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氟尿嘧啶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氟尿嘧啶范文(精选10篇)

氟尿嘧啶 第1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赛百奥科技有限公司;Nicolet 38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美国热电公司;核磁共振仪(JEOLJNM-JMX-60S1型), 美国Varian公司;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通用普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LC-6A,日本岛津。

5-氟尿嘧啶(分析纯),使用前重结晶;氯乙酸乙酯等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

1.2 5-氟尿嘧啶单钾盐的制备[9]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和磁力搅拌的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2g(40mmol)的5-FU和100mL新干燥的甲醇,向其中加入2.24g(40mmol)KOH,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1h,甲醇和反应中生成的水经减压蒸除得到白色的5-氟尿嘧啶单钾盐。FT-IR(KBr):3135,881,815 cm-1(N3-H),1723,1669 cm-1(C=O);UV(MeOH)λmax,nm:268(5-FU,265);1H NMR(DMSO-d6)δ:7.26(1H,s),11.32(1H,s)。

1.3 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合成

将5-氟尿嘧啶单钾盐2.6g(0.02mol),25mL的DMF作为溶剂加入100mL三口烧瓶中,将氯乙酸乙酯4.2mL(0.04mol)溶于10mL的DMF中加入反应瓶中,在100℃下反应9h,得到棕红色溶液。过滤,真空蒸馏除去溶剂,将残留物加入3N盐酸,100℃下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其中过量的水,将得到的浓缩液用冰水冷却,静置有晶体析出,过滤,洗涤,红外灯下烘干,得到白色晶体,产率85%。FT-IR(KBr):3200,1735 cm-1(COOH)3135,881,815 cm-1(N3-H),1723,1669 cm-1 (C=O);UV(MeOH)λmax,nm:270;1H NMR(DMSO-d6)δ:4.43(s,2H,CH2),7.26(s,1H,C6-H),11.32(s,1H,N3-H),11.82(s,1H,COOH)。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条件

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合成过程中,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00℃,低于100℃反应产率过低,温度过高则副反应增多,实验结果表明100℃为最佳反应温度。另外,加入的溶剂量不能过多,否则产品不易从溶液中析出,按上述反应用量,溶剂量控制在25mL为宜。反应结束后,若有微量沉淀析出,则为未反应的原料5-氟尿嘧啶,此时滤除。用冰水冷却后若无晶体析同,可在冰箱中冷藏滤液后,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壁诱导产品析出。

2.2 产物的确证

比较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红外谱图可以看到,5-氟尿嘧啶中N1-H和N3-H在3135cm-1,881 cm-1,815 cm-1处的吸收峰在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红外谱图中依然存在,但是峰的强度降低了,这是因为N1-H键已经受到破坏,而N3-H仍然保留的原因。这一点通过核磁谱图也可以看到,在核磁谱图中,N1-H在δ10.53处的吸收峰已经消失,而N3-H在11.32处的吸收峰仍然存在。

另外,由红外光谱数据可看到其它基团的特征吸收峰,3197cm-1(-COOH伸缩振动最大吸收峰);1742 cm-1(2位C=O伸缩振动最大吸收峰);1669(4位C=O伸缩振动最大吸收峰,);1425 cm-1(3位N-H弯曲振动最大吸收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分别为265nm和270nm,产品经水重结晶后测得产物熔点为276℃,高效色谱法测得纯度为99.52%。

3 结 论

氯乙酸乙酯与5-氟尿嘧啶单钾盐发生取代反应,制得N1-乙酸乙酯取代5-氟尿嘧啶,再经盐酸水解可制得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1-基乙酸,产率达到85%,产品纯度为99.52%,具有原辅材料相对易得,价格便宜,产率和纯度较高等优点。

摘要:5-氟尿嘧啶与氢氧化钾作用得到5-氟尿嘧啶单钾盐,5-氟尿嘧啶单钾盐与氯乙酰乙酯得到N1-乙酸乙酯取代5-氟尿嘧啶,再经酸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5-氟尿嘧啶-1-基乙酸,产率85%,产品纯度99.52%,并采用红外、核磁、紫外的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此法制备5-氟尿嘧啶-1-基乙酸原料便宜易得,操作方法简单,产物具有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关键词:5-氟尿嘧啶,衍生物,5-氟尿嘧啶-1-基乙酸,抗肿瘤药物

参考文献

[1]Liao Jun,Zhuo Ren Xi.Synthesis,hydroly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conjugates of 5-fluorouracil with poly(L-lysine)[J].Polym J,1993,25(4):401-405.

[2]Chen Sheng,Huang Zhao Hua,Huang Jun Lian.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kinds of polyethylene oxide drugs containing 5-flu-orouracil and nitrogen mustard at one end and 4-amino-N-(2-pyrimidinyl)benzene sulfonamide at the other end[J].Eur Polym J,2000,36:1703-1710.

[3]刘学军,陈茹玉,杨媛媛.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7):1299-1303.

[4]刘彦钦,张慧娟,韩士.5-氟尿嘧啶-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J].有机化学,2002,22(4):279-282.

[5]Nichifor Marieta,Schacht Etienne H.Chemical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dipeptide derivatives of 5-fluorouracil[J].J Control Release,1997,47:271-281.

[6]张静夏,潘仕荣,王琴梅,等.5-氟尿嘧啶-聚[(2-羟乙基)-L-谷酰胺]的合成及释药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5s):19-21.

[7]Ouchi T,Hagitz K,Kawashima M,et al.Synthesis and anti-tumoractivity of vinyl polymers containing 5-fluorouracils attached via car-bamoyl bonds to organosilicon groups[J].J Control Release,1988,8(2):141-150.

[8]董纪昌,黄掌欣,余吕敏.N-乙酸乙酯取代5-氟尿嘧啶的新合成方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6,6(4):288-289.

氟尿嘧啶 第2篇

[关键词] 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34-02

目前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时对抗肿瘤药物的浓度、速度、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化疗药物尤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应用方法,目前采用小剂量持续给药为最好的给药方式[1]。根据5-Fu在血浆中半衰期短(10~20 min),持续静脉滴注可取得更好疗效[2]。笔者所在科室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Fu顺利完成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次性输注泵是一种轻便、可随身携带的安全的输注装置,可用于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受到患者的认可和临床护士的青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癌症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且为病理确诊病例,其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16~79岁;其中胃癌11例,直肠癌29例,结肠癌51例,肝癌3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或PICC导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 44~48 h。

1.2 材料

采用尼普洛的一次性输注泵,规格:最大容量250 mL,流速5 mL/h。BD公司的安全留置针、PICC导管。

1.3 操作方法

从有效期内的灭菌袋中取出输注泵,检查泵有无破损。护士遵医嘱先用注射器抽吸0.9%生理盐水,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后,拧下输注泵接口上的盖子,取下注射器针头,将注射器乳头与泵的接口相接,注射器的尾部固定于操作平面上,输注泵置于注射器上方并保持垂直,缓慢下压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再抽取一定量的5-Fu,同样,排净空气后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下压注药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注射器乳头折断于泵的接口内。加药完毕,手持输注泵使接口垂直朝上、让空气集中到接口处,可用手指轻弹外壳排出空气。拆开输注管路包装袋,用管路止流夹夹住管路,把管路接头与泵接口相接,使连接患者的一侧接口朝上,松开止流夹,药液流入管路,经过过滤器流入流控器,从患者接口流出,关闭止流夹。在泵体上贴上标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持续时间的标签,即可与准备好的静脉通路连接。连接好后,打开止流夹,并用3M透明敷料将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泵用专用袋子装好,告知患者起床时挂于胸前或装于口袋内。

1.4 护理方法

1.4.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绝望心理和恐惧感,大多数患者对新疗法缺乏了解再加上对持续化疗和长时间输液的担忧,常出现焦虑、悲观、消极等心理反应[3]。因此化疗的整个护理过程首先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向其详细的介绍化疗用药的安全性、携带输液泵的必要性及安全优越性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让患者明确整个化疗过程的基本思路,知己知彼,有助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对治疗的恐惧感也相对较轻,从而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1.4.2 静脉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 选择前臂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胶布卷边、脱落,减少肢体的剧烈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4]。倾听患者主诉,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疼痛,皮肤有无红肿,嘱患者勿牵拉,以免留置针与输注泵分离。

1.4.3 PICC管的护理 每次药物输注前后要用20 mL的注射器,抽足量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并正压封管。每7天为患者更换一次贴膜,如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记录导管的外露刻度,且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1.4.4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输注泵内的化疗药物剂量大、浓度高、对周围静脉的刺激大,因此在使用留置针进行泵入化疗药物时,在穿刺点上方用康惠尔透明贴敷在皮肤上2~3 d,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实用、不易脱落,容易被患者接受。

1.4.5 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细心的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化疗期。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心理情绪均比较稳定,均能配合治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泻2例、口腔炎2例。

胃肠道的反应可能与大剂量5-Fu输注有关,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通过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大量新鲜水果、蔬菜及维生素,大量饮水后不良反应症状减轻。对于腹泻患者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症状缓解。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

3 讨论

一次性输注泵的应用为5-Fu化疗提供了合理的给药方式,可减轻5-Fu的毒性。一次性输注泵能把5-Fu精确、均匀、微量、安全地泵入体内,保证氟尿嘧啶的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输液速度并保持输液速度的均衡,是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的重要原因[5]。因此容量应准确,加药前根据容量250 mL、流速5 mL/h、维持时间、10 mL余量计算注入贮药囊的液体量,准确注入贮液囊内的5-Fu药液及稀释液。将输注泵垂直,接口朝上,轻弹泵体,弹出空气。输注泵与静脉通路相连接时不可使用头皮针连接,因头皮针的硅胶较软容易反折影响流速,输注泵的管路较细长,应注意观察有无打折或扭曲,保持管路通畅。

护理过程中,各班护士在床边严格交接班,查看化疗泵的运行情况、输注泵球囊的体积是否缩小、管路是否通畅、余量、起止时间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本上。患者在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时,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但流控器必须固定在皮肤上,否则影响流速,在穿脱衣服时注意避免管道脱出,交待患者在使用输注泵化疗期间不要洗澡。指导患者保持输注泵不低于留置针水平,建议将泵体置于专用袋内挂在身上,或放在患者上衣口袋内,静脉穿刺侧上肢尽量不要弯曲,当药液快泵完时穿刺侧肢体不宜下垂过久,泵体要适当挂高,以免影响流速。化疗泵流速的快慢受温度、药物粘性及流速控制器相对位置的影响,为保证恒速输注,一定要把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为主,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反应。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可在化疗前和化疗中按医嘱给予止吐药托烷司琼6 mg静脉滴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给予饮食指导,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每天饮水量要在1 500 mL以上,即可排毒也可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出现腹痛、腹泻时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腹泻明显者,给予肠道调理药如蒙脱石散等口服。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炎的发生极为重要。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同时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刺激,并密切观察口腔内黏膜情况。

一次性输注泵不仅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方便患者使用。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只要每天观测注泵贮药囊大小就可了解灌注量多少,无需反复配药、换瓶,更有利于检查输注泵是否妥善固定、连接是否紧密、是否通畅,穿刺点有无红肿等,便于随时调整输液滴数及排除输液泵电脑故障的时间,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对于患者来说,一次性输注泵安全可靠,方便患者在衣物袋、背包中携带,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减少卧床时间,能够适当并充分的活动,对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很大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对9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的护理,化疗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l]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167.

[2] 周建明,龚枕夏,谭清和,等.不同方法输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6):436-438.

[3] 董惠娟,胡佳娜.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57-58.

[4] 王建荣,蔡虻.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3.

[5] 陈利君.输液泵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5-716.

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第3篇

患者, 女, 42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 CT肠镜示:乙状结肠癌, 2007年4月27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 2010年8月23日再行手术治疗, 术后未行专科治疗, 2010年10月初患者出现黏液样便, 以“直肠癌术后”收住我院肿瘤一科。初步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右侧输尿管转移瘤。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0.04109/L, 中性粒细胞70%, 红细胞3.87109/L, 血红蛋白120 g/L.尿液化学分析:红细胞184.9 cell/μL, 隐血 (+) ;便常规示:脓细稀, 红细胞5~7个/HP, 白细胞15~20个/HP, 隐血 (+) 。积极予以头孢西丁抗感染、止血三联止血、人参多糖提高免疫力、核糖核酸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支持治疗。10月22日予以盆腔放射治疗, 11月3日予以“OF方案”全身化疗。第1天静滴亚叶酸钙0.2 g, 复方氟尿嘧啶120 mg (沈阳药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227)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静滴, 4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查体:血压110/7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心率80次/min、心肺未出现明显异常。立即停止该组点滴, 给予输氧,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肌注异丙嗪25 mg, 约10 min后患者症状消失。1 h后再次应用此药, 滴速60滴/min, 未再出现任何症状。

2 讨论

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干扰DNA的合成,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是临床上目前最常用的抗嘧啶类药物[1]。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是复方制剂, 为乳白色混悬液体, 其成分含有氟尿嘧啶40 mg、人参多糖40 mg.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癌症 (如结肠癌、直肠癌、胃癌) 、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癌症的治疗。首次应用剂量不高、滴速不快的情况下出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可能与患者第1次应用耐受力低、不适应有关, 也可能与制剂剂型有关, 其机制尚不清楚[2]。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 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例数日渐增多, 尤其是复方制剂, 过敏反应的发生, 很可能是几种药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亦可能是一种成分导致过敏反应。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中有中药成分人参多糖、油酸等, 人参多糖可导致头痛、口唇紫绀、四肢抽搐、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本例患者的过敏反应是否与其中的人参多糖等中药成分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3]。对第一次使用此药的患者应严密观察, 待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滴速要缓慢, 每分钟不能超过60滴。

参考文献

[1]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95.

[2]王志莲, 等.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首次使用致呼吸困难3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6, 15 (3) :151.

氟尿嘧啶 第4篇

【关键词】 胰腺癌; 间质化疗; 氟尿嘧啶缓释制剂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95-02

在临床上,胰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但该病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在临床治疗胰腺癌中,间质化疗是常用疗法,该疗法借助于穿刺途径将所使用的化疗药物置于患者的胰腺癌肿瘤中,以增强化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胰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在胰腺癌间质化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该药物有助于巩固胰腺癌患者间质化疗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死亡率。为了进一步分析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在胰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0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00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5.3±5.1)岁,患者的胰腺癌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3.3±1.2)年,肿瘤大小为4.5~5.4cm3,平均为(4.7±0.2)cm3;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为52~71岁,平均年龄为(57.9±5.2)岁,患者的胰腺癌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3.0±1.4)年,肿瘤大小为4.3~5.4cm3,平均为(4.5+0.3)cm3。两组患者如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入标准: 患者一般状况评分在60 分以上;患者未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等,均不存在手术禁忌症。

病例排除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前1~3个月内,患者未接受过临床治疗;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使用30mg/m2的阿霉素(四川显锋药业,批号为H78554121)等药物行常规化疗,使用方法为静脉推注;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四川显锋药业,批号H22026208)进行间质化疗,具体方法为:氟尿嘧啶缓释制剂的血药浓度到达峰值需要23~25 h,手术前,借助于 CT 检查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探查,并依据患者肿瘤的大小确定药量,一般而言,药量需为40~50 mg/cm3。选取患者的肿瘤中心处,按照常规行穿刺,保证间距为1.5cm。选取植药点,将70mg的氟尿嘧啶缓释制剂按照常规放入植药点。若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则使用纱布进行按压处理,然后使用适量的纤维蛋白凝胶进行巩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体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用VAS量[1]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使用KPS量表[2]对患者的一般状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体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体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恶心呕吐为2例,面部潮红为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恶心呕吐为5例,面部潮红为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胰腺癌时,阿霉素化疗方法是常用的有效疗法,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胰腺癌属于低血供性的肿瘤,患者需进行全身化疗,但进入患者胰腺肿瘤内部的阿霉素浓度较低,因此化疗效果有限。若增加化疗药物的使用量,便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时在患者的肿瘤内部注射相应的缓释化疗药物的间质化疗方法在临床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3]。间质化疗可以显著地提高化疗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增强化疗的治疗效果。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在进入人体后可迅速转变成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能够对胰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地降低胰腺癌细胞的生物活性,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合成与分裂,并能促进其衰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对胰腺癌患者进行间质化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化疗方法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戴俊峰.间质化疗与全身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6):33.

[2]李井泉,王世亮,丁满志,等.胰腺癌间质化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89-3791.

[3]宰红艳.RNAi抑制XIAP和Survivin表达对PanC-1细胞化疗敏感性及侵袭性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氟尿嘧啶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细胞培养

EGCG、5-FU、5-氨基咪唑-4-甲酰胺-1-BD-呋喃核糖苷 (AICAR) 和LY294002购自美国Sigma公司, 这些试剂溶于DMSO (终浓度为0.1%) 。兔多克隆抗人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 (Phosphor-AcetylCo A Carboxylase-Ser79, p-ACC, 280 k Da) 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兔多克隆抗人COX-2、Akt、磷酸化-Akt (Thr308) 和辣根过氧化物酶耦联的羊抗兔二抗均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由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汪谦教授惠赠。细胞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 (v/v) , 青霉素100 u/m L和链霉素100μg/m L的DMEM高糖 (由Gibco公司提供) 培养基中, 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静置培养。待细胞融合至80%~90%时常规消化传代, 每2~3天传代1次,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1.2 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

取对数生长的细胞稀释到含DMEM的培养液中浓度为2.5×104细胞/m L, 种植于96孔板, 每孔加200μL。细胞被药物治疗并孵育48 h (每个样本复3孔) 后, 细胞暴露于20μL的MTT (5 g/L, Amresco公司, Solan OH, USA) , 然后将培养基除去后, 被温育4 h, 并加入DMSO (200 m L/孔) 以溶解甲臜产物。最后, 培养板在酶联免疫工具570 nm处读取数据 (Bio-Rad 2550, Hercules, CA, USA) 。细胞生存率=实验孔A570值/对照孔A570值×100%, 细胞抑制率=1-细胞生存率。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金正均法[4]进行判断, 即在量效曲线区间内根据两药合并用药的抑制率及两单药的抑制率计算q值:q=两药合用的抑制率/两单药预计抑制率=EA+B/ (EA+EB-EA×EB) 。当0.85≤q≤1.15时, 两药有相加作用;当q>1.15时, 两药有协同作用;当q<0.85时, 两药有拮抗作用。

1.3 细胞总蛋白提取和Western-blot分析

Hep G2细胞经各处理因素处理24 h后, 预冷PBS漂洗3次后, 每孔加入冰冷的蛋白裂解液200μL, 放置于4℃, 30 min, 15 000 g离心10 min收集裂解物总蛋白, 取50μg总蛋白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并原位电转印至PVDF膜;膜经封闭液 (含20 mmol/L Tris-HCl[p H=7.6]、150 mmol/L Na Cl、0.1%吐温-20和5%脱脂奶粉) 处理1 h后, 与目的蛋白一抗或内参照β-actin分别4℃孵育过夜。膜经漂洗后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耦联的二抗常温孵育1 h, 应用增强化学发光法 (ECL) 发光试剂曝光、显影并成像。si RNA基因沉默

针对人COX-2和非特异性的si RNA (对照si R-NA) 干扰系列由锐博生物设计合成 (广州市锐博生物有限公司) , 细胞接种到6孔板, 保持在抗性介质中24 h, 长至约50%汇合。COX-2 si RNA或对照si RNA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转染 (Invitrogen公司) 。简单的, 在Opti MEMI低血清培养基中将oligomer-fectamine试剂稀释为1∶50 (Gibco公司) , 轻轻地混合, 在室温下孵育5 min。接着, 加入含有si RNA的混合物, 孵育20 min。通过加入到每个孔中稀释该混合物, 各孔si RNA的终浓度中设置为100nmol/L, 然后将细胞培养48 h。

1.4 ELISA法检测PGE2分泌量

按所指示的方法细胞处理24 h后, 细胞培养基上清液离心, 将聚集物储存在-70℃。根据试剂盒说明,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 (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ELISA) 检测PGE2的分泌量。PGE2的标准用适当介质进行稀释。将样品加入到孔板上, 然后除空白孔外, 将PGE2的共轭加入到所有孔板。最后, 将抗前列腺素E2的单克隆抗体给药于所指示的孔板。在4℃下培养18 h后, 将板洗涤四次和颜色反应由四甲基联苯胺底物产生。30 min后, 加入1 mol硫酸骤冷终止反应。酶联免疫工具在450 nm处测试光密度, (Bio-Rad 2550, Hercules, CA, USA) 。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 q检验。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GCG协同5-FU抑制Hep G2细胞生长

Hep G2细胞分别被含有5-FU (实验组) 和不含5-FU (对照组) 的EGCG治疗处理, 工作浓度为5、10、25和50 mmol/L的EGCG处理Hep G2细胞48 h后的生存率分别是 (91.94±3.00) %、 (81.25±3.57) %、 (48.82±3.45) %和 (26.47±2.16) %, 各组生存率之间两两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0 mmol/L 5-FU作用于该细胞48 h后, 细胞生存率为 (70.53±2.92) %;当与EGCG联合用药时, 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 分别下降至为 (65.31±5.42) %、 (48.42±3.05) %、 (13.21±2.77) %和 (5.67±1.21) %, 相应的q值分别为0.99、1.21、1.32和1.16, 即浓度为5 mmol/L EGCG与5-FU联合用药表现出两药相加效应, 而浓度为10、25和50 mmol/L EGCG与5-FU联合用药表现出协同效应。见图1。

2.2 EGCG和5-FU调节COX-2的表达和磷酸化AMPK和Akt表达

AMP-活化蛋白激酶 (AMPK) 是代谢敏感性蛋白激酶, 在各种细胞代谢压力条件下发挥着重要的细胞动态平衡和保护功能, AMPK的活化是通过间接观察乙酰辅酶A羧化酶 (p-ACC) 的磷酸化, 这是AMPK激活状态下最具特征的磷酸化位点。为了检测5-FU单独或结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对COX-2及磷酸化ACC和Akt的表达, 本实验用Western-Blot检测这些蛋白质的表达, 5-FU单独治疗组COX-2表达升高, 而磷酸化ACC和Akt (Thr308) 的表达则没有变化, 然而, 当组合EGCG和5-FU时, COX-2和磷酸化Akt (Thr308) 蛋白表达几乎完全消除, 并且ACC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 总的Akt的表达则没有明显改变。见图2。

2.3 EGCG联合5-FU活化AMPK消除了5-FU诱导COX-2表达和前列腺素E2 (PGE2) 的释放

AICAR是AMPK的活化剂, 单药5-FU处理Hep G2细胞24 h, 与对照组 (0.1%DMSO) 相比, 5-FU能够诱导COX-2的过度表达。AICAR升高了ACC的磷酸化表达水平, 并能激活AMPK。本研究进一步观察到:5-FU联合EGCG或AICAR后依然能够激活AMPK, 而且消除了5-FU诱导COX-2的过度表达 (图3A) 。应用酶免疫法检测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 与对照组 (0.1%DMSO) 相比, 单药5-FU明显促进前列腺素E2 (PGE2) 的分泌 (P<0.05) 。然而, 在AICAR组、5-FU+EGCG和5-FU+AICAR组, PGE2分泌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所以AICAR激活AMPK通路导致PGE2释放显著减少 (图3B) , 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 EGCG和5-FU联合用药可以活化AMPK通路阻止5-FU诱导的COX-2高表达和PGE2的释放。

2.4 EGCG和5-FU的联合通过下调COX-2表达减少Akt的磷酸化

在Hep G2细胞中转染COX-2 si RNA或对照si RNA (非特异性对照si RNA) , 并且完全消除内源性的COX-2蛋白, 然后, 分别用5-FU或5-FU+EGCG处理24 h。与对照组相比 (control si RNA) , 由于Hep G2细胞中COX-2的沉默, 没有观察到5-FU单药组COX-2表达增加和Akt的磷酸化 (Thr308位点) 。通过COX-2 si RNA或EGCG均可降低COX-2蛋白表达伴随着p-Akt (Thr308位点) 水平的降低, 这表明Akt的活化 (Akt的磷酸化) 是通过COX-2表达上调实现的 (图4A) 。为了评价Akt活化在Hep G2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选用LY294002是PI3K/AKT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 用来阻止Akt的激活。在含有或不含5-FU (30 mmol/L) 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0mmol/L或40 mmol/L的LY294002培养48 h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的存活率显着降低 (P<0.05) , 这表明联合EGCG和5-FU能够抑制Hep G2细胞生长作用主要是通过Akt失活导致的 (图4B) 。综上所述, EGCG和5-FU联合用药能够抑制COX-2表达和Akt的活化。

1:对照组;2:5-FU;3:AICAR;4:5-FU+EGCG;5:5-FU+AICAR;A:EGCG联合5-FU活化AMPK消除了5-FU诱导的COX-2过表达;B:EGCG联合5-FU活化AMPK消除了5-FU诱导的PGE2的释放

3 讨论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也是有效的。在临床上采用的经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泵植入局部化疗效果显著[5]。而耐药是影响效果的因素之一, 原因包括: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减少, DNA损伤的修复, 增殖和抗凋亡蛋白的调节等。5-FU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是影响胸苷酸的合成, 也是晚期肝癌的常用化疗药物之一[6]。它的耐药导致肝癌对化疗不敏感。因而, 提高5-FU对肝癌的敏感性是必要的。

EGCG是绿茶活性成分, 具有抗氧化效应。研究报道[7]:EGCG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EGCG能够提高5-FU抗肝癌细胞活性, 并具有抑制效应。这一协同效应克服了5-FU的耐药效应。EGCG的增敏效应可能来源于细胞生存蛋白。COX-2可以被一些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肿瘤细胞促进因子诱导, 激活后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逃逸和血管形成。有报道[8,9], COX-2过表达可以增加肿瘤细胞耐药性, 它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 产生PGE2, 促进肿瘤细胞表达;COX-2抑制剂能够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像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降低结直肠癌, 乳腺癌和肺癌的风险[10,11]。当前的研究表明:5-FU能够促进COX-2的表达, 与EGCG联合后可以消除这一效应, 体现两药联合的协同效应。

AMPK是代谢调控器, 在ATP缺乏时可作为主要的能量传感器[12]。在应激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AMPK已被证实在肝癌细胞化疗中的存在相应的靶点[13]。EGCG与5-FU联合后能够促进AMPK通路的活化, 即ACC磷酸化, 导致COX-2的表达降低, PGE2的生成减少, 而这一效应正是5-FU耐药的原因之一。从而, 进一步揭露了两药联合的具有协同效应的机制。HWANG等[14]研究发现EGCG能够诱导结肠癌细胞HT-29凋亡, 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此外, Akt能够促进细胞增殖, 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通过Thr308和Ser473磷酸位点而活化[15]。COX-2过表达伴随着Akt在Thr308位点上的磷酸化, 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去磷酸化抑制细胞生长。LY294002可以抑制Akt的活化, EGCG也具有与LY294002相似的效应, 可见EGCG与5-FU联合后具有抑制抑制Akt活化的效应。

氟尿嘧啶 第6篇

关键词:氟尿嘧啶,化疗,宫颈癌,护理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妇女发病率中居高不下, 据报道,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1]。且大多数中晚期宫颈癌病人入院时已丧失手术机会, 生存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我科采取持续氟尿嘧啶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病人效果满意。现将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收治中晚期宫颈癌病人21例, 年龄30岁~60岁, 平均40.06岁;Ⅱa期7例, Ⅱb期6例, Ⅲa期8例;腺癌2例, 鳞癌18例, 腺鳞癌1例;经持续氟尿嘧啶静脉化疗后宫颈菜花状消失7例, 宫颈肿物缩小14例;均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附件切除。

1.2 方法

留置针置入, 双管输液:①氟尿嘧啶1 g+5%葡萄糖500 mL持续静脉输注24 h, 4 d为1个疗程;②生理盐水1 500 mL+顺铂20mg静脉输注;辅助治疗用昂丹司琼止吐, 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

1.3 结果

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其中发生静脉炎5例, 化疗药物外渗3例, 经处理后无不良反应。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宫颈癌的诊断给病人带来恐惧, 加上长时间输液的担忧, 常使病人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反应。因此在护理中, 要及时掌握病人心理特征, 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 做好病人化疗知识的宣教和自我护理方法,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2.2 留置针的护理

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从而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选择粗直、弹性好、无瘢痕、损伤、硬化、皮肤病及感染的血管, 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及关节部位;穿刺成功实施规范固定, 并在敷贴上标明穿刺日期及时间, 做好床头交接班, 静脉置管保留3 d~5 d, 最长不超过1周;在留置针使用期间, 翻身、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好留置针, 防止肢体下垂, 以防回血堵塞血管,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防止脱出、污染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及血管有无条索状改变, 输液是否通畅;如有渗漏应拔出留置针重新建立静脉通路, 并用50%的硫酸镁冷敷, 切忌热敷;如局部肿大, 可用1%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输注化疗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减少对管壁的刺激, 防止静脉血栓;输液完毕正压封管。

2.3 静脉炎的护理

氟尿嘧啶、顺铂长时间对血管刺激而损伤血管, 局部静脉发红、变硬、条索状, 甚至发黑, 形成硬结, 严重者由于化疗药物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形成溃疡。所以要加强局部的观察和护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可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 对化学性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还可减轻局部充血, 降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防止液体外渗, 化疗前静脉输注地塞米松, 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抵抗化疗药物毒性刺激的能力, 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从而减少静脉炎发生。

2.4 骨髓抑制的护理

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均可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因此, 要定期复查常规,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尽早发现感染征象, 发现骨髓抑制时, 应予保护性隔离, 卧床休息, 限制探视。一切护理操作要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技术, 遵医嘱使用地榆升白片口服及泉升皮下注射升白细胞,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流通, 保持口腔清洁, 三餐前后用多贝溶液漱口, 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本组有10例引起白细胞下降, 经升白细胞治疗后均上升, 未发生感染。

2.5 胃肠道的护理

氟尿嘧啶, 顺铂对胃肠道黏膜均有强烈刺激作用, 引起恶心、呕吐、腹泻, 严重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水电解质紊乱。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大便的次数、性质、量、颜色,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注意饮食卫生, 饭前应洗净双手, 勿吃生冷或发霉食品, 忌食奶制品、脂肪类油腻食品, 鼓励多饮水, 维持液体摄入, 必要时做大便细菌培养, 防止伪膜性肠炎发生。另外, 要遵医嘱及时给予昂丹司琼8 mg化疗前后静脉注射止吐, 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使病人休息, 夜间给予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 促进睡眠, 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同时要做好宣教, 解释化疗副反应的应对方法, 如深呼吸、听音乐等。本组19例病人发生恶心、呕吐, 经处理后症状缓解;发生腹泻4例, 无伪膜性肠炎发生。

2.6 饮食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 根据饮食习惯, 为病人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增进病人的食欲, 鼓励病人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避免辣、油炸、刺激性食物。

3 小结

氟尿嘧啶半衰期短, 为周期性特异药物, 具有时间依赖性, 持续均匀浓度静脉缓慢输入, 克服了氟尿嘧啶半衰期短的缺点, 通过恒定的血药浓度, 增强了抗癌活性, 从而获得最佳的疗效。另外, 密切观察病人对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 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提高化疗效果和依从性[2]。

参考文献

[1]杨梅, 刘庆云, 子宫颈癌化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 :247.

氟尿嘧啶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 收治晚期胃癌患者52例,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肿瘤转移而无法手术者23例, 术后复发者29例, 其中男31例, 女21例, 年龄42~73岁, 化疗前血常规, 肝、肾功能, 心电图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化疗前前30

min, 第1, 2天常规应用5-HT 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3 mg静脉滴注, 预防呕吐;奥沙利铂130 mg/m2, 加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滴注120 min, 第1天;亚叶酸钙 (CF) 0.2 g/m2加入5%葡萄糖水250 ml, 静脉滴注2 h, 第1天;氟尿嘧啶 0.5 g于CF滴完后静脉推注, 接着用2.0 g/m2持续泵滴48 h, 3周重复为一周期, 2周期后评价疗效;若治疗期间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 立即给予G-CSF75-150 μg皮下注射, 至白细胞升至10×109/L以上,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1.3 评价标准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1],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疾病稳定 (SD) 、疾病进展 (PD) 。

2结果

2.1 疗效

52例患者经过联合用药后, 5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 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1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19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病情继续进展, 见表1。

注:有效率为40.38% (21/52) , 疾病控制率63.46% (33/52)

2.2 毒副作用

主要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皮疹, 未见明显肝、肾、心功能损害, 见表2。

注:治疗过程中, 外周感觉神经异常也多有发生, 主要是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明显, 临床表现为对冷刺激敏感、肢端麻木及感觉异常, 但停药后能自行恢复, 故本研究未进行统计

3讨论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3代铂类化合物, 以DNA为靶点, 铂原子与DNA链形成交联, 阻断DNA复制和转录而发挥细胞毒作用, 抑制DNA的作用强烈, 且结合速度较顺铂和卡铂快10倍以上, 结合更牢固, 细胞毒作用更强, 而消化道毒性和肾毒性均低于顺铂[2,3]。晚期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比较敏感的消化系统肿瘤, 对于适合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来说, 化疗是延长生存、缓解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后, 可使平均生存期限由3.5个月延长到7.5~12个月, 并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4,5]。近年来, 多项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奥沙利铂具有与PDD、CAP不同的广谱抗癌活性, 而且无交叉耐药性, 其机理可能与奥沙利铂所独特的DACH基团有关, 临床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6]。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52例患者经过联合用药2个周期后, 5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 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1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19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病情继续进展, 总有效率为40.38% (21/52) , 疾病控制率63.46% (33/52) ;主要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皮疹, 未见明显肝、肾、心功能损害, 虽也常发生外周感觉神经异常, 但停药后能自行恢复。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在临床上多有报道, 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仍需加大样本研究, 确定其疗效及毒副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学宁, 吴一龙.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循证医学, 2004, 4 (2) :85-90.

[2]Ulrichpur H, Kornek GV, Fiebiger W, et al.Treatment of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biweekly high dose gemcit-abine.Oncology, 2001, 60 (4) :313-351.

[3]林万隆.奥沙利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庆用.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 (1) :872-874.

[4]秦叔逵, 龚新雷.晚期胃癌化疗的现状和新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 (9) :641-652.

[5]EricVC, 陈奕贵, 译.晚期胃癌治疗.紫杉醇类药物应用新发现.癌症进展杂志, 2005, 3 (4) :367.

氟尿嘧啶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选择晚期贲门癌患者98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 男25例, 女24例, 年龄50~70岁, 平均60岁。对照组49例, 男25例, 女24例, 年龄50~65岁, 平均55岁。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进行性进食梗阻为主;贲门癌患者的入选标准: (1) 通过病理学的检查证实为贲门腺癌; (2) CT扫描示:测量有病灶; (3) KPS评分≥70分; (4) 血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则为正常; (5) 排除贲门病灶, 病灶至少侵犯1个临近器官如胃底、食管、胃大弯、胃小弯等; (6) 病灶无远处器官转移。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症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大致相同, 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1.2.1 治疗组用药

治疗组方案: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3.0g后, 另路静点顺铂2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 以上用法每3周重复使用1次。

1.2.2 对照组用药

对照组方案:顺铂2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 以上用法每3周重复使用1次。

1.3 观察指标

按2009年WHO疗效及WHO毒副反应评价标准对5-氟尿嘧啶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详细记录在治疗期间的病灶变化情况, 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 肝、肾功能每疗程前检查1次, 治疗前后做详细体检及相关物理学检查, 如胸片、CT及B超等, 并对症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便及时进行疗效的评价。通过化疗后详细地记录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腹泻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并依次计算从化疗的开始时间、死亡时或者末次随访时间。

1.4 疗效判断

本疗效判断分四级: (1) 显效:病灶的完全消失; (2) 有效:有部分反应, 缩小率≥50%; (3) 无效:稳定的情况, 病灶缩小<50%; (4) 加重:进展的情况, 病灶>25%以上或者可能出现新病灶。临床疗效也可以根据美国食品药品安全法规标准来进行评价, 需观察它的指标是:疼痛程度和频率、应用止痛药的消耗量、行为状态的评分、体重的改变, 有效者至少有一项改进持续4周以上, 且其他几项均无恶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38例, 有效8例, 无效3例, 加重0例, 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36例, 有效6例, 无效5例, 加重2例, 总有效率85%, 较对照组比较P<0.05。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见表1。

注:两组数据比较, 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以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为主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疗效, 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一定的变化, 毒副反应在整个临床观察期间应按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 (RTOG) 标准来评价:静脉滴入放疗药物, 剂量在1.5g时大部分患者则出现吞咽疼痛, 进食困难等症状较治疗前加重, 经过对症处理或者加以少量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两组病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等症状, 也经对症治疗后, 症状消失, 极少量患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出现下降, 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不明显, 监测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与分析

近十几年来, 贲门癌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其发病率最高。跟胃癌等其他部位相比, 贲门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化疗仍是治疗晚期贲门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 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治疗贲门癌应首选的方法, 对于许多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贲门癌患者, 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 临床上多采取单纯放疗以及单纯化疗+辅助化、放疗+手术治疗等不同的方案, 现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及联合化疗已成为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 对于中、晚期食管贲门癌的患者, 化疗是可以改善症状以及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4], 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氟尿嘧啶药物被世界公认为胃肿瘤治疗的基本用药, 且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被广泛应用在胃贲门癌的化疗过程中, 5-氟尿嘧啶与顺铂抗癌谱相同, 均是治疗贲门癌单一而有效的药物, 我们采用是以静脉给药的方法, 使药物的浓度在体内保持较长的时间, 有利于提高二者药物合用的疗效, 以减低药物毒性, 在有效抗癌的同时, 又充分发挥了其协同作用。为此, 治疗组方案利用两药的作用可以相辅相成, 既加强了病情的控制、又减少病情的复发、并降低病灶转移的机会。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为主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分析, 评价了对9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 治疗组、对照组的方案有效率分别为93%和85%, 治疗组方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方案, 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查白细胞下降、脱发显著高于对照组方案, 但是口腔黏膜炎、血红蛋白下降、肾功能损害及肝功能损害等毒性两组接近。可见, 治疗组方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血液毒性及脱发虽然因加了顺铂而有所增加, 但存在的毒副反应大多为Ⅰ~Ⅱ度, 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见明显好转, 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组的两种药物并用, 均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因此, 可作为治疗晚期贵门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总之, 以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疗效和安全性好, 因此, 治疗组可推荐为治疗晚期贲门癌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案[5]。

参考文献

[1]苏锡龙.56例中晚期贲门癌放疗的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 2003, 18 (4) :285-286.

[2]关志明.经基喜树碱、顺铂、5-氟脉嗜陡、亚叶酸钙联合化疗介人治疗晚期责门癌[J].河北医药, 2007, 29 (3) :236.

[3]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47.

[4]刘莉, 陆震宇, 张智勇.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治性中晚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3 (22) :1747-1748.

氟尿嘧啶 第9篇

[关键词] 胃癌; 斑贞1号; TMP; 5-FU; GST-π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34-02

Banzhen 1,Tetra methylpyrazine and 5-fluorouracil effect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FU Guizhen1  ZHANG Aimin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uade County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ade 013350, China; 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of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Banzhen 1, Tetra methylpyrazine and 5-fluorouracil reversing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SGC-7901/ADR with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expressions. Methods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GST-πmRNA expression for cell line SGC-7901/ADR in group of 5-FU,5-FU and Banzhen 1,TMP.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GST-πmRNA between the 5-FU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while 5-Fu and Banzhen 1 group and TMP group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correlated to GST-π for Banzhen 1,TMP and 5-FU revers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which may supply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Key words] Stomach cancer; Banzhen 1;TMP; 5-FU; GST-π

化療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胃癌多药耐药性(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发现GST-π在胃癌多药耐药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先前已证实斑贞1号+TMP+5-FU对人胃癌SGC-7901/ADR细胞有较强的逆转作用[1]。因此,笔者在此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检测不同药物组GST-πmRNA的表达量从分子生物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斑贞1号+TMP+5-FU对人胃癌SGC-7901/ADR细胞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系

耐阿霉素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DR细胞,西京医院消化研究所提供。

1.2 药物、试剂及主要仪器

斑贞1号由斑蝥、露蜂房、女贞子、山茱萸按一定比例组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备,每毫升含原生药0.2 g,4℃保存。TMP、5-FU (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RPMI1640(美国GIBCO公司产品),新生小牛血清(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造)、二甲基亚砜(DMSO)、胰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RT-PCR试剂盒及Trizol(TakaRa公司),引物(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CR扩增仪(美国AB公司)、电泳仪(DF-D,北京)、紫外分光光度计(SFZ0806011349,上海)。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处理 取SGC-7901/ADR细胞(在接种两周前培养于不含ADM的培养液中)对数生长期,以每孔2 mL接种于6孔板上,然后培养24 h,实验孔分别标记为A(对照组)、B(5-FU组)、C(斑贞1号组)D(斑贞1号 + 5-FU)、E(斑贞1号 + 5-FU+TMP)。每孔分别加入等量新的培养液;5-FU稀释液;斑贞1号稀释液; 5-FU+斑贞1号; 5-FU+TMP +斑贞1号(各组药物浓度根据MTT试验结果,选取各自的IC50值)。然后继续培养48 h,用PBS缓冲液冲洗1次,准备提取总mRNA。

1.3.2 RT- PCR检测 采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细胞总RNA,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cDNA, GST-π上游引物5’-CAGGAGGGCTCACTC-3’下游引物5’-GATCAGCAGCAAGACCAGCAG -3’,长350 bp。 -action上游引物5’-GTGGGGCGCCCCAGGCACCA-3’,下游引物为5’-CTCCTTAATGTCACGCACGATTTC-3’,先逆转录出cDNA, 每个样品反应体系25 μL,即dNTP Mixture 2 μL,Takara Taq 1 μL,ddH2O 13.5 μL,10×PCR Buffer(Mg2+Plus) 2.5 μL, 各样品cDNA 5 μL,目的基因上、下游引物各0.5 μL,灭菌蒸馏水13.5 μL。预变性94℃ 3 min→变性92℃ 30 s→退火55℃ 30 s→延伸72℃30 s 共30个循环,最后延伸72℃ 10 min。扩增结束后,取样品10 μL,2%琼脂糖,100 V恒压电泳60 min。紫外反射透射分析仪采集电泳图像,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扫描得到各电泳带平均吸光度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lc202309040137

2 结果

2.1 SGC7901/ADR细胞经不同药物处理后GST-π mRNA的表达

5-FU组GST-πmRNA表达量为(2.07±0.25),对照组为(2.19±0.2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其他药物组与对照组及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贞1号+FU +TMP组表达量最少。见表1。

表1  SGC7901/ADR细胞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不同药物组表达()

组别GST-π相对吸光度值P值

A阴性对照组2.19±0.28

B 5-FU2.07±0.250.240﹡

C班贞1号1.79±0.270.000﹡ 0.000﹡﹡

D班贞1号+5-FU1.30±0.18 0.000﹡ 0.000﹡﹡﹡

E班贞1号+5-FU+TMP1.07±0.04 0.000﹡ 0.021﹡﹡﹡﹡

注:﹡为各组与A组比较;﹡﹡为C组与B组比较;﹡﹡﹡为D组与C组比较;﹡﹡﹡﹡为E组与D比较

所有RT- PCR扩增产物均产生β -action基因扩增带,证实逆转录所得cDNA的完整性和PCR反应是成功的。GST-π和β-action的RT-PCR产物经琼脂糖分离后分别位于350bp和548bp,和预期长度吻合,说明均为特异性扩增片段。见图1。

3 讨论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2],化疗是综合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肿瘤的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课题组先前已证实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ADR细胞对5-FU具有耐药性,相对耐药性为97.49[4];GST-π是近年来被发现的重要耐药基因,李敏等[5]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化疗药时,肿瘤细胞内的GST-π水平会升高,导致耐药性的产生。GST-π引起耐药的机制[6]:(1)GST-π可通过催化谷胱甘肽(GSH)与化学药物结合,从而降低化学

Mark A A1 B B1 C C1 D D1 E E1 Mark

图1  细胞经不同药物处理后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mRNA

表达的凝胶图像

药物的细胞毒作用;(2)GST-π本身与亲脂药物结合,增加其水溶性,促进其排泄,使该药物的抗腫瘤作用下降。本研究显示,5-FU组GST-π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40),说明GST-π参与耐药细胞对5-FU的耐药性。

斑贞1号合剂主药为斑蝥和露蜂房,女贞子和山茱萸为辅佐药,其各成分用量(60 kg)是成人的临床用量。斑蝥素能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具有解毒杀瘤作用,而且无骨髓抑制作用。女贞子扶正祛邪,对染色体损伤和突变效应具保护作用,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TMP是一种中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肿瘤起到治疗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本课题组先前已证实300 mg/L TMP能显著增加SGC-7901/ADR细胞对5-FU的敏感性[7];斑贞1号、TMP联合5-FU对SGC-7901/ADR细胞有较强的逆转作用[1]。本研究显示,斑贞1号+5-FU+TMP GST-πmRNA 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用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3种药联合可显著抑制耐药细胞GST-πmRNA的高表达,克服了由GST-π基因介导的多药耐药性,增强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培珍,张娟,赵永峰.中西药结合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3):1181-1183.

[2] Yang 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in Chin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12(1):17-20.

[3] 布立民,韩英.逆转胃肠道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2,18(1):105-107.

[4] 郝旺胜,侯先文,侯培珍.斑贞1号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J].临床荟萃,2008,23(24):1762-1764.

[5] 李敏.DNA聚合酶p、GsT基因表达的调控对食管癌细胞耐药性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7:52-54.

[6] 张帆,漆林涛,陈惠祯,等.卵巢癌中P-gP与GST-π的表达对化疗耐药预测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01,7(23):313-316.

[7] 杨叶,侯培珍,张娟.川芎嗪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SGC-7901/ADR的杀伤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9):624-626.

(收稿日期:2012-01-06)

氟尿嘧啶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37例, 女31例, 患者年龄最小为52岁, 最大为74岁, 平均年龄为64.3岁;其中51例患者为鳞癌, 17例患者为腺癌。以患者住院日期的单双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癌症类型等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 即在第1天给予患者80~100 mg/m2奈达铂静脉推注治疗, 并在第1天到第5天给予患者500~750 mg/m2氟尿嘧啶静脉滴注治疗, 以28 d为一个周期, 以2~3个周期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 即在治疗的第1到第3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80~100 mg/m2顺铂治疗, 并在第1到第5天给予患者500~750 mg/m2氟尿嘧啶静脉滴注治疗, 以28 d为1个周期, 以2~3个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

以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其中完全缓解为:治疗后患者病灶全部消失, 且无新病灶发生;部分缓解为:治疗后患者的病灶面积显著缩小, 缩小程度≥50%;稳定为:治疗后患者病灶面积无显著缩小, 其缩小程度未达到50%, 且多灶性病变总面积有所减小, 病灶增大程度均未达到50%;进展为:治疗后患者病灶面积较治疗前增加25%以上, 或有新病灶出现。治疗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例数×100%[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展开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后总有率为64.7%, 对照组患者经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后总有率为38.2%,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后1例患者发生肝肾功能损害, 2例患者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 2例患者发生轻微口腔炎, 其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4.7%, 对照组患者经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后4例患者发生肝肾功能损害, 3例患者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 4例患者发生严重口腔炎, 其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2.4%,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 患者极易出现复发或转移现象, 预后较差,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据调查, 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因食管癌而死亡。该病在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 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万人因食管癌死亡, 且患者多以年龄>40岁的男性居多[2]。食管癌患者多伴有进行性咽下困难症状, 先为难以咽下干性食物, 然后是半流性食物, 最后则为唾液及水。临床上通常将手术治疗作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然而约80%左右的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 给予其手术治疗及放疗均满意取得理想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行手术治疗后其预后较差[3]。因此, 临床上逐渐将放疗作为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临床上通常将以铂类联合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作为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常用方式, 顺铂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 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并不理想。奈达铂则属于新型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一种, 其抗癌机制和顺铂相同, 主要是通过和核苷反应相结合形成核苷一铂结合物, 同时和DNA相结合对DNA复制进行抑制的方式达到治疗效果的。且临床研究表明奈达铂的溶出度高达顺铂的十倍左右, 治疗期间无需进行水化, 可有效的防止静脉炎发生;且该药物还具有用药方便、胃肠道毒性及肾毒性低等优点。因而逐渐替代顺铂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经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后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优于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的对照组。这就说明给予晚期食管癌患者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毒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俊梅.中晚期食管癌TP联合同步或序贯放疗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 20 (18) :1429.

[2]刘丽琴.奈达铂分次和单次给药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17) :72.

氟尿嘧啶范文

氟尿嘧啶范文(精选10篇)氟尿嘧啶 第1篇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赛百奥科技有限公司;Nicolet 380型傅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