床研究中由于未经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的验证,仅以复方制剂的主治证候指导一个证候制定判定标准会影响证候诊断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8]。本研究分别以伴发或不伴发糖尿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分层研究寒热错杂型rUTI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客观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 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3. 1伴发或不伴发糖尿病的证候分布
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弱,分解代谢加速,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9],临床中糖尿病患者患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可达26. 7%[10],其感染风险较正常人高10倍左右[11],且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起病隐匿的无症状性菌尿[12]。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燥热之邪伤害气阴, 可导致阴亏于内、热结于下。本研究中伴发糖尿病组的寒热错杂型rUT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阴亏于内的症状为主,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结合证候积分比较,其rUTI主症的发生率低于不伴发糖尿病组,而以阴亏于内的次症为主,从而导致证候积分降低,该结果可指导该类疾病临床研究中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的制定。
3. 2不同病程的证候分布
rUTI患者随着病程延长逐渐由单纯湿热证向寒热错杂证转变,临床可表现为伴或不伴尿频、尿急、 尿痛等湿热证候,常以下肢冷、畏寒、失眠等主诉就诊,rUTI病程长,湿热毒邪随时间推移与气血相搏结益甚,久而成“毒”。毒邪滞于络脉,阳气不达四末, 则出现下肢冷、畏寒等阴盛内寒症状[13]。本组病例中病程1年以下组以湿热内蕴症状明显,而病程1年以上组则表现为内寒阴盛症状突出,符合寒热错杂型rUTI随病程延长的证候演变规律。结合证候积分比较,病程1年以下患者由于热盛明显导致rU- TI主症赋分较高,而病程1年以上组则以内寒阴盛症状突出而造成总体证候积分下降,提示临床中可针对不同病程进行证候疗效分层研究,提高证候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3. 3不同病情的证候分布
随着rUTI的病程延长,湿热毒邪与气血相搏结更甚,则下肢冷、乏力等阴盛内寒症状明显,可表现为伴或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湿热症状。由于本研究以rUTI主症尿频、尿急、尿痛等湿热证的赋分高低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价标准,主症赋分较低的患者可对应为病程较长的患者,该部分患者由于湿热证候不明显而主症赋分反而降低,可指导临床研究中针对不同病情分层研究该病的病情轻重评价标准。
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应注意什么? 第2篇
一、泌尿系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泌尿系结石的病因极为复杂,专家们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要解释结石形成的确切原因仍十分困难。尽管如此,让关心此病的读者,对目前已知的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有所认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结石的复发,还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两大因素:
1.全身因素。主要是由于尿液中,晶体和胶体基质的平衡失调造成的,晶体过多或胶体基质减少即容易发生晶体在尿路中沉淀而形成结石的核心,慢慢积聚扩大而形成结石。晶体指尿酸盐、划酸盐、磷酸盐等。影响晶体和胶体基质平衡失调的因素很多,如:尿酸碱度。长期尿液偏酸性易形成尿酸盐、草酸盐结石,偏碱性易形成磷酸钙结石。疾病影响。凡能引起高血钙症和高尿钙症的疾病都会诱发尿路结石。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特发性婴儿高血鈣、维生素D中毒等。长期卧床者骨质疏松、脱钙,也可致尿钙增加,易并发尿路结石。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不足会造成晶体沉积,维生素B6不足可引起高草尿酸症而形成结石。地区、气候影响。不良的水质,气候干燥、炎热,出汗多、饮水少等,都会诱发结石。
2.局部因素。如:泌尿系感染。感染时细菌或坏死组织脱落会成为结石核心,并会使尿液变为碱性,使肾乳头受损、钙化,尿盐附着成肾结石。尿路梗阻。尿液不畅易使尿酸盐沉积和继发感染。尿路异物。如手术残留的不吸收缝线,导致尿管长期放置,磺胺结晶等,均可成为晶体沉积的核心。
除了全身和局部因素外,遗传、性别、工种与尿系结石症发生可能会有一些间接关系。
二、预防泌尿系结石应注意什么?
1.注意治疗与结石症有关的疾病。如磷酸钙结石患者,不少人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钙磷代谢异常,故应先治疗甲状旁腺疾病。另外还要注意及时治疗泌尿系感染,消除诱发因素;定期复查,注意以前发生结石的部位是否有新结石形成;注意尿路通畅、尽量消除梗阻因素;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如金钱草代茶饮、口服石淋通片,维生素B6、消石素等,对于磷酸钙结石症患者,可适当服用氢氧化铝凝胶。
2.饮食与营养、指导。
(1)液体摄入。没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希望能多饮液体,每天能有3升最好,天气干燥、气温高,出汗多时还要增加。争取每天有2升的尿液排出,以达到内洗涤的目的。液体摄入要均衡,即在一天中分多次饮用,最好白天每小时饮一杯,夜间醒来时也要饮一至二杯,始终保持多尿。液体品种以水、豆浆为主,对牛奶要适当限制,少饮啤酒。
(2)食物的注意。饮食中应尽量少吃菠菜、红茶、巧克力等,从而有效降低草酸盐的排泄,对减少肾结石的形成有积极意义。对有吸收性高尿钙症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吸收钙类食物。煮东西盐不要放太多,以减少钠的摄入。对有尿酸盐结石症的患者,动物蛋白不要吃得太多,少吃甜食。维生素C的补充也不要过多,每天不要超过1克。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均来自我院, 告知患者知情同意书。筛选标准:女性, 年龄18~40岁, 过去12个月内性活跃、规律性生活和单一性伴侣, 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AB前至少有1种UTI治疗且无症状和尿培养至少105CFU/ml。排除标准: (1) 孕妇、哺乳期或更年期; (2) 伴随疾病如糖尿病、肝病和/或肾功能衰竭; (3) 尿道解剖异常或恶性肿瘤、膀胱或上泌尿系结石、憩室瘤、异物、慢性尿潴留; (4) 多囊肾或肾盂肾炎 (即体温≥38℃, 严重的背部疼痛或肋脊角压痛) , 中性粒细胞<1000/ml, 急性膀胱炎 (排尿困难, 尿频或尿急) ; (5) 最近 (<4w) 口服给药或阴道外用抗菌剂或目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药物; (6) 任何病因引起的阴道炎或宫颈炎; (7) 留置导尿管或自行插管者; (8) 沙眼衣原体、脲支原体、淋球菌或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1和2) 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阳性; (9) 尿培养多种病原体阳性。
1.2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治疗, B组治疗。记录症状性UTI发作并根据病原体及其易感性选用抗生素治疗。B组所有患者均根据抗菌谱采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的标准时间按照抗生素的使用类型。3、6、12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和病原体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表示, 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附表所示, 共有312例AB患者进入本研究, 其中A组148例, B组164例, 平均年龄38.3±5.4岁, 两组间的基本状况及尿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 A组5例 (3.4%) 和B组13例 (7.9%) 患者出现UTI相关临床症状并接受特效抗生素治疗及细菌培养, 两组间的复发率与尿细菌培养无明显差异。6、12个月后, B组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 (P<0.05) , 且当粪肠球菌患病率增加时, 大肠杆菌的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使用抗生素治疗 (P<0.05;HR2.91, 95%CI:0.29~4.41) 是症状性UTI的独立风险因素。6、12个月发现多数无复发患者的无症状菌尿由粪肠球菌引起的。
3 讨论
一些研究表明, 在其他健康人群和特定物种中, AB增加发展症状性UTI的风险[1]。然而, AB在复发性UTI患者中的作用从未进行评估。我们研究发现抗生素治疗AB后, 症状性UTI的复发率明显升高, 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口服抗生素治疗UTI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促进耐药菌株的出现[3]。正常的细菌性肠道菌群是一个重要的防御机制, 从而有效地阻止许多重要的肠道致病菌的定植[4]。正常菌群的抑制可能导致抗定植菌减少, 原先存在的细菌过度生长, 一般的耐药微生物如潜在的耐药病原体可能会在身体内蔓延并造成严重的感染[4]。抗菌药物对人体菌群的生态效应是抗生素治疗女性复发性UTI无症状性菌尿的负面效应。Barrons等[5]研究发现一些抗生素扰乱阴道正常菌群, 减少其在体内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 并促进大肠杆菌在阴道持久性定植。此外, 阿莫西林也促进大肠杆菌从直肠向阴道传播[5]。
我们研究发现当粪肠球菌患病率增加时, 大肠杆菌的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微生物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机制, 包括改变胆汁酸、刺激肠蠕动、诱导免疫应答、清除环境必需底物、竞争附着位点、建立限制性生理环境、加工抗生素类物质[2~4]。肠道菌群在诱导疾病或底物利用上也交互协同, 因此, 我们认为粪肠球菌可有效地干扰许多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的重要防御机制。
总之, 年轻女性UTI的无症状菌尿无需预防性治疗, AB可能在防止UTI症状复发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倩, 于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菌尿的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 (5) :351-355.
[2]高东初.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菌尿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15 (5) :455-456.
[3]杨伟国, 徐向红, 张俭.抗生素引起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致腹泻2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7, 14 (4) :46-47.
[4]张云智, 卢洪洲.正常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 4 (2) :189-190.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至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42例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 其中16例为汉族, 26例为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共计27例, 男性患者共计15例, 其中14例为复发患者, 复发标准为该院因JRRP就诊且进行了2次或以上手术, 年龄1~13岁, 5岁以下31例 (73.8%) 。
1.2 HPV6, 11的PCR检测
所采用的HPV6以及HPV11均为GENERAYBIOTECH公司所合成。设计:HPV6引物 (扩增280bp) 序列为5′TAGTGGGCC-TATGGCTCGTC3′和5′TCCATTAGCCTCCACGGGTG3′, HPV11引物 (扩增360bp) 序列为5′GGAATACATGCGCCATGTGG3′和5′CGAGCAGACGTCCGTCCTCG3′。扩增体系:在50μL的体系中, 模板DNA5μL, 2PCRMaster Mix25μL, 引物各1μL, dd H2O18μL。循环参数设置为94℃5 min 94℃30s56℃30 s72℃60 s, 共计循环数达到了30个, 最后在72℃延长10 min时间。电泳及观察:将5μL的反应物放入2%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的反应, 并观察溴乙啶的染色情况, 此外运用紫外灯来查看。通过观察发现, 可以看到均呈现为特异性电泳带, 也就是说结果为阳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并将数据统计起来形成数据库, 检验水准为α=0.05。以率 (%) 作为计数资料的表示, 以χ2对组间进行对比检验。
2 结果
对HPV6和HPV11进行检验, 检验技术采用PCR技术, 检验结果为42例患儿中41例患儿HPV检验结果均呈现为阳性, 占97.61%, 其中26例为HPV11阳性, 另15例为HPV6阳性, 另有7例患儿两则均为阳性;14例发病患儿中, 11例检验结果为HPV11阳性, 见表1。通过分析发现, 该组资料中27例为女性患儿, 且HPV11感染率也明显高于男性 (女70.37%, 男50%) 。
该组JRRP15例患儿中, 10例气管切开, 占66.67%, 但3例患儿术后病情复发, 占20%。而26例HPV11阳性患儿中, 23例气管切开, 占88.46%, 11例术后病情复发, 占42.30%。由此可知, HPV11感染以气管切开为主要法, 但其复发率却非常远远高于HPV6。但HPV6与HPV11对小儿喉乳头状瘤的复发率的影响没有差别。
注:通过χ2检验, χ2=2.105 0, P=0.146 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一直以来各地对其病毒类型及其他危险因素做了很多研究, 但是病毒类型对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结果各异。有些研究表明HPV6更具侵袭性, 有些则是HPV11更具侵袭性。
3.1 HPV病毒类型与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病理标本的研究中发现其主要致病菌均为HPV6/11。新疆部分地区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以HPV11感染者居多。维吾尔族患儿发病率较汉族高, 维吾尔族患儿中HPV11感染者明显高于HPV6, 在汉族患儿中两种病毒的感染区别不十分明显。
气管切开的患儿当中HPV11感染患儿高于单一HPV6感染的患儿。病毒类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HPV11感染患儿复发率高, 气管切开率高, HPV11感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该文中经过统计分析表明HPV病毒类型与JR-RP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一些论点不同。
喉乳头状瘤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 6型和11型感染直接相关。近2年来, 大量实验报道[2]对分析流行病学深入分析, 证实了HPV是一种与人体上皮组织较为相似的共生体, 当人体的免疫力处于正常的状态下, HPV也始终处于亚临床状态, 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但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 其活性也将随之上升。
JRRP的复发率较高, 该组复发的患儿当中HPV11感染者居多, 发病年龄小, 初次诊断后1~2年内手术次数多, 每3~6个月出现1次复发, 累计复发次数超过了30次, 复发频率将随着病程的推移, 年龄和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不少患儿可能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间歇复发期, 还有不少患儿通过自身的调节逐渐缓解, 但目前临床对其机制并无统一看法。笔者认为这与患儿的个体免疫力、内分泌以及激素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在肿瘤邻近的组织中HPV6/11的检出率为60%可能是其复发的原因之一。该研究表明[3], 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 患者初次诊断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 2~4岁之间发病率最高, 复发率最高, 在初次诊断后的1~2年内手术次数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发病年龄越小疾病严重程度越高。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3岁以下儿童气道一般较小, 较小的肿物生长也能引起严重的气道阻塞而需多次手术切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其解剖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呈现自限性, 复发率明显降低。在该组资料中, 患儿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 主要发病人群为低于5岁的儿童;其中29例为5岁以下儿童, 占69.05%;13例为5岁以上儿童, 占30.95%。 (2) 若患儿5岁前其病灶未消失, 那么5岁后手术间隔期也将随之延长。为此, 笔者认为JRRP有一定的自限性, 在治疗的过程中, 可结合该特点, 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使更多地患儿及其家属能够建立起治愈的信心, 这也警惕医生,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切忌使用一次根治, 以免对患儿的喉部造成过大的刺激。
参考文献
[1]唐朝贤, 吴森勇, 黄诗平.HPV6/HPV11型病毒在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中的表达[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3 (1) :58-60.
[2]黄亚强, 钟惟德, 毕学成, 等.HER-2mRNA值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3) :389-391.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为2005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门诊患者, 年龄22~44岁, 中位年龄35岁, 均为生育年龄已婚非妊娠女性, 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尿路感染家族史。
1.2 诊断标准
60例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和 (或) 尿痛, 部分伴有血尿和 (或) 耻骨上方不适, 而且反复发作, 经多种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减轻, 细菌尿亦未阴转。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全部符合卫生部统编内科学第6版制定的关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1]。用药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严格按要求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结果:大肠埃希菌39例, 变形杆菌10例, 产气杆菌7例, 沙雷杆菌4例。
1.3 排除标准
通过超声显像、X线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 (IVP) 、CT等检查排除尿路结石、功能性梗阻、尿路异物、肾实性病变及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尿道综合征、临床无症状的尿路感染、妇科严重炎症、与性生活有关尿路感染、具有遗传家族史尿路感染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不属本观察对象。
1.4 治疗方法
全部停用所有西药抗菌药物2周后开始口服三金片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每天3次, 每次3片 (每片相当于原材料3.5g) , 疗程6周, 并配合一般治疗, 包括多饮水、勤排尿、注意阴部清洁卫生及避免疲劳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1]
(1) 治愈: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 细菌尿阴转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阴转) , 在停止抗菌药物后1周和1月再追踪复查1次, 如无细菌尿, 或虽有细菌尿, 但仅为重新感染, 则可认为原先的尿路感染已治愈; (2) 有效:完成疗程后复查细菌尿转阴; (3) 无效:完成疗程后仍有细菌尿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未转阴) 或复发。
2 结 果
60例患者均完成6周疗程, 按疗效评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治愈42例 (70%) , 有效18例 (30%) , 总有效率100%。无1例治疗失败, 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整个治疗期间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 论
本组病例均为复发性尿路感染, 且均为生育年龄的已婚女性, 既往身体健康;为反复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常规抗生素久治不愈;应用中成药三金片治疗后获得良效。本组复发且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特殊致病力即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较强, 某些细菌能产生溶血素等毒素, 对尿路黏膜的杀菌能力有抵抗性, 加之患者防御尿路感染能力差, 抗生素对致病菌不敏感 (尽管药敏试验提示敏感) 。基于常用抗生素疗效不佳, 特别是考虑到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故决定采用中成药三金片治疗。本观察结果初步证实三金片对目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 具有良好疗效。
研究表明[2,3,4,5], 三金片 (有效成分:金樱根, 菝葜, 羊开口, 金沙藤, 积雪草) 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试验也证实三金片具有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收涩解毒、利湿通淋、抗炎消肿、补虚益肾的功能。具体表现:改善病灶周围血液循环, 利于大量吞噬细胞及抗菌有效成分进入病灶发挥抗菌作用, 也利于肾间质的细菌及其他病灶的根除;改善病灶周围血管渗透性, 促进炎症的吸收好转;改善血行, 通利气化, 调整机体功能, 改善营养供应, 提高吞噬细胞功能, 从而增加机体抵抗力。动物实验研究中未见 不良反应, 本组结果亦是如此, 可见三金片用于人体是安全的, 这是目前抗生素 (特别是广谱抗生素) 所不及的。治愈后1年未复发, 提示远期疗效较好, 此与三金片的补虚益肾、活血散瘀作用有关。中药三金片作为治疗女性复发性尿路细菌感染, 特别是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性高 (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是其特点,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成药三金片治疗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60例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停用抗菌药物2周后开始口服三金片, 每天3次。用药6周后, 按疗效评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治愈42例 (70%) , 有效18例 (30%) , 总有效率100%。整个治疗期间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用常规抗生素久治不愈采用中药三金片可获得良好效果, 且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女性,三金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2-528.
[2]邹节明.三金片临床研究综述[J].中医杂志, 2003, 44 (4) :311.
[3]张家钰.西医临床中成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13-314.
[4]于维萍, 杨培民, 孙洪胜, 等.新编中成药手册[M].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67-68.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6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复发性尿路感染,治疗时间,不良反应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多因细菌感染导致尿路炎症。复发性尿路感染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 常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因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使得治疗的复发率较高[1]。我院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复发性尿路感染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的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1年间共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66例, 其中男44例, 女22例;年龄在32~82岁, 平均年龄 (58.6±1.8) 岁;年发作次数在4~8次, 平均发作次数 (4.3±0.5) 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年发作次数进行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抗生素进行治疗, 具体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如下:药物:左氧氟沙星: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58231, 规格为0.1g/片;头孢克肟:哈尔滨凯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60258, 规格为0.1g/片。剂量:左氧氟沙星:2片/次, 2次/日, 连续给药1周;头孢克肟:1片/次, 2次/日, 重症患者可按2片/次, 2次/日给药;连续给药1周[2]。给药方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尿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交替使用两种抗生素, 饭后口服给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 具体的基础方、随证加减及给药方式如下:基础方为车前草15g, 萹蓄20g, 蒲公英10g, 瞿麦20g, 灯芯草15g, 山栀10g, 白茅根20g, 黄柏10g。随症加减:尿血加藕节12g, 茜草炭15g, 大蓟12g, 小蓟12g;肾阴虚加丹皮10g, 山药12g, 山茱萸10g, 枸杞子9g, 白术15g, 女贞子10g, 熟地9g, 泽泻15g;肾阳虚加仙灵脾12g, 肉桂3g, 山茱萸12g, 熟地12g, 仙茅15g, 附片10g;肾气虚加巴戟天10g, 黄芪20g, 杜仲12g, 山药10g, 党参15g, 怀牛膝12g, 白术10g。煎服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取上述方药按照1剂/日, 煎药前冷水浸泡30min, 加水500ml煎煮, 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服药2周, 为1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 清淡饮食, 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道灼热、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及腰酸痛、发热等体征进行观察。实验室指标:按照1次/2周进行尿常规检查, 1次/月进行尿细菌培养检测。不良反应:对患者服药后的胃肠反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我院多年临床经验, 制定了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实验室检查治疗恢复正常, 且停药后6个月未见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且6个月内复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实验室指标及复发率均无明显改善[3]。
1.5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 并用SPSS 15.1统计软件分析, 以P<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 优于对照组的66.7%,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 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 (P<0.05) 。具体数据表1。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 因此患者的耐药性较强, 不仅影响了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也是导致不良发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症”的范畴, 久治不愈, 常导致湿热蕴结[4]。因此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治疗, 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缩短治疗时间, 而且可以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我院研究数据显示, 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9%, 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显著优势 (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有6例患者发生轻微的胃肠反应, 无需治疗, 停药后恢复正常, 而且治疗时间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P<0.05) 。本研究数据与临床相关研究数据一致, 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 在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纯的西医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简桂花, 蒋金根, 李军辉, 等.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22 (02) :127-131.
[2]方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09) :128-130.
[3]黄志虎, 郑艳丽, 袁平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36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 2012, 18 (05) :356-358.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7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标本来源:564例标本采自2009年大庆市第二医院和第五医院的男性科门诊和妇产科门诊。其中男性患者标本236份、女性患者标本328份;②试剂:支原体试剂盒、衣原体试剂盒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抗菌素为:强力霉素 (DOX) 、交沙霉素 (JOS) 、氧氟沙星 (OFL) 、红霉素 (ERY) 、四环素 (TET) 、原始霉素 (PRI) ;淋病奈瑟菌培养基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①标本采集:男性取尿道分泌物, 距前次排尿3 h后取样;女性取宫颈分泌物;②支原体与衣原体检测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③淋病奈瑟菌检测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
2 结果
2.1 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结果
①在236例男性标本中, 检出支原体和衣原体共48株, 阳性率为20.3%;②在328例女性标本中, 检出支原体和衣原体共172株, 阳性率为52.4%。详细结果见表1。
2.2 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均对PRI保持敏感。Uu对DOX、TET、JOS、OFL、ERY的耐药性男性分别为10%、10%、0、55%、30%, 女性分别为5.6%、5.6%、9.9%77.5%、59.2%;Mh对DOX、TET、JOS、OFL、ERY的耐药性男性分别为0、0、0、33.3%、100%, 女性分别为16.7%、50%、16.7%、50%、66.7%;Uu+Mh对DOX、TET、JOS、OFL、ERY的耐药性男性分别为10%、40%、40%、100%、90%, 女性分别为6.5%、30.4%、19.7%、95.7%、100%。
2.3 淋病奈瑟菌培养结果
对564份患者标本进行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 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支原体和衣原体可寄居于人类的泌尿生殖道, 是条件致病菌。由于两性的生理解剖特征不同, 支原体的定植机会也不同, 造成男女支原体检出率有差异,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男性检出率为20.3%, 女性检出率为52.4%, 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药敏试验显示, 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 对DOX、JOS、TET的耐药性较低, 但对OFL、ERY的耐药率较高。Uu对OFL、ERY的耐药性女性高于男性, Mh对OFL的耐药性女性高于男性, Mh对ERY的耐药性男性高于女性;Uu+Mh对OFL、TET的耐药性男性高于女性, 对ERY的耐药性女性高于男性。
摘要:目的 探讨男女两性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采集门诊患者标本, 进行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检测, 并对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男性患者标本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20.3%, 女性患者标本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2.4%。支原体均对PRI保持敏感。Uu对DOX、TET、JOS、OFL、ERY的耐药性男性分别为10%、10%、0、55%、30%, 女性分别为5.6%、5.6%、9.9%77.5%、59.2%;Mh对DOX、TET、JOS、OFL、ERY的耐药性男性分别为0、0、0、33.3%、100%, 女性分别为16.7%、50%、16.7%、50%、66.7%;Uu+Mh对DOX、TET、JOS、OFL、ERY的耐药性男性分别为10%、40%、40%、100%、90%, 女性分别为6.5%、30.4%、19.7%、95.7%、100%。结论 男女性支原体检出率存在着差异, 女性高于男性。敏试验显示, 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 对DOX、JOS、TET的耐药性较低, 但对OFL、ERY的耐药率较高。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 (RVVC) 的患者120例。年龄在34~65岁之间, 病程持续2~3年, 反复发作3~5次, 均有性生活史。近期无口服抗菌药物、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者, 其中糖尿病患者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分别为60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外阴瘙痒、红肿并伴有灼烧感;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呈干酪样白色粘稠分泌物或白色豆渣样分泌物;阴道洁净度检查为Ⅲ度;有时伴有尿痛和性交痛。实验室显微镜下检查由阴道侧壁取出的少量分泌物涂片可见芽孢或管状假菌丝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太阳石药业生产) , 每晚睡前用0.25%碘伏冲洗阴道, 然后置入阴道深处一枚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 6 d为一疗程。经期前1周和月经干净后3 d各用1疗程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 连用三个周期。治疗组:用环吡酮胺阴道栓 (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晚睡前置入阴道深处一枚, 连用6 d为一疗程。用药第1天口服氟康唑分散片 (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50 mg, 第3天再口服150 mg氟康唑分散片。经期前1周和月经干净后3 d各用1疗程环吡酮胺阴道栓, 连用3个周期。治疗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及随访。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 月经期停止用药。
1.4 疗效判定[2,3]
①治愈:4次阴道分泌物显微镜下检查无芽孢或管状假菌丝为阴性, 阴道洁净度检查为Ⅱ度, 临床体征消失, 一年内检查无复发。②显效:4次阴道分泌物镜检1次为阳性, 其他为阴性。阴道洁净度检查为Ⅱ度, 临床体征明显改善, 症状明显减轻。③改善:4次阴道分泌物镜检为2次阳性。阴道洁净度检查为Ⅲ度, 临床体征和症状得到改善。④无效:4次阴道分泌物镜检均为阳性, 阴道洁净度检查为Ⅲ度,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无效率=改善率+无效率)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后, 通过4次复查, 疗效见表1。由表1得出结论,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一年后复发率比较见表2。由表2得出结论, 两组一年后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白色念珠菌可以引起人类多种疾病, 但平时可以在阴道等很多身体部位寄生并相安无事。只有在身体环境发生某些变化, 适宜念珠菌大量繁殖时才会发生感染。如口服避孕药、糖尿病、口服广谱抗菌药物、滥用免疫抑制剂、妊娠等可以成为感染原因。这些因素可使阴道中的糖原增多, 酸度增高, 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促使了念珠菌的大量繁殖。
环吡酮胺阴道栓主要成分为环吡酮胺, 环吡酮胺是新一代非咪唑类广谱抗菌药物。环吡酮胺抗菌作用机制为阻断亮氨酸的跨膜运输, 破坏了真菌细胞膜的敏感性, 引起细胞内K+和其他物质外流, 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 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4]。由于环吡酮胺具有特殊的作用机理和较广的抗菌谱, 能迅速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 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良好, 患者依从性较好, 并且环丙酮胺可保护阴道乳酸杆菌, 维持阴道正常pH值, 维持阴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有效的抑制了阴道念珠菌的繁殖, 减少了复发。治疗组同时口服氟康唑分散片更有效的治疗了浅表和全身念珠菌感染[5]。通过三个周期的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 一年后复发率5%,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因此, 临床上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环丙酮胺阴道栓治疗复发性阴道念珠菌感染。
参考文献
[1]陈新磊, 王运端, 沈雪艳.两种药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现代产科进展, 2009, 18 (11) :118.
[2]王杰.妇产科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31-232.
[3]刘莹, 张韦为, 张伟.妇宁生物液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32.
[4]朱文元.皮肤性病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22.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