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精选8篇)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第1篇
3.1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围绕双重宿主主机构筑。双重宿主主机至少有两个网络接口。这样的主机可以充当与这些接口相连的网络之间的路由器;它能够从一个网络到另外一个网络发送IP数据包。然而双重宿主主机的防火墙体系结构禁止这种发送。因此IP数据包并不是从一个网络(如外部网络)直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如内部网络)。外部网络能与双重宿主主机通信,内部网络也能与双重宿主主机通信。但是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不能直接通信,它们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双重宿主主机的过滤和控制。如图1.
3.2 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防火墙没有使用路由器。而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防火墙则使用一个路由器把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隔离开,如图2.在这种体系结构中,主要的安全由数据包过滤提供(例如,数据包过滤用于防止人们绕过代理服务器直接相连)。
图1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
这种体系结构涉及到堡垒主机。堡垒主机是因特网上的主机能连接到的唯一的内部网络上的系统。任何外部的系统要访问内部的系统或服务都必须先连接到这台主机。因此堡垒主机要保持更高等级的主机安全。
图2 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数据包过滤容许堡垒主机开放可允许的连接(什么是“可允许连接”将由你的站点的特殊的安全策略决定)到外部世界。
在屏蔽的路由器中数据包过滤配置可以按下列方案之一执行:
・允许其它的内部主机为了某些服务开放到Internet上的主机连接(允许那些经由
数据包过滤的服务)
・不允许来自内部主机的所有连接(强迫那些主机经由堡垒主机使用代理服务)
图2 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3.3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到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即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的把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通常是Internet)隔离开。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的最简单的形式为,两个屏蔽路由器,每一个都连接到周边网。一个位于周边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另一个位于周边网与外部网络(通常为Internet)之间。这样就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带”.为了侵入用这种体系结构构筑的内部网络,侵袭者必须通过两个路由器。即使侵袭者侵入堡垒主机,他将仍然必须通过内部路由器。如图3.
图3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4结束语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必将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火墙技术作为目前用来实现网络安全措施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主要是用来拒绝未经授权用户的访问,阻止未经授权用户存取敏感数据,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的访问网络资源。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百分之百地解决网络上的所有问题,比如防火墙虽然能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进行有效的保护,但对于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却无能为力。事实上60%以上的网络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网络安全单靠防火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其它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的考虑,如信息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技术、制定网络法规、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等。
参考文献
1、Karanjit S,Chirs H.Internet Firewall and Network Security,New Riders publishing,
2、Steven M B, William R C. Network firewalls. IEEE Communications, 1994(9)
3、林晓东,杨义先。 网络防火墙技术。 电信科学, (13)
4、黄允聪,严望佳。 防火墙的选型、配置、安装和维护。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黄智祥,男,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数据库
叶震,男,合肥工业大学微机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孙志勇,男,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第2篇
大家知道,传统防火墙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包过滤、应用层网关和代理,每种都有各自的特点。
1、数据包过滤防火墙技术
数据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过滤逻辑,被称为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Table)。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端口号、协议状态等因素,或它们的组合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数据包过滤防火墙逻辑简单,价格便宜,易于安装和使用,网络性能和透明性好,它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路由器是内部网络与Internet连接必不可少的设备,因此在原有网络上增加这样的防火墙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费用。
包过滤的优点是一个过滤路由器能协助保护整个网络,数据包过滤对用户透明,过滤路由器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一些应用协议不适合于数据包过滤,正常的数据包过滤路由器无法执行某些安全策略。
2、应用层网关防火墙技术
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eve*Gateways)是在网络应用层上建立协议过滤和转发功能。它针对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使用指定的数据过滤逻辑,并在过滤的同时,对数据包进行必要的分析、登记和统计,形成报告。实际中的应用网关通常安装在专用工作站系统上。
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防火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仅仅依靠特定的逻辑判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一旦满足逻辑,则防火墙内外的计算机系统建立直接联系,防火墙外部的用户便有可能直接了解防火墙内部的网络结构和运行状态,这有利于实施非法访问和攻击。
3、代理防火墙技术 代理服务(Proxy Service)也称链路级网关或TCP通道(Circuit Leve*Gateways or TCP Tunnels),也有人将它归于应用层网关一类。它是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其特点是将所有跨越防火墙的网络通信链路分为两段。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间应用层的“链接”,由两个终止代理服务器上的“链接”来实现,外部计算机的网络链路只能到达代理服务器,从而起到了隔离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的作用。此外,代理服务也对过往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注册登记,形成报告,同时当发现被攻击迹象时会向网络管理员发出警报,并保留攻击痕迹。
三、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及其应用
新一代防火墙的目的主要是综合包过滤和代理技术,克服二者在安全方面的缺陷;能从数据链路层一直到应用层施加全方位的控制;实现TCP/IP协议的微内核,从而在TCP/IP协议层能进行各项安全控制;基于上述微内核,使速度超过传统的包过滤防火墙;提供透明代理模式,减轻客户端的配置工作;支持数据加密、解密(DES和RSA),提供对虚拟网VPN的强大支持;内部信息完全隐藏;产生一个新的防火墙理论。
新一代防火墙技术不仅覆盖了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全部功能,而且在全面对抗IP欺骗、SYN Flood、ICMP、ARP等攻击手段方面有显著优势,增强代理服务,并使其与包过滤相融合,再加上智能过滤技术,使防火墙的安全性提升到又一高度。
智能防火墙的关键技术有:
*防攻击技术
智能防火墙能智能识别恶意数据流量,并有效地阻断恶意数据攻击。智能防火墙可以有效地解决SYN Flooding,Land Attack,UDP Flooding,Fraggle Attack,Ping Flooding,Smurf,Ping of Death,Unreachable Host等攻击。防攻击技术还可以有效的切断恶意病毒或木马的流量攻击。
*防扫描技术 智能防火墙能智能识别黑客的恶意扫描,并有效地阻断或欺骗恶意扫描者。对目前已知的扫描工具如ISS,SSS,NMAP等扫描工具,智能防火墙可以防止被扫描。防扫描技术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代表或恶意代码的恶意扫描攻击。
*防欺骗技术
智能防火墙提供基于MAC的访问控制机制,可以防止MAC欺骗和IP欺骗,支持MAC过滤,支持IP过滤。将防火墙的访问控制扩展到OSI的第二层。
*入侵防御技术
智能防火墙为了解决准许放行包的安全性,对准许放行的数据进行入侵检测,并提供入侵防御保护。入侵防御技术采用了多种检测技术,特征检测可以准确检测已知的攻击,特征库涵盖了目前流行的网络攻击;异常检测基于对监控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检测新出现的攻击;检测引擎中还集成了针对缓冲区溢出等特定攻击的检测。智能防火墙完成了深层数据包监控,并能阻断应用层攻击。
*包擦洗和协议正常化技术
智能防火墙支持包擦洗技术,对IP,TCP,UDP,ICMP等协议的擦洗,实现协议的正常化,消除潜在的协议风险和攻击。这些方法对消除TCP/IP协议的缺陷和应用协议的漏洞所带来的威胁,效果显著。
*AAA技术
IP v4版本的一大缺陷是缺乏身份认证功能,所以在IP v6版本中增加了该功能。问题是IP v6的推广尚需时日,IP v4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智能防火墙增加了对IP层的身份认证。基于身份来实现访问控制。
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 第3篇
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但是,木结构建筑的维护和保存是一个难题,尤其是火灾对古建筑危害极大,所以必须重视木结构的防火技术研究。
在古代,木材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因而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古建筑印刻着社会发展变迁的轨迹,彰显着民俗地域风情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在今天,人们对木材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木材可以再生利用,对环境友好,属于节能型材料,被誉为绿色材料。为了节约能源,建设部提出了“绿色房屋”计划。木结构由于物耗低、质材轻的特点,成为当前我国建筑现代化、环保化、产业化的一个发展方向。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相比,木结构有以下优点:木材在生长过程中能改善环境,会吸收大量CO2并释放出O2,有益于大气改善,而且其加工过程能耗较低,尤其是废弃后可自然降解,作为生物材料可参与到整个生态循环链条中。这一点对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正逐步出台各项政策、技术标准来推动木结构建筑的应用和发展。如2003年颁布的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上海市的DG/T J08-20592009《上海市轻型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等。然而,由于木材可燃的特性,在发生火灾时易引起结构破坏,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推进木结构建筑的同时,研究和探讨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和设计思路,是一个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
1 木结构建筑的概念与分类
木结构建筑是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载的建筑结构,它是通过榫卯手段或各种金属连接件进行连接和固定的。
木结构建筑根据结构受力系统的不同,可分为轻型木结构建筑和重型木结构建筑两种。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构件的断面尺寸较小,一般构件中心间距<600 mm。重型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构件的断面尺寸较大,一般构件的名义尺寸有如下规定:柱、梁≥150 mm,木楼板≥50mm,由木构件组成结构体系,且木构件大多承重。
要做好防火,首先要知道火灾形成的3个必备条件,即着火源、可燃物和助燃物。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可燃物(即木结构)的防火控制。
2 木结构建筑防火的技术措施
建筑防火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当火灾发生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能够逃离火灾现场,因此防火设计应重点注意畅通或设置便利的逃生通道;第二,木结构建筑要能够维持足够时间内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燃性,可在木材表层涂抹耐火、绝缘材料,以便于消防队员灭火;第三,木结构建筑本身要有防火分区和灭火设施,与其他建筑应有防火隔离区域,以保护建筑本身和邻近的建筑。一旦有火情,能做到人可逃生,有时间灭火,有效保护建筑本身和邻近建筑。
木结构建筑常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上述的防火要求。这些方法分别是:外包防火法、自防火法、阻燃处理法、1 h防火设计法、性能化防火法、自动消防设施的应用法、其他措施防火法。
2.1 外包防火法
外包防火法的防火原理是将不燃性材料包于木材外部,以此来隔断从火源传来的热及外界传来的氧气。
外包防火法的具体操作是采用防火保护材料将木构件包起来,以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一般做法是在木龙骨之间添加保温隔热材料,再在其外面覆盖石膏板。在轻型木结构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在轻型木结构中,还需要用阻塞物填充木构架的所有空隙,用实心挡火块封锁孔洞和孔隙,以达到阻火、防火的作用。
2.2 自防火法
自防火法是指采用木材自身燃烧时产生的炭化层来防火,不设置额外防火措施的防火法。
木构件被点燃后迅速形成炭化层,炭化层可阻热和延缓燃烧速度,从而延长木结构强度的保持时间,以此来达到防火的目的。由于炭化层是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素,所以采用自防火法时要求木构件尺寸要大些,例如采用截面尺寸较大的原木或胶合木等工程木材。重型木结构一般采用这种防火法。
2.3 阻燃处理法
阻燃处理法的适用范围为:古建筑中的许多木结构构件、现在的轻型木构件以及重型木构件有需要时。
阻燃剂具有使材料燃烧减慢、终止或防止热辐射的特性。对于阻燃剂,国内有具有多种效能的磷氮硼复合木材阻燃剂FRW,国外有Dricon等。通过浸注、喷涂等阻燃法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木材的防火性能。
2.4 1 h防火设计法
1 h防火设计法是指建筑构件只要能通过1 h防火设计试验,达到规定标准,就可视为具备一定耐火等级。
在火灾试验中,构件将被加热到872 ℃,测试其温度-时间曲线,在整个1 h内,构件及构件连接件如能承载其设计荷载,即为合格的1 h构件。
2.5 性能化防火法
性能化防火法的全称是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该方法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是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木结构可依据该方法进行防火设计。性能化防火法的设计步骤是:①确定评估对象和消防总目标;②进行火灾场景设置,并进行火灾模拟计算;③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④编制报告和说明。
2.6 自动消防设施的应用法
目前,在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中,对木结构建筑的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均未作规定,但考虑到木结构建筑构件的可燃性、火情发生时的速燃性、建筑荷载在火灾情形下的多变性、灭火条件的差异性,有必要在火灾初期推广应用自动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以实现现代消防。
2.7 其他措施防火法
在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中,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采取其他措施防火法,例如电气线路防火、空调系统防火、燃气热水器防火、炊事防火及管理制度方面的防火等,以实现防火的综合治理。
3 木结构建筑的层数等技术要求
结合我国规范和相关资料,现对木结构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如下归纳(见表1)。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木结构的起火特点提出了木结构防火技术措施,给出了木结构的层数、耐火等级等技术要求。
木结构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对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由于人工速生林的快速发展,具备了木结构绿色建筑发展的物质基础,例如胶合木建筑结构形式就极具市场前景。但目前对胶合木构件的耐火性能的研究较多,而对胶合木建筑中的金属连接件的耐火、防火性能研究较少。从适用性来看,应努力开发民用型的、耐火等级高的连接构件,这一点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在分析木结构建筑的分类及受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技术措施,包括外包防火法、自防火法、1 h防火设计法、性能化防火法和自动消防设施应用法等。结合设计规范,对木结构建筑的层数、耐火等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梳理,指出了防火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建筑,木结构,材料特性,火灾防护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S].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第4篇
摘 要: 防火墙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它可以被安全放置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发挥更大的网络安全保护作用。防火墙指的是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政策、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四个部分组成,简单说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该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均要经过此防火墙。
关键词: 防火墙 TCP/IP 网络协议 校园网
1.引言
防火墙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们房屋之间修建的那道墙,这道墙可以防止火灾发生的时候蔓延到别的房屋。IT术语中的防火墙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统,是这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应该说,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 (即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网络)与安全区域(局域网)的连接,同时不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
2. Windows网络协议的实现及操作系统的总体架构
2.1 Windows网络协议的实现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总体架构
Microsoft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是在微软给IBM机器设计MS-DOS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操作系统。现在的Windows系统,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皆是建立于现代的Windows NT核心。NT核心是由OS/2和OpenVMS等系统上借用来的。
3. 防火墙发展研究
3.1防火墙体系结构
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围绕双重宿主主机构筑。
3.2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到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即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地把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通常是Internet)隔离开。
4.防火墙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实现
这里,假定校园网通过Cisco路由器与CERNET相连。校园内的IP地址范围是确定的,且有明确的闭和边界。它有一个C类的IP地址,有DNS,Email,WWW,FTP等服务器,可采用以下存取控制策略。
4.1对进入CERNET主干网的存取控制
校园网有自己IP地址,应禁止IP地址从本校路由器访问CERNET。可用下述命令设置与校园网连接的路由器:
Interface E0
Decription campusNet
Ipadd 162.105.17.1
access_list group 20 out !
access_list 20 permit ip 162.105.17.0 0.0.225
4.2对网络中心资源主机的访问控制
网络中心的DNS,Email,FTP,WWW等服务器是重要的资源,要特别保护,可对网络中心所在子网禁止DNS,Email,WWW,FTP以外的一切服务。
4.3对校外非法网址的访问
可通过计费系统获得最新的IP访问信息,利用域名查询或字符匹配等方法确定来自某个IP的访问是非法的。
5.结语
本文阐述了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及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并且介绍了网络协议的实现与操作系统的总体架构。
参考文献:
[1]黎连业, 张维 编著.防火墙及其应用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第1版.
[2]朱雁辉 ,编著.Windows防火墙与网络封包截获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7,第一版.
[3]Keith E.Strassberg,等著.李昂,等译.防火墙技术大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第一版.
[4]Carasik-Henmi,A.等著.李华飚 ,等译.Tanenbaum[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5,第一版.
[5]谢希仁 ,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6.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第5篇
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
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可将所充装的厌火剂喷出,达到灭火目的;灭火器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推车式和悬挂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清水、泡沫、酸碱、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7150等。
(1)清水灭火器。清水灭火器充装的是清洁的水,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采用储气瓶加压的方式,利用二氧化碳钢瓶中的气体作动力,将灭火剂喷射到着火物上,达到灭火的目的。其主要由筒体、筒盖、喷射系统及二氧化碳储气瓶等部件组成。清水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即A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包括化学泡沫灭火器和空气泡沫灭火器两种,分别是通过筒内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或借助气体压力,喷射出泡沫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上,隔绝空气起到窒息灭火的僚用。泡沫灭火器适合扑救脂类、石油产品等B类火灾以及木材等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水溶性火灾,也不能宇瞰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化学泡沫灭火器内充装有酸性和碱性两种化学药剂的水溶液,使用时,两种溶液混合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泡沫,并在压力的作用下,喷射出去灭火。按使用操作可分为手提式、舟车式、推车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化学泡沫灭火器用灭火剂》(哪4395—1992)标准的颁布实施,原YP型化学泡沫灭火剂因其泡抹黏稠,流动性差,灭火性能差而被淘汰,目前开发和使用的化学泡沫灭火剂产品是由硫酸铝、碳酸氢钠及复合添加剂和水组成的,因此,原产品一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空气泡沫灭火器充装的是空气泡沫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烧时间长,灭火能力比化学泡沫高3~4倍,性能优良,保存期长,使用方便,是取代化学泡沫灭火器的更新换代产品。它可根据不用需要分别充装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聚合物泡沫、轻水(水成膜)泡沫和抗溶泡沫等,用来扑救各种油类及极性溶剂的初起火灾。
(3)酸碱灭火器。
酸碱灭火器是一种内部装有65%的工业硫酸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灭火剂的灭火器。
使用时,两种药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压力气体,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下喷出进行灭火。该类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如木、竹、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9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场合火灾的扑救。
1页
(4)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氕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其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一般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1kg的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左右的气体,这些足以使,lm2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由于二氧化碳是广种无色的气体,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5)卤代烷灭火器。凡内部充人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器,统称为卤代烷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剂主要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使燃烧中断达到灭火目的。其作用是通过除去燃烧连锁反应中的活性基因来完成,这一过程称抑制灭火。卤代烷灭火剂的种类较多,按其种类不同,相应地可分为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2402灭火器、1202灭火器等等。由于2402灭火剂和1202灭火剂的毒性较大,对金属筒体的腐蚀性亦大,因此在我国不推广使用。我国只生产1211和1301灭火器。
1211厌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物质如竹、木、纸、织物等的表面火灾进行补救。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计算机、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资仓库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用于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6)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小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该类灭火器主要通过抑制作用灭火,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普通干粉和多用干粉两大类。普通干粉也称BC干粉,是指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氨基于粉等,主要用于扑灭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火灾;多用干粉也称ABC干粉,是指磷酸铵盐干粉、聚磷酸铵干粉等,它不仅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但都不能扑救轻金属火灾。
(二)火灾探测器
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烟雾。同时释放出称之为气溶胶的燃烧气体,它们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含有大量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火焰,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这些烟雾、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称为火灾参量;
火灾探测器的基本功能就是对烟雾、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等火灾参量作出有效反应,通过敏感元件,将表征火灾参量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根据对不同的火灾参量响应和不同的响应方法,分为若干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主要包括感光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感温式火灾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等。
1.感光式火灾探测器
感光探测器适用于监视有易燃物质区域的火灾发生,如仓库、燃料库、变电所、计算机房等
2页
场所,特别适用于没有阴燃阶段的燃料火灾(如醇类、汽油、’煤气等易燃液、气体火灾)的早期检测报警。按检测火灾光源的性质分类,有红外火焰火灾探测器和紫外火焰火灾探测器两种。
红外线波长较长,烟粒对其吸收和衰减能力较弱,致使有大量烟雾存在的火场,在距火焰一定距离内,仍可使红外线敏感元件(Pbs红外光敏管)感应,发出报警信号。因此这种探测器误报少,响应时间快,、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
紫外火焰探测器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场合,例如油井、输油站、飞机库、,可燃气罐、液化气罐、易燃易爆品仓库等,特别适厨于火灾初期不产生烟雾的场所,(如生产储存酒精、石油等场所)。有机化合物燃烧时,辐射出波长约为250nm的紫外光。火焰温度越高,火焰强度越大,紫外光辐射强度也越高。
2.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感烟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感知燃烧和热解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火灾探测器。用于探测火灾初期的烟雾,并发出火灾报警讯号的火灾探测器。它具有能早期发现火灾、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使用面较广等特点。
感烟火灾探测器分为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1)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是对警戒范围中某千点周围的烟参数响应的火灾探测器,分为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两种。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的结晶,应用烟雾粒子改变探测器中电离室原有电离电流。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最显著的优点是它对黑烟的灵敏度非常高,特别是能对早期火警反应特别快而受到青睐。但因为其内必须装设放射性元素,特别是在制造、运输以及弃置等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这种产品在欧洲现已开始禁止使用,在我国也终将成为淘汰产品。
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是利用烟雾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吸收原理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对黑烟灵敏度很低,对白烟灵敏度较高,因此,这种探测器适用于火情中所发出的烟为白烟的情况,而大部分的火情早期所发出的烟都为黑烟,所以大大地限制了这种探测器的使用范围。
(2)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目前生产和使用的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都是红外光束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它是利用烟雾粒子吸收或散射红外线光束的原理对火灾进行监测。
3.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感温火灾探测器是对警戒范围中的温度进行监测的一种探测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使环境温度升高,探测器中的热敏元件发生物理变化,将物理变化转变成的电信号传输给火灾报警控制器,经判别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感温火灾探测器种类繁多,根据其感热效果和结构型式,可分为定温式、差温式和差定温组合式三类。
3页
(1)定温火灾探测器。定温火灾探测器是在火灾现场的环境温度达到预定值及其以上时,即能响应动作,发出火警信号的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养维修也方便,只是响应过程长些,灵敏度低些。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定温火灾探测器又可分为双金属片定温探测器、热敏电阻定温探测器、低熔点合金探测器等。
(2)差温火灾探测器。差温探测器是一种环境升温速率超过预定值,即能响应的感温探测器。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屯子差温探测器、膜盒感温探测器等。
(3)差定温火灾探测器。差定温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既能响应预定温度报警,又能响应预定温升速率报警的火灾探测器。
4-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
可燃性气体包括天然气、煤气、烷、醇、醛、炔等,当其在某场所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偶遇明火便会发生燃烧或爆炸(轰燃),是非常危险的。可燃物质燃烧时除有大量烟雾、热量和火光之外,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产生,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醇、乙炔等。利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监视这些可燃气体浓度值,及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及时采取灭火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可燃性气体探测器主要应用在有可燃气体存在或可能发生泄漏的易燃易爆场所,或应用于居民住宅(有煤气或天然气存在或易发生泄漏的地方)。
安装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所监测的可燃气体的密度选择安装位置。监测密度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
(如石油液化气、汽油、丙烷、丁烷等)时,探测器应安装在泄漏可燃气体处的下部,距地面不应超过0.5m。监测密度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一氧化碳、氨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苯等)’时,探测器应安装在可能泄漏处的上部或屋内顶棚上。总之,探测器应安装在经常容易泄漏可燃气体处的附近,或安装在泄漏出来的气体容易流过、滞留的场所。
(2)对于经常有风速0.5m/s以上气流存在、可燃气体无法滞留的场所;或经常有热气、水滴、油烟的场所,或环境温度经常超过40℃的场所,不适宜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
有铅离子(Pb):存在的场所,或有硫化氢气体存在的场所,不能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否则会出现气敏元件中毒而失效。在有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存在的场所’,也不宜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3)应至少每季检查一次可燃气体探测器是否工作正常。例如可用棉球蘸酒精去靠近探测99检测。
5.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包括复合式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复合式感温感光火灾探测器、复合式感温感烟感光火灾探测器、分离式红外光束感温感光火灾探测器。
(三)消防梯
消防梯是消防队队员扑救火灾时,登高灭火,救人或翻越障碍物的工具。目前普通使用的有
4页
单杠梯、挂钩梯、拉梯三种。按使用的材料分为木梯、竹梯、铝合金梯等。
(四)消防水带
消防水带是火场供水或输送泡沫混合液的必备器材,广泛应用于各种消防车消防泵消火栓等消防设备上。按材料不同分为麻织、锦织涂胶、尼龙涂胶。按口径不同分为50mm、65mm、75mm、90mm;按承压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各承受的水压强度不同,水带承受工作压力分别为大于1MPa、0.8~0.6MPa、0。6—0。7MPa、小于0.6MPa几种。按照水带长度不同分为15m、20m、25m、30m。
(五)消防水枪
消防水枪是灭火时用来射水的工具。其作用是加快流速,增大和改变水流形状。按照水枪口径不同分为13mm、16/mm、19mm、22/lqm、25mm…;按照水枪开口形式不同分为直流水枪、开花水枪、喷雾水枪、开花直流水枪几种。
(六)消防车
目前我国的消防车有水罐泵浦车、泡沫消防车、干粉消防车、CO2消防车、干粉泡沫水罐泵浦联用消防车、火灾照明车、曲臂登高消防车。
钢结构防腐防火涂料施工技术交底 第6篇
钢结构防腐防火涂料施工技术交底
1、防腐涂料涂装之前,须把钢结构表面清理干净,同时用砂布或擦拭布清理钢表面的污垢,确保钢构件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或毛刺,以保证涂层的附着力。
2、刷涂“泰堡”牌HF-3环氧云铁中间漆80μm,要求涂刷均匀、不漏涂。
3、待中间漆干燥后,涂刷“泰堡”牌SF-3聚氨酯面漆60μm,要求颜色一致、均匀,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腐涂料涂装的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5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施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明火、焊花。钢构的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1、防火涂料涂装之前,须进行钢结构表面清洁处理,用砂布或擦拭布清理钢表面的污垢,确保钢构件表面清洁。
2、涂刷“泰堡”牌KFR-1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要求第一道越薄越好,其它涂层薄而均匀,不漏涂,并等到每一道涂层实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直至耐火2小时涂层厚度达1.65mm厚,和耐火1.5小时涂层厚度达1.12mm厚。
3、防火涂层质量要求达到涂刷均匀、色泽一致、无皱皮、流坠和气泡,附着良好。
4、防火防腐涂料涂装的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5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施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明火、焊花。钢构的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5、防火涂料只有在底漆、防火涂层、面漆配套涂装并达到保养期(15天)后能体现它的性能。
1、防腐涂料涂装之前,须把钢结构表面清理干净,同时用砂布或擦拭布清理钢表面的污垢,确保钢构件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或毛刺,以保证涂层的附着力。
2、刷涂“泰堡”牌环氧云铁中间漆80μm,要求涂刷均匀、不漏涂。
3、防腐涂料涂装的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5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施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明火、焊花。钢构的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1、防火涂料涂装之前,须进行钢结构表面清洁处理,用砂布或擦拭布清理钢表面的污垢,确保钢构件表面清洁。
2、喷涂“雷威”牌LB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要求第一道越薄越好,其它涂层薄而均匀,不漏喷,并等到每一道涂层实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直至耐火2.5小时涂层厚度达4.5mm厚。
3、防火涂层质量要求达到喷刷均匀、无脱落或粉尘,附着良好。
4、防火涂料涂装的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5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施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明火、焊花。钢构的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5、防火涂料只有在底漆、防火涂层配套涂装并达到保养期(15天)后才能体现它的性能。
1、防火涂料涂装之前,须进行钢结构表面清洁处理,用砂布或擦拭布清理钢表面的污垢,确保钢构件表面清洁。
2、喷涂“泰堡”牌TB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要求第一道越薄越好,其它涂层需均匀,不漏喷,并等到每一道涂层实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直至耐火3.0小时涂层厚度达26.0mm厚。
3、注意厚型打底2-3mm,以上厚度的厚型涂料与增强剂的配比。以保证涂层间的附着力。
4、防火涂层质量要求达到喷涂均匀、无脱落或空鼓,附着良好。
5、防火涂料涂装的施工环境温度宜在0~5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施工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明火、焊花。钢构的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6、防火涂料只有在底漆、防火涂层配套涂装并达到保养期(15天)后才能体现它的性能。
1、防腐涂料涂装之前,用抛丸除锈,达到设计等级要求。须把钢结构表面清理干净,同时用砂布或擦拭布清理钢表面的污垢,确保钢构件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或毛刺,以保证涂层的附着力。
2、喷涂二道厚度达80μm环氧富锌底漆,150μm厚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总漆膜厚度230μm。要求均匀、不漏涂。
防火墙技术研究报告 第7篇
防火墙技术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正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应用。因特网是一个发展非常活跃的领域,可能会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各种事故,无意或有意的破坏,保护数据及其传送、处理都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计划如何保护你的局域网免受因特网攻击带来的危害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防火墙。防火墙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际网环境中构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文介绍了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is paid attention to and used by people.The Internet is a development of very active domain, may be illegally attacked by hackers, so in any case, for a variety of accident, accidental or intentional damage, protection of data and transfer, processing is very necessary.For example, plans to protect your network from the hazards brought by Internet attack, firewall is the first consideration.The core idea of firewall is the relativ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of a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insecure Internet environ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firewall technology, principl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 firewall;network security
目录
一、概述.....................................................................................................................................4
二、防火墙的基本概念.............................................................................................................4
三、防火墙的技术分类.............................................................................................................4
四、防火墙的基本功能.............................................................................................................5
(一)包过滤路由器.........................................................................................................5
(二)应用层网关.............................................................................................................6
(三)链路层网关.............................................................................................................6
五、防火墙的安全构建.............................................................................................................6
(一)基本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安全策略.................................................................................................................6
(三)构建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高保障防火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防火墙的发展特点.............................................................................................................7
(一)高速.........................................................................................................................7
(二)多功能化.................................................................................................................8
(三)安全.........................................................................................................................8
七、防火墙的发展特点.............................................................................................................9 参考文献...................................................................................................................................10
防火墙技术研究报告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给用户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怪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为了保护我们的网络安全、可靠性,所以我们要用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
二、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防火墙是一个系统或一组系统,在内部网与因特网间执行一定的安全策略,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
一个有效的防火墙应该能够确保所有从因特网流入或流向因特网的信息都将经过防火墙,所有流经防火墙的信息都应接受检查。通过防火墙可以定义一个关键点以防止外来入侵;监控网络的安全并在异常情况下给出报警提示,尤其对于重大的信息量通过时除进行检查外,还应做日志登记;提供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有助于缓解IP地址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当一个内部网更换ISP时需重新编号的麻烦;防火墙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理想位置,即在其上可以配置相应的WWW和FTP服务等。
三、防火墙的技术分类
现有的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型、代理服务器型、复合型以及其他类型(双宿主主机、主机过滤以及加密路由器)防火墙。
包过滤(Packet Fliter)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而且大多数商用路由器都提供了包过滤的功能。包过滤规则以IP包信息为基础,对IP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进行筛选。包过滤在网络层进行。
代理服务器型(Proxy Service)防火墙通常由两部分构成,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客户端程序与中间节点连接,中间节点再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实际连接。
复合型(Hybfid)防火墙将包过滤和代理服务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 的防火墙,由堡垒主机提供代理服务。
各类防火墙路由器和各种主机按其配置和功能可组成各种类型的防火墙,主要有:双宿主主机防火墙,它是由堡垒主机充当网关,并在其上运行防火墙软件,内外网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堡垒主机;主机过滤防火墙是指一个包过滤路由器与外部网相连,同时,一个堡垒主机安装在内部网上,使堡垒主机成为外部网所能到达的惟一节点,从而确保内部网不受外部非授权用户的攻击;加密路由器对通过路由器的信息流进行加密和压缩,然后通过外部网络传输到目的端进行解压缩和解密。
四、防火墙的基本功能
典型的防火墙应包含如下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以及链路层网关。
(一)包过滤路由器
包过滤路由器将对每一个接收到的包进行允许/拒绝的决定。具体地,它对每一个数据报的包头,按照包过滤规则进行判定,与规则相匹配的包依据路由表信息继续转发,否则,则丢弃之。
与服务相关的过滤,是指基于特定的服务进行包过滤,由于绝大多数服务的监听都驻留在特定TCP/UDP端口,因此,阻塞所有进入特定服务的连接,路由器只需将所有包含特定 TCP/UDP目标端口的包丢弃即可。
独立于服务的过滤,有些类型的攻击是与服务无关的,比如:带有欺骗性的源IP地址攻击、源路由攻击、细小碎片攻击等。由此可见此类网上攻击仅仅借助包头信息是难以识别的,此时,需要路由器在原过滤规则的基础附上另外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判别信息可以通过检查路由表、指定IP选择、检查指定帧偏移量等获得。
(二)应用层网关
应用层网关允许网络管理员实施一个较包过滤路由器更为严格的安全策略,为每一个期望的应用服务在其网关上安装专用的代码,同时,代理代码也可以配置成支持一个应用服务的某些特定的特性。对应用服务的访问都是通过访问
相应的代理服务实现的,而不允许用户直接登录到应用层网关。
应用层网关安全性的提高是以购买相关硬件平台的费用为代价,网关的配置将降低对用户的服务水平,但增加了安全配置上的灵活性。
(三)链路层网关
链路层网关是可由应用层网关实现的特殊功能。它仅仅替代TCP连接而无需执行任何附加的包处理和过滤。
五、防火墙的安全构建
在进行防火墙设计构建中,网络管理员应考虑防火墙的基本准则;整个企业网的安全策略;以及防火墙的财务费用预算等。
(一)基本准则
可以采取如下两种理念中的一种来定义防火墙应遵循的准则:第一,未经说明许可的就是拒绝。防火墙阻塞所有流经的信息,每一个服务请求或应用的实现都基于逐项审查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它将创建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当然,该理念的不足在于过于强调安全而减弱了可用性,限制了用户可以申请的服务的数量。第二,未说明拒绝的均为许可的。约定防火墙总是传递所有的信息,此方式认定每一个潜在的危害总是可以基于逐项审查而被杜绝。当然,该理念的不足在于它将可用性置于比安全更为重要的地位,增加了保证企业网安全性的难度。
(二)安全策略
在一个企业网中,防火墙应该是全局安全策略的一部分,构建防火墙时首先要考虑其保护的范围。企业网的安全策略应该在细致的安全分析、全面的风险假设以及商务需求分析基础上来制定。
(三)构建费用
简单的包过滤防火墙所需费用最少,实际上任何企业网与因特网的连接都需要一个路由器,而包过滤是标准路由器的一个基本特性。对于一台商用防火墙随着其复杂性和被保护系统数目的增加,其费用也随之增加。
至于采用自行构造防火墙方式,虽然费用低一些,但仍需要时间和经费开发、配置防火墙系统,需要不断地为管理、总体维护、软件更新、安全修补以及一些附带的操作提供支持。
六、防火墙的发展特点
(一)高速
从国内外历次测试的结果都可以看出,目前防火墙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是速度不够,真正达到线速的防火墙少之又少。防范DoS(拒绝服务)是防火墙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防火墙往往用在网络出口,如造成网络堵塞,再安全的防火墙也无法应用。
应用ASIC、FPGA和网络处理器是实现高速防火墙的主要方法,但尤以采用网络处理器最优,因为网络处理器采用微码编程,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升级,甚至可以支持IPv6,而采用其他方法就不那么灵活。
实现高速防火墙,算法也是一个关键,因为网络处理器中集成了很多硬件协处理单元,因此比较容易实现高速。对于采用纯CPU的防火墙,就必须有算法支撑,例如ACL算法。目前有的应用环境,动辄应用数百乃至数万条规则,没有算法支撑,对于状态防火墙,建立会话的速度会十分缓慢。
上面提到,为什么防火墙不适宜于集成内容过滤、防病毒和IDS功能(传输层以下的IDS除外,这些检测对CPU消耗小)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受现有技术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对应用层进行高速检测的方法,也没有哪款芯片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对于IDS,目前最常用的方式还是把网络上的流量镜像到IDS设备中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流量较大时造成网络堵塞。此外,应用层漏洞很多,攻击特征库需要频繁升级,对于处在网络出口关键位置的防火墙,如此频繁地升级也是不现实的。
这里还要提到日志问题,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防火墙日志要求记录的内容相当多。网络流量越来越大,如此庞大的日志对日志服务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业界应用较多的是SYSLOG日志,采用的是文本方式,每一个字
符都需要一个字节,存储量很大,对防火墙的带宽也是一个很大的消耗。二进制日志可以大大减小数据传送量,也方便数据库的存储、加密和事后分析。可以说,支持二进制格式和日志数据库,是未来防火墙日志和日志服务器软件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多功能化
多功能也是防火墙的发展方向之一,鉴于目前路由器和防火墙价格都比较高,组网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一般用户总希望防火墙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满足组网和节省投资的需要。例如,防火墙支持广域网口,并不影响安全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可以为用户节省一台路由器;支持部分路由器协议,如路由、拨号等,可以更好地满足组网需要;支持IPSec VPN,可以利用因特网组建安全的专用通道,既安全又节省了专线投资。据IDC统计,国外90%的加密VPN都是通过防火墙实现的。
(三)安全
未来防火墙的操作系统会更安全。随着算法和芯片技术的发展,防火墙会更多地参与应用层分析,为应用提供更安全的保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信息安全的发展与对抗过程中,防火墙的技术一定会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在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中,起到堡垒的作用。未来防火墙的操作系统会更安全。随着算法和芯片技术的发展,防火墙会更多地参与应用层分析,为应用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七、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它不知不觉的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半部分,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从Internet的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而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对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越来越多的网站因为安全性问题而瘫痪,公司的机密信息不断被窃取,政府机构和组织不断遭受着安全问题的威胁等等。
尽管利用防火墙可以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黑客的攻击,但其只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不可能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事实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防火墙不能防范的安全威胁,如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例如,如果允许从受保护的网络内部向外拨号,一些用户就可能形成与Internet的直接连接。另外,防火墙很难防范来自于网络内部的攻击以及病毒的威胁。所以在一个实际的网络运行环境中,仅仅依靠防火墙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显然是不够,此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其他相应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网络安全的攻击和反攻击的信息战中,永远没有终点。黑客的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决定了信息安全技术也必须进 行革新,防火墙是防范黑客攻击的常用手段,但这样的技术必须与当今最前沿的其他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各种新的攻击手段。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吴秀梅,傅嘉伟编著.防火墙技术及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张红旗,王鲁 等编著.信息安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华贵,王海燕.计算机网络在安全分析与对策
关于我国建筑防火技术体系的研究 第8篇
对于建筑来讲, 它的防火工作牵扯到很多要素, 比如建筑结构以及报警体系等等。除此之外, 还涉及到很多的人为要素, 比如人们对待火灾的防范意识等, 要想开展好防火工作, 就必须从技术以及管理两个层次认真论述。
1 建筑防火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没有重视防火物质的质量
要想开展好防火工作, 首先就要关注防火物质的品质。不过, 在目前的材料领域, 这些材料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那些品质低下的材料一旦被应用到建筑之中的话, 就会导致防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在具体的选择的时候, 很多人过分的追求美学色彩, 忽略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规定。在设置防排烟体系的时候, 许多电梯之间都没有布置防烟装置, 密封不合理, 未设置补风设备。而且, 在设计灭火体系的时候, 也面对很多问题, 进而导致建筑的防火效益无法发挥出来。
1.2 受损程度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当前的建筑我们发现, 如果它们的抗火级别不一样的话, 在实际的火情中它们的受损性等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如今的建筑大部分都是钢构的, 其中有许多的有机物质, 我们必须认真依据国家要求, 开展防火工作。不过, 当前的防火材料的价位很高, 要想在短时间内推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工艺不断进步, 此时很多新的材料被运用到建筑之中, 也就使得与建筑物耐火等级相对应建筑构件要求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1.3 消防法规有欠缺
由于社会不但进步, 此时消防工作获取了很多的成就,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法规条例, 不过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地方。具体来讲, 第一, 虽说出台了很多对应法规, 不过它们的定义较为空洞, 没有精准的论述。第二, 消防执法力度太差。针对消防执法部门来讲, 虽说可强行执行, 不过在执法的时候还是面对很多的问题。第三, 消防工作者的素养需要提升, 人数较少。因此必须增加消防警力, 而且要提升工作效率。
1.4 防火分隔活动
我们之所以开展防火分隔活动, 其意义是为了把火情掌控在一定的区间之内, 防止其肆意发展, 进而起到降低负面影响的作用。当前常用的措施是在建筑物里面布置专门的分隔体, 实行人为分隔。不过, 在具体的运用的时候, 由于建筑的功效不一样, 人的流动性大, 加之对防火知识不是很了解, 就导致分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1.5 未合理布置疏散装置
我们之所以布置安全疏散装置, 其目的是为了在火情出现的时候, 确保其中的人员能够撤离, 而且保证消防工作者可以顺畅的开展消防工作。不过, 如今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防火门的意义, 在思想上有误区, 加上没有全方位考虑, 设置不合理, 使得很多防火门一直处在开启的模式之中, 当火情出现的时候, 无法在第一时间操控, 此时烟雾不断上升, 导致很多负面问题。在很多建筑中都存在大量的易燃物质, 这些物质聚集放置, 就会导致火情肆意蔓延。上述内容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所以, 为了避免负面现象发生, 我们就要切实发挥防火门的作用。
2 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针对建筑来讲, 我们设置防火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火情出现, 其次才是合理的控制灾情。目前我们在设置防火系统时, 将重点放到自动喷火体系中, 具体来讲, 就是当其中的易燃物质燃烧以后, 通过自行喷水的形式开展灭火工作。而且, 还要认真分析疏散措施, 将其和别的防火工艺结合到一起。该体系的优势是它的稳定性强大, 可以自行预警, 而且所需的资金不多, 维护简单, 不需要单独设置维护岗, 实践证明, 该措施的灭火率超过90%。
3 如何更好地构建建筑防火体系
3.1 加强对钢管进行的保护
根据相关规定, 建筑防火在进行管网安装的时候, 要将管径的规格设置为100mm以上, 对于镀锌钢管, 要采用卡套式专用管件进行连接。一旦管径小于100mm, 此时需要使用螺纹, 实现有效的连接。若使用镀锌管, 焊接的时候就会使镀锌层破损, 进而形成腐蚀问题, 而且锈蚀的速率会加快, 所以, 为了确保钢管的效能良好, 就要对其开展二次镀锌, 这样就能够从总体上提升品质。
3.2 对整个材料市场进行不断规范, 加大可替代阻燃材料的运用
对防火材料实现进行的不断优化是保证建筑防火体现形成的前提和保证。首先, 消防部门要进行积极推广和宣传, 使得整个社会提升消防安全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材料市场以次充好的现象, 提升群众对防火材料方面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注重对相关建设单位认知程度的强化, 端正态度, 强化社会的责任感, 避免消防事故的发生;其次, 消防部门要重视监督的作用, 抓好基础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后, 在建筑防火工程中, 要重视实时和全程监督, 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 尤其是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环节。
3.3 对防排烟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火灾对于人的生命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吸入了有毒、有害的烟气,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防火系统的建立, 要对建筑排烟工程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 在热压、风压等的协助作用下, 实现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对流, 而后通过窗户等建筑, 实现排烟的目的。这种方式受风的影响较大, 因此, 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为了实现成本的降低, 应充分发挥阳台、窗户等实现自然排烟。如果条件不允许, 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也就是机械排烟。具体设备的选择要综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 使得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火灾进行报警, 实现烟气的迅速隔离并及时排出。
3.4 强化安全疏散的高效性
鉴于火灾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必须加强安全疏散的高效性, 保证建筑内的人员在面对火灾时, 能够安全撤离, 保证消防人员迅速、安全地进入现场, 进行积极扑救。要对建筑内安全出口的数量、实际大小、楼梯的位置和款式等信息进行全面掌握。还要在合适的位置安排疏散指示标志, 保证能够在火灾中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 使得人们能够实现顺利疏散。
3.5 加强防火分隔
如果建筑没有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那么为了强化防火设计的目的, 要重视防火分隔的运用。例如, 在集中办公的地方与厂区要进行分隔, 目的是将火灾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一旦发生火灾, 要及时阻断, 避免蔓延, 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 为了建立有效的建筑防火体系, 要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前提, 形成投入产出高效益的技术系统, 寻找更加高效、经济、可靠的建筑防火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引擎.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基础条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 1 (9) :15-16.
[2]白占海.我国建筑防火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 2011 (5) :142.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