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dr报告书写规范
放射科dr报告书写规范(精选4篇)
放射科dr报告书写规范 第1篇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三.诊断意见:
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四.医师签署:
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核对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如有技师(士)和护理人员参与检查,则亦应签署或注明。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
诊断报告书写质量控制
1、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临床诊断。
2、“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要具体说明,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增强情况应描写。
3、“检查结果”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阅片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关系、有无特征性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
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要求定位基本准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诊断学意见包括:①肯定性诊断意见;②参考性诊断性意见:如考虑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议性意见: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观查的建议。
5、报告必须签名,包括书写报告医师及审核医师签名。报告单一式两份(复写),一份交病房或门诊,一份同照片一起存档。审核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6、诊断报告发出时间
普通诊断报告:①急诊一般要求:半小时内出报告,急诊报告注明检查时间(时、分)和报告时间。②门诊2小时内出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③特殊检查24小时内取报告。
CT、MRI诊断报告:①门、急诊病人检查完一小时内取诊断报告单;②一般病人24小时内出诊断报告;疑难病例24小时内通知患者取报告的时间。
放射科
放射科dr报告书写规范 第2篇
1、一般项目完整,登记时必须准确登记检查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申请医生。住院病人要准确登记住院科室、床号、住院号。打印报告才能准确反映上述各项目。
2、平片、CT报告正文上方必须标明检查部位、方位、检查名称。如‘右膝正侧位片’、‘胸部CT轴位平扫+增强扫描’。特检、MR只标出检查部位、名称。
3、对病变的描写要客观准确,表达清楚,说明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内部结构、边缘,增强扫描者说明增强程度及特点。正常部分按顺序提及重要的阴性征象,特别是与临床疑诊有关的。必须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可出现俗称等非专业用语、外文缩写、诊断名词。
4、诊断结论要准确,与描写内容相符,应包括部位、病名、并发症。病名要写全名,不能用缩写(如‘支扩’)。诊断不明确的按可能性从大至小可用‘考虑XX’(或‘符合XX影象学表现’)、XX可能、XX?,不能列出任何病名者可写出主要异常征象。对临床疑诊而无相应疾病表现者,应特别提示。
5、审核下级医生的报告时,要复核阳性征象和重要的阴性征象,修改所有错误及不妥之处。描写中错漏较多时可退回重写。
放射科普通X线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第3篇
普通x线报告单书写内容
普通x线报告单是根据普通x线检查所得到的全部信息,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诊断意见,供临床参考。它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普通x线报告单,各地区和各医院的报告单其大小和形式各不相同。尽管如此,其内容基本一致。一般情况下,一份规范的普通x线检查报告单书写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x线号、x线检查和报告日期、申请科室、门诊或住院号、病室和床号、和x线检查方法、投照部位、位置、照片张数、顺序等。以上项目应逐项详细完整填写。
(2)描述部分。应在按一定顺序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将x线检查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提取对诊断有价值的部分,对检查内容作简明扼要的描述记录。① 对描述内容分清主次,重点突出,先异常后正常,先主要疾患后一般病变。
病灶描述要“定位(发生部位),定性(特征性阳性和阴性征象)、定量(数目、大小)”。
② 应尽可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作到全面观察,详细记录,层次清楚,条
理明确。注意:对检查内容的观察要作到面面俱到,但报告书写除重点及异常征象外,只需 “点到为至”,切忌处处长篇大论。
③ 报告书写要做到字迹清楚、不涂改;语言精练、布局合理。这需要书写者有一
定的写作能力。
④ 影像术语运用确切。词语一定要使用影像术语,切忌使用病理术语,如肿瘤,溃疡等。
⑤ 不仅描述异常征象,应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对与诊断有关的阴性征象加以必
要描述说明。如临床怀疑消化道穿孔,腹平片必须描述说明有无气腹征象;如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腹平片必须应描述说明双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有无异常高密度阴影。
⑥ 复查时,应与原片比较,重点针对与原片变化不同点加以描述,测量数据。⑦ 必要时绘以简图加以说明。将具有特征性的征象,绘制成线条图,加以说明,使临床医师一目了然。绘图的图形加以简单的注释,应在恰当部位写上字或打上英文字母表示;绘图比例恰当;绘出毗邻关系;画面布局合理;线条清晰;标出体位,上下前后左右。
(3)x线提示(x线诊断)。应在按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描述内容,以x线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的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其它检查,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提出合乎客观的诊断意见。疾病尽可能做到“定位,定性、定量”。x线表现典型,具有特征者为“肯定诊断”;临床表现典型,x线表现缺乏特征,且可符合临床诊断者,为“符合临床诊断”;临床和x线表现均无特征而难以结论的,可提出建议。如同一患者有几种疾病可能,应把诊断明确的疾病放在首位。如同一患者同时有几种疾病,应把较严重的疾病放在首位。
(4)提出建议。通过x线检查,如有下列情况者应提出建议:
① 由于种种原因检查的脏器显示不清,建议复查;
② 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随访或观察;
③ 不能明确诊断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如发现一叶肺不张,为明确肺不张原因,建议作进一步作ct或支气管镜检查;
④ 其他一些原因。
(5)诊断医师签字。报告书写医师与上级审核医师均应用正楷签全名。
放射科dr报告书写规范 第4篇
一.开机
1检查制冷设备状态,确保扫描室温度符合要求。
2打开设备电源时注意仪器状态,系统自检信息,发现异常时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3开机后,按要求进行校证和预热。二.操作准备
1检查主机的功能状态,磁盘预热(必要时清理)。
2检查相关连入设备(图象处理工作站)的性能,状态。
3环境条件
温度:15摄氏度-24摄氏度
相对湿度:30%-60%(非冷凝状态下)三.诊断操作
1按次序从调取或手工输入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准备开始检查。
2接诊病人,嘱患者除去影响照射部位成像质量的体外衣(异)物。
3关闭检查室的防护门,调准射线中心线,照射野,以提高摄像质量,减少患者接受额外的辐射。
4曝光时注意仪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检查,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5摄影结束,及时向PACS传送影像资料,打印胶片。四.关机
结束所有病人的检查后将机器复位至最初状态,并关闭设备电源。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辐射装置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院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
2主动,积极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3本院成立射线装置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由相关部门对使用的射线装置进行一次检测。
4对直接从事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5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直接从事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对本院的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
7射线装置的生产调整和使用场所,具有防治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8设置明显的涉嫌装置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张贴电力辐射警示标志。
9加强对射线装置的维护,管理,使用场所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
10使用射线装置进行诊疗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及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11当发生丢失等事故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
磁共振(MRI)患者须知
各位病员同志: 你好!磁共振检查因其高磁场及成像方式的特殊性,检查时间长且禁忌症较多,需要患者充分配合。现拟订如下条例,请患者及家属仔细阅读后,严格遵守。
1)确保体内没有装有心脏起搏器、助听器、体内动脉夹、义眼、义肢及其他体内金属植入物。
2)确保没有金属物外伤史,如子弹、铁钉及金属碎片等。3)必须除去身上携带的任何金属物品,包括项链、耳环、指环、发夹、文胸、拉链、假牙、眼镜、硬币、钥匙。
4)头部检查者不能涂睫毛膏、口红等含铅化妆品。5)早期妊娠者禁止此项检查。
6)幼儿、烦琐不安与幽闭恐惧症者应予镇静,使检查得以顺利完成。
7)病情过重必须吸氧,带有冰帽;烦躁不安、高位截瘫不易搬动患者建议等病情稳定后再做本项检查,如确需立即检查,则必须由管床及负责临床医师陪同。
8)未孕妇女带环者行腹部检查时,建议取环后做本项检查。以上条例请自觉遵守。
MRI 室检查注意事项
一、病人严禁携带金属物质进入实验室,故意隐瞒者后果自负。
二、未经本室工作人员许可严禁病人家属进入检查室。
三、严禁病人轮椅、推床等进入检查室。
四、检查完毕病人自行离去。不得进入检查室喧哗,不得随意借片。
五、正常发报告时间为检查后第二天上午(节假日除外)。不得随意干扰医生诊断程序。
六、紧急情况下,由临床医生来本室借片。借片后发报告时间为还片后。
MRI机操作规程
一、负责使用设备的医技人员应熟练其规格及性能,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由放射科主任技师和高级工程师根据该设备原始资料以及安装中为电源线路所增配的电器设备,拟订完整的《操作规程》,并将其公布于控制室内的醒目处。每班操作者均应熟练《操作规程》的条例,并严格遵守。
三、整个检查期间应由诊断、技术人员同期负责机器操作,按《操作规程》所指示的次序进行开机。操作中应密切注意每道程序中应显示的指示,以及确认各个工作部件运转状态是否正常。
四、操作者应根据负责诊疗医师的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各扫描参数和扫描视角,以保证病变最佳显像。
五、当天检测机器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空调状况和冷水机系统。
六、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操作者除坚守岗位外,还应严密观察控制台各仪表的运转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请维修人员检修,并登记在案。
七、每例病者检查完毕后,应将整个检查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及选用的技术指标填于检查记录中,患者资料及时备份。
八、机器使用完毕后,应按《操作规程》的工作步骤进行停机,最后切断电源。
MRI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MRI机房内所有设备和各项设施应由专人负责。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做好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MRI机器正常运转。
二、MRI室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定期轮转。
三、MRI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MRI扫描人员应按既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各种检查和序列应和诊断医生共同探讨。扫描结束后准确填写记录参数并签名。诊断医生必须及时阅片、打印,按时发送检查结果。
四、严格掌握MRI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进入扫描室前应除去一切金属物品。医师应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良好合作。
五、机房温度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在40%-60%。每天检查超导MRI机液氦存储量,低于设备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每天检查冷水机运行状况,并作详细记录。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
放射科受检者须知
一、X线检查是有一定辐射损伤的检查,此项检查均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提出;
二、我院使用的所有X线设施均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在检查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使用的X线剂量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三、我们备有一些射线防护用品,接受X线检查时,应遵照放射医师的指导对非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四、X线摄影室入口处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红灯亮时表示正在进行检查,此时不能进入检查室;
五、育龄妇女和婴幼儿要慎重选择X线检查。育龄妇女在检查前应说明是否怀孕及妊期,以选择是否做该项检查,并给与恰当的防护;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不能进行下腹部X线检查(紧急情况除外)。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不宜行X线检查(紧急或特殊情况除外);
六、检查时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摄影室内,若病情需要有陪护人员时,陪护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禁止育龄妇女在X机房内陪同或等候检查;
七、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植入金属固定器、体内有其它金属异物者不能核磁共振检查,八、过敏体质、肾功能不全者不能进行增强检查。
CT机操作规程
一、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三、在使用前,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四、按通机器电源,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五、当天检测机器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空调状况和冷水机系统。
六、仔细阅读申请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扫描部位和检查目的。
七、扫描前,去掉一切影响扫描产生伪影的物质。
放射科dr报告书写规范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