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
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精选10篇)
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 第1篇
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
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你是怎么样复习英语的?请看下面的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吧1
一、如何攻克单词
1.找一本最新的词汇书,抽出一天时间,其它科目暂时不管,在网上找一份标准的考研大纲词汇的电子版,两者对照起来,把词汇书里早就认识的基础词用笔划掉,不认识的词先别管,这样未划的都是生词。
然后每天早上或晚上开始复习时快速的看(而非刻意的背诵),同时也要兼顾之前背过的单词,温故而知新,如此每两天就可以把剩下的单词快看一遍,一直到考前,基本上大多数单词都有印象了。
2.在复习时间还剩下61天时,花一定的时间系统地看历年真题,特别是集中看完形填空、词汇辨析一类的部分,从细节上就自己学过的单词作一些深入的辨析,特别是要把自己想当然一看就选了,但却选错了的题目用红笔标注出来,并积累一定量这样的题目作为最后冲刺时的重点回忆题,这个步骤的时间一定要舍得花。
3. 临考前一个月再反复记忆适合自己的作文模板中不易记的词汇和可能考的重点词汇、词组,英语单词,坚持到考研的前一天。
二、如何攻克英语阅读
考生做阅读时最大的几个问题是:速度跟不上,长难从句搞懂,选项辨析不清楚。
提高分析速度和加强对选项辨析水平在短短几个月内是可以做到的,而长难从句涉及到语法、句法、结构和实词虚词、连接词等等,这方面的阅读水平不是短期努力可以做到的,故建议在这方面不要花太多时间。
学有遗力的情况下,可以每天花十五到二十分钟去读一些英语文章,比如《经济学人》、《时代》杂志,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语感,这个工作坚持一两个月后,对加强自己的语感和猜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再回到考研的题目上去,你会发现,速度有了保障,等于给了自己比以前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选项,成绩就会相对有进步。
在最后阶段,除了做阅读真题,考生还需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做错的原因。
建议大家可以是把历年考研阅读的选项集中在一起来分析,出题人这些选项怎么写的,应该怎么排除,错误选项的特征等等,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每道阅读题有三个错误选项,一个正确选项。
殊不知,命题者也不容易,他们也发愁:怎样用隐晦的方式写出三个错误选项呢?所以那三个错误选项一定有其特点,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三种:①无(选项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找不到);②反(选项中的因果关系和文章内容相反;选项中的肯定/否定关系和文章内容相反);③过(选项中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词汇,比如最高级或者一些不存在的比较级)。
如果考生能对错题的每个选项进行仔细地筛查,并写出答题分析,做题准确率也就慢慢提高了。
所以考生平时需要加强对答案辨析的训练。
考研阅读的另外一部分是新题型,把调乱了的文章段落排回正常的顺序等,这种题,只要阅读速度跟得上,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意思,然后语言感觉好,能发现其中合理的起承转合,感觉出语篇和内容的叙述先后就没有什么难度,本质还是速度训练上。
新题型还有一种是选小标题概括主旨,要想选到合适的小标题,三个方向找:一、先看首句,顶多第二句,有没有哪个关键词和短语和待选小标题的词相同,若有,列为重点再仔细考察;二、扫视本段,有无某词或事物反复提到多次,若有,看小标题是否有,列为重点再仔细考察;三、若前二者不凑效,回到本段首末句,看看小标题有没有什么词是这两句里重点词的词义替换,多半就是它了;还有一种就是需要读完整段去概括段意。
这种题五道题里面最多有一道。
三、如何攻克写作
写作要拿好分数,一要速度,保证在考试有限时间里自如地写完;二要像个样子,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像是英文文章,而不是汉语的翻译;三要有点特色,能让阅卷老师一眼扫过去感觉与众不同;四要整洁清楚,把阅卷老师手上那两三分的印象分彻底拿过来。
解决速度问题,要培养自己脑子里对时间的掌握,进而培养在同样时间内能写出更多词数的能力,就练这个,别的不管。
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 第2篇
中文中善用名词或省略,英文中常常用代词指代,因此在翻译中代词翻译的技巧在于灵活地还原出代词在文中指代的意义。这里通过真题例句,重点讲解考研中常考的四类代词的译法。
(一)人称代词及物主代词的指代
【真题例句】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or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解析】
从结构来看,该句because of 的后边接两个名词短语the population explosion和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来表示原因。其中,第二个名词短语又含有一个短语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来补充说明mass migration movements。因此,这里的代词themselves 指钻石卡代名词短语mass migration movements。
【参考译文】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的人口流动(现代交通工具使这种流通变得相对容易)造成的种种问题也回对社会造成新的压力。
(二)不定代词的`指代
【真题例句】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 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解析】
不定代词one 指代名词短语definition of history。在这里one 和物主代词及人称代词在指代名词方面有所不同, one 指代上文出现的名词的同类名词,其中,one 表示单数,ones表示复数;而物主代词及人称代词必须指代上文中出现的名词本身,所以单复数必须一致。比如这里若要用人称代词,则必须用they/them来指代上文中复数形式的definitions of history。
【参考译文】几乎每个历史学家对史学都有自己的界定,但现代史学家的实践最趋向于认为历史学是试图重现过去的重大史实并对其作出解释。
(三)指示代词的指代
【真题例句】
Everybod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of which he is a part and through this to mankind。
【解析】
这里的this指代前面的a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如果只是译成“这个”,则会造成语义不明。在to mankind之前省旅游管理考研去了Everybod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英语语法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第3篇
学生对语法的基本概念是知道的, 现在也明白它的重要性。 但只有这些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认清学习语法的主客观条件, 克服种种不利因素, 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 置身于语言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语法、运用语法, 以求迅速提高英语水平。
首先他们应该在课文上下工夫。 一般说来, 教科书的编写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课文的内容不仅题材广泛, 读来有趣, 而且有目的地将各类语法现象编写进去, 便于学习者学习掌握。 课后还配有大量句型操练和各类语法练习, 有的甚至有语法讲解。 例如, 很多年来受到广泛欢迎的《新概念英语》就是一套很好地体现了语法和课文有机结合的教材。 以第二册第五课为例:
Mr. James Scott has a garage in Silbury and now he has just bought another garage in Pinhurst. Pinhurst is only five miles from Silbury, but Mr. Scott cannot get a telephone for his new garage, so he has just bought twelve pigeons. Yesterday, a pigeon carried the first message from Pinhurst to Silbury. The bird covered the distance in three minutes. Up to now, Mr. Scott has sent a great many requests for spare parts and other urgent messages from one garage to the other. In this way, he has begun his own private“telephone” service.
这篇课文的语法是以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为主的。在这篇很短的课文中, 这两种语法现象反复出现多次, 正文后还列举了若干句子用来与这两种动词的时态加以对比, 随后补充语法练习, 起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因此, 学生可以在课文上狠下工夫, 根据上下文仔细琢磨各种不同语法现象的用法, 弄清语法规则的基本概念, 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 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可多做句型操练练习。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把语法里最常用的项目变为句型让学习者反复操练, 举一反三, 力求达到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 或挥笔就成, 不犯任何语病的效果, 同时能避免把时间花在记忆那些枯燥的语法规则上。做这种练习要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扩大句型运用的范围, 向语言的深度进军。以定语从句为例:The children came to the zoo.They liked the pandas best.两句并成一句就是定语从句的句型操练之一:The children who liked the pandas best came to the zoo.然后可进行替换练习, 如:The students have raised their hands.They are in favor of the proposal.The students who are in favor of the proposal have raised their hands.这种句型练习做多了会觉得单调, 但却是掌握英语基本功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多练, 才能熟而生巧。
为了配合课文语法的学习, 学生们还可以选择带练习答案的语法习题集作补充材料, 有了练习答案, 就好比有了一个老师, 学生在课后自学时不至于抓瞎。 但是, 决不可以过多地依赖练习的答案。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很多学生学习时惰性很大, 不肯动脑筋, 常常是先看练习答案, 待心中有“谱”, 再开始做练习题, 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收效快节省时间的学习方法。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课本上学来的语法知识由于未经实践, 只能算表面的东西, 它在脑中还没有形成很深的印象。 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 才能掌握, 变为自己的东西。 不会做, 可以看课文后的语法讲解, 或是参阅语法书中的有关章节, 直到弄通弄懂为止。 实在不懂也可看看答案, 但这不是终点, 而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探索、钻研, 力求掌握所欠缺的语法知识。 做练习难免出错, 有时还可能错很多, 对此, 不必大伤脑筋, 这是学习中的自然现象。 这时, 学生可以依赖老师帮助纠正错误, 指出学习的方向。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检查、改正错误的能力。 在做完练习进行核对时要一丝不苟, 绝不能敷衍了事,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正错误。 这样可以及时地发现不足之处, 尽快找到补救的办法。
然而, 无论课本编得多么好, 语法练习编得多系统, 专靠课本作阅读材料或光通过语法练习来学习和掌握英语还是不够的。 学生必须在此基础上, 尽量扩大对英语的接触范围, 扩大课文外的书刊阅读量, 进行大量语言实践, 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那么, 如何在阅读中掌握和巩固语法知识呢?
在听、说、读、写四种常用的语言实践中, 学英语的人用得最多而又最不受客观环境限制的就是阅读。 要学好英语, 就得多和英语直接接触。 然而, 即使在广播英语、电视英语、电脑英语及录音教材非常普及的今天, 学生直接接触英语的机会仍是有限的。 于是, 阅读就成了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 读书的时候, 看书的人可以主宰一切。 比如, 碰到容易理解, 不重要的段落可以采取一目十行的浏览方法; 而到了关键的地方或者难懂的篇章, 则可以细细地品味, 直到弄懂弄通为止, 必要的时候, 甚至可以反复看好几遍。
一般说来, 英语的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 前者旨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下工夫, 对各种语言现象的分析往往比较透彻、深刻, 是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后者的目的在于和英语多接触, 其要求是要看得快、看得多、看得广。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巩固精读所学的词汇与语法知识, 扩大词汇量, 吸取英美社会背景材料, 丰富知识。 在学校里, 学生可以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英语课本作为“精读”的材料、学习的重点。 另一方面必须选择大量的阅读材料进行泛读, 这对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是大有好处的。
如果一个人拿了一本小说或是一篇阅读材料, 并对别人说他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语法现象、掌握语法规则, 那必然回贻笑大方。读书是为了扩大知识面, 为了消遣。比如说看小说,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故事的情节上, 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上。倘若读书以语法为中心, 完全置身于枯燥无味语法规则、条文之中, 那就必然会兴趣索然。因此,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说的通过阅读学习语法并不是以语法为主, 而是以读为主, 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这个过程是在大量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的, 人们常说的语法无处不在, 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整段整篇的材料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掌握各种语法现象的机会。以动词的变化为例, 学生读的书越多, 他们碰到的各类动词变化的形式就越多。不同的形式, 有不同的语法功用。在阅读中, 学生可以前前后后去体会, 加深理解。若是有时间, 再去翻翻语法书, 看看里面是怎么讲的。这样, 把自己读到的和语法书里看到的结合起来, 就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动词的变化形式了。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被动语态的掌握感到很困难, 他们往往弄不清何时用主动语态, 何时用被动语态。在阅读中, 由于有了上下文, 有了情景的烘托, 就容易掌握了。通过阅读, 可以学到许多语法书中讲不全的东西。有些东西, 像动词短语、习惯用法或成语, 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很伤脑筋, 记了这个, 忘了那个, 而且往往多义, 学起来很费劲。这些表达法, 语法书中无法包举无遗, 更无从讲出一个道理, 主要靠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体会, 逐步掌握。例如:“on the spot”一般用来表示“在现场”的意义:The police were on the spot five minutes after the accident.事故发生后五分钟警察就赶到了现场。但下面这些句子里的“on the spot”就不是这个意思:The problem was solved on the spot.那个问题当场就解决了。Bob was on the spot because he was unable to pay the money he owed.鲍勃陷入了困境, 因为他无力偿还欠下的钱。After he informed the police of the plot, his fellow gangsters decided to put him on the spot.当他向警察告发了那个阴谋以后, 他的同伴决定把他干掉。
大量阅读, 还为学生学习地道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语和汉语表达法不尽相同, 语法特点也有很大区别。 学生多读书, 才能慢慢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差异, 这对正确掌握英语语法知识、避免中文式的英文是大有好处的。 例如:有些表达法, 英语用介词, 汉语却必须用动词:a book on physics讲物理的书, a teacher from abroad国外来的老师。 另外, 汉语里疑问句和非疑问句的语序通常是一样的, 英语则不同。 例如: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干什么? I am doing exercises.我在做练习。 再如: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 这是英语所不及的, 但英语有其独特的表示“量”的方法。 如:a bunch of keys一串钥匙, a pack of cigarettes一包香烟, a loaf of bread一块面包, an article of clothing一件衣裳, a sum of money一笔钱, a burst of applause一阵掌声。 这些丰富形象的表达法通过阅读是可以获得的。
总之, 学生要尽快地掌握英语, 掌握地道的语言知识, 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 如认真地学好课文, 做好语法练习, 进行大量而广泛的阅读。 当然, 还应该有效地利用语法书和词典, 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迅速提高英语水平,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摘要: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是语言的结构形式, 它和语音、词汇构成了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因此, 要学好英语, 语法学习是很重要的。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语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法学习,广泛阅读,语言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L.G.Alexander何其莘.新概念英语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3]周淑珍.实用英语语法指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4]Paul Davies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考研英语翻译八大技巧 第4篇
技巧一:随语境选词义
汉语词汇的意义相对稳定,而英语词汇往往一词多义。英语词汇的最大特点就是词汇意义随上下文的语境不断变化,因此,在做考研英语翻译题目时,考生切忌随意照搬英文词典上的释义,而要根据上下文重新确定某些单词的意义。
例1:Furthermore, humans have the ability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thus subjecting all other life forms to their own peculiar ideas and fancies. (2003年考研英语第61题)
译文:而且,人类还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让所有其他形态的生命服从人类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想象。
解析:很多考生将该句中的other life forms译为“其他生活方式”。而life一词在词典上既有“生命”的意思,也有“生活”的意思,本句上下文讲的是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对比,因此life在这里只能翻译为“生命”。
技巧二:理清句子结构
英语是形合式语言,讲究形式逻辑的配合;汉语是意合式语言,讲究意义逻辑的配合。理解英语句子首先要分析其语法结构,然后才能了解其意义;理解汉语句子则主要依赖各词语间意义的配合。考研英语的翻译题目基本上都是长句,若考生理不清句子的内在形式逻辑——语法结构,便无法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2:Wh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financing of pure science at the expense of technology or vice versa often depends on the issue of which is seen as the driving force. (1994年考研英语第75题)
译文:政府究竟是以减少对技术经费的投入来增加对纯理论科学的经费投入,还是恰好相反,这常常取决于人们把哪个看做驱动力。
解析:原文中变色部分的结构是介宾结构,of是介词,which引导的是宾语从句。大多数考生知道动词可以接宾语从句,但容易忽略介词也可以接宾语从句,因此很多考生将此结构错看成定语从句,认为which是关系代词,指代the issue,从而导致该句理解错误。
因此,考生在考前务必做到对基本的英语语法心中有数。建议考生对长句分析进行专项训练,可以把往年的真题作为训练的素材,反复练习,解读长句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技巧三:化长句为短句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一方面,这是因为英语连词功能强大,可以将数个简单句连为一个复杂句;而汉语中的分句主要依靠标点符号(主要是逗号)连为复句。另一方面,英语中的短语和短句有明显的形式之分,有谓语动词存在即为句子,反之即为短语,短语只能是句子的组成部分;而汉语的短语和短句有时界限模糊,可以将短语当短句使用,如“社会和谐”既可以说是一个“主语+谓语”的短句,也可以视为主谓短语。这样,在英译汉时常常需要将英语长句截分为汉语短句,而截分点一般就是连词和短语。如果句中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也可以视为天然的截分点。
例3:①He believes that this very difficulty may have had the compensating advantage ②of forcing him to think long and intently about every sentence ③and thus enabling him to detect errors in reasoning and in his own observations. (2008年考研英语第46题)
译文:①他相信这种困难或许可以扬长避短,②能迫使他长时间专注地思考每一个句子,③也因而使他能在推理和自己的观察中发现缺点。
解析:该句是典型的长句,可根据句意,按截分点将其分为三部分译出,这样易于理解,译文也显得比较通顺。
技巧四:化被动为主动
英语中的被动式明显多于汉语。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强调改造自然,因此在说话的时候喜欢把人作为主体,其表现就是常常使用主动句。西方人恰恰相反,讲究“物我分离”,强调人和自然并非一体,自然可以为人类所改造,因此在说话时常将被改造对象作为主体,多用被动句。所以,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原则之一就是化被动为主动。
例4:But his primary task is not to think about the moral code which governs his activity, any more than a businessman is expected to dedicate his energies to an exploration of rules of conduct in business. (2006年考研英语第49题)
译文:但是他的主要任务不是思考约束他活动的道德准则,正像不能指望一个商人把他的精力用来探讨商业经营准则一样。
解析:该句中的变色部分如果译为“一个商人(不)被指望”明显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英语被动式都一定要化为汉语的主动式,汉语中也有“被”字句。但中国人使用“被”字句多表示贬义或逆境,“被”字的很多替代词都体现出这种用法,如“遭到”“受到”“遭受”等。因此,若英文句中的动词有贬义含义,翻译成中文时常常使用“被”字句,如下例:
例5:Over the years, tools and technology themselves as a source of fundamental innovation have largely been ignored by historians and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1994年考研英语第73题)
译文:多年来,工具和技术本身作为最根本的创新源泉,在很大程度上被历史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们忽视了。
解析:该句中变色部分用的是被动语态,其动词ignore (忽略)是贬义词,译成汉语时保留被动,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技巧五:前重心向后移
西方人说话一般重心靠前,先表态,后说事实;中国人说话刚好相反,重心后置,先说事实,后表态。如英语中的问候语“Nice to meet you!”,其中nice是表态,to meet you 是事实;汉语一般会说“见到你很高兴!”,其中“见到你”是事实,“很高兴”是表态。在翻译英语长句时,我们要注意将表示作者态度或观点的词放到句子后半部分翻译。
例6:①There is no agreement ②whether methodology refers to the concepts peculiar to historical work in general or to the research techniques appropriate to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historical inquiry. (1999年考研英语第74题)
译文:②所谓方法论是指一般的历史研究中特有的概念,还是指历史探究中各个具体领域适用的研究手段,①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解析:原文中①是表态,②是事实,汉语译文则要逆序翻译。
技巧六:化代词为名词
考研英语翻译中常常涉及人称代词指代对象的翻译。英语和汉语都有代词,但却有所区别,英语习惯用代词指代,而汉语习惯重复名词。英译汉时常常需要找到英文原文中代词指代的对象,并将其以名词形式译出,否则,汉语译文会让人感到费解。
例7: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2001年考研英语第71题)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排污超标(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解析:原文中的they如果直接译为“它们”,译文就会指代不明,因此最好找到其指代对象cars,将其译为“这些汽车”。
技巧七:化抽象为具体
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例如在“It is a near miss.”这句话中,a near miss就是一个抽象表达,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说法,可将其译为“这真是九死一生。”。汉语中的“九”和“一”是具体的数字,却表示抽象的概念。考研英语的翻译题目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其对应说法的抽象英语名词。这些抽象名词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抽象化词尾,如-tion、-sion、-ture、-sure、-ty、-cy、-ce、-bility、-ism等。将这些抽象名词译成汉语时,通常可以采用增加范畴词的方法将其具体化,常见的范畴词包括“情况”“问题”“样子”“态度”“姿态”“性”“化”“度”“论”“品”等。例如,arrogance可以译为“傲慢态度”。
例8:Whorf came to believe in a sort of linguistic determinism which, in its strongest form, states that language imprisons the mind, and that the grammatical patterns in a language can produce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culture of a society. (2004年考研英语第65题)
译文:沃夫进而相信某种类似语言决定论的观点,其极端的说法是:语言禁锢思维,语言的语法结构能对一个社会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析:很多考生在平时复习时从未见过determinism这个单词,以至于考场上无法准确翻译。如果知道英译汉中“化抽象为具体”的规则,就很容易看出该词是以-ism为词尾的抽象名词,因此,可增加范畴词“论”将其译出。
技巧八:化静态为动态
英语的核心句型是“SVO”,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简单句模式,一个简单句只能有一个动词存在,其他词均是静态,英语属静态化语言。汉语的句子允许连动,即两个或多个动词同时出现,如“我拿起书包走向教室”这句话,其中“拿”和“走”都是动词,汉语属动态化语言。在英译汉时,常常需要将英语静态表达转化为汉语动态表达。一个常见的转译规律是,将英语中动词派生来的名词和形容词等转译为汉语中的动词。
例9: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 (self-governing) 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 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 (2002年考研英语第64题)
译文:它们(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获得肯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考研英语复习技巧 第5篇
考研英语复习一定要注意总结答题技巧,研究真题,在练习中提升英语成绩。考研君今天想带大家看看,考研英语新题型都有什么答题技巧!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关于新题型
自考研题型改革以来,新题型有三种备选题型,即20、两年考过的7选5题型;考过的5选5排序题和的6选5段落标题选择题。
▶1.7选5题型
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完型填空题,把一篇500词左右文章的五个地方挖空,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给出出的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这类题文章阅读难度大,一个空填错势必会影响到对另外一个空的选择。
▶2.5选5排序题
是将一片500词左右的文章原有顺序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排序题的阅读量比阅读理解A节中的文章长一些,并且各段落没有按顺序排列,给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6选5段落标题选择题
是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中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区分论点、论据,把握论点论据一致性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多个选项中找出最能支持相应论点的论据,或者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论点。
二、了解新题型文章的两种模式
▶1.三段论
是说明文议论文的共同全文结构模式。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主体板块分为三部分。
A.说明文的基本模式是:引言(用事例、试验等引出问题),分析(分析原因;实验过程等),结论(建议、解决方案)。说明文阐述事物的原理、起因和可能的后果。
B.议论文行文规则为:提出论点(常以事例引出),提出论据并论证论点,得出结论。其最终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某观点。议论文要用逻辑和论据来影响别人的看法或行动。
在考查过的文章中,无论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经常是一样的过程:
1)、引出要讨论的问题或现象(常以具体事例引出话题或论点)。
2)、然后展开分析过程或讨论其原因,
3)、最后得出结论、提建议或解决方案。
▶2.总分法
是说明文和议论文在段落的拓展模式的共性。多数情况下段落首句是本段主题句。偶尔会有第二句或段尾句,比如说有的文章第一段的.段首会先举例子,段尾才引出主题句。段落主旨极少有需自己概括的。了解这一点,要求我们从概率最高的情况出发。先快速扫描首句,看是否有概括性。如果第一句没有,迅速看段尾句。
三、掌握四种考研文章展开类型
▶1.问题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议论型
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
▶3.立论/驳论型
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
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
▶4.因果型
结果/现象原因/成因
四、把握两大做题关键
▶1.把握主题唯一是关键。
一个英语段落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展开;每一个段落也只有一个主题。分主题是为全文主题服务的。我们对已往考过的文章,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常为明确的主题句,大家可以仔细研究分析真题,都可以明确找出。
▶2.把握段落、句子前后连贯一致性是关键。
连贯性是指段落与段落之间,段落内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一致,上下文用词要连贯,用词会重复出现。文章或段落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必须清楚、合乎逻辑。这一点对考生的要求最高。
五、快速解题“四步走”
▶第一步:精读重点,通读全文。
尤其是全文首末段,每段首句要精读,迅速得知文章的主旨大意。
▶第二步:精读选项,做好笔记。
用笔记下每个选项的大致中文意思和核心词,做到心中有数,把选项意思与文章很好的融合起来,否则就容易看完之后忘记,导致浪费时间。
▶第三步:根据线索,原文定位。
分析上下文背景,詹前顾后,选出答案。
▶第四步:全文检查,高分必备。
把自己选择的选项带入原文,检测是否文章前后连贯,检测所选的选项是否和文章的主旨大意相吻合。
六、熟知文章逻辑关系
常见文章逻辑关系主要有:并列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释关系、例证关系、定义关系等:下面举四种考的最多的逻辑关系词,希望大家可以背背:
▶A.并列递进关系
标志词汇:
and,indeed,also,besides,similarly,like,accordingly,inthesameway,meanwhile,furthermore,moreover等;
▶B.转折关系
标志词汇:
but,yet,although,however,onthecontrary,ontheotherhand,instead等;
▶C.因果关系
标志词汇:
for,because,since,therefore等;
▶D.解释关系
考研英语词汇复习技巧 第6篇
这里说的背大纲不是要你去死记硬背大纲,要灵活分配时间和精力。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在校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参加过4、6级考试,也就已经背过4、6级大纲词汇了。所以,在背考研大纲词汇时,只要把除去4、6级词汇以外的那部分词汇记下来就可以啦。
再者,我们认为以下几种记单词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1. 词性分类记忆法
把单词按动词、形容词、名词分类记忆!有同学会问,这个有必要吗?考研英语中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难理解的就是动词,我们把单词分类,在于区分重点;把记忆单词的时间往动词方面多放点。我们这一遍记忆的目标要达到:动词,一定要认得、记得、用得;形容词,要认得、记得;名词,认得即可。
2. 词根记忆法
英语和汉字一样都是人为造就的,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英语同样如此,掌握词根了,就很容易掌握它们的词义。考研英语很喜欢用这样的组合词迷惑大家!
3. 音节记忆法
就是根据单词的读音背单词。每个单词的读音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音节组成,要记住单词首先应该记住单词的读音。而每个音节只是由几个字母组成,记住读音了,就只要把每个音节的相应字母拼写出来就能记住单词了。
4. 前后缀记忆法
汉字有偏旁部首之分,英语单词同样也有自己的偏旁部首,那就是它们的前后缀。比如前缀anti-表示“反对,相反”,由它组合的词antiwar反战的(anti+war战争)。
考研英语翻译复习技巧 第7篇
针对复习材料,中公考研建议大家坚持“少而精”的筹备原则,推荐使用历年考研英语真题,真题是练习考研翻译的最佳资料。真题试卷中的各个部分的材料都可以用来翻译,甚至连题干都不放过。
2.锻造神翻译的秘籍
练习翻译讲究慢工出细活,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掌握一篇文章,通常需要三天的时间,大概每天拿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复习,也就是8到10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3.翻译练习的具体步骤
建议翻译练习分为三大步:
第一步,读文章做真题,这一步可以理解为做精读,通读文章,通晓大意,并弄懂陌生词汇,勾划词组;
第二步,逐句翻译,重点翻译解题域部分的句子,翻译过程中要体会语法的运用技巧,然后落笔成文;
第三步,参照答案解析,对比翻译的正误,修订译文并完成原文背诵,建议清晨背诵。
4.自行模考
高考英语复习技巧杂谈 第8篇
一、必备的学习方法和工具
(1) 课本词汇要反复记忆, 在实践中加强记忆的效果。可准备学习卡片, 随时记忆、随时复习、随时扩充。
(2) 写作。注意基本句型;典型错误分析;句子改写;语法知识;连贯表达方法;范文摘录 (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和过渡语, 阅读当中遇到的优美表达集中起来;短文改错 (同学之间相互改作文是一个双向训练的方法) ;作文点评;语篇润色;范文摘录 (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和过渡语, 阅读当中遇到的优美表达集中起来) 。
(3) 典型题的归纳。最好分单元整理, 易错题集中 (语音、语法点、类似题) , 并制作错题袋进行复习反思。
(4) 词典的使用。包括扩充词汇及其较深层次的用法、突破重点词汇。
二、明白高考命题原则及方向
(1) 明确英语学科特点。英语学习是一种模仿和实践, 因此, 准确、大量的记忆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要注重基础知识点并辅之以及时复习。 (2) 明确命题原则。高考中语言知识的命题原则为:保证知识覆盖面, 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语言运用题的命题原则为: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且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 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 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 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
三、全面训练, 熟能生巧
(1) 多朗读、多背诵、多复述, 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式之一, 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高三学生, 若不多朗读、多背诵, 基础的词汇也就逐渐地被遗忘, 导致单词拼写中一些简单的单词也出现失误。 (2) 听、说、读、写、译统筹兼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以阅读为“核心”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 不断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3) 明确考点、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消灭易错点, 提高复习效率。 (4) 多反思、多总结、多归纳、多对比,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融会贯通。
四、熟悉题型特点, 提高应试能力
(1) 听力测试。听前快速浏览试题, 预测其内容。
(2) 语法填空。语境为主, 兼顾语法。灵活运用排除法、还原法、简化句子结构法等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 提高答题效率。
(3) 完形填空。该题型综合考察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 接下来浏览全文, 然后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 最后应通读全文, 再从阅读的角度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合逻辑。在训练中要牢记应试原则:瞻前顾后、上下求索、左顾右盼、首尾一贯。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到:注意重点词组、习语和常用句型的积累和应用;注意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常读、常思、常悟、常总结, 以阅读带动完形填空能力的提高;科学选题, 选好试题, 由浅入深, 语言地道, 文意连贯。在现在的阶段, 最好每天做两篇, 两个月下来, 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4) 阅读理解。高考中该题型题材丰富, 体裁多样, 以考察深层次理解为主。如主旨大意, 猜测词义或句意, 判断推理,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 文章题目等。在平时备考时, 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不点读、不出声读、不多回读;能根据上下文猜词, 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等。应保持每天不少于2篇短文的阅读量。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 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 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 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所谓找对应就是在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后, 带着问题回读文章, 找到相关信息, 把四个选项逐个与原文对照, 认真分析, 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这样既能减少阅读量, 又能减轻阅读压力, 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和效率。
(5) 书面表达。该题型是让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以特定文体 (书信、便条、请假条、日记、报道、发言稿等) 进行语言输出的主观性试题。在日常训练中, 学生要熟悉各种题材、题型的特点和要求, 背诵常用的词汇、句型、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优美的段落, 多进行仿写、改写和修改, 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做到卷面整洁优美, 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6) 写作方法。审定 (人称、主体时态、格式) 、确定 (主题和结构) 、列点 (简明要点) 、连句 (连词成句, 连句成文) 、美文 (综合运用过渡语的使用、长短句的搭配、倒装、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型、独立主格、复合句的使用等手段进行美化, 以达到地道、流畅、一气呵成的效果) 、查错 (检查大小写、标点、时态、语态、主谓一致) 、快抄 (快速、工整地誊写到试卷上) 。
考研英语冲刺复习攻略 第9篇
如何制定复习时间表
在备考过程中,科学的时间安排能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在制定复习时间表时,考生可以按照具体的考试时间来规划,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安排。本文笔者试着以当天的考试时间为参照,为考生制定出一个简单的复习时间表。
由上表可知,政治和专业课考试多在上午进行,而考生比较担心的英语考试则安排在下午。所以,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尽可能放在上午,英语的复习要尽量放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和当天的考试时间吻合。有些考生是夜猫子型,晚上学习最有效率,但考研不可能在夜间进行,所以考生应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避免晚上精力充沛,白天精神萎靡。
考生可以参照以上表格制定自己的复习时间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制定复习方案。但是在离考试30天左右时,一定要将复习时间调整为以白天为主,尽量不要熬夜。
如何复习单词
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单词复习方面,考生需要适当提高背单词的速度。首先,考生要调整方法,不要再逐一“背”词,而要“过”词。逐个背单词是一线平推,既无策略,亦无章法。最后阶段时间有限,如果背单词占去大量时间,考生就无暇进行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练习。所以考生要压缩背单词的时间,挑重点词汇记忆,非高频词大致了解即可。
有些考生可能愿意按照字母表顺序背单词,觉得这样比较保险,不会遗漏。但是这样背单词的问题在于,冲过第一个字母群ABCDEFG十分困难,这个字母群中的A、C、D、E、F都是高频字母,能坚持背到字母C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考生可以先从低频字母,如J、K、O、Q、X、Y、Z开始,这些字母下的单词较少,复习相对快些。然后再重点过字母群CDEF、ILMN、PRST,这样背单词的速度就上来了。
同时,考生可以将“过”单词的时间分成三段:早晨、下午、晚上。每段时间30分钟。早晨“过”词时注意控制进度,如每次看5页或10页,在30分钟内过完,并用纸张盖住中文释义,依次筛查,将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分开,不认识的单词用荧光笔标注。下午依然用30分钟“过”词,这个时段重点记忆那些用荧光笔标注的词。晚上就寝前再过第三遍,依然用30分钟,最后过一下当天不认识的单词。这样一天三轮复习,将生疏的单词筛查出来(也可以将自己背的单词读一遍,并用手机录下来,然后回放复习,做听词训练)。这样扫描、排查、复习相结合,既不耽误词汇复习,也不耽误阅读、写作等的复习。笔者姑且将此法称为“游击战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决不逐点争夺,而是穿插、迂回、逆袭。
考研英语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有五千多,高频难词两千多,如果考生方法得当,把单词来回过几遍、筛几遍,基本都能掌握,可是为什么很多考生还是觉得难呢?笔者觉得,未必是考生不用功,而是心态过于急躁。英语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记了忘、忘了记。考生若能调整好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考试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方法和技巧其实未必是最重要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复习阅读
很多考生反映,在做阅读题时,文章中的大部分单词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整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类考生的问题主要出在没有注意以下句子结构:介词结构、定语从句、与非谓语动词有关的句子、同位语从句、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被动语态、否定句。在这七种句型中,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经常需要进行主谓宾辨析;否定句经常被误解,导致考生对文章意思的曲解。这些句型一旦分布于文章的首尾和转折处,如果恰巧转折词由but、however、nevertheless变成了in fact、actually、as a matter of fact或unfortunately、amazingly、surprisingly、paradoxically,考生往往就看不清段落主干了。而文章一旦针对这些地方出题,考生就经常读不懂题意,做不对题目。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复习时,加强分析和练习长难句,对每种句型都要做到熟记于胸。
在最后阶段,除了做阅读真题,考生还需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做错的原因。每道阅读题有三个错误选项,一个正确选项。做题时,考生经常因为找不到正确选项而发愁。殊不知,命题者也不容易,他们也发愁:怎样用隐晦的方式写出三个错误选项呢?所以那三个错误选项一定有其特点,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三种:①无(选项中的内容在文章中找不到);②反(选项中的因果关系和文章内容相反;选项中的肯定/否定关系和文章内容相反);③过(选项中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词汇,比如最高级或者一些不存在的比较级)。如果考生能对错题的每个选项进行仔细地筛查,并写出答题分析,做题准确率也就慢慢提高了。所以考生平时需要加强对答案辨析的训练。
如何复习写作
考研英语写作的出题方法是给出一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内容分析图画想表达的主题,然后进行写作。图画上有时会给出一句评语,有时是人物说的话,但不会直接给出图画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一来,很多考生看不懂图画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就无法有深度地展开文章。很多考生爱在文章中写“这幅图画很深刻,引人深思”这样的空话,就是由于找不到主题,失去了写作方向,只好用套句应景。其实,就是将英美人士放在考研英语考场里,他们如果看不懂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图画,也不见得就能写出好的英语作文,比如老外就不见得能想明白2012年考研英语写作的图画(见下图)。
在上图中,两个人盯着一个瓶子,里面看不出是牛奶还是酒,一个哀叹:“全完了!”另一个欣喜:“幸好还剩点儿。”如果让老外来写这道考研英语作文题,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明明是两个酒鬼,怎么能看出主题是‘乐观’呢?”所以有些考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虽然不错,但是如果看不懂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抓不住图片想要表达的主旨,最后也会导致文章跑题,使作文得分较低。因为思想是基础,没有思想,表达便是无源之水。所以,平时考生应加强主题预判训练,多看一些报刊上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漫画,了解漫画的背景和主题。
图片的主题搞清楚了还不够,还要在表达上下功夫。表达是方式,没有好的表达,也无法获得高分。有些考生说:“我背了不少范文,可为什么还是不会写?”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主题判定不清的一种延续:如果只背诵不思考,只背诵不练习,只背诵不总结归纳,那便是只训练而不实战。以上图为例,从图画信息看,该图和2004年的考题“终点又是新起点”及2007年的考题“自信”无相似之处,但是如果进行主题思想判定,就会发现三篇文章同为励志话题。考生如果光死记硬背,不分析总结,文章主题和内容都等上了考场再“随机应变”,又怎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所以,笔者提醒各位考生要善于归纳总结,多多练习。
考研英语写作的题材众多,同一个题材的考查间隔期也比较长,出题者采取的是“跳考”的方式。比如文化交流这个话题,2002年的考题是“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2010年的考题是“文化火锅可口又美味”。又如环境保护话题,2000年考的是“商业捕鱼简史”,2011年考的是“旅途之余”。考生如果把历年范文逐篇背诵,当然也可以将文章背熟,不过这样思维上会十分跳跃,难以看出类似题材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总结归纳。所以,考生应采用“跳背”的方式:按照考研英语写作常考的话题(如环境保护、亲情关爱、文化交流、子女教育、人生价值、心理健康等)进行归纳总结。“跳背”时,考生可以先从比较熟悉、难度小的题材背起,然后再处理较生疏、难度较大的题材。当考生在短时间内集中背诵某个题材时,对于这种题材中的常用句子的印象就更深刻一些。
最后,考生要注意模拟训练。考研英语(一)的写作真题有15幅图画,英语(二)的写作真题只有5幅图画,看多了会形成审美疲劳。同样的主题换个图画,考生不见得就能总结出主旨来,所以做模拟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各类主题的图画类型。此外,考生注意熟悉一下和“沟通”“学校教育”“假货销售”“炫富”“文化”有关的题材,这几个话题有几年没考了。
如何复习翻译、完型填空和新题型
就考研英语翻译来说,笔者认为该题型的难度还是挺大的。但是对付翻译并非没有破解方法,最基本的就是吃透真题。考研英语翻译题的命题思想是以学术翻译为主,解题的基本思路为“语法为线,直译为先”,要翻译的选段一般不会是小说、散文、杂文。考生如果以真题为复习重点,就会发现考点基本不会离开介词结构、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被动语态、否定结构、比较结构、强调结构、插入结构。从翻译理论方面复习的话,时间上来不及,唯有从真题入手,进行翻译练习,从实践中体会翻译技巧,才能有所成效。几十句话翻译完,慢慢地也就有了心得体会。
完型填空和新题型所占的分值较小,但复习的力度并不小。从语境阅读到熟词僻义,从逻辑关系到介词结构,从基本语法到否定结构,无一不需要大量练习。但是一些考生单词储备量小,很多完型填空的词汇不熟悉,如果大量做题,肯定耗时过长。而如果耗时过多,又会挤占阅读和写作的复习时间,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所以,笔者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对此部分进行复习,不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在考场上,考生做这两类题时,先做有把握的题目,之后运用概率原则做没有把握的题目,尽量做到少丢分。
考研英语的复习技巧 第10篇
考研阅读每篇文章字数都在400字左右,而文章后面只对应的有五道题,故而题干所涵盖的信息势必是文章中的核心信息,其余的细节信息很少作为考点来考。
因此,浏览题干,概括题干核心信息词,重点关注反复出现的信息词,可以迅速地帮助考生确定全文的中心思想。
以及全文大概的框架结构,从而大大减少了考生看阅读文章时茫然不知所措的压力。
二、精读文章首段
西方人习惯于开门见山,所以,全文开头作者一定会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过在精读首段时,较高的境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的思想上。
而不是个别零碎单词上。比如读到but的时候,应该能够预见到下一句的意思与上一句的不同,意思相反。作者重点想表达的想法是在but后。
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及文章的脉络,这样就越读越明白,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精读首段时,考生需要先明确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重点句。
句间关系分为顺承和转折两种类型。顺承关系指的是前后两句之间内容相近或相辅相成,通常包括:因果,解释说明,举例说明,并列,递进等关系。
转折关系一般指的是前后两句之间内容相反,通常由以下转折词连接:however,yet,but,while,nevertheless等。
三、阅读其余各段首句
阅读其余各段首句,理清各段与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英语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个段落之间都是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的。比如,第一段描述了某种现象,第二段就会针对这个现象分析原因,或者具体阐释这个现象在现实中的体现。
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表明的内容看明白段落和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明白每个段落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全文主旨有某种逻辑关联。
这比单纯地看懂琐碎的单词、句意更加重要。因为弄明白逻辑关系以后,全文的思路和框架结构就会很清楚,能够准确高效地理解全文内容。
考研阅读答题方法
阅读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四六级毕竟是水平性考察,所以每年的出题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言,而且每年的阅读真题中。
词汇的重复率非常高,所以,首先,在做阅读时,一定注意核心重点、重复出现词汇的积累。另外,如何迅速捕捉文章主要意思:
尽量要把文章首段以及每一段的开头的结论句读懂,目的是要找到文章主题以及段落大意,西方人写文章套路很固定,抓住主题可以预测结构。
结构清晰了就基本等于读懂了文章。同时,在主题和结构之外还要关注一些课上经常提到的重要考点比如因果、比较、给建议等等的表达。
耐心总结之后会发现,一篇文章真正重要的考点就十来处,基本上都会被考到,因为每道题往往是不只对应一个考点的。
这样总结的意义在于,面对一篇文章,你会习惯性的去找那些重要的东西来看,节省时间,减少干扰,提高正确率。四级阅读也就是这么个熟练工种。
听力
听力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时基本处于瞎蒙或者放弃的地位。但是,随着四六级的不断改革,听力部分所占比重逐渐加强。
所以,听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听力水平的提高虽然不是三两天就能解决,但在复习过程中多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对考生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在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针对听力部分,考生做到如下步骤,必能在听力部分实现质的突破。
(1) 每天坚持一定时间量的四六级真题训练,保持耳朵每天接触四六级听力的内容。自己对小对话的常考内容和话题应该十分清晰。
对于小短文也可以抓住主要的出题点。复合式听写练习时,单词听写应该没有问题,这时候可以抽空练习长句的听写能力。
听力没听懂的反复听,听到懂了为止,做完核对答案,绝对有提高!但是一定要用心。
(2)注意语篇较长的听力技巧训练。在听较长的语篇时要注意整体的掌握。注意的焦点应当是整个语篇的大意,而不是在个别词语上。
不要强迫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一边听一边把要点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记下来。
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称。注意听短文的首句和首段。
文章的开首和开首段,这些往往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如讲话目的、主要内容、作者、论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由等。
(3) 答题时学会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答题时学会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
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材料时就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翻译
段落翻译,一定要注重练习。在冲刺阶段,保证每天最少练习一篇文章。在练习的过程中,除了积累词汇和短语的表达,最重要的是句式的表达。
积累词家长们在为孩子报儿童英语机构的时候jiangnansuye都会通过一些儿童英语培训机构的简介,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信息,从中来参考一下。汇和短语表达时,最好把文章根据话题分类,然后把积累的词汇和表达按不同话题分类整理和归类。
这样在考试的时候,看到某个具体的话题,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想起那些词汇和表达。另外,一定要掌握中英差异中常考的句式如何切换。
另外,注意翻译技巧的使用,管用的翻译技巧如下:A.增词;B.减词;C.词类转换;D.语序变换;E.分译与合译;F. 语态转换;G.正反表达翻译。
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翻译技巧如何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写作
作文的提高,一定要注意练习。一些学生一味地依赖模板句和模板范文,但是,往往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费了那么大劲,花了那么多时间背的模板。
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导致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很僵硬,无法获得高分。所以,在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学生的时间还相对比较充裕。
一定要保证每周坚持写一篇作文。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法学硕士英语考研复习技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